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7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cess parameter effects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ubes processed via friction assisted tube straining method
1
作者 S.H.HOSSEINI M.SEDIGH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3008-3017,共10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process parameter effects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ubes processed via recently developed friction assisted tube straining(FATS)method.For this purpose,design of exper...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process parameter effects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ubes processed via recently developed friction assisted tube straining(FATS)method.For this purpose,design of experiment was used to arrange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and experimental tests.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executed by changing rotary speed,feed rate and die angle.Taguchi design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feed rate and decreasing rotary speed enhance Zener-Hollomon(Z)parameter and decrease average grain size,while die angle has no considerable effect.Increasing Z value reduces grain size and enhances flow stress of the processed samples,while the experiment with the highest Z value refines initial microstructure from 40 to 8μm and increases flow stress by 5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assisted tube straining process parameter MICROSTRUCTURE Taguchi metho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管制冷机压缩机串并联驱动方式研究
2
作者 左志强 蒋珍华 +3 位作者 杨宝玉 李娜 赵鹏 欧朝华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4,92,共7页
为了使脉管制冷机满足航天的多应用边界需求,提出制冷机压缩机两电机串联驱动方案,对脉管制冷机应用中压缩机电机串联与并联驱动方式进行研究对比。研究表明,压缩机电机由并联驱动改为串联驱动增加了制冷机驱动阻抗,改变了制冷机总驱动... 为了使脉管制冷机满足航天的多应用边界需求,提出制冷机压缩机两电机串联驱动方案,对脉管制冷机应用中压缩机电机串联与并联驱动方式进行研究对比。研究表明,压缩机电机由并联驱动改为串联驱动增加了制冷机驱动阻抗,改变了制冷机总驱动电压、电流关系。驱动方式由并联改串联对制冷机效率及探测器电磁干扰无影响,略微改变制冷机自身微振动状态。在制冷机应用时可根据自身电机阻抗与卫星平台提供的电压选择合适的驱动方案,拓展了制冷机应用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方式 脉管制冷机 微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加劲大径厚比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偏心受压非线性行为研究
3
作者 王振山 康树宽 +3 位作者 宗梦媛 李哲 韦俊 卢俊龙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大径厚比钢管混凝土构件局部屈曲问题较为突出,在螺旋加劲肋新型约束形式基础上,提出了螺旋加劲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通过偏心受压试验研究发现,螺旋肋可对大径厚比方钢管形成较好的约束,局部屈曲显著减小,构件承载力与变形能力得到有... 大径厚比钢管混凝土构件局部屈曲问题较为突出,在螺旋加劲肋新型约束形式基础上,提出了螺旋加劲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通过偏心受压试验研究发现,螺旋肋可对大径厚比方钢管形成较好的约束,局部屈曲显著减小,构件承载力与变形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基于试验结果,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新型组合构件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钢管厚度、螺旋肋宽厚比、钢筋直径及偏心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偏心率增大,试件承载力降低,延性增加;减小钢管宽厚比和增加钢筋直径,承载力和延性均有明显提升;螺旋肋宽厚比对试件承载力影响不大。基于数值分析结果,给出了设计建议;并对该叠合柱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考虑螺旋肋影响的实用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螺旋加劲肋 偏心受压 数值模拟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参数分析的Gyroid换热器性能
