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王天义 吴军 张宏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6-1870,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吲哚布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片。检测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血...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吲哚布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片。检测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FIB)、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再狭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血小板聚集率、FIB、炎性因子降低(P<0.05),APTT、PT、TT延长(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再狭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可安全有效地抑制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内瘘管径、血流量减小进程,维持内瘘畅通,缓解血小板聚集和机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吲哚布芬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干燥机滚圈与垫板间隙的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巩乐 江海 +1 位作者 徐澍 刘鑫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8,共11页
滚圈在PTA干燥机运行过程中承受全部重力载荷和热胀载荷,是干燥机的核心部件。其通过热套方式安装在干燥机筒体外面均布的垫板上,在设计或者制造过程中,若没有把控好滚圈与垫板间的配合关系,干燥机在运行时,筒体或者滚圈会产生破坏性的... 滚圈在PTA干燥机运行过程中承受全部重力载荷和热胀载荷,是干燥机的核心部件。其通过热套方式安装在干燥机筒体外面均布的垫板上,在设计或者制造过程中,若没有把控好滚圈与垫板间的配合关系,干燥机在运行时,筒体或者滚圈会产生破坏性的损伤。滚圈是大型锻件,制造加工周期长且维修更换困难,因此滚圈与垫板间配合关系的合理把控至关重要。文章利用有限元热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分析PTA干燥机筒体、垫板和滚圈在干燥机热态运行时的温度场、热胀量、热膨胀压力及热应力,得出了滚圈与垫板之间配合关系的最佳范围,并已成功应用于大型PTA干燥机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干燥机 滚圈 垫板 配合 数值计算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量表在初中科学实验设计中的应用——以“光合作用的条件”为例
3
作者 林威丞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1,共4页
以“光合作用的条件”为例,尝试将PTA量表应用于初中科学实验设计:首先从科学史中提取实验设计的评价要素,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后给出PTA前生量表,学生依据量表迭代方案,建立支架以评促学;再给出PTA后生量表,学生依据此量表再一... 以“光合作用的条件”为例,尝试将PTA量表应用于初中科学实验设计:首先从科学史中提取实验设计的评价要素,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后给出PTA前生量表,学生依据量表迭代方案,建立支架以评促学;再给出PTA后生量表,学生依据此量表再一次迭代方案。同时建立标准并收集评价数据,以评促教,明确后续教学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pta量表 实验设计 教学评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PTA评价量表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程思 方大伟 陈明林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3,共4页
本文深入分析了高阶思维的内涵及其要素,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为例,利用PTA量表法构建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评价量表,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了可靠性检验。在量表使用过程中,可引发学生前置性思考,突破习惯性思维,激发... 本文深入分析了高阶思维的内涵及其要素,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为例,利用PTA量表法构建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评价量表,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了可靠性检验。在量表使用过程中,可引发学生前置性思考,突破习惯性思维,激发深层次探索,实现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目标,为实验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思维 pta量表 评价 探究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TA量表融合测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的体系构建——以“探究不同蔬菜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为例
5
作者 褚宏锋 金京生 姚雪飞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90,97,共7页
构建“任务-形式-评价”融合的测评体系,创设真实情境下的表现性任务。学生基于背景资料和限定实验器材与试剂,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过程。教师对照PTA量表对学生的表现包括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等进行量化打分,客观... 构建“任务-形式-评价”融合的测评体系,创设真实情境下的表现性任务。学生基于背景资料和限定实验器材与试剂,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过程。教师对照PTA量表对学生的表现包括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等进行量化打分,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量表 实验技能 科学探究能力 融合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价抗虫植物表达载体p3300-bt-pta转化苜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熊恒硕 康俊梅 +2 位作者 杨青川 孙彦 唐克轩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中苜1号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含有CryIA(a)/CryIA(c)基因、半夏凝集素(pta)基因和bar基因的双价抗虫植物表达载体p3300-Bt-pta导入苜蓿子叶中,在含除草剂的筛选培养基中连续筛选,获得抗性转化植株。