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静力性能分析
1
作者 袁朝庆 房宽光 +2 位作者 张证柱 张浩 李月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了研究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在重力、预应力、液体压力、活荷载和内部气压等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力学性能,以16万m3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建立新型外罐模型,施加11种荷载组合,分析新型外罐在多种静力荷载下... 为了研究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在重力、预应力、液体压力、活荷载和内部气压等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力学性能,以16万m3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建立新型外罐模型,施加11种荷载组合,分析新型外罐在多种静力荷载下的性能。结果表明,罐顶活荷载对罐壁的影响较小;在相同荷载下,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外罐比传统预应力混凝土LNG外罐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好的性能;低温环境使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有所提升,罐壁的位移有所减小;由于预应力的控制,随着泄漏液面高度的增加,罐壁的位移逐渐减小。研究的新型双钢板-混凝土LNG储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 LNG储罐 热固耦合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板再生料在钢包控流系统复合下水口中的回收应用
2
作者 鲁志燕 朱发金 +1 位作者 唐兵 李凤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采用双面加压免烧滑板再生料成型制备高性能复合结构的下水口,具有较好的研究意义和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等表征技术对用后免烧滑板和滑板再生料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分析了不同滑板再... 采用双面加压免烧滑板再生料成型制备高性能复合结构的下水口,具有较好的研究意义和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等表征技术对用后免烧滑板和滑板再生料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分析了不同滑板再生料比例替代85铝矾土熟料对水口性能的影响,并使用多次的铸钢工业试验对优化的成分配比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滑板铸孔和滑道部位的主要组成为板状刚玉,基质中有SiC、B_(4)C和Al_(4)C_(3)存在,而滑板复合层的主要组成为铝矾土熟料。用后复合滑板经过破碎、水化处理后,得到滑板再生料,滑板再生料以刚玉相和莫来石相为主。随着滑板再生料替代85铝矾土熟料的比例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呈下降趋势,显气孔率呈上升趋势。试样经1550℃埋碳处理后,试样中的Al与C反应形成Al_(4)C_(3)陶瓷增强相,Al_(2)O_(3)与SiO_(2)部分形成莫来石A_(3)S_(2),液相烧结提高了试样的耐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通过加料筒和浮动工作台双面加压成型,复合下水口上下部密度梯度明显改善。当滑板再生料替代85铝矾土熟料的比例为77%时,复合下水口B/A4的使用效果与均质下水口B相当,即使用3次后未出现分层和裂纹现象,提高了复合下水口的稳定性。本研究可为滑板再生料在复合下水口中的应用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板 再生料 复合结构 下水口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加筋板-钢板连接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璩媛媛 高燕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建筑结构在长期使用中面临着材料老化、强度衰减等问题,这不仅威胁着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还影响其使用寿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风险。为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推动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开展建筑用复合材料加筋板-钢板... 建筑结构在长期使用中面临着材料老化、强度衰减等问题,这不仅威胁着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还影响其使用寿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风险。为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推动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开展建筑用复合材料加筋板-钢板连接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将加筋板和钢板用两种不同方式连接成1、2两种结构样品,再分别用粘接+螺栓(结构1-A、2-A)、焊接+螺栓(结构1-B、2-B)加固连接,得到4个试样。用万能试验机测试其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并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对试样的剪切强度与弯曲强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结构2-B的载荷-位移曲线更高,拉伸强度更优,剪切强度相对更高。相比于结构1-A、结构2-A,1-B、2-B由于用焊接+螺栓加固,在高温下的剪切强度与弯曲强度较好,且结构2-B优势更大,力学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用复合材料 加筋板-钢板 连接结构 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微穿孔板折叠腔结构的低频吸声特性研究