4
作者 杨晓军 张雪丽 李沛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5-1204,共10页
为研究三重周期极小曲面(TPMS)在空气-燃油换热器中的流动换热特性,分析结构参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采用田口方法,针对壁厚、晶格大小和偏移尺寸3个结构参数,对努塞尔数和摩擦系数进行综合评估,并与参考的螺旋套管(TTHC)换热器性能进... 为研究三重周期极小曲面(TPMS)在空气-燃油换热器中的流动换热特性,分析结构参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采用田口方法,针对壁厚、晶格大小和偏移尺寸3个结构参数,对努塞尔数和摩擦系数进行综合评估,并与参考的螺旋套管(TTHC)换热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各个结构参数影响Gyroid换热器努塞尔数和摩擦系数方面的主次顺序,并利用矩阵分析法,确定了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对于热侧出口温度,TTHC换热器比参考的Gyroid换热器最高降低13.13 K;对于压降,TTHC换热器比参考的Gyroid换热器降低3.02 kPa;对于性能评估系数,热侧通道最高为14.72,冷侧通道最高为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roid换热器 螺旋套管换热器 田口方法 结构参数 矩阵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发射燃气流动计算方法及特性研究
5
作者 谢军虎 赵英豪 +2 位作者 杜文强 李浩镕 傅德彬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167,共6页
燃气流动对火箭、导弹发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有效的数值方法模拟发射时燃气流场和载荷特性具有重要价值。为探究火箭、导弹管式热发射时燃气流场特性,围绕发射过程中自由射流和发射管内受限流动状态,分别采用局部时间步长定常模型... 燃气流动对火箭、导弹发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有效的数值方法模拟发射时燃气流场和载荷特性具有重要价值。为探究火箭、导弹管式热发射时燃气流场特性,围绕发射过程中自由射流和发射管内受限流动状态,分别采用局部时间步长定常模型、全局时间步长定常模型和非定常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局部时间步长和全局时间步长能够获得相吻合的燃气自由射流结构,但不同模型获得的发射管内受限燃气流场存在显著差异;局部时间步长定常模型收敛于局部平衡状态,发射管内出现明显雍塞;全局时间步长定常模型收敛于完全发展的无雍塞流动状态;非定常模型则出现先雍塞,而后雍塞区逐渐后移并消失的时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流动 发射管 时间推进法 局部时间步长 雍塞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响室中复合结构吸声性能仿真及应用
6
作者 杨雪 张宗楚 +4 位作者 曹思源 徐步云 张保令 石文标 闫海鹏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645,共10页
为提升超薄控制台吸声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响室环境的吸声结构吸声性能仿真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组合的无规则入射吸声性能。首先利用阻抗管确定了吸声性能较好的两种复合吸声结构,其次在声学仿真软件中建立混响室数值模型进行仿真并... 为提升超薄控制台吸声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响室环境的吸声结构吸声性能仿真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组合的无规则入射吸声性能。首先利用阻抗管确定了吸声性能较好的两种复合吸声结构,其次在声学仿真软件中建立混响室数值模型进行仿真并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将两种复合吸声结构应用于控制台,通过混响室仿真及实验测试其实际吸声性能。结果表明,最优吸声结构在混响室仿真中,无规则入射的降噪系数仿真值为0.61,通过混响室实验测试的降噪系数为0.64。仿真与实验混响室无规则入射降噪系数相近,验证了仿真模型准确性及最优吸声结构的实用性。通过计权吸声系数评定了最优结构的吸声性能等级为国家C级标准,所提方法对控制台吸声降噪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声系数 控制台 阻抗管法 混响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注浆法加固缺陷桩轴压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信贵 张怀 +4 位作者 张懿丹 罗冲 韩伟 严利娥 纪天骄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针对缺陷桩传统加固方法周期长、损耗高,以注浆加固法为主的微型加固工艺受施工因素影响较大,存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钢管-注浆法微型加固方式,并进行室内模型桩轴压试验,考察了钢管比率、缺陷位置对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 