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藻除磷机理及其工艺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安余梁 祁峰 +1 位作者 母锐敏 马桂霞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7,共8页
向水环境排放过多的磷会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导致磷资源的浪费。微藻除磷作为一种可以回收资源的污水深度处理方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还未揭开微藻除磷机理的全貌,也未开发出微藻的全部除磷潜力。对微藻... 向水环境排放过多的磷会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导致磷资源的浪费。微藻除磷作为一种可以回收资源的污水深度处理方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还未揭开微藻除磷机理的全貌,也未开发出微藻的全部除磷潜力。对微藻除磷的优势进行了综述,基于现有研究成果论述了微藻除磷的机理,重点阐明了微藻除磷过程中“磷库”状态和“磷流”方向,并总结了微藻各种培养方式在除磷方面的优势与弱点。微藻除磷从机理上看,是生物质合成、化学沉淀、过量吸收和表面吸附这4种除磷机制共同作用和互相竞争的结果;从工艺模式上看,藻菌共生模式及光合兼养的营养模式是当前污水微藻除磷工艺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微藻除磷 培养方式 生物燃料 除磷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R-BCO耦合工艺净化模拟微污染河水及除磷机理研究
2
作者 孙广垠 潘晓敏 +1 位作者 马柏龙 王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2,共6页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极附近沉淀物表面特征官能团,探究系统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在使用乙酸钠为碳源、电流密度为0.09 mA/cm^(2)、水力停留时间控制为24 h、填料比为40%的条件下,BER-BCO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得到了显著优化;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10%、56.46%、97.93%;最终出水除TN外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质标准;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阳极附近形成的含磷沉淀物中含有Fe-O键、P-O键、Fe-OH键,表明铁阳极具有高效除磷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生物膜法 生物接触氧化 微污染河水 脱氮除磷 铁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推理的东海区鲐鱼中心渔场预报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月霞 丘仲锋 +1 位作者 伍玉梅 苗振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1,共4页
根据1998-2005年的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和舟山四大渔业公司的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同期的卫星资料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数据,利用案例推理方法,设定了上级结果的相似距对下级检索的影响权重因... 根据1998-2005年的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和舟山四大渔业公司的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同期的卫星资料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数据,利用案例推理方法,设定了上级结果的相似距对下级检索的影响权重因子,进一步研究渔场渔情的分析预报。通过试验性预报实例的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表明,预测精度达到75%,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渔场的分布,为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渔场 智能预报 案例推理 东海 鲐鱼(Pneumato phorus japoni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生物可利用磷在地表径流中的流失和预测 被引量:21
4
作者 晏维金 章申 +2 位作者 吴淑安 蔡强国 唐以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97-506,共10页
本文通过模拟降雨径流实验,运用两种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化学浸提方法,在1.2mm·min^(-1)的大暴雨条件下,研究在施肥和未施肥两种情况下,BAP的径流流失方式和过程,并建立模型进行BAP的预测,结果表明,运用两种BAP的化学浸提方法... 本文通过模拟降雨径流实验,运用两种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化学浸提方法,在1.2mm·min^(-1)的大暴雨条件下,研究在施肥和未施肥两种情况下,BAP的径流流失方式和过程,并建立模型进行BAP的预测,结果表明,运用两种BAP的化学浸提方法测定的结果差异性不显著(p=0.05),并具有1:1的线性相关关系;BAP的流失通过溶解态磷(DP)和颗粒态生物可利用磷(BPP)两种形态方式,随着降雨径流时间的延长,累积的BAP量呈对数式增加,径流流失的BAP量约占总磷量的25—30%;施肥能增加DP和BAP的流失量;通过模拟实验建立了BAP的预测模型: BAP=DP+BPP [DP]=(0.035×P_O×SL×t^(-0.2)×W^(0.5))/V [BPP]=1.19BPP_(soil)×SL并检验了BAP的预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利用磷 模拟降雨 预测方程 径流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红葡萄酒中残留的有机磷农药 被引量:53
