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faceted dendrite growth of non-isothermal alloy in forced flow by phase field method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志 郝丽梅 陈长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780-1788,共9页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a new regularized phase field model was presented to simulate the dendritic shape of a non-isothermal alloy with strong anisotropy in a forced flow.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 cry...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a new regularized phase field model was presented to simulate the dendritic shape of a non-isothermal alloy with strong anisotropy in a forced flow.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 crystal nucleus grows into a symmetric dendrite in a free flow and into an asymmetry dendrite in a forced flow. As the forced flow velocity is increased, both of the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upstream arm and the inhibiting effects on the downstream and perpendicular arms are intensified, and the perpendicular arm tilts to the upstream direction. With increasing the anisotropy value to 0.14, all of the dendrite arms tip velocities are gradually stabilized and finally reach their relative saturation values.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an undercooling parameter and a forced compound flow on the faceted dendrite growth were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field method forced flow strong anisotropy faceted dendrite steady state tip velo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致密砂岩气藏气井全生命周期动态规律与差异化管理技术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程敏华 范继武 +5 位作者 杨富 郑腊年 石晓敏 王鑫 江乾锋 刘鹏程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田,经过20余年的勘探开发,2024年天然气产气量已超300×10^(8) m^(3)。但该气田西区投产气井大多存在不同程度产水现象,且水气比变化范围大,严重制约了该区天然气的长期稳产和高效开发。为...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田,经过20余年的勘探开发,2024年天然气产气量已超300×10^(8) m^(3)。但该气田西区投产气井大多存在不同程度产水现象,且水气比变化范围大,严重制约了该区天然气的长期稳产和高效开发。为此,从动、静态结合角度出发,开展了该区生产井气水两相渗流特征、变水气比两相产能方程、产水气井特征与生产规律、积液时机判别、生产制度优化等气井全生命周期动态规律和差异化管理技术对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考虑水气比变化、非达西渗流及应力敏感性特征,建立的两相产能新方程能够准确描述致密气藏产水气井全生命周期产能变化规律;(2)气井产出地层水类型分为构造低部位水、层间滞留水、透镜体水等3类,前两者是气井产水主要来源,结合生产动态和水气比变化规律,可将气井产水类型分为高产水型(水气比大于1.0 m^(3)/10^(4)m^(3),主要为构造低部位水)、中产水型(水气比0.5~1.0 m^(3)/10^(4) m^(3),主要为层间滞留水)、低产水型(水气比小于0.5 m^(3)/10^(4) m^(3),主要为层间滞留水);(3)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产水气井配产图版,提出了含水致密砂岩气藏气井配产优化流程;(4)基于不同类型产水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评价模型,准确辨识了气井发生积液的时机,优选了排水采气措施,制订产水气井差异化管理技术对策,有效提高了产水气井的产能发挥率。结论认为,形成的含水致密砂岩气藏全生命周期差异化管理技术对策可提高产水气井累计产量,能够解决苏里格气田西区当前开发效果差和采收率低的问题,为气田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且对同类型气藏开发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西区 含水致密砂岩 气水两相渗流 临界携液流量 排水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场法的非等温气-水两相驱替特征研究
3
作者 左伟芹 崔佩雯 +3 位作者 刘彦伟 韩红凯 李利文 罗予阳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1-272,共12页
