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Xception实现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识别
1
作者 陈永豪 刘晓云 +4 位作者 蒋金洋 高思宇 刘颖 柴腾飞 姜月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3,共11页
当光束在海洋中传输时,湍流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光束的质量,导致接收端光场产生扭曲和退化现象。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深度可分离网络(IXception)的方法,用于实现通过海洋湍流传输的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模态识别。采用分步相位屏... 当光束在海洋中传输时,湍流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光束的质量,导致接收端光场产生扭曲和退化现象。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深度可分离网络(IXception)的方法,用于实现通过海洋湍流传输的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模态识别。采用分步相位屏的思想,基于功率谱反演法仿真涡旋光束在海洋中的传输过程,并建立入射光场发生的退化、扭曲的散斑场数据集,用数据集来训练IXception识别散斑场中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IXception延用Xception架构思想,结合了残差结构和倒置残差结构,能够提取高度空间深度特征,减少网络结构参数的冗余,增强泛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IXception在20 m和80 m湍流中对扭曲光场轨道角动量的识别率达到了99.20%与97.9%。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IXception的识别率会略有降低,但与Xception模型相比,IXception识别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光束 轨道角动量 海洋湍流 深度可分离网络 倒置残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波生流运动三维数值模拟及验证 被引量:16
2
作者 解鸣晓 张玮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1-399,共9页
开发建立了近岸波生流运动三维数值计算模式。模式中,引入了三维时均剩余动量、破波表面水滚、波浪水平与垂向紊动作为主要驱动力,同时考虑了波流共同作用的底部剪切力。推导了可综合反映底坡、能量传递率和密度影响的水滚能量传输方程;... 开发建立了近岸波生流运动三维数值计算模式。模式中,引入了三维时均剩余动量、破波表面水滚、波浪水平与垂向紊动作为主要驱动力,同时考虑了波流共同作用的底部剪切力。推导了可综合反映底坡、能量传递率和密度影响的水滚能量传输方程;将Larson-Kraus的二维波浪水平紊动系数表达式拓展至三维。采用大量实测数据和文献资料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式,表明所建模式可有效模拟波浪增减水、底部离岸流、沿岸流、裂流、堤后环流等不同维度的波生流现象。此外,研究也表明破波水滚效应可解释波生流峰值向岸推移的物理现象,从而在模拟中不能忽略;破波带内沿岸流速垂向较为均匀的现象与波浪附加垂向紊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波生流 时均剩余动量 破波水滚 波浪紊动 模式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焊点焊后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春跃 赵胜军 +2 位作者 梁颖 匡兵 唐香琼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8-154,共7页
该文建立了芯片尺寸封装(CSP)焊点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再流焊焊后残余应力应变分析。以焊点直径、焊点高度、焊盘直径和焊点间距为输入参数,焊后残余应力为输出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选取灵敏度分析结果中对残余应力影响显著的... 该文建立了芯片尺寸封装(CSP)焊点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再流焊焊后残余应力应变分析。以焊点直径、焊点高度、焊盘直径和焊点间距为输入参数,焊后残余应力为输出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选取灵敏度分析结果中对残余应力影响显著的因子作为输入,建立了带动量项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CSP焊点焊后残余应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置信度为95%时,焊点直径、焊盘直径和焊点间距对CSP焊点残余应力影响显著,灵敏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焊点直径>焊盘直径>焊点间距。所建立的带动量项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CSP焊点焊后残余应力预测最大相对误差为7.93%,平均误差为3.19%,实现了对CSP焊点焊后残余应力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尺寸封装 带动量项神经网络 再流焊 残余应力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A等离子体边缘极向剩余胁强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龙婷 聂林 +8 位作者 柯锐 许敏 吴一帆 郭栋 王占辉 袁博达 龚少博 刘灏 HL-2A团队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首次报导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边缘与湍流相关的极向剩余胁强剖面的测量结果。采用外中平面往复式静电探针阵列对HL-2A托卡马克边缘的极向湍流动量输运进行研究。在没有外部动量注入的欧姆放电下,剩余胁强为有限值、且其空间剖面在等离子... 首次报导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边缘与湍流相关的极向剩余胁强剖面的测量结果。采用外中平面往复式静电探针阵列对HL-2A托卡马克边缘的极向湍流动量输运进行研究。在没有外部动量注入的欧姆放电下,剩余胁强为有限值、且其空间剖面在等离子体边缘具有明显的径向梯度,表明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边缘存在极向动量源。由动量源产生的动量主要以扩散形式向与剩余胁强相反的方向传播,最终的结果是等离子体边缘存在有限的雷诺胁强。在最后闭合磁面以内0.5~2cm区域,剩余胁强的梯度提供自发旋转的力矩,由该力矩引起的动量产生与由速度梯度引起的动量扩散共同导致了雷诺胁强出现负梯度,造成动量沉积,从而驱动极向平衡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极向动量输运 极向旋转 剩余胁强 静电探针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C离子与铜相互作用中的平均线性动量转移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定清 李文新 +7 位作者 孙彤玉 孙儒林 赵莉莉 尹新民 靳根明 李泽 敬克兴 李新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3-79,共7页
