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2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
1
作者 王瑞 苏世锋 +3 位作者 尹亚丽 赵文 王彦龙 李世雄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02-2511,共10页
为探究放牧利用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以祁连山高寒草甸春季草场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未放牧:Control,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极重... 为探究放牧利用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以祁连山高寒草甸春季草场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未放牧:Control,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极重度放牧:Extremely heavy grazing,EG)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磷素含量和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植被总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占比降低,而土壤温度随之增加,极重度放牧时最大,为18.54℃;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中度放牧处理下草地速效磷含量最低,为3.24 mg·kg^(-1);重度放牧时土壤微生物量磷转化率最大,为6.70%;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无机磷转化率与植被总盖度、速效磷转化率与土壤含水量均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综合评价表明: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在极重度放牧时最高(极重度放牧>重度放牧>未放牧>中度放牧>轻度放牧),不利于草地磷素的积累,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春季草场 放牧强度 磷素 磷素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转化率的NH_(4)Cl+NaNO_(2)体系分解甲烷水合物实验研究
2
作者 李明 张继红 +2 位作者 王亚楠 谭欣剑 王志强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0,共7页
NH_(4)Cl+NaNO_(2)体系(亦称为自生热体系)近年来被用于水合物原位开采可行性研究,此前研究没有考虑体系转化率对于纯甲烷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分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及能量利用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不同分解条件下的自生热体系... NH_(4)Cl+NaNO_(2)体系(亦称为自生热体系)近年来被用于水合物原位开采可行性研究,此前研究没有考虑体系转化率对于纯甲烷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分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及能量利用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不同分解条件下的自生热体系分解水合物实验,分析其分解动力学行为;计算反应转化率、分解效率及甲烷能量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水合物分解动力学行为的差异性,分解过程被划分为不稳定期、稳定期及衰减期;自生热体系受水合物相平衡温度影响更大,水合物自保护效应对甲烷水合物的分子扩散产生抑制作用以及剧烈的化学反应是导致不稳定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化学反应逐渐平稳,形成了稳定的化学体系放热-水合物吸热分解的动态响应模式;5种工况总体分解效率最高达89.88%,转化率在30%—50%,甲烷能量效率高于6.5,实验证明自生热体系分解纯水合物时分解效率、能量利用率高,可作为替代注热水开采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分解动力学 NH_(4)Cl+NaNO_(2)体系 转化率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淹水腐解各形态锌的变化
3
