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on Cold Tolerance and Its Relate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in Rice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被引量:3
1
作者 Hou Li-gang Chen Wen-fu +4 位作者 Zhao Guo-chen Ma Wei Qi Chun-yan Liu Liang Sun Hong-jia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2年第4期1-10,共10页
The study was designated to explore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cold tolerance enhanced by phosphate in rice.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on co... The study was designated to explore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cold tolerance enhanced by phosphate in rice.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on cold tolerance and its relate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in rice seedings (chilling-sensitive cv. Changbai 9 and chilling-tolerant cv. Jijing 81)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ld tolerance was conducted.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temperature treatment, the 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 photosynthesis rate, Fv/Fm and qP decreased and index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creased in rice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The effect of chilling-sensitive cultivars was more than that of chilling-tolerant cultivars, more phosphorus fertilizer properly improved seedling quality of rice, slowed 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 dropping degree of rice seeding, increased photosynthesis rate, Fv/Fm, qP and index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enhanced the ability to chilling-tolerant cultivars under low temperature. The effect on chilling-tolerant cultiva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chilling sensitive cultivars by applying more phosphorus fertilizer. Phosphate regulated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y and membrane fluidity to reduce injury by low temperature, and increasd the cold tolerance capacity of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temperature stress phosphate fertilizer RICE cold toleranc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磷肥施用量与磷素养分平衡的数学模型构建
2
作者 曹钻 胡艳 刘雪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9-43,共5页
为了优化棉花磷肥施用量,保证磷素养分平衡,选择Logistic模型分析棉花不同生长期的磷素积累量,之后使用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分析施磷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关系;基于肥料效应函数法,构建了一种线性加平台数学模型,模拟磷肥施用量和棉... 为了优化棉花磷肥施用量,保证磷素养分平衡,选择Logistic模型分析棉花不同生长期的磷素积累量,之后使用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分析施磷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关系;基于肥料效应函数法,构建了一种线性加平台数学模型,模拟磷肥施用量和棉花产量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养分平衡法确定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当磷肥施用量逐渐增加,棉花的产量也随之提高,当磷肥(P_(2)O_(5))施用量在83.99 kg/hm^(2)时,子棉产量达最高,为6 410.784 kg/hm^(2)。通过优化施肥策略,确定棉花磷素输入量为21.98 mg/kg,对应磷肥(P_(2)O_(5))施用量为82.64 kg/hm^(2),该施肥量既能保证棉花产量,也能确保磷素养分获得和支出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磷肥 施用量 磷素养分平衡 数学模型 肥料效应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块茎淀粉形成及产量对磷肥减量的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苏明 吴佳瑞 +4 位作者 洪自强 李翻过 周甜 吴宏亮 康建宏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3-727,共15页