针对缺陷桩传统加固方法周期长、损耗高,以注浆加固法为主的微型加固工艺受施工因素影响较大,存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钢管-注浆法微型加固方式,并进行室内模型桩轴压试验,考察了钢管比率、缺陷位置对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于试验建立准确的有限元模型,总结了混凝土纵向应力分布规律与钢管Mises应力分布规律,对影响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的参数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缺陷加固桩的极限承载力随钢管比率增大而增大,且在钢管比率增大至2.4%时达到最佳;中部缺陷加固桩与下部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提升幅度最高分别可达完整桩的4.5%与15.8%;钢管端部混凝土截面的局部应力集中现象随缺陷位置下移而逐渐明显,钢管Mises应力水平的提升分别与钢管比率以及钢管长度有关;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与注浆体强度成正比,增大钢管壁厚与钢管直径对承载力贡献不大,钢管-注浆法在处理深部缺陷时表现突出,极限承载力提升幅度最高可达31.20%;建议加固深部缺陷桩时,沿桩身通长设置钢管并将钢管嵌固于桩端稳定持力层内一定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桩加固 钢管-注浆法 轴压性能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和传播规律分析
8
作者 肖明清 薛光桥 +3 位作者 何应道 徐晨 徐巍 王春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2,共9页
针对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传播问题,建立轨道-隧道-场地的2.5维有限元-基本解耦合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轨道与盾构隧道结构,结合弹性空间格林函数表征围岩介质。通过计算移动轮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合弹性波理论分析振动传... 针对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传播问题,建立轨道-隧道-场地的2.5维有限元-基本解耦合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轨道与盾构隧道结构,结合弹性空间格林函数表征围岩介质。通过计算移动轮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合弹性波理论分析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隧道上方场地的竖向振动由顶部纵波主导,两侧竖向振动由横波控制;当土层波阻抗从隧道围岩向地表递减时,隧道顶部扩散的柱面纵波经土层界面后趋近平面波特性,侧方横波经界面透射后竖向位移分量显著降低。单洞双线隧道振动分布呈现显著频率相关性:低频振动(0~20 Hz)在隧道正上方地表响应最大,高频振动(40~80 Hz)在偏离隧道中心线一定距离处达到峰值。隧道结构对20 Hz以上振动产生遮挡效应,导致下方围岩振动向上绕射衰减。地表竖向位移分布由频率相关的隧道辐射模式控制,分层土中的波阻抗变化使纵波成为地表振动主导成分。研究揭示了单洞双线盾构隧道振动传播的三维空间特性,明确了低频振动集中传播与高频振动侧向辐射的差异化规律,为城市高铁隧道减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环境振动 2.5维有限元-基本解 弹性波 单洞双线隧道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缺陷响应空间补偿的多模式超声全聚焦复合成像及应用
9
作者 焦敬品 梁士通 +2 位作者 李晨旭 齐高君 岳大庆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183,共11页
因奥氏体不锈钢小径管壁厚较小,超声波在其界面多次反射和模式转换产生的多次回波导致相控阵成像中产生大量伪像,严重影响缺陷的识别。为解决所选超声波模式类型、数量及其幅值空间差异性对成像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缺陷响应空间... 因奥氏体不锈钢小径管壁厚较小,超声波在其界面多次反射和模式转换产生的多次回波导致相控阵成像中产生大量伪像,严重影响缺陷的识别。为解决所选超声波模式类型、数量及其幅值空间差异性对成像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缺陷响应空间补偿的多模式超声全聚焦复合成像方法。建立了缺陷空间响应模型,对模型获取的全矩阵数据进行多模式成像,与CIVA仿真软件的成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各模式成像结果中缺陷位置附近的最大强度值作为缺陷响应值进行对比,缺陷响应模型与仿真的计算结果误差仅在±3 dB以内。并研究了不同模式成像敏感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了适合不同模式的空间补偿参数。利用校准后的所有直接模式和半跨模式对仿真数据进行复合成像,相较于单模式成像以及直接相加复合成像,基于缺陷响应空间补偿的复合成像方法在缺陷处具有更高缺陷幅值以及更低的伪像幅值,且在不同位置的圆孔缺陷成像结果中均未出现伪像。在此基础上,将所提方法应用于裂纹与气孔缺陷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模式成像,基于缺陷响应空间补偿的复合成像方法可以很好地抑制伪像并提高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 小径管 缺陷响应 多模式 全聚焦成像 复合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化痰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作用效果
10
作者 王鹏 唐志锋 +5 位作者 赵自育 郭伟 王明明 王晓曦 缑丽霞 王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1,共4页
