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reactive plasticizer on viscoelast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lid rocket propellants bas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HTPB resin 被引量:1
1
作者 Tihomir Kovacevic Slavko Mijatov +3 位作者 Jelena Grzetic Suzana Cakic Bojana Fidanovski Sasa Brzic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66-77,共12页
Conventional plasticizers deteriorate mechanic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propellants due to their migration upon aging and long-term storage,which affects reliability and safety properties during exploitati... Conventional plasticizers deteriorate mechanic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propellants due to their migration upon aging and long-term storage,which affects reliability and safety properties during exploitation.To address this issue,conventional plasticizer,dioctyl adipate(DOA),is replaced by reactive one,castor oil(CO).In addition,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HTPB were used to obtain propellants with designed viscoelast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CO increased propellants viscosity,without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pellant processability,regardless to the type of prepolymer.Conversely,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resin,which were further analyzed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Addition of CO formed a denser polymer network and shifted T_(g) to higher values,compared to the compositions with DOA.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O-containing propellants was lower at +20℃ and +50℃ 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compositions,while the strain at maximum load and strain at break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pronounced plastic deformation,especially for samples at -30℃.The inclusion of CO in the propellants composition gives more room for adjusting a wide range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PB-based composite propellants Castor oil Reactive plasticizer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Sol-gel analysis Mechanic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 Cu-10Ta alloy under strong impact loading
2
作者 Ping Song Jianghai Liu +1 位作者 Wenbin Li Yiming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68-382,共15页
In this work,a Cu-10Ta alloy with a copper to tantalum mass ratio of 9:1 is prepared using powder metallurgy technology.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including density,microstructure,melting point,and constant-volu... In this work,a Cu-10Ta alloy with a copper to tantalum mass ratio of 9:1 is prepared using powder metallurgy technology.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including density,microstructure,melting point,and constant-volume specific heat,are tested.Via th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and flyerplate impact experimen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valent stress and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of the material is studied at temperatures of 298-823 K and under strain rates of 1×10^(-3)-5.2×10^(3)s^(-1),and the Hugoniot relationship at impact pressures of 1.46-17.25 GPa and impact velocities of 108-942 m/s is obtained.Evolution of the Cu-10Ta microstructure that occurs during high-strain-rate impact is analyz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u-10Ta alloy possesses good thermal stability,and at ambient