为明确适当减磷对马铃薯淀粉合成和产量的影响,于2018—2019年在宁夏半干旱地区海原县进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地农民习惯施磷量240 kg hm^(-2)(RP)为相对对照,设置4个减磷处理:P25(180 kg hm^(-2),减少25%)、P50(120 kg hm^(-2),减... 为明确适当减磷对马铃薯淀粉合成和产量的影响,于2018—2019年在宁夏半干旱地区海原县进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地农民习惯施磷量240 kg hm^(-2)(RP)为相对对照,设置4个减磷处理:P25(180 kg hm^(-2),减少25%)、P50(120 kg hm^(-2),减少50%)、P75(60 kg hm^(-2),减少75%)、CK(0 kg hm^(-2),不施磷肥作为绝对对照),通过分析淀粉积累、相关酶活性及产量的关系,为该区域马铃薯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施磷量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加快积累速度,从而提高总产量。其中P50较RP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分别增加7.64%和7.76%,淀粉积累速率最大时的积累量(W_(max))、淀粉最大积累速率(G_(max))和淀粉平均积累速率(G_(mean))分别增加8.92%、29.90%和26.23%,马铃薯淀粉产量、总干物质质量及总产量分别增加53.39%、50.92%和25.62%;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型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则分别提高29.74%、26.88%、31.42%、33.56%和18.72%。主成分分析表明,2年各处理综合得分均表现为P50>P25>RP>P75>CK。马铃薯减磷50%(施磷量为120 kg hm^(-2))对其块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均有显著提升作用,对各阶段各淀粉组成的积累速率有显著改善效果并能持续优化总淀粉的积累特性,进而提高淀粉产量、总干物质积累量及总产量,综合分析得出,在宁夏半干旱区推荐马铃薯最佳经济施磷范围为120~137 kg hm^(-2),从而达到绿色高产栽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磷肥减量 淀粉含量 淀粉积累特性 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熔融包覆制备缓释肥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叶春 令狐昌开 +4 位作者 龙勇 符德龙 冯小芽 李洪勋 罗筑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89,共8页
绿色缓释肥的研发可缓解化肥的利用率较低所造成的养份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使用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TDBSP)改性可生物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降低其熔体流动温度,加入环境友好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绿色缓释肥的研发可缓解化肥的利用率较低所造成的养份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使用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TDBSP)改性可生物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降低其熔体流动温度,加入环境友好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进行增塑,进一步提高熔体流动性,使PBAT改性材料能够在120℃下用简单的搅拌工艺对复合肥颗粒进行环境友好的无溶剂熔融包覆,在此基础上填充一定量的疏水钙镁磷肥粉提高缓释效果,得到包膜完整且达到缓释要求的缓释复合肥,并对包膜形态进行评估,对缓释肥料的缓释性能进行了测试。钙镁磷肥粉的填充显著增强了缓释性能,在土柱淋溶实验中,24 h的养份释放低于15%,28 d养份累计释放约为80%,养份持续释放达20 d以上,为经济便捷地制备绿色环保的缓释肥提供借鉴,也为拓展PBAT等可降解塑料的应用领域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钙镁磷肥 熔融包覆 缓释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磷量对小麦-玉米种植体系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何依龙 周文利 常会庆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6,104,共7页
以河南省洛阳市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中低施磷量处理(P1:45 kg P2O5/hm^(2))和高施磷量(P5:270 kg P_(2)O_(5)/hm^(2))处理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磷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质量比,达到了1... 以河南省洛阳市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中低施磷量处理(P1:45 kg P2O5/hm^(2))和高施磷量(P5:270 kg P_(2)O_(5)/hm^(2))处理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磷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质量比,达到了19.41 mg/kg,较低磷处理提高了189%。高磷处理土壤磷最大吸附量(Q)较低磷处理下降了17.62%,磷吸附饱和度(DPS)升至5.61%,虽然未超过25%的淋失临界值,但较低磷处理增加了253%。高磷处理土壤易解吸磷(RDP)含量较低磷处理也增加了157%,表明长期高施磷可能加剧磷素迁移风险。高磷处理与低磷处理间磷吸附亲和力常数(K)与最大缓冲容量(MBC)未显著变化,说明土壤磷吸附强度与缓冲能力相对稳定。需结合区域年降水量优化施磷策略,以平衡农业生产效益与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磷肥 吸附 解吸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地区高产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氮磷营养特性
6
作者 张春燕 张新疆 +5 位作者 王娟 李沛玟 马伟栋 陈国永 李再欣 危常州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2-651,共10页