目的评估清热化痰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按照等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评估清热化痰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按照等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清热化痰通腑法。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测定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评价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观察组血清IL-6、TNF-α和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观察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2周观察组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痰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控制效果确切,有助于抑制炎症和改善动脉血氧,减轻感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痰通腑法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旋转杆管柱与采出液耦合振动与碰撞数值方法研究
11
作者 岳欠杯 王笑笑 +2 位作者 王岗 李辉 徐燕璐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针对浸没在流体中细长杆管柱间相互接触问题,基于嵌套网格技术,建立了细长旋转杆管柱与采出液耦合振动和碰撞的数值求解方法。将外环空流体域分为相互嵌套的子区域:背景网格和组件网格,推导了各嵌套区域流场边界传递信息的插值计算公式... 针对浸没在流体中细长杆管柱间相互接触问题,基于嵌套网格技术,建立了细长旋转杆管柱与采出液耦合振动和碰撞的数值求解方法。将外环空流体域分为相互嵌套的子区域:背景网格和组件网格,推导了各嵌套区域流场边界传递信息的插值计算公式,采用分域方法对采出液流体域与杆柱固体域耦合进行求解,并建立了物理量传递方法和归一化收敛准则。搭建了垂直旋转杆柱与采出液耦合模拟实验装置,并将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数值方法的正确性。研究了不同流体黏度、杆柱旋转速度条件下细长杆管柱间耦合振动与碰撞特性,结果表明:流体黏度越大,杆柱运动受流体黏性阻力的影响越明显,碰撞时的接触压力越小,振动越小;杆柱转速越大,振动越剧烈,杆柱受扭转变形的影响越明显,碰撞时的法向加速度越小,接触压力因此减小;当管柱间发生碰撞时,杆柱任意一点加速度发生突变,振动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振动 旋转杆柱 振动与碰撞 嵌套网格 分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压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12
作者 卢亦焱 柳永达 +2 位作者 刘真真 马文涛 祝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为研究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钢管混凝土(CFST)柱的压弯承载力,进行3个原CFST柱和7个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组合加固柱)试件的偏压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和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在试验基础上,通过纤维模型法对258... 为研究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钢管混凝土(CFST)柱的压弯承载力,进行3个原CFST柱和7个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组合加固柱)试件的偏压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和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在试验基础上,通过纤维模型法对258个组合加固柱进行参数分析,分析了夹层混凝土强度、外套钢管厚度和屈服强度对组合加固柱N/N_(u)-M/M_(u)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CFST柱和组合加固柱的破坏形态基本一致,均为典型的弯曲型破坏,组合加固柱加固部分与原CFST柱变形协调良好;夹层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外套钢管厚度和屈服强度的降低使试件N/N_(u)-M/M_(u)曲线呈现外凸趋势;在这些因素当中,夹层混凝土强度对平衡点位置影响效果最显著,钢管厚度和屈服强度对平衡点位置影响不大。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组合加固柱压弯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公式得到的压弯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纤维模型法模拟值的误差均在10%以内,表明计算方法可准确预测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压弯承载力,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套钢管 夹层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柱 纤维模型法 N/N_(u)-M/M_(u)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尺方钢管混凝土套箱内部脱空检测方法研究
13
作者 宋林琳 魏明阳 +3 位作者 张学明 闫维高 刘坤 李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5,133,共11页
