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quivalent Method of Integrat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of Wind, Photovoltaic and Energy Storage in Power Flow Calculation and Transient Simulation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皓怀 汤涌 +3 位作者 侯俊贤 刘楠 李碧辉 张宏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I0001-I0026,共26页
针对工程实际开展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在潮流计算和机电暂态仿真中的等值方法研究,旨在为大容量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并网仿真分析奠定基础。将潮流计算的等值分为单元机组和集电系统2部分来研究。单元机组等值采用根据不同控制模式选... 针对工程实际开展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在潮流计算和机电暂态仿真中的等值方法研究,旨在为大容量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并网仿真分析奠定基础。将潮流计算的等值分为单元机组和集电系统2部分来研究。单元机组等值采用根据不同控制模式选取不同节点类型的方法,针对集电系统等值提出基于损耗不变原则的方法。等值模型和详细模型的算例结果表明,潮流计算等值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在机电暂态仿真动态等值中,基于实际工程计算的最严重工况分析原则,提出运行在满出力点的单机“倍乘”等值模型,为工程计算中的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动态等值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发电系统 暂态仿真 光伏发电 潮流计算 等效方法 电力系统 风能 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osition Modeling and Equivalence of an Integrat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of Wind, Photovoltaic and Energy Storage Unit 被引量:66
2
作者 WANG Haohuai TANG Yong +3 位作者 HOU Junxian ZOU Jiangfeng LIANGShuang SU Fe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I0001-I0001,11,共1页
利用间接组合建模的方法,在建立典型的双馈风机、光伏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的装置级机电暂态模型基础上,采用等值方法建立三者电站级的机电暂态模型,最终通过组合建模得到了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机电暂态模型。在大型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包的... 利用间接组合建模的方法,在建立典型的双馈风机、光伏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的装置级机电暂态模型基础上,采用等值方法建立三者电站级的机电暂态模型,最终通过组合建模得到了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机电暂态模型。在大型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包的PSD-BPA暂态稳定程序中实现了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仿真功能,通过典型算例和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并网研究提供了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摘要 内容介绍 编辑工作 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2B场景下BIPV公共建筑最优配置及调度策略
3
作者 贺宁 蒋德润 +1 位作者 李若夏 闫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153,共11页
利用电动汽车(EV)的移动储能特性参与建筑能源系统调度,已逐渐成为推动建筑领域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针对大型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公共建筑,提出一种考虑EV接入的B... 利用电动汽车(EV)的移动储能特性参与建筑能源系统调度,已逐渐成为推动建筑领域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针对大型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公共建筑,提出一种考虑EV接入的BIPV建筑能源系统双层优化配置及调度方法。首先,利用高斯混合分布模型对电动汽车的日常出行行为进行拟合,构建基于公共建筑的EV出行规律模型。其次,为同时求解出系统的配置和调度结果,建立双层优化模型,在上层中以系统年规划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得到配置结果,在下层中以系统日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得到电力负荷调度结果。最后,给出双层优化模型求解方法,选取某大学校园内办公建筑采暖季的典型日天气负荷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求解结果对建筑能源系统进行配置与调度能够有效提高光伏利用率,延长储能设备使用寿命。并且在系统中通过对比使用不同配置形式的储能方案发现,仅利用EV储能在长短期经济性上更具优势,能够实现良好的系统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电动汽车 双层优化 系统参数配置 电力负荷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功率均衡器拓扑综述
4
作者 赵犇 崔浩然 +1 位作者 皇甫宜耿 杨永恒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已经成为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光伏发电系统通常需要多个光伏组件串联从而获得高电压输出,而在串联光伏组件中由于局部阴影或组件不同程度老化等因素造成的组件特性不匹配会导致系统发电量... 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已经成为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光伏发电系统通常需要多个光伏组件串联从而获得高电压输出,而在串联光伏组件中由于局部阴影或组件不同程度老化等因素造成的组件特性不匹配会导致系统发电量的严重损失。因此,诸多技术方案被提出以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光伏均衡器成为1种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其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将不匹配功率进行转移从而改变组件工作点获得最大功率输出。首先介绍光伏均衡器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然后详细介绍组件-母线(PV-bus)结构、组件-组件(PV-PV)结构及其他特殊类型结构的光伏均衡器拓扑,并对现有的光伏均衡器拓扑电路进行细致的参数及性能对比分析。最后,对不同类型的光伏均衡器拓扑结构进行总结与评价,为该方向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不匹配 均衡器 差分功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磁集成的零输入电流纹波可扩展高增益DC-DC变换器