为探究北疆地区高产(>9000 kg·hm^(-2))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和氮磷营养特征,以新春44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施磷(P 2O 5)量处理,分别为0 kg·hm^(-2)(P0)、30 kg·hm^(-2)(P1)、90 kg·hm^(-2)(P2)、150 kg·... 为探究北疆地区高产(>9000 kg·hm^(-2))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和氮磷营养特征,以新春44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施磷(P 2O 5)量处理,分别为0 kg·hm^(-2)(P0)、30 kg·hm^(-2)(P1)、90 kg·hm^(-2)(P2)、150 kg·hm^(-2)(P3)、210 kg·hm^(-2)(P4),建立北疆地区春小麦不同产量水平,分析不同产量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利用和氮磷营养特征。结果表明,适宜的磷肥施用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氮磷营养特征及产量均有促进作用。当施磷量从0 kg·hm^(-2)增加至210 kg·hm^(-2)时,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施磷150和210 kg·hm^(-2)时均达到高产水平,产量分别为9401.59和9080.63 kg·hm^(-2)。5个施磷量处理中,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氮磷素积累、转运和分配均以施磷150 kg·hm^(-2)最佳。在施磷150和210 kg·hm^(-2)的高产水平下,春小麦均有较高水平的氮素和磷素生产效率,分别平均为29.98和94.80 kg·kg^(-1)。因此,在北疆滴灌春小麦种植模式下,适宜的磷肥施用量可以提高春小麦的产量,使高产春小麦具有较高水平的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以及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磷量(P_(2)O_(5))150 kg·hm^(-2)是兼顾春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的最佳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磷肥施用量 生理特征 氮磷营养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磷水平对黑土磷组分及磷素平衡的影响
7
作者 尚磊 杨栗恒 +1 位作者 王孟雪 王鹏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研究玉-豆轮作体系下秸秆连续还田后施磷水平对黑土各形态磷组分含量及磷素平衡的影响,于2022和2023年在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开展试验,2022年设置P_(2)O_(5)0 kg/hm^(2)(P0)、50.2 kg/hm^(2)(P1)、71.8 kg/hm^(2)(... 为研究玉-豆轮作体系下秸秆连续还田后施磷水平对黑土各形态磷组分含量及磷素平衡的影响,于2022和2023年在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开展试验,2022年设置P_(2)O_(5)0 kg/hm^(2)(P0)、50.2 kg/hm^(2)(P1)、71.8 kg/hm^(2)(P2)和86.1 kg/hm^(2)(P3)4个施磷水平,2023年设置P_(2)O_(5)0 kg/hm^(2)(P0)、50.2 kg/hm^(2)(P1)和71.8 kg/hm^(2)(P2)3个施磷水平,其中P2处理为当地推荐磷肥用量。采集0~2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利用Hedley磷素分级法测定土壤不同形态磷组分含量,并分析不同形态磷组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秸秆连续还田6~7年的基础上,施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大豆各生育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但多数施磷肥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施磷肥处理土壤H_(2)O-P、NaHCO_(3)-Po和NaOH-Pi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处理,增幅分别达到41.75%~53.45%、23.07%~43.95%和14.38%~33.38%;2022年P1、P2和P3处理土壤NaHCO_(3)-Pi含量分别较P0处理显著提高17.06%、28.61%和24.78%;2022年P2和P3处理HCl-P含量分别较P0处理显著提高12.41%和11.32%;两年土壤NaOH-Po和Rseidual-P含量在各处理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022和2023年NaOH-Pi与土壤全磷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4和0.940,2022年H_(2)O-P和NaHCO_(3)-Pi与有效磷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5和0.987,2023年H_(2)O-P与有效磷的相关系数达到0.951。大豆各生育时期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不断降低,并以土壤酸性磷酸酶的变幅最大。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籽粒磷素携出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22和2023年均以P1处理籽粒磷素携出量最高,分别达到21.24和17.52 kg/hm^(2);两年各处理土壤磷表观平衡量均表现为盈余,且土壤磷表观平衡量均随施磷水平的增加而递增。综上所述,在黑土区秸秆连续还田6~7年后,生产中减少30%磷肥用量在维持较高土壤有效磷水平的同时可有效平衡土壤磷素,促进磷素高效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黑土 磷肥 土壤磷组分 磷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品种对石灰性土壤磷组分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8