为了阐明在非等温条件下多孔介质中气-水两相动态驱替特征,使用一种基于Navier-Stokes方程、Cahn-Hilliard方程耦合下的两相流数值方法,与表面张力模型、传热模型相结合,完成了对流体动力学和传热的定量计算,同时利用表征真实孔隙特征... 为了阐明在非等温条件下多孔介质中气-水两相动态驱替特征,使用一种基于Navier-Stokes方程、Cahn-Hilliard方程耦合下的两相流数值方法,与表面张力模型、传热模型相结合,完成了对流体动力学和传热的定量计算,同时利用表征真实孔隙特征下的非均质模型,实现了多孔介质内非等温热-流耦合下两相流动过程的精准表征.通过求解Cahn-Hilliard方程精准模拟相分离的演化特征,利用Navier-Stokes方程完成对流体速度及压力的相关计算,结合传热方程获取各个时刻的温度分布;联合流动耦合和温度耦合的节点,实现质量、动量及能量方面的全耦合;算法使用自适应网格法,使网格点分布始终与物理解耦合,提高了解的高精度性.研究表明:大孔中流体压力变化态势平稳,孔喉狭窄处流体速度较大且波动剧烈;注气压力增加,气体突破时间缩短,温度的热传导速率加快,驱替效率在气体突破后呈下降趋势;注气压力较高会加剧水对气体流动能力的干扰,当注气压差满足气相可进入细小孔隙,同时受流动干扰相对较小时,驱水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法 非等温流动 驱替 多孔介质 渗流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三点角接触球轴承环间流场及温度场研究
4
作者 刘红彬 高创 +2 位作者 曲琼 李梦楠 刘明辉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36,共9页
以三点角接触球轴承环间流域为分析对象,采用多重参考系描述轴承各零件的运动边界,建立轴承油气两相热流耦合计算模型,计算分析轴承环下油孔设计对轴承环间两相流场及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半内圈油孔开口尺寸适... 以三点角接触球轴承环间流域为分析对象,采用多重参考系描述轴承各零件的运动边界,建立轴承油气两相热流耦合计算模型,计算分析轴承环下油孔设计对轴承环间两相流场及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半内圈油孔开口尺寸适当增大,且相对于油孔半径为3 mm和5 mm,油孔半径为7 mm时的轴承腔内润滑油体积分数较大,轴承腔内温升较低;相较于非承载区半内圈开设环下油孔,承载区半内圈开设环下油孔时的轴承腔内及承载区侧半内圈润滑油体积分数较大,轴承腔内摩擦发热较低,润滑油黏性剪切发热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三点接触球轴承 润滑 两相流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垂直电场作用下壁面约束比对气泡运动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于佳 王宗勇 +3 位作者 李雅侠 张静 龚斌 张丽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59,94,共7页
为弄清电场条件下壁面效应对气泡运动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均匀垂直电场作用下壁面约束比对气泡上升和破碎特性的影响。利用相场方法捕捉气泡形状变化,考察电场强度和壁面约束比对气泡上升速度、形变及破碎时间的影响。... 为弄清电场条件下壁面效应对气泡运动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均匀垂直电场作用下壁面约束比对气泡上升和破碎特性的影响。利用相场方法捕捉气泡形状变化,考察电场强度和壁面约束比对气泡上升速度、形变及破碎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和壁面约束比越大,气泡越容易发生破碎;在电邦德数Bo e=1.0的条件下,壁面约束比r_(c)<2时,壁面力对气泡破碎起主要作用,气泡发生颈缩破碎,产生1大2小的子气泡,而当壁面约束比r_(c)≥3时,电场力对气泡破碎起主要作用,气泡发生中心破碎,产生等大的2个子气泡。对不同电场强度和壁面约束比下气泡发生破碎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得出能够导致气泡破碎的临界电场强度和壁面约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垂直电场 气泡 破碎 壁面约束比 气液两相流 相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场格子Boltzmann方法的相间传质模拟
6
作者 崔嘉 秦妍 +3 位作者 董波 周训 张雅瑾 李维仲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77,共7页
相间传质在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广泛存在。为了研究静态和动态情况下不混溶两相之间的相间传质过程,本文将连续组分传输模型与相场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结合,构建了一个适用于模拟具有大密度比两相流系统相间传质过程的格子Boltzmann多相... 相间传质在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广泛存在。为了研究静态和动态情况下不混溶两相之间的相间传质过程,本文将连续组分传输模型与相场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结合,构建了一个适用于模拟具有大密度比两相流系统相间传质过程的格子Boltzmann多相模型。该模型通过在碰撞过程引入源项和相界面处引入传质通量,保证相界面上的通量连续性。随后通过模拟静止相界面传质问题和毛细管驱替与传质过程验证了传质模型的正确性。和现有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在模拟相间传质过程中可以保证相界面传质通量具有较高的精度。随后,本文模拟了多孔介质内相间传质过程,并对多孔介质内两相传质通量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相界面传质通量的变化可以将多孔介质中相间传质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相界面总传质通量随界面处浓度梯度迅速减小;第二阶段的总传质通量曲线与单位相界面速度曲线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间传质 两相流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相场模型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喷播机搅拌影响因素研究及试验验证
7
作者 李鹏鹏 王泽河 +1 位作者 弋景刚 黄海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1,共8页