研究了农... 以中苜1号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含有CryIA(a)/CryIA(c)基因、半夏凝集素(pta)基因和bar基因的双价抗虫植物表达载体p3300-Bt-pta导入苜蓿子叶中,在含除草剂的筛选培养基中连续筛选,获得抗性转化植株。研究了农杆菌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苜蓿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苜蓿转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转化的菌液浓度OD600为0.6、浸染时间为10min、共培养时间为3d时转化效率较好。载体的抗性基因为除草剂草丁膦抗性的Bar基因,对子叶外植体的最佳筛选浓度为8mg/L;抑制农杆菌所用Carb的有效工作浓度为400mg/L,以后继代逐次减少用量到100mg/L;按此方法以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介导,将双基因Bt和pta导入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最终获得122棵除草剂草丁膦(ppt)抗性的植株,经过初步的PCR及RT-PCR分子生物学检测,有30棵检测到特异性条带,表明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得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抗虫 转基因植株 CryIA(a/c)基因 pta基因 紫花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PTA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冯杨阳 陈俊 +5 位作者 陆建华 龚跃鹏 王桂林 章晓春 陈英文 沈树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73,共3页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对PTA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对PTA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系统抗负荷冲击性强,出水水质好。在有机负荷为3.55kgCOD/m3d时,系统出水CODcr稳定在120mg/L以下,COD去除率...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对PTA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对PTA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系统抗负荷冲击性强,出水水质好。在有机负荷为3.55kgCOD/m3d时,系统出水CODcr稳定在120mg/L以下,COD去除率高达95%以上。同时构建了MBR系统有机底物降解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pta废水 组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石化PTA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泥膨胀原因解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晓红 刘涛 +3 位作者 谢福岭 张杰 陶勇 李大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6-119,共4页
洛阳石化PTA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长期处于膨胀状态,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洛阳石化PTA废水生物处理流程的进水水质、容积负荷、污泥负荷以及氮磷质量浓度、生物相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PTA进水COD在1 862~7 568 mg... 洛阳石化PTA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长期处于膨胀状态,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洛阳石化PTA废水生物处理流程的进水水质、容积负荷、污泥负荷以及氮磷质量浓度、生物相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PTA进水COD在1 862~7 568 mg·L-1之间,波动幅度很大;一级生化池常超负荷运行,而二级生化池负荷过低,各流程负荷失衡。进水氮组成中主要为NO3--N,质量浓度为80~165 mg·L-1,经过一级生化处理后,硝酸盐几乎完全被反硝化,不能被微生物利用;而NH4+-N质量浓度仅25~42 mg·L-1,进水磷约0.1~0.3 mg·L-1。从C/N/P比来看,微生物生长所需氮磷浓度明显不足,这是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水水质不稳定,特别是其中的有机胺类物质(环己胺),对下游生物处理系统造成冲击,并产生严重的跑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废水 生物处理 污泥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解-Fenton法预处理PTA废水 被引量:5
9
作者 章晓春 王峰 +1 位作者 陈英文 沈树宝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74,共4页
研究了微电解-Fenton法预处理PTA废水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微电解的最佳条件为pH4.0,反应时间30min;Fenton氧化的最佳条件是[H2O2]=0.6g·L-1,pH3.0,反应时间120min;经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处理后,PTA废水TOC总去除率超过70%。色... 研究了微电解-Fenton法预处理PTA废水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微电解的最佳条件为pH4.0,反应时间30min;Fenton氧化的最佳条件是[H2O2]=0.6g·L-1,pH3.0,反应时间120min;经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处理后,PTA废水TOC总去除率超过70%。色谱分析结果证明,对苯二甲酸被部分氧化成苯甲酸,而且苯甲酸等有机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改善了废水的生化性,有利于废水后续生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 对苯二甲酸 微电解 FENTON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ASB反应器处理PTA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世明 崔中利 李顺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7-239,共3页
采用 U ASB反应器 ,对两种不同方法驯化的污泥处理 PTA废水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经对苯二甲 ( TA)酸驯化的厌氧污泥能够稳定地处理 PTA废水 ,在水力停留时间 2 9~ 3 2 h、进水 CODCr460 0~ 70 0 0 mg/ L、废水中对 TA含量 180 0~ 2... 采用 U ASB反应器 ,对两种不同方法驯化的污泥处理 PTA废水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经对苯二甲 ( TA)酸驯化的厌氧污泥能够稳定地处理 PTA废水 ,在水力停留时间 2 9~ 3 2 h、进水 CODCr460 0~ 70 0 0 mg/ L、废水中对 TA含量 180 0~ 2 0 80 mg/ L条件下 ,CODCr的去除率稳定在 80 %以上 ,对 TA去除率稳定在 70 %以上 ;而用 PTA废水驯化的污泥在同样的条件下对 CODCr去除率在 61%以下 ,对 TA去除率在 40 %以下。经 TA驯化的污泥 ,其物理、生物性状比 PTA废水驯化的污泥有显著提高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SB反应器 pta废水 废水处理 污泥 精对苯二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废液回收利用技术 被引量:14
