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0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BAS-InSAR与Offset-Tracking的色东普流域灾前形变探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龙宇 李素敏 +3 位作者 禹孙菊 毕自航 梁志强 卞魁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0-635,共6页
利用SAR偏移量追踪(offset-tracking)技术获取冰川形变作为SBAS-InSAR的补充,采用2种技术计算2018-01~10色东普流域灾前形变,联合分析灾前形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色东普流域冰川与沟道在2018-10-17冰崩灾害发生前已出现形变;冰... 利用SAR偏移量追踪(offset-tracking)技术获取冰川形变作为SBAS-InSAR的补充,采用2种技术计算2018-01~10色东普流域灾前形变,联合分析灾前形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色东普流域冰川与沟道在2018-10-17冰崩灾害发生前已出现形变;冰川主要形变区形变趋势表现为加速-平缓-加速,7~9月形变量达到-7.69 m;沟道内堆积物长期呈下滑趋势,7月后与冰川均加速形变;气温升高是冰崩碎屑流灾害发生的主导因素。联合SBAS-InSAR与offset-tracking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形变量级的监测需求,可用于冰崩灾害的早期识别与形变反演,为青藏高原地区冰崩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东普流域 SBAS-InSAR offset-tracking 冰崩灾害 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再挑选的网络未知流量检测算法
2
作者 王忠勇 孟杰 +2 位作者 王玮 巩克现 刘宏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解决未知流量检测研究中不同种类流量因存在相同的结构或字段而导致检出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Open-SFSP(open-set selection feature and subspace projection)网络未知流量检测算法。在Open-MUSIC算法的基础上增加特征提取网络输出... 为解决未知流量检测研究中不同种类流量因存在相同的结构或字段而导致检出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Open-SFSP(open-set selection feature and subspace projection)网络未知流量检测算法。在Open-MUSIC算法的基础上增加特征提取网络输出的特征维度,定义特征偏移距离与特征偏移数量以衡量特征的偏移程度,以偏移程度为指标挑选相较已知流量特征偏移程度大的特征完成后续未知流量检测步骤。实验结果表明,Open-SFSP算法相较Open-MUSIC算法在不同数据集上都表现出明显的效果提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算法为网络安全领域中的未知流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知流量检测 特征提取网络 特征偏移距离 特征偏移数量 特征偏移程度 特征再挑选 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_(2)AgBiBr_(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优化及能级调控工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鑫 段伦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8-667,共10页
为了提升Cs_(2)AgBiBr_(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性能,通过能级调控工程提出了一种具有微偏移能级结构的新型无铅太阳能电池,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一维太阳能电池仿真软件SCAPS-1D研究了其光电特性和能级匹配机制。基于实验设计对SCA... 为了提升Cs_(2)AgBiBr_(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性能,通过能级调控工程提出了一种具有微偏移能级结构的新型无铅太阳能电池,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一维太阳能电池仿真软件SCAPS-1D研究了其光电特性和能级匹配机制。基于实验设计对SCAPS-1D初始模型进行验证,使用10种传输层材料调控PSCs的能级结构,并综合分析了内部因素和工作温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_(2)AgBiBr_(6)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子特性。当Cs_(2)AgBiBr_(6)基PSCs的导带偏移量达到0.03 eV、价带偏移量达到-0.23 eV时,构成的IZGO/Cs_(2)AgBiBr_(6)/Cu2O微偏移能级结构使器件的光伏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是由于微偏移能级结构的构建改善了PSCs的载流子传输机制,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在层间的运动。优化的PSCs功率转换效率从最初的1.44%提升至20.89%。研究结果为无铅PSCs的高性能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光电特性 能级调控 微偏移结构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Informed RRT^(*)算法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1