作者 杨曾平 饶中秀 +3 位作者 李万明 谢坚 李海露 褚飞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为探究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在石英砂中淹水腐解对锌形态变化及有效性的影响,通过90 d室内培养试验,设置不添加紫云英(CK)和4个不同紫云英添加量(1.50、2.25、3.00和3.75 t·hm^(-2),分别用S_(1)、S_(2)、S_(3)、S_(4)表示)共... 为探究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在石英砂中淹水腐解对锌形态变化及有效性的影响,通过90 d室内培养试验,设置不添加紫云英(CK)和4个不同紫云英添加量(1.50、2.25、3.00和3.75 t·hm^(-2),分别用S_(1)、S_(2)、S_(3)、S_(4)表示)共5个处理,定期采集石英砂样品,测定不同形态锌和有效锌(DTPA-Zn)含量及pH。结果表明:紫云英淹水腐解能提高石英砂DTPA-Zn、交换态(Ex-Zn)、碳酸盐结合态(Carb-Zn)、氧化锰结合态(OxMn-Zn)、紧结有机态(Sbo-Zn)锌含量,降低松结有机态锌(Wbo-Zn)含量;石英砂中锌主要以Sbo-Zn和Ex-Zn存在,残渣态锌(Min-Zn)未检出;随淹水时间延长,添加紫云英促进Wbo-Zn向Sbo-Zn、Carb-Zn、OxMn-Zn转化,随紫云英添加量增多,转化为OxMn-Zn的量大于转化为Carb-Zn的量。石英砂Zn平均转化比率在S_(2)处理最低(30.9%),S_(4)处理最高(35.9%)。到试验结束,添加紫云英降低石英砂Zn转移因子,S_(3)处理最低(43.70%);提高Zn分配指数,S_(2)处理最高(37.17%);表明石英砂中Zn向无效态组分发生转化。研究表明:紫云英淹水腐解1个月石英砂Ex-Zn含量最高,随着时间延长,添加紫云英促进石英砂有效性较高锌形态向有效性较低锌形态转化,紫云英腐解3个月,石英砂Sbo-Zn含量最高。不同紫云英添加量,石英砂锌有效性和形态转化之间存在差异,添加2.25 t·hm^(-2)紫云英石英砂锌有效性下降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形态 绿肥 室内培养 石英砂 锌转化比率 锌转移因子 锌分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增效钾肥对土壤钾素形态转化的调控
4
作者 张静 刘长旭 +5 位作者 孟凡龙 徐久凯 袁亮 李絮花 王子凤 张云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7,共8页
以山东潮土、江西红壤、吉林黑土为供试土壤,研究腐植酸增效钾肥对土壤钾素形态转化的影响,揭示其对土壤钾素形态调控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腐植酸资源,提高钾肥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以硫酸钾为供试肥料,以活化腐植酸作为肥料... 以山东潮土、江西红壤、吉林黑土为供试土壤,研究腐植酸增效钾肥对土壤钾素形态转化的影响,揭示其对土壤钾素形态调控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腐植酸资源,提高钾肥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以硫酸钾为供试肥料,以活化腐植酸作为肥料增效剂,采用模拟培养方法,设置不施肥(CK)、普通钾肥(HA0)、1%腐植酸增效钾肥(HA1)、2%腐植酸增效钾肥(HA2)和4%腐植酸增效钾肥(HA3)5个处理,测定第1、15、30 d土壤中各形态钾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腐植酸增效钾肥能有效促进土壤钾素向水溶性钾的转化,在培养30 d时红壤和黑土上水溶性钾的含量平均提高37.81%,向水溶性钾转化的转化率提高4.10%,以黑土的效果更佳;潮土上水溶性钾含量在培养前期(1~15 d)提高7.09%;(2)腐植酸增效钾肥处理的土壤非特殊吸附钾和特殊吸附钾含量在培养结束时分别增加37.53%和25.28%,其他形态钾素向交换性钾的转化率提高13.97%;(3)腐植酸增效钾肥可促进土壤非交换性钾向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转化,提高其转化率,且腐植酸增效剂添加量的增加效果更明显,以红壤上效果最好。腐植酸增效钾肥可以提高土壤的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和特殊吸附钾含量,降低土壤非交换性钾含量,延缓土壤钾素的矿物化进程。随着腐植酸增效剂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其他形态钾向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转化的转化率增加,向矿物钾转化的转化率降低,并且腐植酸增效钾肥对3种土壤各形态钾素的转化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增效钾肥 水溶性钾 交换性钾 非交换性钾 矿物钾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磨料动能和浓度的后混合磨料水射流全局模拟研究
5
作者 李震 李斌 +3 位作者 王广 乔志忠 孙恒阳 雷曌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5,95,共11页
