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2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规则与Android手机的棉花病虫害诊断系统 被引量:29
1
作者 戴建国 赖军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为解决当前植保专家系统使用难度大以及携带不便的问题,在Android智能手机上开发了基于图像规则的棉花病虫害诊断系统。采用二叉树检索规则构建二叉诊断决策知识树,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将诊断决策树中的知识节点及其相对应的田间典型图像... 为解决当前植保专家系统使用难度大以及携带不便的问题,在Android智能手机上开发了基于图像规则的棉花病虫害诊断系统。采用二叉树检索规则构建二叉诊断决策知识树,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将诊断决策树中的知识节点及其相对应的田间典型图像进行封装,形成图像化知识表达形式;系统提供指认式和推理式2种诊断方式,基于田间病虫害事实图像进行人机交互,实现了推理过程的可视化,具有便携、实用、图文并茂、人机交互友好以及不受网络环境限制等特点,能够实现现场式的专家服务。经应用测试,事实库中包含的病虫害诊断正确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病虫害 诊断 智能手机 专家系统 图像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文化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段亚妮 丁朝阳 +1 位作者 王成阳 唐庆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昆虫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对昆虫文化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结合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学情,确定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依据课程目标进行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并依据...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昆虫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对昆虫文化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结合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学情,确定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依据课程目标进行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并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和丰富课程资源;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组织,利用智慧教室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实现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巩固;优化考核评价方式,采用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表明,该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课程目标基本实现,自建的昆虫文化MOOC课程获安徽省推荐第三批国家线上一流本科课程,选课人数累计3.58万余人。本文为相似课程的国家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文化 混合式教学 观赏昆虫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助剂对植保无人机防控水稻病虫害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骆琴 姚晓明 +1 位作者 寿萌辉 周宇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986-991,共6页
为明确助剂在植保无人机防控水稻病虫害中的作用,选择火牛、怀农特、杰效利、激健及雅丰5种助剂对稻飞虱、二化螟等“三虫两病”开展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每667 m^(2)添加怀农特30 mL、杰效利30 mL或激健15 mL 3种助剂能提高药剂防治... 为明确助剂在植保无人机防控水稻病虫害中的作用,选择火牛、怀农特、杰效利、激健及雅丰5种助剂对稻飞虱、二化螟等“三虫两病”开展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每667 m^(2)添加怀农特30 mL、杰效利30 mL或激健15 mL 3种助剂能提高药剂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曲病的药效,对稻飞虱2次药后20 d防治效果分别为97.09%、97.74%和97.51%,比药剂单用效果提升2.02、2.67和2.44百分点;对二化螟防治效果为73.88%、70.99%和73.81%,比药剂单用效果提升6.17、3.28和6.10百分点;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为88.99%、88.43%和89.06%,比药剂单用效果提升1.09、0.53和1.16百分点;对稻曲病防治效果为86.21%、85.93%和88.26%,比药剂单用效果提升0.36、0.08和2.41百分点,但以上3种助剂与药剂单用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而防治纹枯病时,每667 m^(2)添加火牛10 mL、怀农特30 mL或雅丰10 mL也能对药剂效果起到一定提升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6.53%、74.11%和73.75%,分别比药剂单用效果提升2.94、0.52和0.16百分点,但相互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综上,助剂能一定程度提升植保无人机飞防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但在每667 m^(2)喷液量2 L的基础上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 植保无人机 水稻病虫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土壤消毒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4
作者 翟长远 姜志文 +4 位作者 张春凤 李思 王志翀 窦汉杰 陈立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4-25,共12页
土壤消毒是防治土传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但传统化学方法存在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亟需推动绿色物理防控技术发展。该研究系统综述了微波土壤消毒技术的研究进展,此技术通过微波辐射的热/非热效应协同作用实现土壤害虫及病原菌灭活,具有环... 土壤消毒是防治土传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但传统化学方法存在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亟需推动绿色物理防控技术发展。该研究系统综述了微波土壤消毒技术的研究进展,此技术通过微波辐射的热/非热效应协同作用实现土壤害虫及病原菌灭活,具有环保优势。该研究首先分析了不同频段(915、2450 MHz)微波的穿透特性及其在深层/浅层消毒中的应用差异;进而从微波-土壤互作机制角度,总结了工作参数(频率、功率等)与土壤物理特性对电磁场分布及消毒效果的影响规律,阐述了微波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调控效应。在装备研发方面,详细对比了国内外微波消毒设备的核心部件技术差异,指出中国在高功率微波发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上的技术短板。针对当前存在的能效转化率低、深层消毒不均、生态安全性评估不足等瓶颈问题,提出未来应重点突破的研究方向:1)微波-土壤相互作用机理与非热效应机制研究;2)深层均匀高效消毒与能效优化技术研究;3)高功率微波发生器等核心部件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发。该文为微波土壤消毒技术的优化升级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路线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土壤消毒 土传病虫害 微波处理技术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葡萄主要病虫害种类、防控原则及5次关键化学防控技术
