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2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free air blast loads generated from center-initiated cylindrical charges with varied aspect ratio in arbitrary orienta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Chu Gao Xiang-zhen Kong +2 位作者 Qin Fang Jian Hong Yin W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662-1678,共17页
In current guidelines, the free air blast loads(overpressure and impulse) are determined by spherical charges, although most of ordnance devices are more nearly cylindrical than spherical in geometry. This may result ... In current guidelines, the free air blast loads(overpressure and impulse) are determined by spherical charges, although most of ordnance devices are more nearly cylindrical than spherical in geometry. This may result in a great underestimation of blast loads in the near field and lead to an unsafe design.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systematic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blast loads generated from cylindrical charges. In this study, a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by using the hydrocode AUTODYN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aspect ratio and orientation on the free air blast loads generated from center-initiated cylindrical charges. This is done by examining the pressure contours, the peak overpressures and impulses for various aspect ratios ranged from 1 to 8 and arbitrary orientation monitored along every azimuth angle with an interval of 5°. To characterize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blast loads,three regions, i.e., the axial region, the vertex region and the radial region are identified, and the propagation of blast waves in each region is analyzed in detail. The complexity of blast loads of cylindrical charges is found to result from the bridge wave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primary waves. Several empirical formula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curve-fitting the numerical data, including the orientation where the maximum peak overpressure emerges, the critical scaled distance beyond which the charge shape effect could be neglected and blast loads with varied aspect ratio in arbitrary orientation, all of which are useful for blast-resistant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lindrical charge Blast loads Aspect ratio Azimuth angle Bridge wa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le-soil stress ratio in bidirectionally reinforced composite ground by considering soil arching effect 被引量:1
2
作者 邹新军 杨眉 +1 位作者 赵明华 杨小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1-7,共7页
To discuss the soil arching effect on the load transferring model and sharing ratios by the piles and inter-pile subsoil in the bidirectionally reinforced composite ground, the forming mechanism, mechanical behavior a... To discuss the soil arching effect on the load transferring model and sharing ratios by the piles and inter-pile subsoil in the bidirectionally reinforced composite ground, the forming mechanism,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its effect factor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n, the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was introduced to set up the elastoplastic equilibrium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 subsoil under the limit equilibrium state. And from the equation, the solutions were deriv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ormulas presented to calculate the earth pressure over and beneath the horizontal reinforced cushion or pillow, the stress of inter-pile subsoil and the pile-soil stress ratio. Based on the obtained