5
作者 胡媛 刘文民 +1 位作者 周艳明 关亚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0-293,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包埋技术制备了耐高温固相微萃取头(SPME),用该萃取头与气相色谱-热离子化检测器联用对红葡萄酒中的12种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了测定。实验中对搅拌速度、萃取时间、盐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样品用量25m L,搅拌... 采用溶胶-凝胶包埋技术制备了耐高温固相微萃取头(SPME),用该萃取头与气相色谱-热离子化检测器联用对红葡萄酒中的12种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了测定。实验中对搅拌速度、萃取时间、盐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样品用量25m L,搅拌速度1 250r/m in,盐浓度150g/L,萃取时间30m in的条件下,绝大多数组分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5%以下,各种有机磷农药的检测限为5ng/L到0.38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有机磷农药 残留量 红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强度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主要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梁斐斐 蒋先军 +1 位作者 袁俊吉 谢德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85,共5页
揭示紫色土坡耕地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及其环境效益的影响,对于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径流场试验分析2010年5月1日-7月10日6次降雨过程中紫色土坡耕地的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大雨时产生的径流量分别为... 揭示紫色土坡耕地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及其环境效益的影响,对于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径流场试验分析2010年5月1日-7月10日6次降雨过程中紫色土坡耕地的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大雨时产生的径流量分别为中雨和小雨时的2.34,7.59倍,同时大雨产生的径流中TN、TP含量高于小雨和中雨时,大雨导致的氮、磷流失远远超过中雨与小雨。大雨时产生的累积泥沙量分别是中雨和小雨的8.34,111.38倍。紫色土坡耕地径流中TN、TP的主要形式是有泥沙携带的颗粒态氮、磷,降雨量越大,颗粒态氮、磷的比例越高。中雨产生的径流中颗粒态氮占TN的74.9%~75.9%,大雨产生的径流中颗粒态氮占TN的比例更高,达到85.0%~92.6%。颗粒态磷是径流中磷的主要形态,大雨、中雨、小雨产生的径流中颗粒态磷占TP的比例分别为96.6%~97.7%,93.9%~96.2%,90.5%~94.4%。紫色土坡耕地氮、磷流失主要是以泥沙为载体,这在降雨量较大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控制坡耕地氮、磷流失应着重考虑控制降雨量较大时的氮、磷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 产流特征 非点源污染 氮、磷流失主要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返青期不同草地型土壤磷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成德 陈秀蓉 +2 位作者 龙瑞军 徐长林 薛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54,共8页
试验在东祁连山选择代表性的七种高寒草地型为研究对象,在返青期对其土壤微生物量磷(MBP)、全磷和速效磷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分别介于1.0~2.0g/kg和14.3~52.9mg/kg,样地间差异较大,且速效磷上层高于下层... 试验在东祁连山选择代表性的七种高寒草地型为研究对象,在返青期对其土壤微生物量磷(MBP)、全磷和速效磷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分别介于1.0~2.0g/kg和14.3~52.9mg/kg,样地间差异较大,且速效磷上层高于下层,除禾草草地外草本草地显著高于灌丛草地(P<0.05);土壤微生物量磷及其对土壤全磷贡献率分别介于22.46~64.27mg/kg和1.75%~4.59%,且上层高于下层;微生物量磷与微生物量碳氮除嵩草草地外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草地型对该相关性的影响不明显,该相关性由土壤微生物本身或其群落结构决定;土壤微生物量磷与土壤化学性质关系密切,植物群落对此相关性影响不明显;微生物量碳磷比和微生物量氮磷比分别介于4.38~21.50和1.07~3.88,草地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不同草地型间土壤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高寒草地 土壤磷 微生物量磷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水体氮磷浓度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园园 史书 +4 位作者 木志坚 吴波 贾彤辉 倪九派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7-163,共7页
