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核桃PA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1
作者 刘晨 樊鸿瑞 +1 位作者 周明兵 周小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5-735,共11页
【目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为酚类物质合成代谢的起始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PAL(CcPALs)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家族成员在愈伤组织增殖褐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挖掘能够抑制... 【目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为酚类物质合成代谢的起始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PAL(CcPALs)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家族成员在愈伤组织增殖褐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挖掘能够抑制褐化、促进再生的PAL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核桃全基因组数据为基础,通过比对筛选出包含PAL保守基序的PAL家族成员。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山核桃PAL蛋白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等特征进行预测分析,并与多个物种的PALs序列共同构建发育进化树。同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继代后愈伤组织中CcPALs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制作表达热图。【结果】山核桃共有6条PAL蛋白序列,长度为657~760个氨基酸。这些蛋白均属于酸性、稳定且亲水的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内质网上,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为主。进化关系分析表明:CcPAL1~CcPAL4聚类在双子叶植物分支,而CcPAL5和CcPAL6则聚类在裸子植物分支。表达分析显示:CcPALs基因在愈伤组织继代后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结论】CcPALs成员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但CcPAL5和CcPAL6在进化关系上与裸子植物PAL更为接近,可能与CcPAL1~CcPAL4在次生代谢物合成过程中的功能存在较大差异。在愈伤组织增殖褐化过程中,进化树上不同分支的CcPALs表达模式各异,可能控制着酚类物质的代谢流,进而影响山核桃的再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愈伤 基因鉴定 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PAL基因家族的多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宇航 谷梦雅 +3 位作者 洪雅萍 林宏政 金珊 叶乃兴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14,共12页
为深入探究茉莉花PAL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在香气成分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福州单瓣茉莉花、双瓣茉莉花和重瓣茉莉花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JsPAL基因家族进行多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单瓣茉莉花... 为深入探究茉莉花PAL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在香气成分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福州单瓣茉莉花、双瓣茉莉花和重瓣茉莉花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JsPAL基因家族进行多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单瓣茉莉花、双瓣茉莉花和重瓣茉莉花全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4个、1个和4个PAL家族基因,JsPAL家族成员均具有丙氨酸-丝氨酸-甘氨酸(Ala-Ser-Gly)组成的三肽活性中心。共线性分析发现单瓣茉莉花、重瓣茉莉花和拟南芥的PAL基因间的共线性关系与双瓣茉莉花相比更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JsPAL基因家族分布在2个亚家族中。JsPAL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大量与胁迫响应、激素响应、光响应和植物生长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JsPAL在茉莉花组织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多数JsPAL在花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大多数JsPAL基因在福州单瓣茉莉花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双瓣茉莉花;福州单瓣茉莉花中SP_JsPAL2、SP_JsPAL4、MP_JsPAL1和MP_JsPAL3在其花朵预开放期(F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双瓣茉莉花中DP_JsPAL1在F3阶段的相对表达量也较高;SP_JsPAL1和SP_JsPAL2与2-苯乙醇和苯乙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SP_JsPAL1还与苯甲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JsPAL可能在茉莉花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SP_JsPAL2、SP_JsPAL4、MP_JsPAL1、MP_JsPAL3和DP_JsPAL1可能对福州单瓣茉莉花、双瓣茉莉花的香气成分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SP_JsPAL1可能对福州单瓣茉莉鲜灵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表达分析 多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杨次生木质部PAL基因的RT-PCR扩增及其鉴定 被引量:14
3
作者 薛永常 李金花 +1 位作者 卢孟柱 张绮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3-197,共5页
A fragment of 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_lyase) gene was amplified by RT_PCR from poplar (Populus×euramericana cv. “74/76”) developing second xylem mRNA. It was clon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and identified by ... A fragment of 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_lyase) gene was amplified by RT_PCR from poplar (Populus×euramericana cv. “74/76”) developing second xylem mRNA. It was clon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and identifi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The sequence of the amplified DNA fragment was 565 base pairs. Alignment with the P. kitakamiensis PAL cDNA sequence retrieved from EMBL nucleotide acid database (accession number D30656) showed that the first 400 base pairs in both sequences were almost identical. Therefore the fragment was part of PAL gene. And both of sense and anti-sense expressional vectors were constr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木质部 pal基因 RT-PCR 鉴定 苯丙氨酸解氨酶 欧美杨10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必弦 胡小梅 +5 位作者 朱延明 来永才 李炜 肖佳磊 李琬 毕影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3-705,709,共4页