4
作者 鲁宇明 周羽逵 +2 位作者 郭鑫 池吕庭 戴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3-293,共11页
Informed RRT^(*)算法对初始解不敏感,规划出的路径太接近障碍物,导致路径不平滑。提出一种改进的Informed RRT^(*)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改进了约束采样空间和引导策略。在采样初期,将采样区域限制在一个圆形区域,加快初始解收敛,在算法... Informed RRT^(*)算法对初始解不敏感,规划出的路径太接近障碍物,导致路径不平滑。提出一种改进的Informed RRT^(*)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改进了约束采样空间和引导策略。在采样初期,将采样区域限制在一个圆形区域,加快初始解收敛,在算法规划的过程中引入人工势场中引力场和斥力场的思想,使机器人与障碍物保持安全距离,并向目标位置行进。对Informed RRT^(*)算法和基于目标偏置的Informed RRT^(*)算法(Goal-bias-Informed RRT^(*))以及改进后的Informed RRT^(*)算法进行比较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改进后Informed RRT^(*)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及稳定性。该算法较Informed RRT^(*)算法和Goal-bias-Informed RRT^(*)效率更高、更容易得到初始解、更安全、更平滑、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随机采样 Informed RRT^(*)算法 目标偏置 约束采样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映射的开式整体叶盘流道铣削路径生成方法
5
作者 韩江 张文强 +1 位作者 田晓青 夏链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8-696,共9页
针对整体叶盘类零件流道的粗加工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层厚曲面分层的加工策略,并根据整体叶盘类零件流道宽度变化的特点,在任一切削层曲面,利用测地偏移原理确定流道两侧刀具路径边界,确定步长和路径条数,提出了一种沿着流道纵向铣削的走... 针对整体叶盘类零件流道的粗加工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层厚曲面分层的加工策略,并根据整体叶盘类零件流道宽度变化的特点,在任一切削层曲面,利用测地偏移原理确定流道两侧刀具路径边界,确定步长和路径条数,提出了一种沿着流道纵向铣削的走刀路径规划方法。计算了流道边界的刀轴矢量,利用四元数插值计算流道边界中间刀位点的刀轴矢量。计算结果表明,与常规采用叶盘轮毂回转面偏置或叶盘包覆回转面偏置的均匀分层法相比,变层厚曲面分层法可更好地适应包覆回转面至轮毂回转面的曲面变化,保证叶片表面质量,且加工后叶片表面余量较为均匀。最后通过加工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整体叶盘 曲面分层 测地偏移 粗加工 刀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西藏白格滑坡失稳前后全过程形变监测研究
6
作者 杨成生 魏春蕊 +2 位作者 魏云杰 李祖锋 丁慧兰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11,共9页
西藏白格滑坡于2018年10月和11月先后发生2次崩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利用多源数据开展滑坡各阶段活动特征监测对理解此次滑坡事件的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Sentinel-1,ALOS-2和Landsat8 3种数据源,通过短... 西藏白格滑坡于2018年10月和11月先后发生2次崩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利用多源数据开展滑坡各阶段活动特征监测对理解此次滑坡事件的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Sentinel-1,ALOS-2和Landsat8 3种数据源,通过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和SAR偏移量以及光学偏移量跟踪技术获取了白格滑坡滑前、2次滑动和滑后的形变特征。光学偏移量计算结果表明,白格滑坡在2014年11月—2018年3月29日的滑前阶段,累积位移量达到40 m,其形变区为滑坡中部。SAR偏移量结果也表明该滑坡在滑前2018年5月与7月的累积位移量达到了6.4 m,其形变区同样为滑坡中部。基于InSAR技术的监测结果揭示了白格滑坡2018年10月—11月2次失稳后,在滑坡后缘和滑坡左上侧仍存在明显的残余形变。白格滑坡在2018年11月—2021年11月滑后阶段,在滑坡的后缘高位处仍存在-140 mm/a的形变,且滑坡左上侧形变范围在持续扩大。该研究成果恢复了白格滑坡大量级位移的滑动全过程,为滑坡监测及预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格滑坡 SBAS-InSAR 偏移量跟踪技术 全过程 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低轨卫星扩频通信系统的高动态快捕算法
7
作者 徐兆斌 谢志强 +2 位作者 袁新博 金小军 金仲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7-1737,共11页
