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ification to poloidal charge exchange recombination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 in JT-60U tokamak
1
作者 丁伯江 Sakamoto Yoshiteru^b Miura Yukitoshi^b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3434-3442,共9页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atomic process and the sight line direction on the charge exchange re-combination spectroscopy (CXRS), a code used to modify the poloidal CXRS measurement on Tokamak-60 Upgra...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atomic process and the sight line direction on the charge exchange re-combination spectroscopy (CXRS), a code used to modify the poloidal CXRS measurement on Tokamak-60 Upgrade (JT-60U) in Japan Atomic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is developed, offering an effective tool to modify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e experimental results furth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oidal velocity of ion is overestimated but the ion temperature is underestimated by the poloidal CXRS measurement, and they also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 of observation angle on rotation velocity is a dominant one in a core region (r/a 〈 0.65), whereas in an edge region where the sight line is nearly normal to the neutral beam, the observation angle effect is very sma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dified velocity and the neoclassical velocity is not larger than the error in measurement. The difference inside the internal transport barrier (ITB) region is 2-3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utside the ITB region, and it increases when the effect of excited components in neutral beam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radial electric field profile is affected greatly by the poloidal rotation term, which possibly indicat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loidal rotation and the transport barrier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process charge exchange recombination spectroscopy (CXRS) modification pla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w Pressure DC Glow Discharge Air Plasma Surface Treatment of Polyethylene (PE) Film for Improvement of Adhesive Properties 被引量:2
2
作者 Krishnasamy NAVANEETHA PANDIYARAJ Vengatasamy SELVARAJAN +3 位作者 Rajendrasing R. DESHMUKH Coimbatore. Paramasivam YOGANAND Suresh BALASUBRAMANIAN Sundaram MARUTHAMUTHU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6-63,共8页
The present work deals with the change in surface 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PE) film using DC low pressure glow discharge air plasma and makes it useful for technical applications. The change in hydrophilicity of ... The present work deals with the change in surface 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PE) film using DC low pressure glow discharge air plasma and makes it useful for technical applications. The change in hydrophilicity of the modified PE film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contact angle and surface energy as a function of exposure time. Changes in the morphological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E films were analyz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improvement in adhesion was studied by measuring T-peel and lap-shear streng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ttability and surface energy of the PE film has been improved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polar groups and an increase in surface roughness. The XPS result clearly shows the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cont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polar groups on the polymer surface. The AFM observation on PE film shows that the roughness of the surface increased due to plasma treatment. The above morphological and chemical changes enhanced the adhesive properties of the PE'film surfaces, which was confirmed by T-peel and lap-shear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w discharge plasma pe HYDROPHILICITY XPS and adhe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MW-PE纤维/环氧树脂界面破坏机理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尚林 牟其伍 袁超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1-65,共5页