针对喷播机因搅拌不均导致农作物种子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喷播机内的泥浆搅拌流场分布对解决农作物成活率低的指导作用,并可为喷播机中搅拌装置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搅拌均匀性是衡量喷播机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卧式双轴搅拌器... 针对喷播机因搅拌不均导致农作物种子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喷播机内的泥浆搅拌流场分布对解决农作物成活率低的指导作用,并可为喷播机中搅拌装置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搅拌均匀性是衡量喷播机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卧式双轴搅拌器的搅拌均匀性问题,采用固液两相流混合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运用Fluent软件研究搅拌转速、固相颗粒粒径和搅拌桨叶片安装角对搅拌仓内流场特性的影响,得出最优参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搅拌转速为100 r/min、固相颗粒粒径为0.1 mm、搅拌桨叶片安装角为45°时,搅拌效果较好。经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比最大差值不大于4%,喷播作业后,植物覆盖均匀,覆盖率为8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播机 卧轴搅拌 固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打捆机液压系统低压损集成阀组仿真研究
8
作者 耿怀德 王来锁 +3 位作者 王波 郑向军 郝云晓 权龙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0,共8页
在现有的液压系统中,采用机加工的集成阀块将不同功能的液压阀集成,其内部存在大量工艺孔道和刀尖容腔,造成严重的局部损失和沿程损失。为了减少能量损失、减轻重量、节省成本,采用铸造方式将主要功能阀阀体及油路集成一体,设计全新的... 在现有的液压系统中,采用机加工的集成阀块将不同功能的液压阀集成,其内部存在大量工艺孔道和刀尖容腔,造成严重的局部损失和沿程损失。为了减少能量损失、减轻重量、节省成本,采用铸造方式将主要功能阀阀体及油路集成一体,设计全新的低压损集成阀组。运用基于液气两相流体模型的CFD方法对比分析设计前后压力损失情况,在满足原有液压系统要求的基础上,压损降低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集成阀组 流场仿真 压力损失 优化设计 液气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装置空冷器气液两相流动与冲刷腐蚀问题
9
作者 李彦 郭红利 +1 位作者 苏国庆 张建文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空冷器是加氢过程的重要换热设备,因管束腐蚀泄漏导致在役时间远低于设计寿命的问题普遍存在,其失效机理需要深入探究。针对某石化厂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腐蚀泄漏问题进行了CFD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流场分布是导致空冷器管束冲刷腐... 空冷器是加氢过程的重要换热设备,因管束腐蚀泄漏导致在役时间远低于设计寿命的问题普遍存在,其失效机理需要深入探究。针对某石化厂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腐蚀泄漏问题进行了CFD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流场分布是导致空冷器管束冲刷腐蚀泄漏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管箱内部旋涡的存在使得管束内流体的速度,流体与壁面的冲击角度,以及气液两相分布情况各异,这是导致空冷器泄漏管束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以实际泄漏管束为例进行了腐蚀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角度以及液相分布是影响空冷器冲刷腐蚀的关键因素,气液两相冲刷腐蚀是导致管束泄漏的根本原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多相流动的角度提出了空冷器冲刷腐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流场 传质 腐蚀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气液两相环状流传热特性及场协同角分析
10
作者 卓晓义 徐娜 +4 位作者 张玮 许鑫 刘培卓 于嘉朋 方嘉宾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1,53,共7页
微通道内流体传热特性及机制的研究是微反应器调控、传递强化及设计的基础。对于微通道内多相流体系,各流动相的流动、分散等特征直接影响多相体系的传热特性,决定了微通道传热效率。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十字型微通道气液两相环状流传热性... 微通道内流体传热特性及机制的研究是微反应器调控、传递强化及设计的基础。对于微通道内多相流体系,各流动相的流动、分散等特征直接影响多相体系的传热特性,决定了微通道传热效率。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十字型微通道气液两相环状流传热性能。在环状流传热过程中,气相引入一方面让气液间的剪切力带动液相提高了液相流速;另一方面增加扰动从而减小了场协同角,两方面共同作用强化环状流总传热性能。从环状流液膜波动出发,引入场协同角研究液膜波动与环状流局部传热性能的关系。在液膜波动处局部场协同角变小,场协同角越小,高速气相与高温液相之间的热量交换越强,因此高速气相带走更多的热量,从而强化了环状流的总传热性能。最后根据研究初步绘制传热流程图,为微反应器内部温度控制和传热强化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气液两相流 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 场协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轮转速及颗粒粒径对浮选机固-液两相流场特性影响研究