针对低轨卫星扩频通信系统信噪比较低且多普勒频偏较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FFT-IFFT捕获算法.利用扫频区间的边带信息估计捕获区间,在高灵敏度高动态条件下减少FFT次数并缩短捕获时间.结合数字自动增益控制(AGC)辅助的捕获机制降低误捕概... 针对低轨卫星扩频通信系统信噪比较低且多普勒频偏较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FFT-IFFT捕获算法.利用扫频区间的边带信息估计捕获区间,在高灵敏度高动态条件下减少FFT次数并缩短捕获时间.结合数字自动增益控制(AGC)辅助的捕获机制降低误捕概率,提升了算法的可靠性.理论分析与实验表明,改进算法比传统算法更有优势,在满足检测概率大于99%、最小载噪比为34.66 dB、最小信噪比为16 dB的情况下,极限灵敏度可达-130 dBm,总多普勒频偏捕获范围可达140 kHz,捕获时间低至0.8 s,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已应用于浙江大学自主研制的某大规模低轨卫星星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 捕获算法 多普勒频偏 高灵敏度 高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差约束的大偏移距数据近地表速度建模方法
8
作者 张凯 李壮 +2 位作者 李振春 杨浩田 郭林杰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4-874,共11页
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导致传统初至波走时层析速度建模方法在走时求取精度、计算效率以及反演精度等方面,无法满足大偏移距数据的处理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差约束的大偏移距数据近地表速度建模方法。为提高大偏移距初至... 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导致传统初至波走时层析速度建模方法在走时求取精度、计算效率以及反演精度等方面,无法满足大偏移距数据的处理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差约束的大偏移距数据近地表速度建模方法。为提高大偏移距初至走时计算精度,采用局部算子与全局快速扫描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求解程函方程得到高精度的初至走时。为了更好地约束相邻射线之间的速度更新以及消除大偏移距走时计算误差,在迭代求解层析反演方程组的过程中引入双差走时约束以提高反演精度。模型数据测试以及实际地震数据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处理大偏移距数据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偏移距数据 初至波 走时层析反演 双差约束 快速扫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搜索消除运放失调电压的微电流测量方法
9
作者 王选择 李煜辰 +1 位作者 杨振宇 翟中生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0,共7页
针对运算放大器在微电流测量过程中其失调电压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快速消除运算放大器失调电压影响的测量方法。首先针对一般I/V转换测量电路分析了运放失调电压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然后设计了程控自动补偿失调电压电路,最后设... 针对运算放大器在微电流测量过程中其失调电压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快速消除运算放大器失调电压影响的测量方法。首先针对一般I/V转换测量电路分析了运放失调电压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然后设计了程控自动补偿失调电压电路,最后设计了一种运用程控输出双向搜索的方法,快速寻找失调电压补偿点,消除运算放大器失调电压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理论与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微电流测量的精度与速度,完成0.01μA级精度的电流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测量 微电流测量 双向搜索 失调电压 自动调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层合板与铝合金板孔位偏移双钉胶螺连接静强度
10
作者 刘峰 豆广征 +1 位作者 乔宇 李雪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8,67,共9页
本研究开展了碳纤维层合板与铝合金板孔位偏移双钉连接及胶螺连接静强度拉伸试验,建立了胶螺连接有限元模型,编写子程序将三维Hashin失效准则嵌入计算模型,将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板间胶层脱粘机理进行了研... 本研究开展了碳纤维层合板与铝合金板孔位偏移双钉连接及胶螺连接静强度拉伸试验,建立了胶螺连接有限元模型,编写子程序将三维Hashin失效准则嵌入计算模型,将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板间胶层脱粘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碳纤维层合板的渐进损伤过程。研究表明,相对于双钉螺栓连接,板间使用了胶黏剂的双钉胶螺连接强度更高。相同偏移形式下,双钉胶螺连接的峰值载荷均大于双钉螺栓连接的峰值载荷,达到9.22%~3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接 碳纤维 连接 复合材料 偏移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勺分拣机械手轨迹规划与刚柔耦合仿真分析
11
作者 赵辉 朱子瑞 +2 位作者 张天祥 赵雨菡 李明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8,共6页