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经过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后,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结性能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单纤维拔出实验、SEM、表面能以及界面裂纹能计算等方法研究了界面破坏形式及机理。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裂纹扩展区域发生了... 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经过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后,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结性能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单纤维拔出实验、SEM、表面能以及界面裂纹能计算等方法研究了界面破坏形式及机理。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裂纹扩展区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聚乙烯与树脂的界面逐渐移向纤维内部,导致了相应厚度的纤维表面层被剥落。剥落厚度还与纤维拉伸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纤维 表面处理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法制备超亲水PE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郑丽霞 王騊 +1 位作者 陈光良 王晟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82-486,共5页
以氩气/氧气混合气体(Ar/O2)为工作气体,通过常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乙烯薄膜表面引发接枝丙烯酸改性,从而制备出一种超亲水聚乙烯薄膜,并用IR、AFM、接触角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85W、2min;两通装置优于单通;使用A... 以氩气/氧气混合气体(Ar/O2)为工作气体,通过常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乙烯薄膜表面引发接枝丙烯酸改性,从而制备出一种超亲水聚乙烯薄膜,并用IR、AFM、接触角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85W、2min;两通装置优于单通;使用Ar/O2混合气体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丙烯酸接枝技术对聚乙烯薄膜进行改性效果优于使用单一Ar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前者接触角可降低至8.78±3°,并且可稳定在11.80±3°,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聚乙烯薄膜 接枝 超亲水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峰驼精清诱导排卵活性因子的阴离子交换柱Q Hyper D层析分离及生物活性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喜龙 赵兴绪 陈北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6-229,共4页
利用阴离子交换柱QHyperD对双峰驼精清进行分离 ,大鼠垂体组织培养及母驼肌注活性组分 ,RIA法测定垂体组织培养液和母驼血浆中LH及FSH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 ,驼精清经QHyperD柱层析后 ,共得到 6个组分 (F1~F6 ) ,其中F3和F5在大鼠垂体... 利用阴离子交换柱QHyperD对双峰驼精清进行分离 ,大鼠垂体组织培养及母驼肌注活性组分 ,RIA法测定垂体组织培养液和母驼血浆中LH及FSH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 ,驼精清经QHyperD柱层析后 ,共得到 6个组分 (F1~F6 ) ,其中F3和F5在大鼠垂体组织培养实验中具有生物活性 ,可引起LH的明显释放 (P <0 .0 5 )。在体实验时给卵巢上有成熟卵泡的母驼分别肌注F3或F5 ,肌注后 5~ 7h ,LH的释放也明显增加 (P <0 .0 5 )。F3可引起母驼发生排卵 ,F5则不能 ,说明F3可能就是驼精清中的诱导排卵活性因子或其成分之一。另外 ,无论是F3或是F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精添 排卵活性因子 阴离子交换柱 Q HYpeR D层析分离 生物活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刘绘青 徐耀 曲艳晓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全量血浆置换术治...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全量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DPMAS联合LPE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34)。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9)。结论:DPMAS联合L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全量血浆置换术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 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对川崎病休克综合征患儿炎症水平、容量相关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仝静 王普意 任倩倩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究血浆置换与血液滤过联合治疗川崎病休克综合征患儿的效果及对容量相关指标、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川崎病休克综合征患儿,以抽签法分组。对照组15例给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 目的探究血浆置换与血液滤过联合治疗川崎病休克综合征患儿的效果及对容量相关指标、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川崎病休克综合征患儿,以抽签法分组。对照组15例给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观察组16例增加血浆置换治疗,对比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容量相关指标:每搏输出变异(SVV)、胸腔液体水平(TFC)、心输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以及短期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1β、IL-6、TNF-ɑ、SVV、TFC、SVR水平低于对照组,28d生存率、CO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对川崎病休克综合征患儿治疗,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提升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功率和退火工艺对PE-ALD氧化铝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媛媛 杜纯 +4 位作者 曹坤 陈蓉 徐湘伦 黄静 单斌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0-615,共6页
Al2O3薄膜常用于有机电子器件的稳定化封装。除了薄膜的水气渗透率特性,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润湿性和折射率等性能也会影响薄膜的最终封装效果。采用自制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系统在低温下成功制备了Al2O3薄膜,研究了沉积功率... Al2O3薄膜常用于有机电子器件的稳定化封装。除了薄膜的水气渗透率特性,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润湿性和折射率等性能也会影响薄膜的最终封装效果。采用自制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系统在低温下成功制备了Al2O3薄膜,研究了沉积功率和退火参数对Al2O3薄膜微观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薄膜的生长速率和折射率随沉积功率的增加分别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和不断增加的趋势,当沉积功率为1 800 W时,薄膜的线性生长速率达到0.27 nm/cycle,远高于传统热原子层沉积技术的沉积速率。退火处理不会改变Al2O3薄膜晶态,但改善了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降低了接触角和有机基团红外强度。得到了最佳的PE-ALD薄膜制备工艺条件,实现了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有效封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 AL2O3薄膜 沉积功率 退火工艺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Gas Composition on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Modification of Polyethylene Films
9
作者 孙洁 邱夷平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02-408,共7页
