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Component-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1
作者 CHEN Hai-sha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X iamen 361005,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87-288,共2页
Computer software has bee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 om plex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ardware. Thus, how to efficiently develop extensib le, maintainable and adaptable software occurs to be an urgent problem. The comp ... Computer software has bee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 om plex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ardware. Thus, how to efficiently develop extensib le, maintainable and adaptable software occurs to be an urgent problem. The comp onent-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ique is a better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 lem. In this paper, we first discuss the concept, description method and some fa miliar styles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then analyze the merits of using the software architecture to guide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We also present a gene ral design method for component. Its applications are finally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 architecture component technology soft ware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HPC:“智能+”驱动下的超算系统软件及应用技术发展综述
2
作者 谭政源 钟佳卿 陈娟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人工智能(AI)和高性能计算(HPC)是计算机领域的两大重要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二者的联系逐渐紧密,并呈现出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高性能计算系统面临的各种新问题与新挑战,需要人工智能方法技术辅助解决(AI for ... 人工智能(AI)和高性能计算(HPC)是计算机领域的两大重要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二者的联系逐渐紧密,并呈现出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高性能计算系统面临的各种新问题与新挑战,需要人工智能方法技术辅助解决(AI for HPC);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领域理论的突破,依赖于HPC提供的强大的计算能力(HPC for AI)。在这样的背景下,AI和HPC两领域交叉融合,深度发展。文中系统回顾了近年来AI和HPC两个领域各自技术的发展脉络,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1)AI技术在解决HPC硬件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编译优化和软件开发等几个方面问题的贡献;2)HPC为AI在硬件基础设施及软件应用上的支持;3)AI和HPC领域融合的未来发展前景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性能计算 领域融合 硬件体系 软件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计算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宇 姜新宇 +6 位作者 余辉 赵进 齐豪 廖小飞 金海 王彪 余婷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共23页
图计算作为分析事物之间关联关系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已成为各国政府及公司争夺的关键技术.学术界和工业界在图计算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现实场景图计算大多具有动态变化、应用需求复杂多样等特征.这给图... 图计算作为分析事物之间关联关系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已成为各国政府及公司争夺的关键技术.学术界和工业界在图计算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现实场景图计算大多具有动态变化、应用需求复杂多样等特征.这给图计算在基础理论、体系架构和系统软件关键技术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系列图计算系统或图计算加速器,通过高性能计算、并行计算等技术来优化图计算过程.综述国内外图计算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关键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对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并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应用需求,选取与我国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从典型应用分析总结图计算相关技术的行业进展.