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GF和PDGFR与肿瘤的关系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旭升 孙丹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134-1137,共4页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从人的血小板中分离出来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是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能够促进细胞的趋化、分裂...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从人的血小板中分离出来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是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能够促进细胞的趋化、分裂与增殖;在机体生长发育、创伤修复等生理过程中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PDGF/PDGFR作为血管生成因子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肿瘤细胞释放的PDGF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抑制其凋亡。以PDGF/PDGFR为靶点的靶向治疗也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PDGF/PDGFR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肿瘤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影响PDGF-BB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邹丽萍 蒋涛 +4 位作者 车祺 李慧 瞿俊杰 陈琦 张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7-562,共6页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影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促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MsC)增殖作用的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对比PDGF-BB刺激MsC生长速度与MAPK3条信号通路(...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影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促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MsC)增殖作用的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对比PDGF-BB刺激MsC生长速度与MAPK3条信号通路(ERK、JNK及p38)抑制剂及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对PDGF促MsC增殖作用的影响。用半定量RT-PCR检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对MsC合成内源性PDGF-B链的影响。蛋白印迹法观察ARI对PDGF引起的信号通路磷酸化的影响。结果(1)ERK抑制剂U0126、JNK抑制剂SP600125及PI3K抑制剂LY294002能明显抑制PDGF对MsC的促增殖作用(P<0.05),而p38抑制剂SB203580不能抑制PDGF的促MsC增殖作用;(2)ARI在转录水平对MsC合成内源性PDGF-B链没有明显影响。(3)PDGF刺激MsC后引起ERK、JNK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而ARI仅能抑制JNK及PI3K/Akt两条信号通路的磷酸化(P<0.05),对ER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ARI部分抑制PDGF促MsC增殖作用可能与其影响JNK和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 肾脏系膜细胞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及其配体PDGF-A在人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得水 张晓杰 +2 位作者 陈刚 卢长方 董海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表达,两者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GFR-α和PDGF-A的蛋白表达,分析PDGFR-α与淋巴结转移等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表达,两者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GFR-α和PDGF-A的蛋白表达,分析PDGFR-α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结果:在所检测的样本中PDGFR-α和PDGF-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和61.7%,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同时PDGFR-α的表达与PDGF-A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DGFR-α与PDGF-A能够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体与互补核酸和目标蛋白之间竞争反应的PDGF蛋白特异性识别 被引量:2
4
作者 郑静 秦佳华 +3 位作者 龚晨 黄焕 何品刚 方禹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09-2514,共6页
报道了一种利用核酸适体与互补核酸和目标蛋白之间的竞争反应用于PDGF蛋白的特异性识别方法.采用反相微乳液技术制备了包覆有亚甲基蓝(MB)的SiO2纳米复合物(SiO2-MB),利用固定在磁性纳米颗粒上的核酸适体与SiO2-MB纳米颗粒标记的互补核... 报道了一种利用核酸适体与互补核酸和目标蛋白之间的竞争反应用于PDGF蛋白的特异性识别方法.采用反相微乳液技术制备了包覆有亚甲基蓝(MB)的SiO2纳米复合物(SiO2-MB),利用固定在磁性纳米颗粒上的核酸适体与SiO2-MB纳米颗粒标记的互补核酸进行杂交反应,将一定数量的SiO2-MB纳米颗粒固定于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引入PDGF目标蛋白后,利用核酸适体与互补核酸和PDGF之间的竞争反应,通过检测MB电化学信号的变化来检测PDGF.该方法对PDGF蛋白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不受其它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G、凝血酶和溶菌酶等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PDGF浓度在5.51×10-17~1.01×10-15 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1.31×10-17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体 pdgf蛋白 特异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2-酮类化合物作为PDGF-Rβ酶抑制剂的3D-QSAR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坤 陈声高 +1 位作者 叶礼阁 范波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0,共5页