Polyethylene (PE) films are treated using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APPJ) with He or He/O2 gas for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The influence of gas type on the plasma polymer interactions is studied. The ... Polyethylene (PE) films are treated using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APPJ) with He or He/O2 gas for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The influence of gas type on the plasma polymer interactions is studied. The surface contact angle of the PE film can be effectively lowered to 58° after 20 s of He/O2 plasma treatment and then remains almost unchanged for longer treatment durations, while, for He plasma treatment, the film surface contact angle drops gradually to 47° when the time reaches 120 s.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ot mean square (RMS) roughnes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the He/O2 plasma treated samples than for the He plasma treated counterparts, and the surface topography of the He/O2 plasma treated PE films displays evenly distributed dome-shaped small protuberance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He plasma treated samples have a higher oxygen content but a clearly lower percentage of COO than the comparable He/O2 treated samples, suggesting that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mode of incorporating oxygen between the two gas condition plasma treatments.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e radical concentrations of the He plasma treated samples were clear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e/O2 plasma treated ones with other conditions unchan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pe film WETTABILITY free radicals plasma- polymer interac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MAS、PE、PE+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辰 李剀 李静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浆置换(PE)、PE+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PE组(n=26)、DPMAS组(n=26)、PE+DPMA...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浆置换(PE)、PE+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PE组(n=26)、DPMAS组(n=26)、PE+DPMAS组(n=28)。统计三组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酸碱电解质及乳酸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短期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PE+DPMAS组较PE组、DPMAS组表现出更好的优势;治疗前,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PE+DPMAS组较PE组、DPMAS组表现出更好的优势;治疗前,三组患者酸碱电解质及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酸碱电解质及乳酸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PE+DPMAS组较PE组、DPMAS组表现出更好的优势;治疗前,三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PE+DPMAS组较PE组、DPMAS组表现出更好的优势;PE+DPMAS组短期疗效有效率82.14%均高于较PE组、DPMA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PMAS组28d生存率78.57%高于PE组53.85%、DPMAS组6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MAS、PE、PE+DPMAS三种不同方案均能够有效改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抑制炎症反应,但PE+DPMAS方案更优,患者生存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儿童单重血浆置换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寻劢 张良 +1 位作者 李志辉 张翼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0期763-766,78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行儿童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2021年2月—2023年6月接受PE治疗且因出血风险评估为中危或以上等级而使...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行儿童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2021年2月—2023年6月接受PE治疗且因出血风险评估为中危或以上等级而使用RCA的患儿18例(共48例次),对照组为同期行肝素抗凝的患儿28例(共84例次)。比较RCA组患儿治疗前、后血钙离子及碳酸氢根离子水平,并比较2组间滤器凝血和患儿出血情况。结果RCA-PE治疗期间,患儿治疗1 h及治疗后外周血钙离子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t=9.543,P<0.001;t=15.948,P<0.001),没有患儿治疗后血钙离子低于0.7 mmol/L。患儿治疗后血碳酸氢根离子水平较治疗前上升(t=9.942,P<0.001),治疗后代谢性碱中毒发生率高于治疗前(χ_(2)=10.723,P<0.001)。所有患儿均未发生需中断治疗的体外循环凝血事件,治疗后评估滤器凝血等级,RCA组患儿滤器凝血率与肝素组无显著差别(χ_(2)=0.475,P=0.488),RCA组滤器后离子钙<0.45 mmol/L的患者抗凝有效率高于滤器后离子钙≥0.45 mmol/L的患者(P=0.005)。所有患儿治疗中均未出现肢体麻木、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低钙血症症状。结论儿童血浆置换治疗时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模式较为简便,局部枸橼酸抗凝能安全、有效的用于儿童血浆置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枸橼酸抗凝 血浆置换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妊娠相关溶血尿毒症综合征临床分析
12