最后,就未来的技术挑战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计算 体系结构 系统软件 图遍历 图挖掘 图神经网络 单机系统 分布式系统 加速器 行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化雷达技术体制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沈齐 吴洪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本文针对传统雷达存在的主要问题,着眼软件化雷达发展与应用需求,对软件化雷达的开放性、灵活性及敏捷性等主要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给出了开放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的概念内涵及实现要求,并将软件化雷达与传统雷达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 本文针对传统雷达存在的主要问题,着眼软件化雷达发展与应用需求,对软件化雷达的开放性、灵活性及敏捷性等主要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给出了开放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的概念内涵及实现要求,并将软件化雷达与传统雷达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揭示了软件化雷达的本质特征和性能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展软件化雷达技术体制分析的总体思路,从软件化雷达系统架构、软件化雷达前端、软件化雷达处理平台及软件环境、软件化雷达应用软件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软件化雷达技术实现要求,指出基于层次化模型的模块化开放式系统架构是软件化雷达设计的顶层要求,是实现软件化雷达系统开放性、灵活性、敏捷性的重要基础和灵魂。必须打破传统雷达前端设计思路束缚,充分开放前端资源,合理划分功能模块,实现模块间解耦和组件化应用。必须在传统雷达后端基础上,采用集成框架和中间件等技术,实现软硬件平台解耦和架构可扩展。应用软件必须采用组件化设计,并注重提高组件的复用性。根据分析结果,明确提出开放式系统架构、层次化系统设计、模块化功能划分、组件化软件开发以及软硬件解耦等是软件化雷达技术体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其根本要求是遵循软件化雷达相关标准规范,从而为软件化雷达技术应用及装备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化雷达 技术体制 开放式系统架构 功能模块 应用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件化分布式应用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1
5
作者 傅韶勇 张杰 +2 位作者 王刚 徐征 刘积仁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885-889,共5页
本文根据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通过对相关解决技术如组件技术、分布对象技术和软件体系结构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组件的分布式应用运行平台及其开发环境,目标在于降低应用开发复杂度,提高软件生产率,支持动态的。
关键词 应用平台 软件重用 组件 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 被引量:22
6
作者 麦中凡 戴彩霞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2-95,共4页
软件体系结构作为软件的整体结构,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看,除了包括由构件、连接件和约束构成的软件结构之外,软件体系结构还应包括软件完成的业务、执行业务的组织、组织的位置、运行软件所需的信息和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软件... 软件体系结构作为软件的整体结构,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看,除了包括由构件、连接件和约束构成的软件结构之外,软件体系结构还应包括软件完成的业务、执行业务的组织、组织的位置、运行软件所需的信息和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软件体系结构对软件性能和质量的影响是致命的,它与具体的开发过程紧密相关。文章从系统的角度阐述了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基于此概念,说明了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开发过程,并结合软件体系结构与软件过程的关系说明了软件体系结构对软件质量的影响,最后总结了研究软件体系结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过程 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 软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体系结构、应用平台及框架仓库技术 被引量:25
7
作者 车敦仁 周立柱 蒋维杜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501-506,共6页
应用平台是新近提出的一种中间件(middleware)技术,其主旨是为应用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如提高质量、增加复用、提高生产率、降低维护)。最近几年兴起的软件体系结构研究已为应用平台的研究开发打下了必要的技术基础。CA... 应用平台是新近提出的一种中间件(middleware)技术,其主旨是为应用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如提高质量、增加复用、提高生产率、降低维护)。最近几年兴起的软件体系结构研究已为应用平台的研究开发打下了必要的技术基础。CASE集成工具与环境是应用平台的物理支撑,框架仓库和面向对象组织是应用平台的集成保证。应用平台不仅是新兴的技术和概念,而且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应用平台和应用平台的关键支撑技术及有关概念(包括:应用平台、软件体系结构和框架仓库等)进行综述,并给出作者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 体系结构 应用平台 框架 C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网络化移动应用部署方案优化方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晓薇 曹东刚 +1 位作者 陈向群 梅宏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66-2878,共13页
从软件体系结构角度出发,从满足移动用户个性化需求入手,提出一种便于移动应用开发和部署的整合方案.该方案从设备属性(如CPU、内存、屏幕、通信模式等)、用户偏好(如对能耗和性能的偏好等)以及QoS需求(如交互频率、安全、实时性等)等... 从软件体系结构角度出发,从满足移动用户个性化需求入手,提出一种便于移动应用开发和部署的整合方案.该方案从设备属性(如CPU、内存、屏幕、通信模式等)、用户偏好(如对能耗和性能的偏好等)以及QoS需求(如交互频率、安全、实时性等)等多重维度入手,采用体系结构驱动的方法对应用进行建模,并生成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部署方案,从而有效提高了移动应用的可配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方便移动应用的开发及部署,提高应用与用户需求的契合程度,改善网络化移动应用的可配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可配置性 用户配置信息 服务质量 网络化移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va的应用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4
