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基坑双排微型桩-锚-撑组合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闫楠 郝增明 +3 位作者 白晓宇 张立 孙林娜 张启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95-2309,共15页
为深入研究深厚杂填土地层深基坑微型桩-锚-撑组合支护结构随基坑开挖的受力与变形演化规律,首先,依托青岛市某深基坑工程开展双排微型桩-锚-撑原位试验,分析开挖工况下前、后排桩的桩身弯矩分布规律;然后,结合ABAQUS有限元模拟方法,明... 为深入研究深厚杂填土地层深基坑微型桩-锚-撑组合支护结构随基坑开挖的受力与变形演化规律,首先,依托青岛市某深基坑工程开展双排微型桩-锚-撑原位试验,分析开挖工况下前、后排桩的桩身弯矩分布规律;然后,结合ABAQUS有限元模拟方法,明确微型桩、预应力锚索与钢支撑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基坑变形规律;最后,揭示微型桩桩径变化、支护结构作用对桩身受力及基坑变形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开挖深度引起桩身正弯矩和负弯矩不断增大,极值点位置不断下移,桩身弯矩整体呈正“S”形分布;开挖至基底,前排桩的桩身反弯点分别位于钢支撑下方0.5 m和开挖面位置,后排桩的桩身反弯点分别位于钢支撑下方0.5 m和开挖面下方1.0 m范围内;基坑开挖竖向影响范围约为1.35H(H为基坑开挖深度),桩径增加近1倍,土体水平位移仅减少约51%,且随桩径继续增加,其对于限制基坑变形效果不显著;相较于桩锚支护结构,桩-锚-撑支护结构作用下,前、后排桩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减小34.9%和27.3%,基坑土体的最大水平位移减小4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微型桩 锚索 钢支撑 原位试验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填土地层深基坑微型桩-锚-撑组合支护体系受力特性原位试验 被引量:6
2
作者 郝增明 闫楠 +3 位作者 白晓宇 张立 张启军 林西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5-773,共19页
为深入研究杂填土地层深基坑桩-锚-撑组合支护体系受力特性,依托青岛市某深基坑工程开展微型桩-锚-撑原位试验,分析不同开挖工况下双排微型钢管桩桩身弯矩与预应力锚索轴力的演化规律,揭示该支护体系下前、后排桩的受力性状、预应力锚... 为深入研究杂填土地层深基坑桩-锚-撑组合支护体系受力特性,依托青岛市某深基坑工程开展微型桩-锚-撑原位试验,分析不同开挖工况下双排微型钢管桩桩身弯矩与预应力锚索轴力的演化规律,揭示该支护体系下前、后排桩的受力性状、预应力锚索应力分布特征,探讨邻近建筑物、基坑暴露时间及钢支撑拆除对该支护体系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前排桩在受力中起主导作用;当开挖至基底时,桩身最大正、负弯矩极值呈现增大趋势,且极值点不断下移,开挖面以上桩身弯矩均呈正“S”型分布。2)开挖深度增加引起开挖面上、下1.0 m范围内桩身弯矩显著增大,前排桩桩身的反弯点分别位于钢支撑下方0.5 m、开挖面位置。3)在开挖过程中,锚索轴力沿埋深方向呈现减小趋势,锚固段前端1.5 m之后的轴力基本不变或呈微小波动。4)锚索锚固段应力高度集中在锚固段前端4.0 m以内的区域,约为锚固段长度的44%,锚固段末端基本未产生轴力,可对该段长度进行优化处理。5)邻近建筑物对微型钢管桩桩身受力影响较小;随着基坑暴露时间增加,桩身弯矩呈微小增长趋势;钢支撑拆除后,前排桩的弯矩变化集中在0.38H~0.96H(H为基坑开挖深度)。6)桩-锚-撑组合支护体系能够较好地限制基坑变形,选择合理的支撑预应力是该类基坑设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填土地层 深基坑 微型钢管桩 锚索 钢支撑 原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影响下排桩加塞旋喷桩-预应力锚索支护体系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靳高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3,共9页
依托甘肃煤田地质局科研基地的基坑工程,通过现场监测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既有建筑作用下预应力锚索及排桩-局部加塞高压旋喷桩的复合支护体系对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渗流、变形特征及基坑边坡潜在破坏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桩-... 依托甘肃煤田地质局科研基地的基坑工程,通过现场监测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既有建筑作用下预应力锚索及排桩-局部加塞高压旋喷桩的复合支护体系对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渗流、变形特征及基坑边坡潜在破坏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桩-局部高压旋喷桩联合止水帷幕可有效延长地下水渗流路径,显著降低地下水渗流速度;既有建筑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开挖过程中地表土体的竖向沉降,但也加剧了土体的侧向横移,使得旋喷桩桩身分压增大,基坑的整体稳定性大幅降低.既有建筑作用下,在其底部形成两组潜在破裂面是促使基坑边坡稳定性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桩锚支护 有限元 基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砂层深基坑桩锚支护参数对邻近城市道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华 张天阳 王志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为了减小基坑开挖对邻近城市道路的影响,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性,避免过大的安全冗余,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桩-土-道路荷载共同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围护桩桩径、嵌... 