通过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方法-有限元方法耦合算法建立了后混合磨料水射流混合加速到切削工件的全局模拟模型。该研究采用磨料动能和磨料浓度作为中介变量,分析了磨料水射流参数对切削深度、混砂管应力以及能量转换率的影响。试... 通过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方法-有限元方法耦合算法建立了后混合磨料水射流混合加速到切削工件的全局模拟模型。该研究采用磨料动能和磨料浓度作为中介变量,分析了磨料水射流参数对切削深度、混砂管应力以及能量转换率的影响。试验设计涵盖了不同横移速度和磨料流量条件下的切削深度数据,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混合流动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稳定阶段,水流速度呈现特定的变化趋势,而磨料表现出两种加速规律,水和磨料颗粒从混砂管喷出时速度基本一致。混砂管应力主要集中在过渡段和出口处;在相同粒径条件下,切削深度和出口应力与磨料动能呈非线性正相关;在相同磨料注射角和磨料密度条件下,过渡段应力受磨料浓度和动能的复合影响。此外,研究还确定了使工件切削深度最大化的最优磨料流量、粒径和密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发现,磨料注射角度为90°,混砂管收敛角为20°能够有效减少过渡段应力,同时保证磨料动能不受影响。研究结果为磨料水射流参数优化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化率 磨料动能 磨料浓度 混砂管应力 切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笋壳替代木屑栽培2种灵芝效果分析
6
作者 钟珍梅 刘福阳 +1 位作者 李春燕 丁智权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53-59,共7页
为了探明笋壳替代木屑栽培灵芝的可行性,开发笋壳代料栽培基质,减少笋壳对环境的污染。试验设置笋壳等比例替代木屑用量,替代比例分别为25%、50%和75%,以常规配方(替代比例0)为对照,研究笋壳代料栽培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灵芝生物量及品... 为了探明笋壳替代木屑栽培灵芝的可行性,开发笋壳代料栽培基质,减少笋壳对环境的污染。试验设置笋壳等比例替代木屑用量,替代比例分别为25%、50%和75%,以常规配方(替代比例0)为对照,研究笋壳代料栽培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灵芝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笋壳替代木屑降低了灵芝菌丝的生长速度,且随着替代比例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笋壳替代25%木屑栽培对2种灵芝出菇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大红芝和南芝1号的生物转化率、总三萜和总多糖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3.14%和7.23%、13.50%和68.55%、16.49%和35.48%,总氨基酸含量以笋壳替代50%木屑处理最高,其次为笋壳替代25%木屑处理。栽培基质的C/N与灵芝生物量和菌丝生长速度呈正相关,与总多糖和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综上,笋壳替代25%木屑栽培灵芝在保障产量的同时能提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 灵芝 生物转化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析的非粮型饲料资源替代传统饲料可行性评估
7
作者 陈国顺 贾涪钧 周杨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4期88-90,共3页
非粮型饲料资源指不以粮食为主的饲料原料,涵盖农作物副产品、植物残渣等,其在饲料行业中具有开发潜力。该文采用数据分析系统评估玉米秸秆和油菜秧替代豆粕和大豆饼在动物饲养中的可行性,重点比较非粮型饲料与传统饲料在动物生长表现... 非粮型饲料资源指不以粮食为主的饲料原料,涵盖农作物副产品、植物残渣等,其在饲料行业中具有开发潜力。该文采用数据分析系统评估玉米秸秆和油菜秧替代豆粕和大豆饼在动物饲养中的可行性,重点比较非粮型饲料与传统饲料在动物生长表现与饲料转化率方面的差异,深入探讨其替代性潜力及优化方向,为非粮型饲料资源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型饲料 饲料转化率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波动反馈型投饲装备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勇 张瑜霏 张宇雷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80,共7页