temperatures of up to 50%its melting point,stress softening of less than 15%of the initial strength is observed.A modified J-C constitutive model is employed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variation of yield strength with strain rate.Under strong impact,the copper phase is identified as the primary source of plastic deformation in the Cu-10Ta alloy,while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of the high-strength tantalum particles is less pronounced.Furthermore,the longitudinal wave speed D is found to correlate linearly with the particle velocity u upon strong impact.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sound speed and spallation strength of the alloy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impact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0Ta SHPB plastic deformation Flyer impact Hugoniot relations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绿洲灌区玉米叶片衰老特征对不同地膜覆盖利用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丽萍 李盼 +6 位作者 赵连豪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何蔚 柴强 殷文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46,共14页
西北绿洲灌区玉米传统生产模式中大量使用地膜伴随着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且在极端高温下玉米出现叶片早衰。针对该现象,通过免耕一膜2年覆盖利用技术探讨延缓玉米叶片衰老并增加玉米产量的可行性,以期为构建西北绿洲灌区地膜减量玉米高效... 西北绿洲灌区玉米传统生产模式中大量使用地膜伴随着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且在极端高温下玉米出现叶片早衰。针对该现象,通过免耕一膜2年覆盖利用技术探讨延缓玉米叶片衰老并增加玉米产量的可行性,以期为构建西北绿洲灌区地膜减量玉米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支撑。2013年在西北绿洲灌区设置免耕一膜2年覆盖利用(NTP)、秋免耕春覆膜(RTP)和传统每年覆新膜(对照, CTP) 3种处理(本文采用2021-2023数据),探究玉米叶片光合源、持绿特性、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对不同地膜覆盖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NTP和RTP可有效调节玉米生育期内光合源和叶片持绿性能的动态关系,维持生育后期较大的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叶片持绿性(SG)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与CTP相比, NTP玉米出苗后75~120 d的LAI、LAD、SG和SPAD分别提高15.1%~16.1%、14.8%~15.5%、7.2%~9.2%和11.3%~11.7%,RTP分别提高12.4%~13.0%、11.5%~12.4%、10.0%~17.6%和6.0%~6.7%。同时,通过单株绿色叶面积的拟合,发现NTP和RTP较CTP叶片衰老时间平均推迟了5.8~7.0d和6.2~7.7d,这可能是由于NTP和RTP有助于增强玉米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叶片的抗氧化能力和细胞渗透调节作用。玉米出苗后60~105 d, NTP较CTP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分别提高17.6%~20.0%、28.4%~34.4%、6.7%~8.4%和8.3%~10.9%, RTP较CTP分别提高11.3%~11.7%、16.9%~18.2%、4.4%~6.1%和5.8%~7.7%。此外,与CTP相比,NTP与RTP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35.9%~43.9%和29.5%~31.8%,20.7%~31.7%和17.4%~20.4%,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26.0%~27.8%和17.5%~25.9%。NTP对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更大,NTP较CTP增产5.2%~6.0%。免耕一膜2年覆盖利用技术是西北灌区在实现资源减投条件下,有效延缓玉米叶片衰老且增加产量的适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光合源 抗氧化酶活性 细胞渗透调节能力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竹代塑”背景下四川竹富产区乡村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温耀龙 杨凌云 杨亚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100,共6页
四川竹资源丰富,竹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应用范围广,涵盖了生产、生活、艺术、文学等方面。借助竹元素和乡村规划设计相结合,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结合,有助于继承与发展我国悠久的传统竹文化,也有助于打造富有地方特色和竹文... 四川竹资源丰富,竹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应用范围广,涵盖了生产、生活、艺术、文学等方面。借助竹元素和乡村规划设计相结合,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结合,有助于继承与发展我国悠久的传统竹文化,也有助于打造富有地方特色和竹文化特征的美丽乡村。分析了四川竹富产区乡村规划建设的现状及背后原因,提出了以竹元素为主题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策略研究,从竹林景观观赏、竹文创体验、竹博园游览、竹林康养等方面分析探索了竹元素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应用,以期为其他竹富产区的乡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竹代塑 竹元素 乡村 规划设计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竹代塑”发展理念、面临挑战与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亚慧 姜伯言 +3 位作者 周昌平 赖相燕 黄宇翔 于文吉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共9页