为分析木勺分拣并联机械手在高速拾取时的运动精度,对并联机械手进行动态建模并模拟其耦合特性。轨迹规划直接影响到并联机械手的动态特性,对比分析传统的修正梯形加减速运动规律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混合多项式轨迹规划对机械手关节变化... 为分析木勺分拣并联机械手在高速拾取时的运动精度,对并联机械手进行动态建模并模拟其耦合特性。轨迹规划直接影响到并联机械手的动态特性,对比分析传统的修正梯形加减速运动规律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混合多项式轨迹规划对机械手关节变化规律的影响,以提高抓取与放置过程中的平稳性,减少冲击。使用有限元软件对从动杆柔性化导入动力学仿真软件中进行联合仿真,同时分析两种轨迹规划对机械手末端误差和运动过程中柔性杆的变形。结果表明:粒子群优化轨迹规划可提高机械手在高速分拣过程中的运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械手 轨迹规划 粒子群优化 刚柔耦合 偏移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负载MCR-WPT系统耦合线圈的优化方法研究
12
作者 江兵 王子博 +1 位作者 刘响 陶锴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针对传统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容易出现用电设备摆放不齐或者是没有完全对准的情况,进而导致系统充电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方法。... 针对传统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容易出现用电设备摆放不齐或者是没有完全对准的情况,进而导致系统充电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分析了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负载径向偏移、负载数量、传输距离和负载阻值对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并使用Maxwell和Simplorer联合仿真进行验证。其次,通过所提出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几个重要参数:负载径向偏移距离、传输距离和负载阻值寻求最优解,获得系统最佳传输效率。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的总体传输效率达到了83.2%,比优化前提高了7.7%。最后搭建了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的总体传输效率达到了81.6%,比优化前提高了8.2%。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多负载 参数优化 偏移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场景下传送带实时偏移检测
13
作者 宫法明 兰光诚 牛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9-278,共10页
传送带在工业生产线和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传送带的偏移可能导致生产效率下降、质量损失以及生产线堵塞等问题。针对传统传送带偏移检测算法存在特征提取困难、缺乏通用性、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O的传送带实时... 传送带在工业生产线和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传送带的偏移可能导致生产效率下降、质量损失以及生产线堵塞等问题。针对传统传送带偏移检测算法存在特征提取困难、缺乏通用性、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O的传送带实时偏移检测算法,该算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传送带区域提取、边缘线检测、偏移量计算。通过提出的UNet-CRFs网络从视频图像中精确分割出传送带区域,极大地降低了背景干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增加特征增强与区域提取模块细化分割结果;相较于传统方法只检测传送带外侧两条边缘线,提出的边缘线检测算法(CH-LaneNet)分别对传送带及物料区域的边缘进行提取,同时识别并消除冗余的边缘线;设计了一种偏移判定策略,通过几何方法计算偏移量并构建数学模型,实现传送带偏移检测,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易发生的图像偏移失真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传送带区域提取的像素精度达到了98.21%,边缘线检测任务的像素精度达到96.49%,F1分数为80.40%,偏移量算法的AUC为85%,证明提出的方法对传送带偏移检测具有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送带 语义分割 特征提取 偏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压输出区间追踪的WPT系统抗偏移方法
14
作者 黄文聪 蒋煊焱 +2 位作者 常雨芳 谭海东 朱禛浩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7,共9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WPT(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系统耦合机构发生偏移时,输出电压波动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恒压输出区间追踪的WPT系统抗偏移方法。首先,建立CLC-S型WPT系统的模型,分析该系统在谐振和非谐振状态下的互感与输出电压增...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WPT(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系统耦合机构发生偏移时,输出电压波动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恒压输出区间追踪的WPT系统抗偏移方法。