钢管混凝土结构内部密实性对整体钢管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对钢管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行精细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某连接线高架桥为背景,设计了2个足尺钢管混凝土套箱试件,基于超声波法和冲击回波法,探究不同方法在模型中的适... 钢管混凝土结构内部密实性对整体钢管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对钢管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行精细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某连接线高架桥为背景,设计了2个足尺钢管混凝土套箱试件,基于超声波法和冲击回波法,探究不同方法在模型中的适用性及不同高度、宽度和角度影响下的脱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尺寸模型采用非金属超声法检测声波的穿透性较弱,效果不明显;采用扫描式冲击回波法,通过分析时域图波形形状及峰值分布规律,并用频域图进行辅助验证,可有效判定钢-混交界面处的脱空情况。为验证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切割,实际观察模型内部状态,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实际密实区域的分布基本吻合。从提高密实性的角度,建议后期在该类结构设计时,上方钢板增加浇筑孔个数,增大浇筑孔直径,并在四角设置预留孔;在施工时,上方钢盖梁和下方墩柱安装应注意垂直度,在浇筑中加强对结构上部和两边振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套箱 脱空 无损检测 冲击回波法 超声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屈服点多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性能研究
14
作者 朱绪林 郭康瑞 +4 位作者 林明强 张岩 高蕊 高莉 高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3,共8页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双屈服点的多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的性能。该双屈服点多重钢管防屈曲支撑内核单元由两种不同屈服强度的芯材共同组成,芯材约束段中间局部区域开孔,并设置内外约束钢管。对比了传统单屈服点防屈...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双屈服点的多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的性能。该双屈服点多重钢管防屈曲支撑内核单元由两种不同屈服强度的芯材共同组成,芯材约束段中间局部区域开孔,并设置内外约束钢管。对比了传统单屈服点防屈曲支撑的抗震耗能性能。研究表明,该双屈服点多重钢管防屈曲支撑具有分段耗能的功能,滞回曲线饱满,耗能性能优良,承载力高,同时可实现定点屈服,可在不同地震作用水平下都能发挥良好的耗能能力,在大震甚至罕遇地震作用下仍能保持良好的耗能能力,实现多水准抗震设防的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屈曲耗能支撑 双屈服点 多重钢管 滞回耗能性能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硒气相扩散系数实验研究
15
作者 吴小龙 罗光前 +3 位作者 邹仁杰 方灿 李显 姚洪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85,共7页
针对扩散管法无法有效对固体的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系统,研究了二氧化硒在不同气体体系、不同体系温度下的气相扩散系数.基于Stefan扩散管模型,推导出与固体物质质量变化相关的扩散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开... 针对扩散管法无法有效对固体的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系统,研究了二氧化硒在不同气体体系、不同体系温度下的气相扩散系数.基于Stefan扩散管模型,推导出与固体物质质量变化相关的扩散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开发的测量系统对萘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进行测量,发现与文献中测量值相近,进一步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在单工况气体氛围和混合工况气体氛围中的实验,修正了FULLER公式中的系数值,拟合得出在393~433 K范围内SeO_(2)气相扩散系数的公式.结果表明:在单工况气体氛围中,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的误差均在10%以内,且拟合后曲线的R^(2)>0.97;在混合工况下,拟合后曲线的R^(2)>0.95,验证了修正后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扩散系数 二氧化硒 气流量 Stefan扩散管法 FULLER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管桁架节点的工程应用研究
16
作者 童乐为 王甜甜 +5 位作者 徐晓明 高峰 史炜洲 周锋 武诣霖 严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705,共9页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强度的试验、CFRP布加固空间KT型管节点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表明环境温度改变、钢管表面原有涂层都对胶粘剂的粘结强度有影响,CFRP布加固时须选择适用的胶粘剂,打磨掉钢管表面涂层,防火涂料可以在CFRP布上直接喷涂。相比未加固的KT型节点,CFRP加固的节点承载力和延性分别提升了24%和25%。CFRP布加固圆钢管相贯焊接节点是可行和有效的,当需要适度提升承载力时,是一个富有特色的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加固方法 胶接接头抗剪强度试验 胶粘剂‒钢管表面抗拔试验 防火涂料‒碳纤维布抗拔试验 碳纤维布加固KT型管节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U型振动管密度计的研制
17
作者 孟荣丽 唐建祥 +4 位作者 潘江 谢代梁 方卫华 王文种 陶然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8-404,共7页