5
作者 王玉安 何自义 +3 位作者 雷玉奎 杨建宁 曾朝珍 张霁红 《中国果树》 2025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开展葡萄园主要病虫害的精准识别和科学防控,对生产绿色、优质果品至关重要。分析了甘肃省葡萄园的主要病害有9种,主要虫害有5种,对葡萄造成危害的主要是病害。从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交替使用农药、不随意提高用... 开展葡萄园主要病虫害的精准识别和科学防控,对生产绿色、优质果品至关重要。分析了甘肃省葡萄园的主要病害有9种,主要虫害有5种,对葡萄造成危害的主要是病害。从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交替使用农药、不随意提高用药浓度,采收前不能喷施化学农药等5个方面总结提出了甘肃省葡萄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原则和方法。同时,提出了5次关键化学防控的时期、选药及提高药效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葡萄 病虫害 种类 原则 化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PEST分析的慢性病防控医防融合现状及对策
6
作者 李丽清 李闯 曾传美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38,共4页
开展慢性病防控医防融合可使健康服务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慢性病发生,延缓并发症出现,可以节约医疗成本、减轻疾病负担及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为有效推进慢性病防控医防融合工作的有序开展,借助SWOT-PEST分析工具,从政治、经济、社会... 开展慢性病防控医防融合可使健康服务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慢性病发生,延缓并发症出现,可以节约医疗成本、减轻疾病负担及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为有效推进慢性病防控医防融合工作的有序开展,借助SWOT-PEST分析工具,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方面综合分析慢性病防控医防融合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为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防控 医防融合 医防协同 SWOT-PEST 慢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板栗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7
作者 朱傲然 汪贤禄 +1 位作者 褚玉杰 杨春惠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4,15,共5页
湖北省是我国板栗主要产区之一,栽培品种和野生遗传资源极其丰富,板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近年来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为探索湖北省板栗产业发展受阻原因,在全省板栗生产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板栗产业情况调研活动。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摸清... 湖北省是我国板栗主要产区之一,栽培品种和野生遗传资源极其丰富,板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近年来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为探索湖北省板栗产业发展受阻原因,在全省板栗生产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板栗产业情况调研活动。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摸清了当前湖北省板栗产业的情况及存在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加大板栗生产新技术培训力度、开展板栗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推广板栗品种区域化种植、实施区域品种改良、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板栗林下复合经济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病虫害防治 林下经济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8
作者 张毅 马小泾 曹瑛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74-77,共4页
为有效控制甘薯病虫危害,研究开展了甘薯品比试验和药剂筛选试验。甘薯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西瓜红和济薯26生长性状优、抗病虫性强、产量高、口感细腻香甜,可作为引进品种在西安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药剂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上白僵菌用量为1... 为有效控制甘薯病虫危害,研究开展了甘薯品比试验和药剂筛选试验。甘薯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西瓜红和济薯26生长性状优、抗病虫性强、产量高、口感细腻香甜,可作为引进品种在西安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药剂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上白僵菌用量为1 kg/667 m^(2),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达70%以上,且无毒无味,无环境污染,同时,白僵菌对地下害虫具有持续感染力,害虫一经感染可连续浸染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病虫害 品种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理念下食用菌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9
作者 荆瑞勇 吴楠 +2 位作者 李喜梅 方淑梅 王丽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4期114-117,共4页
