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6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PG矿渣水泥混凝土的水化机理及耐久性
1
作者 廖宜顺 贾西强 +2 位作者 万世辉 蔡鐘辉 刘佳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5-433,共9页
通过水化热、电阻率、孔溶液pH值、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软化系数和电通量测试,并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磷建筑石膏(CPG)矿渣水泥混凝土的水化过程、耐水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PG掺量的增大,水泥净浆的3 ... 通过水化热、电阻率、孔溶液pH值、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软化系数和电通量测试,并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磷建筑石膏(CPG)矿渣水泥混凝土的水化过程、耐水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PG掺量的增大,水泥净浆的3 d水化热和电阻率逐渐增大,主要水化产物均为二水石膏和钙矾石(AFt);当CPG掺量从40%增加到70%时,CPG矿渣水泥混凝土试件的28 d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分别降低28.3%、30.0%,孔溶液的pH值基本保持不变,AFt含量从27.6%减小到8.0%;CPG矿渣水泥混凝土试件的软化系数均大于1,电通量均小于500 C,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矿渣水泥混凝土 水化热 电阻率 氯离子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PG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唐湘宁 王晓彤 +5 位作者 汪路花 李瑞梅 姚远 王亚杰 郭建春 刘姣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7-1321,共15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在果胶的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而导致细胞壁结构的变化,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胁迫等多个阶段。尽管PG基因在其他植物中已有研究,但在木薯中尚未见对该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和功能研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在果胶的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而导致细胞壁结构的变化,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胁迫等多个阶段。尽管PG基因在其他植物中已有研究,但在木薯中尚未见对该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和功能研究的报道。本研究从木薯基因组中鉴定出89个MePGs,编码的氨基酸数量在183~808之间,分子量介于19.75~87.07kDa之间,理论等电点(pI)在4.64~9.71之间,大部分成员预测定位于细胞膜。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MePGs不均匀地分布于17条染色体上。基于进化关系,MePGs被分为A~G共7个亚组,亚组成员基因结构相似,且存在明显的串联重复现象;共线性分析结果表示,相比拟南芥,木薯PG家族基因的亲缘性与橡胶更接近。MePGs启动子区域富含光响应、激素响应与逆境响应元件。MePGs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与木薯生长发育有关。在木薯采后变质过程中,MePGs表现出相似的表达模式,特别是MePG20、MePG21、MePG25、MePG64和MePG72,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在木薯块根采后变质过程中先响应逆境胁迫,高表达以分解果胶,随后随着细胞壁的水解完成而降低表达,这表明PG基因在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MePG基因家族成员可能通过片段复制和内含子减少的方式进化,并可能通过感知不同种类的信号而行使不同的功能,从而形成多样化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ePGs在木薯块根采后变质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pg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PG处理技术对肉牛胚胎生产的影响效果
3
作者 欧阳晓芳 和嘉荣 +10 位作者 苏华伟 和晓明 刘绍贵 李鸿 陈红艳 杨亮宇 上官步敏 石晓兵 卿胜奎 贾志虎 刘逸炫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29,共5页
选用10月龄以上的纯种肉用型西门塔尔牛为供体母牛,探究采用2次PG处理方式的产胚效果及其对不同季节西门塔尔牛胚胎生产效果的影响。试验分3次累计将248头次供体母牛分为A组(A_(1)、A_(2)、A_(3))和B组(B_(1)、B_(2)、B_(3)),对A组3个... 选用10月龄以上的纯种肉用型西门塔尔牛为供体母牛,探究采用2次PG处理方式的产胚效果及其对不同季节西门塔尔牛胚胎生产效果的影响。试验分3次累计将248头次供体母牛分为A组(A_(1)、A_(2)、A_(3))和B组(B_(1)、B_(2)、B_(3)),对A组3个小组累计112头次母牛分别进行正常超排处理,对B组3个小组累计136头次母牛进行双PG处理。结果显示,B_(1)组母牛头均生产胚胎数显著(P<0.05)高于A_(1)组母牛1.68个,头均生产可用胚胎数极显著(P<0.01)高于A_(1)组母牛2.18枚,头均生产A级胚胎数极显著(P<0.01)高于A_(1)组母牛2.74枚,表明供体母牛超排前进行2次PG注射处理后,其胚胎生产效果明显优于未处理母牛。春季(A_(2)、B_(2)组)和夏季(A_(3)、B_(3)组)2种处理方法胚胎生产结果显示,A组母牛春季头均生产胚胎数和A级胚胎数分别显著(P<0.05)高于夏季2.67和0.54枚;B组母牛春季生产头均可用胚胎数和头均A级胚胎数分别高出夏季0.31和0.50枚,但差异不显著(P>0.05);B_(2)组母牛春季生产可用胚率高于A_(2)组和A_(3)组,B_(2)、B_(3)组母牛生产A级胚率均分别高于A_(2)组和A_(3)组;表明供体母牛在超排前进行2次PG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供体牛的胚胎可用率和A级胚率,并且生产胚胎的数量和质量以春季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氯前列烯醇钠(pg) 同期发情 超排 胚胎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小型自准直PG成像光谱仪光学设计