11
作者 于文敦 刘晓东 +1 位作者 孙秀云 王连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0-293,共4页
介绍了从精对苯二甲酸 (PTA )废液中回收醋酸 ,邻、对苯二甲酸 ,醋酸钴锰盐的回收工艺。醋酸得率为 90 % ,邻、对苯二甲酸得率为 70 % ,醋酸钴锰盐得率为 95 %。该技术成熟、合理 。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废液 醋酸 苯二甲酸 醋酸钴锰盐 综合利用 pta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法处理PTA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建武 张跃 +1 位作者 严生虎 沈介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叙述了PTA废水国内外处理技术状况,实验中系统地考察了pH、反应时间和氧化剂投加量对COD值、色度去除率的影响,优化了废水处理的操作条件,最终以较低的成本和方便的操作将PTA混合污水的COD值降至420mg/L左右,该废水可进入生物降解系统... 叙述了PTA废水国内外处理技术状况,实验中系统地考察了pH、反应时间和氧化剂投加量对COD值、色度去除率的影响,优化了废水处理的操作条件,最终以较低的成本和方便的操作将PTA混合污水的COD值降至420mg/L左右,该废水可进入生物降解系统进行处理使其COD值降至150mg/L以下。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流程合理,处理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环境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废水 催化 氧化 二氧化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副品PTA中金属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陶绪泉 崔慧 +2 位作者 刘腾 李斌 张海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9-562,共4页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了几种不同级别的副品对苯二甲酸(PTA)的金属含量.考察了微波消解条件对样品处理的影响,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37 91-1.034...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了几种不同级别的副品对苯二甲酸(PTA)的金属含量.考察了微波消解条件对样品处理的影响,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37 91-1.034μg/mL,回收率为96.78%-100.9%,相对标准偏差为5.0%以内;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应用于副品PTA中金属元素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 副品 ICP-AES 微波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废水的沉降模型分析、验证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严生虎 钱杰 +2 位作者 王哲明 刘建武 张跃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4,共4页
在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沉降预处理过程中,对苯二甲酸(TA)悬浮颗粒的沉降模型是沉降装备设计和操作条件优化的技术基础。根据PTA废水中TA颗粒沉降的行为属性,在Stokes经典沉降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废水的参数计算、推演,获得了FTA废水... 在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沉降预处理过程中,对苯二甲酸(TA)悬浮颗粒的沉降模型是沉降装备设计和操作条件优化的技术基础。根据PTA废水中TA颗粒沉降的行为属性,在Stokes经典沉降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废水的参数计算、推演,获得了FTA废水静沉降模型:u_1=0.5374d_p^2(p_p-p)/μ。采用重力沉降法实际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的误差在9%以内。将模型应用于实际的重力沉降试验中,建立了水力流速工艺条件与固体分离度操作目标之间的关联关系,为提升PTA废水沉降预处理生产装置的分离效率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废水 重力沉降 沉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生产废液在包气带中迁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翠玲 刘长礼 +1 位作者 张云 庞雅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24-1830,共7页
以一工厂PTA生产废液为研究对象,选择COD为PTA生产废液特征污染因子,通过静态吸附及土柱淋滤实验确定包气带土层粉质粘土对PTA生产废液中污染物质的吸附、生物降解及弥散系数,利用Hydrus-1D软件建立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的对流-弥散模型... 以一工厂PTA生产废液为研究对象,选择COD为PTA生产废液特征污染因子,通过静态吸附及土柱淋滤实验确定包气带土层粉质粘土对PTA生产废液中污染物质的吸附、生物降解及弥散系数,利用Hydrus-1D软件建立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的对流-弥散模型,预测其在包气带土层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包气带中粉质粘土对PTA生产废液中污染物质有吸附、降解等阻隔作用,但吸附、降解系数均很低,分别为0.256cm3/g和0.0077d-1.因此当PTA生产废液的COD浓度为4000mg/L,蓄水池中废液深5m,定水头持续淋滤厚为10m的包气带时,11.76年潜水面处地下水中COD含量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生产废液 包气带 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电解池处理PTA废水及同步产氢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源 王利勇 +3 位作者 蒋阳月 陈英文 祝社民 沈树宝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6-720,共5页