9
作者 阮彤 李京 冯东雷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39-946,共8页
应用服务器是当前基于 Web的软件开发的重要的支撑平台 ,Sun公司的 J2 EE (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是一个基于 Java的企业级应用服务器的标准 .从 Web应用的体系结构和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入手剖析 J2 EE,指出了其存在的... 应用服务器是当前基于 Web的软件开发的重要的支撑平台 ,Sun公司的 J2 EE (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是一个基于 Java的企业级应用服务器的标准 .从 Web应用的体系结构和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入手剖析 J2 EE,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缺点 ,如难以支持版本管理、多层结构与多种技术并存导致概念庞杂 ,开发与维护困难等 .进一步地 ,给出了设计和实现的一个 Java应用服务器—— JWe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服务器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开发 JAVA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业应用的可穿戴计算技术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东义 夏侯士戟 +2 位作者 黄志奇 李薪宇 宋海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8-686,共9页
工业应用是可穿戴计算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文总结了可穿戴计算技术在各种典型的工业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对影响可穿戴计算技术在工业领域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包括可穿戴性和可用性、可穿戴人机交互以及软件体系结构和支撑模式等进... 工业应用是可穿戴计算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文总结了可穿戴计算技术在各种典型的工业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对影响可穿戴计算技术在工业领域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包括可穿戴性和可用性、可穿戴人机交互以及软件体系结构和支撑模式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最后介绍了面向可穿戴计算工业应用的创新车间信息环境模式——"知晓车间",以及可穿戴现场作业辅助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工业应用 现场作业辅助 软件体系结构 可用性 可穿戴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机自省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保珲 徐克付 +3 位作者 张鹏 郭莉 胡玥 方滨兴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84-1401,共18页
虚拟机自省技术是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安全方法,在入侵检测、内核完整性保护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技术在实现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难题之一是底层状态数据与所需高层语义之间的语义鸿沟,该难题限制了虚拟机自省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 虚拟机自省技术是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安全方法,在入侵检测、内核完整性保护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技术在实现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难题之一是底层状态数据与所需高层语义之间的语义鸿沟,该难题限制了虚拟机自省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为此,基于语义重构方式的不同将现有的虚拟机自省技术分为4类,并针对每一类自省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及其相关工作进行了梳理;然后,在安全性、性能及可获取的高层语义信息量等方面对这4类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方法在指定比较维度上均有较大波动范围,安全研究人员需综合考虑4类方法的特点设计满足自身需求的虚拟机自省方案.最后,详细介绍了虚拟机自省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该技术在安全性、实用性及透明性等方面需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机自省 语义鸿沟 软件结构知识 硬件架构知识 安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DA:一种物理模型驱动的物联网软件体系结构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开斌 陈海明 崔莉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5-1197,共13页
