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诊断妊娠期子宫嵌顿的价值
1
作者 袁桃 白艳 +2 位作者 梁蓉 唐玉英 蒋文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7-871,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嵌顿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评估超声诊断本病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诊断8例妊娠期子宫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声像图特征、治疗方法、妊娠结局等。结果8...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嵌顿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评估超声诊断本病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诊断8例妊娠期子宫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声像图特征、治疗方法、妊娠结局等。结果8例经临床治疗后确诊子宫嵌顿患者中,7例首发症状为排尿困难、尿潴留,1例为不规则下腹痛。8例超声表现子宫均呈后倾后屈位,子宫体位于子宫颈后方,宫颈拉长向前移位,宫颈长度约4.0~8.6 cm。膀胱过度充盈,拉长、上移7例。7例患者采取导尿后胸膝卧位复位成功;1例患者密切随访观察,足月后行剖宫产。8例患者均成功足月分娩,母儿结局良好。结论产前超声在妊娠期子宫嵌顿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早期识别子宫嵌顿的声像图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成像 侵入性胎盘 妊娠结局 尿潴留 子宫 子宫颈 剖宫产术 产前诊断 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2WI影像组学鉴别穿透性胎盘植入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刘娟 张灵洁 +6 位作者 程美英 张小安 李思柯 鲁钰 刘世鹏 杨金泽 赵鑫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8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穿透性胎盘植入(placenta percreta,PP)的鉴别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行胎盘MRI平扫且MRI提示为PP的80例孕产妇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以术中所...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穿透性胎盘植入(placenta percreta,PP)的鉴别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行胎盘MRI平扫且MRI提示为PP的80例孕产妇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以术中所见为标准诊断为PP 48例,非PP 32例。所有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在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T2WI序列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对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首先进行Z-score正则化操作,再通过t检验进行特征筛选,随后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最后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对组学的特征进行筛选及降维,并计算影像组学分数。从7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中选取最优算法进行影像组学模型的构建。对临床信息和影像组学评分分别做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到多因素分析,得到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信息同时用于构建临床模型),并将其可视化(列线图)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影像组学-临床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等指标比较模型的效能,运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程度,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孕次和影像组学评分,其优势比分别为0.27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151~0.492]和1934.105(95%CI:118.985~31445.149)。影像组学模型与临床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948(95%CI:0.884~1.000)和0.723(95%CI:0.596~0.850),在测试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828(95%CI:0.601~1.000)和0.676(95%CI:0.474~0.878)。在训练集中影像组学-临床模型的AUC值为0.962(95%CI:0.906~1.000)。DeLong检验结果表明在训练集中临床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间及临床模型与影像组学-临床模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影像组学模型与影像组学-临床模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组学模型与影像组学-临床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及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影像组学-临床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作为对PP鉴别的方式,有助于临床医师对妊娠终止时机和方式的制订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性疾病 穿透性胎盘植入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WF、MCP-1、GDF-15联合检测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刘慧强 魏琰平 +3 位作者 孟斐 张雯 刘喜翠 丁妮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6-350,35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联合检测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PPP患者112例(研究组),将其分为产后出血组...