为了实现液体密度高准确度测量,研制了一种基于电磁驱动的双U型振动管密度计测量装置。使用该装置,在温度范围278~345 K内,分别在真空环境和使用纯水,标定了密度计的仪器参数。通过测量无水乙醇和异丙醇的密度对装置的性能进行验证,并... 为了实现液体密度高准确度测量,研制了一种基于电磁驱动的双U型振动管密度计测量装置。使用该装置,在温度范围278~345 K内,分别在真空环境和使用纯水,标定了密度计的仪器参数。通过测量无水乙醇和异丙醇的密度对装置的性能进行验证,并将实验结果与Refprop计算值和文献比较。结果表明了本实验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最后对实验装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密度的测量扩展不确定度为0.42 kg/m^(3)(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计量 双U型振动管密度计 液体密度 振动法 电磁驱动 不确定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通道不同流向旋转输流管动力学特性分析
18
作者 张博 王毅琛 +2 位作者 蔡承宇 丁虎 陈立群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8-450,共13页
涡轮叶片是燃气轮机输出动力的关键部件,为了叶片在高温环境下可以正常工作,需要在内部设置冷却管通道.叶片在内部流体和自身旋转的共同作用下,有着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将叶片简化为多通道不同流向的旋转输流管的开放模型,使用能量法推导... 涡轮叶片是燃气轮机输出动力的关键部件,为了叶片在高温环境下可以正常工作,需要在内部设置冷却管通道.叶片在内部流体和自身旋转的共同作用下,有着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将叶片简化为多通道不同流向的旋转输流管的开放模型,使用能量法推导动力学方程,并进行复模态分析.通过算例研究,揭示了流向、流速和转速对系统稳定性和模态转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输流管 假设模态法 失稳临界流速 模态转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永磁交变磁场的黄铜管内表面磁粒研磨工艺
19
作者 闫宇航 丁云龙 +3 位作者 应骏 孙岩 韩冰 巨东英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2-392,共11页
为满足各类精密零部件的光整加工需求,解决加工黄铜管内表面缺陷时磁场单一和磁性磨粒团聚的问题很有意义。设计新型永磁交变磁场发生装置,使管内加工区域的磁场复杂化,提升研磨效率。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研磨头内部永磁极的旋转实现磁场... 为满足各类精密零部件的光整加工需求,解决加工黄铜管内表面缺陷时磁场单一和磁性磨粒团聚的问题很有意义。设计新型永磁交变磁场发生装置,使管内加工区域的磁场复杂化,提升研磨效率。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研磨头内部永磁极的旋转实现磁场的交变;使用脉冲发生器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磁场的交变频率。研磨时间为15 min、加工间隙为1.5 mm的条件下,通过响应面试验方法对比不同参数下黄铜管内表面的加工效果,得出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磁极转速95.921 r/min、磨料目数88.057目、主轴转速914.320 r/min。在使用最佳工艺参数研磨后,使用超景深3D电子显微镜和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对黄铜管内表面进行检测,黄铜管经研磨后表面的原始拉伸纹理、凹坑以及沟壑均被去除,表面粗糙度由原始的Ra 0.581μm降低到Ra 0.070μm。新型永磁交变磁场能够促进管内磁性磨粒的翻滚运动,保证磁性磨粒具有良好的切削能力,提高磁性磨粒的使用率及研磨效果。设计永磁交变磁场磁粒研磨装置并通过响应面对试验数据进行优化,从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65黄铜管 磁粒研磨 永磁交变磁场 响应曲面法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构建
20
作者 郭晓 谢开仲 +2 位作者 周筱航 覃礼根 刘宗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128,共4页
大跨钢管混凝土(CFST)拱桥施工过程具有高度复杂性,传统实验教学多局限于局部缩尺试验,且以演示性实验为主。为将广西大学大跨拱桥团队在服务“平南三桥”(世界最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中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研制了CFST... 大跨钢管混凝土(CFST)拱桥施工过程具有高度复杂性,传统实验教学多局限于局部缩尺试验,且以演示性实验为主。为将广西大学大跨拱桥团队在服务“平南三桥”(世界最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中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研制了CFST拱桥斜拉扣挂施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两大模式+三阶段学习任务+两阶段考核”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并通过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面向社会开放。该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在CFST拱桥建设领域的技术示范作用,为重大工程实践成果反哺实验室教学、推动科教深度融合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斜拉扣挂法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