随着土地和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及环境压力的增加,高效环保的循环水养殖模式逐渐成为趋势。针对循环水养殖中掠食性鱼类在摄食时的水面抢食特征,该研究提出一种循环水养殖波动反馈型投饲装备。该装备以鱼群摄食时水波反馈数据为关键输入参... 随着土地和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及环境压力的增加,高效环保的循环水养殖模式逐渐成为趋势。针对循环水养殖中掠食性鱼类在摄食时的水面抢食特征,该研究提出一种循环水养殖波动反馈型投饲装备。该装备以鱼群摄食时水波反馈数据为关键输入参数,投饲机转速为输出参数,实现投饲速度随鱼摄食强度自适应变化。为验证投饲装备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以精养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tukula♂)为对象开展循环水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水养殖波动反馈型投饲装备在决策性能方面优于传统投饲模式,纳什效率系数由0.888提升至0.940,控制性能可靠。此外,波动反馈型投饲装备在不影响鱼类生长发育的情况下,饵料系数比传统投饲模式降低11.11%,生长过程中的鱼体分化与差异性变小,养殖效益方面波动反馈投饲模式相比传统投饲模式高了约24.6%。所研制的投饲系统具有较好的综合应用性能,可为其他养殖模式、智能投饲装备研发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波动反馈 投饲装备 自适应投饲 饵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富氧燃烧机理及不同含氧量下的动力学参数
9
作者 郭雯 邬青鑫 +2 位作者 唐君实 关文龙 袁士宝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1,共8页
稠油富氧火驱是一种增强型火烧油层技术,通过注入高浓度氧气能有效提高稠油燃烧效率,但关于稠油富氧燃烧机理及不同含氧量下的动力学参数研究较少。为明确富氧对稠油火驱氧化特性的影响,以辽河稠油为例,利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不同氧气... 稠油富氧火驱是一种增强型火烧油层技术,通过注入高浓度氧气能有效提高稠油燃烧效率,但关于稠油富氧燃烧机理及不同含氧量下的动力学参数研究较少。为明确富氧对稠油火驱氧化特性的影响,以辽河稠油为例,利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不同氧气浓度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稠油氧化热失重以及放热等特性变化,基于等转化率法计算不同转化率、不同氧气浓度下的活化能,进而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富氧对火驱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富氧环境下稠油氧化仍可划分为低温氧化前、低温氧化、焦炭沉积和高温氧化4个阶段。随着氧气加量由20%增至100%,氧化反应更加强烈,反应速率更大,放热量升高,对应的焦炭沉积阶段提前20℃。不同氧气加量下活化能的变化趋势相同,在低温氧化阶段氧气浓度对活化能的影响较小,但高温氧化阶段响应剧烈,活化能降低15~25 k J/mol。在相同氧气浓度下,升温速率增加会导致热滞后现象。数值模拟研究验证了富氧条件可有效提高火驱燃烧效果。当氧气加量由30%增至50%时,累积产油量增幅为11234 m^(3);氧气加量由70%增至100%时,累积产油量增幅(3753 m^(3))较小,推荐采用50%~70%的氧气作为富氧火驱注入气。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前缘温度(350~450℃)增加,提高了燃烧的稳定性,改善了常规火驱燃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 稠油 燃烧 转化率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剩余采食量的多胎细毛羊在80~160日龄的饲料效率及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10
作者 王许 哈尼克孜·吐拉甫 +9 位作者 黄俊成 刘武军 陶维昆 林长春 李鹏飞 董桂花 闫娜娜 王博 吴伟伟 郑文新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061-607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多胎细毛羊在80~160日龄的生长发育特征、饲料效率及其剩余采食量(RFI)的变化规律与相关性,并进一步比较不同RFI的多胎细毛羊的差异。试验群体包括139只健康的多胎细毛羊公羔,进行标准化单栏饲养。羊只在56日龄断奶,试验... 本试验旨在探究多胎细毛羊在80~160日龄的生长发育特征、饲料效率及其剩余采食量(RFI)的变化规律与相关性,并进一步比较不同RFI的多胎细毛羊的差异。试验群体包括139只健康的多胎细毛羊公羔,进行标准化单栏饲养。羊只在56日龄断奶,试验分为过渡期(14 d)、预试期(10 d)和正试期(80 d)。在正试期内,每日记录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并每20 d记录体重(BW)及体尺数据,用以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和饲料转化率(FCR)等。根据个体RFI的平均值(80~160日龄)和标准差(SD)将试验羊群分为3组,分别为高RIF组(RFI>平均值+0.5SD,40只)、中RFI组(平均值-0.5SD≤RFI≤平均值+0.5SD,59只)和低RFI组(RFI<平均值-0.5SD,40只)。结果显示:1)在80~160日龄,多胎细毛羊的ADG为0.30 kg,FCR为5.11,ADFI为1.53 kg,代谢体重(MBW)为13.18 kg。随着日龄增长,BW及体尺逐渐增加,其变异系数逐渐降低。