为培养适应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基于OBE理念,对食用菌相关课程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索实践,形成了以食用菌课程为主线、学生兴趣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完善食用菌相关课程体系,增加食用菌制种学、食用菌病虫... 为培养适应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基于OBE理念,对食用菌相关课程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索实践,形成了以食用菌课程为主线、学生兴趣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完善食用菌相关课程体系,增加食用菌制种学、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学等课程,结合企业需求,成立灵芝品种栽培、黑木耳种质资源鉴定、双孢蘑菇菌种研发等学生小组,对其进行单独或分组培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教师能力培训,组建跨学科专业教学团队,融入企业生产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学生直接进入实验室进行菌种选育、病虫害检测与防治等研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课程实验、教师研究室项目完成度与推进度、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考核评价,筛选出具备从事食用菌生产和研究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模式下,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真菌学概论课程成绩及格率在93.2%~93.5%,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学课程及格率在96.8%及以上。本文为食用菌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食用菌 菌种选育 双孢蘑菇菌种研发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软枣猕猴桃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10
作者 赫亮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4-77,共4页
软枣猕猴桃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近年来,随着软枣猕猴桃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软枣猕猴桃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软枣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总结了软枣猕猴桃常见病虫(螨)害的危害特征、发病原因、... 软枣猕猴桃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近年来,随着软枣猕猴桃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软枣猕猴桃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软枣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总结了软枣猕猴桃常见病虫(螨)害的危害特征、发病原因、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以期为软枣猕猴桃病虫害防控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病虫害 危害特征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娄底市蔬菜主要病虫害及其绿色防控对策研究
11
作者 肖姣娣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在通过实地现场调查摸清娄底市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与为害情况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构建“12345”全方位立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认真落实绿色防控实用技术的应对策略,并针对监测预警、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化学防控的落地实... 在通过实地现场调查摸清娄底市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与为害情况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构建“12345”全方位立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认真落实绿色防控实用技术的应对策略,并针对监测预警、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化学防控的落地实施主要实用技术要点进行了重点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主要病虫害 绿色防控 娄底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向婷婷 周忠林 +4 位作者 廖钢 陈亚平 桂富荣 张桂芬 孙仲享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I0001-I0005,共16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原产于南美洲秘鲁的世界性检疫性入侵害虫,已扩散至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番茄产业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化学农药过度使用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针对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尤为重要。本文综述...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原产于南美洲秘鲁的世界性检疫性入侵害虫,已扩散至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番茄产业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化学农药过度使用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针对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重大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推-拉策略、理化诱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其它防控新理念,最后提出展望。本文旨在为防控番茄潜叶蛾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番茄产业的持续向好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入侵害虫 功能植物 推拉策略 绿色防控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市艾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13
作者 李豪雷 黄显章 +1 位作者 崔建新 于毅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6,共8页
为明确南阳市艾田的主要昆虫群落结构,采用扫网法对艾田昆虫进行收集,分类鉴定后开展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艾草夏秋季节共收集到害虫和天敌昆虫70579头,隶属于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脉翅目、螳螂目、直翅目,共6目32科... 为明确南阳市艾田的主要昆虫群落结构,采用扫网法对艾田昆虫进行收集,分类鉴定后开展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艾草夏秋季节共收集到害虫和天敌昆虫70579头,隶属于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脉翅目、螳螂目、直翅目,共6目32科。优势害虫类群为叶蝉科、蚜科、长蝽科、叶甲科、薪甲科;优势天敌类群为茧蜂科、盲蝽科、瓢甲科。艾每年收获3~4茬,刈割艾田夏季昆虫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高,秋季逐渐降低。未刈割艾田昆虫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整体较低。未刈割艾田主要优势害虫种群为叶蝉科的蒙奥小叶蝉(Austroasca mitjaevi),于6月下旬开始暴发,持续到8月下旬。刈割艾田的蒙奥小叶蝉在7月中下旬开始暴发,持续到8月下旬;其蚜虫类害虫的优势种艾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yomogifoliae)于7月中下旬开始暴发,持续到8月初才逐渐消减。总体来看,刈割对推迟艾田蒙奥小叶蝉暴发有一定作用,未刈割艾田的蚜虫危害程度轻于刈割艾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田 昆虫 群落稳定性 蒙奥小叶蝉 害虫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玉米田间吊喷装置仿真设计与试验