4
作者 王孟婷 孔德义 +1 位作者 徐贺 卫玉梁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狭窄空间中,传统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背腔深度会受到限制,这也会影响对低频噪声的吸收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对双层微穿孔板与折叠背腔复合的吸声结构进行研究。该吸声结构的每个单元由双层微穿孔板和折叠背腔组成,建立单个单元的理论、仿... 狭窄空间中,传统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背腔深度会受到限制,这也会影响对低频噪声的吸收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对双层微穿孔板与折叠背腔复合的吸声结构进行研究。该吸声结构的每个单元由双层微穿孔板和折叠背腔组成,建立单个单元的理论、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为进一步分析该结构实际应用效果,在同等背腔深度下,实验测量工程中常用到的单、双层微穿孔板结构的吸声系数,并与该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同等背腔深度下,该复合结构在频率范围250~800 Hz的吸声系数大于0.5,在450 Hz的吸声系数达到0.92,对比传统微穿孔板结构的低频吸声更具优势。研究旨在为有限空间范围内的被动式低频降噪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微穿孔板 折叠背腔 低频 复合结构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刚架拱桥刚度的方法及其应用
5
作者 邓声丙 谢肖礼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0,共8页
针对现役刚架拱桥刚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在两侧刚架拱片上增设钢桁架、在原桥面重新铺设桥面钢筋和新浇筑桥面板,从而形成板桁组合结构以抵抗荷载的加固方法——板桁组合结构加固法。以柳城县某桥为例,用该方法对桥梁进行加固改造,通... 针对现役刚架拱桥刚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在两侧刚架拱片上增设钢桁架、在原桥面重新铺设桥面钢筋和新浇筑桥面板,从而形成板桁组合结构以抵抗荷载的加固方法——板桁组合结构加固法。以柳城县某桥为例,用该方法对桥梁进行加固改造,通过荷载试验测出加固后桥梁在荷载试验下的挠度和无障碍跑车试验下的冲击系数,并用Midas 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比加固改造前后结构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法能大幅度提高结构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架拱桥 刚度 钢桁架 板桁组合结构加固法 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弹板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楚艳艳 李施辰 +4 位作者 姬长干 黄伟韩 赵献 徐经宇 陈晓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9-1051,共13页
本文针对防弹板结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防弹板匀质结构、梯度结构、夹层结构、层压结构、镶嵌结构、填充结构、仿生结构等特点、优势、应用环境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每种结构的防弹性能及吸能机理。指出集超轻量化、舒适化和无二... 本文针对防弹板结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防弹板匀质结构、梯度结构、夹层结构、层压结构、镶嵌结构、填充结构、仿生结构等特点、优势、应用环境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每种结构的防弹性能及吸能机理。指出集超轻量化、舒适化和无二次伤害为一体是未来新型防弹板发展的新趋势;新型防弹板的设计须从材料与结构两方面综合选择;开发以高性能纺织纤维为主受力单元并结合仿生结构设计的硬软结构纺织复合材料防弹板,为实现防弹板既防弹又佩戴轻便、舒适、无二次伤害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弹板 结构 轻量化 舒适化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汽车用镁/铝复合板的扩散动力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亚平 陈再良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180,共9页
目的探明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镁/铝复合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s)生长的影响规律,并揭示IMCs对镁/铝复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热轧复合实验,制备了镁/铝复合板,其次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以及对界面微观结构特征的表征实验研究了... 目的探明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镁/铝复合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s)生长的影响规律,并揭示IMCs对镁/铝复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热轧复合实验,制备了镁/铝复合板,其次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以及对界面微观结构特征的表征实验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镁/铝复合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和界面结合质量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理论计算,从扩散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界面相的形成机制和长大行为。