针对全球每年产生约3亿t塑料垃圾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我国创新性提出“以竹代塑”可持续发展倡议。“以竹代塑”倡议是基于自然解决因塑料废物造成污染的全球性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治理方案,这一绿色发展战略也将成为我国竹产业在2035... 针对全球每年产生约3亿t塑料垃圾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我国创新性提出“以竹代塑”可持续发展倡议。“以竹代塑”倡议是基于自然解决因塑料废物造成污染的全球性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治理方案,这一绿色发展战略也将成为我国竹产业在2035年实现万亿级产业规模战略目标的重要窗口期。首先,深入剖析了“以竹代塑”发展理念的构成要素、价值体现及内涵特性,对引领性、创新性、绿色性、和谐性以及可持续性这五大核心要素的具体内涵予以详尽阐释;其次,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4个层面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竹代塑”理念下“以竹代塑+”多元应用场景的实践策略;然后,围绕产业创新、产业生态和产业价值链3个维度系统梳理了“以竹代塑”产业在发展进程中的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并深入分析了这些挑战产生的深层次成因。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提出了我国“以竹代塑”产业的4种发展模式:(1)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2)以有组织的新质生产力为驱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国家创新领导模式;(3)基于“链式思维”构建全要素政策支持的产业扶持增强模式;(4)以多元化、多层次为特征,健康且安全的竹产品供给市场需求驱动模式。最后,希望按照“战略引领-核心突破-市场转化-保障支撑”的逻辑层次,重点突出国家创新领导模式的核心引擎作用,强化产业融合与市场需求驱动的双轮驱动效应,完善产业扶持增强模式的保障功能,形成层次分明、有机协同的发展体系,以期为我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竹代塑 发展理念 挑战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化合物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泽山 庞爱民 +1 位作者 何金选 雷晴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从提升固体推进剂能量的技术途径出发,通过提高燃烧反应放热量、热能转化效率、固含量与燃烧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固体推进剂对含能氧化剂、含能黏合剂、金属燃料和含能增塑剂的结构性能需求。与炸药需求不同,固体推进剂含能组分的发展策... 从提升固体推进剂能量的技术途径出发,通过提高燃烧反应放热量、热能转化效率、固含量与燃烧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固体推进剂对含能氧化剂、含能黏合剂、金属燃料和含能增塑剂的结构性能需求。与炸药需求不同,固体推进剂含能组分的发展策略更注重化合物的有效氧含量、氢元素含量、质量生成焓等性能。贯通适用于固体推进剂的含能化合物的高通量设计、合成与应用评价研发流程,挖掘并突破CHNO类含能化合物的潜力与分子体系的局限性,加速新型含能化合物的研发效率是固体推进剂含能化合物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含能化合物 氧化剂 黏合剂 燃料 增塑剂 比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拖拉机尾灯多色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尹小定 赵会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9-242,247,共5页
以农业拖拉机尾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尾灯的内部结构和工艺性,并针对双色模具的特殊性,分析了模具成型方案和设计流程,基于AutoCAD和CAE软件完成了尾灯双色塑件模具的设计。开模试验表明:该产品符合设计需求,整个产品结构稳定,透明度好,... 以农业拖拉机尾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尾灯的内部结构和工艺性,并针对双色模具的特殊性,分析了模具成型方案和设计流程,基于AutoCAD和CAE软件完成了尾灯双色塑件模具的设计。开模试验表明:该产品符合设计需求,整个产品结构稳定,透明度好,设计的模具结构合理、工艺流程可靠,能够满足实际的生产应用,工程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拖拉机 尾灯 CAD CAE 双色塑件 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先进高强度中锰钢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倩 陈晨 +3 位作者 李艳国 杨志南 吕博 张福成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中锰钢属于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范畴,其很好地平衡了汽车工业对强塑性和生产成本的要求,十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材料研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汽车用先进高强度中锰钢的起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特点,分析讨论了高强度中... 中锰钢属于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范畴,其很好地平衡了汽车工业对强塑性和生产成本的要求,十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材料研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汽车用先进高强度中锰钢的起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特点,分析讨论了高强度中锰钢的强塑化机制,总结了合金化和奥氏体逆转变退火工艺对高强度中锰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调控的研究现状,并论述了中锰钢焊接性和氢脆敏感性问题。最后,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中锰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用钢 中锰钢 强塑性 焊接性 氢脆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胆汤含药血清调控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金华 杨威 +6 位作者 李琳琳 陈静 张米兰 刘冰怡 仁青永措 周军 万红娇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59,I0010,共6页
