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ecewise linear recursive convolution FDTD method for magnetized plasmas 被引量:4
1
作者 Liu Song Zhong Shuangying Liu Shaob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2期290-295,共6页
The piecewise linear recursive convolution (PLRC) finite-different time-domain (FDTD) method greatly improves accuracy over the original recursive convolution (RC) FDTD approach but retains its speed and efficie... The piecewise linear recursive convolution (PLRC) finite-different time-domain (FDTD) method greatly improves accuracy over the original recursive convolution (RC) FDTD approach but retains its speed and efficiency advantages. A PLRC-FDTD formulation for magnetized plasma which incorporates both anisotropy and frequency dispersion at the same time is presented, enabled the transient analysis of magnetized plasma media. The technique is illustr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through a magnetized plasma lay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RC-FDTD method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ccuracy over the original RC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wave FDTD methods piecewise linear recursive convolution magnetized pla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mproved Mumford-Shah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Image Processing with the Piecewise Constant Level Set Method 被引量:1
2
作者 SONG Jin-Ping LI Shuai-Jie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59-1262,共4页
为快分割并且降噪,提高 penalization 学期的古典 Mumford-Shah (MS ) 模型需要,即增加 penalization 参数,它导致目标的渐渐的消失。在这份报纸,我们建议一个改进 Mumford-Shah (IMS ) 模型避免现象,并且采用 piecewise 常数水平... 为快分割并且降噪,提高 penalization 学期的古典 Mumford-Shah (MS ) 模型需要,即增加 penalization 参数,它导致目标的渐渐的消失。在这份报纸,我们建议一个改进 Mumford-Shah (IMS ) 模型避免现象,并且采用 piecewise 常数水平集合方法(PCLSM ) 和坡度降下方法解决最小化问题。数字实验被给显示出新模型和算法的效率和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持续水平集方法 分割 降噪 经典MS模型 最小化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分段线性刚度NES系统能量传递和耗散研究
3
作者 张云浩 王军 +1 位作者 申永军 张建超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0-489,共10页
针对耦合分段线性刚度NES的能量传递效率及系统能量耗散进行了研究。采用复变量-平均法得到了1∶1内共振下耦合分段线性刚度能量阱的二自由度系统慢变方程。应用多项式近似法得到了系统慢不变流形两极值点的近似表达式,以此得到了耦合... 针对耦合分段线性刚度NES的能量传递效率及系统能量耗散进行了研究。采用复变量-平均法得到了1∶1内共振下耦合分段线性刚度能量阱的二自由度系统慢变方程。应用多项式近似法得到了系统慢不变流形两极值点的近似表达式,以此得到了耦合分段线性刚度能量阱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方程以及能量耗散方程,并分析了分段间隙和分段线性刚度对能量传递效率的影响以及阻尼比与耗散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随着耦合分段线性刚度能量阱分段间隙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分段刚度的增大而提高;能量耗散时间随着主结构阻尼系数的增大而缩短。通过调节结构参数,分段线性刚度能量阱能够高效抑制主结构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非线性能量阱 复变量-平均法 分段线性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度分段线性近似和改进密度峰值聚类的户变关系识别
4
作者 赵耀 付皖皖 +1 位作者 陈冉 张涛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5,共13页
为解决因排查效率低、数据更新不及时等因素导致低压配电网户变关系连接形式与实际不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角度分段线性近似(anglepiecewiselinearrepresentation,APLR)和改进密度峰值聚类(improved 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find of... 为解决因排查效率低、数据更新不及时等因素导致低压配电网户变关系连接形式与实际不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角度分段线性近似(anglepiecewiselinearrepresentation,APLR)和改进密度峰值聚类(improved 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find of density peaks,ICFSFDP)相结合的户变关系识别方法。首先,根据电压曲线中相邻线段的角度变化量提取曲线的转折点,利用APLR对曲线进行自适应降维重构;随后,使用ICFSFDP算法对降维数据组展开聚类分析,在决策图中由拟合函数与坐标轴围成面积的最小值得到最优类簇数目,进而得到聚类和非聚类中心用户;最后,使用动态时间弯曲(dynamic time warping,DTW)距离计算聚类和非聚类中心用户之间的距离相似度,进而得到户变关系。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模拟和真实数据中,均可证实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时间间隔不同、不等维的序列进行分析,且不需要人为设定聚类算法的参数,户变关系识别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户变关系 改进分段线性近似 动态时间弯曲距离 最小面积法 密度峰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局部阻尼的二维Mindlin-Timoshenko板系统的镇定
5
作者 章春国 孙宝楠 +1 位作者 付煜之 于欣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6-959,共14页
该文研究了具有局部阻尼的二维Mindlin-Timoshenko板系统,首先将原系统转化成抽象柯西问题,运用算子半群理论得到了系统的适定性.借助系统频域稳定性结果,通过引入几何光学条件结合乘子技巧得到了系统的一致指数稳定性.