结果镁和铝之间反应主要生成2种金属间化合物,即靠近铝侧的Mg_(2)Al_(3)和靠近镁侧的Mg_(17)Al_(12);一定厚度的金属间化合物有利于界面结合强度的提高,其中当IMCs层厚度为4μm时,界面结合强度最高,为32.5 MPa,随着IMCs层厚度的增加,界面结合质量逐渐降低,最终稳定在12.4 MPa附近。结论界面结合强度变化主要是由于热处理改变了界面的结合方式,由最初的Mg-Al直接接触到不连续的Mg-IMCs-Al接触再到最后的连续的Mg-IMCs-Al接触,改变了界面裂纹萌生和失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板 相结构 生长动力学 界面质量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界面下梁端直剪型锚栓钢板剪切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全学友 罗晨 +1 位作者 刘佳迪 黄辉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开展梁端直剪型锚栓钢板剪切承载力加固试验研究。试验序列包含1个对比试验段、5个剪切承载力加固试验段。试验参数包括界面条件和钢板高度。结果表明:受力过程中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界面终会剥离,不同黏结界面不影响剪切承载力;增... 开展梁端直剪型锚栓钢板剪切承载力加固试验研究。试验序列包含1个对比试验段、5个剪切承载力加固试验段。试验参数包括界面条件和钢板高度。结果表明:受力过程中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界面终会剥离,不同黏结界面不影响剪切承载力;增加钢板高度和配套的直剪型锚栓数量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梁的剪切承载力。直剪型锚栓钢板剪切承载力加固存在2种机制,约束机制通过限制斜裂缝宽度提高剪切承载力,而组合受力机制通过钢板将一部分剪力直接传入支座。加固钢板高度较小时以约束机制为主,加固钢板高度较大时,2种加固机制联合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加固 锚栓钢板加固 直剪型锚栓钢板加固 界面条件 约束机制 组合受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双层球壳与环板耦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
9
作者 史冬岩 张颖 何东泽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6,共9页
以一阶剪切变形理论为基础,采用谱几何法对不同边界条件下复合材料双层球壳与环板耦合结构振动特性分析模型进行构建,其中采用人工虚拟弹簧技术模拟耦合结构的边界条件。根据耦合处的连接关系,通过布置耦合弹簧模拟器对子结构之间的耦... 以一阶剪切变形理论为基础,采用谱几何法对不同边界条件下复合材料双层球壳与环板耦合结构振动特性分析模型进行构建,其中采用人工虚拟弹簧技术模拟耦合结构的边界条件。根据耦合处的连接关系,通过布置耦合弹簧模拟器对子结构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模拟。应用哈密顿原理对复合材料双层球壳与环板耦合结构的特征方程进行推导,对耦合结构的固有特性和稳态响应进行求解。将所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的正确性。分析了几何参数、材料参数对复合材料双层球壳与环板耦合结构振动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结构 振动特性 复合材料双层球壳 环板 谱几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纹硕 郭骞远 +2 位作者 陈向南 张华民 马相坤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0-1325,共16页
全钒液流电池是目前技术成熟度最高的一种液流电池,作为大规模长时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平滑输出,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应用提供保障。其中,双极板是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本文从三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材料... 全钒液流电池是目前技术成熟度最高的一种液流电池,作为大规模长时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平滑输出,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应用提供保障。其中,双极板是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本文从三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材料耐腐蚀性、导电性、力学性能及电池特性等角度,首先综述了金属、石墨以及碳塑复合双极板材料的优缺点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根据加工工艺和制造成本两方面,展望了三种双极板材料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然后,结合新型液流电池双极板的结构优化研究,从双极板平板结构扩展到双极板流道和电极-双极板一体化结构,分析介绍了不同新型双极板流道结构设计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适用性,并从制备工艺和电池性能等方面分析了电极-双极板一体化结构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最后,针对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研究现状,总结展望了相应双极板材料及新型双极板结构设计的技术突破要点,为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双极板 碳塑复合双极板 双极板流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碳纤增强B柱加强板结构设计与铺覆仿真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曙 王阳 +3 位作者 翟孟雷 李庆涛 黄明 刘春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针对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在大曲率位置易导致纤维断裂、褶皱、撕裂等缺陷问题,本文基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随模铺覆仿真方法,理论分析了铺覆起点、初始取向对铺覆效果的影响规律。