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志留系泥页岩滑脱层对大巴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的影响——基于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玉 李江海 +2 位作者 王利杰 柳晨 胡懿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08,共11页
大巴山前陆冲断带处于秦岭造山带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区,是四川盆地大中型油气藏探明储量的主要分布区,也是盆山耦合研究的典型区。该地区发育三套主要滑脱层,前人研究多以底层寒武系泥页岩和顶层上三叠统膏盐岩作为区域主控滑脱层,认为中... 大巴山前陆冲断带处于秦岭造山带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区,是四川盆地大中型油气藏探明储量的主要分布区,也是盆山耦合研究的典型区。该地区发育三套主要滑脱层,前人研究多以底层寒武系泥页岩和顶层上三叠统膏盐岩作为区域主控滑脱层,认为中间层志留系滑脱层使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样式复杂化,但是中间滑脱层对大巴山前陆冲断带的具体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物理模拟设计两组实验、四个模型,探讨了相同厚度的硅胶和玻璃微珠作为基底滑脱层时,中间滑脱层对于模型整体构造样式的影响,分析了其与基底及沉积盖层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硅胶作基底滑脱层时,正向逆冲断层和反向逆冲断层数量相当,反冲断层多为自基底逆冲的断层。玻璃微珠作为基底滑脱层时,存在中间滑脱层的体系以正向逆冲断层为主,反冲断层多为浅部小型断层;②中间滑脱层的引入降低了整个体系的强度,使体系中构造变形更加复杂,模型中出现脱耦现象。中间滑脱层对前陆方向的变形起主导作用,促进了模型远端前陆方向的传播,垂向上沉积载荷的增大激活了中间滑脱层对挤压端构造样式的影响;③模拟表明,该地区志留系滑脱层使剖面出现脱耦,寒武系基底滑脱层为摩擦滑脱层,上三叠统之上发育较薄沉积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前陆冲断带 构造样式 中间滑脱层 志留系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基底断裂对盐构造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余一欣 汤良杰 +5 位作者 李京昌 杨文静 金文正 彭更新 雷刚林 万桂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0-336,共7页
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古近系基底构造对上覆盐构造的形成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位于冲断带前缘的秋里塔格构造带西段前古近系基底表现为古隆起形态,并发育有丰富的基底断裂和盐构造。基底断裂大... 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古近系基底构造对上覆盐构造的形成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位于冲断带前缘的秋里塔格构造带西段前古近系基底表现为古隆起形态,并发育有丰富的基底断裂和盐构造。基底断裂大多表现为逆断裂,其走向与地表山系基本一致,倾向主要为NNW和SSE,具有较明显的分段特征。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塑性流动变形形成的盐构造主要有盐枕、盐推覆、盐焊接和鱼尾构造等。前古近系基底断裂通过影响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的塑性流动方式和平面展布特征,进而控制盐层及上覆层的构造变形过程,最终导致在盐层和上覆层形成了大量形态各异的盐相关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古隆起 基底断裂 物理模拟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博孜—大北万亿方大气区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学文 王清华 +7 位作者 李勇 吕修祥 谢会文 吴超 王翠丽 王祥 莫涛 汪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5-187,共13页
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博孜—大北地区超深层是塔里木油田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评价天然气资源量超万亿方。基于岩心、薄片、分析化验、测井及生产资料,对博孜—大北地区的油气源、储层、盖层特征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地区油气... 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博孜—大北地区超深层是塔里木油田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评价天然气资源量超万亿方。基于岩心、薄片、分析化验、测井及生产资料,对博孜—大北地区的油气源、储层、盖层特征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地区油气输导与充注特征,深入分析了博孜—大北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聚集过程,明确了博孜—大北万亿方大气区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油气成藏具有“早期聚油,晚期聚气,超压充注,垂向输导、高效聚集”的总体特征。“早期浅埋、晚期快速深埋”使烃源岩具备持续生烃能力;良好的储、盖配置关系和断裂体系的垂向输导为油气的运聚提供了先决条件。成熟—过成熟的烃源岩,平面成排成带、垂向叠置分布的圈闭群,优质储层相带以及巨厚膏盐岩盖层在博孜—大北地区有效叠合,形成高丰度、超高压的大气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前陆冲断带 克拉苏构造带 高压 油气聚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新生代盐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物理模拟和讨论 被引量:51
4
作者 尹宏伟 王哲 +1 位作者 汪新 吴珍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8-317,共10页
膏盐层的存在对库车前陆盆地构造变形与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导致了盐上构造与盐下构造形态的明显不同。盐上构造以宽缓的褶皱为主,而盐下构造则以紧密排列的冲断层为主。我们采用构造物理模拟方法对库车盐构造变形演化过程和变形机制进... 膏盐层的存在对库车前陆盆地构造变形与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导致了盐上构造与盐下构造形态的明显不同。盐上构造以宽缓的褶皱为主,而盐下构造则以紧密排列的冲断层为主。我们采用构造物理模拟方法对库车盐构造变形演化过程和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库车盐构造变形主要受区域挤压和同构造沉积作用的影响。在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为区域挤压作用,而在构造带前缘的秋里塔格构造带,盐构造的主控因素则为邻区拜城凹陷的巨厚同构造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物理模拟 盐构造 秋里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前陆冲断带含油气构造样式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易士威 杨海军 +3 位作者 李君 李勇 莫午零 雷刚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2-276,共5页