以野生大豆(龙野01-177)为材料,根据PAL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选取48 h为一个周期,每3 h进行取样,研究低温(-4℃)诱导、机械损伤诱导、紫外线照射诱导、激素BAP诱导和正常对照组条件下的酶活性、蛋白含量、酶比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诱... 以野生大豆(龙野01-177)为材料,根据PAL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选取48 h为一个周期,每3 h进行取样,研究低温(-4℃)诱导、机械损伤诱导、紫外线照射诱导、激素BAP诱导和正常对照组条件下的酶活性、蛋白含量、酶比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诱导条件下野生大豆PAL的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均相同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酶比活性,发现4种诱导条件中,低温诱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苯丙氨酸解氨酶 诱导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后芒果、香蕉果皮PAL活性变化与炭疽病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美姣 刘秀娟 黄圣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63-67,共5页
热处理后芒果、香蕉果实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贮藏期间的变化与炭疽病发生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果实采后经热处理或接种炭疽病菌均可诱导芒果、香蕉果实果皮PAL活性提高,处理后 2 d,果皮PAL活性达到最大值。其... 热处理后芒果、香蕉果实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贮藏期间的变化与炭疽病发生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果实采后经热处理或接种炭疽病菌均可诱导芒果、香蕉果实果皮PAL活性提高,处理后 2 d,果皮PAL活性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热效应的减弱,果实的后熟,酶活性逐渐下降,直至果实完熟时达最低值,然后随着炭疽病的出现,PAL活性又有所上升。经热处理的果实,贮藏期间炭疽病发生速度较慢,发病率低,果皮PAL活性处于最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芒果 香蕉 炭疽病 贮藏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生物合成途径基因pal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庆勋 阮文渊 +1 位作者 怀凤涛 郝宏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71,共6页
以辣椒品种"益都红"胎座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根据pa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得到1条全长2157bp的目的片段。该基因包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718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质量为73ku。与多种植物PAL的氨基酸序列有一... 以辣椒品种"益都红"胎座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根据pa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得到1条全长2157bp的目的片段。该基因包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718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质量为73ku。与多种植物PAL的氨基酸序列有一定的同源性,其中与同科同属植物朝天椒的同源性最高。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成功地构建了pET-32a-pal重组表达质粒,优化得到诱导表达的最佳条件为:IPTG0.3mmol·L-1,温度28℃,时间6h,经SDS-PAGE检测6×His-PAL在E.coli中得到了高效表达,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93ku。因此,该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为深入研究辣椒PAL的基因结构、生物活性、表达调控机制以及辣椒素的生物合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科植物PAL基因家族的鉴定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盖江涛 陈振玺 王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4-479,共6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EC:4.3.1.24])是植物次生代谢尤其是苯丙烷途径的关键酶,与植物抵抗病原菌入侵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植物生理学意义;其催化产物是辣椒素等植物天然产物的前体。采用BLASTP方法,依托全基...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EC:4.3.1.24])是植物次生代谢尤其是苯丙烷途径的关键酶,与植物抵抗病原菌入侵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植物生理学意义;其催化产物是辣椒素等植物天然产物的前体。采用BLASTP方法,依托全基因组数据库,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本氏烟草、辣椒等4种茄科植物及杨树、拟南芥的PAL基因家族成员共27条序列,并对其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理化性质分析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进化过程中,茄科植物烟草、番茄、马铃薯和辣椒的亲缘关系较近,拟南芥、杨树与茄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酸性蛋白质占96.3%,所有蛋白均为亲水性稳定蛋白、有明显跨膜现象、无信号肽;所有PAL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具有活性位点的蛋白占96.3%。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茄科植物中PAL代谢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基因家族 氨基酸 茄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后柱花草防御酶活性变化及PAL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赵英 付海天 +1 位作者 田维敏 蒋昌顺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85-589,共5页