solutions and measured data from an engineering project, the influence rules by the soil property parameters (i.e., the cohesion c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φ) and pile spacing on the pile-soil stress ratio n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 improve the load sharing ratio by the piles, the more effective means for filling materials with a larger value of φ is to increase the ratio of pile cap size to spacing, while to reduce the pile spacing properly and increase the value of cohesion c is advisable for those filling materials with a smaller value of 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ground PILE geosynthetic-reinforced CUSHION soil ARCHING effect pile-soil stress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ing loading path and die linetype of large length-to-diameter ratio metal stator screw lining hydroforming 被引量:2
3
作者 祝效华 石昌帅 童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24-231,共8页
In order to meet the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requirement of deep and superdeep well exploitation, a technology of large length-to-diameter ratio metal stator screw lining meshing with rotor is presented. Based on... In order to meet the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requirement of deep and superdeep well exploitation, a technology of large length-to-diameter ratio metal stator screw lining meshing with rotor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elastic-plasticity theory, and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 of tube size, material mechanical parameters,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loading paths, the external pressure plastic forming mechanical model of metal stator screw lining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optimal loading path of metal stator lining tube hydroforming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ll thickness reduction of the external pressure tube hydroforming(THF) is about 4%, and thre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metal stator screw lining forming quality are presented: fillet stick mold coefficient, thickness relative error and forming quality coefficient. The smaller the three criteria are, the better the forming quality is.Each indicator has a trend of increase with the loading rate reducing, and the adjustment laws of die arc transition zone equidistance profile curve are acquired for improving tube forming quality. He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external pressure THF used for processing high-accuracy large length-to-diameter ratio metal stator screw lining,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signing new kind of stator structure which has better performance and longer service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be hydroforming loading path large length-to-diameter ratio metal stator lining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for spatial flexible redundant manipulators with maximum ratio of load to mass 被引量:1
4
作者 ZHANG Xu-ping YU Yue-qing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1-569,共9页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spatial flexible redundant manipulator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ratio of load to mass of robots, the ...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spatial flexible redundant manipulator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ratio of load to mass of robots, the cross-sectional parameters and constructional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respectively. The cross-sectional and configurational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simultaneousl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4R spatial manipulator is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ad capacity of robot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器 结构参数 机器人 动力性质 K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应变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天津地区的应用