使用离线r能谱法和厚靶-厚收集箔技术测量了20-46MeV/u ̄(12)C离子和Cu相互作用中剩余核的前向平均反冲射程。根据这些数据得到了所有碰撞参数积分的平均线性动量转移和初始复合体系的平均激发能,实验结果与文献值... 使用离线r能谱法和厚靶-厚收集箔技术测量了20-46MeV/u ̄(12)C离子和Cu相互作用中剩余核的前向平均反冲射程。根据这些数据得到了所有碰撞参数积分的平均线性动量转移和初始复合体系的平均激发能,实验结果与文献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能谱法 余核激发能 线性动量转移 碳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偶矩对切向炉气流旋转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丁士发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5-829,共5页
引入壁面压力偶矩概念,研究和分析了在燃烧器区域导致角动量流率额外增加的原因,并依此解释不同锅炉反切效果不同的原因;通过研究壁面压力偶矩与角动量流率的关系,认为在燃烧器区域,壁面压力偶矩起着强化旋转的作用,使旋转射流出现贴壁... 引入壁面压力偶矩概念,研究和分析了在燃烧器区域导致角动量流率额外增加的原因,并依此解释不同锅炉反切效果不同的原因;通过研究壁面压力偶矩与角动量流率的关系,认为在燃烧器区域,壁面压力偶矩起着强化旋转的作用,使旋转射流出现贴壁趋势,由于气流贴壁,使旋转气流在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旋转气流的角动量流率得以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切向炉 压力偶矩 残余旋转 烟气偏差 角动量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残余旋转与烟道能量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春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1-23,共3页
通过对实际锅炉烟道烟气残余旋转流场的测量及大型切圆燃烧锅炉前、后屏过热器的布置特点分析,研究了切圆燃烧锅炉水平烟道烟气能量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烟道烟气能量分布呈现特有的不平衡规律,且容量超过300MW机组等级的大型切圆... 通过对实际锅炉烟道烟气残余旋转流场的测量及大型切圆燃烧锅炉前、后屏过热器的布置特点分析,研究了切圆燃烧锅炉水平烟道烟气能量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烟道烟气能量分布呈现特有的不平衡规律,且容量超过300MW机组等级的大型切圆燃烧锅炉基本都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圆燃烧锅炉 残余旋转 动量 烟气能量分布偏差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转子真空计的研究历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宇 郭美如 +4 位作者 巴德纯 周明旭 李刚 习振华 王晓冬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9-1018,共10页
磁悬浮转子真空计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10;-1 Pa下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以其优越的性能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用于传递标准。然而,残余阻尼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磁悬浮转子真空计的下限扩展,其中以涡流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对于涡流... 磁悬浮转子真空计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10;-1 Pa下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以其优越的性能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用于传递标准。然而,残余阻尼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磁悬浮转子真空计的下限扩展,其中以涡流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对于涡流效应,测量产生的弛豫效应和科里奥利效应可以忽略不计。本文简要介绍了磁悬浮转子真空计的结构和原理,概述了其研究历程,重点阐述了残余阻尼和切向动量传递系数的相关研究,并分析并总结了一些重要因素对它们的影响。残余阻尼的相关研究主要从涡流效应、温度效应、弛豫效应、科里奥利效应和振动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在切向动量传递系数方面上,主要说明了气体种类和压力对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猜想及后续工作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转子真空计 研究历程 残余阻尼 切向动量传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余动量的两连杆柔性臂驱动器故障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邵丹璐 王斌锐 金英连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综合考虑柔性臂质量与末端负载质量,采用Largrange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建立两连杆柔性臂动力学方程。基于动量导数,设计了残余动量算子。利用Matlab/Simulink中的弹性铰链搭建了柔性臂仿真平台;对驱动器无故障、单个故障及多个故障... 综合考虑柔性臂质量与末端负载质量,采用Largrange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建立两连杆柔性臂动力学方程。基于动量导数,设计了残余动量算子。利用Matlab/Simulink中的弹性铰链搭建了柔性臂仿真平台;对驱动器无故障、单个故障及多个故障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了刚性臂和柔性臂相应残余动量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残余动量适用于柔性臂;驱动器无故障时,残余动量近似为0;有故障时,残余动量变化曲线能反应出故障时间内驱动器力矩应有的大小和趋势,且对直接驱动连杆的残余动量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残余动量 假设模态法 柔性臂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黄茅海河口洪季侧向余环流与泥沙输移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名名 吴加学 +2 位作者 张乾江 任杰 刘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45,共15页