首先,建立CLC-S型WPT系统的模型,分析该系统在谐振和非谐振状态下的互感与输出电压增益之间的关系,由分析可知,系统工作在非谐振状态下的恒压输出区间内抗偏移能力更强;然后,设计电感补偿序列,提出恒压输出区间追踪控制策略,实现WPT系统输出电压恒定控制,提高系统的抗偏移能力;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仿真及实验结果均表明,采用恒压输出区间追踪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减小输出电压的波动,验证了系统在强互感干扰下的鲁棒性。相较于无恒压输出区间追踪的WPT系统,所提系统具有更好的输出电压动态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CLC-S拓扑 恒压输出区间追踪 抗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CE-SPH的海上溢油扩散模拟方法
15
作者 连远锋 高浛钊 +2 位作者 魏昊天 纪连恩 董绍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6-1127,共12页
针对现有的海面原油泄漏模拟方法无法呈现符合物理过程的溢油风化扩散效果及模拟速度过慢问题,首先给出一种不混溶Cahn-Hilliard两相流乳化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扩散模拟方法FCE-SPH,结合脉动风场描述海上溢油的混合和乳化分解过程;然后... 针对现有的海面原油泄漏模拟方法无法呈现符合物理过程的溢油风化扩散效果及模拟速度过慢问题,首先给出一种不混溶Cahn-Hilliard两相流乳化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扩散模拟方法FCE-SPH,结合脉动风场描述海上溢油的混合和乳化分解过程;然后设计一个两相流物理感知深度强化学习偏置图注意力网络OTF-DRL,以加速流体模拟仿真,通过异构偏置图注意力模块,增强网络获取粒子特征的表达能力.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分别对原油在海上泄漏扩散物理过程和油品风化过程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真实反映海上溢油扩散现象,OTF-DRL模拟计算时间缩短4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深度强化学习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原油泄漏模拟 偏置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激振系统单神经元PID闭环控制研究
16
作者 贾文昂 陈泽吉 +2 位作者 陈统中 倪子帆 李胜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15,345,共7页
以高频电液激振系统载荷力闭环控制以及提升系统鲁棒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神经元PID算法的电液激振控制系统。首先,阐述电液激振系统的结构组成,分别建立电液激振系统以及控制器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对激振系... 以高频电液激振系统载荷力闭环控制以及提升系统鲁棒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神经元PID算法的电液激振控制系统。首先,阐述电液激振系统的结构组成,分别建立电液激振系统以及控制器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对激振系统载荷力的幅值与偏移闭环进行仿真研究;最后,以电液疲劳试验机作为对象,采用阶跃试验测试单神经元PID算法作用下电液激振系统载荷力幅值与偏移的实际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单神经元PID算法下,电液激振系统在不同工作频率输出载荷力的幅值与偏移闭环响应迅速,鲁棒性强。当频率为800 Hz时,载荷力幅值达到稳态所需要的调节时间为2.7 s。载荷力范围变动性最大为1.43%。在电液激振系统中应用单神经元PID控制算法可以实现载荷力幅值与偏移的闭环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激振系统 单神经元PID 激振阀 载荷力幅值与偏移闭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卷积CR-FFD与偏置Transformer胶囊网络的单视图三维物体重建
17
作者 连远锋 赵泽欣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3-634,共12页
针对复杂拓扑结构物体单视图三维重建过程中二维图像与三维形状之间难以准确映射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卷积Catmull-Rom样条自由形变(CR-FFD)与偏置Transformer胶囊网络的单视图三维重建方法.首先通过Catmull-Rom样条基函数对点云模型控... 针对复杂拓扑结构物体单视图三维重建过程中二维图像与三维形状之间难以准确映射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卷积Catmull-Rom样条自由形变(CR-FFD)与偏置Transformer胶囊网络的单视图三维重建方法.首先通过Catmull-Rom样条基函数对点云模型控制点进行插值,保持点云模型形变局部拓扑结构的一致性;然后提出卷积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求逆解法,通过非线性参数映射加速求解过程;最后设计偏置注意力Transformer胶囊网络增强局部特征表达能力,捕获点云形状的细粒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ShapeNet数据集上,所提方法的EMD指标平均值为3.84, CD指标平均值为3.71;在Pix3D数据集上, EMD指标平均值为5.51, CD指标平均值为5.39;与已有的单视图点云三维重建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效地提升单视图的三维重建结果,能够从不同角度保持重建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MULL-ROM样条 自由形变 三维重建 胶囊网络 偏置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eScan的复杂平面线形组合对自动驾驶车辆轨迹偏移的影响特征