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研究了一系列取代的吲哚-2-酮类化合物作为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对酪氨酸激酶PDGF-Rβ活性抑制作用的定量构效关系,建立了较好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非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R^2)为0.999,F值是1504.715,标准偏差(S)为0... 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研究了一系列取代的吲哚-2-酮类化合物作为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对酪氨酸激酶PDGF-Rβ活性抑制作用的定量构效关系,建立了较好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非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R^2)为0.999,F值是1504.715,标准偏差(S)为0.042。根据该模型,设计并预测了数个新的化合物,表明该模型可定量地预测结构相近的类似物活性,为设计合成新的PDGF-Rβ酶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场分析法 吲哚-2-酮 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pdgf-Rβ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R-β抑制剂细胞筛选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6
作者 付水 山松 +5 位作者 刘孝荣 李志斌 吕建新 鲁先平 宁志强 王小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8-691,共4页
目的建立针对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PDGFR-β)为靶标的特异及灵敏的细胞模型体系,用于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抑制剂的筛选和研究。方法构建人的PDGFR-β... 目的建立针对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PDGFR-β)为靶标的特异及灵敏的细胞模型体系,用于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抑制剂的筛选和研究。方法构建人的PDGFR-β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DGFR-β,将其转染至NIH 3T3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并对其进行功能学鉴定及应用;应用瞬时转染PDGFR-β的HeLa细胞,建立PDGF依赖性的受体磷酸化细胞模型。结果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稳定转染人PDGFR-β的NIH 3T3细胞获得了PDGF依赖性的细胞增殖特征;HeLa细胞经瞬时转染PDG-FR-β后,可以检测出明显的PDGF依赖性的受体酪氨酸磷酸化。通过应用已知PDGFR-β抑制剂及自行合成化合物,确证了以上细胞模型具有机制针对性特征。结论所构建并确证的细胞模型具有特异性和灵敏性,适用于较高通量的PDGFR-β和其它RTK抑制化合物的体外筛选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受体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NIH 3T3细胞 HeLa细胞 药物筛选模型 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BB对Fadu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尚 李大伟 +1 位作者 董频 沈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96-69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诱导后Fadu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粘着斑激酶(FA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不同浓度(0,1,10,20,100 ng/mL)PDGF-BB诱导人下咽癌Fadu细胞株,RT-PCR...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诱导后Fadu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粘着斑激酶(FA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不同浓度(0,1,10,20,100 ng/mL)PDGF-BB诱导人下咽癌Fadu细胞株,RT-PCR方法检测FAK及MMP9、MMP2mRNA表达变化,噻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PDGF-BB处理后Fadu细胞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诱导后细胞FAK、MMP9、MMP2mRNA水平上调,在20 ng/mL或10 ng/mL浓度时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各组蛋白表达增加与mRNA基本一致,在20 ng/mL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P<0.05),MTT示各组增殖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P>0.05)。导后侵袭细胞数在各组均有增加,在20 ng/mL组达高峰为(20.12±4.5)个,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BB上调Fadu细胞中FAK、MMP9及MMP2表达,从而使Fadu细胞侵袭能力增强,但对Fadu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着斑激酶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增殖 侵袭 Fadu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 B链反义寡核苷酸对脑膜瘤培养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徐广明 杨树源 刘杰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2,W001,共4页
目的 探讨阻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B链表达对脑膜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进行脑膜瘤细胞培养 ,观察转染PDGFB链反义寡核苷酸对脑膜瘤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PDGFB链反义寡核苷酸能够阻断脑膜瘤培养细胞表达PDGFB链 ,... 目的 探讨阻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B链表达对脑膜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进行脑膜瘤细胞培养 ,观察转染PDGFB链反义寡核苷酸对脑膜瘤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PDGFB链反义寡核苷酸能够阻断脑膜瘤培养细胞表达PDGFB链 ,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减弱 ,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细胞培养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反义寡核苷酸 B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PDGF─A、─B链及其受体α、β亚基基因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刘健 王培勇 +2 位作者 罗德成 孙秉庸 苟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5-288,共4页