关键词 Mindlin-Timoshenko板系统 局部阻尼 分片乘子法 一致指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LMD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方法
6
作者 黄永红 浦骁威 +1 位作者 张龙 李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59,共8页
针对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算法应用于电能质量扰动检测时存在“端点效应”与滑动平均收敛速度慢,严重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局部均值分解方法(Modified LMD,MLMD)。通过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取代滑动平... 针对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算法应用于电能质量扰动检测时存在“端点效应”与滑动平均收敛速度慢,严重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局部均值分解方法(Modified LMD,MLMD)。通过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取代滑动平均法,有效改善LMD收敛慢、受平滑长度影响的弊端。为避免延拓长度不够而导致的“延拓失败”情形,在镜像延拓法的基础上结合“奇延拓”方法提出改进镜像延拓法。针对“直接法”求频率存在“毛刺现象”的弊端,文中改用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HT)求取瞬时频率。最后,将MLMD分别应用于单一扰动信号与复合谐波信号的检测,相较传统的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MLMD方法可有效抑制“端点效应”,同时能更准确的定位扰动信号的起止时刻,并且对高次谐波信号有更好的提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D 端点效应 三次Hermite插值 改进镜像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日峰降温电力负荷预测灰色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洁 曲晓黎 +3 位作者 尤琦 杨琳晗 时珉 张金满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2,共8页
基于2017—2020年石家庄市逐15分钟电力负荷及同期气象资料,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标有效温度和温湿指数,考虑基准负荷存在周期性和增长性,提出采用灰色模型GM(1,1)并结合滤波法、相关分析等方法,建立日峰降温电力负荷与人体舒适度指标分段... 基于2017—2020年石家庄市逐15分钟电力负荷及同期气象资料,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标有效温度和温湿指数,考虑基准负荷存在周期性和增长性,提出采用灰色模型GM(1,1)并结合滤波法、相关分析等方法,建立日峰降温电力负荷与人体舒适度指标分段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石家庄电力负荷具有明显的逐年增长趋势;剥离出的日降温负荷曲线呈“W”型分布;分别对模型进行一次、二次和分段函数拟合,对3种预测模型进行检验发现分段函数预测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在4.8%~5.2%,有效温度和温湿指数的分段函数误差在-10%~10%所占比例分别为88.1%和90.5%;考虑了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有效温度较温湿指数的夏季日峰降温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更高,回归模型分段点为26.2℃,对电网“迎峰度夏”时期电力调度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温负荷 灰色模型 滤波法 相关性分析 分段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冷/热系统质-量调节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动态最优能流计算 被引量:2
8
作者 梁炜焜 林舜江 +2 位作者 刘明波 盛煊 潘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8-1018,共11页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的最优能流计算是求解RIES的设备配置、优化调度、故障分析等问题的基础。考虑供冷/热和供气管道传输能量的动态特性,建立RIES动态最优能流计算模型,其中基于特征线法获得了供...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的最优能流计算是求解RIES的设备配置、优化调度、故障分析等问题的基础。考虑供冷/热和供气管道传输能量的动态特性,建立RIES动态最优能流计算模型,其中基于特征线法获得了供冷/热管道和供气管道动态偏微分方程的代数解析解。针对基于供冷/热系统质–量调节模式下管道能量传输时滞变量造成RIES的动态能流计算模型难以求解的问题,提出采用分段插值法获得供冷/热管道两端节点温度之间关系的近似表达式并加入动态最优能流计算模型中。此外,针对优化模型中供冷/热系统的流量与温度相乘的双线性项,提出一种能够缩紧松弛间隙的分段凸包络松弛方法将原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次约束规划模型,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实现高效求解。最后以某个RIES算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计算准确性和高效性,并与常用的质调节模式相比,表明在供冷/热系统质–量调节模式下能找到经济性更优的RIES运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动态最优能流 质–量调节 偏微分方程 特征线法 分段凸包络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等效循环放电深度约束的配电网储能规划 被引量:4
9
作者 程苒 段瑶 +3 位作者 吴亚雄 张黎明 许志恒 刘志文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63,共10页
