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7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ing energy density in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s:The role of few-layer graphite/carbon black/NiCo_(2)O_(4) composite materials
1
作者 ZHANG Wanggang HUANG Lei +3 位作者 WANG Menghu WANG Jian WEI Aili LIU Yiming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6-662,共17页
The advancement of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s(PMSCs)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has been significantly hindered by the challenge of achieving high energy and power densities.This study addresses this is... The advancement of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s(PMSCs)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has been significantly hindered by the challenge of achieving high energy and power densities.This study addresses this issue by leveraging screen-printing technology to fabricate high-performance PMSCs using innovative composite ink.The ink,a synergistic blend of few-layer graphene(Gt),carbon black(CB),and NiCo_(2)O_(4),was meticulously mixed to form a conductive and robust coating that enhanced the capacitive performance of the PMSCs.The optimized ink formulation and printing process result in a micro-supercapacitor with an exceptional areal capacitance of 18.95 mF/cm^(2)and an areal energy density of 2.63μW·h/cm^(2)at a current density of 0.05 mA/cm^(2),along with an areal power density of 0.025 mW/cm^(2).The devices demonstrated impressive durability with a capacitance retention rate of 94.7%after a stringent 20000-cycle test,demonstrating their potential for long-term applications.Moreover,the PMSCs displayed excellent mechanical flexibility,with a capacitance decrease of only 3.43%after 5000 bending cycles,highlighting their suitability for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s.The ease of integrating these PMSCs into series and parallel configurations for customized power further underscores their practicality for integrated power supply solutions in various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ite/carbon black composite NiCo_(2)O_(4) screen printing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 energy density mechanical flexi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流密度均匀分布的平面变压器绕线宽度优化方法
2
作者 安少亮 吴庆 +2 位作者 王博彦 徐义轩 吴红飞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16-1827,共12页
针对平面变压器印制电路板(PCB)绕组每层绕线温度分布不均与损耗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电流密度均匀分布的平面变压器绕线宽度优化方法。首先,详细讨论了PCB绕组电流密度有效值的时不变性与计算方法,分析了交直流电阻的数学关系。然后,... 针对平面变压器印制电路板(PCB)绕组每层绕线温度分布不均与损耗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电流密度均匀分布的平面变压器绕线宽度优化方法。首先,详细讨论了PCB绕组电流密度有效值的时不变性与计算方法,分析了交直流电阻的数学关系。然后,推导了环形绕组直流电阻的表达式,利用数学归纳法详细证明了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时环形绕组内外径之比的约束条件,并给出了考虑绕组间隙的绕组宽度修正公式,揭示了电流密度有效值与绕组损耗同时最优的内在联系。最后,基于六路绕组输出反激变换器的标准型号磁心,采用两种绕组宽度排布方法对变压器的电流密度、绕组损耗和发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有限元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所提的绕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时PCB绕组宽度设计方法的正确性与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变压器 绕组内外径等比 电流密度 数学归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磁浮平面电机剩磁补偿
3
作者 徐逢秋 邱熠 +1 位作者 何加文 许贤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0-1059,共10页