为了研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理,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观察缺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链、-B链及其受体α、β亚基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和无氧(2.5%O2和0%O2)1... 为了研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理,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观察缺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链、-B链及其受体α、β亚基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和无氧(2.5%O2和0%O2)1.5、3hPAEC的PDGF-A链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vs常氧组),而6~48hPDGF-A链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低氧和无氧1.5~48h均能显著地增加PAEC的PDGF-B链mR-NA表达(P<0.05)。常氧条件下PAEC均能低水平地表达PDGF-α亚基受体和β亚基受体,低氧和无氧则上调此两受体mRNA表达水平(P<0.05)。由此说明缺氧不仅能使PAEC“旁分泌”PDGF参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调节,也使PAEC通过“自分泌”PDGD及上调其膜上的PDGF受体基因表达,参与缺氧肺动脉内皮细胞自身功能调节,从而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收缩反应增强及肺血管结构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肺动脉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清反应因子(SRF)和波形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爱军 王树伟 +3 位作者 徐翔 孙立倩 洪铭岩 洪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4,132,共5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3例正常脑组织和70例人脑胶质瘤组...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3例正常脑组织和7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DGF-B、SRF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DGF-B、SRF和波形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4%、48.57%和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无关(P>0.05)。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三者表达逐渐上调,其中PDGF-B、波形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分级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PDGFB与SRF、波形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PDGF-B、SRF和波形蛋白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与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 血清反应因子(SRF) 波形蛋白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HCC)中PDGF-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高琼媚 刘丹阳 +3 位作者 周仲文 张乔安 刘国元 曾文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2-308,323,共8页
目的阐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PDGF-A)在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手术切除的50例HCC组织中,应用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PDGF-A mRNA水平,并分析... 目的阐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PDGF-A)在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手术切除的50例HCC组织中,应用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PDGF-A mRNA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肝细胞株L02和7株肝癌细胞株中PDGF-A蛋白质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在43例HCC石蜡组织中检测PDGF-A蛋白质水平。再利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方法检测HCC组织中间质区域炎症细胞中PDGF-A与炎症细胞标志物(CD4、CD8、CD19和CD68)共表达情况。结果与相应癌旁肝组织相比,HCC癌组织PDGF-A mRNA水平升高,约50%(24/50例)癌组织PDGF-A mRNA水平是癌旁肝组织的2倍及以上,这种差异在BCLC 0期和C期的HCC病例中更为显著。PDGF-A蛋白质见于L02、SMMC-7721、HCCLM3和MHCC97-H细胞株,而HepG2、Hep3B、Huh7和BEL-7402细胞株未检测到该蛋白质。近60%的HCC病例中,肝癌细胞表达PDGF-A,阳性染色有两种分布方式:弥漫于胞质内及在细胞质/细胞膜局部聚集。PDGF-A也大量分布于肿瘤间质区域和紧邻癌组织间质区域的炎症细胞(CD4^+、CD8^+、CD19^+和CD68^+)中。结论HCC癌组织PDGF-A基因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在早期和进展期(BCLC 0和C期)病例更为明显;PDGF-A蛋白表达于HCC癌细胞和间质炎症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 肝细胞肝癌(HCC) 肝癌细胞株 炎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组织修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闫国和 艾国平 +1 位作者 邹仲敏 粟永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s)属糖蛋白二聚体(分子量27000~35000)家族,它向间质源细胞施以有力的促有丝分裂和趋化活性活动。PDGFs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对组织损伤的反应等过程中具有许多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创面愈合过程中较早...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s)属糖蛋白二聚体(分子量27000~35000)家族,它向间质源细胞施以有力的促有丝分裂和趋化活性活动。PDGFs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对组织损伤的反应等过程中具有许多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创面愈合过程中较早出现的生长因子之一。