作者 胡捧娟 范浩博 +6 位作者 李海强 祁帅 宋舒宁 高明霞 曹翊 杨潇 孙本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0-1352,共13页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品种磷肥对石灰性土壤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为选择适合石灰性土壤的磷肥品种,提高作物产量、磷肥利用效率和降低土壤磷素累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于2018年10月,在陕西关中石灰性塿土上开展冬小麦−夏玉...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品种磷肥对石灰性土壤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为选择适合石灰性土壤的磷肥品种,提高作物产量、磷肥利用效率和降低土壤磷素累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于2018年10月,在陕西关中石灰性塿土上开展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不施磷肥对照(CK),及分别施用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CMP)、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聚磷酸铵(APP)处理。成熟期调查作物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采用Tiessen-Moir磷素分级法测定土壤磷组分含量,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磷组分与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与CK相比,5个磷肥处理的冬小麦、夏玉米和冬小麦−夏玉米作物体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6.8%~100.0%、30.8%~50.8%和39.6%~66.0%,以APP处理下的作物产量最高。与CMP相比,SSP、MAP和APP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磷肥利用率,而DAP降低了磷肥利用率。与CK相比,所有施磷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但随时间变化动态特点有所不同。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表现为APP>SSP>MAP>CMP>DAP>CK。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作物产量及磷肥利用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磷显著影响土壤活性态和中活性态磷含量,对稳定态磷没有显著影响。与CK相比,施磷处理的NaHCO_(3)-Po显著降低。SSP和APP处理土壤Resin-P及SSP处理土壤NaOH-Pi和NaOH-P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SP处理土壤NaHCO_(3)-Pi含量最高,其次是MAP和APP处理。MAP处理土壤D.HCl-Pi含量最高。与CK相比,SSP和APP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态磷(LP)占比,降低了中活性态磷(M-LP)占比,SSP和MAP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稳定态磷(OP)占比。土壤磷组分Resin-P、NaHCO_(3)-Pi、NaOH-Pi、D.HCl-Pi和LP含量与土壤Olsen-P极显著正相关,Resin-P、NaHCO_(3)-Pi、D.HCl-Pi和M-LP与作物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土壤LP、M-LP和OP通过相互转化对土壤Olsen-P和作物产量有直接或间接的正向影响,OP和MLP对LP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29和0.548,LP、M-LP和OP对作物产量的总路径系数分别为0.829、0.846和0.571。【结论】施磷主要通过影响活性和中等活性磷含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磷有效性。石灰性土壤施用SSP、MAP和APP的增产效果好于CMP和DAP处理。这是因为施用MAP可显著提高土壤中等活性磷D.HCl-Pi含量;施用SSP和APP显著提升土壤活性磷中的Resin-P和NaHCO_(3)-Pi含量,以及中等活性磷中的NaOH-Pi和NaOH-Po含量。石灰性土壤上推荐施用SSP、MAP和APP,其中APP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石灰性土壤 磷肥品种 土壤磷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钾盐溶解度的测定及液体肥配方研究
9
作者 董南 王楠 +1 位作者 纪利俊 盛勇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7,共6页
在较低温度下,高钾液体肥中钾盐的结晶析出与钾盐的溶解度密切相关。基于此,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8.15、288.15K下KH_(2)PO_(4)-KNO_(3)-H_(2)O和278.15K下KH_(2)PO_(4)-KCl-H_(2)O的液固相平衡数据,并基于相平衡数据绘制了相图... 在较低温度下,高钾液体肥中钾盐的结晶析出与钾盐的溶解度密切相关。基于此,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8.15、288.15K下KH_(2)PO_(4)-KNO_(3)-H_(2)O和278.15K下KH_(2)PO_(4)-KCl-H_(2)O的液固相平衡数据,并基于相平衡数据绘制了相图。结果表明,两个液固体系均为简单共饱和型,无复盐或固溶体生成。两个液固体系中钾盐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在278.15K和288.15K下共饱和点处的K_(2)O含量最高。根据NY1106—20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中对液体肥大量元素含量的要求,并结合KH_(2)PO_(4)-KNO_(3)-H_(2)O的液固相平衡数据,对使用KH_(2)PO_(4)和KNO_(3)配制高钾液体肥的配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常温区和所有低温区,只使用KH_(2)PO_(4)和KNO_(3)配制的液体肥的大量元素含量无法满足标准要求。通过加入聚磷酸铵,提高液体肥中大量元素含量,设计了两种低温区高钾液体肥配方,并进行实验验证。该研究可为低温下钾盐体系液体肥的配方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相平衡 液体肥 配方 磷酸二氢钾 硝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方式对棉花根系形态和磷吸收效率的影响
10