4
作者 王诗琦 刘子睿 +1 位作者 李覃昊 张学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14-2619,共6页
成像光谱仪能够同时获取目标空间维度和光谱维度的信息,已经在农业、工业生产、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为了顺应无人机轻小化发展趋势对成像光谱仪载荷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并满足高成像质量、高光谱分辨率的性能需求,提出了一种新... 成像光谱仪能够同时获取目标空间维度和光谱维度的信息,已经在农业、工业生产、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为了顺应无人机轻小化发展趋势对成像光谱仪载荷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并满足高成像质量、高光谱分辨率的性能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轻小型自准直PG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通过深入研究现有成像光谱仪类型,将Dyson型成像光谱仪和棱镜-光栅-棱镜型(PGP)特点相结合,引入像方远心镜头同时承担准直镜和成像镜的功能,极大程度缩减了光学系统的体积和质量,有效降低了加工,装调成本;利用棱镜和平面反射光栅的组合构成PG色散模块,取代了凹面光栅,并同时保留了PGP矫正谱线弯曲的能力。设计的成像光谱仪狭缝长10 mm,工作波长范围450~900 nm,相对孔径为1∶3,在狭缝宽10μm时全谱段光谱分辨率优于0.8 nm,光学系统包络体积仅为123 mm×44 mm×44 mm,各视场各波段MTF在100 lp·mm^(-1)处均大于0.5,接近衍射极限,各波长点列图RMS均小于艾里斑,系统成像质量良好。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够有效将钠双线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光谱仪 光学设计 像方远心镜头 pg色散模块 光谱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池DDPG的边缘计算卸载延时性能研究
5
作者 曾韦健 孟多南 +1 位作者 田玲 李晖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17-123,共7页
针对计算密集型和延迟敏感型业务的激增,传统的云计算模式难以满足低时延和高质量的服务需求,文中采用分布式边缘计算模式将任务卸载至边缘子网,以降低时延并缓解网络拥塞。对于边缘计算服务器协同计算的卸载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 针对计算密集型和延迟敏感型业务的激增,传统的云计算模式难以满足低时延和高质量的服务需求,文中采用分布式边缘计算模式将任务卸载至边缘子网,以降低时延并缓解网络拥塞。对于边缘计算服务器协同计算的卸载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协同计算资源分配算法:首先,根据建立的异构边缘网络模型确定优化目标,最小化任务延时并给出奖励函数;其次,基于传统DDPG算法,引入双经验池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以提高经验数据的质量;最后,通过训练智能体找到一个适应环境的最佳策略来实现服务器间的负载均衡及资源的有效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3PG算法充分考虑了边缘子网的异构性和边缘设备的移动性,相比于传统学习算法,任务延时降低了3.8%~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网络 边缘计算 计算卸载 任务延时 深度强化学习 D3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基挤压异形砖(PG-ESB)力学性能及孔隙三参数分布特性
6
作者 邓兴辉 徐桂弘 +3 位作者 包立新 徐韦洪 陈孜伟 杨步雷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0-2249,共10页
充填挡墙的架设是磷矿充填法采矿面临的必要工艺环节之一,采用磷石膏基砌块砌筑充填挡墙是绿色开采支撑技术及磷石膏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但常用矿场附近就地取材制备磷石膏基砌块的抗压强度、渗透性能、耐水性能等难以保障。本文提出一... 充填挡墙的架设是磷矿充填法采矿面临的必要工艺环节之一,采用磷石膏基砌块砌筑充填挡墙是绿色开采支撑技术及磷石膏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但常用矿场附近就地取材制备磷石膏基砌块的抗压强度、渗透性能、耐水性能等难以保障。本文提出一种由高温煅烧磷石膏、钙粉、水泥等为基本原料,挤压工艺成型的异形砖结构,通过室内制作磷石膏基挤压异形砖(PG-ESB)试块,其抗压强度满足砖体强度要求。为明确PG-ESB内部结构特征,通过低温液氮吸附试验、高压压汞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方法研究PG-ESB的内部孔隙分布特征。PG-ESB成本低且强度满足砌筑挡墙的标准;低温液氮吸附试验、高压压汞试验、SEM等结果表明,PG-ESB存在大量尺寸为0.5~2.0μm的孔隙;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进一步印证,PG-ESB内部存在大量不规则微孔隙,其中11.02%的微孔呈圆形,85.23%的微孔近圆形或椭圆形,3.75%的微孔呈不规则形态。为修正测试结果的不足,本文提出采用三参数分布方法完整地描述PG-ESB内部结构微孔隙分布特征。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磷石膏基胶凝材料伤损理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挤压异形砖 孔隙特性 三参数正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7