11
作者 牛福生 窦念舟 张晋霞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3,共7页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技术,采用欧拉方法模拟XFD型浮选机内部颗粒流动行为,探究叶轮转速及颗粒粒径对浮选机固-液两相流场分布特征的影响,揭示浮选机内的流体运动规律;从速度场、湍流度等方面揭示浮选机的浮选动力学特点。模拟结果表明...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技术,采用欧拉方法模拟XFD型浮选机内部颗粒流动行为,探究叶轮转速及颗粒粒径对浮选机固-液两相流场分布特征的影响,揭示浮选机内的流体运动规律;从速度场、湍流度等方面揭示浮选机的浮选动力学特点。模拟结果表明:转速1800 r/min时,存在液相速度最大值5.32 m/s,转子区域与下循环区域流体运动速度和湍流动能较高且流场相对稳定,适合矿物浮选分离;微细粒矿物颗粒粒径对浮选机内部固-液两相流场特性影响较小,转子表面压力分布与颗粒粒径密切相关,且在定子与转子间的区域,湍流动能显著增强,促进了赤铁矿颗粒的有效分散。通过赤铁矿浮选试验研究不同叶轮转速下精矿品位以及回收率的变化,叶轮转速1800 r/min时精矿Fe品位为66.35%,回收率为85.34%,结合浮选流场模拟结果,叶轮转速1800 r/min比较适合于浮选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机 数值模拟 固-液两相流 浮选试验 湍流动能 叶轮转速 流场特征 颗粒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塞工况下水力旋流器流场特性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邢雷 苗春雨 +3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蔡萌 李新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76-3786,共11页
为研究水力旋流器在井下出现堵塞问题而产生的流场及性能变化规律,以井下倒锥式水力旋流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旋流器在六种不同堵塞工况下的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种流场不对称性的定... 为研究水力旋流器在井下出现堵塞问题而产生的流场及性能变化规律,以井下倒锥式水力旋流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旋流器在六种不同堵塞工况下的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种流场不对称性的定量表征方法,明确其在不同堵塞工况下旋流场变化及平均偏移不对称情况。结果表明,在三条紧邻流道堵塞的工况中,切向速度及轴向速度的平均偏移不对称率均产生最大值分别为67.82%和34.99%;相对于无堵塞工况,六种不同堵塞工况的平均压降均有所上升,分离效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工况六在四条紧邻流道堵塞的工况中,平均压降最大,分离效率最小。通过实验开展不同工况下的分离性能分析,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平均误差为1.22%,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为本文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提供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两相流 水力旋流器 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水推进器进水流道在来流含气条件下的内部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中永 张帅 +1 位作者 刘月伟 杨孟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了研究喷水推进器进水流道在来流含气条件下的内部流动特性,以轴流式喷水推进器为研究对象,对喷水推进器在不同来流含气条件下进行全流域定常数值仿真,得到了不同来流含气条件下进水流道各截面气相体积分数分布特征和不均匀度变化规律... 为了研究喷水推进器进水流道在来流含气条件下的内部流动特性,以轴流式喷水推进器为研究对象,对喷水推进器在不同来流含气条件下进行全流域定常数值仿真,得到了不同来流含气条件下进水流道各截面气相体积分数分布特征和不均匀度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低航速区间时,进水流道内流量小、流速低,受管道几何结构影响,下部弯管处流体堆积现象明显,随着航速的升高,流量增大、流速提高,流体在上部弯管处产生流动分离,导致堆积区向上部弯管转移;在来流含气条件下,进口含气率和气泡直径的增大,会导致气液两相干涉作用变强,造成气体堆积现象加剧,影响流面的不均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器 进水流道 气液两相流 内部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井筒热流耦合高压气水两相温度场动态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春花 刘新福 +2 位作者 郝忠献 黄守志 李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62-167,共6页
分析井筒气水两相管流温度的动态分布对保障致密气井连续稳定安全开采和实现智能计产具有重要意义。综合井筒流体、油管、环空、套管、水泥环和地层之间热流耦合传热,将井筒流体的焓、焦耳-汤姆逊系数、温度梯度、传热速率等热力学和两... 分析井筒气水两相管流温度的动态分布对保障致密气井连续稳定安全开采和实现智能计产具有重要意义。综合井筒流体、油管、环空、套管、水泥环和地层之间热流耦合传热,将井筒流体的焓、焦耳-汤姆逊系数、温度梯度、传热速率等热力学和两相流动力学进行统一,提出适用于致密气井筒气水两相流态温度场分布预测方法,从而通过数值模拟和井场测试更全面和准确地分析致密气井筒温度分布随产量、管径、地层温度、导热率等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气水两相流热耦合作用下,提高致密气井产量、缩小油管内径、提升地层温度和降低地温梯度会增大井筒内单位质量流体承载的热量,并有助于井筒保温和有效抑制水合物的生成,且深井处井底温度的影响较大;改变油管、环空和套管以及水泥环导热率会影响井筒传热系统的总热阻、松弛距离与无因次时间,并改变井筒整体温度的分布;与产量和地层温度相比,总传热系数对井筒温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计产 致密气井 气水两相流 热流耦合 温度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小平 李晓婷 杨书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8,共14页