在抗病Mineriao和感病CIAT2312柱花草(Stylosanthesspp.)叶片接种炭疽病病原菌后,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接种后两种柱花草种质3种酶活性均先升后降,其中抗病株高于感病株,酶... 在抗病Mineriao和感病CIAT2312柱花草(Stylosanthesspp.)叶片接种炭疽病病原菌后,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接种后两种柱花草种质3种酶活性均先升后降,其中抗病株高于感病株,酶活性与柱花草对炭疽病的抗性密切相关;从Mineirao柱花草中克隆出PAL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其表达量高于CIAT2312柱花草,初步推测柱花草PAL基因对柱花草具有抗炭疽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pal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霉菌侵染条件下大豆下胚轴中PAL和POD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洪久 朱洪德 +2 位作者 刘丽君 唐晓飞 魏崃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497,共3页
以对腐霉菌抗性不同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测定接种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matum)后下胚轴的中的PAL和POD活性,分析大豆与腐霉菌互作过程中,不同抗性品种下胚轴中PAL和POD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腐霉菌后,抗病品种下胚轴的PAL活... 以对腐霉菌抗性不同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测定接种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matum)后下胚轴的中的PAL和POD活性,分析大豆与腐霉菌互作过程中,不同抗性品种下胚轴中PAL和POD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腐霉菌后,抗病品种下胚轴的PA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次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感病品种的PA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抗感性品种接种腐霉菌后下胚轴的POD活性均不断升高;抗病品种POD活性增加速度、PAL和POD活性峰值均高于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霉菌 大豆 下胚轴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过氧化物酶(P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黄皮果实PAL、POD和PP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福平 李秋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9-71,共3页
为探明贮藏过程中温度对黄皮果实采后保鲜的效果,研究了2~4℃、6~8℃和10~12℃等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皮果实几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在2~12℃时,贮藏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适宜的贮藏温度为2~4℃。2~4℃贮藏的黄皮果实... 为探明贮藏过程中温度对黄皮果实采后保鲜的效果,研究了2~4℃、6~8℃和10~12℃等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皮果实几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在2~12℃时,贮藏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适宜的贮藏温度为2~4℃。2~4℃贮藏的黄皮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高于6~8℃和10~12℃贮藏的果实,而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化物酶(PPO)活性低于6~8℃和10~12℃贮藏的果实。2~4℃贮藏能增强黄皮果实的防伤害能力,明显抑制黄皮的酶促反应,有利于贮藏期限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贮藏温度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过氧化物酶(POD) 多酚氧化酶(PPO)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PAL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婵婵 王安娜 +3 位作者 吴蕾 李业成 刘成 马凤鸣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采用RT-PCR法克隆了1个大豆PAL基因,并利用网络工具分析预测了其编码蛋白。结果表明:该基因是大豆PAL基因家族的1个新成员,命名为GmPAL2(登录号:GQ220305),其全长2284bp,编码1个包含717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分子量为78.116kD;经BLASTp... 采用RT-PCR法克隆了1个大豆PAL基因,并利用网络工具分析预测了其编码蛋白。结果表明:该基因是大豆PAL基因家族的1个新成员,命名为GmPAL2(登录号:GQ220305),其全长2284bp,编码1个包含717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分子量为78.116kD;经BLASTp比对表明:该蛋白序列与菜豆PAL2蛋白同源性最高,达到92%,与大豆PAL1的同源性为89%。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整个大豆PAL基因家族的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E法对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拼接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柬 马会勤 陈尚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3,共6页
利用SOE(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法对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两个外显子进行拼接,得到完整的PAL基因,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这种技术是作为对cDNA克隆的初步改进与尝试,节约了成本,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SOE法 CDNA克隆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PAL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进勇 张济萌 +3 位作者 郭瀚师 王璐 岳彩鹏 张靖楠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19,共5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是植物酚酸类化合物合成通路途径中的关键酶。迷迭香酸是冬凌草中的重要的酚酸类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消炎等药用功效。为了研究PAL基因在冬凌草酚酸类物质合成中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克隆冬凌草PAL基因,得到序列全长1116 b... 苯丙氨酸解氨酶是植物酚酸类化合物合成通路途径中的关键酶。迷迭香酸是冬凌草中的重要的酚酸类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消炎等药用功效。为了研究PAL基因在冬凌草酚酸类物质合成中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克隆冬凌草PAL基因,得到序列全长1116 bp的cDNA,最长的开放阅读框522 bp,编码17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5.45 kD,GenBank登录号为MK304488。