作者 高晓丽 苏婧 +1 位作者 李增彦 李洁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提高对妊娠相关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24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分娩的14例妊娠相关HU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14例患者均并发子... 目的:提高对妊娠相关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24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分娩的14例妊娠相关HU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14例患者均并发子痫前期,11例发生于产后;均出现少尿或无尿伴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损伤;血浆疗法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主要治疗方法,经过结合低分子肝素、糖皮质激素综合治疗均好转出院,血浆置换联合CRRT治疗者远期预后较好;随访0.5~14年,1例肾移植,7例发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6例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妊娠相关HUS发病罕见,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应尽早诊断,及时给予血液净化及综合治疗有助于病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 妊娠并发症 先兆子痫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王增胜 聂玉玲 +4 位作者 郎涛 张晓燕 蔺思颖 王晓敏 毛敏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治疗DSA阳性患者,检测移植前后DSA水平,主要评估分析其植入情况。结果8例DSA性患者7例获得供者细胞稳定植入,嵌合率均为100%,1例血小板植入不良。经过DFPP、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处理后为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3911±2499),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01),8例患者中有3例转为弱阳性。干细胞回输第3天复测MFI(907士997),较干细胞回输前再次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5,P=0.002)。8例患者仅1例发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脱敏联合大剂量IVIG和利妥昔单抗,尽量输注高剂量的干细胞,可以降低DSA水平促进供者干细胞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供者特异性抗体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在小儿肾脏风湿疾病治疗的应用及护理
14
作者 周佳 张慧 +6 位作者 周清 赵蕊 沈霞 刘帆 徐虹 沈茜 方晓燕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分析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在小儿肾脏风湿疾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观察,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21年1月—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和风湿科收治并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患儿,家属签署知... 目的分析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在小儿肾脏风湿疾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观察,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21年1月—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和风湿科收治并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经颈内静脉建立血管通路,对9例患儿进行28例次血浆置换治疗。并对患儿的原发病、治疗前后指标、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儿28例次TPE治疗期间患儿出现过敏反应9例次(32.1%)、低钙血症9例次(32.1%)、低血压4例次(14.2%)、体外循环凝血1例次(3.6%)、导管功能不良1例次(3.6%),28例次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均顺利完成血浆置换治疗。无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在血浆置换过程中,应对不同疾病儿童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对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带来的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确保血浆置换临床运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小儿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赵玉杰 李婷 +3 位作者 关林萌 姜丹丹 王辉 杨军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2期947-951,共5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0例,按照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分为DPMAS+半量PE组(n=49)和PE组(n=51),比较2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28天生存时间,采用K-M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治疗后,DPMAS+半量PE组C反应蛋白(CRP)(t=-3.214,P=0.002)、白蛋白(t=-5.064,P<0.001)、直接胆红素(t=-2.007,P=0.045)、间接胆红素水平(t=-2.310,P=0.021)均低于PE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DPMAS+半量PE组和PE组总胆红素(t=-6.974,P<0.001;t=-7.693,P<0.001)、直接胆红素(t=-6.711,P<0.001;t=-6.649,P<0.001)、间接胆红素(t=-7.365,P<0.001;t=-7.713,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Z=-3.509,P=0.002;Z=-4.067,P<0.001)、CRP(t=6.602,P<0.001;t=5.12,P<0.001)、白细胞介素6(Z=-5.347,P<0.001;Z=-4.615,P<0.001)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t=-3.322,P<0.001;t=-5.201,P<0.001)升高。DPMAS+半量PE组28d生存率高于PE组(χ^(2)=4.209,P=0.04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PMAS+半量PE治疗(HR=0.832,95%CI:0.685~0.994,P=0.043)、并发症(HR=4.595,95%CI:1.328~7.395,P=0.005)、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HR=3.258,95%CI:1.247~5.593,P=0.009)、肝衰竭分期(HR=4.852,95%CI:1.352~7.529,P=0.002)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DPMAS+半量PE组和PE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指标,DPMAS+半量PE组可以改善患者28天生存率,作为患者预后保护因素,可以减轻临床用血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在单重血浆置换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高良云 朱星瑜 +3 位作者 王悦琳 金飞英 胡日红 姚国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4%枸橼酸钠注射液在单重血浆置换抗凝中的应用,并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单重血浆置换的患者52例,根据抗凝方式分为枸橼酸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共进行血浆置换144次。枸橼酸组抗凝方案:4%枸... 目的探讨局部4%枸橼酸钠注射液在单重血浆置换抗凝中的应用,并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单重血浆置换的患者52例,根据抗凝方式分为枸橼酸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共进行血浆置换144次。枸橼酸组抗凝方案:4%枸橼酸从膜型血浆分离器前输注,根据置换液成分进行调整,置换血浆时,枸橼酸钠流量为120 mL/h;置换白蛋白稀释液、林格注射液时,枸橼酸流量调整为140 mL/h。5%葡萄糖酸钙采用微泵外周静脉输注,根据输注总量和血浆置换时间全程匀速输注。低分子肝素组抗凝方案:根据患者体质量,在治疗前20~30 min一次性静脉注射60~80 IU/kg,治疗期间不另追加。观察两组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时抗凝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枸橼酸组共进行血浆置换44次,未发生抗凝失败;低分子肝素组共进行血浆置换100次,发生5次抗凝失败,两组患者未发生明显出血、低钙血症、肌肉痉挛等并发症。枸橼酸组发生滤器血凝级别2~3级、动脉壶血凝块、静脉壶血凝块比例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枸橼酸抗凝前后比较,离子钙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方案在血浆置换治疗中简单易行,相对传统低分子肝素,其抗凝效果更加理想、应用范围更广,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枸橼酸钠 低钙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美国血液分离学会“治疗性血液分离技术临床实践指南”(第9版)解读