5
作者 张磊 岳冲 +1 位作者 宋程 余怀忠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6,共8页
从岩石的应力和应变的本构关系出发,利用基于库仑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了天津蓟县洞体应变和小辛庄洞体应变的加卸载响应比值,并依据孕震尺度与震级关系选取震例,结合伸缩应变原始观测数据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和天津及... 从岩石的应力和应变的本构关系出发,利用基于库仑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了天津蓟县洞体应变和小辛庄洞体应变的加卸载响应比值,并依据孕震尺度与震级关系选取震例,结合伸缩应变原始观测数据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和天津及周边地区b值扫描结果开展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2020年河北古冶MS5.1地震前小辛庄洞体应变两分量出现了明显的拉张应变加速、震后减弱现象,加卸载响应比值在该时段内同样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异常变化;(2)2018—2019年天津小辛庄周边区域出现了明显的低b值异常区,且上述结果在时、空上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体应变 加卸载响应比 B值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板式桥梁管桩框架抗震性能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朱俊 江信焱 +2 位作者 杨大海 屈宏雅 李建中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5,共8页
为了解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桩板式桥梁管桩框架(简称PHC管桩框架)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某桩板式桥梁为背景,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背景桥梁连续墩处PHC管桩框架的破坏模式和滞回特性,在验证数值模型的有... 为了解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桩板式桥梁管桩框架(简称PHC管桩框架)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某桩板式桥梁为背景,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背景桥梁连续墩处PHC管桩框架的破坏模式和滞回特性,在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后,分析管桩初始预应力轴压比和普通钢筋配筋率对PHC管桩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在拟静力加载下,PHC管桩框架因管桩底部预应力筋拉断而破坏,PHC管桩框架的滞回圈面积较小、耗能能力差;利用纤维截面单元及粘结-滑移单元建立的数值分析模型可以合理反映PHC管桩框架的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和位移能力;管桩初始预应力轴压比和普通钢筋配筋率对PHC管桩框架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在抗震设计时,可适当降低管桩的初始预应力轴压比或提高管桩的普通钢筋配筋率以增加PHC管桩框架的位移能力,进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板式桥梁 PHC管桩框架 抗震性能 初始预应力轴压比 普通钢筋配筋率 拟静力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起裂荷载确定软岩抗拉强度的试验验证
7
作者 马春德 谭观霜 +2 位作者 张俊杰 赵俊康 阳文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7-1404,共8页
针对圆环劈裂试验中基于峰值荷载导致岩石抗拉强度被高估的缺陷,对不同内外径比(0.2、0.3、0.4、0.5、0.6)的红砂岩圆环试样进行劈裂试验,利用3种手段(声发射、应变片及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捕捉拉伸裂纹起裂点,以期提高圆环劈裂试验测试... 针对圆环劈裂试验中基于峰值荷载导致岩石抗拉强度被高估的缺陷,对不同内外径比(0.2、0.3、0.4、0.5、0.6)的红砂岩圆环试样进行劈裂试验,利用3种手段(声发射、应变片及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捕捉拉伸裂纹起裂点,以期提高圆环劈裂试验测试岩石抗拉强度的准确性。同时,对红砂岩进行巴西劈裂及直接拉伸试验,验证圆环劈裂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圆环起裂荷载随着内外径比增大而降低,当内外径比为0.5和0.6时,基于起裂荷载计算得到的抗拉强度接近直接拉伸强度(相对偏差最小仅为3.3%)。基于起裂点的圆环劈裂试验是测试软岩间接抗拉强度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拉强度 圆环劈裂试验 起裂荷载 内外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电叶片牵引疲劳加载的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研究
8
作者 周爱国 施金磊 +2 位作者 李佳峻 朱玉田 董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1-537,共7页
为在不获得叶片详细属性的情况下得到叶片的等效阻尼比及其与响应幅值的变化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牵引式加载的叶片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基于振动理论,分析叶片在不同周期性激励作用下的响应特性,构建等效阻尼比、变形量和稳态振幅之间的... 为在不获得叶片详细属性的情况下得到叶片的等效阻尼比及其与响应幅值的变化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牵引式加载的叶片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基于振动理论,分析叶片在不同周期性激励作用下的响应特性,构建等效阻尼比、变形量和稳态振幅之间的映射关系。采用牵引式设备对3支大型叶片进行阶梯加载并计算其各阶段振幅下的等效阻尼比,揭示叶片等效阻尼比与稳态振幅的近线性关系,在满载阶段叶片的等效阻尼比达到小振幅下的2~3倍,同时将计算结果与自由衰减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基于牵引式加载计算叶片等效阻尼比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等效阻尼比 牵引式加载 疲劳测试 动力特性 振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WGAN模型的柱塞-泡排复合排采系统预测控制方法