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联合检测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PPP患者112例(研究组),将其分为产后出血组和非产后出血组,并选取同期胎盘位置正常孕妇112例(对照组),用ELISA检测血清vWF、MCP-1、GDF-15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vWF、MCP-1、GDF-1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组PPP患者血清vWF、MCP-1、GDF-15水平显著高于非产后出血组PPP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vWF、MCP-1、GDF-15为PPP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vWF、MCP-1、GDF-15三者联合检测预测PPP产后出血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vWF、MCP-1、GDF-15联合检测对PPP产后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生长分化因子-15 凶险性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规模化牧场奶牛胎衣不下和急性子宫炎发病规律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童晓芳 程思颖 +3 位作者 郭志刚 徐闯 韩博 高健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9,共7页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牧场中分娩奶牛胎衣不下和急性子宫炎的发病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调查收集了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我国10个规模化牧场102746头分娩奶牛数据,其中包括7139例胎衣不下和6146例急性子宫炎病例;分析统计各病例发病日期、...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牧场中分娩奶牛胎衣不下和急性子宫炎的发病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调查收集了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我国10个规模化牧场102746头分娩奶牛数据,其中包括7139例胎衣不下和6146例急性子宫炎病例;分析统计各病例发病日期、产犊胎次、妊娠天数、难产等级、犊牛状态和产房垫料类型。结果显示,奶牛胎衣不下和急性子宫炎的发病率分别为6.95%和5.98%;春季(3~5月)是奶牛胎衣不下和急性子宫炎的高发季节;胎次与胎衣不下发病率呈中等正相关(τ=0.477,P=0.042),与急性子宫炎发病率呈负相关(τ=-0.491,P=0.036);妊娠天数≤270 d奶牛的2种疾病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5.99%和11.07%;难产与胎衣不下(τ=0.333,P=0.497)和急性子宫炎(τ=0.667,P=0.174)发病率不相关;犊牛状态对胎衣不下(χ^(2)=3459.03,P<0.01)和急性子宫炎(χ^(2)=1437.63,P<0.01)发病率均存在极显著影响;使用稻草垫料奶牛的2种疾病发病率最高,分别为8.66%和7.06%,对于胎衣不下,使用混合垫料奶牛的发病率最低(4.18%),对于急性子宫炎,使用小麦秸秆垫料奶牛的发病率最低(4.34%);胎衣不下和急性子宫炎奶牛60 d内死淘率分别为11.11%和8.98%;胎衣不下对急性子宫炎有极显著影响(χ^(2)=671.92,P<0.01)。结果表明,针对高发季节、胎次、犊牛状态和产房垫料的管理优化,可能有助于降低奶牛胎衣不下和急性子宫炎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牧场经济效益和动物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胎衣不下 急性子宫炎 发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预测胎盘植入性疾病 被引量:1
5
作者 令潇 胡玉瑞 +4 位作者 王颖超 李洁 李浩源 张静 岳松虹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0-23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矢状位T2加权成像(T2WI)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预测高危孕妇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和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265例因可疑...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矢状位T2加权成像(T2WI)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预测高危孕妇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和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265例因可疑胎盘植入行MRI检查的孕妇的完整资料,按7∶3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72)与验证组(n=93),并根据术中是否诊断PAS分为PAS组和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影像特征独立危险因素。分别基于矢状位T2WI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基于密集连接卷积神经网络-121(DenseNet-121)模型作为深度学习特征提取的基础模型,构建传统的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深度学习模型预测PA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模型的诊断效能,AUC值最大者确定为最优模型。结果:训练组及验证组中,PAS组与正常组在剖宫产次数≥2次、存在前置胎盘及胎盘厚度>40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剖宫产次数≥2次、胎盘厚度>40 mm及存在前置胎盘为发生PA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所有模型中深度学习联合临床的组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其他3种模型,其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96(95%CI 0.93~0.98)、0.91(95%CI 0.87~0.95)。结论:基于MRI的深度学习联合临床模型在诊断PAS方面可能比临床或传统影像组学模型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胎盘植入性疾病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氏综合征胎儿羊水外泌体与胎盘差异miRNA的联合分析