实现众多物理应用之间的互联是建立物联网的基本方法.然而,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架构指导物理应用的水平化互联是目前物联网研究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该架构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物理应用水平化互联的物理模型驱动的物联网软件... 实现众多物理应用之间的互联是建立物联网的基本方法.然而,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架构指导物理应用的水平化互联是目前物联网研究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该架构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物理应用水平化互联的物理模型驱动的物联网软件体系结构(PMDA).PMDA由3个模型组成,分别是物理模型、感执模型和应用模型.模型之间以及模型内的组件之间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与交互,模型或组件在交互时需要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通过体系结构描述语言Wright对PMDA中的3个模型的组成以及模型之间的交互进行了形式化描述.通过一种形式化验证工具PAT验证了用Wright描述的PMDA可以保证水平化互联起来的物理应用的有效性,即不存在死锁、发散和中止这3个影响物理应用有效互联的性质.基于PAT的验证结果,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了根据PMDA开发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在交互时不存在死锁、发散和中止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物理应用 软件体系结构 物理模型 感执模型 应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EC61970标准的微网EMS平台设计 被引量:13
13
作者 丁明 杨为 +2 位作者 张颖媛 毕锐 徐宁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20,共5页
能量管理的研究已成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领域的关键环节之一,采用集中分层控制的思想,初步开发了微网能量管理系统(MG-EMS)。所设计的微网实验室结构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自由改变,针对微网并网及孤岛运行、储能单元作用的研究等情况,提出... 能量管理的研究已成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领域的关键环节之一,采用集中分层控制的思想,初步开发了微网能量管理系统(MG-EMS)。所设计的微网实验室结构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自由改变,针对微网并网及孤岛运行、储能单元作用的研究等情况,提出了4种典型的MG-EMS硬件结构。遵守IEC61970等国际标准,利用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图模库一体化(IGML)、ActiveX等技术,设计并初步开发了MG-EMS的软件支撑平台,主要包括分布式网络通信层、数据库层和公共服务层等。考虑了微网特有的特点,提出了MG-EMS高级应用软件开发方法,并已完成部分高级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在微网子系统的正常运行中,支撑平台和部分高级应用软件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能量管理系统 硬件平台 IEC61970 CORBA IGML 软件支撑平台 高级应用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LA的鱼雷武器系统仿真环境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14
作者 康凤举 顾浩 +2 位作者 吴宇 苏颖 宋志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2-384,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可扩展、可重构的鱼雷武器作战仿真开放式应用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研制了基于软件复用技术的领域内联邦成员软件应用框架,有效地解决了时间管理策略制定及公布/定购声明的自动化、RTI与仿真应用之间接口一...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可扩展、可重构的鱼雷武器作战仿真开放式应用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研制了基于软件复用技术的领域内联邦成员软件应用框架,有效地解决了时间管理策略制定及公布/定购声明的自动化、RTI与仿真应用之间接口一致性问题。同时,开发出能够提供海底地形、闪烁光斑、气泡、水下混浊及环境色等功能的水下空间Vega扩展模块,从而解决了海体、海底的三维显示。采用pRTI1.3等工具软件构建了含舰艇、鱼雷、水声装备对抗器材等10个联邦成员的分布交互仿真综合环境,初步运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模型可重用、实时性好等特点,能适应潜—舰,潜—潜等多种水下对抗样式的仿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鱼雷 HLA 开放式应用体系结构 软件应用框架 水下空间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roV软件架构设计中的一些思考与实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盛秀杰 金之钧 +1 位作者 彭成 曹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6-775,8,共10页
定位于突破国外跨国石油公司的技术壁垒,并能够被作为唯一平台、长期应用于中国石化的年度勘探部署与优选决策,基于最新的、面向不同层次的软件架构设计原则和软件重用技术,"油气资源一体化定量评价软件"(PetroV)的软件架构... 定位于突破国外跨国石油公司的技术壁垒,并能够被作为唯一平台、长期应用于中国石化的年度勘探部署与优选决策,基于最新的、面向不同层次的软件架构设计原则和软件重用技术,"油气资源一体化定量评价软件"(PetroV)的软件架构设计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探索:1以多种事件响应模型和并发控制模型为代表的、面向服务的领域基础中间件设计,充分体现数据集成、应用服务协作、分布式面向对象计算与分布式数据存储的架构要求;2基于ST-based KIDA(Spatial and Temporal-based Knowledge,Information,Data and Activity)数据建模思路而封装的领域数据模型,在充分考虑时间、空间维度信息的基础上,抽象并约定了基于组合模式的领域对象模型,有助于以元数据管理(归类、过滤)模式实现库表结构的设计、大数据量存储与数据交换;3以通用工具箱接口和远程过程调用接口为代表的不同层次二次开发接口的设计,支撑不同开发环境下对后台不同服务的调用,及不同客户端应用软件框架的快速开发和集成;4由抽象接口类、工具箱类及相互之间的应用协作组成的应用软件框架设计,通过接口反转技术,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不同专业软件的开发工作量。PetroV在中国石化的深入推广从侧面证明,合理的软件架构设计方法或软件重用技术是勘探开发类专业软件平台迎合大量不确定性业务需求并确保软件品质的根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重用 中间件 设计模式 应用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软件测试开发环境的框架设计 被引量:16
16