作者 刘发强 夏培蓓 吴咏梅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214,共8页
通过水热法将MoS_(2)负载到介孔类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表面,制备了MoS_(2)/pg-C_(3)N_(4)异质结。采用系列表征技术对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微观形貌、物相晶型、特征基团、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光化学和电化学特性、... 通过水热法将MoS_(2)负载到介孔类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表面,制备了MoS_(2)/pg-C_(3)N_(4)异质结。采用系列表征技术对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微观形貌、物相晶型、特征基团、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光化学和电化学特性、活性基团以及光生载流子重组等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染料作为污染底物,评价可见光驱动下MoS_(2)/pg-C_(3)N_(4)异质结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互相堆叠的形貌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实现了对MB的高效吸附;大比表面积、广泛的光谱吸收范围、高效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和低的电荷传质阻力有效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60min,MoS_(2)/pg-C_(3)N_(4)异质结对MB的降解率达到了99.0%,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等高活性自由基实现了对MB的高效降解。S型电荷转移机理有效保留了空穴和光电子的优异氧化和还原活性,交错的能带结构和内电场实现了高效的电荷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C_(3)N_(4) MoS_(2) 异质结 光催化 S型电荷转移机理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掺量对PG-CS-SS-SL复合胶凝材料关键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兴波 孔垂元 +3 位作者 付远程 邬中华 刘成华 颜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1-307,共7页
为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在辅助胶凝材料中的利用,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PG)、电石渣(CS)、钢渣(SS)和矿渣(SL)为原材料制备磷石膏-电石渣-钢渣-矿渣复合胶凝材料(PG-CS-SS-SL)。研究了PG掺量对PG-CS-SS-SL流动度、强度特性、吸水率、软... 为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在辅助胶凝材料中的利用,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磷石膏(PG)、电石渣(CS)、钢渣(SS)和矿渣(SL)为原材料制备磷石膏-电石渣-钢渣-矿渣复合胶凝材料(PG-CS-SS-SL)。研究了PG掺量对PG-CS-SS-SL流动度、强度特性、吸水率、软化系数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使用XRD、FT-IR、TG-DTG和SEM对PG-CS-SS-SL强度形成机理和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G-CS-SS-SL的流动度随PG掺量的增加而增大;PG-CS-SS-SL的强度和软化系数均随PG掺量的增加而呈现出先略微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PG掺量为10%时PG-CS-SS-SL的28 d强度最高,其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为6.8 MPa和32.9 MPa,相应的耐水性能最优,其软化系数为0.904;PG-CS-SS-SL的吸水率随PG掺量的增加呈现出先略微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PG掺量为10%时PG-CS-SS-SL的吸水率最小。微观分析表明,适量的PG能够促进PG-CS-SSSL体系中C-(A)-S-H凝胶和AFt的形成,优化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有利于硬化浆体的强度发展;但掺量过多会导致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变差,造成PG-CS-SS-SL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胶凝材料 磷石膏 性能指标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蛋白CkPGIP1关键氨基酸突变增强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闫鑫 高琳颖 +2 位作者 胡梦慧 邵苗苗 侯玉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2-931,共10页