14
作者 徐宁 胡敏英 +1 位作者 桑永英 王锦轩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3,156,共9页
为了改善玉米作物生长至中后期时中下层叶片雾滴沉积效果差,不同冠层雾滴分布不均导致植株叶片整体雾滴覆盖率低,喷施农药方式不佳造成药害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玉米田间吊喷装置。利用数学理论几何关系结合Fluent软件确定了关... 为了改善玉米作物生长至中后期时中下层叶片雾滴沉积效果差,不同冠层雾滴分布不均导致植株叶片整体雾滴覆盖率低,喷施农药方式不佳造成药害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玉米田间吊喷装置。利用数学理论几何关系结合Fluent软件确定了关键参数,即吊杆长度为1950 mm、侧下喷头距吊杆底端高度为50 mm、侧上喷头距植株顶端高度为50 mm、侧下喷头与水平方向上夹角为38.8°、侧上喷头与水平方向上夹角为43.7°。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以吊杆侧上喷口处压强、吊杆侧下喷口处压强、机具行进速度为试验因素,以叶片平均雾滴覆盖率Y为试验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经方差分析后得到影响雾滴覆盖率大小因素主次顺序:行进速度>侧下压强>侧上压强。经田间试验后得到最终组合参数为机具行进速度0.8 m/s,侧上压强0.7 MPa,侧下压强0.5 MPa,雾滴覆盖率为26.54%,上、中、下层叶片雾滴覆盖率分别为28.32%、23.54%、27.75%,模型仿真与田间试验相对误差为5.05%。研究结果可为玉米植保机械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喷装置 病虫害 CFD 药害污染 雾滴覆盖率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烟株内生真菌分离及功能菌株筛选和鉴定
15
作者 张莲朋 徐敏 +4 位作者 杨建新 杨晋燕 王俊 徐建强 康业斌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24,共12页
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三门峡不同植烟区、不同生育时期的烟草根、茎、叶中分离培养内生真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及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对烟草疫霉有抑制作用的菌株,紫外分光光度法进一步筛选产吲哚-3-乙酸(IAA)能力强的菌株,并结合产... 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三门峡不同植烟区、不同生育时期的烟草根、茎、叶中分离培养内生真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及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对烟草疫霉有抑制作用的菌株,紫外分光光度法进一步筛选产吲哚-3-乙酸(IAA)能力强的菌株,并结合产孢形态和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功能菌株。通过基质拌菌和发酵液灌根的方法,测定优势菌株对烟草植株的促生能力及防治黑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从灵宝市和卢氏县烟株的根、茎、叶中共获得360株内生真菌。初筛和复筛中,有26个和6个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抑制率在50%以上,分别为50.12%~100.00%和51.13%~92.76%。IAA定性结果显示,26株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色反应;定量结果显示,共有10株菌株IAA产量达到5 mg/L。经分类鉴定,1株同时具拮抗及促生作用的菌株T 2#XY1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该菌株经过基质拌菌处理后,显著改善了根系发育,烟苗根系总投影面积、总表面积和根尖数分别显著增长了37.81%、37.75%和29.98%;对烟草生长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最大叶长和叶面积分别显著增长了13.05%和15.63%;对烟草根系防御酶活性的提升也尤为显著,具体表现为: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了108.50%、246.99%、40.09%、455.87%,此外,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提高了17.00%。温室防效结果显示,经T 2#XY1菌株发酵液1×10^(6) CFU/mL灌根处理21 d后,黑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防效高达73.94%。综上,该菌株具有促进烟草生长和防治黑胫病的潜力,有望应用于烟草黑胫病的绿色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内生真菌 烟草黑胫病 分离鉴定 促生与防病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与应急防控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董 汤启国 +2 位作者 王红波 邱威 熊炜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1期25-40,共16页
随着农业的发展,重大病虫害对农林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威胁日益严重。2024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面临22种病虫害的挑战,预计影响面积达155411 khm^(2)次,产量损失超1.5×10^(11)t。综述了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与应急防控技术的现状... 随着农业的发展,重大病虫害对农林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威胁日益严重。2024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面临22种病虫害的挑战,预计影响面积达155411 khm^(2)次,产量损失超1.5×10^(11)t。综述了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与应急防控技术的现状,其中病虫害预警技术包括物联网、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应急防控技术涵盖了化学通信机制的理解以开发新药剂和装备、物理消杀和智能防控产品的创新、生物防治资源的利用与产品创新、害虫致害性变异机制的研究以及植物抗性品种的可持续利用技术、害虫抗药性机制的研究与治理技术的开发,以及病虫害生态调控机理的研究与应用技术,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探讨了病虫害预警与应急防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其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概括了各领域面临的挑战,例如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精度不够,病虫害图像自动识别技术样本采集困难,化学防治未能实现精准施药,绿色制剂的生产工艺和市场化推广较为滞后以及病虫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尚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加快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病虫害预警,推动智慧农业与病虫害预警系统建设,研究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病虫害图像自动识别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预警 应急防控 物理防治 抗药性机制 生态调控策略 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施硅肥对水稻稻飞虱与纹枯病互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罗凯 胡诗源 +7 位作者 唐涛 张玉烛 刘洋 李建武 李超 盘毅 潘浪 李巳夫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5-1464,共10页