目的以谷氨酸作用的HT22细胞为精神分裂症细胞模型,通过检测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JNK相互作用蛋白3(c-Jun NH2-termin... 目的以谷氨酸作用的HT22细胞为精神分裂症细胞模型,通过检测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JNK相互作用蛋白3(c-Jun NH2-terminal kinase-interacting protein-3,JIP-3)、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的变化,并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角度探讨温胆汤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温胆汤40、30、20 g/kg组和氯氮平0.02 g/kg组。各用药组灌胃相应的分组剂量药物,1次/d,7 d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采用CCK8实验确定谷氨酸对HT22细胞的作用浓度和时间点;以10 mmol/L谷氨酸作用24 h的HT22细胞为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温胆汤含药血清对HT2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RT-qPCR检测HT22细胞中Psd95、Gap43、Jip3和Cx43 mRNA表达;WB检测HT22细胞中PSD-95、GAP-43、JIP-3、Cx-43蛋白表达。结果根据不同浓度谷氨酸对HT22细胞增殖率影响的结果,确定10 mmol/L谷氨酸作用HT22细胞24 h为细胞实验条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谷氨酸模型组HT22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其PSD-95、GAP-43、JIP-3、Cx-43 mRNA和蛋白表达也明显下调(P<0.01)。与谷氨酸模型组比较,谷氨酸+温胆汤40、30、20 g/kg含药血清组HT22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并显著上调PSD-95、GAP-43、JIP-3、Cx-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温胆汤可能是通过降低神经元细胞凋亡,上调其PSD-95、GAP-43、JIP-3、Cx-43表达水平,进而调控突触可塑性,以期达到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缺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含药血清 精神分裂症 HT22细胞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与记忆巩固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波 谭萱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0-297,共8页
记忆是指大脑将从机体内、外部获取的信息保存一段时间的生理过程。在大脑中,散在分布于不同脑区的神经元集群将经历过的场景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并形成记忆,从而能提取出来以指导个体在未来类似场景或事件中的行为。除非被巩固,新形成... 记忆是指大脑将从机体内、外部获取的信息保存一段时间的生理过程。在大脑中,散在分布于不同脑区的神经元集群将经历过的场景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并形成记忆,从而能提取出来以指导个体在未来类似场景或事件中的行为。除非被巩固,新形成的记忆往往快速消退。睡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大脑状态,包括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两个时相。记忆形成的涉及编码、巩固和提取3个过程。睡眠总时间减少或者睡眠片段化会导致多种类型记忆巩固的受损,表明促进记忆巩固是睡眠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本文总结了NREM睡眠和REM睡眠参与记忆巩固的实验证据,并探讨了睡眠可能通过记忆重激活和突触修饰等机制促进记忆巩固。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进一步探索睡眠如何协调突触“降尺度”和“升尺度”、REM睡眠如何与NREM睡眠协作互补、神经胶质细胞在睡眠促进记忆巩固中的作用,以及控制NREM和REM睡眠的脑区是否以及如何直接参与记忆巩固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记忆巩固 重激活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多维分段水力压裂控冲减损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毅 王宇 +5 位作者 何满潮 李辉 郭文兵 李林猫 刘伟东 张少普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4-809,共16页
水力压裂技术是煤矿顶板弱化及冲击地压防治的有效方法之一。以陕西某煤矿2305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以及工程监测等手段对坚硬顶板区域弱化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构建基本... 水力压裂技术是煤矿顶板弱化及冲击地压防治的有效方法之一。