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患者血清p16、FHIT、APC基因甲基化检测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莹 王圆圆 +4 位作者 贾文青 倪然 张辉 王静 周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抑癌基因p16、FHIT、APC的甲基化,探讨它们在肺癌发生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肺癌组)、4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甲基化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p16、FHIT、APC基...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抑癌基因p16、FHIT、APC的甲基化,探讨它们在肺癌发生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肺癌组)、4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甲基化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p16、FHIT、APC基因甲基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计算上述基因甲基化诊断肺癌的准确率。结果:肺癌组血清中p16、FHIT、APC的甲基化率分别为37.5%、34.2%、31.7%,对照组中分别为6.5%、13.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16、FHIT基因甲基化均为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7.509(2.160~26.099)、2.927(1.096~7.814)(P均<0.05)。p16、FHIT、APC基因甲基化单项诊断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53%、49%、47%,3种基因甲基化联合诊断肺癌的准确率为87%,优于单项指标。结论:p16、FHIT基因甲基化均为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p16、FHIT、APC甲基化可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P16 FHIT APC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Ki-67双染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雨聪 雷海科 +1 位作者 易琳 王冬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方法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重庆市万州区982例年龄35~64岁有性生活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每位妇女均接受了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检测、Thin 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p... 目的:评价采用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方法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重庆市万州区982例年龄35~64岁有性生活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每位妇女均接受了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检测、Thin 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p16/Ki-67双染检测,对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在可见病变处直接取活检,无可见病变时,行宫颈管搔刮术(ECC)。比较3种方法分别作为初筛手段识别宫颈癌前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浸润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综合分析3种方法作为宫颈癌初筛手段的应用价值。结果:最终966例妇女进入研究,共检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浸润癌患者42例。HPV DNA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和p16/Ki-67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7.6%、88.1%、92.9%;特异度分别为84.1%、78.8%、82.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1.8%、15.9%、19.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9%、99.3%、99.6%。p16/Ki-67检测的AUC分别与HPV DNA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初筛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与HPV DNA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相似,因其具有简便、客观、高效、易于重复的特点,p16/Ki-67双染检测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初筛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初筛 p16/Ki-67双染 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及甲基化检测 被引量:5
3
作者 余炜伟 王立东 +5 位作者 齐义军 杜芳 王志卿 高珊珊 何欣 范宗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表达缺失的机制。方法采用PCR、DHPLC、MSP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间变组织和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突变、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16蛋...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表达缺失的机制。方法采用PCR、DHPLC、MSP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间变组织和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突变、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16蛋白均为正常表达(45/45,100%),间变和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4.4%(38/45)和91.1%(41/45),3者间异常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3,P<0.001)。p16蛋白表达异常的41例癌组织中,纯合型甲基化发生率为80.48%(33/41),杂合缺失发生率58.53%(24/41),不缺失发生率41.46%(17/41),均高于p16蛋白表达正常的癌组织。结论该地区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主要通过纯合型甲基化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癌 P16 甲基化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液基细胞中p16INK4a和cyclin E蛋白表达及其对CIN Ⅰ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晓东 孙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1-592,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中p16INK4a和cyclin E蛋白表达及其对CIN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2005-10/2008-10液基细胞学诊断CIN Ⅰ级患者86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CIN Ⅰ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16INK4a及cyclin E...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中p16INK4a和cyclin E蛋白表达及其对CIN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2005-10/2008-10液基细胞学诊断CIN Ⅰ级患者86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CIN Ⅰ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16INK4a及cyclin E蛋白,同时随访1年,观察其表达与患者病情转归的相关性。结果:86例CIN Ⅰ级患者宫颈液基细胞中p16INK4a阳性表达59例(68.6%),cyclin E阳性表达70例(81.4%)。随访1年,54例CINI病变治愈,21例CIN Ⅰ病变未愈,11例进展为CIN Ⅱ及CIN Ⅲ(恶化)。59例pl6INK4A阳性表达病例中28例治愈,20例未愈,11例恶化;而27例pl6INK4A表达阴性者中26例治愈,1例仍未愈,均无恶化。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70例cyclin E阳性表达病例中29例治愈,26例未愈,15例恶化;而16例cyclin E表达阴性者均治愈。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16INK4a及cyclin E蛋白联合检测对判断宫颈CIN Ⅰ患者预后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液基细胞学 pl6INK4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