为提升磁浮平面电机发生退磁故障后的控制性能,提出一种针对永磁体阵列的剩磁补偿方法,并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对所提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首先,构建基于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的磁浮平面电机数字孪生框架,明确5层架构的组成部分;其次,利用磁荷节... 为提升磁浮平面电机发生退磁故障后的控制性能,提出一种针对永磁体阵列的剩磁补偿方法,并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对所提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首先,构建基于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的磁浮平面电机数字孪生框架,明确5层架构的组成部分;其次,利用磁荷节点模型探讨动子周围磁场与剩余磁化强度的关系,获得剩磁反演表达式,并在运动解耦过程中引入反演获得的剩磁数据,得出剩磁补偿后的控制电流;最后,利用不同退磁分布的磁浮平面电机孪生体数据,反演得到剩磁数值,通过多组轨迹跟踪仿真实验,对比无退磁、忽视退磁影响、剩磁反演补偿3种情况下的运动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忽视退磁影响相比,采用剩磁反演补偿方法,水平方向上进行斜坡轨迹跟踪的均方根误差减小56.5%,最大误差减小40.9%;平面运动阶跃响应稳定时间减少41.3%,超调量减少15.7%;圆轮廓跟踪时,轮廓误差的均方根减小85.0%,最大误差减小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平面电机 数字孪生 剩磁补偿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悬浮系统的电磁-摩擦电混合振动能量收集器研究
4
作者 刘保国 梁佳园 +2 位作者 张坤 赵毫杰 冯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27,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化学电池无法为无线传感网络持久供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转换低频振动能的磁悬浮基电磁-摩擦电混合能量收集器,利用磁悬浮系统感应低频环境振动,通过电磁-摩擦电复合能量转换机制高效提取振动能量。研究了平面弹簧刚度... 为了解决传统化学电池无法为无线传感网络持久供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转换低频振动能的磁悬浮基电磁-摩擦电混合能量收集器,利用磁悬浮系统感应低频环境振动,通过电磁-摩擦电复合能量转换机制高效提取振动能量。研究了平面弹簧刚度和激励加速度对混合能量收集器输出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输出电压随平面弹簧刚度的增大而降低,随激励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平面弹簧刚度为562 N/m、激励加速度为1.2g时,电磁能量收集单元(EMG)、摩擦电能量收集单元Ⅰ(TENGⅠ)和摩擦电能量收集单元Ⅱ(TENGⅡ)的最大输出峰峰值电压分别为1.15、53、167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 电磁-摩擦电 磁悬浮 振动能量收集器 平面弹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SE与SS‑EPI的DWI序列在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蔡磊 王玉芳 +5 位作者 鞠静怡 李朝阳 温德英 童小雨 刘爽 孙家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别基于复合灵敏编码(MUSE)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克罗恩病患者图像质量中的差异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分析我院21例克罗恩病患者79个...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别基于复合灵敏编码(MUSE)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克罗恩病患者图像质量中的差异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分析我院21例克罗恩病患者79个病变肠段的弥散加权图像,比较MUSE‑DWI与SS‑EPI‑DWI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及主观评分,SNR、CNR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主观评分采用主观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分析,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以内镜评分为标准将克罗恩患者分为缓解期和活动期2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比较分别基于MUSE和SS‑EPI的弥散序列的ADC对克罗恩病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MUSE的DWI序列SNR、CNR及主观评分均优于常规SS‑EPI‑DWI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632~0.817,P<0.05);基于MUSE的ADC值诊断克罗恩病缓解期的诊断效能优于SS‑EPI弥散序列,AUC分别为0.925(95%CI=0.867~0.983)和0.674(95%CI=0.548~0.800)。结论:在克罗恩病活动性MRI评估中,基于MUSE的弥散序列在图像质量及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常规基于SS‑EPI的弥散序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灵敏编码 弥散加权成像 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 克罗恩病 活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弹性电活性聚合物(EAP)薄膜材料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
6
作者 罗华安 宋强 +1 位作者 彭琛 崇育红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1-259,共9页