2)BW、体长(BL)、体高(BH)、胸围(ChC)等性状在对应的日龄阶段内与RFI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RFI与ADG及ADFI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FCR无显著相关(P>0.05)。同时,管围(CaC)、阴囊围(SC)与ChC、BH在不同日龄阶段与RFI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3)分组比较显示,全期低RFI组的RFI、ADFI和FCR均显著低于中RFI组(P<0.05),中RFI组显著低于高RFI组(P<0.05)。部分生长性状(如BH、BL、ChC和CaC)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十字部高(WH)、胸宽(CW)、腰角宽(HW)及SC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与传统的FCR相比,以RFI作为评价指标不仅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饲料效率,还有助于合理调控动物的采食量。然而,动物的采食行为受到环境因素、个体生理特征以及饲粮品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采食量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胎细毛羊 剩余采食量 饲料转化率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仲氢转化催化剂性能实验研究
11
作者 范质 吴俊哲 +1 位作者 杨昌乐 曲胜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优化正仲氢转化器,取样某国产铁基正仲氢转化催化剂,通过正仲氢绝热转化实验测定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K,探究了催化剂能催化的最大氢气空速,研究了活化温度,催化剂粒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空速在500—16001/min时,催化... 为优化正仲氢转化器,取样某国产铁基正仲氢转化催化剂,通过正仲氢绝热转化实验测定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K,探究了催化剂能催化的最大氢气空速,研究了活化温度,催化剂粒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空速在500—16001/min时,催化剂K值与氢气空速近似成正比,催化剂K值偏低;在空速25001/min时,催化剂能催化的氢气量达到极限,正仲氢转化率93%,K值为2.2 mol/(L·s);随着氢气流量继续增大,转化率明显下降。催化剂活化温度在453 K时,催化剂性能最佳;当活化温度升高至513 K以上时,催化剂性能明显下降。由于内扩散作用,催化剂粒度在40—50目的性能较佳,考虑催化剂颗粒制备收率,一般将催化剂粒度设置在30—50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氢 仲氢 反应速率常数 转化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纳米气泡特性及其对粉煤灰矿化反应强化机制
12
作者 尹希文 于秋鸽 +4 位作者 孙晓冬 甘志超 崔勇 岳海荣 王志会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1-152,共12页
利用粉煤灰与烟气CO_(2)发生矿化反应制备矿井注浆充填材料不仅可解决煤基固废利用问题,还可降低燃煤电厂碳排放,是实现煤电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技术途径。针对粉煤灰矿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效率低、CO_(2)转化利用率低的问题,利用榆林... 利用粉煤灰与烟气CO_(2)发生矿化反应制备矿井注浆充填材料不仅可解决煤基固废利用问题,还可降低燃煤电厂碳排放,是实现煤电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技术途径。针对粉煤灰矿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效率低、CO_(2)转化利用率低的问题,利用榆林府谷电厂粉煤灰开展毫米曝气矿化反应试验,结合反应动力学分析对矿化反应过程进行阶段划分,识别了各阶段影响粉煤灰矿化反应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超微纳米曝气提高粉煤灰矿化反应效率新思路。同时,采用纳米粒径追踪仪、Zeta电位仪定量表征了超微纳米气泡物化特性,开展了超微纳米曝气矿化反应试验,揭示了超微纳米气泡对粉煤灰矿化反应的强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粉煤灰与CO_(2)发生矿化反应过程按降pH速率不同分为慢速(Ⅰ)、快速(Ⅱ)、慢速(Ⅲ)三个阶段,第Ⅰ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CO_(2)气体在浆液中的扩散、溶解速率,第Ⅱ、Ⅲ阶段主要影响因素为粉煤灰中Ca^(2+)、Mg^(2+)浸出速率;②超微纳米气泡平均粒径D_(90)=207.55 nm、D_(50)=122.15 nm、D_(10)=81.9 nm,在水中停留时间超660 min,具有粒径小、浓度大、在水中停留时间长、比表面积大特点,可强化传质效率;③超微纳米气泡Zeta电位为-14.63~-18.05 mV,粉煤灰浆液Zeta电位为+3.34~+3.56 mV,2者相互吸附,可进一步强化传质效率;④相比毫米曝气,超微纳米曝气条件下粉煤灰矿化反应效率提高38.78%,CO_(2)转化利用率提高67.60%。