5
作者 林国庆 曾威 张俊源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1-608,共8页
为减小传统DC-DC变换器中存在输入电流纹波大、开关管电压应力高和电压增益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集成的零输入电流纹波可扩展高增益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将磁集成技术与耦合电感纹波抑制技术结合,仅采用一个磁芯元件,既可消除输入... 为减小传统DC-DC变换器中存在输入电流纹波大、开关管电压应力高和电压增益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集成的零输入电流纹波可扩展高增益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将磁集成技术与耦合电感纹波抑制技术结合,仅采用一个磁芯元件,既可消除输入电流纹波,又可获得高电压增益,并可形成一系列扩展单元,进一步提升电压增益,减小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详细分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稳态性能、增益扩展、磁集成原理和零输入电流纹波特性。为验证所提变换器相关理论的可行性,搭建一台140 W、24 V/400 V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基本与理论分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增益调节 光伏发电 零纹波 磁集成 扩展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直外送系统送端故障恢复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电压跌落机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枢昊 钟庆 +3 位作者 冯俊杰 李海锋 汪隆君 王钢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直外送系统范围广,电气距离长,送端短路故障恢复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会出现电压跌落现象,该现象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1种新的电能质量问题。针对该问题,首先分析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与逆变器输出功率间平衡状态对逆变器直...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直外送系统范围广,电气距离长,送端短路故障恢复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会出现电压跌落现象,该现象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1种新的电能质量问题。针对该问题,首先分析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与逆变器输出功率间平衡状态对逆变器直流侧电压的影响,主要考虑了光伏阵列的电压功率特性和逆变器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输出功率特性;然后根据光伏阵列运行点位置和光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构建了逆变器的4种运行工况,并分别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逆变器直流侧电压的演化特性,从而分析得出系统故障恢复过程中,逆变器功率不平衡导致的光伏阵列运行点变化与逆变器控制策略切换是造成逆变器直流侧电压跌落的根本原因;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直流侧电压跌落 大规模光伏基地 柔直外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理模型和XGBoost的短期光伏功率区间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威 裴玮 +3 位作者 曾锃 张瑞 滕昌志 赵振兴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7,共9页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准确预测光伏发电功率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光伏功率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理模型和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的集成模型应用于短期分布式光伏功率概率区间预...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准确预测光伏发电功率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光伏功率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理模型和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的集成模型应用于短期分布式光伏功率概率区间预测。首先,结合气象数据,应用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设计光伏功率数据治理方法,以剔除历史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其次,基于筛选后的优化样本构建集成模型,具体来说,基于机理模型构建基础预测模型对光伏功率进行初步预测,将预测结果和其他气象数据作为XGBoost模型的输入变量,进而对基础预测模型产生的预测误差进行修正;分别提取不同的特征数据对机理模型和XGBoost模型进行训练及预测。最后,通过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建立预测误差概率密度函数,并在一定置信水平下预测光伏功率的波动范围。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已通过光伏电站的实际数据及对比试验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预测 集成模型 XGBoost 概率区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光伏逆变器参与的双层主从博弈谐波交易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清 张华赢 +1 位作者 李敬毅 汪颖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7,共8页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接入配电网,配网谐波问题日益严重,光伏逆变器与有源滤波器拓扑同源,具备可控的谐波治理能力。然而,应用光伏逆变器进行谐波治理涉及到多利益主体,光伏用户定价具有较强自主性,尚缺乏计及谐波治理的交易模式。基于此,...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接入配电网,配网谐波问题日益严重,光伏逆变器与有源滤波器拓扑同源,具备可控的谐波治理能力。然而,应用光伏逆变器进行谐波治理涉及到多利益主体,光伏用户定价具有较强自主性,尚缺乏计及谐波治理的交易模式。基于此,首先提出谐波治理聚合商的概念,作为第三方参与谐波治理交易,实现对多光伏用户随机定价行为的统一约束;其次,提出三方参与的双层主从博弈谐波治理交易模型,在上层实现谐波治理聚合商与谐波源用户价格博弈,在下层进行谐波治理聚合商与各光伏用户价格博弈;最后,在IEEE-13节点系统验证所提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谐波治理效果明显,各方收益显著,可有效激励三方的参与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治理聚合商 谐波交易 主从博弈 光伏逆变器 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阵列拓扑结构在不同故障下的特性分析