作者 吴玉雯 张应榕 +6 位作者 吴晓芊 张俊 马悦 周乐儒 王娟红 车庆轩 陈波浪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61,共11页
为了探索棉花根系生长、形态特征及养分效率与磷肥滴施的匹配规律,以‘新陆早6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磷肥(CK),基施磷酸一铵(PB)、滴施磷酸一铵(PD)、滴施磷酸一铵+聚谷氨酸(PDS1)、滴施磷酸一铵+微生物菌剂(PDS2)5个处理的盆栽试验... 为了探索棉花根系生长、形态特征及养分效率与磷肥滴施的匹配规律,以‘新陆早6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磷肥(CK),基施磷酸一铵(PB)、滴施磷酸一铵(PD)、滴施磷酸一铵+聚谷氨酸(PDS1)、滴施磷酸一铵+微生物菌剂(PDS2)5个处理的盆栽试验,分析比较磷肥施用方式对棉花根系形态特征和磷肥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磷减少了棉花中根(根平均直径0.2~0.4 mm)、粗根(根平均直径大于0.4 mm)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增加了细根(根平均直径小于0.2 mm)的根长和根表面积。苗期,PB处理较CK处理总根长显著提高了26.28%;与PB处理相比,PD处理根体积显著提高了43.07%;在滴施条件下,根系参数均呈现PDS1>PDS2>PD的规律。蕾期,与CK处理相比,PB处理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显著提高了31.14%、62.55%、176.66%;在滴施条件下,与PD处理相比,PDS1处理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显著提高了26.05%、37.76%、16.98%。花铃期,与CK处理相比,PB处理的棉花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直径分别提高了5.61%、10.04%、39.09%和10.57%。与PB处理相比,PDS1处理总根长显著提高了20.31%,PDS2处理根表面积显著提高了34.10%,在滴施条件下,PDS2处理较PD处理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提高了18.49%和33.33%。与CK处理相比,PDS1、PDS2处理在作物生育后期(蕾期和花铃期)显著增加了棉花细根根长和根表面积。各施磷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苗期和蕾期均显著高于CK处理,整体上随生育期的递进呈增加趋势。苗期和蕾期棉花磷肥利用率与总根长呈显著正相关,花铃期磷肥利用率与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呈显著正相关。总体上,磷肥滴施配加微生物菌剂能促进棉花根系生长,进而促进磷素的吸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肥方式 根系形态 磷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对塑料大棚樱桃番茄养分吸收与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朱伟龙 郭孝宇 +1 位作者 高崇真 宋红霞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4-1253,共10页
过量施用化肥不仅致使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还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或酸化等土壤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确定塑料大棚樱桃番茄栽培最佳磷肥施用量,本试验以‘京番粉星2号’樱桃番茄为材料,设置4个磷肥水平(过磷酸钙... 过量施用化肥不仅致使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还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或酸化等土壤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确定塑料大棚樱桃番茄栽培最佳磷肥施用量,本试验以‘京番粉星2号’樱桃番茄为材料,设置4个磷肥水平(过磷酸钙16%P_(2)O_(5)),分别为未施磷肥P_(0)(0 g/株)、减施磷肥P_(15)(15 g/株)、常规施磷P_(30)(30 g/株)和增施磷肥P_(150)(150 g/株),对其养分积累、光合参数和果实品质及产量等进行分析,并进行转录组测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磷肥水平增加叶片中的磷含量始终高于其他部位,且与其他处理相比,减施磷肥P_(15)显著提高了叶片中P和K含量,且叶片光合速率提升41%,促进植株生长旺盛,抗坏血酸、番茄红素和糖酸比提高29%、16.8%、25%,产量提高35.3%,显著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植株产量。对3组(P_(0)vs P_(15)、P_(30)vs P_(15)、P_(150)vs P_(15))叶片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在3组共有159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中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最终筛选出18个与养分相关基因,涉及樱桃番茄对硼、锰、锌、铁、钙、硫和氮元素的吸收、利用和运转,显著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从而对植株产量和果实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该研究结果为磷肥减施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磷肥 矿质 品质 光合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根际解磷菌的筛选及其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12
