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tomography of Yunnan region using short-period surface wave phase velocity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正勤 苏伟 叶太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3-590,共8页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3个台站记录的短周期(1~18s)面波资料,用双台窄带通滤波互相关方法,测定了在209条路径上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通过层析成像反演得到各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象.给出了沿24°N,25°N,26°...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3个台站记录的短周期(1~18s)面波资料,用双台窄带通滤波互相关方法,测定了在209条路径上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通过层析成像反演得到各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图象.给出了沿24°N,25°N,26°N及27°N和100.5°E的相速度频散剖面图.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相速度分布图象具有强烈的横向变化,短周期段的相速度分布与沉积层厚度密切相关,中甸、丽江东部区域在约25km深度存在着明显的低速层,而畹町、云县、思茅一带在该深度范围是一明显的大面积高速区域.小江断裂与红河断裂围成的川滇菱形块体南段为低相速度区域.云南地区强震震中位置主要分布在相速度高速与低速过渡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瑞利波相速度 层析成像 地壳中上部 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背景噪声的Rayleigh和Love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23
2
作者 付媛媛 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4-503,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位于东北地区的122个宽频地震台站的18个月记录的三分量连续地震噪声数据,采用互相关方法提取了Rayleigh和Love波经验格林函数,并利用时频自动分析技术获取了相应的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反演频散曲线,获得了Rayl...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位于东北地区的122个宽频地震台站的18个月记录的三分量连续地震噪声数据,采用互相关方法提取了Rayleigh和Love波经验格林函数,并利用时频自动分析技术获取了相应的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反演频散曲线,获得了Rayleigh和Love波周期为8-35s的二维相速度分布.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相速度的分布存在横向和垂向的不均匀性.短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同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松辽盆地及山间沉积盆地呈现低速异常,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及东部的一些山岭显示高速异常.随着周期的增加,位于中间的松辽盆地变为高低速相间,两侧的造山带呈现低速异常.这种异常的转变,可能是受构造活动或者莫霍面深度的影响.另外,在周期为20-35s频段内,Rayleigh和Love波同一周期的相速度在松辽盆地和位于吉林地区的郯庐断裂带表现不一致,表明可能存在径向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 love 背景噪声层析成像 中国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UST AND UPPER STRUCTUR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FROM SURFACE WAVEFORM INVERSION
3
作者 Cao Xiaolin,Cao Jamin,Zhu Jieshou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16-316,共1页
In this paper,218 long period Rayleigh wave records from 7 seismic station of CDSN are selected.We applied a partitioned waveform inversion to these data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3\|D model of shear velocity down to 40... In this paper,218 long period Rayleigh wave records from 7 seismic station of CDSN are selected.We applied a partitioned waveform inversion to these data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3\|D model of shear velocity down to 400km depth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22°~44°N,70°~110°E).The first step of the waveform inversion used involved the matching of the waveforms of fundamental and highermost Ravleigh waves with waveforms synthesized from stratified models;in the second stage,the 3\|D model was constructed by solve linear constrains equation. The major structural features inferred from the surface waveform inversion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There is a great contrast between surface waveform through Qinghai—Thibet plateau and the others.Main frequency of the former is lower than the latter, which indicate the crust depth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deeper than the others. In addition,the amplitude of about 30s period and 50s period is lower than both sides,which implied these exist lower velocity layer at about 25km depth and about 50km depth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Crust.The former is common,the latter was argued because resolution of most method can not prove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plateau long period rayleigh wave partitioned waveform inversion 3\|D model of shear velocity lower velocity layer lithosphere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Rayleigh和Love波背景噪声层析成像 被引量:17