9
作者 邓通 张彦 +1 位作者 唐若笠 袁成清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4-593,共10页
针对光伏阵列不同拓扑结构在故障应对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开展局部遮阴、短路故障、开路故障以及组件老化等4种典型故障下,13种不同拓扑结构的输出特性对比分析,并结合港口、山区和戈壁等不同场景的特点,提出光伏阵列拓扑结构优化建议... 针对光伏阵列不同拓扑结构在故障应对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开展局部遮阴、短路故障、开路故障以及组件老化等4种典型故障下,13种不同拓扑结构的输出特性对比分析,并结合港口、山区和戈壁等不同场景的特点,提出光伏阵列拓扑结构优化建议。结果表明,以最大输出功率点功率作为评价指标,局部遮阴、短路故障以及开路故障下最优的结构分别是全交叉结构(TCT)、串并联结构(SP)、TCT结构。同时,在组件有老化的情况下,拓扑结构在不同故障下的输出特性变化未引起显著差异。进一步综合分析,认为在港口环境下最适合的拓扑结构是SP结构与桥式结构(BL),在山区环境最适合的是串并联-全交叉结构(SP-TCT),在戈壁与沙漠的环境最适合的是BL-TCT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发电 光伏系统 光伏阵列 太阳电池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弱网有功稳定输出能力的光伏逆变器Q-V下垂系数在线调整方法
10
作者 王语阳 张琛 +3 位作者 张宇 王一鸣 许颇 蔡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5-856,I0010,共13页
弱电网下静态有功输出与小扰动稳定能力是制约光伏可靠并网发电的关键因素.为提升弱电网下光伏发电系统有功稳定输出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无功功率-电压(Q-V)下垂系数自适应在线调整方法的光伏逆变器稳定控制方法.首先,为保障弱电网下的静... 弱电网下静态有功输出与小扰动稳定能力是制约光伏可靠并网发电的关键因素.为提升弱电网下光伏发电系统有功稳定输出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无功功率-电压(Q-V)下垂系数自适应在线调整方法的光伏逆变器稳定控制方法.首先,为保障弱电网下的静态有功输出能力,提出计及电压、电流限制约束的Q-V下垂系数“一次优化”方法.然后,为进一步满足弱电网稳定性约束,开展光伏逆变器并网系统阻抗建模与稳定性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实现以闭环系统最弱极点为稳定性约束条件的“参数-最弱模式”映射关系和以有功稳定输出为目标的Q-V下垂系数“二次调整”方法;结合卡尔曼滤波器辨识的电网阻抗信息,最终实现所提Q-V下垂系数自适应在线调整方法.最后,利用远宽实时仿真平台对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变换器 稳定性 光伏发电 下垂控制 弱电网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抑制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光伏系统共模电压的脉冲衔尾排布调制
11
作者 潘尧 孙孝峰 +2 位作者 蔡瑶 李昕 赵巍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1235,共15页
光伏模块利用模块化的特点,可以分布集成在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子模块的直流侧,构成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光伏系统(MMC-PVS)。由阴影遮挡、损坏等问题引起的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会使子模块的调制信号存在显著差异,严重降低现有共模电... 光伏模块利用模块化的特点,可以分布集成在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子模块的直流侧,构成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光伏系统(MMC-PVS)。由阴影遮挡、损坏等问题引起的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会使子模块的调制信号存在显著差异,严重降低现有共模电压抑制方案的抑制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脉冲衔尾排布调制,能够在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工况下抑制MMC-PVS的共模电压。通过分析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工况下MMC-PVS,实现零共模电压的条件,表明理论上子模块的调制信号具备实现零共模电压的能力,而由调制策略生成的子模块驱动脉冲是产生共模电压的关键因素。脉冲衔尾排布调制能将子模块驱动脉冲依次衔尾排布,即后一子模块的上升沿时刻与前一子模块的下降沿时刻对齐,在每个开关周期内保证三相上桥臂总电压与三相下桥臂总电压的形状相同,达到理论上零共模电压的效果,实现共模电压抑制。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脉冲衔尾排布调制在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工况下抑制共模电压的可行性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光伏系统 光伏功率不平衡 共模电压 脉冲衔尾排布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系统发电效益评估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莹 李志民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1,共4页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 IPV)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中,太阳能辐射量是设计该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简易的太阳能光电板日辐射量的推算模型,并结合PVSYST软件实现了对系统发电量的计算,然后通过案例以斜面倾...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 IPV)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中,太阳能辐射量是设计该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简易的太阳能光电板日辐射量的推算模型,并结合PVSYST软件实现了对系统发电量的计算,然后通过案例以斜面倾角分别为0°、15°、90°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推算的太阳能光电板日辐射量模拟值与实测数值吻合较好,可以为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 IPV)系统发电效益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建筑一体化 发电量 太阳能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超大功率的光储充换电站选址定容方法
13