以陕西某煤矿2305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以及工程监测等手段对坚硬顶板区域弱化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构建基本顶“薄板结构”力学模型,提出了结合煤层采出过程中坚硬顶板初次破断临界状态积蓄的弯曲应变能及微震事件分布与响应特征确定水力压裂目标层位的方法,根据此方法确定2305工作面压裂目标层位为14.50 m厚粗砂岩;构建流固耦合模式下应变软化数值计算模型,在目标层位设计有无定向分段水力压裂数值模拟对比试验,并引入强度−应力比参数对顶板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定向长钻水力压裂有效破坏了基本顶的整体性并缩短了基本顶来压步距,初次来压步距降低了25.81%,周期来压步距降低了24.64%,减小了因顶板悬空面积过大而形成巨大动载及诱发冲击地压的可能性;根据2305工作面地质条件,设计定向长钻+常规浅孔的多维分段水力压裂施工方案,20号、21号、22号定向长钻孔压裂过程中分别出现30、35、23次3 MPa以上压降现象,定向分段水力压裂使顶板的整体性得到破坏,常规浅孔压裂过程中不同裂隙的拓展形式在压裂曲线上表现出双阶段稳定型及多阶段发育型的不同阶段性特征,顶板以及顶煤压裂效果显著;联合多种监测手段对2305工作面围岩活动进行监测,多维分段水力压裂技术的实施破坏了坚硬顶板的完整性,与未实施水力压裂的2303工作面相比,初次来压步距与周期来压步距分别降低24、12 m,降幅分别达33.33%、32.19%,有效减小了采面支架工作阻力,降低了大能量微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井下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坚硬岩层 塑性力学 水力压裂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以竹代塑”的市场现状、机遇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越 聂小语 +5 位作者 姜伯言 朱玉兰 马英刚 黄宇翔 张亚慧 于文吉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以竹代塑”是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践行“两山”理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从塑料的市场容量、“以竹代塑”产品供给和比较优势三方面详细阐述了“以竹代塑”的市场现状,指出现有不可降解塑料替代... “以竹代塑”是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践行“两山”理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从塑料的市场容量、“以竹代塑”产品供给和比较优势三方面详细阐述了“以竹代塑”的市场现状,指出现有不可降解塑料替代量接近1153万t,“以竹代塑”产品现在基本实现了一次性塑料餐饮用品的替代,在后续建材化、包装、食品等领域的替代存在成本、性能等各方面需要解决的痛点;其次,提出了我国“以竹代塑”产业面临的机遇,主要包括政策创新提供了发展活力、科技创新提供了发展动力、国家战略提供了发展机遇;最后,提出了我国“以竹代塑”产业的具体发展路径。路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加强规划设计,从建设形式数量、区域特色、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科学引导产业集群建设;第二,实施创新驱动,采用三横三纵的技术路线,开发具有颠覆性和变革性的技术,促使产出结构效率和规模效应发生变化,提升优势企业创新能级;第三,注重顶层布局,围绕面临的短期性问题、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和主力军问题,强化产业生态政策扶持;第四,深化宣传引导,采用多种形式结合,并成立“以竹代塑”线上联盟,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意识;最后,创新柔性用才,从需求端、平台建设和环境营造三方面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旨在探索出一条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竹代塑 竹材产业 绿色低碳 市场现状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境变化对小叶章表型与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
13
作者 张玉 钟海秀 +4 位作者 王继丰 曹宏杰 徐明怡 梁佳文 杨轶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4,共9页
[目的]揭示湿地植物对水文梯度的适应机制及其表观遗传调控特征。[方法]以三江平原湿地优势种小叶章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3种生境(典型草甸、典型草甸小叶章移植至沼泽4年后、沼泽)下小叶章在关键物候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的表型... [目的]揭示湿地植物对水文梯度的适应机制及其表观遗传调控特征。[方法]以三江平原湿地优势种小叶章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3种生境(典型草甸、典型草甸小叶章移植至沼泽4年后、沼泽)下小叶章在关键物候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的表型变异特征和DNA甲基化水平。[结果]典型草甸生境的小叶章表现出生长优势,成熟期株高、叶长和地上生物量分别较移植处理高出26.45%、18.67%和34.83%,较沼泽生境分别高出12.74%、36.91%和63.51%。抽穗期表型性状相关性最强,DNA甲基化水平在不同生境和发育时期存在显著差异,成熟期典型草甸和沼泽生境的全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移植处理。表观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生境内(62%~81%),具有发育时期特异性,成熟期全甲基化位点与生长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小叶章通过调节表型性状适应不同水文生境,株高、叶长、生物量等表型性状表现为典型草甸生境高于沼泽生境,半甲基化和全甲基化位点通过表型性状(叶长、叶宽、节间长)和生物量参与表型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可塑性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塑料颗粒含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政 肖东 +1 位作者 黄锐 孙孝谦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134,共5页
为研究不同回收聚氯乙烯(RPVC)颗粒掺量对混凝土的影响,制备了以RPVC替代20%、30%、40%和50%天然砂的混凝土试件,设计了6种不同湿度的养护环境,测定了不同养护条件和不同RPVC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掺入RPVC对混凝土性能... 