4
作者 付媛媛 肖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0-870,共11页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流动密集地震台阵——喜马拉雅二期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采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获得了Rayleigh波周期为6~30 s和Love波6~25 s的二维相速度.6~12 s Rayleigh和Love波相速度在鄂尔多斯...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流动密集地震台阵——喜马拉雅二期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采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获得了Rayleigh波周期为6~30 s和Love波6~25 s的二维相速度.6~12 s Rayleigh和Love波相速度在鄂尔多斯盆地及银川—河套地堑呈现明显的低速异常,而在西秦岭造山带和中亚造山带则显示高速异常.16~25 s的相速度同时受中下地壳及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和地壳厚度影响.此周期范围内,位于青藏高原的祁连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北部呈现大范围相速度低速异常,青藏高原周边的鄂尔多斯和西秦岭造山带表现为高速异常.青藏高原与周边块体相速度的横向不均匀性,可能反映了构造活动或者地壳厚度的差异.此外,中亚造山带在周期16~20 s时,Rayleigh波相速度高低相间,但Love波大范围高速异常,两者差异可能反映了径向各向异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背景噪声 rayleigh lo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与华夏块体缝合带区域的Rayleigh及Love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6
5
作者 马军伟 黄景秋 付媛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5-1270,共16页
扬子与华夏块体碰撞拼合构成华南大陆,其间存在多条大型断裂带,两个块体缝合于哪些断裂尚存争议,这限制了对华南构造演化的认识.本研究使用布设于扬子和华夏块体之间的184个流动密集台站以及华南地区273个固定台站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 扬子与华夏块体碰撞拼合构成华南大陆,其间存在多条大型断裂带,两个块体缝合于哪些断裂尚存争议,这限制了对华南构造演化的认识.本研究使用布设于扬子和华夏块体之间的184个流动密集台站以及华南地区273个固定台站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研究区域内Rayleigh和Love波周期为4~25 s的二维相速度.短周期的相速度与地壳中上部的盆地和褶皱等地质构造单元吻合;长周期的相速度在东部地区整体表现为高速异常,可能是受较薄的地壳厚度影响,西南部地区Rayleigh波呈现高速异常,Love波则呈现显著低速异常,这种差异可能反映该区域地下介质存在径向各向异性.成像结果显示,扬子与华夏块体的Rayleigh和Love波相速度存在较大的差异,结合华南地区已有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扬子与华夏块体可能在地壳浅层缝合于绍兴—江山—萍乡—永州—河池一线,深部缝合带则可能由石台—九江—长沙延伸至永州—河池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缝合带 背景噪声成像 rayleigh lo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路线及针对性地震波成像处理方法技术
6
作者 王华忠 曾同生 +2 位作者 吴成梁 许荣伟 项健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32,共17页
以塔里木盆地塔河和顺北等探区为代表的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许多突破,在7000 m以深的深层和超深层层系钻遇高产油气藏。但关于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关键技术还有待开展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虽然中浅层和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目标本质... 以塔里木盆地塔河和顺北等探区为代表的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许多突破,在7000 m以深的深层和超深层层系钻遇高产油气藏。但关于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关键技术还有待开展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虽然中浅层和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目标本质上都是优质油气藏,但是在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勘探中,波与介质相互作用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因而,首先需要变革地震激发、接收及炮检排列方式。与此同时,关于深层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的理念和方法都要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对来自地下介质中同一个反(散)射点不同炮检对的反(散)射地震子波的同相位叠加成为了深层超深层地震波成像的核心理念。首先,分析了深层超深层油气藏探测物理机制的变化,然后,分析这种物理机制的变化对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提出的新挑战,并据此给出针对深层超深层油气藏探测的地震数据采集方法技术。针对地震数据预处理,提出了强噪声弱信号情形下的噪声压制方法技术;针对地震波成像处理,提出了关于中层、深层和超深层地质体成像所需的速度建模的方法技术体系。最后,以保真和高分辨率成像道集为中心,提出了叠前数据域与叠前成像域数据处理的等价性和针对深层超深层油气藏高精度地震波成像的合理方法技术组合,使成像结果尽可能满足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刻画与评价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 波与介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 保真和高分辨率成像道集 勘探地震介质系统的线性 同相位叠加 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路线 高精度地震波成像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Rayleigh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22