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其为游离蛋白,三级结构的建模结果支持二级结构由19段α-螺旋组成的预测。qPCR结果显示,IrPAL基因在冬凌草叶片中表达量最多,茎次之,根中最少。该研究首次获得了IrPA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检测在冬凌草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后续进一步研究IrPAL基因在冬凌草迷迭香酸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PA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梓钰 古丽斯坦·赛米 +3 位作者 刘隋赟昊 黄耿青 张经博 郭彦君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961-973,共13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是苯丙烷代谢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虫害和抗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棉花PAL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以了解棉花中PAL的功能,为后续深入...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是苯丙烷代谢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虫害和抗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棉花PAL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以了解棉花中PAL的功能,为后续深入研究棉花PAL功能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在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和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中分别鉴定出15、13、7、8个PAL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棉花PAL基因家族可分为3个亚组。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分析显示,亲缘关系近的PAL基因之间的保守基序组成和基因结构也十分相似。启动子分析显示,GhPAL基因的启动子上存在多个与非生物和生物胁迫应答以及激素信号转导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GhPAL基因主要在根、茎、花丝和胚珠中高表达。转录组和qPCR分析显示,部分GhPAL基因的表达量在PEG、盐、高温、低温和碱胁迫下显著提高,其中一些GhPAL基因能够对多种非生物胁迫作出响应。生物胁迫转录组数据显示,GhPAL1/GhPAL5/GhPAL13的表达在大丽轮枝菌处理条件下发生显著上调。GhPAL基因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结果说明,PAL基因可能在棉花应答逆境胁迫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非生物胁迫 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涮辣与昆明皱皮椒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祥 刘雨婷 +4 位作者 张婧柔 李平平 谢志和 张芮豪 邓明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0-329,共10页
【目的】解析涮辣与昆明皱皮椒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差异,研究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环境和外源因子处理下PAL基因表达规律。【方法】基于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PAL基因和蛋白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及... 【目的】解析涮辣与昆明皱皮椒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差异,研究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环境和外源因子处理下PAL基因表达规律。【方法】基于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PAL基因和蛋白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及酶活性测定方法测定PAL表达量及酶活性。【结果】克隆得到涮辣PAL基因为2166 bp,昆明皱皮椒PAL基因为2154 bp,分别编码721和717个氨基酸。顺式元件预测结果显示:辣椒PAL可能受赤霉素、光与干旱的影响。PAL蛋白预测结果表明:PAL为脂溶性、亲水性的稳定蛋白,主要定位于质膜,无信号肽与跨膜结构,含58个磷酸化位点。在进化上PAL有保守性,但在亚组上存在一定差异。在不同发育阶段,2种辣椒PAL表达水平与酶活性的趋势都为先升高后急剧降低,且在大部分发育阶段均表现为露地栽培高于大棚栽培;同一环境条件下,涮辣PAL表达与酶活性整体高于昆明皱皮椒;且不同外源物质在一定时间内可影响涮辣PAL的表达。【结论】涮辣与昆明皱皮椒PAL基因和蛋白特性相似但存在差异,在辣椒生长发育、环境和外源物质响应方面有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涮辣 昆明皱皮椒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生物信息学 外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温方式下晚采鸭梨PAL基因相对表达与果心褐变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艳文 池明 +2 位作者 樊晓岚 赵航 闫师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74-180,共7页
为了研究缓慢降温与急速降温处理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n-lyase,PAL)基因相对表达与晚采鸭梨果心褐变的关系,以晚采鸭梨为试材,测定了贮藏期间晚采鸭梨的褐变指数、质量损失率、硬度、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PAL活力... 为了研究缓慢降温与急速降温处理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n-lyase,PAL)基因相对表达与晚采鸭梨果心褐变的关系,以晚采鸭梨为试材,测定了贮藏期间晚采鸭梨的褐变指数、质量损失率、硬度、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PAL活力等生理指标以及PAL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缓慢降温处理的鸭梨果心褐变指数明显高于急速降温果实,且褐变情况更加严重;缓慢降温果实的PAL活力和PA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贮藏60 d以后高于急速降温果实;PAL基因相对表达量与PAL活力及果心褐变指数显著相关,说明PAL基因的相对表达越强,PAL活力越高,果心褐变越严重。结论:缓慢降温处理加速了鸭梨果心的褐变,急速降温能抑制PAL基因的相对表达,降低PAL活力,保持晚采鸭梨果实的较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采鸭梨 褐变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 pal基因表达 降温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霉叶枯病菌毒素对小麦叶片PAL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保通 梁耀琦 袁文焕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37-40,共4页