为了减小基坑开挖对邻近城市道路的影响,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性,避免过大的安全冗余,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桩-土-道路荷载共同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围护桩桩径、嵌固深度、锚索锚固段长度及预应力参数变化对围护结构及邻近道路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支护桩参数相对保守,在满足基坑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桩径0.8 m、嵌固深度7.5 m仍能满足道路沉降控制值要求;提升桩径和嵌固深度能有效抑制围护结构及道路变形,当嵌固深度提升至8.5 m后对基坑变形的控制效果提升不明显;该场地条件下锚索的临界锚固段长度约为12 m,锚固段长度提升对基坑外5~30 m道路范围内的沉降控制效果显著;在围护桩桩径0.8 m、嵌固深度7.5 m的条件下,预应力值在150~250 kN范围内每提升50 kN,各锚固段长度下桩体深层水平位移减小率均在同一水平(约10%);各工况下邻近道路最大沉降点出现位置与桩锚参数有关,随着围护结构变形引起的道路沉降占比逐渐减小和道路荷载引起的道路沉降占比逐渐增大,道路最大沉降发生位置有从道路邻近基坑侧边缘向道路中心移动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桩锚支护 邻近道路 优化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城市紫云大桥主桥深水嵌岩锁口钢管桩围堰设计与施工技术
5
作者 黄峰 方华兵 张旭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1,共7页
江西省丰城市紫云大桥主桥为主跨180 m的双塔双索面双层自锚式悬索桥,2个主墩均采用六边形低桩承台,设计承台底嵌入基岩1.8~3.9 m。通过3种方案比选分析,2个主墩承台均采用嵌岩锁口钢管桩围堰(不封底)施工。该围堰主要由锁口钢管桩、型... 江西省丰城市紫云大桥主桥为主跨180 m的双塔双索面双层自锚式悬索桥,2个主墩均采用六边形低桩承台,设计承台底嵌入基岩1.8~3.9 m。通过3种方案比选分析,2个主墩承台均采用嵌岩锁口钢管桩围堰(不封底)施工。该围堰主要由锁口钢管桩、型钢围檩、钢管内支撑和混凝土垫层等组成,横桥向长32.04 m、顺桥向长16.91 m,设5层围檩和内支撑,钢管桩之间采用C9锁扣连接,基坑底设0.5 m厚混凝土垫层(不参与围堰受力)。围堰结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围堰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围堰施工时,先通过基岩咬合钻孔形成钢管桩嵌岩槽口;然后将围檩和内支撑原位整体拼装并整体下放安装到位,插打锁口钢管桩形成围堰结构,完成刚性支撑抄垫和止水处理;最后进行围堰抽水和基坑开挖施工。对围堰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围堰结构受力稳定、安全可靠,止水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悬索桥 承台 嵌岩 锁口钢管桩围堰 咬合钻孔 刚性支撑 设计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4号主墩基础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尚谦 何明辉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127.5+131+988+131+127.5)m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4号主墩承台为矩形-哑铃形,平面尺寸88.6 m×42.5 m,厚7.0 m,下设64根直径3.0 m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79 m。4号主墩基础采用U形无内支撑预应力锚索围堰方案...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127.5+131+988+131+127.5)m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4号主墩承台为矩形-哑铃形,平面尺寸88.6 m×42.5 m,厚7.0 m,下设64根直径3.0 m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79 m。4号主墩基础采用U形无内支撑预应力锚索围堰方案施工,围堰设计为U形开口结构,不设内支撑,在围堰内部设置2批锚索,U形开口结构上游侧长81.1 m、江心侧长129.0 m、下游侧长52 m,围堰高度上分3节,平面分为11个节段(A、K节段为混凝土结构,B~J节段为钢结构)。施工U形无内支撑预应力锚索围堰时,充分利用山体与围堰共同形成挡水结构,减少了对临江山体的开挖;在围堰施工区域局部筑岛,确保了围堰双壁底节在无水条件下安装并浇筑扩大基础混凝土,提高了围堰与河床抗滑移性能。钻孔桩采用旋挖钻机两级钻进、干湿混合成孔的施工技术,缩短了钻孔桩施工工期,有效解决了4号主墩基础在半岸、半水状态且深埋岩层下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钻孔灌注桩基础 U形无内支撑预应力锚索围堰 预应力锚索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放坡-桩锚联合支护结构的监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7
作者 解磊 董礼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8-235,共8页