将微生物电解池应用于PTA废水的处理,系统研究PTA降解程度及同步产氢情况,并通过伏安曲线对电子传递机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电解池可实现PTA废水的同步处理及产氢,当底物COD浓度为1000mg/L时,在外加电压0.900V的条件下,微生... 将微生物电解池应用于PTA废水的处理,系统研究PTA降解程度及同步产氢情况,并通过伏安曲线对电子传递机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电解池可实现PTA废水的同步处理及产氢,当底物COD浓度为1000mg/L时,在外加电压0.900V的条件下,微生物电解池运行43h后,TA降解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2.0%和80.3%,氢气产率为0.04m3/(m3·d),库仑效率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pta废水 生物反应器 生物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计算思维的高中机器人项目式学习评价量表的制定——基于PTA的视角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学军 岳彦龙 +1 位作者 袁亚娜 周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88,共9页
机器人作为培养计算思维的有效载体之一,机器人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蕴含计算思维。现有的计算思维评测量表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研究基于PTA的视角,对机器人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计算思维进行评价。首先,在分析了机器人环境下的... 机器人作为培养计算思维的有效载体之一,机器人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蕴含计算思维。现有的计算思维评测量表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研究基于PTA的视角,对机器人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计算思维进行评价。首先,在分析了机器人环境下的项目式学习和计算思维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两轮德尔菲法确定了融入计算思维的高中机器人项目式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挑战性问题、持续探究、作品制作、学习支持、反思提升5个一级指标和情境感知等22个二级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然后编制了具有四个水平等级的融入计算思维的高中机器人项目式学习评价量表;最后就该量表的使用提出了四点建议:使学生充分了解评价标准以彰显学生的主体性、设计有价值的评语以激励学生、让学生高度参与评价过程以促进师生的交流、利用学习评价过程改进教学。以期为多维度评价计算思维提供一条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思维 机器人 项目式学习 pta评价量表 高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直接缩聚生产聚酯反应过程的分析 Ⅰ.酯化反应和酯化反应器 被引量:6
18
作者 戴迎春 赵玲 +1 位作者 张伟 朱中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838-842,共5页
PTA直接缩聚生产聚酯反应过程的分析Ⅰ.酯化反应和酯化反应器戴迎春赵玲张伟朱中南(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37)DaiYingchun,ZhaoLing,ZhangWeiandZhuZhong... PTA直接缩聚生产聚酯反应过程的分析Ⅰ.酯化反应和酯化反应器戴迎春赵玲张伟朱中南(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37)DaiYingchun,ZhaoLing,ZhangWeiandZhuZhongnan(UNILABResea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器 p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绒毡层特异启动子pTA29在棉花中的表达特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梦回 董静 +5 位作者 李先碧 侯磊 罗明 李德谋 裴炎 肖月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92-2098,共7页
烟草绒毡层特异启动子pTA29(TA29 promoter)已用于多种植物雄性不育和花粉发育的研究。作为外源特异表达启动子pTA29在棉花中的表达特性尚不清楚,为了研究该启动子在棉花中的表达特异性,本文构建了pTA29:gus融合基因,并将其转入棉花。... 烟草绒毡层特异启动子pTA29(TA29 promoter)已用于多种植物雄性不育和花粉发育的研究。作为外源特异表达启动子pTA29在棉花中的表达特性尚不清楚,为了研究该启动子在棉花中的表达特异性,本文构建了pTA29:gus融合基因,并将其转入棉花。研究发现在GUS染液中添加10%的乙醇可以抑制棉花花药内源GUS活性。用改良的GUS染液进行组织化学染色表明,pTA29:gus转化植株的GUS活性主要存在于花药中,并在花蕾长为6mm和15mm的花药中有2个活性高峰,而在根、茎、胚珠、花瓣、苞叶中未被检测到。与烟草不同,在pTA29:gus棉花转化植株的叶片表皮毛和花粉中也能检测到GUS活性。定量RT-PCR分析表明转化子中gus基因的转录水平与GUS活性一致。上述结果表明,烟草绒毡层特异启动子pTA29可以控制下游基因在棉花花药中优势表达;在利用该启动子进行棉花基因功能以及雄性不育研究时,应注意该启动子在棉花中的表达范围和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29 棉花 内源GUS活性 表达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PTA1分子的发现及其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20
作者 贾卫 金伯泉 +2 位作者 李琦 闵密克 刘雪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建立检测sPTA1的方法 ,探讨正常人和肿瘤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可溶性PTA1(sPTA1)分子。方法以亲和层析法从血小板纯化的天然PTA1分子作为免疫原 ,制备抗PTA1分子的多克隆抗体(PcAb) ,并以此建立检测sP TA1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 目的建立检测sPTA1的方法 ,探讨正常人和肿瘤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可溶性PTA1(sPTA1)分子。方法以亲和层析法从血小板纯化的天然PTA1分子作为免疫原 ,制备抗PTA1分子的多克隆抗体(PcAb) ,并以此建立检测sP TA1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敏感性达100ng/L,应用此方法从经TPA ,PHA及抗CD3mAb活化的人PBMC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sPTA1。与膜型PTA1(mPTA1)分子表达的动态相关研究发现,sPTA1的产生晚于mPTA1分子的表达 ,且可持续存在。检测60例正常人血清sPTA1的水平为(36.2±4.5)μg/L ,16例肿瘤患者为(57.3±5.0)μg/L。血清中sPTA1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0000。结论首次发现sPTA1分子 ,建立了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sPTA1的方法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TA1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心ELISA pta1 可溶性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