7
作者 潘佳铁 李永华 +2 位作者 吴庆举 丁志峰 余大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91-2303,共13页
本文利用喜马拉雅二期台阵674个流动地震台一年的远震垂直向观测资料,获取了18491条独立路径上的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周期10~80 s的Rayleigh波的相速度分布图.通过对比,本文与已有成像结果具有较一致的高低速分布特征... 本文利用喜马拉雅二期台阵674个流动地震台一年的远震垂直向观测资料,获取了18491条独立路径上的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周期10~80 s的Rayleigh波的相速度分布图.通过对比,本文与已有成像结果具有较一致的高低速分布特征,表明了本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显示,研究区的相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短周期(如10~15 s)的相速度分布与地表地形密切相关,中等周期(如20~40 s)的相速度分布受地壳厚度的影响较大.在长周期(如60~80 s),鄂尔多斯块体的高速比阿拉善块体更显著、完整,表明同属于华北板块的阿拉善地块,其上地幔结构并没有鄂尔多斯稳定.从短周期至长周期,与周缘地块相比,青藏高原始终表现出较明显的低速异常,可能暗示其具有较活跃的地壳上地幔结构.松潘一甘孜和北祁连块体的中上地壳均存在低速层.全球参考模型Crust1.0和Lithos1.0均不能很好地解释我们的观测频散,基于本文获得的相速度结果可在很大程度上对Crust1.0和Lithos1.0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rayleigh 相速度 远震面波层析成像 低速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yleigh波相速度和群速度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北缘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32
8
作者 余大新 李永华 +3 位作者 吴庆举 潘佳铁 张风雪 何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0-811,共12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网2007年8月到2012年1月期间记录的远震波形,运用小波变换频时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1216和653条周期从15到140s的台站间基阶Rayleigh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对上述频散进行反演,重构了青藏高...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网2007年8月到2012年1月期间记录的远震波形,运用小波变换频时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1216和653条周期从15到140s的台站间基阶Rayleigh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对上述频散进行反演,重构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分辨率高达0.5°×0.5°的2-D相速度和群速度分布图.然后通过对所提取到的每个格网点Rayleigh波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进行联合反演,得到了研究区下方一维S波速度结构.最后通过线性插值,得到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下方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结构.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已经达到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在柴达木盆地北部祁连山下面我们发现了亚洲板块,且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向南俯冲的迹象;在两大板块中间,我们观测到延伸到250km深度的低速异常,该低速异常可能是地幔物质底辟上涌现象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阶rayleigh 面波成像 S波速度结构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海域Love波层析成像 被引量:22
9
作者 彭艳菊 苏伟 +1 位作者 郑月军 黄忠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92-801,T001,T002,共12页
收集了研究区域 ( 68°— 1 5 0°E ,5°— 5 5°N)内 33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面波资料 ,利用多重滤波技术提取了 40 0 0余条路径上的Love波群速度频散曲线 .将研究区域划分成1°× 1°网格 ,采取Occam反... 收集了研究区域 ( 68°— 1 5 0°E ,5°— 5 5°N)内 33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面波资料 ,利用多重滤波技术提取了 40 0 0余条路径上的Love波群速度频散曲线 .将研究区域划分成1°× 1°网格 ,采取Occam反演方法得到了 7.3— 1 84s共 43个周期的Love波群速度分布图 ;然后对网格结点进行S波速度结构反演 ,得出研究区域内 42 0km深度内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 .并采用Checkerboard方法对分辨率进行检验 ,得到横向的分辨率约为 3°— 5° .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非常明显 ,内部结构与地表特征的相关性可以达到 1 0 0— 1 5 0km深度 .大陆地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 ,块体的边界反映比较清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love波群速度 三维速度结构 地震记录 面波 地壳上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的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 被引量:31
10