作者 马雪晴 吴华伟 +1 位作者 曹春霞 郑娇莉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为了从茶园根际筛选具有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的解磷菌,从湖北省英山县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园采集根际土壤,通过平板透明圈法筛选解磷菌,以解磷活性及产IAA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通过形态特征及16 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 为了从茶园根际筛选具有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的解磷菌,从湖北省英山县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园采集根际土壤,通过平板透明圈法筛选解磷菌,以解磷活性及产IAA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通过形态特征及16 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促生特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菌株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解磷菌DFP-24具有较好的产IAA能力,经鉴定为森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rboris),同时菌株具有产铁载体、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固氮等促生特性。大田试验表明,施加DFP-24菌株可提高茶芽密度,显著提高茶叶全磷含量,增加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酚氨比,影响茶叶品质,同时还能改善土壤性质。综上所述,菌株DFP-24具有开发微生物菌肥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茶树专用根际促生菌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茶叶品质 促生作用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丹’牡丹根际解磷菌的筛选及其对番茄的促生作用
13
作者 张誉译 温强 +3 位作者 王仲伟 黄犀 罗会婷 汤诗杰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66-73,共8页
【目的】筛选和鉴定牡丹根际土壤中的解磷菌,并评估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效果,为解磷菌应用于贫瘠土壤提供支持。【方法】以‘凤丹’牡丹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解磷菌株,通过解磷能力测定筛选出高效解磷菌株,采用16S rDNA测序并... 【目的】筛选和鉴定牡丹根际土壤中的解磷菌,并评估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效果,为解磷菌应用于贫瘠土壤提供支持。【方法】以‘凤丹’牡丹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解磷菌株,通过解磷能力测定筛选出高效解磷菌株,采用16S rDNA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将筛选出的高效解磷菌株应用于番茄育苗试验,测定解磷菌株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从‘凤丹’根际中分离出35株有解磷效果的菌株,其中菌株P4-6、P4-10表现较为优秀,其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628.29 mg/L、589.64 mg/L。(2)菌株P4-6、P4-10对番茄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两菌株处理的番茄幼苗株高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7.29%和30.67%;菌株P4-10对提升番茄生物量的效果最佳,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2.66%、38.58%。(3)接种菌株P4-10后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6.42%、8.15%。(4)菌株P4-6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属不动杆菌,菌株P4-10鉴定为泛菌属的Pantoea cypripedii。【结论】菌株P4-10在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后期可考虑将其作为菌肥研制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根际微生物 解磷菌 土壤养分 促生作用 微生物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镁磷肥对鸡粪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的影响
14
作者 袁宁 梁梦月 +1 位作者 于锐 周嘉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3期63-67,共5页
为了探究钙镁磷肥对鸡粪堆肥过程中重金属Cu和Zn钝化的影响,本研究设置0%(CK)、3%、4%、5%、6%、7%的钙镁磷肥添加量梯度,通过微型堆肥实验,测试堆体理化性质、腐熟度、重金属形态及其钝化率指标,结果表明:(1)钙镁磷肥对堆体温度影响较... 为了探究钙镁磷肥对鸡粪堆肥过程中重金属Cu和Zn钝化的影响,本研究设置0%(CK)、3%、4%、5%、6%、7%的钙镁磷肥添加量梯度,通过微型堆肥实验,测试堆体理化性质、腐熟度、重金属形态及其钝化率指标,结果表明:(1)钙镁磷肥对堆体温度影响较小,4%添加处理堆体温度最高(65℃)。各堆体pH最终稳定在8.19~8.44之间。随着钙镁磷肥添加量增大电导率(EC)值逐渐变高。C/N趋势与EC相似,7%处理C/N最高(18.00)。(2)各处理HA/FA随着添加量增多而增大,5%处理的HA/FA数值最大,随着钙镁磷肥的添加而逐渐减小;3%、4%和5%的处理组种子发芽指数(GI)比CK高,6%和7%处理组GI较低。(3)钙镁磷肥添加量为5%的处理对Cu和Zn钝化效果最好,其中Cu残渣态增加3%,可交换态降低14%,钝化率为46.4%;Zn残渣态增加14%,可交换态降低26%,钝化率为57.8%。综上所述,钙镁磷肥添加量应控制在5%,既可促进重金属钝化,又可节约成本,避免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磷肥 鸡粪 好氧堆肥 重金属形态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氮剂对猪发酵床垫料有机肥堆肥发酵的影响
15
作者 张晶 燕志宏 +4 位作者 周静 杨仕钰 夏婷婷 邱雪松 安延清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42-48,共7页