为研究不同回收聚氯乙烯(RPVC)颗粒掺量对混凝土的影响,制备了以RPVC替代20%、30%、40%和50%天然砂的混凝土试件,设计了6种不同湿度的养护环境,测定了不同养护条件和不同RPVC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掺入RPVC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因掺入RPVC骨料而降低,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相比,当RPVC掺入量为50%时,在连续室内养护条件下,抗压强度降幅最大;随RPVC掺量的增加,混凝土28 d劈裂抗拉强度不断降低,不同养护条件对RPVC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与抗压强度相似;无论采用何种养护方式,掺入RPVC骨料混凝土28 d弹性模量均有明显降低,并得出在不同掺量RPVC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估算公式;RPVC颗粒高抗拉强度和高弹性变形能力,以及RPVC颗粒横向膨胀力所形成围压效应,均对提高混凝土抗变形能力有直接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氯乙烯骨料 混凝土 塑料颗粒掺量 养护条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和替代型塑化剂代谢物同步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辉 向军 +5 位作者 付成忠 许榕钦 何婷 唐斌 严骁 郑晶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0-1382,共13页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PAEs)因其毒性效应而逐步禁用或限用,替代型塑化剂(APs)日益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品中.尿液中PAEs代谢物(mPAEs)和APs代谢物(mAPs)可作为其人体暴露评估的良好生物标志物.然而,目前关于mAPs的暴露研究仍十...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PAEs)因其毒性效应而逐步禁用或限用,替代型塑化剂(APs)日益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品中.尿液中PAEs代谢物(mPAEs)和APs代谢物(mAPs)可作为其人体暴露评估的良好生物标志物.然而,目前关于mAPs的暴露研究仍十分有限,且尚缺乏针对尿液中mPAEs和mAPs同步检测分析的研究方法.因此,本研究通过优化仪器分析参数及样品前处理条件,建立并验证了基于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PLC-MS/MS)同步分析尿液中11种mPAEs和7种mAPs的方法.结果显示,mPAEs和mAPs校正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性系数大于0.995;尿液中mPAEs和mAPs的定量限分别为0.05—1.89 ng·mL^(-1)和0.03—0.33 ng·mL^(-1),加标回收率(方法准确度)分别介于83.7%—115%和106%—12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方法精密度)均小于20%,基质效应分别为^(-1)6%—-4.3%和^(-1)8%—-5.4%.采用该方法对30例广州市普通居民尿液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尿液中共检出16种目标化合物,包括9种mPAEs和7种mAPs,检出率分别为78%—100%和50%—100%.Σ_(9)mPAEs的浓度范围为31.5—757 ng·mL^(-1),以邻苯二甲酸单正丁酯(mnBP)、邻苯二甲酸单异丁酯(miBP)为主;Σ_(7)mAPs的浓度范围为1.26—39.6 ng·mL^(-1),对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T)和己二酸2-乙基己酯(MEHA)为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回收率和精密度高、生物基质干扰小,可满足同步分析人体尿液中mPAEs及mAPs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替代型塑化剂 尿液 代谢产物 暴露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发泡材料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郭鹏 徐玮良 +3 位作者 吕明福 徐耀辉 张宗胤 高达利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开发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是解决由传统石油基发泡材料引起的白色污染和微塑料问题的重要手段。首先介绍了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的主要类型,接着评述了改性技术对材料流变特性及发泡性能的影响。概述了主要的发泡工艺,并分析了发泡过程中遇... 开发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是解决由传统石油基发泡材料引起的白色污染和微塑料问题的重要手段。首先介绍了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的主要类型,接着评述了改性技术对材料流变特性及发泡性能的影响。概述了主要的发泡工艺,并分析了发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同时,探讨了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的潜在应用领域。最后,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塑料 发泡 改性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比强度理论的约束钢纤维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发兴 邓亦南 吴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7,共9页
为建立钢纤维混凝土(SFRC)三轴塑性-损伤模型(CDP),采用普通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构建方法,对已有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提出适用于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 为建立钢纤维混凝土(SFRC)三轴塑性-损伤模型(CDP),采用普通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构建方法,对已有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提出适用于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受压峰值应变与受拉峰值应变的统一计算公式以及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骨架曲线和卸载刚度表达式。根据钢纤维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推荐了塑性-损伤模型中的三轴强度及其他参数,提出约束钢纤维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结果表明,在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简支梁静力加载、短柱轴压加载以及悬臂柱低周反复加载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中,所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力学性能 塑性-损伤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镍纳米切削材料去除行为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海兰 闫少华 +1 位作者 韩涛 闫海鹏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5,共9页