【目的】探索配施硅肥在水稻生产中对稻飞虱和纹枯病的防治潜力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实现水稻病虫害协同防控与可持续治理及提升水稻产量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在纹枯病和稻飞虱常年发生较重的水稻种植基地进行,设0(CK)、60、120、180... 【目的】探索配施硅肥在水稻生产中对稻飞虱和纹枯病的防治潜力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实现水稻病虫害协同防控与可持续治理及提升水稻产量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在纹枯病和稻飞虱常年发生较重的水稻种植基地进行,设0(CK)、60、120、180和240 kg/ha 5个施硅肥处理,每小区内均匀分成4块,从左至右分别移栽感虫品种TN1、抗病品种995、抗虫品种22HF1033和感病品种Lemont。于水稻孕穗期每小区接种400头稻飞虱成虫,每隔10 d调查虫口密度,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记录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共调查3次。收获前测定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计算水稻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结果】CK下,TN1受纹枯病危害的程度明显高于22HF1033,而Lemont与995的稻飞虱虫口密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差异不明显,表明稻飞虱种群的增长对纹枯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田间纹枯病的发生与稻飞虱危害无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4个供试品种纹枯病病情指数和稻飞虱虫口密度总体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第3次调查(2023年10月6日)高硅处理(240 kg/ha)与CK间差异显著(P<0.05)。在水稻产量表现上,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TN1、22HF1033、Lemont和995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总体上逐步提高,且180~240 kg/ha处理的增产效果更明显,TN1、22HF1033、Lemont和995的实际产量分别较CK增产16.83%~28.05%、18.33%~20.22%、26.96%~27.54%和41.58%~50.98%。【结论】施用硅肥对纹枯病和稻飞虱具有控制作用,且明显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性状及实际产量。在水稻生产中,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及硅肥对纹枯病和稻飞虱危害的控制作用及增产效果,建议硅肥用量为180 kg/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稻飞虱 病虫互作 硅肥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切花百合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18
作者 朱紫檀 陈英 +3 位作者 刘圆 张晓宁 刘兴 任永泉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5期12-15,共4页
近年来,辽宁凌源及周边地区切花百合种植受病虫害影响严重。该文通过对辽宁地区切花百合在生产中易出现的主要病虫害进行总结归纳,并详细分析了相应的防治技术,旨在为辽宁切花百合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推进辽宁地区切花百合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切花百合 病虫害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市崖州区芒果栽培管理技术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
19
作者 王雪平 尤育权 +3 位作者 吴文华 谷超 符琳沁 肖红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芒果具有“热带果王”之称,芒果种植产业是三亚市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果实品质是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栽培管理技术对果实品质起决定性作用。为了解三亚市芒果栽培管理技术现状,以三亚市芒果最大产区崖州区种植... 芒果具有“热带果王”之称,芒果种植产业是三亚市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果实品质是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栽培管理技术对果实品质起决定性作用。为了解三亚市芒果栽培管理技术现状,以三亚市芒果最大产区崖州区种植主体为典型代表,就肥水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病虫害综合防控管理等技术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旨在为进一步优化三亚市芒果现代化栽培管理技术、促进芒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肥水管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 病虫害综合防控 现状 发展建议 海南三亚 崖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毕瑞芝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85-88,共4页
为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与应用,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并结合实践,系统研究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的具体应用及防治效果。农业防控手段主要包括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且品质优良的玉米品种;与大豆... 为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与应用,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并结合实践,系统研究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的具体应用及防治效果。农业防控手段主要包括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且品质优良的玉米品种;与大豆、小麦等作物进行轮作,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利用不同作物之间的生态互补性,与马铃薯、花生等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合理控制氮、磷和钾肥比例,科学施用基肥与追肥,以提高玉米抗逆性;适时适量灌溉,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物理防控主要利用物理因素或机械设备,如诱虫灯和诱虫板等诱集并杀灭害虫。生物防控主要利用天敌和微生物制剂进行控制。化学防控主要应用于病虫害严重或生物防控手段无法有效应对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用药和精准施药,有效控制病虫害。综合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可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产量和质量,是实现玉米可持续生产的有效途径。本文为实现玉米等作物生产的高质、高效和生态友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 绿色防控 生物防控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