作者 刘晓楠 张剑 +5 位作者 张智达 多葭宁 程杉 郝爽 赵越 王豪杰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现有研究在超大功率充换电站的规划中对用户行为差异性和随机性刻画不全面,且缺乏对站内光伏、储能等分布式灵活资源协同规划的考虑。为此,提出一种计及多耦合因素的光储充换一体化电站双层选址定容方法。首先,构建了考虑用户出行特性... 现有研究在超大功率充换电站的规划中对用户行为差异性和随机性刻画不全面,且缺乏对站内光伏、储能等分布式灵活资源协同规划的考虑。为此,提出一种计及多耦合因素的光储充换一体化电站双层选址定容方法。首先,构建了考虑用户出行特性、温度与实时路况等因素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负荷预测模型;其次,为兼顾用户充、换电需求与配电网安全经济发展,将光伏、储能设施作为能量缓冲装置,对其进行精细化出力建模;再次,构建光储充-换电站双层规划模型,其上层模型以充换电站年化收益最优为目标,进行选址,下层模型以用户到站的距离最短为目标,确定各充-换电站的服务范围,并将结果反馈给上层,结合预测结果进行定容优化;最后,以路网与IEEE 33节点配电网耦合拓扑结构为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使超大功率充电设施合理接入充换电站,为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功率 负荷预测 光储充换一体化 选址定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影条件下BIPV发电系统功率损失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戚军 张有兵 翁国庆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2-1009,共8页
基于包含旁路二极管和防逆二极管的BIPV阵列,采用非线性电路理论中的作图法求解光伏阵列的I-V输出特性,并给出采用集中最大功率跟踪(CMPPT)控制和分散最大功率跟踪(DMPPT)控制的BIPV发电系统结构。通过对不同阴影条件下不同规模的光伏... 基于包含旁路二极管和防逆二极管的BIPV阵列,采用非线性电路理论中的作图法求解光伏阵列的I-V输出特性,并给出采用集中最大功率跟踪(CMPPT)控制和分散最大功率跟踪(DMPPT)控制的BIPV发电系统结构。通过对不同阴影条件下不同规模的光伏阵列进行仿真分析,揭示了CMPPT导致功率损失的原因;并用三维图和等高线图展示了功率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为BIPV的设计安装提供一些借鉴;最后评估了CMPPT对功率损失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即使跟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MPP),CMPPT控制在阴影时仍可能引起高达20%峰值功率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集成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阵列 功率损失 最大功率点跟踪 阴影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阶积分电路等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等值建模
15
作者 刘阳 魏泽 +3 位作者 张亚飞 杜雄 刘俊良 张琦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9,共9页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占比增加,对分布式光伏故障穿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障工况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行为发生变化,对配网侧综合负荷特性产生影响。本文基于PSCAD/EMTDCD搭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分析故...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占比增加,对分布式光伏故障穿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障工况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行为发生变化,对配网侧综合负荷特性产生影响。本文基于PSCAD/EMTDCD搭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分析故障工况下系统的动态特性,对比一阶积分电路输出特性与光伏动态特性的相似性,提出基于一阶积分电路等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等值模型,该模型具有结构复杂度低,辨识参数少的优点。采用本文提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开展不同电压跌落故障下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等值模型可实现系统动态特性的准确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发电 故障穿越 一阶积分电路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光伏渗透率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模型稳定性分析
16
作者 沈赋 李施伟 +3 位作者 单节杉 韩劲苗 付玉 翟苏巍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71-583,共13页
针对光伏渗透率对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稳定性影响的问题,鉴于太阳能发电的波动特性以及电网对调节能力的需求,提出一种计及光伏渗透率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模型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光伏发电并网动态模型,建立光伏发电系统状态空间数学... 针对光伏渗透率对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稳定性影响的问题,鉴于太阳能发电的波动特性以及电网对调节能力的需求,提出一种计及光伏渗透率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模型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光伏发电并网动态模型,建立光伏发电系统状态空间数学模型;然后,采用分数阶微分方程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利用阶跃响应的方法验证状态空间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分别基于IEEE 14节点和IEEE 33节点系统搭建光伏发电并网模型,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分析得出系统稳定时的光伏渗透率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状态空间模型 李雅普诺夫函数 不同渗透率 渗透率阈值 分数阶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PV/T光储直驱热电联产系统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东 刘鹏飞 +3 位作者 刘春阳 侯刚 惠博 安周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95-2903,共9页