以减少纤维成型缺陷为目标,开展了连续碳纤维增强... 针对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在大曲率位置易导致纤维断裂、褶皱、撕裂等缺陷问题,本文基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随模铺覆仿真方法,理论分析了铺覆起点、初始取向对铺覆效果的影响规律。以减少纤维成型缺陷为目标,开展了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的结构优化和铺覆优化设计,确定了面向热压成型工艺的B柱加强板几何结构和预浸料铺覆方式。通过分块铺覆优化,使0°、90°、45°、-45°的铺层不合格占比分别由45.18%、52.83%、72.21%、71.78%降至2.47%、3.45%、5.31%、4.77%,有效提高了连续碳纤维的随模铺覆性。基于优化的铺覆设计,成功试制出满足性能要求的B柱加强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柱加强板 连续纤维 结构优化 铺覆仿真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跨径简支钢板组合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晓晓 刘永健 +1 位作者 封博文 张泽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3,共12页
为评价经典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对中小跨径简支钢板组合梁桥的适用性,首先利用实桥荷载试验结果,验证了基于ABAQUS软件的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然后以计算跨径、主梁数量、主梁间距为研究参数,设计了108个分析模型,分别采用修正的刚性横... 为评价经典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对中小跨径简支钢板组合梁桥的适用性,首先利用实桥荷载试验结果,验证了基于ABAQUS软件的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然后以计算跨径、主梁数量、主梁间距为研究参数,设计了108个分析模型,分别采用修正的刚性横梁法、刚接梁法、G-M法以及有限元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进而得到单车道和多车道作用下各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最后基于线性相关系数、横向分布影响线吻合程度指标及横向分布系数相对误差,进行横向分布线性判断及各理论计算方法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当钢板组合梁桥宽跨比B/L小于0.34时,各主梁在荷载作用下挠曲呈直线变形,即认为钢板组合梁桥B/L<0.34时为窄桥;利用理论计算方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时,单车道布载下,当B/L<0.2,宜采用修正刚性横梁法、刚接梁法、G-M法,当0.2<B/L<0.3,宜采用刚接梁法、G-M法,当0.3<B/L<0.75,宜采用G-M法;多车道布载下,当B/L<0.3,宜采用修正刚性横梁法、刚接梁法、G-M法,当0.3<B/L<0.45,宜采用刚接梁法、G-M法,当0.45<B/L<0.75,宜采用G-M法;提出了修正的刚性横梁法、刚接梁法、G-M法计算精度判定条件,控制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对误差在10%以内;研究成果可为中小跨径钢板组合梁桥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选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板组合梁桥 荷载横向分布 有限元分析 多梁式结构 中小跨径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老化下类填充微穿孔板结构水下吸声材料的性能及其寿命预测
13
作者 南静静 杜明娟 +2 位作者 孟家光 余灵婕 支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针对现阶段潜艇用水下吸声材料的低厚度强低频吸声的性能诉求,基于三维间隔织物,将兼具多孔和共振吸声特性的类填充微穿孔板(F-MPPL)结构引入常规空心微珠填充水下吸声材料(HBF复合材料)中,设计出新型三相复合水下吸声材料(F-MPPL复合材... 针对现阶段潜艇用水下吸声材料的低厚度强低频吸声的性能诉求,基于三维间隔织物,将兼具多孔和共振吸声特性的类填充微穿孔板(F-MPPL)结构引入常规空心微珠填充水下吸声材料(HBF复合材料)中,设计出新型三相复合水下吸声材料(F-MPPL复合材料)。鉴于海中复杂环境对水下吸声材料声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人工海水浸泡的方法对F-MPPL复合材料进行海水老化,结果发现老化12个月后的F-MPPL复合材料平均吸声系数下降了13.6%。同时,基于海水老化下孔隙率和穿孔率的变化对最终宏观模型仿真结果的影响,对F-MPPL复合材料的水下吸声性能寿命进行预测发现,模型可准确预测材料吸声峰值的位置,但对材料吸声系数峰值的大小预测稍有偏差。研究结果可为各类水下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老化研究提供实践经验,并为F-MPPL结构在海水老化下的长期寿命预测及性能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穿孔板结构 三维间隔织物 海水老化 水下吸声性能 寿命预测 复合水下吸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戈荒环境下风电叶片中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仲香 刘宝锋 +3 位作者 方晨鑫 陈文光 顾育慧 李军向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7,共5页