牛心朴子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CkPGIP1)能有效抑制大丽轮枝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VdPG1)的活性,为了进一步提高CkPGIP1的抗病性,本研究从CkPGIP1定点突变入手,研究其突变增强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通过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P... 牛心朴子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CkPGIP1)能有效抑制大丽轮枝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VdPG1)的活性,为了进一步提高CkPGIP1的抗病性,本研究从CkPGIP1定点突变入手,研究其突变增强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通过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成功构建了CkPGIP1蛋白突变体T152VCkPGIP1、D202SCkPGIP1和I250KCkPGIP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对CkPGIP1及其突变体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和纯化,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和琼脂糖径向扩散法测定突变蛋白对大丽轮枝菌VdPG1的抑制作用。DNS法测定结果表明:突变蛋白能有效抑制VdPG1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D202SCkPGIP1对VdPG1的抑制效果显著,T152VCkPGIP1抑制效果次之,I250KCkPGIP1抑制作用不明显。琼脂糖径向扩散结果与DNS法的一致,其中经D202SCkPGIP1处理的VdPG1扩散直径缩小最多,表明其抑制活性最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蛋白可以抑制大丽轮枝菌在棉花叶片上的扩展,进一步证实CkPGIP1关键氨基酸突变增强了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朴子草 大丽轮枝菌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关键氨基酸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advancements in phosphogypsum crystal modifiers
10
作者 LI Yi-lin LI Sheng-long +4 位作者 ZHANG Ruo-qing JIANG Ji-zhou XIANG Kun Arramel ZOU J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4098-4119,共22页
The excessive demand for phosphorus-based fertilizers is contributing to the undesired byproduct of phosphogypsum(PG),typically found in large quantities in phosphoric acid industry.Without proper management,this indu... The excessive demand for phosphorus-based fertilizers is contributing to the undesired byproduct of phosphogypsum(PG),typically found in large quantities in phosphoric acid industry.Without proper management,this industrial waste poses a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isk.Current technologies are struggle to effectively handle the volume of PG produced,but one promising solution is its conversion into hemihydrate gypsum(CaSO_(4)·0.5 H_(2)O,HH).HH can exist in two phases,α-HH andβ-HH,withα-hemihydrate gypsum(α-HH)being preferred for its complete crystal structure and lower water requirement for hydration.The morphology ofα-HH gypsum is crucial for its material applications,and controlling crystal morphology is possible through the use of suitable crystal modifiers.This review explores various aspects of crystal modifiers and highlights their role in the preparation ofα-HH from PG.It suggests that leveraging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PG could lead to innovative applications.Additionally,the review outlines future directions for PG development and identifies challenges to be addressed in the next ste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gypsum hemihydrate gypsum crystal modifi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料磷石膏结晶特征与矿物浮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冷曼希 朱钰 +2 位作者 严继康 谢轲 邹永洁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对四川某企业固废磷石膏通过金相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反浮选法和Materials Studio软件进行结晶特征、矿物浮选性能及吸附行为研究,为后续磷石膏的除杂与增白,提供理论支撑。磷石膏在显微镜下为淡黄色透明晶体,晶体形状为板状、柱... 对四川某企业固废磷石膏通过金相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反浮选法和Materials Studio软件进行结晶特征、矿物浮选性能及吸附行为研究,为后续磷石膏的除杂与增白,提供理论支撑。磷石膏在显微镜下为淡黄色透明晶体,晶体形状为板状、柱状或菱状。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分析杂质嵌布特征,发现二氧化硅、难溶氟、难溶磷等杂质组分主要分布于磷石膏晶体表面。