目的研究放坡-桩锚支护结构变形的演化规律及力学性能.方法以沈阳地区某深基坑为例,分析放坡-桩锚支护结构变形和锚杆轴力的分布情况,采用FLAC3D软件对深基坑放坡-桩锚联合支护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并对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土体摩尔... 目的研究放坡-桩锚支护结构变形的演化规律及力学性能.方法以沈阳地区某深基坑为例,分析放坡-桩锚支护结构变形和锚杆轴力的分布情况,采用FLAC3D软件对深基坑放坡-桩锚联合支护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并对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土体摩尔-库伦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土体的力学特征.结论基坑四边的中点处发生水平位移最大,角点处最小;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最大;地表最大沉降发生在坡顶开挖边线的位置,且水平影响范围在距基坑边缘处15 m.锚杆内力在锚杆的自由段不变,在锚固段随锚固段的增长而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坡-桩锚联合支护结构变形 FLAC3D数值模拟 锚杆轴力 深基坑 沈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效和土拱效应桩-锚基坑土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剑锋 徐日庆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6-770,共5页
根据横向受荷桩的p-y曲线方程,引入时间效应因子,考虑到土拱效应对桩-锚支护结构土压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压力计算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了支护结构位移非线性的影响,又包含了时间效应和土拱效应对土压力的贡献.算例表明,该方法与实... 根据横向受荷桩的p-y曲线方程,引入时间效应因子,考虑到土拱效应对桩-锚支护结构土压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压力计算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了支护结构位移非线性的影响,又包含了时间效应和土拱效应对土压力的贡献.算例表明,该方法与实测结果比较相符.对墙土摩擦角部分发挥和全部发挥对土压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墙土摩擦角的发挥程度对锚杆处的土压力有一定的影响.为安全起见,建议在涉及土拱效应的工程计算中,按墙土摩擦角充分发挥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土压力 -锚支护 时间效应 土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钉墙-桩锚-内撑复合支护体系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宋建学 李力剑 仝元通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对郑州市某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现场监测,通过分析坡顶水平位移、冠梁水平位移和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等监测数据,研究土钉墙-桩锚-内撑复合支护体系的变形规律;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将实测数据和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 对郑州市某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现场监测,通过分析坡顶水平位移、冠梁水平位移和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等监测数据,研究土钉墙-桩锚-内撑复合支护体系的变形规律;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将实测数据和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及参数适用性,进而总结了内支撑位置、锚索锁定值对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土钉墙-桩锚-内撑复合支护体系中坡顶水平位移主要由上部土钉墙控制;该体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曲线大体呈P形,最大位移出现在内支撑附近,产生于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形成强度之前;随内支撑标高上移,桩身最大位移点向基坑底面方向移动,在复合支护体系中内支撑标高的确定应以基坑外被保护对象的位置为依据;桩身最大水平位移所在位置随锚索锁定值的增大而下移,且最大水平位移值减小;当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时,可以通过适度增大锚索锁定值来控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工程 水平位移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复合支护 土钉墙 桩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钉墙-桩锚联合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建学 庞宏飞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4,共4页
结合实例工程,建立土钉墙-桩锚联合支护结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与现场实测变形成果对比,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及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虚拟设计分析了土钉墙高度、锚索锁定值及排桩刚度等参数对支护结构变形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支护形式... 结合实例工程,建立土钉墙-桩锚联合支护结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与现场实测变形成果对比,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及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虚拟设计分析了土钉墙高度、锚索锁定值及排桩刚度等参数对支护结构变形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支护形式中土钉墙高度不宜超过6 m;锚索锁定值增大对坡顶变形控制效果不明显;排桩刚度增大对坡顶变形控制效果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基础工程 土钉支护 桩锚支护 数值模拟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京A1-C-~#4地基坑工程锚杆拉力监测研究