研究成果可指导矿化反应器研制与工艺流程设计,促进粉煤灰无害化、规模化、资源化利用,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超微纳米气泡 矿化反应 CO_(2)转化利用率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率编码的极低延迟深度脉冲神经网络研究
13
作者 熊志民 陈云华 +1 位作者 冯忍 陈平华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40,共10页
脉冲神经网络(SNN)具有强大的时空信息表征、异步事件处理能力,但由于脉冲发放过程不具有连续可微性,其训练是一个难题.人工神经网络(ANN)转SNN的方法,能够获得较高推理精度的深度SNN,但却存在SNN网络延迟和功耗过高的问题.为了降低网... 脉冲神经网络(SNN)具有强大的时空信息表征、异步事件处理能力,但由于脉冲发放过程不具有连续可微性,其训练是一个难题.人工神经网络(ANN)转SNN的方法,能够获得较高推理精度的深度SNN,但却存在SNN网络延迟和功耗过高的问题.为了降低网络延迟和功耗,本文从脉冲信息传递的异步特性入手,分析了极低延迟下SNN精度损失的主要原因,提出残余膜电位误差(RMPE)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推导,建立残余膜电位与初始膜电位和权重之间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残余膜电位模型,提出一种初始膜电位和权重的分层校准算法,减少残余膜电位误差,从而解决脉冲输入序列均匀分布假设与真实分布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一种ANN-SNN的双阶段转化框架,在第1阶段,采用带有可训练分层阈值的量化截断激活函数对ANN进行二次训练,以实现量化误差与截断误差的最优化;在第2阶段,对SNN进行微调训练,以进一步缩小残余膜电位误差,使得在极低延迟下的ANN-SNN转化也能获得较高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推理延迟和功耗方面都优于现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神经网络 ANN-SNN转化 速率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氮利用的影响
14
作者 随奇奇 尹亚丽 +5 位作者 赵文 董怡玲 宋江琴 火久艳 郑文贤 李世雄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8,共10页
为探究春季(3—6月)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氮转化速率和氮利用的影响,以祁连山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牦牛和藏系羊交替放牧方法,调查分析了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极重度放牧(SG)5个放牧强度下高寒... 为探究春季(3—6月)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氮转化速率和氮利用的影响,以祁连山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牦牛和藏系羊交替放牧方法,调查分析了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极重度放牧(SG)5个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氮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均呈降低趋势,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紧实度和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在LG处理下最高,硝态氮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土壤净氮矿化速率、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在LG处理下最高;土壤氮利用与植被特征和土壤性状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因子是氮利用的主要驱动因子。熵权-TOPSIS排序结果:土壤氮利用从高到低依次是LG>MG>HG>CK>SG。综上所述,在高寒草甸春季草场轻度放牧处理下土壤氮利用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放牧 放牧强度 转化速率 土壤氮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条件对高纯磷酸锂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孔令娜 王蓁 +5 位作者 邵雪晴 夏永忠 杨钦艳 何鹏兵 钟梅 任铁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197,共9页