[目的]探明保氮剂用于猪发酵床垫料有机肥堆肥发酵中主要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保氮剂在猪发酵床垫料堆肥发酵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方法,分别添加3种保氮剂(硫酸亚铁、腐殖酸和磷酸钙)对猪发酵床垫料进行... [目的]探明保氮剂用于猪发酵床垫料有机肥堆肥发酵中主要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保氮剂在猪发酵床垫料堆肥发酵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方法,分别添加3种保氮剂(硫酸亚铁、腐殖酸和磷酸钙)对猪发酵床垫料进行二次发酵处理,测定发酵过程中各项理化指标,分析保氮剂在猪发酵床垫料有机肥堆肥发酵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3种保氮剂均能有效延长堆体高温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为5~7 d;发酵末期,经硫酸亚铁、腐殖酸和磷酸钙处理的pH(6.41~6.61)、电导率(EC)(1578.33~1699.00μS/cm)、种子发芽指数(GI)(87.50%~104.69%)、含水率(28.74%~32.20%)、有机质(35.52%~40.82%)均在理想范围内,其中,硫酸亚铁处理组高温持续时间最长(7 d),GI值最高(104.69%),总养分含量最高(8.91%),其余指标均在理想范围内。[结论]在硫酸亚铁、腐殖酸和磷酸钙3种保氮剂中,以硫酸亚铁对猪发酵床垫料的发酵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氮剂 猪发酵床垫料 硫酸亚铁 腐殖酸 磷酸钙 二次发酵 有机肥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和解磷菌肥对我国农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梁可 马扶林 +4 位作者 刘小伟 景煜都 封俊豪 裴梦婷 郭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3-1365,共13页
【目的】总结分析生物炭和解磷菌肥种类、施用方式及施用量对我国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为高效调控农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提供宏观指导。【方法】收集2014—2024年期间公开发表的50篇研究论文,提取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 【目的】总结分析生物炭和解磷菌肥种类、施用方式及施用量对我国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为高效调控农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提供宏观指导。【方法】收集2014—2024年期间公开发表的50篇研究论文,提取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用下土壤全磷、有效磷、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地上生物量(AGB)、地下生物量(UGB)数据233组,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生物炭和解磷菌肥的种类及添加方式(单施、混施)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作物生长指标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探究生物炭、解磷菌肥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的关系。【结果】1)生物炭与解磷菌肥混施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的提升效果显著优于生物炭、解磷菌肥单施。生物炭单施、解磷菌单施和生物炭与解磷菌混施3种添加方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升幅度依次为46.44%、31.88%和138.11%。2)解磷菌群组合(解磷细菌+解磷真菌)、解磷细菌、解磷真菌3类解磷菌肥均能提高土壤有效磷及作物生长,组合解磷菌肥与生物炭混施对有效磷含量的提升量是单施组合解磷菌肥的15倍,效应值达395.50%。3)不同种类生物炭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发育的影响不同,生物炭组合施用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作物株高的提升作用显著,且与解磷菌肥混施对有效磷含量和作物株高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4)不同作物体系和区域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对生物炭及解磷菌肥施用响应存在差异,单施生物炭对饲料作物及经济作物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效应值达52.79%、47.67%,单施解磷菌肥则显著提升粮食作物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效应值分别为52.98%。单施生物炭、单施解磷菌肥、解磷菌肥+生物炭混施对北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效应值均大于南方,效应值分别相差65.24、16.04、78.95个百分点。5)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与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用对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促进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二者混合施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果。相较于单一菌种菌肥,含解磷细菌与解磷真菌的组合菌肥展现出更优效果。无论是单独施用生物炭和解磷菌肥,还是将其混合施用,其在北方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效果均优于南方。在已报道的生物炭和解磷菌肥施用量范围内,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作物株高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解磷菌肥 土壤有效磷 作物生长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不同栽培因子对胡麻产量的调控效应研究
17
作者 张素梅 郭之瑶 +4 位作者 杨正东 刘杰 张婷 胡亚朋 宋谦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185,共13页