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是获得超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手段。首先,基于应变能函数推导超弹性薄膜材料应力-拉伸率公式。然后,针对当前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方法的不足,设计一种多功能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装置,采取基于边角单点拉伸的等双轴... 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是获得超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手段。首先,基于应变能函数推导超弹性薄膜材料应力-拉伸率公式。然后,针对当前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方法的不足,设计一种多功能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装置,采取基于边角单点拉伸的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方法,运用该装置对超弹性电活性聚合物(EAP)薄膜材料进行拉伸试验,并与边角两点固定的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采用Yeoh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及有限元仿真,分析不同拉伸方法对试验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拉伸率范围内,等双轴边角单点拉伸与两点固定拉伸的应力-拉伸率曲线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但当拉伸率(λ)增大后,由于等双轴两点固定拉伸边角部位的应力屏蔽导致应变均匀性恶化,其应力超过边角单点拉伸的数值,这一结果经仿真分析得到验证。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等双轴平面拉伸试验误差随拉伸率的增大而增大,在轴向总长度80%范围内,2种拉伸轴向应变变化幅度均不超过5%;当名义拉伸率λ_(n)=4时,等双轴边角单点拉伸试样中心部位的拉伸率为3.592,计算得到的应力误差约为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弹性 EAP 等双轴平面拉伸 Yeoh模型 边角单点拉伸 边角两点固定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液体温变介电特性的微流体温度传感器
7
作者 刘琦 陈子琛 王颖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8,59,共5页
针对实现温度无源无线传感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测试液体温变介电特性的微流体温度传感器。其主体结构为加载了2个对称缺陷结构的共面波导(Co-Planar Waveguide,CPW)传输线,2个缺陷结构上方放置了相同结构的微流通道。1个微流通道内注... 针对实现温度无源无线传感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测试液体温变介电特性的微流体温度传感器。其主体结构为加载了2个对称缺陷结构的共面波导(Co-Planar Waveguide,CPW)传输线,2个缺陷结构上方放置了相同结构的微流通道。1个微流通道内注入蒸馏水用于温度感知,另1个微流通道内为空腔,作为参照以抵消环境影响。通过在电路仿真软件ADS中建立该传感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带阻频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以验证所设计温度传感器的理论可行性。然后利用液体介电特性的Debye弛豫模型获取不同温度下水的介电常数,并在电磁仿真软件HFSS中对该传感器结构进行仿真,进一步验证了用电磁参数实现温度传感的可行性。电磁仿真结果与电路仿真结果高度一致,证明了带阻频率与温度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因此,本设计利用带阻频率测试可实现30~95℃范围内的温度传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谐振器 共面波导 微波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扩散角对侧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高学平 罗畅 +1 位作者 刘殷竹 朱洪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探究平面扩散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依托某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平面扩散角条件下的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分析了平面扩散角对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孔口流量分配、水头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 为探究平面扩散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依托某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平面扩散角条件下的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分析了平面扩散角对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孔口流量分配、水头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面扩散角自25°增大至45°的过程中,出流工况拦污栅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逐渐减小,孔口流量分配不均匀程度和水头损失逐渐增大;进流工况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孔口流量分配和水头损失基本无变化。综合考虑进/出水口的各项水力指标,在拦污栅断面平均流速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得出平面扩散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为30°~40°,与现行规范相比该范围更为精确,且与矩形渐扩管阻力系数最小的扩散角取值范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进/出水口 平面扩散角 拦污栅断面流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昊 音大为 +3 位作者 袁姝娅 宋潇鹏 汤润宇 刘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0-705,共6页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脑疾病患者,在5.0T MR下完成头部轴向T2-FLAIR、ss EPI DWI和msEPI DW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图像质量,测量畸变位移,比较信噪比、病灶-正常组织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和表观扩散系数。结果 msEPI序列的几何形变、磁敏感伪影、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ss EPI序列(Z=5.728、4.197、5.766、5.777,P<0.001)。