储能作为新能源系统中的一部分,因其优秀的调节作用在配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储能寿命会受其运行特性的影响,导致规划结果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循环放电深度约束的配电网储能规划模型。首先介绍了雨流计数法的基... 储能作为新能源系统中的一部分,因其优秀的调节作用在配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储能寿命会受其运行特性的影响,导致规划结果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循环放电深度约束的配电网储能规划模型。首先介绍了雨流计数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分段线性化思想建立了放电深度与储能寿命的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等效循环放电深度约束的储能寿命模型。然后,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考虑储能寿命的规划模型。其次,针对模型中的非凸项进行凸化处理,并转化为二阶锥规划模型。最后,在改进的Portugal54算例系统上进行仿真验证,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流计数法 循环放电深度 分段线性化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仿射阻抗模型的电压源变流器小扰动稳定域在线构造
10
作者 马悦鑫 王鹏 +3 位作者 赵浩然 贺敬 罗嘉 王金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667-5679,I0019,共14页
近年来小扰动振荡事故频发,亟需建立能反映新能源并网系统全工况的在线稳定域。小扰动在线稳定域可以为时变性和波动性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评估和控制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提出基于分段仿射阻抗模型的电压源变流器(voltage sour... 近年来小扰动振荡事故频发,亟需建立能反映新能源并网系统全工况的在线稳定域。小扰动在线稳定域可以为时变性和波动性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评估和控制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提出基于分段仿射阻抗模型的电压源变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小扰动稳定域在线构造方法。首先,该方法使用电压、功率和频域因子作为分区变量,离线构建VSC的分段仿射阻抗模型。在线计算时根据运行工况可以快速定位运行分区并确定对应的线性仿射模型,从而极大地提高阻抗计算的效率。其次,提出VSC稳定域边界点的双层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的广义奈奎斯特判据和复合形法进行快速求解。然后,通过改变双层优化模型的求解方向搜索边界点,基于分段拟合获取准确的边界解析式。最后,仿真算例和实验结果表明,分段仿射阻抗模型与全阶阻抗模型误差小于1%;该方法可以准确和高效地构建在线稳定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扰动建模 阻抗法 分段仿射 稳定域 复合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容器开孔处裂纹最深点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志福 秦宗川 +3 位作者 张羽 牛铮 范海俊 戴兴旺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9-1115,共7页
由于超高压容器开孔处的应力梯度变化很大,通常由最小二乘法拟合的三次多项式往往与实际的应力分布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段插值求解的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应力强度因子及通用权函数的理论,推导出了常数插值、线... 由于超高压容器开孔处的应力梯度变化很大,通常由最小二乘法拟合的三次多项式往往与实际的应力分布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段插值求解的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应力强度因子及通用权函数的理论,推导出了常数插值、线性插值、二次插值求解的计算公式;其次,结合工程实例,基于无裂纹体的弹性应力分析,对比分析了常规最小二乘法与常数插值、线性插值、二次插值的应力分布表征精度及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确定了线性插值和二次插值方法的可靠性;然后,分析了数据采集量对线性插值和二次插值计算结果的影响,确定了线性插值方法的实用性;最后,对线性插值与有限元分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分布表征精度为“最小二乘法<常数插值<线性插值<二次插值”,计算结果相对误差约为15%;随着采集数据量的增加,采用线性插值方法的计算结果能较快收敛,更适合于工程计算;线性插值与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高度一致,证明了线性插值计算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容器开孔处 应力强度因子 通用权函数 分段插值求解计算方法 裂纹最深点处 线性插值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周期激励下分段不对称振子的全局动力学
12
作者 杨兆虎 李险峰 +1 位作者 李登辉 周碧柳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12-3022,共11页
分段线性振子是一类强非线性系统,广泛存在于工程和数学领域.例如用永磁铁和悬臂梁构造分段线性能量阱,用分段线性模型逼近非线性振子,这类系统具有复杂的动力学行为.目前关于分段线性振子的研究主要考虑单频激励情形,对于拟周期激励系... 分段线性振子是一类强非线性系统,广泛存在于工程和数学领域.例如用永磁铁和悬臂梁构造分段线性能量阱,用分段线性模型逼近非线性振子,这类系统具有复杂的动力学行为.目前关于分段线性振子的研究主要考虑单频激励情形,对于拟周期激励系统研究较少.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外部激励通常为多频激励.文章通过广义的Melnikov方法,研究了拟周期激励下一类分段不对称振子的全局动力学,得到了同宿轨道横截相交的条件,由此给出了系统发生Smale马蹄型混沌的阈值.通过时间历程图、相图、Poincaré截面图和最大Lyapunov指数图验证了理论结果,并分析了阻尼、弹簧刚度及外激励幅值对系统混沌运动的影响.此外,发现了系统的拟周期吸引子经环面倍化路径和分形路径演化为奇异非混沌吸引子的特殊现象.奇异非混沌吸引子是一类具有分形几何结构,但最大Lyapunov指数非正的吸引子,这类吸引子可看作一种介于拟周期吸引子和混沌吸引子之间的特殊吸引子.对奇异非混沌吸引子的产生机理和拓扑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多频激励系统中的分岔和混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不对称振子 拟周期激励 混沌 MELNIKOV 方法 奇异非混沌吸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线性系统经典数学模型的修正与动力学分析