单晶镍纳米尺度加工时的材料去除机理对实现其超精密加工尤为重要。为此,借助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单晶镍纳米切削时的力热行为、表面/亚表面形成特征以及塑性变形机制以揭示材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单晶镍纳米切削时,有序的镍原子在刀具... 单晶镍纳米尺度加工时的材料去除机理对实现其超精密加工尤为重要。为此,借助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单晶镍纳米切削时的力热行为、表面/亚表面形成特征以及塑性变形机制以揭示材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单晶镍纳米切削时,有序的镍原子在刀具挤压和剪切作用下以非晶结构的形式被去除,部分具有面心立方(face center cubic, FCC)结构的镍原子转变成密排六方(hexagonal close-packed, HCP)结构和非晶结构,主导了相变与非晶化;同时出现伯氏矢量分别为1/6<112>、1/3<100>、1/6<110>、1/3<111>以及1/2<110>的位错线。单晶镍纳米切削时的塑性变形机制为相变、非晶化和位错滑移。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几何条件与能量条件被同时满足,发生1/2<110>全位错转变为1/6<112>不全位错的位错反应。在切削力热的作用下,已加工亚表面出现了位错环、梯杆位错、棱住位错、V型位错、原子团簇和空位等缺陷结构。相比于(100)晶面和(110)晶面,沿(111)晶面切削有利于减小亚表面缺陷层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镍 纳米切削 分子动力学 材料去除机理 塑性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塑剂对聚氯乙烯卷材耐久性的影响
19
作者 谷亚新 张继丰 +1 位作者 刘运学 范兆荣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150,共6页
为了研究多种不同的单一增塑剂对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在固液气3种状态下的耐久性能的影响,以增塑剂、聚氯乙烯和钙锌热稳定剂为主要原料,通过混炼模压制备聚氯乙烯卷材,对比添加不同种类的增塑剂在固态泡沫板荷载、液态三种溶液(水、无水... 为了研究多种不同的单一增塑剂对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在固液气3种状态下的耐久性能的影响,以增塑剂、聚氯乙烯和钙锌热稳定剂为主要原料,通过混炼模压制备聚氯乙烯卷材,对比添加不同种类的增塑剂在固态泡沫板荷载、液态三种溶液(水、无水乙醇、石油醚)和气态3种介质状态下对PVC防水卷材的质量损失率,分析不同增塑剂对聚氯乙烯卷材耐久性的影响,并通过热失重分析其不同增塑剂制品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气相介质中耐挥发性能最佳的是癸二酸二辛酯、偏苯三酸三辛酯、柠檬酸三丁酯,而在水中的耐抽出性能整体皆比较好,在无水乙醇中,耐抽出性能最佳的是氯化石蜡、偏苯三酸三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而在石油醚介质中,耐抽出性能最佳的是柠檬酸三丁酯、氯化石蜡、偏苯三酸三辛酯。在固态介质中,耐迁移性能最佳的为氯化石蜡、偏苯三酸三辛酯、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热稳定性最佳的为邻苯二甲基二辛酯、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在不同介质中的综合条件下,耐久性能最佳的单一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偏苯三酸三辛酯及氯化石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聚氯乙烯卷材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材料对黄土旱塬粮饲兼用玉米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20
作者 王磊 李尚中 +5 位作者 刘丛乐 张建军 樊廷录 周刚 党翼 赵刚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31-135,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覆盖材料对黄土旱塬不同熟期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选用中晚熟玉米品种MC703和早熟玉米品种科沃028为试验材料,分别使用生物降解地膜(BM)和普通聚乙烯地膜(PE)为覆盖材料,设置4个处理。结果显示,与PE覆盖...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覆盖材料对黄土旱塬不同熟期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选用中晚熟玉米品种MC703和早熟玉米品种科沃028为试验材料,分别使用生物降解地膜(BM)和普通聚乙烯地膜(PE)为覆盖材料,设置4个处理。结果显示,与PE覆盖相比,BM覆盖显著降低了MC703的株高和科沃028的穗位高(P<0.05),对穗长、秃顶、穗粒数、穗粗无显著影响(P>0.05)。BM覆盖的MC703和科沃028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秆干重均显著高于PE覆盖(P<0.05)。BM覆盖的MC703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秆干重分别为47.83、26.28和6.78 t/hm^(2),科沃028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秆干重分别为30.93、17.93和5.08 t/hm^(2)。BM覆盖显著提高了MC703鲜草和干草水分利用效率(P<0.05),对科沃028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无显著影响(P>0.05)。BM覆盖显著提高了MC703和科沃028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研究表明,黄土旱塬BM地膜覆盖粮饲兼用玉米可获得与PE地膜相近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可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营养品质,但饲用价值还需要通过适期收获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玉米 产量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