用煤油、油酸钠和十二胺作为浮选药剂对CaSO_(4)·2H_(2)O、CaHPO_(4)·2H_(2)O、SiO_(2)、CaF_(2)4种矿物进行浮选,选择出最佳浮选药剂十二胺。在pH为7、十二胺用量为200 g/t的最佳条件下,进行模拟磷石膏原矿浮选,回收率达到83.50%。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及CASTEP模块计算磷石膏表面吸附能,得到二水硫酸钙的吸附能为-9511.19 eV;二水磷酸氢钙的吸附能为-7294.05 eV;氟化钙的吸附能为-3935.56 eV;二氧化硅的吸附能为-2827.94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浮选剂 十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改性膨胀土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波 李浩洋 +3 位作者 童军 王卫 查恒 夏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1,共6页
采用磷石膏改良膨胀土可以同时实现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和膨胀土的改良。以引江济淮Y003标段的中膨胀土为例,通过液限、塑限、击实、膨胀率、直剪和崩解试验对磷石膏改性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土的液限与塑性... 采用磷石膏改良膨胀土可以同时实现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和膨胀土的改良。以引江济淮Y003标段的中膨胀土为例,通过液限、塑限、击实、膨胀率、直剪和崩解试验对磷石膏改性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土的液限与塑性指数均低于素膨胀土,其中50%(质量百分比)掺量的磷石膏混合土液限较素膨胀土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塑性指数下降了20.3;改性土的膨胀率均低于素膨胀土,50%掺量的磷石膏混合土自由膨胀率较素膨胀土下降了36个百分点,无荷膨胀率下降了5.12个百分点;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改性土的内摩擦角逐渐增大,黏聚力逐渐降低;磷石膏的掺入导致改性土的抗崩解能力下降,实际应用中要考虑添加其他胶凝材料。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膨胀土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磷石膏 资源化利用 工程特性 引江济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应用现状和热点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安安 苗俊艳 +3 位作者 刘欣雨 杨昆 谷守玉 侯翠红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515,526,共11页
磷石膏(PG)是湿法磷酸工艺中的固废产物,且堆积量较为庞大,了解磷石膏的处理方法及应用现状,可以为该领域的一线科研人员提供研发思路借鉴。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了2000~2024年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 磷石膏(PG)是湿法磷酸工艺中的固废产物,且堆积量较为庞大,了解磷石膏的处理方法及应用现状,可以为该领域的一线科研人员提供研发思路借鉴。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了2000~2024年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分析,深入剖析了PG应用现状、热点趋势,并对国内外各自的发展提出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PG的资源化利用提供解决思路。结果显示:2000~2024年,国内外关于PG应用的发文量逐年上升,累计达到6408篇,PG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应用过程中的杂质元素影响,其中经改性处理和掺混其他物质后,应用至建筑领域的研究愈发火热。国外初期研究注重放射性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中期注重稀土元素的提取,而国内初期研究侧重于生产化学产品,中期侧重于建筑领域应用研究,近期国内外都开始注重PG的机械强度性能测试。相较于国外PG应用行业较为集中,国内PG的应用研究注重多行业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pg) 文献计量学 应用现状 热点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石渣激发磷石膏矿渣的强度及浸出特性研究
14
作者 姚威 谈云志 +4 位作者 明华军 沈克军 吴赤球 吕伟 吴军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少量碱性水泥或石灰可激发磷石膏-粒化高炉矿渣,形成水硬性胶凝材料,但水泥和石灰成本较高,不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而作为工业废弃物的电石渣也富含碱性氧化钙,因此本文提出用电石渣取代石灰激发磷石膏-粒化高炉矿渣,以达到... 少量碱性水泥或石灰可激发磷石膏-粒化高炉矿渣,形成水硬性胶凝材料,但水泥和石灰成本较高,不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而作为工业废弃物的电石渣也富含碱性氧化钙,因此本文提出用电石渣取代石灰激发磷石膏-粒化高炉矿渣,以达到减少生产成本、“以废治废”的目的.通过对不同龄期的试样进行抗压强度、可溶磷浸出、可溶氟浸出、SEM、XRD等试验来验证电石渣取代石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磷石膏-矿渣体系,电石渣具有和石灰相似的激发效果,其能与磷石膏、矿渣生成水化硅酸钙和钙矾石,形成胶凝骨架,增强混合试样强度,最佳掺比试样28 d强度超过40 MPa;其可溶磷、氟浸出液质量浓度均满足规范要求,矿渣-磷石膏-电石渣掺比为80∶12∶8时强度与磷氟固定效果均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电石渣 粒化高炉矿渣 强度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制备与表征
15