13
作者 张瑞良 申永军 韩东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5,共11页
由于间隙的存在,很多机械系统可以简化为分段线性模型,而简化后的模型中副簧系统通常包含阻尼.在大多数文献建立的数学模型中,主、副系统的接触点与分离点固定在间隙处.文章研究发现,由于副簧系统中弹簧与阻尼的力学特性不同,主、副系... 由于间隙的存在,很多机械系统可以简化为分段线性模型,而简化后的模型中副簧系统通常包含阻尼.在大多数文献建立的数学模型中,主、副系统的接触点与分离点固定在间隙处.文章研究发现,由于副簧系统中弹簧与阻尼的力学特性不同,主、副系统的接触点与分离点位置实际上是随着系统参数和运动状态而变化的.若忽视这一点,后续的包括分岔和混沌在内的动力学分析就会出现误差甚至错误.首先基于经典的数学模型,用数值方法揭示了在简谐激励下主系统未返回到间隙处就与副簧系统提前分离,证明了经典数学模型的不当之处.进一步研究发现主系统不仅会出现提前分离,还会出现接触滞后的现象.因此对系统的接触与分离条件提出了修正,得到了更合理的数学模型.研究发现修正后的接触点、分离点位置与修正前相差较大,修正后的幅频响应曲线与修正前存在一定差别;在复杂运动中,修正前后的运动性质也可能发生改变,证明了修正后的模型更加合理,更能反映工程实际.然后,采用平均法并对平均法的积分区间进行推广,求得了修正模型的幅频响应的解析解,并通过龙格库塔法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对解析解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了解析解的稳定性判别式.最后,探究了修正模型的副簧系统参数对主系统幅频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分段线性系统 平均法 动力学行为 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Newmark-β法机理的一种解释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鸿晶 王通 廖旭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5-62,共8页
一般认为,Newmark-β法属于积分类型的动力数值分析方法,和基于荷载分段插值类型的数值方法不是相同类型的方法。在本文中,研究了这两类方法之间的关系,以最常使用的两种Newmark方法——平均常加速度法和线性加速度法为例,从Newmark基... 一般认为,Newmark-β法属于积分类型的动力数值分析方法,和基于荷载分段插值类型的数值方法不是相同类型的方法。在本文中,研究了这两类方法之间的关系,以最常使用的两种Newmark方法——平均常加速度法和线性加速度法为例,从Newmark基本假定出发推导出这两种方法所具有的荷载分布模式。结果发现:平均常加速度法和线性加速度法与各时间步距内荷载分布模式分别取为二次函数和三次函数时的荷载分段精确法完全相同,但平均常加速度法在时步的始末端点处荷载是不连续的,且同真实荷载值不重合。因此,Newmark-β法亦可看作是一种基于荷载分段插值类型的数值分析方法,可以从荷载分布模式假定的角度解释Newmark-β法的数值机理。最后,通过一个单自由度体系实例阐释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mark-β方法 分段精确法 算法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二乘法分段直线拟合 被引量:188
15
作者 田垅 刘宗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6期482-484,共3页
曲线拟合是图像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描述符号。最常用的曲线拟合方法是最小二乘法,然而一般的最小二乘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进一步对最小二乘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分段直线拟合算法来代替多项式曲线拟合... 曲线拟合是图像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描述符号。最常用的曲线拟合方法是最小二乘法,然而一般的最小二乘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进一步对最小二乘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分段直线拟合算法来代替多项式曲线拟合,以达到简化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减少计算的目的,使其能够更好地对点序列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拟合 最小二乘法 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吉 范绍佳 +3 位作者 张镭 陈长和 陈训来 孟智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49,共5页
利用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Anderson分级采样器和石英分级采样器的资料,采用改进的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分离出PM2.5,研究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水平、PM2.5占PM10和TSP的比例,并比较兰州市PM2.5和PM10在国内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兰州... 利用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Anderson分级采样器和石英分级采样器的资料,采用改进的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分离出PM2.5,研究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水平、PM2.5占PM10和TSP的比例,并比较兰州市PM2.5和PM10在国内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PM2.5和PM10的污染严重, PM2.5在大气颗粒物中的质量浓度相对很高,PM2.5的污染和危害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改进的三次样条插值方法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激光雷达的列车速度测量系统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常杰 刘洪伟 +3 位作者 郭寅 刘邈 张宾 叶声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5-290,共6页