18
作者 王晓飞 黄诗淇 +1 位作者 姚江贝 曾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15,共12页
未来自动驾驶车辆(AV)的渗透率将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在已有道路上增设自动驾驶专用车道成为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的有效对策。平纵线形受有人驾驶车辆的约束不易调整,但AV专用车道的宽度需重新设计,而自动驾驶专用车道设计方面... 未来自动驾驶车辆(AV)的渗透率将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在已有道路上增设自动驾驶专用车道成为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的有效对策。平纵线形受有人驾驶车辆的约束不易调整,但AV专用车道的宽度需重新设计,而自动驾驶专用车道设计方面尚缺乏行业标准和计算依据。车辆轨迹偏移量是车道宽度取值的重要依据,针对显著影响行驶轨迹的复杂平曲线组合设计开展相应研究,基于PreScan-Simulink仿真平台,应用典型的AV横、纵向运动控制算法,考虑卵形、凸形和C形3种复杂的平面线形组合,构建不同车型的仿真车辆模型和道路场景,得到了这3种复杂的平面线形组合对AV轨迹偏移的影响规律特征,并构建不同车型的轨迹偏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AV除了在凸形曲线上偏移最大的特征点是缓缓点(HH点)之外,在卵形曲线和C形曲线上偏移量最大的特征点均是第1个缓圆点(HY1点)。在这3种平面线形组合上设计速度与AV的轨迹偏移量的大小显著相关,AV车速在60~130 km/h时,各平面线形组合最大特征点的偏移量约为9~16 cm;AV车速在140~150 km/h时,轨迹偏移量随设计速度变化幅度较大,各平面线形组合最大特征点的偏移量约为13~23 cm。最后建立的设计速度与轨迹偏移量之间的关联模型为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拟合度基本满足预测要求。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可为专用车道宽度的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自动驾驶车辆 自动驾驶专用车道 仿真实验 轨迹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温度场下航空工装基准点热偏移预测与补偿技术研究(特邀)
19
作者 张洋 宿一品 +4 位作者 逯永康 李俊卿 陈启航 闫瑞帝 刘巍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9,I0001,共17页
非均匀温度场引起的基准点热偏移是航空工装测量坐标系与整机全局坐标系配准精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融合虚拟测点动态优化与温度场精确重建的基准点热偏移预测与配准补偿方法。首先,采用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全域... 非均匀温度场引起的基准点热偏移是航空工装测量坐标系与整机全局坐标系配准精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融合虚拟测点动态优化与温度场精确重建的基准点热偏移预测与配准补偿方法。首先,采用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全域温度场重建算法(GPR-GTFR),准确表征复杂非均匀温度场的空间分布特性。其次,建立基于有限元法的基准点热偏移计算模型,定量分析温度场作用下基准点的热偏移量。同时,针对稀疏测点分布导致的温度场建模精度不足及模型简化引起的预测误差,提出了虚拟测点动态优化策略,并采用改进的自适应动态局部搜索土拨鼠优化算法(ADLSPDO)进行求解,以提升基准点热偏移预测精度。最后,利用预测结果修正基准点标称位置,降低工装测量坐标系与整机全局坐标系间的配准误差。实验表明,该方法在X、Y和Z方向上补偿后的均方根误差(RMSE)较补偿前分别降低84.5%、77.9%和78.8%,显著提高了配准精度。研究成果对非均匀温度场下航空工装基准点精度保持及大尺寸测量中因基准点热偏移引起的配准误差补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工装 非均匀温度场重建 基准点热偏移预测 配准误差补偿 大尺寸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成型系统中OFFSET型填充算法 被引量:24
20
作者 刘斌 张征 +1 位作者 孙延明 张世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4-66,共3页
在SW 2 50 1快速成型系统中 ,零件的制作是靠热喷头喷出热熔丝逐层堆积成型的 ,在逐层堆积过程中 ,热喷头要做大量的填充扫描 ,填充方法直接影响零件的成型质量 .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截面轮廓的OFFSET型填充路径的生成算法 ,该算法快速可... 在SW 2 50 1快速成型系统中 ,零件的制作是靠热喷头喷出热熔丝逐层堆积成型的 ,在逐层堆积过程中 ,热喷头要做大量的填充扫描 ,填充方法直接影响零件的成型质量 .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截面轮廓的OFFSET型填充路径的生成算法 ,该算法快速可靠 ,能得到比较光滑、平整的成型截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 offset型填充算法 填充路径 填充速度 截面轮廓 填充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