在三峡库区涪陵段选择以玉米/水稻—榨菜轮作为主的王家沟农业小流域,对流域内不同水体(包括沟渠径流水和浅层地下水—井水)的氮、磷浓度进行了3年的连续监测,以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流域水体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季作物播种初期,由... 在三峡库区涪陵段选择以玉米/水稻—榨菜轮作为主的王家沟农业小流域,对流域内不同水体(包括沟渠径流水和浅层地下水—井水)的氮、磷浓度进行了3年的连续监测,以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流域水体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季作物播种初期,由于施肥活动的影响,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明显上升,但在成熟收获期则趋于下降.沟渠径流水与井水总氮在监测期间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28和12.0mg/L,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15和0.16mg/L.井水总氮浓度显著高于沟渠径流水的浓度,但总磷浓度则没有明显差异.两种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硝态氮是水体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对水体总氮浓度的贡献率高达67%~89%.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半以上(55%)的井水样品中硝态氮浓度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10mg/L).流域内下部(末端)集中分布着较多水田的子集水区的径流氮素浓度比水田零星分布的子集水区更低,这表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对流域氮素的迁移和净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业小流域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上游流域地表水及污水处理厂尾水氮、磷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涂勇 刘伟京 +1 位作者 张耀辉 张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3,共6页
抽样分析了太湖上游流域地表水、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尾水以及工业园区(印染、化工)集中污水处理厂尾水水样,重点表征了地表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氮、磷污染物的组成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尾水及地表水中的氮污染类别主... 抽样分析了太湖上游流域地表水、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尾水以及工业园区(印染、化工)集中污水处理厂尾水水样,重点表征了地表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氮、磷污染物的组成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尾水及地表水中的氮污染类别主要为亚硝态氮、硝态氮,高浓度有机氮主要存在于化工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尾水中,而磷污染的主要类别为有机磷,其浓度平均占总磷浓度的50%以上。建议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强化生物脱氮效率,提高混凝沉淀效果,并针对有机氮实施有针对性的预处理手段以提高总氮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氮磷污染特征 有机氮 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水库流域氮磷空间变化及污染风险 被引量:4
10
作者 安志装 赵同科 +5 位作者 马茂亭 吴琼 肖长坤 李鹏 赵丽平 刘宝存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为了解水源保护区各区域土壤氮磷质量比空间变化规律及污染风险,采集水源保护区种植不同作物表层土壤样品,对土样氮磷质量比进行克里格空间插值,计算水源保护区不同区域面源污染风险因子。结...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为了解水源保护区各区域土壤氮磷质量比空间变化规律及污染风险,采集水源保护区种植不同作物表层土壤样品,对土样氮磷质量比进行克里格空间插值,计算水源保护区不同区域面源污染风险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土壤氮磷质量比存在较大差异,潮河、白马关河上游及近水库流域、水库分水岭内侧是水源保护区高和较高氮、磷质量比主要分布区域,安达木河流域氮质量比也较高,白河流域氮、磷质量比相对较低。土壤氮磷质量比高和较高区域也是面源污染风险较高区,面源污染风险因子范围为5.91-22.82,其中潮河和白马关河上游流域风险因子都大于10;白河流域风险因子最小,仅为最高风险区域的1/130。研究表明,水源保护区土壤氮磷质量比水平是密云水库流域面源污染风险的主要决定因子,潮河、白马关河流域及水库分水岭内侧是密云水库氮磷污染物主要来源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密云水库 空间分布 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联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侯红娟 王洪洋 +1 位作者 李彤 周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6,共4页