用不同抗雪霉叶枯病的小麦品种,分别接种雪霉叶枯菌粗毒素液和分生孢子,测定了小麦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初步讨论了毒素在病害发生过程中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粗毒素液和分子孢子都有提高PAL活性的作用,但... 用不同抗雪霉叶枯病的小麦品种,分别接种雪霉叶枯菌粗毒素液和分生孢子,测定了小麦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初步讨论了毒素在病害发生过程中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粗毒素液和分子孢子都有提高PAL活性的作用,但二者刺激的强度不同,毒素处理大于分生孢子接种,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测定不同浓度粗毒素液处理的小麦叶片PAL活性表明,小麦叶片用40%的粗毒素液处理,叶内PAL活性值最高;低浓度的毒素液刺激PAL活性产生,而高浓度的粗毒素液抑制叶内PAL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雪霉叶枯菌 毒素 苯丙氨酸解氨酶 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霉素A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和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4
18
作者 张穗 郭永霞 +1 位作者 唐文华 牛灿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37,共7页
根据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 AG- 1IA在含系列浓度井冈霉素 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上的菌丝生长速率 ,计算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为 :Y=3.2 30 9+0 .872 0 X,r=0 .9910 ,药剂的 EC50 =10 6 .9μg/ m L,EC75=6 34.5 μg/... 根据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 AG- 1IA在含系列浓度井冈霉素 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上的菌丝生长速率 ,计算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为 :Y=3.2 30 9+0 .872 0 X,r=0 .9910 ,药剂的 EC50 =10 6 .9μg/ m L,EC75=6 34.5 μg/ m L。在含 5 0 0 μg/ m L井冈霉素 A的 PDA上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 74 .1% ,而田间水稻植株上人工接菌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5 0 μg/ m L药液喷洒后 7d和 14 d的防效即可分别达到 77.4 %和 76 .7% ,即药剂在 PDA平板上的理论抑制作用仅是田间活体植株上对病菌实际作用效果的 1/ 10。比较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 ,井冈霉素 A具有对病原菌和寄主植物双重作用的特性。研究首次发现 ,在室内培养基上不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长的 1μg/ m L的井冈霉素 A可以在水稻植株未喷药部位产生防御水稻纹枯病的作用 ,且能够持续诱导植物防御反应相关酶——过氧化物酶 (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的活性增高 ,表明该药剂可以激发水稻抗性防卫反应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A 水稻纹枯病 毒力测定 过氧化物酶 苯丙氨酸解氨酸 抗生素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收成熟度与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锦程 梁杰 +4 位作者 陈建琴 曹连黄 许鑫 官玲 陈丽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5-259,共5页
以七成、八成和九成熟的"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Jiefangzhong)果实为试材,于4℃贮藏期间测定3种不同成熟度果实的品质指标及木质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确定适宜于冷藏的枇杷果实采收成熟度,以减缓冷藏期间... 以七成、八成和九成熟的"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Jiefangzhong)果实为试材,于4℃贮藏期间测定3种不同成熟度果实的品质指标及木质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确定适宜于冷藏的枇杷果实采收成熟度,以减缓冷藏期间果实木质化败坏的发生,延长其贮藏期。结果表明:果实冷藏至35d,成熟度越高,果肉木质化越严重,但七成与八成熟果实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木质化程度相对较低;八成熟果实的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明显高于七成熟和九成熟果实(P<0.05)。不同成熟度果实可滴定酸(TA)含量以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九成熟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明显高于七成和八成熟(P<0.05),PAL活性与木质素含量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r=0.89)。不同采收成熟度与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密切相关,适于冷藏的枇杷果实以八成熟采收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木质化 成熟度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黑籽和黄籽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色泽差异研究Ⅰ.花色素、苯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变化及相关性 被引量:18
20
作者 叶小利 李加纳 +1 位作者 唐章林 谌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8,共5页
甘蓝型油菜种皮的花色素、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苯丙氨酸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种子发育过程中 ,黑籽种皮的花色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高于黄籽 ,但黄籽种皮的游离苯丙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黑籽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花色素、苯丙氨酸... 甘蓝型油菜种皮的花色素、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苯丙氨酸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种子发育过程中 ,黑籽种皮的花色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高于黄籽 ,但黄籽种皮的游离苯丙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黑籽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花色素、苯丙氨酸、苯丙氨酸解氨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黑籽的花色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呈正相关 ,与游离苯丙氨酸含量呈负相关 ,说明油菜黑籽与黄籽种皮的颜色差异与花色素含量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子发育 花色素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解氨酶 黑籽 黄籽 种皮 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