针对传统列车速度测量装置存在量程小、调试复杂等问题,基于扫描激光雷达技术,设计了一套适用于高速列车动态限界测量的列车速度测量系统。将扫描激光雷达固定在距列车10m左右的位置上,根据激光脉冲飞行时间测距原理,沿列车行驶方向对... 针对传统列车速度测量装置存在量程小、调试复杂等问题,基于扫描激光雷达技术,设计了一套适用于高速列车动态限界测量的列车速度测量系统。将扫描激光雷达固定在距列车10m左右的位置上,根据激光脉冲飞行时间测距原理,沿列车行驶方向对进入扫描范围内的列车车身逐点扫描,获得由测量点组成的车身轮廓信息;通过最小二乘拟合车厢测量点,得到列车行驶轨迹,确定列车行驶方向;采用分段线性差值确定相邻两次测量周期内列车行驶的距离,完成列车速度的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速系统操作方便,量程可达600km/h,测速误差控制在±1.2%以内,可以满足高速列车速度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测速 扫描激光雷达 最小二乘法 分段线性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改进自适应Prony方法的电力故障信号的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25
18
作者 孙晓明 高孟平 +2 位作者 刘涤尘 侯兴哲 袁荣湘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80-87,共8页
Prony方法(Prony method,PM)不适于处理含非持续性或突变性分量的故障信号。自适应PM(adaptive PM,APM)通过对信号自适应分段改善了PM的性能,但在搜索子段分界点时采用固定步长,效率低、运行时间长。提出改进APM(modified APM,MAPM),通... Prony方法(Prony method,PM)不适于处理含非持续性或突变性分量的故障信号。自适应PM(adaptive PM,APM)通过对信号自适应分段改善了PM的性能,但在搜索子段分界点时采用固定步长,效率低、运行时间长。提出改进APM(modified APM,MAPM),通过引入变步长策略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仿真结果表明,MAPM具有很高的信号拟合及参数估计精度,基于其的信号插值、延拓具有传统方法所没有的自适应性。MAPM对故障信号分析处理的实例再次表明了它的优越性能,为它在电气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改进白适应Prony方法 电力故障信号 分段拟合 插值 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压缩多介质粘性流体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1
19
作者 柏劲松 李平 +3 位作者 王涛 谢彬 钟敏 陈森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521,共7页
将考虑热传导和粘性情况下的Navier Stokes方程描述的物理过程分解成3个子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即把整个流量计算分解成无粘性流量、粘性流量和热流量3部分,采用多介质流体高精度parabolic piece-wise method(PPM)方法、二阶空间中心差方... 将考虑热传导和粘性情况下的Navier Stokes方程描述的物理过程分解成3个子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即把整个流量计算分解成无粘性流量、粘性流量和热流量3部分,采用多介质流体高精度parabolic piece-wise method(PPM)方法、二阶空间中心差方法和两步Rung-Kutta时间推进方法相结合进行数值计算。给出了激波管中Riemann问题和二维、三维Richtmyer-Meshkov界面不稳定性的Navier Stokes方程和Euler方程对比计算结果,显示了粘性对界面不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NAVIER STOKES方程 多流体PPM方法 粘性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准零刚度隔振器的分段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心龙 周加喜 徐道临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62,共13页
建立了一类带有滚轮装置的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分段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平均法对系统在基础激励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系统主共振响应的一次近似解析解.利用数值方法对动力学方程求解,验证了平均法求解此类分段非线性动... 建立了一类带有滚轮装置的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分段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平均法对系统在基础激励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系统主共振响应的一次近似解析解.利用数值方法对动力学方程求解,验证了平均法求解此类分段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讨论了激励幅值、阻尼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利用位移传递率评估了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结果表明,激励幅值和阻尼对系统响应具有显著影响:激励幅值较小时,该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明显优于相应的线性系统;而随激励幅值增大时,其隔振性能变差,但最多与线性系统相当,而不会变得更差,此特征优于传统准零刚度隔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零刚度 分段非线性 平均法 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