采用聚合硅酸铁混凝剂,直接投加到反应器中(即投加混凝剂活性污泥法),考察其对COD、氮、磷的去除效果,并与对生物反应器出水再进行混凝沉淀(即后混凝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投加混凝剂活性污泥法,COD和TN的去除率略有提高,但两种工艺没... 采用聚合硅酸铁混凝剂,直接投加到反应器中(即投加混凝剂活性污泥法),考察其对COD、氮、磷的去除效果,并与对生物反应器出水再进行混凝沉淀(即后混凝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投加混凝剂活性污泥法,COD和TN的去除率略有提高,但两种工艺没有明显的区别;后混凝法对TP的去除率略高于投加混凝剂活性污泥法,但其出水中铁离子的含量远高于投加混凝剂活性污泥法,且需要增加一套混凝、沉淀设备,因此直接将混凝剂投加到生物反应器中比较适合于辅助除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硅酸铁 除磷脱氮 化学除磷 生物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协同氢氧化镁和红磷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罗超云 林雪春 +1 位作者 姚深 罗裕骥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2,共4页
研究了硅橡胶协同氢氧化镁、红磷、聚磷酸铵(APP)、硼酸锌等对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橡胶与HIPS相容性较差,加入会降低HIPS的力学性能,单独使用硅橡胶不能阻燃HIPS,但能降低HIPS的发烟量。氢氧... 研究了硅橡胶协同氢氧化镁、红磷、聚磷酸铵(APP)、硼酸锌等对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橡胶与HIPS相容性较差,加入会降低HIPS的力学性能,单独使用硅橡胶不能阻燃HIPS,但能降低HIPS的发烟量。氢氧化镁与红磷总质量分数为30%左右时,能与硅橡胶(质量分数15%)一起使HIPS的阻燃性能达到FV-0级。对比试验表明,无硅橡胶的复合物使HIPS阻燃性能至少降低一个等级,而且还产生滴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冲聚苯乙烯 硅橡胶 阻燃性 红磷 氢氧化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樱桃番茄氮磷钾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史亮亮 聂俊 +4 位作者 李艳红 谭德龙 谢玉明 郑锦荣 张长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5-21,32,共8页
采用浮板毛管水培栽培模式,研究了低氮N1(6 mol/m3)、中氮N2(12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3种供氮处理对樱桃番茄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阶段积累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氮磷钾利用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叶片氮... 采用浮板毛管水培栽培模式,研究了低氮N1(6 mol/m3)、中氮N2(12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3种供氮处理对樱桃番茄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阶段积累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氮磷钾利用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叶片氮、磷、钾积累量峰值期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而延后;茎的氮、磷、钾积累量与氮素浓度成正比;N2处理有利于樱桃番茄果实氮、磷、钾积累;随着氮素投入量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氮肥偏生产力、氮产量效用指数都不断降低,氮素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磷(钾)肥偏生产力比例不断增加,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不断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和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氮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与地上部吸磷(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磷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氮量比例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吸磷量比例与地上部吸钾量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磷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磷产量效用指数、钾产量效用指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N2处理有利于提高樱桃番茄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同时兼顾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供给 樱桃番茄 含氮(磷、钾)量 氮(磷、钾)积累量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稻草生物炭对水稻土磷含量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婷 佟忠勇 +6 位作者 张广才 潘林林 姜雪楠 叶超 张雅楠 李丽 关连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1-216,共6页