风电叶片在沙戈荒环境服役过程中会遇到极端高温天气,叶片内腔无法散热会导致温度远高于大气环境温度,随着未来沙戈荒地区风力发电机组装机量不断增加,研究沙戈荒环境下风电叶片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至关重要。对风电叶片蒙皮、梁帽、壳... 风电叶片在沙戈荒环境服役过程中会遇到极端高温天气,叶片内腔无法散热会导致温度远高于大气环境温度,随着未来沙戈荒地区风力发电机组装机量不断增加,研究沙戈荒环境下风电叶片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至关重要。对风电叶片蒙皮、梁帽、壳体所用复合材料在60℃下的力学性能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为沙戈荒环境下的风电叶片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60℃高温作用3 h后,蒙皮用层合板的拉伸和压缩性能退化程度高,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下降率分别为23.9%、41%,但层合板的V形剪切强度下降率相对较低,为1.5%;梁帽用拉挤板的V形剪切强度下降率较高,为16.3%,拉挤板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下降率分别为3.3%、6.3%;壳体用PVC60泡沫和Balsa轻木夹芯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分别下降3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复合材料 拉挤板 层合板 夹芯结构 力学性能 耐高温性 沙戈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渡槽桥概念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善红 殷亮 +2 位作者 余振 黄浩 朱宇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渡槽桥是安徽省1号工程引江济淮河道上的一座通水、通航桥梁,桥上水体重量约4万吨,且旱、涝水位变幅极大,属于超量级可变重载。针对该桥竖向刚度和竖向位移、开口断面抗扭能力以及先建后挖的边坡稳定和基础变位等难... 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渡槽桥是安徽省1号工程引江济淮河道上的一座通水、通航桥梁,桥上水体重量约4万吨,且旱、涝水位变幅极大,属于超量级可变重载。针对该桥竖向刚度和竖向位移、开口断面抗扭能力以及先建后挖的边坡稳定和基础变位等难以控制的问题进行概念设计。该桥采用左右分幅、上桁下拱的结构方案,有效控制了下挠和上拱值,较好地解决了竖向刚度和竖向位移变幅问题;采用上开下合布置形式,梁式U形槽下设置2个拱片+M形横联,有效控制了侧倾和压弯下挠,解决了U形槽的横向变形和扭转问题;采用外桁内波布置,创造性地采用了一种波形板槽壁,通过叶摆式支撑板连接在桁架桥上,解决了水槽与桥体传递力线、水凉钢热的温差效应、水体与桥槽的流固耦合等问题,并采用水工试验等验证了结构的减振作用;采用分阶段的土体开挖施工方案,形成时间差,解决了先建后挖的边坡稳定和基础变位问题;设置分流岛结构、观景平台和监控景观塔,解决了大体量桥体景观设计问题。充水试验结果表明桥梁结构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拱组合结构 渡槽桥 超量级可变重载 波形板 概念设计 景观设计 桥梁施工 充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铜/铝复合板多路径轧制界面特征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士明 周德旭 刘兴龙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171,共9页
目的解决传统轧制复合制备的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界面结合强度和力学性能在各个方向存在强的机械各向异性的问题。方法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2个道次的轧制复合实验,制备了铜/铝复合板,然后通过拉剪实验以及对界面微观结构... 目的解决传统轧制复合制备的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界面结合强度和力学性能在各个方向存在强的机械各向异性的问题。方法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2个道次的轧制复合实验,制备了铜/铝复合板,然后通过拉剪实验以及对界面微观结构特征的实验表征研究了轧制路径对铜/铝复合板界面特征和界面结合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分析了轧制路径对铜/铝复合板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二道次同向轧制RD方向、45°方向和TD方向的界面结合强度分别为55.2、35.8和28.7 MPa;二道次45°轧制RD方向、45°方向和TD方向的界面结合强度分别为48.5、41.3和42.4 MPa;二道次垂直交叉轧制RD方向、45°方向和TD方向的界面结合强度分别为42.6、47.7和40.5 MPa。结论轧制路径的改变使界面的开裂方式由条带状开裂转变为网状/十字交叉开裂,提高了界面多区域的冶金结合,显著改善了铜/铝复合板界面结合状态和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对高性能金属层状复合板的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径轧制 铜/铝复合板 界面结构 各向异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黄铁矿填料的高速铁路路基上拱特性与机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逆涛 陈锋 +5 位作者 张千里 尧俊凯 王鹏程 刘景宇 张栋 郭云龙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黄铁矿氧化膨胀对建筑物、铁路、公路等结构的影响较大,易引发结构物上拱。通过现场勘察、矿物成分分析和变形监测,系统研究含黄铁矿填料路基上拱病害特征,探究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型式、路基填料高度对路基上拱变形的影响,分析黄铁矿氧化... 黄铁矿氧化膨胀对建筑物、铁路、公路等结构的影响较大,易引发结构物上拱。