定量分析显示,ms EPI序列的畸变位移较ss EPI序列显著降低[前额叶:(5.91±1.41)mm比(15.63±2.21)mm,t=34.050,P<0.001;前颞叶:(4.17±0.78)mm比(7.18±1.87)mm,t=12.263,P<0.001;后颞叶:(4.76±1.36)mm比(8.38±2.01)mm,t=21.336,P<0.001;脑直径:(4.37±1.65)mm比(12.74±2.84)mm,t=23.255,P<0.001;脑干直径:(0.80±0.63)mm比(1.98±1.63)mm,t=7.092,P<0.001];两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0.638)。ms EPI序列的病变-正常组织对比度显著高于ssEPI序列[221(131,311)比150(90,240),Z=3.89,P<0.001]。结论 对于5.0T MRI,ms EPI DWI序列较ss EPI DWI序列在诊断脑部疾病方面具有优异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扩散加权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含量影响渗流侵蚀规律的细观机理研究
10
作者 梁越 冉裕星 +2 位作者 许彬 张鑫强 何慧汝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9-1106,共8页
开展细颗粒的运移特性探究对于明确渗流侵蚀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细颗粒含量将直接影响土体的抗侵蚀性能。基于自研的粒子图像测速(PIV)/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渗流侵蚀试验系统,分析了初始细颗粒含量对于渗流侵蚀过程中的临界水力... 开展细颗粒的运移特性探究对于明确渗流侵蚀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细颗粒含量将直接影响土体的抗侵蚀性能。基于自研的粒子图像测速(PIV)/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渗流侵蚀试验系统,分析了初始细颗粒含量对于渗流侵蚀过程中的临界水力梯度及流速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根据流速演变规律,渗流侵蚀过程可基本分为稳定、局部破坏、整体破坏3个阶段,从而定义了局部破坏、整体破坏临界水力梯度,两种临界水力梯度均随初始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初始细颗粒含量低于20%时,试样处于欠填状态,具有明显整体破坏现象;整体破坏后,试样实测平均流速随水力梯度的增加而加速上升。当初始细颗粒含量高于30%时,试样基本处于满填状态,具备极高抗侵蚀性能;试样整体实测平均流速偏低。局部破坏阶段中,试样实测平均流速变化速率随初始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可知,初始细颗粒含量对于试样的渗流侵蚀细观机理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含量 透明土技术 粒子图像测速(PIV)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 渗流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VC帧内预测Planar和DC模式的VLSI架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巍 黄晓东 +2 位作者 朱洪翔 郭龙 张仁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0-164,共5页
在研究新一代高性能视频编码标准(HEVC)帧内预测中planar和DC模式预测算法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高效VLSI架构,通过状态机的自适应控制和模块的复用来实现速度的提高和面积的减少。针对planar模式,设计了一种基于状态机自适应控制的寄存... 在研究新一代高性能视频编码标准(HEVC)帧内预测中planar和DC模式预测算法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高效VLSI架构,通过状态机的自适应控制和模块的复用来实现速度的提高和面积的减少。针对planar模式,设计了一种基于状态机自适应控制的寄存器累加架构;针对DC模式,设计了一种基于算法的分割处理架构。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架构在TSMC180 nm的工艺下最高频率为350 MHz,面积合计为68.1 kgate,能够实现对4∶2∶0格式7 680×4 320@30 f/s视频序列的实时编码,最高工作频率可以达到23.4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视频编码标准(HEVC) 帧内预测 planar模式 DC模式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架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震联合的辫状河沉积微相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锦77井区为例
12
作者 李宏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7,共17页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杭锦旗锦77井区下石盒子组1段(简称盒1段)层序沉积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岩石相测井曲线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结合不同结构砂体地球物理正演结果,总结了盒1段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综...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杭锦旗锦77井区下石盒子组1段(简称盒1段)层序沉积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岩石相测井曲线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结合不同结构砂体地球物理正演结果,总结了盒1段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综合响应模式,划分了下石盒子组及其上、下地层各级层序界面,研究了内部沉积微相特征;利用地球物理属性地层切片技术,井-震结合、互为约束,确定了H1-2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下石盒子组高频层序格架及砂体分布,将盒1段划分为4个小层。砂体主要分布在H1-1—H1-3小层,每个小层厚15~20 m。②综合盒1段岩性、沉积构造、沉积相标志、垂向组合和砂体分布特征,认为主要为低可容纳空间、物源供给充分、河道不固定的游荡性辫状河沉积,心滩、河道充填和泛滥平原是最主要的三种沉积微相。主要目的层H1-2小层发育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的辫状河道3~4条,宽度介于1~8 km,北部河道是心滩微相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层序 井-震结合 地球物理正演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H1-2小层 锦77井区 东胜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安装偏差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靓 王合文 +2 位作者 许小虎 代奇航 陈晓芸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1,共8页