为研究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以质量分数为30%的甘油水溶液为试验工质,在入口温度为70℃、质量流率为121.25 kg·m^(-2)·s^(-1)、热流密度为90.31~151.23 k W·m^(-2)的工况下,针对0、800... 为研究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以质量分数为30%的甘油水溶液为试验工质,在入口温度为70℃、质量流率为121.25 kg·m^(-2)·s^(-1)、热流密度为90.31~151.23 k W·m^(-2)的工况下,针对0、800、1 600 V不均匀电场,在截面为2 mm×2 mm的不同相分离结构逆流微细通道内开展流动沸腾试验,研究不同电场和不同相分离结构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内局部饱和沸腾传热系数及影响规律,结合可视化结果分析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受限气泡长径比变化以及强化机理。利用平均传热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评估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的传热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无电场无相分离结构,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局部饱和沸腾传热系数和受限气泡单位时间长径比变化比率ζ分别最大提高了61.22%、605.5%;平均传热综合性能评价指标最高可达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 相分离结构 电场 流动沸腾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船形堵块阴极流场的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永华 胡健平 罗子贤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建立流体体积(VOF)两相流模型,研究船形堵块流道的排水性能。建立不同开孔率的船形堵块流道三维模型,研究船形堵块及开孔率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性能的影响。船形堵块流道峰值净功率密度相较于传统直流道可提升9.4%,相较于同堵... 建立流体体积(VOF)两相流模型,研究船形堵块流道的排水性能。建立不同开孔率的船形堵块流道三维模型,研究船形堵块及开孔率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性能的影响。船形堵块流道峰值净功率密度相较于传统直流道可提升9.4%,相较于同堵塞率下的梯形堵块流道可提高2.9%,具有较好的强化传质作用。通过提高船形堵块流道的开孔率,PEMFC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在相同开孔率下,船形堵块流道的氧气摩尔浓度较直流道和梯形堵块流道分别提高28.6%和14.0%。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直流道,船形堵块流道可降低排水周期和流道内平均水含量,具有更好的排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流道 排水性能 阴极流场 船形堵块 流体体积(VOF)两相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状电极作用下相分离结构逆流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
17
作者 罗小平 陈伟强 范一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71-280,共10页
为研究针状电极与相分离结构强化技术组合作用下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平行逆流微细通道热沉,针对顺流和逆流微细通道,通过高低压切换实现气相分离。以乙醇为试验工质,改性聚偏二氟乙烯多孔疏液膜(polyvinylidene f... 为研究针状电极与相分离结构强化技术组合作用下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平行逆流微细通道热沉,针对顺流和逆流微细通道,通过高低压切换实现气相分离。以乙醇为试验工质,改性聚偏二氟乙烯多孔疏液膜(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作为气液相分离工具,在入口过冷度为10℃,有效热流密度范围为48.08~87.29 kW/m^(2)工况下开展流动沸腾试验,引入饱和沸腾传热系数传热强化因子(Fht)研究不同相分离结构孔数(4孔PSS-1、6孔PSS-2、10孔PSS-3)(phase separation structure,PSS)和不同电场强度(200、400、600 V)组合作用下的微细通道沸腾强化传热特性规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与普通微细通道(无相分离结构0孔PSS-0和无电场)相比,单独相分离结构和单独针状电极作用下微细通道的传热性能均得到有效提高,10孔相分离结构和600 V电场强度分别作用时的最大Fht为1.14和1.20,相分离结构和针状电极组合作用下微细通道传热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10孔和600 V电场强度组合条件下的最大Fht为1.29,结果表明相分离结构和针状电极2种强化技术存在一定的协同效果。研究结果为微尺度复合强化沸腾传热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状电极 电场强度 相分离 微细通道 流动沸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锂电池热失控射流可视化及速度场测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昊东 张鹏飞 黄钰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3-712,共10页