作者 章亮 刘斌 陆民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6-340,共5页
采用软件设计上的复用思想 ,对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进行框架的设计 ,可以使测试环境在不做大幅度修改的情况下适应不同的被测软件 ,节省设计的时间和费用 .论述了由框架开发软件的过程 ,并把此过程应用于测试环境 ;对嵌入式软件仿真... 采用软件设计上的复用思想 ,对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进行框架的设计 ,可以使测试环境在不做大幅度修改的情况下适应不同的被测软件 ,节省设计的时间和费用 .论述了由框架开发软件的过程 ,并把此过程应用于测试环境 ;对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进行总体分析 ,确定了它的 3个主要组成部分 ;归纳出作为测试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测试开发环境的基本功能 ,并使用专门针对框架开发的UML F建模语言设计了一个框架 ;对已开发成功的测试开发环境框架 ,提出了具体的框架适配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软件 软件测试 测试环境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EMDA:一种可互操作可配置可执行的模型驱动体系结构 被引量:7
17
作者 战德臣 冯锦丹 +1 位作者 聂兰顺 徐晓飞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20-127,共8页
国际对象管理组织提出模型驱动软件体系结构(MDA),以模型建立与模型转换为中心的思想为软件开发带来了新变革,但OMG并未给出各层次具体模型与建模理论.为了对随需应变的企业管理软件开发提供一组理论与方法支持,本文提出一种可互操作、... 国际对象管理组织提出模型驱动软件体系结构(MDA),以模型建立与模型转换为中心的思想为软件开发带来了新变革,但OMG并未给出各层次具体模型与建模理论.为了对随需应变的企业管理软件开发提供一组理论与方法支持,本文提出一种可互操作、可配置与可执行的企业模型驱动体系结构ICEMDA:面向过程的ICE-CIM、面向对象的ICE-PIM、面向模式的ICE-PSM和面向构件与配置的ICE-CODE.本文阐述了ICE-MDA各层次模型的建模思想、核心概念及以核心概念为主的模型之间的转换.ICEMDA可有效指导用户快速开发与实施复杂管理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A 企业模型 ESA 可互操作性 动态配置 可执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二进制移植的虚拟化技术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聪会 陈靖 +2 位作者 罗樵 张黎 郭一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185-4188,共4页
从ISA和ABI两种不同层次出发,探讨了当前二进制移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对应解决方法的优劣,明确了虚拟化技术是实现二进制移植的重要手段。研究了支持ISA或ABI间二进制移植中的三种虚拟化方法,即解释和二进制翻译、资源虚拟化、内核虚... 从ISA和ABI两种不同层次出发,探讨了当前二进制移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对应解决方法的优劣,明确了虚拟化技术是实现二进制移植的重要手段。研究了支持ISA或ABI间二进制移植中的三种虚拟化方法,即解释和二进制翻译、资源虚拟化、内核虚拟化。提出了一种结合动态二进制优化技术的高效进程虚拟机Long-Win,其支持Windows应用程序在Linux操作系统上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其性能与Wine相比提高了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移植 进程虚拟机 虚拟化 指令集体系结构 应用程序二进制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备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伍星 陈进 +2 位作者 李如强 李富才 张桂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92-196,共5页
论文从提高设备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灵活性的角度出发,以实现软件系统在设备状态监测领域的复用为目标,采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建立了面向监测和诊断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提出了适合于远程在线监测的混合胖Web客户端构架模式,并在... 论文从提高设备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灵活性的角度出发,以实现软件系统在设备状态监测领域的复用为目标,采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建立了面向监测和诊断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提出了适合于远程在线监测的混合胖Web客户端构架模式,并在实际项目中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应用 远程监测 故障诊断 UML 特定领域体系结构 组件框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构件的开放性工作流集成框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英博 张力 +1 位作者 卢亚辉 王建民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50-135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的工作流集成框架,包括其体系结构和主要的技术路线,讨论了实现基于构件的工作流集成框架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框架系统在多家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实践证明基于构件的开放体系和工作流管理... 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的工作流集成框架,包括其体系结构和主要的技术路线,讨论了实现基于构件的工作流集成框架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框架系统在多家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实践证明基于构件的开放体系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相结合,为信息系统集成提供了灵活的集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 基于构件的开发 企业应用集成 软件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