特别是对一些慢性难愈性伤口,如糖尿病溃疡,慢性静脉性溃疡、压疮、放射性溃疡等PDGFs均有明显促进愈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s) 组织修复 基因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烧伤肉芽组织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贲晓松 利天增 +4 位作者 祁少海 梁惠珍 文剑明 黎志明 罗超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1期3-4,17,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及其受体在瘢痕增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克隆抗体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9例正常真皮、7例肉芽组织及 34例增生性瘢痕标本中的PDGF及其受体和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PDGF及其受体在肉芽组织...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及其受体在瘢痕增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克隆抗体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9例正常真皮、7例肉芽组织及 34例增生性瘢痕标本中的PDGF及其受体和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PDGF及其受体在肉芽组织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明显增强 ,在 6个月以内的增生性瘢痕中达到高峰 ,此后逐渐减弱 ;而正常真皮组织中仅少数标本呈微弱表达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增生性瘢痕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通过活化PTEN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MMP2的活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家美 刘丹 +4 位作者 张苏梅 杨艳艳 吕治安 韩锦 付荣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6-391,共6页
目的探讨激活的PPAR-γ是否通过活化PTEN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刺激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MMP2活化,从而介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方法以原代分离培养的小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以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刺激因子PDGF-AA刺激细... 目的探讨激活的PPAR-γ是否通过活化PTEN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刺激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MMP2活化,从而介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方法以原代分离培养的小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以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刺激因子PDGF-AA刺激细胞。于PDGF-AA刺激细胞前,分别予以罗格列酮激活PPAR-γ,PI3K、PTEN、PPAR-γ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bpV(Pic)、GW9662预处理细胞,检测AKT、PTEN、PPAR-γ、MMP2的活化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小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并证实PDGF-AA可剂量依赖性激活MMP2,而对MMP9、TIMPs无影响。特异性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或激活PPAR-γ显著抑制PDGF-AA刺激的AKT、MMP2活性;抑制PTEN可逆转PPAR-γ激活对PDGF-AA诱导的AKT磷酸化及MMP2活性的影响。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介导PDGF-AA诱导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MMP2的活化;激活的PPAR-γ通过活化PTEN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MMP2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和Ⅲ型前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焦明丽 任莉 苌新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目的研究高糖对肝星状细胞-T6(HSCs-T6)增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及Ⅲ型前胶原(PCⅢ)表达的影响。方法设不同葡萄糖浓度组,观察30 min~16 h时间段,各组对HSCs-T6分化、增殖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高糖对肝星状细胞-T6(HSCs-T6)增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及Ⅲ型前胶原(PCⅢ)表达的影响。方法设不同葡萄糖浓度组,观察30 min~16 h时间段,各组对HSCs-T6分化、增殖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在48、72 h后测胞浆内TGF-β1、PDGF及细胞上清液中PCⅢ的表达。结果在2~16 h,1 500~6 000 mg/L浓度葡萄糖对HSCs-T6增殖具有时间依赖性,而在4 500~6 000mg/L浓度组更显著;同时在4 500~6 000 mg/L浓度组,培养48 h后胞浆中TGF-β1和PDGF表达较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明显增加;培养72 h后,细胞上清液中PCⅢ表达较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高血糖可能通过刺激HSCs-T6分泌TGF-β1、PDGF及PCⅢ促进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Ⅲ型前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联合培养杯膜的孔径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通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宝荣 姜隽 +1 位作者 齐颖新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目的探讨细胞联合培养杯膜的孔径对生物大分子通透的影响,解决血管细胞分子力学生物学实验的关键技术问题。方法以杯底PET膜孔径为0.4μm和1.0μm的两种型号细胞联合培养杯作为研究对象,将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 目的探讨细胞联合培养杯膜的孔径对生物大分子通透的影响,解决血管细胞分子力学生物学实验的关键技术问题。方法以杯底PET膜孔径为0.4μm和1.0μm的两种型号细胞联合培养杯作为研究对象,将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分别种植于联合培养杯底PET膜的内外侧面。实验分为EC/VSMC联合培养施加低切应力组、PET膜未接种细胞静止组、PET膜单侧接种细胞静止组和PET膜双侧接种细胞静止组。ELISA检测低切应力组ECs侧和VSMCs侧培养液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B,PDGF-BB)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PDGF-BB(rPDGF-BB)刺激后,各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p-ERK1/2和p-Akt以及核骨架蛋白Lamin A的表达变化。结果 EC/VSMC联合培养施加0.5 Pa层流低切应力12 h后,0.4μm联合培养杯VSMCs侧PDGF-BB浓度显著高于ECs侧。