9
作者 赖欣 钱中程 +3 位作者 杨肖 刘永辉 叶长青 王强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0,共10页
高效的生产过程和智能化管理是天然气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实际生产中页岩气开采仍然面临着井底积液造成气井产能下降的问题。为提高天然气井的产能和排水效率,充分利用泡沫排水采气和柱塞气举的优点,设计了一套“双元合一”的柱塞-... 高效的生产过程和智能化管理是天然气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实际生产中页岩气开采仍然面临着井底积液造成气井产能下降的问题。为提高天然气井的产能和排水效率,充分利用泡沫排水采气和柱塞气举的优点,设计了一套“双元合一”的柱塞-泡排复合排采装置,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GAN)的复合排采LSTM-WGAN预测控制方法。利用基于密度的抗噪聚类算法(DBSCAN)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避免异常数据对模型预测的影响。通过生成器和判别器相互对抗并更新各自梯度方向的权重,不断优化使油套压差、水气比预测值逼近真值,从而准确预测下一时刻的油套压差和水气比。通过柱塞-泡排复合排采智能管理系统,实施预测的柱塞泡排投放策略。实验结果表明,LSTMWGAN模型的误差最小,与LSTM模型相比,LSTM-WGAN模型的油套压差和水气比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2.64%、5.13%、11.75%和8.81%、8.07%、6.60%。LSTM-WGAN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油套压差和水气比,指导柱塞-泡排复合排采系统发出正确的投放泡排球和柱塞指令,实现了泡排-柱塞的全智能化投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排采 预测控制 LSTM-WGAN 油套压差 水气比 井底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足尺耐火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杨成 吉鑫民 +3 位作者 宋谦益 刘宜丰 陈伟 胡瑞青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43,共14页
开展5片板材覆面的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试验研究,其中对1片墙体进行常温轴压极限承载力试验;对4片墙体开展ISO834标准升温条件下的墙体耐火试验。墙体木框架所用木材为欧洲云杉和新西兰辐射松,覆面板材主要采用玄武岩纤维增强镁质水泥板... 开展5片板材覆面的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试验研究,其中对1片墙体进行常温轴压极限承载力试验;对4片墙体开展ISO834标准升温条件下的墙体耐火试验。墙体木框架所用木材为欧洲云杉和新西兰辐射松,覆面板材主要采用玄武岩纤维增强镁质水泥板和复合发泡镁质水泥防火板。基于试验并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常温轴向受力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研究标准火灾环境下墙体的升温规律和耐火极限。常温下,墙体轴压极限承载力为1120kN,主要破坏模态为上梁木材在木龙骨连接处的局部横纹受压破坏;在有限元分析和简化公式计算的基础上,分析龙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典型破坏模式,明确抗火设计计算时墙体火灾荷载比定义。火灾条件下,低密度层增加10mm,墙体耐火时间提高50min;荷载大小提高50%,墙体耐火时间减少61min,降低54%。墙体覆面板材的构造(如材料、层次、板厚)等直接影响其升温规律并与墙体的荷载水平一起影响墙体的耐火极限,该研究内容和结论可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 轴压极限承载力 火灾荷载比 ISO-834标准火灾曲线 耐火极限 防火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及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白云岩渐进损伤的能量特性研究
11
作者 张锋 王运敏 +2 位作者 李小双 鲁俊 侯国庆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探讨了干湿循环与循环加卸载共同作用下白云岩的力学性能及能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引起的结构损伤导致白云岩由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变,表现为滞回环面积增大与峰值强度下降;循环加卸载初期具有强化作用,随后进入软化与损伤阶... 探讨了干湿循环与循环加卸载共同作用下白云岩的力学性能及能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引起的结构损伤导致白云岩由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变,表现为滞回环面积增大与峰值强度下降;循环加卸载初期具有强化作用,随后进入软化与损伤阶段。能量分析结果显示,总输入能量主要以弹性应变能形式存储,耗散能比例随损伤累积缓慢增长,且由耗散能定义的损伤变量呈现“渐进—加速—稳定”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白云岩 干湿循环 循环加卸载 能量演化 耗能比 损伤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式联运订单合并运输决策模型研究
12
作者 杨京帅 韦训福 +1 位作者 周子欣 杨伟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7,共9页
为提高多式联运订单合并运输决策质量,提升运输工具满载率,优化运输结构,构建了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订单合并运输决策模型。设计的遗传算法改进了种群更新机制,算法三段式编码分别对应订单的路径节点、采用的运输方式和运输班次,通过算... 为提高多式联运订单合并运输决策质量,提升运输工具满载率,优化运输结构,构建了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订单合并运输决策模型。设计的遗传算法改进了种群更新机制,算法三段式编码分别对应订单的路径节点、采用的运输方式和运输班次,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碳排放成本有助于运输结构朝着低碳运输方式转换,合理的碳税值对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与成本优化控制效果明显;平均满载率随着单位时间惩罚成本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但对不同运输方式的满载率呈现不同的影响规律;订单合并能够降低总成本,节约运输工具的使用数量,订单数量越多,降低的总成本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式联运 订单合并 遗传算法 满载率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飞机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载荷风洞试验