作者 曹宏 王海洋 +4 位作者 吴晶 李蕾 马会娟 薛俊 江吉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大规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磷石膏是解决“三磷”问题、推动磷石膏源头减量减排和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开发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可有效扩大磷石膏的应用领域和规模,促进磷石膏问题的解决.以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为主要原料,通... 大规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磷石膏是解决“三磷”问题、推动磷石膏源头减量减排和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开发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可有效扩大磷石膏的应用领域和规模,促进磷石膏问题的解决.以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为主要原料,通过极端顶点设计实验,探讨了原料配比与胶凝材料性能之间关系,得到了软化系数≥0.8,强度等级为A40、A30、A20的胶凝材料配方,制备了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按相应国家标准对所制备胶凝材料浸出液的磷(P)、氟(F)含量进行了检测,其指标均低于GB 18599—2020第I类一般工业固废的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因此磷石膏基硬石膏(PAH)胶凝材料可用作矿井(矿坑)充填胶结料、户外建材和一般建材的胶结料,为拓展磷石膏的绿色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或可扩大磷石膏应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 强度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基团粒调控固化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
16
作者 谈云志 吴仙桥 +3 位作者 吴军 明华军 王冲 肖宇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7-1677,共11页
淤泥颗粒细腻、含水率高,固化强度主要由胶结强度提供,摩擦强度不高。以磷石膏、矿渣和生石灰为原料,制备磷石膏基团粒,再协同水泥固化淤泥,评价了固化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磷石膏基团粒的吸水率为13.4%,可以局部分离淤泥中的... 淤泥颗粒细腻、含水率高,固化强度主要由胶结强度提供,摩擦强度不高。以磷石膏、矿渣和生石灰为原料,制备磷石膏基团粒,再协同水泥固化淤泥,评价了固化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磷石膏基团粒的吸水率为13.4%,可以局部分离淤泥中的自由水,提升水泥的固化效果;压实成团后,磷石膏中的可溶磷(氟)浸出浓度均显著低于原状磷石膏的对应浸出浓度,且均低于地表III类水的排放标准(P浸出浓度≤0.2 mg/L,F浸出浓度≤1.0 mg/L),满足环保要求;磷石膏基团粒(粒径d≤5 mm)均匀分布于淤泥中,发挥骨架效应,明显提升固化淤泥强度,提升率达到22.3%,强度超过1 MPa。究其原因,团粒中的磷石膏−矿渣粉−石灰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针状钙矾石,C-S-H凝胶和针状钙矾石相互交织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填补了磷石膏基团粒内部孔隙和团粒−淤泥交界过渡区的孔隙,既固定了可溶磷和氟,又提升了团粒−淤泥界面过渡区的搭接能力。研究结论既为磷石膏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淤泥固化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淤泥 磷石膏基团粒 骨架效应 界面胶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浮选提纯增白新工艺研究
17
作者 曹宏 王博文 +2 位作者 李蕾 薛俊 江吉周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1,共7页
通过配制十二烃反浮选去除磷石膏中大量碳杂质,再通过50%十二胺+5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正浮选去除石英杂质,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浮选前后的磷石膏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品位、收率、白度、水溶磷、水... 通过配制十二烃反浮选去除磷石膏中大量碳杂质,再通过50%十二胺+5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正浮选去除石英杂质,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浮选前后的磷石膏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品位、收率、白度、水溶磷、水溶氟,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捕收剂与磷石膏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配制十二烃和50%十二胺+5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用量分别为250g·t^(-1)和500g·t^(-1)时,白度从32.15%升至44.67%,精矿品位达到97.62%,精矿收率达到86.23%,水溶磷和水溶氟得到有效去除;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50%十二胺+5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磷石膏(010)晶面的平均吸附能绝对值最大,为105.13kcal·mol^(-1),远大于十二胺(44.45kcal·mol^(-1))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7.98kcal·mol^(-1)),计算结果与浮选实验结果相符合。为磷石膏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浮选 捕收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奶牛粪堆肥腐熟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18