通过现场勘察、矿物成分分析和变形监测,系统研究含黄铁矿填料路基上拱病害特征,探究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型式、路基填料高度对路基上拱变形的影响,分析黄铁矿氧化膨胀反应机理和膨胀特性,以明确路基上拱原因。结果表明:所有上拱区段路基填料均检测出含有少量黄铁矿和石膏;上拱变形主要产生在路基高度范围内,线路开通后路基以0.13~0.46 mm·m^(-1)的速率持续上拱;半填半挖区段轨道结构的上拱量沿路基横向随填方高度的降低呈递减关系;路桥过渡段范围轨道垂向变形特征与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型式密切相关,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对路基上拱变形存在抑制作用;黄铁矿氧化是一个长久且持续过程,其生成硫酸盐引发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所伴随的体积膨胀是造成路基上拱的主要原因;为彻底消除该隐患,应对含黄铁矿填料采取暗挖置换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上拱 黄铁矿氧化 摩擦板 端刺结构 变形监测 矿物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酰亚胺的柔性湿度传感器制备及研究
18
作者 张海力 谢光忠 +1 位作者 刘太君 代静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8,47,共9页
文中以聚酰胺酸(PAA)为前驱体,通过热处理工艺可得聚酰亚胺(PI)薄膜,添加氧化石墨烯(GO)合成PI/GO复合薄膜及后续电极制备得到基于聚酰亚胺的平行板电容式柔性湿度传感器。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叉指电极式和平行板式构型、PAA旋涂转速、... 文中以聚酰胺酸(PAA)为前驱体,通过热处理工艺可得聚酰亚胺(PI)薄膜,添加氧化石墨烯(GO)合成PI/GO复合薄膜及后续电极制备得到基于聚酰亚胺的平行板电容式柔性湿度传感器。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叉指电极式和平行板式构型、PAA旋涂转速、PAA酰亚胺化温度、GO喷涂量对湿度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的湿度传感器具有良好重复性、快速的响应恢复时间,最大湿滞仅为3.8%RH,且具有优异的柔性性能,在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湿度传感器 聚酰亚胺(PI) 氧化石墨烯(GO) PI/GO复合薄膜 平行板电容结构 湿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结构分析理论研究进展
19
作者 宋肖肖 李顶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3-998,共26页
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能源等众多工程领域,成为现代轻质高性能结构设计的核心材料,但其独特的复杂性给传统分析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发挥复合材料结构的优势,迫切需要发展先进的力学分析方法... 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能源等众多工程领域,成为现代轻质高性能结构设计的核心材料,但其独特的复杂性给传统分析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发挥复合材料结构的优势,迫切需要发展先进的力学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复合材料层合板壳结构分析理论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和评述几类代表性的分析理论,包括剪切变形理论、逐层理论、扩展逐层理论、状态空间理论以及多尺度分析方法,分析其在克服复合材料结构复杂性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同时,系统总结了加筋和夹芯复合材料结构的建模方法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凝练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壳力学在非线性、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等方面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发展三维精确化逐层理论、融合数据驱动计算力学与层合理论、构建跨尺度多物理场分析方法等将是未来复合材料层合板壳力学的研究热点,多种理论方法的融合与创新将是攻克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层合板壳 剪切变形理论 逐层理论 状态空间理论 多尺度分析 加筋结构 夹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压荷载作用下波纹钢板-衬砌组合结构注浆不密实时隧道内力和变形
20
作者 董延东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6,共7页
一座重载铁路隧道波纹钢板-衬砌组合结构存在注浆不密实等病害。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了有无波纹钢板加固,偏压荷载作用下,组合结构在注浆不密实时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波纹钢板加固下,与注浆全密实相比,拱腰30°范围注浆... 一座重载铁路隧道波纹钢板-衬砌组合结构存在注浆不密实等病害。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了有无波纹钢板加固,偏压荷载作用下,组合结构在注浆不密实时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波纹钢板加固下,与注浆全密实相比,拱腰30°范围注浆不密实和拱顶30°范围注浆不密实工况组合结构的承载力下降了7%~10%,而拱顶30°范围注浆不密实工况组合结构的承载力则下降了12.5%,说明拱顶范围注浆不密实对组合结构承载性能的影响最大;波纹钢板加固下,随着拱顶注浆不密实范围的增加,结构破坏时左拱肩最大位移逐渐增大。工程中要注意组合结构存在拱顶注浆不密实的问题,不密实范围越大,对于组合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波纹钢板-衬砌组合结构 加固 注浆不密实 偏压加载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