0.4μm和1.0μm两种孔径的PET膜未接种细胞时,rPDGF-BB上调了隔开培养细胞的p-ERK1/2和p-Akt表达,并下调Lamin A表达。PET膜外侧面接种单层细胞时,rPDGF-BB上调了对侧细胞的p-ERK1/2和p-Akt表达,并下调Lamin A表达。PET膜内外侧面均接种细胞时,rPDGF-BB仅能影响0.4μm PET膜同侧细胞的p-ERK1/2、p-Akt和Lamin A表达,对对侧细胞无明显作用;而1.0μm PET膜两侧细胞的p-ERK1/2、p-Akt和Lamin 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有孔PET材料本身均允许生物大分子的通透,而细胞接种会影响有孔PET膜对生物大分子的通透。0.4μm孔径PET膜两侧均接种细胞时,对生物大分子的通透明显减弱,更接近于在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应力 细胞培养 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磁场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血管内膜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燕梅 索伟 +1 位作者 高月明 朱才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3期223-224,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脉冲磁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血管内膜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A)表达的影响。方法家兔50只,制作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脉冲磁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血管内膜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A)表达的影响。方法家兔50只,制作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脂饲料喂养2月后行CEA手术。术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0.6T治疗组和1.0T治疗组。在CEA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使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病变血管内膜PDGF-A表达。结果CEA术后2个月,治疗组PDG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1.0T治疗组PDGF-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和0.6T治疗组(P<0.05),0.6T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剂量脉冲磁场能抑制CEA术后颈动脉内膜PDGF-A的表达,对CE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再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脉冲磁场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肝素、阿司匹林、氯沙坦联合应用抗实验性血管内膜增生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逄丽燕 周序斌 +2 位作者 王立祥 祝清芬 徐红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0-555,共6页
目的 观察类肝素、阿司匹林、氯沙坦联合用药的抗血管内膜增生作用。方法 以挤压大鼠颈总动脉造成血管损伤 ,术后 2h ,观察血小板黏附、CT、TATFES、TXB2 水平。术后 14d ,以免疫组化观察血管壁PDGF、PCNA表达以及内膜 /中膜比值、内... 目的 观察类肝素、阿司匹林、氯沙坦联合用药的抗血管内膜增生作用。方法 以挤压大鼠颈总动脉造成血管损伤 ,术后 2h ,观察血小板黏附、CT、TATFES、TXB2 水平。术后 14d ,以免疫组化观察血管壁PDGF、PCNA表达以及内膜 /中膜比值、内膜面积占有率。结果 类肝素、阿司匹林单用或联合应用 ,均显示延长CT、TATFES以及降低TXB2 水平 ,抑制血小板黏附 ,二药合用有相加作用。三类药物单用或两药合用均使PDGF B、PCNA表达下降 ,内膜 /中膜比值下降。三药合用对CT、TATFES、TXB2 作用未见加强 ,但PDGF B、PCNA表达及内膜 /中膜比值、内膜面积占有率进一步降低 ,与单药或两药合用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类肝素、阿司匹林、氯沙坦联合应用对抑制内膜增生有互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肝素 阿司匹林 氯沙坦 TXB2 pdgf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对肝星状细胞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智 戴立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79-1682,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Ⅰ型胶原合成、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Ⅰ型胶原合成、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P-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素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大鼠HSC增殖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测定大鼠HSCⅠ型胶原合成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肝星状细胞P-ERK1/2的表达。结果:丹参素有抑制PDGF-BB刺激大鼠HSC增殖,Ⅰ型胶原表达,P-ERK1/2表达的作用。结论:丹参素可抑制PDGF-BB刺激的大鼠HSC增殖,Ⅰ型胶原合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肝星状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细胞外信号转导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生长因子在NIH3T3成纤维细胞和MT3转化细胞应答中的作用
20
作者 于爱鸣 于秉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5期321-325,共5页
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通过促进细胞外Ca^(2+)内流,增加细胞内Ca^(2+)浓度,但在亲代NIH3T3成纤维细胞和转化的MT3细胞中,却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在亲代NIH3T3成纤维细胞中,PDGF能够抑制舒缓激肤介导的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未能见到细胞内... 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通过促进细胞外Ca^(2+)内流,增加细胞内Ca^(2+)浓度,但在亲代NIH3T3成纤维细胞和转化的MT3细胞中,却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在亲代NIH3T3成纤维细胞中,PDGF能够抑制舒缓激肤介导的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未能见到细胞内Ca^(2+)波动现象;而在转化的MT3细胞中,PDGF丧失了对舒缓激肽介导的细胞内Ca^(2+)浓度增加的抑制作用,常常引起细胞内Ca^(2+)波动现象。对于DNA的合成,PDGF在两种细胞中,也表现出有时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生长因子 钙离子 DNA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