为了探明北方水稻土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并为稻草合理还田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采用室内恒温淹水培养法,研究了添加腐熟稻草(F)、稻草生物炭(S)、未腐熟稻草(Z)对北方滨海盐渍型水稻土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和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 为了探明北方水稻土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并为稻草合理还田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采用室内恒温淹水培养法,研究了添加腐熟稻草(F)、稻草生物炭(S)、未腐熟稻草(Z)对北方滨海盐渍型水稻土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和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种不同形态稻草处理均提高了水稻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其中,添加稻草生物炭处理的效果最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水稻土全磷含量呈现略微下降趋势,而水稻土有效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CK)相比,添加不同形态稻草的处理均提高了水稻土无机磷组分中Ca_2-P、Ca_8-P和Fe-P含量,而O-P和Ca_(10)-P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添加稻草生物炭处理的效果最明显,Ca_2-P、Ca_8-P和Fe-P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63.72%,60.07%,9.34%;而O-P和Ca_(10)-P平均含量分别降低了28.17%,6.54%。总之,稻草生物炭、腐熟稻草和未腐熟稻草施入土壤后,通过促进土壤各种形态无机磷间相互转化和提高土壤磷含量而活化了土壤磷,其中添加稻草生物炭处理的活化效果最好,其次为腐熟稻草,再次为未腐熟稻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生物炭 滨海盐渍型水稻土 土壤全磷 土壤有效磷 土壤无机磷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大米蔬菜中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残留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惠兰 楼霄 +2 位作者 季峰 张中林 高鸿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6年第1期29-30,共2页
调查结果表明,南京市大米中滴滴涕的4种异构体均未检出,六六六的4种异构体除α-666、δ-666有检出(总检出率为81.8%),但不超标,其余均未检出;蔬菜中甲胺磷、乐果检出率分别为15.4%、3.8%,超标率分别为14.8%、3.7%,甲基-1605、乙基-1605... 调查结果表明,南京市大米中滴滴涕的4种异构体均未检出,六六六的4种异构体除α-666、δ-666有检出(总检出率为81.8%),但不超标,其余均未检出;蔬菜中甲胺磷、乐果检出率分别为15.4%、3.8%,超标率分别为14.8%、3.7%,甲基-1605、乙基-1605及马拉硫磷均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残留 有机磷残留 大米 蔬菜 南京市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分配比对A2/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反硝化除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淼 彭永臻 +4 位作者 王聪 汪传新 薛晓飞 庞洪涛 曾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1-538,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A2/O-生物接触氧化(A2/O-BCO)双污泥系统.该工艺通过在A2/O反应器中充分利用原水碳源,以BCO反应器完成硝化的NO-x-N为电子受体,实现稳定高效的反硝化除磷.考察了实际生活污水在A2/O反应器中不同容积分配比(厌氧/缺氧...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A2/O-生物接触氧化(A2/O-BCO)双污泥系统.该工艺通过在A2/O反应器中充分利用原水碳源,以BCO反应器完成硝化的NO-x-N为电子受体,实现稳定高效的反硝化除磷.考察了实际生活污水在A2/O反应器中不同容积分配比(厌氧/缺氧/好氧)对A2/O-BCO系统反硝化除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容积比的变化对COD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当容积比为2∶4∶1时,系统达到了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的TN和PO3-4-P浓度分别为13.41和0.28 mg/L.通过氮平衡分析发现,BCO反应器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同时厌氧氨氧化的发生也促进了氮损失.此外,A2/O反应器的好氧区对稳定出水PO3-4-P浓度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防止二次释磷,中间沉淀池的NO-x-N浓度应控制在1.95~2.7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生物接触氧化 反硝化除磷 容积分配比 同步硝化反硝化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a河北省低平原区黑龙港流域农田土壤肥力演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贾良良 刘克桐 +3 位作者 杨云马 韩宝文 刘孟朝 孙彦铭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41-43,48,共4页