为提高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测量精度,深入研究了安装姿态对输出感应信号的影响。对二维位移传感器的安装偏差建立数学模型,揭示了因传感器测头安装偏差导致感应信号幅值不相等、相位非正交等测量误差的形成规律。电场仿真和样机实验表明... 为提高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测量精度,深入研究了安装姿态对输出感应信号的影响。对二维位移传感器的安装偏差建立数学模型,揭示了因传感器测头安装偏差导致感应信号幅值不相等、相位非正交等测量误差的形成规律。电场仿真和样机实验表明:在动、定尺平行正对安装状态下,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在x方向周期内的测量误差约3.64μm,在y方向周期内的测量误差约3.48μm。当动尺分别在xz和yz平面偏摆、xy平面偏转时,x方向和y方向测量会引入空间1次和2次谐波误差。为平面二维位移传感器结构参数优化和安装误差修正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二维 安装偏差 位移测量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强化剪式铰天线阵面结构优化与性能分析
14
作者 钟秋玥 顾叶青 +3 位作者 张骞 江守利 杨子豪 蔡建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7-486,共10页
设计并优化了一种耦合剪式结构与索结构的大尺度平面天线。首先,采用主、被动索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结构刚度并优化展开过程。对比不同的索杆耦合布置方案,研究其对天线结构基频性能和质量的影响。其次,利用遗传算法对杆件和拉索的截面尺... 设计并优化了一种耦合剪式结构与索结构的大尺度平面天线。首先,采用主、被动索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结构刚度并优化展开过程。对比不同的索杆耦合布置方案,研究其对天线结构基频性能和质量的影响。其次,利用遗传算法对杆件和拉索的截面尺寸进行优化,得到结构各部件的最佳尺寸配置。对薄膜配置法进行改进与优化,以解决带厚度天线面板在展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几何不兼容性问题。最后,对结构展开过程中的驱动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在提升天线阵面结构的基频、减轻质量以及优化展开运动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高收纳比天线阵面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式结构 平面天线 索强化 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电压芯片制备中的介质层平坦化
15
作者 曹樾 徐思思 +4 位作者 钟源 李劲劲 钟青 曹文会 蔡晋辉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在制造量子电压芯片时,使用二氧化硅薄膜作为层间介质层(IDL)可以实现约瑟夫森结的电气连接。通常二氧化硅是保形沉积的,后续的铌线层容易在直角台阶附近形成晶界裂纹。考虑到光刻和芯片高低温循环可靠性,需要对IDL进行平坦化处理。相... 在制造量子电压芯片时,使用二氧化硅薄膜作为层间介质层(IDL)可以实现约瑟夫森结的电气连接。通常二氧化硅是保形沉积的,后续的铌线层容易在直角台阶附近形成晶界裂纹。考虑到光刻和芯片高低温循环可靠性,需要对IDL进行平坦化处理。相对其他平坦化方案,牺牲层回刻的方法工艺步骤简单,适用于小批量的研究工作。具体步骤为:在IDL上旋涂覆盖厚光刻胶层填充图形中的沟壑并形成平坦的界面;然后采用反应离子束刻蚀等速去除光刻胶和SiO_(2),整体上完全刻蚀到SiO_(2)层后即可得到平坦的介质层表面,消除绝缘层台阶。其中光刻胶和SiO_(2)的等速刻蚀通过调节氧气流量与射频功率来实现。在回刻过程中使用终点探测系统实时监控平坦化状态,根据反射光强变化曲线来判断刻蚀深度,并决定何时停止这一过程。采用以上方法成功在结区上方形成厚度适宜、表面平坦的介质层。将牺牲层回刻法应用于芯片的制备,得到了没有裂纹的铌线层。芯片具有良好的直流特性曲线,有效提升了芯片的高低温循环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计量 量子电压芯片 平坦化 回刻 终点探测 约瑟夫森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面涡流传感器的角度裂纹检测研究
16
作者 陈玺名 郑凯 +2 位作者 王敬东 马向东 王海涛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3-928,共6页
车用储氢气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其铝内胆内表面容易产生裂纹缺陷导致氢气瓶失效。在铝内胆复杂曲面的检测中,方向性裂纹的检测和定量分析是涡流检测的挑战。为了提升对各角度裂纹的检测灵敏度并抑制检测过程中的噪声,设计了一种平面... 车用储氢气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其铝内胆内表面容易产生裂纹缺陷导致氢气瓶失效。在铝内胆复杂曲面的检测中,方向性裂纹的检测和定量分析是涡流检测的挑战。为了提升对各角度裂纹的检测灵敏度并抑制检测过程中的噪声,设计了一种平面差分涡流传感器。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传感器在不同激励频率下的检测效果以及传感器对不同角度缺陷的检测效果。搭建了实验系统,验证了传感器对不同角度的裂纹缺陷的检测能力,构建了检测信号与裂纹角度间的映射关系,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缺陷定量评估手段。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监测信号幅值随裂纹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能够有效分辨出15°至75°的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检测 柔性平面线圈 定量评估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线结构光标定方法
17
作者 严兴旭 杜虎兵 +3 位作者 王辉 唐博 张高鹏 贾晋葛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20,共12页