磷酸锂作为合成磷酸铁锂的最佳锂源,其性能至关重要。目前,磷酸锂制备方法根据原料不同分为碳酸锂法、含锂溶液法、氢氧化锂法和粗磷酸锂提纯法。对比了电池级碳酸锂、99.99%/99.999%碳酸锂沉锂后母液、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作为原料制备... 磷酸锂作为合成磷酸铁锂的最佳锂源,其性能至关重要。目前,磷酸锂制备方法根据原料不同分为碳酸锂法、含锂溶液法、氢氧化锂法和粗磷酸锂提纯法。对比了电池级碳酸锂、99.99%/99.999%碳酸锂沉锂后母液、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作为原料制备磷酸锂,开展原料加入顺序、原料浓度、反应温度、除杂剂用量、净化方式等对磷酸锂纯度、锂转化率、粒径等的影响。最终确定高纯磷酸锂制备最佳工艺为:向磷酸中滴加质量浓度为6%的二次纯化后氢氧化锂溶液,pH至6.5时停止,用氨水调节pH至7.5,搅拌1 h,过滤,冷水搅洗,得固体湿料,160℃干燥3 h,得到达到行业标准的磷酸锂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磷酸锂 锂转化率 氢氧化锂 碳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态碳化工艺对钢渣固碳效率和早期水化活性的影响
16
作者 龙勇兵 刘来宝 +4 位作者 张高寅 胡广 黄妍菱 王伟龙 张礼华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9-1327,共9页
钢渣碳化制备建筑材料是一种解决钢渣存储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现有钢渣碳化工艺存在碳化时间长、钙转化率低等问题,本研究自主研发了一套悬浮态钢渣微粉碳化装置,探讨了在低水固比条件下,悬浮态钢渣固碳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 钢渣碳化制备建筑材料是一种解决钢渣存储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现有钢渣碳化工艺存在碳化时间长、钙转化率低等问题,本研究自主研发了一套悬浮态钢渣微粉碳化装置,探讨了在低水固比条件下,悬浮态钢渣固碳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固碳反应参数为风速11 m/s、CO_(2)体积分数90%、水固比0.10。在此工艺条件下,钢渣微粉碳化240 s时,CO_(2)吸收率为4.85%,Ca转化率为17.32%。钢渣的碳化活性较高,碳化产物主要为方解石型CaCO_(3)。碳化时间增加,碳化钢渣水化放热量减少。钢渣对水泥的早期水化抑制作用明显,碳化能明显改善钢渣对水泥的早期水化抑制作用。悬浮态碳化工艺具有碳化时间短、钙转化率高的优点。该技术有助于钢铁企业实现钢渣资源化利用和减少碳排放,以期为钢渣固碳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悬浮态碳化 工艺优化 钙转化率 水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发泡研究
17
作者 张向松 张永林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0-153,158,共5页
基于聚氨酯高压发泡装置,以异氰酸酯(NCO)和聚醚多元醇(—OH)为原料,在各助剂催化作用下对反应合成聚氨酯的过程进行模拟。利用Aspen Plus软件平台,对聚氨酯高压发泡工艺建立流程模型。考察了异氰酸酯指数(R)、反应温度、催化剂复配比... 基于聚氨酯高压发泡装置,以异氰酸酯(NCO)和聚醚多元醇(—OH)为原料,在各助剂催化作用下对反应合成聚氨酯的过程进行模拟。利用Aspen Plus软件平台,对聚氨酯高压发泡工艺建立流程模型。考察了异氰酸酯指数(R)、反应温度、催化剂复配比例等因素对聚氨酯工艺的影响。利用Energy Analyzer对数据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优化后的工艺操作参数:R=1.2~1.3,反应器温度为60℃,催化剂DMCHA和T-12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0.05%时。在最优参数条件下,工艺时间缩短了12.37%,产品转化率提升了12.19%。这为聚氨酯材料工艺生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发泡 工艺模拟 ASPEN PLUS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运行监控装置制动距离计算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效宁 李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0,共6页