作者 汤莹 赵旭 +1 位作者 李娟 王子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奶牛粪堆肥腐熟及氮素损失的影响。【方法】以干湿分离的奶牛粪为堆肥材料,分别添加0%、3%、6%和9%磷石膏,采用条垛式堆肥技术进行35 d的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种子发芽指数、碳氮比(C/N值)、... 【目的】研究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奶牛粪堆肥腐熟及氮素损失的影响。【方法】以干湿分离的奶牛粪为堆肥材料,分别添加0%、3%、6%和9%磷石膏,采用条垛式堆肥技术进行35 d的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种子发芽指数、碳氮比(C/N值)、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氨气释放速率及氮损失率的变化。【结果】添加3%~9%磷石膏可以将奶牛粪堆肥过程中温度升高至50℃以上的时间缩短3~6 d,最高温度提高1~4℃,并使温度保持在50℃以上的时间延长0~3 d;堆肥产品的pH值降低0.27~0.71,C/N值降低9.57%~16.50%,种子发芽指数提高9.27%~22.17%,硝态氮含量增加7.04%~16.92%;堆肥过程中氨气释放速率降低15.13%~37.87%,总氮损失率降低6.53%~15.36%。磷石膏添加量为6%时,保氮效率最高。【结论】在奶牛粪条垛式堆肥过程中,添加3%~6%磷石膏,不仅可以提高堆料的腐熟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堆肥过程中氨气的释放量。本研究为进一步资源化利用磷石膏及优化奶牛粪堆肥技术工艺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粪 磷石膏 堆肥腐熟 氮素损失率 添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猪批次化生产的同期发情调控
19
作者 张海峰 李景荣 +5 位作者 何鑫淼 王文涛 田明 陈赫书 冯艳忠 刘娣 《猪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8-39,共2页
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指采取生物技术手段,将母猪群体按照不同规模分群,开展全进全出的统一批次生产。批次化生产中常使用生殖激素来调控母猪的发情和分娩,主要的有烯丙孕素、PGF2α、PG600等。1批次化生产模式目前,养猪场常采用的是3周批、... 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指采取生物技术手段,将母猪群体按照不同规模分群,开展全进全出的统一批次生产。批次化生产中常使用生殖激素来调控母猪的发情和分娩,主要的有烯丙孕素、PGF2α、PG600等。1批次化生产模式目前,养猪场常采用的是3周批、4周批与5周批这三种模式,不同的模式适合不同规模的猪场。空栏时间较长的猪场可以用3周批模式,它将母猪的生物学特性和猪场生产过程有效融合,猪场被划分成2个产房单元,仔猪4周断奶,控制母猪在1个产房单元内每3周开展1次批次化生产。对于那些养殖规模不大、且产能利用率较高的猪场采用4周批管理较为合适,母猪在产房内每4周开展1次批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次化生产 pg600 3周批 烯丙孕素 母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煅烧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楼思迪 曾彦琦 +5 位作者 任浏祎 杨思原 包申旭 汪少华 李维峰 王良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203,共10页
磷石膏(PG)是磷酸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全球产量巨大,中国是其主要生产国。中国PG年产量已达0.75亿t,全球累计堆积量超过60亿t。大量堆积的PG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带来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风险,阻碍了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磷石膏(PG)是磷酸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全球产量巨大,中国是其主要生产国。中国PG年产量已达0.75亿t,全球累计堆积量超过60亿t。大量堆积的PG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带来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风险,阻碍了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PG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天然石膏相似,其在建筑行业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具有潜力,可用于生产各式建筑材料。本研究聚焦于PG的煅烧工艺,旨在研究现阶段将其转化为β-半水石膏(β-HPG)和Ⅱ型无水石膏等高价值建筑材料的工艺。研究探讨了传统煅烧方法以及更先进的流化床煅烧技术。此外,还探索了煅烧‒酸浸联合处理等创新方法,以提高PG利用的质量和效率。煅烧过程可分为脱水、分解和相变三个阶段,温度控制对最终产品性能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流化床煅烧和两步流化床煅烧在效率和产品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低温慢烧工艺提高了产品的均匀性并降低了能耗。煅烧‒酸浸联合处理显著提高了PG的白度和纯度,使其适用于高附加值应用。优化后的煅烧工艺可有效将PG转化为高质量建筑材料,为PG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有助于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煅烧技术 资源化利用 建筑材料 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