6
作者 张亚勤 马忠蕊 +2 位作者 钱源 李俊君 邓兴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0-1148,共9页
目的分析唐氏综合征(DS)胎儿羊水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谱,为寻找新的DS产前诊断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DS胎儿和染色体正常胎儿羊水,分别提取羊水外泌体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使用Targetscan、miRanda进行靶基因预测,... 目的分析唐氏综合征(DS)胎儿羊水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谱,为寻找新的DS产前诊断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DS胎儿和染色体正常胎儿羊水,分别提取羊水外泌体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使用Targetscan、miRanda进行靶基因预测,筛选出定位在21号染色体上的靶基因,用GeneCards、HGNC、NCBI Gene、UniProtKB/Swiss-Prot、Ensembl、OMIM等数据库查询靶基因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疾病等。对富集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GO、KEGG分析。结果共检出59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31个上调,28个下调。以P<0.05为条件对测序结果进行筛选,在变化倍数大于2的差异miRNA中,根据表达丰度从高到低分别筛选出10个上调miRNA,9个下调miRNA。hsa-let-7b-5p、hsa-let-7c-5p、hsa-let-7b-3p_1ss22CT和hsa-miR-199b-5p是其中的焦点miRNA,BACH1和IFNAR1是它们的交集靶基因。GO分析发现,富集的靶基因主要功能与蛋白质结合、金属离子结合、转移酶活性、DNA结合、RNA聚合酶Ⅱ对转录调控、核苷酸结合等相关。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靶基因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包括代谢通路、肿瘤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结论DS胎儿羊水外泌体miRNA表达与正常核型胎儿存在差异。联合DS胎盘miRNA分析,发现hsa-miR-199b-5p是DS羊水与胎盘共同存在的差异miRNA。推测hsa-miR-199b-5p与hsa-let-7b-5p、hsa-let-7c-5p、hsa-let-7b-3p_1ss22CT共同的靶基因BACH1和IFNAR1可能参与了DS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MIRNA 测序 羊水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恐应激通过降低大鼠胎盘氨基酸转运体表达损害子代认知发育
7
作者 杜志欣 王悦阳 +5 位作者 杨丽萍 侯俊林 孙建华 范朋北 王耀辉 李笑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81-1588,共8页
目的探讨孕期恐应激对胎盘氨基酸转运及子代情绪和认知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恐应激组,15只/组。恐应激组通过旁观电击法造模。于孕20 d,每组随机选取6只孕鼠采血并收集胎盘样本,剩余孕鼠自然分娩,子鼠延续母鼠... 目的探讨孕期恐应激对胎盘氨基酸转运及子代情绪和认知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恐应激组,15只/组。恐应激组通过旁观电击法造模。于孕20 d,每组随机选取6只孕鼠采血并收集胎盘样本,剩余孕鼠自然分娩,子鼠延续母鼠分组并喂养至8周龄。通过行为学实验评估孕鼠及子鼠的情绪变化及认知能力;HE染色观察孕鼠胎盘结构变化;生物信息学筛选恐应激胎盘差异表达的转运体基因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Western blotting与qRT-PCR检测胎盘A系氨基酸转运体,L系氨基酸转运体以及具有特殊转运功能的转运体的蛋白及基因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胎鼠血清氨基酸含量;相关性分析探讨胎鼠血清氨基酸含量与成年后子代行为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旷场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恐应激组孕鼠穿格次数、中央区时间均降低(P<0.01);在场景恐惧实验中,恐应激组孕鼠的冻结时间与冻结时间百分比均提高(P<0.01);恐应激组胎盘质量,胎鼠质量及胎儿胎盘比重均降低(P<0.01);恐应激组胎盘中共发现28个差异表达的转运体,且主要富集在氨基酸转运等条目上;恐应激组胎鼠血清中的氨基酸的含量降低(P<0.05);恐应激组孕鼠胎盘中的A系氨基酸转运体Slc38a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均下降(P<0.05);L系氨基转运体Slc43a1与Slc43a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Slc7a8的蛋白表达下降(P<0.05);其他氨基酸转运体slc6a6、slc1a1与slc6a9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Y迷宫实验与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显示,恐应激组子鼠新物体偏好指数降低(P<0.01),自发交替率降低(P<0.0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与悬尾实验结果显示,恐应激组子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进入开臂时间百分比均降低(P<0.001),悬尾不动时间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早期血清氨基酸含量的下降与成年后认知能力降低相关。