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是用于防止列车冒进信号、运行超速事故和辅助司机提高操纵能力的重要行车设备。其中,制动距离计算是LKJ模式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对比LKJ不同版本技术规范对于制动距离计算的条文规定,梳理... 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是用于防止列车冒进信号、运行超速事故和辅助司机提高操纵能力的重要行车设备。其中,制动距离计算是LKJ模式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对比LKJ不同版本技术规范对于制动距离计算的条文规定,梳理制动距离计算公式及参数的取值依据,分析现行规范下货物列车制动距离过长的原因。通过研究《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列车牵引计算规程》等相关标准规范及条文说明,对换算摩擦系数、列车换算制动率和制动计算系数等参数进行分析,提出LKJ制动距离计算的优化方案。最后,从制动距离和限速曲线两方面对方案进行仿真计算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缩短了LKJ的制动距离,优化了限速曲线,能够提高普速铁路的运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监控装置 制动距离 换算摩擦系数 列车换算制动率 制动计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的Janus太阳能界面蒸发体性能
19
作者 葛洪宇 方震华 +2 位作者 姜俊南 安锦涛 刘晓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93,共10页
提出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Janus结构太阳能界面蒸发体的制备方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乙烯醇(PVA)海绵进行组合,只需要喷涂工艺,即可获得上层疏水、下层亲水的Janus结构太阳能界面蒸发体,针对该蒸发体开展... 提出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Janus结构太阳能界面蒸发体的制备方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乙烯醇(PVA)海绵进行组合,只需要喷涂工艺,即可获得上层疏水、下层亲水的Janus结构太阳能界面蒸发体,针对该蒸发体开展吸水性、自漂浮性、光热转换性能、蒸发性能及抗盐性能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浓度相比,碳纳米管质量浓度为2.0 mg/mL的蒸发体的蒸发性能最佳,具备良好的吸水性能、自漂浮性能及抗盐性能.在辐照度为1 kW/m^(2)的光照条件下,最大蒸发速率达到1.79 kg/(m^(2)·h),为无蒸发体的容积式蒸发速率的3.9倍.当料液质量分数为3.5%时,连续蒸发10 h后的蒸发界面无盐晶体析出,蒸发速率最高为1.68 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界面蒸发 光热转换 碳纳米管 蒸发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玛中构造带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生气潜力及成藏条件
20
作者 刘冠伯 陈世加 +2 位作者 李世宏 邹阳 李勇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96,共14页
玛湖凹陷玛中构造带深层—超深层的油气勘探逐步成为了准噶尔盆地的热点领域。基于岩心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和高温热模拟实验,系统剖析了玛湖凹陷玛中构造带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TOC)、生烃潜量(S_(1)+S_(2))、氢指数(HI... 玛湖凹陷玛中构造带深层—超深层的油气勘探逐步成为了准噶尔盆地的热点领域。基于岩心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和高温热模拟实验,系统剖析了玛湖凹陷玛中构造带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TOC)、生烃潜量(S_(1)+S_(2))、氢指数(HI)等指标,估算了烃源岩生烃转化率与生气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玛中构造带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TOC平均值为1.2%,S_(1)+S_(2)平均值为5.6 mg/g,氢指数HI平均值为380 mg/g,有机质生烃转化率高达90%,以生油为主,累计产油率为829 mg/g,高—过成熟阶段累计产气率为40 mL/g,生气量较低,仅占总生烃量的4.3%。②玛湖与玛北背斜构造定型期早于风城组烃源岩的主生排烃期,储层物性差,油气充注强度弱。③玛湖背斜烃源岩埋深普遍大于6000 m(Ro大于1.6%),生烃基本停滞,且缺乏原油裂解成气的温压条件,气源供给不足,不具备形成规模气藏的物质基础;玛北背斜埋藏相对较浅,周缘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Ro为1.0%~1.5%),具备形成致密轻质油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转化率 生气潜力 风城组 二叠系 玛湖背斜 玛中构造带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