塔里木盆地前陆冲断带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冲断带与逆冲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中。通过研究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建立了横向叠瓦式、垂向叠瓦式、台阶状叠瓦式、单冲背斜式、双冲背斜式、对冲背斜式、背冲背斜式、同心背... 塔里木盆地前陆冲断带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冲断带与逆冲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中。通过研究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建立了横向叠瓦式、垂向叠瓦式、台阶状叠瓦式、单冲背斜式、双冲背斜式、对冲背斜式、背冲背斜式、同心背斜式和反冲断鼻式等9种含油气构造样式。构造区带和构造样式的多样性,以及与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空间组合关系的多样性,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油气成藏模式。无论哪种成藏模式,断层和盖层都是决定天然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以断层发育为核心的断-源-储-盖的空间组合决定了圈闭的形成、油气的输导能力、圈闭的封闭性和充满度,从而最终决定了天然气的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前陆冲断带 库车坳陷 塔西南坳陷 构造样式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和东秋断层上盘勘探突破方向 被引量:11
6
作者 易士威 李明鹏 +4 位作者 范土芝 杨帆 方辉 黄福喜 金武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9-324,共16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特别是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发现了克深大气藏群、克拉2大气藏和中秋1气藏,形成了超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但目前发现的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下盘,断层上盘仅仅发现了...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特别是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发现了克深大气藏群、克拉2大气藏和中秋1气藏,形成了超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但目前发现的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下盘,断层上盘仅仅发现了克拉2大气藏,纵向上主要赋存于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基于上述油气分布现状分析,认为克拉苏断层下盘之所以形成连片分布的大气藏群,主要是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逆冲断层形成了成排、成带的大型背斜和断背斜构造圈闭,控圈断层下通烃源岩,上达膏岩盐盖层而未断穿,既是油气运聚通道而又没有破坏圈闭的封闭性,这种成藏要素的绝佳匹配造就了克拉苏断层下盘连片大气藏群的形成;而由于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断穿膏盐岩甚至断达地表,造成断层上盘圈闭封闭性变差,致使具有相同储盖组合的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圈闭未能成藏,但在断层上盘由于顶冲构造形成了独特的克拉2“盐包圈”圈闭,发育了独一无二的克拉2大气藏。其次,通过分析克拉苏逆冲断层和东秋逆冲断层对成藏的控制,认为断层对纵向上不同层系及不同类型储盖组合的成藏影响是不同的。从油气复式聚集理论出发,考虑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丰富的剩余油气资源,以及断层上盘、下盘勘探不均衡的现状,通过解剖吐格尔明逆冲断层上盘侏罗系成藏模式,以及克拉苏断层上盘和东秋断层上盘古近系成藏模式,提出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上盘尚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侏罗系和古近系是断层上盘下步重大的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上盘 成藏模式 突破方向 前陆冲断带 克拉苏断层 东秋断层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斜坡带砂岩储层孔隙演化特征与有利储层评价:基于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冯佳睿 高志勇 +1 位作者 崔京钢 郭美丽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4-140,148,共8页
通过自主研发的成岩物理模拟系统,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斜坡带侏罗系细砂岩进行了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对前陆盆地特有的埋藏方式,即沉积早期长期浅埋,沉积晚期快速深埋影响下的储层物性特征、孔隙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温... 通过自主研发的成岩物理模拟系统,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斜坡带侏罗系细砂岩进行了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对前陆盆地特有的埋藏方式,即沉积早期长期浅埋,沉积晚期快速深埋影响下的储层物性特征、孔隙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温度、压力和模拟埋深的逐渐增大以及压实作用的不断加强,细砂岩颗粒间接触关系由点-线-凹凸接触,粒内裂纹逐渐出现,裂纹呈不规则分布或呈共轭剪切关系;模拟埋深2 000~3 000m时次生孔隙较为发育,孔径和喉径也表现出快速增大的趋势,埋深大于4 000m后,次生孔隙与孔径、喉径均开始呈现递减趋势。因此,推测埋深2 000~3 000m是准南斜坡带侏罗系有利储层发育的关键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 斜坡带 成岩物理模拟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陆褶皱冲断带厚皮缩短盐构造运动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25
8
作者 戈红星 Bruno C.Vendeville Martin P.A.Jackson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9-49,共11页
尺度物理实验用干石英砂和聚合硅树脂为实验材料 ,模拟了前陆褶皱冲断带厚皮缩短盐构造 ,并与薄皮缩短盐构造及无盐层的褶皱冲断带构造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 ,由于塑性盐层的存在 ,厚皮缩短盐构造呈 3层式结构模式。盐上层主要形成... 尺度物理实验用干石英砂和聚合硅树脂为实验材料 ,模拟了前陆褶皱冲断带厚皮缩短盐构造 ,并与薄皮缩短盐构造及无盐层的褶皱冲断带构造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 ,由于塑性盐层的存在 ,厚皮缩短盐构造呈 3层式结构模式。盐上层主要形成敞开褶皱、箱状褶皱、前冲和背冲断层以及冲垒构造 ,盐下层形成逆冲断层及冲垒构造 ,断层通常都终止于盐层中。尽管盐层局部变薄或增厚 ,但不形成刺穿型盐构造。褶皱冲断带不具构造指向特征 ,其楔形库仑锥剖面呈平台与斜坡两段式形态。模型对比表明 ,厚皮缩短与薄皮缩短所产生的盐上层构造形态相似 ,不易区分 ;但二者的库仑锥剖面有所不同。厚皮前陆褶皱冲断盐构造与无盐层的褶皱冲断构造无论是其几何形态、还是库仑锥剖面都有极大的差别 ,极易区分。实验结果对解释前陆褶皱冲断构造和寻找盐下油气圈闭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褶皱冲断带 厚皮缩短 盐构造运动 物理模拟 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