结论孕期恐应激可降低胎盘氨基酸转运体(如Slc38a1、Slc43a1、Slc43a2、Slc6a6、Slc1a1、Slc6a9)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导致胎鼠血清中的氨基酸水平下降,从而可能影响成年后子代的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应激 胎盘 氨基酸转运 子代情绪 认知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胎盘增厚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钱亭 刘嵘 钱朝霞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分析胎盘增厚患者的MRI征象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评价MRI在胎盘增厚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产检)并分娩、产检时B超提示胎盘增厚并经MRI检查确诊的孕... 目的:分析胎盘增厚患者的MRI征象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评价MRI在胎盘增厚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产检)并分娩、产检时B超提示胎盘增厚并经MRI检查确诊的孕妇。分析其MRI影像特点,包括胎盘形态、位置、信号特点、脐带插入点位置及胎盘与后方子宫肌层的关系,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对照分析。结果:MRI表现为胎盘局限、边缘卷曲或位于宫角附近的患者,脐带插入点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且胎盘早剥风险、早产儿、低体重儿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升高(P<0.05)。此外,胎盘位置局限于宫角附近的患者更易发生胎盘植入性病变,胎儿丢失率也较其他位置高(P<0.05)。结论:MRI征象在胎盘增厚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当胎盘局限、边缘卷曲或位于宫角附近时,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以优化患者的管理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胎盘增厚 妊娠结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孕妇胎盘早剥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王润芳 段雅 +4 位作者 杜立燕 刘晓丹 连文宁 霍琰 杨丹丹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4-91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孕晚期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3—2023年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的孕产妇资料,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率、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绘制预测模型的列线图,...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孕晚期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3—2023年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的孕产妇资料,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率、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绘制预测模型的列线图,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及校准曲线指标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在2013—2023年期间,共纳入480690名孕妇进行研究,孕晚期胎盘早剥的患病率为0.29%(1395/480690),平均年百分比变化为2.73%,且保持稳定趋势(P=0.3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妊娠合并贫血、子痫前期、前置胎盘、28周以下阴道出血以及妊娠28~31^(+6)周均为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P<0.05);而规律产检(7~11次)和多胎妊娠是胎盘早剥保护因素(P<0.05)。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胎盘早剥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79,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结论应重视产前检查,特别关注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及妊娠28周以下阴道出血的孕妇,同时加强对妊娠28~31^(+6)周期间的管理,以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好,为胎盘早剥的预防与临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早剥 发病率 子痫前期 前置胎盘 危险因素 nomogr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氨基甲酰谷氨酸对绒山羊胎盘发育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栗铭谦 常帅 +5 位作者 马桂霞 韩迪 全治国 豆兴堂 马巍 王春强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84-2690,共7页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N-氨基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对母羊胎盘形态、羔羊初生窝重及体尺、血浆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液和胎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以了解NCG在绒山羊胎盘发...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N-氨基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对母羊胎盘形态、羔羊初生窝重及体尺、血浆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液和胎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以了解NCG在绒山羊胎盘发育中的作用。【方法】试验选择60只8月龄、体重(45.0±2.3) kg、体况良好的辽宁绒山羊母羊,经同期发情后人工授精,利用B超检查技术记录同期受孕的母羊,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全混合饲粮)和NCG组(含0.09%NCG的全混合饲粮)。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22周。试验第18周结束时对怀孕母羊进行颈静脉采血,通过试剂盒测定血浆抗氧化指标;妊娠期结束后采集胎盘,统计胎盘重量、胎盘绒毛叶的重量和数量,计算绒毛叶的均度与密度,记录羔羊的初生窝重和初生体重,测量羔羊的体高、体长和胸围。【结果】与CON组相比,NCG组绒山羊母羊胎盘的重量和羔羊初生窝重、初生体重和胸围均显著升高(P<0.05);NCG组母羊血浆中一氧化氮(NO)、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NCG组母羊胎盘中的VEGF和VEGFA含量均显著低于CON组母羊(P<0.05)。【结论】NCG可通过NO路径影响妊娠期绒山羊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机体VEGF水平,进而促进胎盘和胎儿发育。研究结果为NCG在绒山羊母羊饲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山羊 N-氨基甲酰谷氨酸(NGG) 胎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通过TGF-β/Smad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11