17
作者 万利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2023年4月美国血液分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Apheresis,ASFA)发布了第9版《治疗性血液分离技术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基于目前已发表的文献,确定治疗性血液分离技术治疗疾病的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讨论了该技术在91种疾病(166种... 2023年4月美国血液分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Apheresis,ASFA)发布了第9版《治疗性血液分离技术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基于目前已发表的文献,确定治疗性血液分离技术治疗疾病的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讨论了该技术在91种疾病(166种适应证)中的临床应用。本文重点解读血浆净化技术,即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技术在临床多学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分离技术 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 临床实践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铵-乙醇交换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石灰性土壤交换性盐基及盐基总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郑飞 王福林 +1 位作者 谢翼 罗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6期78-81,86,共5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石灰性土壤(pH>7.5)交换性盐基(交换性钾、钠、钙、镁)及盐基总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系统的不确定度分析,采用GUM法系统性判定整个过程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同时对石灰性土壤盐基总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细...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石灰性土壤(pH>7.5)交换性盐基(交换性钾、钠、钙、镁)及盐基总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系统的不确定度分析,采用GUM法系统性判定整个过程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同时对石灰性土壤盐基总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细化确认,对各类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合成计算,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及测定结果的置信区间,并依据各个分量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贡献得到分析过程需重点控制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交换性盐基 盐基总量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UM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与血浆吸附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对比
19
作者 马熙淼 刘爽 +1 位作者 雷鸣华 王爱平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0期758-762,共5页
目的对比双重滤过血浆置换与血浆吸附2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治疗模式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a-associated pancreatitis,HTG-A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2023年4月三亚市人民医院及吉林市人民医... 目的对比双重滤过血浆置换与血浆吸附2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治疗模式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a-associated pancreatitis,HTG-A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2023年4月三亚市人民医院及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HTG-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组患者24例、血浆吸附(plasma adsorption,PA)组26例、常规治疗组25例,比较3组治疗后的生化指标、禁食时间、72h腹痛缓解率、并发症情况、住院费用、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DFPP组血液净化治疗后24h内复查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下降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t=8.136、4.577、3.671、2.241,P<0.001、<0.001、0.001、0.030),PA组复查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IL-6下降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t=10.533、4.679、3.347、3.622、2.356,P<0.001、<0.001、0.002、0.001、0.023)。DFPP组与常规组复发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_(2)=6.050,P=0.049),3组间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87,P=0.175)。结论DFPP及PA是2种可快速有效降低血脂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有利于阻断炎症反应,减少发生重症的概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血浆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抢救重度毒蕈中毒的规范化护理分析
20
作者 郝俏俏 卢萍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4期289-292,共4页
目的:血浆置换抢救重度毒蕈中毒的规范化护理分析。方法:本研究从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4月收入的重度毒蕈中毒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规范化护理,对... 目的:血浆置换抢救重度毒蕈中毒的规范化护理分析。方法:本研究从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4月收入的重度毒蕈中毒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规范化护理,对比患者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发现:对照组综合满意24例(80.00%),观察组综合满意29例(96.67%),(P<0.05);对照组不满意6例(20.00%),观察组不满意1例(3.33%),观察组综合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临床指标: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化指标、体征指标差异不大,经过干预后,观察组的以上指标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血浆置换抢救重度毒蕈中毒患者的护理效果,综合护理满意率较高,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和生化指标显著改善,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度毒蕈中毒 规范化护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