三元锂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的喷阀射流速度场开展研究,将有助于反推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的临界压力及压力变化,对辅助优化电池设计、准确预测火焰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锂电池在热失控... 三元锂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的喷阀射流速度场开展研究,将有助于反推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的临界压力及压力变化,对辅助优化电池设计、准确预测火焰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锂电池在热失控过程中往往存在两次喷射,喷射产物不仅包括电池内的化学反应产气、电解液蒸发等,还包含部分颗粒和电池内部各部件的碎片等;此外,蒸发后的电解液也会在遇冷后凝结,使整个喷阀射流过程呈现气-液-固三相混合状态,提高了速度场辨识与测试的难度。因此,为实现在高温情况下喷阀射流的可视化及速度场辨识计算,本研究搭建了主要由高速相机、激光系统和电池防爆箱组成的实验台架,采用高速相机对电池热失控射流过程进行拍摄及处理。首先对流场流态开展初步分析;然后通过自适应滤波算法,有效降低成像时噪声的影响,并增强液滴的边缘细节信息;同时利用直方图均衡化进一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最后,采用基于亚像素精度插值的互相关算法对喷射流场的速度场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不同时刻的二维平面下的速度场数据,并进一步对不同时刻不同区域的速度特性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电池热失控机理研究和电池安全性能提升工作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电解液 两相流 图像预处理 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隔膜泵单向阀阀隙流场的冲蚀磨损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虹潮 马军 +1 位作者 熊新 李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1,共9页
目的探究高压隔膜泵单向阀阀隙流场冲蚀磨损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固液两相流基本理论和冲蚀模型,考虑颗粒保护效应及磨蚀效应,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单向阀阀隙流场的冲蚀磨损行为,探究矿粉颗粒体积分数、颗粒粒... 目的探究高压隔膜泵单向阀阀隙流场冲蚀磨损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固液两相流基本理论和冲蚀模型,考虑颗粒保护效应及磨蚀效应,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单向阀阀隙流场的冲蚀磨损行为,探究矿粉颗粒体积分数、颗粒粒径、单向阀半锥角、胶垫突出高度等参数对单向阀冲蚀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矿粉颗粒紧贴阀芯壁面的剪切运动是造成阀芯发生冲蚀磨损失效的主要原因。当矿粉的体积分数由0.1增大到0.5时,由冲蚀造成的最大冲蚀磨损速率随之减小,由磨蚀造成的平均冲蚀磨损速率随之增大。当矿粉粒径为0.025~0.048 mm时,随着矿粉粒径的增大,平均冲蚀磨损速率随之增大。当矿粉粒径超过0.048 mm时,平均冲蚀磨损速率逐渐减小。当单向阀半锥角由30°增大到45°时,阀隙流场的最大流速由12.23 m/s减小至9.19 m/s,矿粉颗粒对阀芯壁面的最大冲蚀磨损速率减小了41.16%。阀隙流场的最大流速和冲蚀磨损速率随着胶垫突出高度h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位置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结论矿粉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会加重粒子对阀芯壁面的损伤程度,随着粒径的增加,泵阀的最大冲蚀磨损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增大半锥角可以缓解颗粒对壁面的冲蚀磨损,增大胶垫突出高度会导致冲蚀磨损区域逐渐向胶垫突出位置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阀 冲蚀磨损 阀隙流场 固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环空液面下泄漏声场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房奕霖 樊建春 +1 位作者 杨云朋 马凡凡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69,共6页
气井油套管环空液面下泄漏声波的产生及传播机理一直备受关注。为研究液面下泄漏声波声源特性,建立了井下油套管环空泄漏物理模型,联合STAR-CCM+软件对环空液面下气体泄漏状态进行了流场及声场的仿真分析,得到了泄漏流场的压力和相态云... 气井油套管环空液面下泄漏声波的产生及传播机理一直备受关注。为研究液面下泄漏声波声源特性,建立了井下油套管环空泄漏物理模型,联合STAR-CCM+软件对环空液面下气体泄漏状态进行了流场及声场的仿真分析,得到了泄漏流场的压力和相态云图及不同泄漏孔径、泄漏位置和泄漏速度下的声压频率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泄漏速度升高,泄漏气流冲击管壁且液面震荡剧烈,液面下泄漏声源主要以四极子声源为主;液面上泄漏声源主要由液面震荡破裂及液面下四极子声源共同产生,泄漏声波能量的主要频率分布在0~100 Hz区间;在单一变量条件下,泄漏声压级随泄漏孔径、泄漏速度及泄漏位置距底部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在井口应用声波法检测液面下泄漏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油管泄漏 液面下 泄漏声波 气液两相流 声场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