作者 刘宁梅 武桃娟 +4 位作者 陈冬梅 刘婷 马晓娜 马海滨 梁雪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脂多糖(LPS)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从新生大鼠脑皮质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将PMSCs与经LPS处理的P3... 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脂多糖(LPS)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从新生大鼠脑皮质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将PMSCs与经LPS处理的P3代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后,通过real time RT-PCR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精氨酸酶-1(Arg-1)、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以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80%的P3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经10μg/ml LPS处理后,其GFAP、IL-1β、iNOS、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抗炎因子Arg-1、S100A10表达水平下降(P<0.05);同时其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I型受体(TβRI)、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磷酸化Smad2和磷酸化Smad3(p-Smad2,p-Smad3)表达水平上调(P<0.05)。将PMSCs与经LPS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IL-1β、iNOS、TNF-α及IL-6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抗炎因子Arg-1、S100A10表达水平升高(P<0.05);同时其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1、TβRI、TβRⅡ、p-Smad2和p-Smad3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脂多糖 神经炎症 TGF-Β/SMAD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组织及其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对造血干/祖细胞的维持作用
12
作者 刘英杰 王晨 +1 位作者 程涛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9-1506,共8页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及其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对成体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支持作用,以优化HSPC培养体系。方法:从小鼠胎盘组织及胎盘间充质干细胞(MSC)中提取细胞外囊泡(分别命名为PL-EV和PL-MSC-EV),并设置浓度梯度(0、1...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及其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对成体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支持作用,以优化HSPC培养体系。方法:从小鼠胎盘组织及胎盘间充质干细胞(MSC)中提取细胞外囊泡(分别命名为PL-EV和PL-MSC-EV),并设置浓度梯度(0、1、10、50、100和200μg/ml)与3000颗成体骨髓LKS^(+)细胞(lineage-c-Kit^(+)Sca-1^(+))共培养72 h。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LKS^(+)细胞的比例,并利用集落形成实验评估其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共培养72 h后,10μg/ml及以上的PL-EV浓度组中LKS^(+)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其中10μg/ml组的LKS^(+)细胞绝对数量最多(899±171颗),且LT-HSC(LKS^(+)CD135-CD34-)的比例最高(0.67%±0.07%)。在PL-MSC-EV共培养体系中,1μg/ml组的LKS^(+)细胞绝对数达到峰值(1011±99颗),但LT-HSC的比例较低(0.15%±0.05%)。对比两种培养体系,10μg/ml PL-EV和1μg/ml PL-MSC-EV对LKS^(+)细胞的增殖效果最为显著,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集落形成实验显示,PL-EV培养体系中,1、10μg/ml浓度组LKS^(+)集落形成数量较空白对照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而在PL-MSC-EV培养体系中,1μg/ml组的LKS^(+)集落形成能力最强,当EV浓度高于10μg/ml时,集落形成能力均显著下降。结论:PL-EV和PL-MSC-EV能够有效维持HSPC的生长和功能,其中PL-MSC-EV在保留LKS^(+)细胞干性方面表现更佳,展现了其在优化HSPC培养体系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造血干/祖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对奶牛胎衣不下的作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应虎 朱飞飞 +2 位作者 祁金忠 杨建新 热沙来提汗·买买提 《中国奶牛》 2025年第6期17-22,共6页