11
作者 张钦喜 刘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66-470,共5页
在北京地区深基坑工程是比较常见的,目前深基坑工程相关的监测和理论研究不太成熟。通过对望京A1区C组团#4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中锚杆拉力的监测研究可知:本工程极具特点,两排锚杆的拉力变化趋势截然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行规范的... 在北京地区深基坑工程是比较常见的,目前深基坑工程相关的监测和理论研究不太成熟。通过对望京A1区C组团#4地项目基坑支护工程中锚杆拉力的监测研究可知:本工程极具特点,两排锚杆的拉力变化趋势截然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行规范的不尽详细之处,也反映了基坑工程较强的地域特点;工程中应加入桩身位移监测,即保证工程安全,又提供详细数据进行设计优化和减少少造价、工期;建议今后有新进场施工的张拉机具时,先采用锚杆轴力计对其锁定时的预应力损失进行量化,并以此为依据适当优化施工参数;由此可知目前的基坑工程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研究结论也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桩锚支护 锚杆拉力 监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桩-锚支护结构中的桩身弯矩与水平位移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青 杨振甲 +1 位作者 王士杰 李福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6-130,共5页
依托山西某深基坑工程,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软件FLAC3D对其进行了数值分析,揭示了桩身位移和弯矩随开挖深度、排桩间距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开挖结束后桩身最大位移出现在桩顶向下基坑开挖深度的中偏上位置,沿桩身弯矩会出现反弯点,... 依托山西某深基坑工程,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软件FLAC3D对其进行了数值分析,揭示了桩身位移和弯矩随开挖深度、排桩间距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开挖结束后桩身最大位移出现在桩顶向下基坑开挖深度的中偏上位置,沿桩身弯矩会出现反弯点,反弯点位于坑底,桩身正弯矩最大值出现在开挖深度的1/2附近,桩身负弯矩最大值出现在开挖面向下插入深度的1/3附近。当双排桩排距为4倍桩径左右时能够达到最佳的支护效果。前后排桩可做不等桩长布置,一般后排桩的嵌固深度为0.6 H左右(H为最终开挖深度,H=16m)时,即可满足基坑变形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473.2深基坑 双排桩-锚支护结构 弯矩 水平位移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基坑采用双排桩-锚索复合支护结构的工作性状测试与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忠凯 马强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170-174,共5页
在分析双排桩工作机理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测试获取了悬臂双排桩和带锚双排桩在不同深度处的水平位移,为进一步了解连梁刚度和排距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影响效果,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 在分析双排桩工作机理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测试获取了悬臂双排桩和带锚双排桩在不同深度处的水平位移,为进一步了解连梁刚度和排距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影响效果,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双排桩支护结构能有效地控制基坑侧向变形,通过锚索能够进一步减小双排支护桩的水平位移;提高桩顶连梁的高度可以减小前、后排桩的水平位移,但当连梁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桩身水平位移的限制作用不再明显增加;双排桩之间排距的变化直接影响桩体水平位移,且存在位移控制效果最优的排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基坑 双排桩-锚索 复合支护结构 工作性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作用桩锚-加筋土组合结构加固边坡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玉瑞 吴红刚 +1 位作者 赵金 牌立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6-523,共8页