为了探索胡麻产量对不同栽培因素的响应,优化胡麻栽培措施。采用六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X_(1))、磷(X_(2))、钾(X_(3))、生物有机肥(X_(4))、油菜素内酯(X_(5))和除草剂(X_(6))6个因素及5个不同水平对胡麻产量的影... 为了探索胡麻产量对不同栽培因素的响应,优化胡麻栽培措施。采用六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X_(1))、磷(X_(2))、钾(X_(3))、生物有机肥(X_(4))、油菜素内酯(X_(5))和除草剂(X_(6))6个因素及5个不同水平对胡麻产量的影响,建立胡麻产量与不同栽培因素间的数学模型,运用多因素响应面分析法探究胡麻产量与多个栽培因子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试验中5个栽培因子对胡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产量随氮、磷和钾、生物有机肥、油菜素内酯和除草剂施用量增加,总体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2021年各因素对胡麻产量效应排序分别为钾>生物有机肥>磷>油菜素内酯>氮>除草剂,对胡麻产量变化的调控能力大小排序为氮>油菜素内酯>钾>生物有机肥>磷>除草剂,2022年各因素对胡麻产量效应排序分别为除草剂>生物有机肥>磷>钾>油菜素内酯>氮。胡麻产量变化的调控能力大小排序为氮>油菜素内酯>钾>除草剂>生物有机肥>磷。氮与磷、氮与生物有机肥、氮与除草剂,以及生物有机肥与油菜素内酯的交互作用对胡麻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其交互作用对胡麻产量调控能力结果排序为氮与磷交互效应>氮与生物有机肥交互效应>氮与除草剂交互效应>生物有机肥与油菜素内酯交互效应。当氮(N)、磷(P_(2)O_(5))、钾(K_(2)O)、生物有机肥、油菜素内酯、除草剂的施用量为74.04 kg/hm^(2)、55.92 kg/hm^(2)、26.51 kg/hm^(2)、874.58 kg/hm^(2)、0.14 mg/L和25.00 kg/hm^(2)时,胡麻产量达最大,两年预测最高产量分别为2305.06和2278.00 kg/hm^(2)。因此在胡麻生产中应采用以氮、油菜素内酯和钾为主的调控措施,优化结合各类肥料和管理措施的使用,以实现最高产量和最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生物有机肥 油菜素内酯 除草剂 产量 栽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氮磷钾肥施肥肥效对比试验研究
18
作者 文德泽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70-171,174,共3页
为了探讨不同氮、磷、钾肥施用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垣曲县永兴村进行了的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全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株高、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理论产量最高。相比之下,缺氮处理对小麦生长的负面影响最... 为了探讨不同氮、磷、钾肥施用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垣曲县永兴村进行了的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全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株高、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理论产量最高。相比之下,缺氮处理对小麦生长的负面影响最大,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量;无磷和无钾处理也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但影响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磷肥 钾肥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对油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19
作者 姜小秀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113-114,117,共3页
为探讨不同磷肥水平对油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设置了50、100、150 g/株和空白对照等4种不同磷肥用量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磷肥施用对油茶单果质量、果个数、产量、果体积、果皮厚度、籽含水率、出仁率和种仁出油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讨不同磷肥水平对油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设置了50、100、150 g/株和空白对照等4种不同磷肥用量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磷肥施用对油茶单果质量、果个数、产量、果体积、果皮厚度、籽含水率、出仁率和种仁出油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肥水平的增加,油茶的各项产量指标显著提高。因此,实际生产中建议选用150 g/株的施肥量施用磷肥,以增加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磷肥 产量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衣剂中添加磷肥对不同水稻品种耐铝性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赵娇娇 边嘉宾 +2 位作者 杜锦 谢晓东 曹高燚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26-31,共6页
以4种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探究种衣剂中添加不同磷肥水平(0、0.5、1.0 g)对3.75 mmol/L氯化铝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 g磷肥处理的水稻在农艺性状和根系活力方面显著优于未添加磷肥处理和添加1.0 g磷... 以4种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探究种衣剂中添加不同磷肥水平(0、0.5、1.0 g)对3.75 mmol/L氯化铝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 g磷肥处理的水稻在农艺性状和根系活力方面显著优于未添加磷肥处理和添加1.0 g磷肥包衣处理;未添加磷肥处理水稻的各项指标也显著优于添加1.0 g磷肥包衣处理。这表明种衣剂中添加适量磷肥(0.5 g)可有效缓解铝胁迫,促进水稻发芽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包衣 耐铝性 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