本试验目的是验证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在应用于奶牛产后保健时,对奶牛胎衣不下、子宫炎及产后生产繁殖指标的影响。试验方法为将2024年1月至3月足月产犊(怀孕天数265d以上)奶牛,按牛号末尾数字分组,单号为对照组,按正常保健流程保健... 本试验目的是验证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在应用于奶牛产后保健时,对奶牛胎衣不下、子宫炎及产后生产繁殖指标的影响。试验方法为将2024年1月至3月足月产犊(怀孕天数265d以上)奶牛,按牛号末尾数字分组,单号为对照组,按正常保健流程保健,双号为试验组,取掉保健方案中的双氯芬酸钠,其余不做改变。通过牧场的大数据系统收集试验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子宫炎发病率、21d怀孕率、首配受胎率、2配受胎率、高峰奶量、高峰泌乳天数、干物质采食量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奶牛产后保健时,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的奶牛胎衣不下、子宫炎发病率极显著(P<0.01)降低,本泌乳周期的首配受胎率及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P<0.01)提升,对21d怀孕率、1胎牛受胎率及经产牛高峰产量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表明,将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用于产后保健时,奶牛的胎衣不下发病率会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衣不下 子宫炎 非甾体抗炎药 双氯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内质网应激及滋养细胞凋亡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分析
14
作者 康芬 吴永远 李晓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早、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SPE)和正常妊娠孕妇胎盘组织中内质网应激(ERS)和滋养细胞凋亡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与SPE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医院就诊的早、晚发型SPE单胎孕妇的胎盘组织各20例(早发组、晚发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分娩的... 目的探讨早、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SPE)和正常妊娠孕妇胎盘组织中内质网应激(ERS)和滋养细胞凋亡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与SPE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医院就诊的早、晚发型SPE单胎孕妇的胎盘组织各20例(早发组、晚发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分娩的血压正常无其它妊娠并发症的孕妇20例作为正常组。透射电镜观察胎盘组织中滋养细胞内质网的超微结构,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胎盘组织中ERS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和磷酸化肌醇需求酶1(p-IRE1)α],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中增殖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胎盘组织滋养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孕妇组胎盘组织中滋养细胞内质网体积正常,无扩张和肿胀。而SPE组胎盘组织内质网出现明显水肿,呈现显著扩张的状态,且早发组比晚发组扩张明显;与正常组相比,早发组和晚发组胎盘组织中ERS相关蛋白GRP78(P<0.001,P<0.05)和CHOP(P<0.01,P<0.001)的表达水平及eIF2α(P<0.0001,P<0.01)、IRE1α(P<0.0001,P<0.001)磷酸化水平增加,p-eIF2α/eIF2α(P<0.001)和p-IRE1α/IRE1α(P<0.05)比值及GRP78蛋白(P<0.01)表达水平在早发组中均高于晚发组;与正常组相比,早发组和晚发组每个视野下Ki67阳性细胞数减少(P<0.0001,P<0.05),早发组胎盘Ki67阳性细胞数少于晚发组(P<0.01);早发组胎盘组织中每个视野阳性凋亡细胞多,滋养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两组(P<0.001,P<0.01)。结论SPE患者胎盘组织滋养细胞凋亡增加和增殖受抑制可能与ERS过度激活相关,其在早发型SPE患者胎盘组织中激活水平高于晚发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 内质网应激 增殖 凋亡 孕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着床位置对前置胎盘的预测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况娜 何文娇 +1 位作者 熊希 陈正琼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70-1675,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胚胎着床位置及相关临床因素,建立早孕期前置胎盘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20年9月至2024年3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娩的232例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分娩... 目的 通过分析胚胎着床位置及相关临床因素,建立早孕期前置胎盘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20年9月至2024年3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娩的232例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分娩前末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前置胎盘组(n=78)和非前置胎盘组(n=154)。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1)超声参数:孕囊下缘至宫颈内口距离、胚胎着床上下位置(下段/中上段)、胚胎着床前后位置(后壁/前壁);(2)临床资料:年龄、孕次、产次、宫腔操作史等。