桩锚-加筋土组合支挡结构在治理大型复杂滑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某高填方山区机场滑坡为原型,进行降雨作用对桩锚-加筋土组合支挡结构加固边坡稳定性的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桩顶位移随注水时间产生三个阶段的变化:初期平... 桩锚-加筋土组合支挡结构在治理大型复杂滑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某高填方山区机场滑坡为原型,进行降雨作用对桩锚-加筋土组合支挡结构加固边坡稳定性的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桩顶位移随注水时间产生三个阶段的变化:初期平缓发展阶段、突变增加阶段、再次平缓发展阶段。后排悬臂式桩桩顶位移变化量明显大于前排埋入式桩,因此,多排锚索抗滑桩加固边坡设计时,在后排桩悬臂情况下,宜考虑后排桩比前排桩截面尺寸大、锚索间距小来减小其桩顶位移,增强坡体稳定性;②填方边坡位移随注水时间变化,坡顶一级边坡位移量最大,随边坡级数增加,位移量减小,因此多级边坡加固可适当增加边坡锚索框架;③填方坡体沉降量随注水时间表现出后缘大、前缘小的趋势;④加筋土的变形与边坡坡体的变形一致,表明加筋土能够增强填方边坡的整体性;⑤各监测曲线最终均趋于平缓,表明桩、锚和加筋土组合支挡结构体系性能发挥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作用 组合支挡结构 边坡稳定性 桩锚-加筋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铁基坑围护桩大变形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雪 耿凤娟 +2 位作者 赵卫星 李方利 蒋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60,共6页
[目的]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铁基坑施工稍有不慎易导致基坑事故的发生。需分析基坑围护桩大变形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加固措施。[方法]以成都某近接老旧建筑物的桩锚支护结构地铁车站基坑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桩体发... [目的]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铁基坑施工稍有不慎易导致基坑事故的发生。需分析基坑围护桩大变形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加固措施。[方法]以成都某近接老旧建筑物的桩锚支护结构地铁车站基坑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桩体发生大变形的原因,提出控制围护桩变形的加固措施。通过Harding-soil二阶高级本构模型研究了围护桩发生变形后,坑内采用反压堆载、基坑坑外坡体采用钢管桩及再次开挖前加强两道锚索措施的可行性。[结果及结论]模拟计算结果及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围护桩累计位移为77.77 mm;围护桩产生大变形后采用加固措施,可将围护桩水平位移控制在53 mm以内;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及现场实测结果,二者桩体水平位移曲线变化规律一致。实际施工结果表明,采取加固措施后,基坑变形控制效果明显,后续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大范围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基坑工程 围护桩变形 桩锚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失效模式的桩锚结构鲁棒性设计及经济性优化
16
作者 侯世伟 袁正明 +1 位作者 陈昕 曹秀秀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0,共8页
目的 研究岩土力学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桩锚支护体系的整体影响,探究经济性和鲁棒性共同作用的优化设计。方法 选取黄土地区工程案例,考虑支护桩隆起破坏、支护桩倾覆破坏、整体稳定性破坏三类破坏形式,使用蒙特卡洛及点估计法嵌套的方式... 目的 研究岩土力学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桩锚支护体系的整体影响,探究经济性和鲁棒性共同作用的优化设计。方法 选取黄土地区工程案例,考虑支护桩隆起破坏、支护桩倾覆破坏、整体稳定性破坏三类破坏形式,使用蒙特卡洛及点估计法嵌套的方式求出不同设计组合下的失效概率及标准差;同时考虑优化设计的经济性,筛选出桩锚支护结构体系的鲁棒性优化设计方案。结果 随着桩长增加,主控模式由隆起破坏向整体稳定性改变,不同的几何参数对结构鲁棒性影响不同,优化后可以获得同时满足经济性、鲁棒性及可靠度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结论 在桩锚结构设计中考虑经济性优化及多失效模式的鲁棒性设计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锚支护 多失效模式 可靠度 鲁棒性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岩地层超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受力与变形特性实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增明 闫楠 +4 位作者 刘作岩 银吉超 孙培富 王砚廷 白晓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398-6404,共7页
为探究硬岩地层超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随基坑开挖的受力与变形演化规律,依托于崂山公卫中心基坑支护工程,对南侧支护完成区域基坑的预应力锚索轴力、基坑水平和竖向位移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桩锚支护体系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探讨锚... 