结构光三维轮廓测量方法目前是三维形状测量的热点,而其中的线结构光技术因其成本低、效率高、精度高成为复杂物体三维轮廓测量方法的典型代表。然而,现有的线结构光法在应用中存在着标定困难、标定精度低等问题,对此,结合双目视觉系统... 结构光三维轮廓测量方法目前是三维形状测量的热点,而其中的线结构光技术因其成本低、效率高、精度高成为复杂物体三维轮廓测量方法的典型代表。然而,现有的线结构光法在应用中存在着标定困难、标定精度低等问题,对此,结合双目视觉系统与具有固定特征点的靶标,建立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激光平面方程标定方法。该方法仅需要一个平面靶标和一个额外的相机,只记录两处位置的标定图像便可完成测量系统标定工作。工作时,首先结合左、右标定图像提取的光刀中心和角点获得特征点的像素坐标;然后,通过匹配左、右图像上对应的特征点,确定相机坐标系下特征点的三维坐标;进而,基于多组不同位置的三维特征点坐标,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激光平面,获得激光平面方程的参数。以标准块为样品的长度测量实验表明,该方法灵活实用、靶标设计简单、具有特征点丰富的优点,相比于典型标定方法,其可高精度地完成系统标定工作,量块宽度测量实验的结果更接近于参考值。另外,对比商用线激光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文中方法的测量精度提高了约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结构光 双目视觉 平面靶标 相机标定 激光平面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二维增强融合机制的事件论元抽取方法
18
作者 王潞翔 陈艳平 +2 位作者 黄辉 黄瑞章 秦永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119,共9页
针对现有的事件论元抽取研究中触发词和论元间缺少交互以及通道内部缺少交互的问题,提出结合二维增强融合机制的事件论元抽取模型(two-dimensional enhanced fusion mechanism for event argument extraction,W2-ARG)。在句子中的触发... 针对现有的事件论元抽取研究中触发词和论元间缺少交互以及通道内部缺少交互的问题,提出结合二维增强融合机制的事件论元抽取模型(two-dimensional enhanced fusion mechanism for event argument extraction,W2-ARG)。在句子中的触发词两边插入标识符,引入事件类型信息的同时增强触发词和论元的交互,并单独编码触发词以突出其在句子中的语义信息。将论元抽取建模为二维化表示的标签预测,通过膨胀卷积捕获不同距离的单词的语义交互。使用通道注意力模块增强通道内部的交互,以强化通道内的信息传递。最后利用拉普拉斯算子来突出事件论元在语义空间中的位置特征,提升模型对事件论元的识别精度。模型在ACE05-EN、ERE-EN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性能相较其他基于分类的事件论元抽取方法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论元抽取 句子平面化表示 通道注意力 拉普拉斯算子 B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面化句子表示提升关系抽取性能
19
作者 王昊 陈艳平 +1 位作者 黄瑞章 秦永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71-178,共8页
关系抽取旨在识别句子中命名实体之间的关系。上下文语境决定了命名实体间的真实关系,因此研究者们期望模型能够正确识别上下文语境中反映的实体语义关系。然而,现有的关系抽取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对实体名称模式的记忆,即通过学习... 关系抽取旨在识别句子中命名实体之间的关系。上下文语境决定了命名实体间的真实关系,因此研究者们期望模型能够正确识别上下文语境中反映的实体语义关系。然而,现有的关系抽取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对实体名称模式的记忆,即通过学习和匹配特定实体名称组合来推断关系,而非基于上下文信息进行关系判断。这种对上下文信息的忽视可能导致模型在面对复杂语境、多义实体或罕见关系表达时,其预测性能受到限制,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下的高精度与强泛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将输入文本转化为抽象的语义平面,并直接基于整个语义平面的信息进行关系判断,从而强制模型在预测实体间关系时考虑上下文信息。实验证明,该方法在中文文学文本语料、ACE05英文和SemEval-2010 Task-8三个数据集上的F1分数分别超过之前的相关研究1.9、1.03和0.39个百分点,有效提高了模型对上下文信息的利用程度和对复杂文本中实体关系的理解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抽取 语义平面 实体偏差 平面化句子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空间辐射流测量一致性实验研究
20
作者 刘耀远 龚韬 +14 位作者 李琦 郑金华 秦雪龙 侯立飞 李三伟 赵航 潘凯强 李朝光 杨轶濛 车兴森 任宽 王峰 谢旭飞 李志超 杨冬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3,共6页
在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研究中,平响应X射线探测器(FXRD)和空间分辨辐射流探测器(SRFD)都是测量辐射流常用的方式,SRFD探测器可以测量空间局部范围的辐射流,具有避开非目标区域信号干扰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缺乏直接判断两种辐射流... 在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研究中,平响应X射线探测器(FXRD)和空间分辨辐射流探测器(SRFD)都是测量辐射流常用的方式,SRFD探测器可以测量空间局部范围的辐射流,具有避开非目标区域信号干扰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缺乏直接判断两种辐射流探测器测量一致性的实验证据。介绍了神光100 kJ装置上基于小平面靶的一致性实验,兼顾了两种探测器的视场范围和信号强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探测器获得的辐射流平均差异约4.6%,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辐射流体模拟程序给出的辐射流结果与实验整体趋势基本接近,尽管在上升沿和下降沿处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程序建模的精细度不足有关。该工作为局部区域辐射流精密测量和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辐射流 再发射流 诊断技术 惯性约束聚变 金平面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