13
作者 尼早 黄一桓 谢海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4,I0001,共11页
针对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问题,通过开展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载荷风洞试验,采用机翼翼根测力、模型变形视频测量等多种测量手段,研究了静气动弹性效应对机翼气动特性及载荷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定马赫... 针对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问题,通过开展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载荷风洞试验,采用机翼翼根测力、模型变形视频测量等多种测量手段,研究了静气动弹性效应对机翼气动特性及载荷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定马赫数下,迎角为正时,弹性模型的升力和阻力系数均小于刚性模型;固定迎角下,在不同马赫数范围内,弹性模型的升力、阻力系数和升力线斜率均小于刚性模型。在迎角0°~6°的范围内,翼根弯矩弹刚比小于翼根剪力弹刚比,证实了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的静气动弹性效应可以在机翼翼根剪力不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机翼翼根弯矩。流场显示结果表明,机翼翼尖最大变形超过200 mm。机翼外侧受弹性变形影响产生了负扭转,减小了当地迎角,从而降低了翼根的剪力、弯矩和扭矩。本研究明确了静气动弹性效应对机翼载荷的重要影响,为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载荷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气动弹性 机翼载荷 风洞试验 大柔度机翼 大展弦比机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SiC复合材料的泊松比演变特性研究
14
作者 杨成鹏 王璐娜 +1 位作者 李俊 贾斐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81-2191,共11页
泊松比是工程材料的重要基础力学性能参数之一,在结构设计、优化及其性能表征与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一般材料不同,易损-非线性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的泊松比随外载具有复杂的变化规律.针对2DC/SiC复合材料,通过轴向拉伸和压缩实验研... 泊松比是工程材料的重要基础力学性能参数之一,在结构设计、优化及其性能表征与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一般材料不同,易损-非线性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的泊松比随外载具有复杂的变化规律.针对2DC/SiC复合材料,通过轴向拉伸和压缩实验研究了主泊松比随外加应力的演变行为,并通过偏轴拉伸和压缩实验研究了非材料主泊松比与偏轴应力的关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轴向压缩泊松比近似为正值常量;轴向拉伸割线泊松比随着应力的增大由正值变为负值,损伤泊松比为正值且随着卸载应力的增大而降低,在应力较大时,割线泊松比和损伤泊松比均趋于稳定;偏轴压缩时,非材料主方向的割线泊松比和损伤泊松比均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且偏轴角度越大增速和增幅越大;偏轴拉伸时,割线泊松比和损伤泊松比的变化幅度较小,但均随着偏轴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理论计算结果同样表明,2D-C/SiC复合材料的拉、压泊松比差异显著且具有非线性演变行为,材料的内部损伤以及变形机制具有高度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损伤演化 应变响应 偏轴加载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燕矶长江大桥猫道设计方案研究
15
作者 赵全成 张栋 蒋本俊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7,共8页
湖北燕矶长江大桥为主跨1860 m的内外缆不同垂度四主缆体系双层钢桁梁悬索桥,具有高低四缆、双缆窄距、小垂跨比、超大跨度、并联索鞍等特点,该桥猫道横向布置困难、索力大、布索空间小、过塔困难、抗风复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三... 湖北燕矶长江大桥为主跨1860 m的内外缆不同垂度四主缆体系双层钢桁梁悬索桥,具有高低四缆、双缆窄距、小垂跨比、超大跨度、并联索鞍等特点,该桥猫道横向布置困难、索力大、布索空间小、过塔困难、抗风复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三跨连续式非对称猫道设计方案。猫道采用等宽非对称断面布置,保证猫道面层、天桥施工效率的同时解决了双缆窄距带来的猫道横向布置难题;猫道承重索采用Φ60 mm标准抗拉强度2160 MPa高强度钢丝绳,减少承重索数量,结合双层承重索受力体系,有效解决了索力大及布索空间小的难题;猫道承重索采用穿塔方案,消除了并联索鞍带来的过塔难题;内、外缆猫道之间设置横向阻尼抗风装置及制振索,大幅降低了内、外缆猫道之间碰撞风险,提升了猫道使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不同垂度四主缆 猫道 等宽非对称断面 双层承重索 穿塔方案 抗风措施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0 MW墙式切圆锅炉超低负荷稳燃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涛 薛艳芳 +4 位作者 王云刚 邹立 张益嘉 沈涛 赵钦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9,共11页
为获得墙式切圆燃煤锅炉在20%额定负荷下燃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以国内某台350 MW超临界墙式切圆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20%超低负荷下不同燃烧器水平摆角和一次风中掺混不同比例氢气(以热量计算)共燃对烟气温度和烟气主要成分的... 为获得墙式切圆燃煤锅炉在20%额定负荷下燃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以国内某台350 MW超临界墙式切圆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20%超低负荷下不同燃烧器水平摆角和一次风中掺混不同比例氢气(以热量计算)共燃对烟气温度和烟气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燃烧器水平摆角能够缓解20%负荷下锅炉近壁面空气流速较高的问题,但会导致煤粉初期着火延迟,推荐将水平摆角设置为15°;H_(2)共燃比为15%时,主燃区截面平均烟气温度最高达到1592 K,比初始工况提高了34 K,共燃比的增加导致炉膛平均温度降低,推荐H_(2)共燃比取15%;NO x排放随着H_(2)共燃比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共燃比为20%时NO x排放比初始工况下降了21.2%,CO_(2)排放也降低了18.2%,但出口烟气中H_(2)O的摩尔分数增加了20.8%,容易造成低温腐蚀,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防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式切圆锅炉 低负荷稳燃 燃烧器水平摆角 H 2共燃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精细化规划的容载比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炜彬 梁咏秋 +3 位作者 李锡刚 马雨欣 林凌雪 林译涵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7,共10页