采用单因素分析(P<0.1)筛选潜在预测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P<0.05)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回归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法(1 000次重采样)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前置胎盘组在高龄(≥35岁)、低学历(高中及以下)、多孕次(≥2次)、多产次(≥2次)、宫腔操作史、孕囊下缘距宫颈内口<5.5 mm及胚胎着床下段的比例高于非前置胎盘组(P<0.1);而胚胎着床后壁、剖宫产史和AR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胚胎着床于下段(OR=40.40,95%CI:14.68~136.19,P<0.001)、着床于后壁(OR=2.73,95%CI:1.27~6.28,P=0.013)和宫腔操作史(OR=3.48,95%CI:1.65~7.70,P=0.001)是前置胎盘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AUC=0.84,95%CI:0.79~0.90)和良好的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χ^(2)=3.455,P=0.750)。结论 胚胎着床于下段、着床于后壁和宫腔操作史是前置胎盘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早期识别前置胎盘高风险孕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着床 前置胎盘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母仔间二十二碳六烯酸的传递及作用机制
16
作者 柳禄灵 李光燃 +1 位作者 王婧 谭碧娥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20-4232,共13页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一种必需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在动物机体的神经发育和免疫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对母体健康、胎儿发育及子代早期生长至关重要。妊娠期母体摄入的DHA主要以游离脂肪酸或脂蛋白的形式经血液循环转运至...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一种必需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在动物机体的神经发育和免疫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对母体健康、胎儿发育及子代早期生长至关重要。妊娠期母体摄入的DHA主要以游离脂肪酸或脂蛋白的形式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胎盘和乳腺中,通过胎盘和乳汁传递给子代。此外,肠道微生物群通过调节母体自身代谢、免疫功能和营养物质吸收效率等方式,间接促进DHA在母仔间的传递。为明确DHA在母仔传递中的关键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DHA在母仔间的传递路径及机制,为研究母仔一体化营养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母仔传递 胎盘 母乳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黄广静 梅东琳 +3 位作者 陈捷 刘婧 熊永乐 潘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4-667,共4页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IABO)是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被用于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产后出血。大量研究显示,IABO不仅显著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缩短手术所需时间,更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的成功概率,这对母...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IABO)是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被用于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产后出血。大量研究显示,IABO不仅显著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缩短手术所需时间,更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的成功概率,这对母婴双方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该文就IABO发展历程、技术原理进行概述,介绍了腹主动脉球囊使用时机及不同性质球囊的应用情况,并着重对其在PPP患者中的应用优势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剖宫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胎盘粉对青年大鼠骨质量影响
18
作者 杨世超 宋慕格 +6 位作者 高玉海 王龙飞 王立强 安梓栋 李亮 谢高倩 陈克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探讨羊胎盘粉对青年大鼠骨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一月龄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Ctrl)组和羊胎盘粉低(L)、中(M)、高(H)剂量组。灌服给药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进行骨密度、Micro-CT扫描、双荧光标记观察、生物力学... 目的探讨羊胎盘粉对青年大鼠骨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一月龄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Ctrl)组和羊胎盘粉低(L)、中(M)、高(H)剂量组。灌服给药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进行骨密度、Micro-CT扫描、双荧光标记观察、生物力学试验、病理学检查等,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BALP、PINP、CTX-1和TRAP水平。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体重、主要脏器无明显改变,脏器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肝、脾、肺、肾脏器病理学观察未见明显异常;股骨和椎骨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在羊胎盘粉各干预组中,与Ctrl组比较,M组和H组大鼠股骨和椎骨骨密度均显著升高;Micro-CT扫描重建结果,与Ctrl组比较,M组骨体积分数、骨表面总体积、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显著提高(P<0.05),H组极显著提高(P<0.01)。