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热水和电能需求,光伏/光热(photovoltaic/thermal,PV/T)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运行时的能源消耗。本文介绍了一种太阳能PV/T光储直驱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系统,为了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损... 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热水和电能需求,光伏/光热(photovoltaic/thermal,PV/T)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运行时的能源消耗。本文介绍了一种太阳能PV/T光储直驱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系统,为了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采用直流压缩机和储能电池,并在兰州地区对系统的运行性能开展了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PV/T系统的光伏板温度相比传统PV组件温度平均降低12.26℃,平均发电效率相对提升8.1%。在将24.4~27.2℃的水加热到50.1~50.7℃的过程中,平均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可达到5.48,相比传统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提高82.1%~106.8%。平均集热效率和综合效率分别为37.30%和71.24%,PV/T系统的发电量和耗电量分别为3.33kWh和1.69kWh,发电量相比PV系统提高5.7%。太阳能PV/T光储直驱热电联产系统可以减少建筑部门的能源消耗,并提升PV/T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综合效率,在晴天条件下可以实现离网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光热 直驱 热电联产 发电效率 集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光伏主动配电网暂态电压控制
18
作者 宋晓喆 孙剑英 +2 位作者 付小标 王长江 王鼎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8,共11页
为解决大量电力电子设备接入导致电网故障后暂态电压跌落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光伏主动配电网暂态电压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光伏逆变器在暂态电压跌落情况下的无功输出能力与交流侧电压、有功功率的内在关系,建立光伏逆变器... 为解决大量电力电子设备接入导致电网故障后暂态电压跌落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光伏主动配电网暂态电压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光伏逆变器在暂态电压跌落情况下的无功输出能力与交流侧电压、有功功率的内在关系,建立光伏逆变器短时无功功率输出的显示表达式。然后,进一步采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优化光伏功率输出的内环控制参数,使光伏逆变器根据电网电压跌落情况调节自身的有功和无功功率输出。为提高暂态无功响应速度,设计暂态/稳态控制策略的灵活切换机制,使光伏逆变器在电压跌落期间采用单闭环控制快速注入无功功率支撑电网电压。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对比,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主动配电网 暂态电压 深度强化学习 电压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TCN组合模型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19
作者 刘俊宏 富斯源 王亚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378-6388,共11页
为提高多输入特征下光伏发电功率模型的短期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时域卷积网络超参数的光伏功率预测组合模型(LGGWO-TCN-MHSA)。该模型集改进灰狼优化算法(levy gold gray wolf optimization,LGGWO)、时域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 为提高多输入特征下光伏发电功率模型的短期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时域卷积网络超参数的光伏功率预测组合模型(LGGWO-TCN-MHSA)。该模型集改进灰狼优化算法(levy gold gray wolf optimization,LGGWO)、时域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和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alti-head self-attention,MHSA)于一体。首先,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提取对光伏功率影响较大的主要特征,并输入至TCN预测模型;然后,将提出的多策略改进灰狼优化算法LGGWO应用于TCN内部进行超参数优化,改善模型预测性能;最后,将预测值输入至多头自注意力模型中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实验采用澳大利亚原始光伏数据进行验证,通过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等六组模型进行对比,所提模型在测试数据集上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降低了2.03%~82.0%和10.5%~80.1%,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光伏功率短期预测 改进灰狼优化算法 时域卷积网络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荷不确定性的油田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20
作者 彭程 赵雪峰 +2 位作者 邓炜瀚 孟岚 徐建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6,I0008,共17页
为促进“双碳”目标下油田区域低碳转型,考虑热电联产(CHP)、碳捕集与封存(CCS)和光电储加热炉(PTSF),提出机组协同运行的油田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优化源侧运行架构,利用CCS和PTSF耦合单元,建立双重解耦的油田综合能源系统(OIES... 为促进“双碳”目标下油田区域低碳转型,考虑热电联产(CHP)、碳捕集与封存(CCS)和光电储加热炉(PTSF),提出机组协同运行的油田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优化源侧运行架构,利用CCS和PTSF耦合单元,建立双重解耦的油田综合能源系统(OIES)低碳经济调度模型;利用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GDT),量化分析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和油田电热负荷用能的随机性,建立风险规避型OIES模型;通过算例仿真分析,验证OIES鲁棒调度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应用基于源荷不确定性的油田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系统碳排放量可有效降低75.11%,实现系统内部碳循环;风、光利用率分别提升至96.20%和95.78%,有效提高新能源上网空间和消纳率。该优化调度方法可为油田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综合能源系统 热电联产 碳捕集与封存 光电储加热炉 源荷不确定性 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