容载比是电网规划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目前容载比取值的确定方法单一,无法精准地满足电力负荷发展不均衡、负荷特性差异较大地区的电网需求,不利于电网的可靠运行和投资效益提升。研究容载比的精细化规划方法,分析容载比的影响要素,构... 容载比是电网规划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目前容载比取值的确定方法单一,无法精准地满足电力负荷发展不均衡、负荷特性差异较大地区的电网需求,不利于电网的可靠运行和投资效益提升。研究容载比的精细化规划方法,分析容载比的影响要素,构建理论计算参数的优化模型。采用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研究电力负荷同时率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负荷分散系数的优化;充分考虑电压偏差、网络损耗、线路N-1通过率等影响,提出计及电网安全性和电能质量的变压器安全运行率参数优化方法;研究负荷增长和负荷密度对负荷发展储备系数的影响,提出基于负荷规模的变电站容量储备年限计算模型。以实际地区电网数据验证所提面向精细化的容载比参数优化方法的可行性。构建的参数优化模型,能充分考虑地区电网的发展水平,实现地区容载比精细化规划与差异化配置,对电网精准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载比 精细化规划 参数优化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宽频激励的地铁构架载荷识别方法
18
作者 吴养民 任尊松 +3 位作者 杨广雪 金新灿 徐宁 杨超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545,共10页
工程结构动载荷识别采用传递矩阵求逆的方法将产生误差,采用载荷解耦标定方法对角化传递矩阵可避免传递矩阵求逆带来的误差。为此,基于应变测量原理研制了高精度测力构架且其测量误差低于5%,建立了地铁构架多源载荷解耦识别方法。针对... 工程结构动载荷识别采用传递矩阵求逆的方法将产生误差,采用载荷解耦标定方法对角化传递矩阵可避免传递矩阵求逆带来的误差。为此,基于应变测量原理研制了高精度测力构架且其测量误差低于5%,建立了地铁构架多源载荷解耦识别方法。针对地铁构架受轮轨激励影响导致载荷频带较宽从而引起激励频率接近构架弹性模态频率发生谐振的问题,通过二阶有阻尼系统在频域上直接量化谐振频率附近载荷幅值放大效应;利用最小二乘复频域法进行工作模态分析识别阻尼比;采用半功率带宽法确定谐振范围并得到校准临界频率;量化了载荷幅值放大效应并得到了载荷优化因子;基于谐振区振动加速度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处理后载荷的有效性。在时域、频域、损伤等方面,载荷预测应力与实测应力接近,预测损伤与实际损伤比值总体介于1.0~1.6之间,满足构架疲劳评估要求。研究结果对掌握地铁构架真实载荷特征及探讨共振疲劳问题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构架 载荷识别 阻尼比 谐振范围 疲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断层氢气异常机理研究
19
作者 贾东辉 余怀忠 +2 位作者 赵彬彬 张涛 刘海洋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使用新疆阿克苏台和库尔勒台断层氢气观测数据,研究氢气的映震能力;结合潮汐应力与氢气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这2个台断层氢气的异常变化机理和映震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潮汐应力加载状态下氢气的响应特征;对比原始观... 使用新疆阿克苏台和库尔勒台断层氢气观测数据,研究氢气的映震能力;结合潮汐应力与氢气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这2个台断层氢气的异常变化机理和映震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潮汐应力加载状态下氢气的响应特征;对比原始观测数据与加卸载响应比映震效能,提高异常识别能力。结果表明:断层氢气变化具有潮汐效应,在地壳应力加载作用下,对潮汐应力反应灵敏,氢气高值异常多出现在调制时段;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显示,相对于原始观测数据异常指标报准率,加卸载响应比的预报效能更优,LURR=1.02可作为断层氢气的异常阈值,超阈值后观测点周边地区短期存在5级以上地震活动危险性。该指标通过了R值检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氢气 加卸载响应比 异常机理 地震前兆 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规模动态图的异构图计算系统设计
20
作者 张明 郭文康 王海峰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07,共11页
图形处理器(GPU)异构集群中处理大规模动态图时GPU计算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并且面向GPU的图划分方法存在局限性导致出现性能瓶颈。为提高图计算系统性能,提出一种中央处理器(CPU)/GPU分布式异构图计算系统引擎(DH-Engine),用于提升异构处... 图形处理器(GPU)异构集群中处理大规模动态图时GPU计算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并且面向GPU的图划分方法存在局限性导致出现性能瓶颈。为提高图计算系统性能,提出一种中央处理器(CPU)/GPU分布式异构图计算系统引擎(DH-Engine),用于提升异构处理器的计算性能。首先提出新的异构图分割算法,该分割算法以流式图划分为核心,通过贪心策略调整顶点位置,进而实现计算节点之间、CPU/GPU之间的动态负载均衡。在初始图划分时基于最多邻居顶点分配图顶点,在迭代时基于最少连接边动态调整顶点位置。其次,设计GPU异构计算模型,通过CPU/GPU功能并行的方式实现协同计算。CPU与GPU并行执行图算法,提高CPU核心的利用率,进而提升图计算效率。实验以图算法PageRank、CC(Connected Components)、SSSP(Single-Source Shortest Path)与k-core为例,将DH-Engine与其他图计算系统展开对比。与未考虑异构计算的图引擎相比,DH-Engine能更好地平衡各节点计算负载以及计算节点内部的异构处理器之间的负载,通过缩短局部时延来提高整体的计算速度。实验结果表明DH-Engine的CPU/GPU协同度趋于1。相较于其他图计算系统,DH-Engine异构计算的加速比达到5倍,可以提供更好的图异构计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计算 负载均衡 动态图 加速比 图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