2012年洪季对珠江黄茅海河口湾侧向动力结构与泥沙输移过程进行了系统观测,采用动量平衡和泥沙通量机制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河口流、温盐和泥沙侧向分布特征以及泥沙输移过程,探讨了侧向动量平衡与泥沙输移机制。洪季黄茅海河口存在明显... 2012年洪季对珠江黄茅海河口湾侧向动力结构与泥沙输移过程进行了系统观测,采用动量平衡和泥沙通量机制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河口流、温盐和泥沙侧向分布特征以及泥沙输移过程,探讨了侧向动量平衡与泥沙输移机制。洪季黄茅海河口存在明显的侧向流,西滩和北槽均形成表层向东、底层向西的两层侧向流,拦门沙滩顶呈现表、底层向西、中层向东的三层侧向流,而拦门沙前缘侧向流整体向西。河口湾纵向净泥沙通量表现为北槽向海、西滩向陆,拦门沙滩顶及其前缘均向海;侧向净泥沙通量表现为滩顶及其前缘均向西,西滩向东、北槽向西。这种侧向泥沙辐聚过程是高浓度悬沙聚集于滩槽界面的重要原因,向陆净通量是西滩回淤的重要原因。滩槽间侧向余环流动量平衡主要是侧向斜压梯度力、科氏力和侧向平流作用。欧拉平流输运在侧向泥沙输运中起主要作用,潮泵效应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环流 泥沙输移 动量平衡 宽浅河口 珠江 黄茅海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叉树型卷积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的人脸验证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子文 曾上游 杨远飞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55-159,共5页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CNN)在人脸识别领域有着显著的进步,但是这些卓越的方法是建立在大规模数据、更深和更宽的网络、复杂的算法的基础之上,而且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为此结合深度残差网络提出了一个二叉树型信息融合网络模型。首先,在...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CNN)在人脸识别领域有着显著的进步,但是这些卓越的方法是建立在大规模数据、更深和更宽的网络、复杂的算法的基础之上,而且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为此结合深度残差网络提出了一个二叉树型信息融合网络模型。首先,在CNN的每个卷积层的输出特征图后引出两个卷积分支,产生两组特征图,再与父节点的一组特征相融合,然后通过激励函数输出。这种分支的融合可以使特征图的数量降低,在向前传播的过程中减少一定的信息冗余,而且也减少了网络参数的数量。第二,网络设计中通过随机翻转、随机裁剪、添加高斯噪声来增强数据,在算法优化阶段采用适应性动量估计法(Adam)以更快达到最优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只有6.7万张的人脸数据集上达到野外标记的人脸(LFW)数据集上95.5%的正确率。所提算法在较少数据量、简单操作上取得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人脸识别 信息融合 深度残差网络 适应性动量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江河口洪季三维水沙动力和泥沙捕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祝仁杰 陶建峰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6,64,共9页
结合2015年洪季测验资料和三维斜压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甬江河口的纵、横向余流结构及最大浑浊带特征,并根据动量平衡分析方法探讨了余流动力及泥沙捕集机制。结果表明:大潮期纵向余流受纵向对流项和正压梯度项主导呈下泄趋势,小潮... 结合2015年洪季测验资料和三维斜压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甬江河口的纵、横向余流结构及最大浑浊带特征,并根据动量平衡分析方法探讨了余流动力及泥沙捕集机制。结果表明:大潮期纵向余流受纵向对流项和正压梯度项主导呈下泄趋势,小潮期口门底部存在较大的向陆斜压作用,形成河口环流;盐度较低的上游弯道横向余流受纵向对流项和正压梯度项主导,表层指向凹岸、底层指向凸岸,而下游弯道横向环流结构受斜压梯度项影响大,过渡直道段横向余流呈表层收敛、底层发散的双环流结构;大潮时最大浑浊带位于清水浦,小潮则下移至镇海;弯道处泥沙横向捕集于凸岸侧,而过渡段仍聚集于深槽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流 最大浑浊带 横向动力 动量平衡分析 泥沙捕集 甬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深度网络的动态人脸跟踪方法
13
作者 马原东 罗子江 +3 位作者 徐斌 崔潇 杨鑫 杨秀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46-2955,共10页
为解决人脸跟踪过程中特征提取速度慢、跟踪实时性不足,尤其在人脸快速大范围移动及多人物视野下极易导致跟丢或错跟的问题,提出基于轻量级深度网络的动态跟踪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数据增强和人脸区域标注,搭建基于分散注意力机制的异... 为解决人脸跟踪过程中特征提取速度慢、跟踪实时性不足,尤其在人脸快速大范围移动及多人物视野下极易导致跟丢或错跟的问题,提出基于轻量级深度网络的动态跟踪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数据增强和人脸区域标注,搭建基于分散注意力机制的异构网络快速提取人脸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观测框动量跟踪算法,有效捕捉包括骤移、骤停、大范围快速移动等在内的人脸信息,结合多元回归函数提升跟踪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跟踪效果上更流畅、高效,实际跟踪速度达52帧每秒,对人脸快速移动、遮挡、复杂场景变换等都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高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跟踪 分散注意力机制异构网络 动量跟踪算法 实时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