为探究硬岩地层超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随基坑开挖的受力与变形演化规律,依托于崂山公卫中心基坑支护工程,对南侧支护完成区域基坑的预应力锚索轴力、基坑水平和竖向位移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桩锚支护体系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探讨锚索轴力急速下降与基坑水平位移增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预应力锚索轴力持续、急速的下降与基坑紧邻原状山体的土压力和北侧后挖区域的持续施工有关,工程中采取预应力锚索2次补偿张拉适用效果良好;基坑最大水平位移为19.98 mm,最大竖向位移为12.11 mm,南侧支护完成区域基坑支护体系的变形受后续施工区域的影响明显;桩锚支护体系在硬岩及土岩二元地层超深基坑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类似工程支护结构设计应重视周边地质环境、邻近区域持续施工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基坑 硬岩地层 桩锚支护 锚索轴力 基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多级路堑高边坡桩锚支护效果研究——以云南某滑坡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海娜 吴润富 +2 位作者 郑允 王润清 魏井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38,共11页
为探明公路路堑高边坡桩锚支护机理,以云南邓家村某路堑边坡的滑坡处治为例展开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多元数据分析,查明了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成因;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研究了无支护下高边坡的稳定性,对比分析了挡土墙和桩锚... 为探明公路路堑高边坡桩锚支护机理,以云南邓家村某路堑边坡的滑坡处治为例展开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多元数据分析,查明了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成因;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研究了无支护下高边坡的稳定性,对比分析了挡土墙和桩锚支护2种方案;以预应力为400 kN、桩间距为4 m、桩直径为1 m为基本方案,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路堑高边坡中桩锚参数对桩锚受力性能和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挡土墙虽然可以有效阻止边坡底部的滑移,但其对坡体中部和上部的稳固效果不佳;桩锚支护结构对整个滑坡体都有一个良好的加固作用,桩的位移呈现“上部大而下部趋于0”的特点,其受到的剪力、弯矩存在多个极值点,并且大多数存在于滑动面上方;随着桩直径的增大或者桩间距的减小,边坡安全系数增加,而锚索预应力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 桩锚支护机理 FLAC3D 路堑高边坡 支护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地层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的受力与变形 被引量:24
19
作者 赵文 韩健勇 +1 位作者 李慎刚 关永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6-580,595,共6页
通过对沈阳华强金廊城市广场项目基坑进行长期监测,对该深基坑的桩顶水平位移、桩体水平位移及变形和锚索预应力值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桩锚支护体系受力特点和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土地层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时间效应不显著,围护桩桩... 通过对沈阳华强金廊城市广场项目基坑进行长期监测,对该深基坑的桩顶水平位移、桩体水平位移及变形和锚索预应力值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桩锚支护体系受力特点和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土地层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时间效应不显著,围护桩桩顶水平位移空间效应特征明显,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呈两头小、中间大的鱼腹状变形,桩体受锚索预应力影响产生类似简支梁变形曲线,锚索受季节性冻胀影响显著,且从上到下影响逐渐减小;桩锚支护体系采用600 mm桩径的围护桩具有工程可行性,控制变形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锚支护 变形 砂土地层 冻胀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墙)—撑—锚”联合支护技术的工程应用与变形协调探讨 被引量:17
20
作者 冯申铎 姜晓光 +2 位作者 杨志银 张俊 卓志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56-460,共5页
"桩(墙)–撑–锚"联合支护是在"桩(墙)–撑"和"桩(墙)–锚"两种支护技术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研发的一种具有综合优越性的新型联合支护形式。它既可有效地控制基坑周边变形,又为土方和地下结构施工创造了... "桩(墙)–撑–锚"联合支护是在"桩(墙)–撑"和"桩(墙)–锚"两种支护技术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研发的一种具有综合优越性的新型联合支护形式。它既可有效地控制基坑周边变形,又为土方和地下结构施工创造了方便条件。这种新型支护在3个深基坑工程(H=11~20.9 m)中应用效果良好。论文还对"桩(墙)–撑–锚"联合支护形式的变形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技术关键是加大锚杆的刚度和变形控制能力。在分析比较这种新型支护与"桩(墙)–撑"支护在基坑施工和使用三阶段变形特点后,认为在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基坑深层总变形量达到两者相当的水平是可能的,并就提高基坑深层变形控制能力提出了5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墙)–撑–锚联合支护 变形协调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