骨小梁分离度方面,M组显著下降(P<0.05),H组极显著下降(P<0.01);股骨病理学观察可见,各干预组中,骨小梁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H组效果最为明显;骨生物力学试验结果显示,M组和H组能够显著提升大鼠股骨的最大载荷和抗压强度;双荧光标记结果显示,与Ctrl组比较,各给药组荧光标记间距均有增大,其中M组和H组较为明显;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Ctrl组比较,M组和H组能够显著提高骨形成指标PINP和BALP水平,同时H组能够显著降低CTX-1和TRAP水平(P<0.01);羊胎盘粉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成骨相关蛋白BMP2、RUNX2的表达,抑制破骨相关蛋白RANKL的表达。结论羊胎盘粉可能通过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来提高青年大鼠骨密度和骨强度,且在75~300 mg/kg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胎盘粉 峰值骨量 骨形成 骨代谢 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影像组学列线图对胎盘植入性疾病的产前诊断及不良临床结局预测
19
作者 左孟哲 王琴 +3 位作者 褚茜 徐梦琴 潘婷 张春雷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胎盘MR的影像组学特征、MR征象评分以及临床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在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的产前诊断以及不良临床结局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临床疑诊PAS的167例孕妇,行产前胎盘MR检... 目的探讨基于胎盘MR的影像组学特征、MR征象评分以及临床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在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的产前诊断以及不良临床结局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临床疑诊PAS的167例孕妇,行产前胎盘MR检查并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获取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PAS 89例,非PAS 78例,按7∶3的比例分层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19例和验证集48例。参考以往研究中的评分量表对MR主观征象进行分析和评分;提取胎盘MR两种T2WI序列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进行特征筛选并构建预测PAS的影像组学模型,得出相应影像组学分数(radiomics score,Radscore)。对训练集临床指标、MR征象评分以及Radscore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不同的PAS联合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方法对所有模型进行内部测试,并采用验证集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各模型的预测性能,并生成最佳模型的列线图,得到相应的列线图预测值;评价列线图对PAS及其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在所有模型中,由流产次数、MR征象评分以及Radscore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对PAS的诊断价值最高,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值分别为0.85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91~0.923]和0.848(95%CI:0.740~0.956),高于MR征象评分、临床模型、临床-MR征象评分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约2.764、3.218、2.470和2.213,P值均<0.05),且临床净效益高于其他模型;以该模型生成的列线图预测值对胎盘粘连和胎盘植入(placenta increta,PI)以及PI和胎盘穿透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AUC值分别为0.837(95%CI:0.769~0.905)和0.879(95%CI:0.807~0.951),同时对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AUC值为0.822(95%CI:0.753~0.891)。结论基于胎盘MR的影像组学特征、MR征象评分以及流产次数构建的列线图对于PAS的产前诊断、分型和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列线图 不良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奶牛胎衣不下治疗效果与受胎率的影响
20
作者 管鑫 吕晓静 +2 位作者 崔耀文 余璐璐 刘爱玲 《中国乳业》 2025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为探究中药复方对奶牛胎衣不下治疗效果与受胎率的影响。[方法]本试验探究了天津市某奶牛场产后奶牛的胎衣不下患病情况,并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阴道检查等诊断方法,该场的245头产后奶牛中,共有40... [目的]为探究中药复方对奶牛胎衣不下治疗效果与受胎率的影响。[方法]本试验探究了天津市某奶牛场产后奶牛的胎衣不下患病情况,并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阴道检查等诊断方法,该场的245头产后奶牛中,共有40头被确诊为胎衣不下,其中初胎奶牛发病率为20.00%,二胎奶牛发病率为14.71%,三胎奶牛发病率为13.92%,四胎奶牛发病率为18.42%,总发病率为16.33%;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照组治愈率为33.33%,中药治疗组治愈率为85.71%,抗生素治疗组最高,为92.86%;对照组发情率最低,为33.33%,中药治疗组发情率最高,为92.86%,抗生素治疗组次之,为85.71%;对照组受胎率为25.00%,中药治疗组受胎率为85.71%,抗生素治疗组受胎率为71.43%。[结论]中药复方能够有效治疗奶牛产后胎衣不下,治疗效果与抗生素治疗相近,且能够有效提高胎衣不下患病奶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奶牛 胎衣不下 活血化瘀 繁殖性能 治疗效果 受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