为分析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农田土壤的肥力演变情况,利用1980s、2000s和2010s不同时期的土壤肥力调查数据,对河北省邯郸、邢台、衡水和沧州4个地区的农田土壤肥力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 a河北省低平原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 为分析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农田土壤的肥力演变情况,利用1980s、2000s和2010s不同时期的土壤肥力调查数据,对河北省邯郸、邢台、衡水和沧州4个地区的农田土壤肥力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 a河北省低平原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分别为48.45%、41.90%和228.79%;速效钾含量增幅为-18.24%,略有下降。总体而言,近30 a河北省低平原区土壤肥力得到了明显改善,对作物稳产和高产提供了保障,促进了作物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港流域 土壤养分 有机质 全氮 速效磷 速效钾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铽离子在La_2SO_6中的发光特性研究 Ⅱ在La_2SO_6中Ce^(3+),Tb^(3+)双掺杂的发光
18
作者 王麓雅 文根旺 +1 位作者 王瑞旦 律微波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0年第4期307-312,320,共7页
本文讨论了在La_2SO_6:Tb^(3+)中掺入Ce^(3+)后,可以使Tb^(3+)离子~5D_4→~7F_j跃迁显著增强,~5D_3→~7F_j迅速淬灭,因而改变了发射光谱的能量分布,明显增强了绿光发光强度,大大降低了蓝光发光强度,提高了绿光纯度。实验表明,La_2SO_6:C... 本文讨论了在La_2SO_6:Tb^(3+)中掺入Ce^(3+)后,可以使Tb^(3+)离子~5D_4→~7F_j跃迁显著增强,~5D_3→~7F_j迅速淬灭,因而改变了发射光谱的能量分布,明显增强了绿光发光强度,大大降低了蓝光发光强度,提高了绿光纯度。实验表明,La_2SO_6:Ce^(3+),Tb^(3+)是一种高效绿光磷光体。通过分析,认为体系中Tb^(3+)离子~5D_4→~7F_j跃迁的增强作用是由于Ce^(3+)→Tb^(3+)离子的能量传递所致,其能量传递机理属于非辐射共振能量转移,并存在着多渠道的能量传递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敏化发光的动力学方程,得出了该体系含铽及不含铽时,Ce^(3+)离子处于激发态上的粒子数衰减公式以及铈铽双掺杂的能量传递效率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粉 光谱 铽离子 铈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粒度酸化紫色土磷形态分级及其流失解析度评价
19
作者 张洋 雷平 +1 位作者 谢德体 倪九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34,共13页
土壤磷分级方法可用于土壤磷赋存形态转化的定量化研究及磷流失的解析度评价。为探讨施磷肥对酸化紫色土磷赋存形态及土壤磷流失解析度的影响,以酸化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在榨菜生长区,设计3种磷肥处理(T1,不施磷肥;T2,常规施磷,60kg P_2O_... 土壤磷分级方法可用于土壤磷赋存形态转化的定量化研究及磷流失的解析度评价。为探讨施磷肥对酸化紫色土磷赋存形态及土壤磷流失解析度的影响,以酸化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在榨菜生长区,设计3种磷肥处理(T1,不施磷肥;T2,常规施磷,60kg P_2O_5/hm^2;T_3,磷肥增倍,120kg P_2O_5/hm^2),采用一种新的磷形态分级法,开展不同磷肥处理下径流小区土壤磷赋存形态及其流失的解析度评价。结果表明,新分级方法对土壤磷形态的提取率与Hedley分级法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对磷流失指数具有更好的表征;磷流失指数与施肥量呈正相关,且NH_4F溶性磷和NaOH溶性磷对磷流失的解析度最强;增施磷肥(120kg P_2O_5/hm^2)显著提升土壤中游离态磷、树脂有效态磷、磷酸二钙型及磷酸八钙型等磷组分;不施磷肥显著降低磷酸二钙型、磷酸八钙型及铁(铝)结合态磷等磷形态。综上可知,自然粒度酸化土壤磷形态分级法具有可行性,其对面源污染磷流失定量化研究具有更好表征。同时,本研究证实土壤磷流失主要源于NH4F溶性磷和NaOH溶性磷,且施肥显著影响活性磷库和慢性磷库中磷形态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分级 自然粒度 酸化紫色土 磷流失指数 磷流失解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的白杨毛蚜对异色瓢虫幼虫生长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20
作者 姚丽 周国娜 +2 位作者 冯兆辉 高宝嘉 袁胜亮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76,共4页
室内以单头饲养的方法,比较了取食转双抗虫基因741杨(以下简称转基因741杨)中抗Pb17,高抗Pb29和对照741杨的白杨毛蚜对异色瓢虫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741杨相比,取食中抗Pb17和高抗Pb29的白杨毛蚜都对异色瓢虫的幼虫死... 室内以单头饲养的方法,比较了取食转双抗虫基因741杨(以下简称转基因741杨)中抗Pb17,高抗Pb29和对照741杨的白杨毛蚜对异色瓢虫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741杨相比,取食中抗Pb17和高抗Pb29的白杨毛蚜都对异色瓢虫的幼虫死亡率和蛹期死亡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对各个的发育历期影响不显著,但都显著的降低了异色瓢虫蛹期的发育时间;对成虫的体重、性比和羽化率没有影响。取食中抗Pb17与高抗Pb29和对照741杨上白杨毛蚜的异色瓢虫的生存曲线变化趋势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741杨 白杨毛蚜 异色瓢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