作者 朱良保 许庆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5-482,共8页
利用Rayleigh波群速度资料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其临近海域的 (70°E— 1 4 5°E ,1 0°N— 55°N) 1 5— 1 2 0s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像 .塔里木盆地在 1 5s处清楚地显示为低速 ,在1 6— 33s左右没有显示 ,但在 36— 85s... 利用Rayleigh波群速度资料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其临近海域的 (70°E— 1 4 5°E ,1 0°N— 55°N) 1 5— 1 2 0s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像 .塔里木盆地在 1 5s处清楚地显示为低速 ,在1 6— 33s左右没有显示 ,但在 36— 85s显示为高速 ,说明塔里木盆地有较深的根 .青藏高原块体是 44s至 1 2 0s图像中最为突出的低速块体 ,南面与印度板块的分界线以及与北面的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分界清晰 ,其块体中西部的速度低于东部 .泰国清迈附近存在一尺度为1 0 0 0km左右的低速带 ,可能是青藏高原块体的物质向东南方向迁移造成上地幔物质上涌的结果 .南北地震带表现为强烈的速度梯度带 ,西面为低速 ,东面为高速 .中国南海的中央、日本海中央、菲律宾海表现为海洋性地壳 .菲律宾海的图像与地形及地震带完全吻合 .环绕菲律宾海及日本海存在 40 0km左右宽的低速带 ,可能是岩浆活动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邻近海域 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 面波反演 青藏高原块体 低速块体 地形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基于背景噪声的Rayleigh面波方位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41
11
作者 王琼 高原 石玉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68-4078,共11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是现今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也是研究青藏高原现今变形机制和构造演化规律的重要区域.本研究使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的5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连续地震背景噪声数据,采用双台站互相关方法获得Rayleigh(瑞...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是现今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也是研究青藏高原现今变形机制和构造演化规律的重要区域.本研究使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的5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连续地震背景噪声数据,采用双台站互相关方法获得Rayleigh(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提取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云南地区周期5~34s范围内方位各向异性分布图像.反演结果揭示:短周期(5~12s)Rayleigh面波快波优势方向与区域断裂走向有很好的一致性,快波方向随着断裂走向的变化而变化.周期16~26s快波优势方向与反映上地壳特性的5~12s图像总体图像相似,但细节略有不同.其中,滇中块体内易门断裂和滇中块体内东侧的普渡河断裂附近,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从NS向NW方向旋转;易门断裂以西呈NW向.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东流和川滇块体受到青藏块体的南东向挤压作用.周期30~34s范围的各向异性,滇缅泰块体和印支块体,快波优势方向为NS和NNW向;而在滇中块体内部,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呈顺时针旋转变化,可能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逃逸有关.本文还开展了与体波各向异性的对比分析,通过与近震S波分裂、Pms转换波分裂和远震SKS、PKS和SKKS(以后简称为XKS)分裂的对比研究,发现随着周期的增大,得到的快波优势方向与XKS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趋向一致,与地壳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呈一定夹角.本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壳幔各向异性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背景噪声 rayleigh面波 方位各向异性 体波各向异性 SKS、PKS和SKKS震相 剪切波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ve波相速度反演南北地震带地壳上地幔结构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小明 丁志峰 +1 位作者 叶庆东 吕苗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28-3940,共13页
收集了南北地震带区域地震台网中292个地震台站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的地震波形数据,由频时分析方法提取了Love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经过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内的Love波相速度分布.根据Love波纯路径频散,采用线性反演方法对0.25°... 收集了南北地震带区域地震台网中292个地震台站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的地震波形数据,由频时分析方法提取了Love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经过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内的Love波相速度分布.根据Love波纯路径频散,采用线性反演方法对0.25°×0.25°的网格点进行了一维S波速度结构反演,利用线性插值获取了南北地震带地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了松潘—甘孜地体和川滇菱形块体地区的下地壳具有明显的S波低速层分布,该异常分布特征支持解释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地壳物质运移的下地壳流模型.在100至120km深度上,川滇菱形块体西北部呈现较强的S波高速异常,这可能是印度岩石圈板块沿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下插至该区域所致,该区域下地壳的低速软弱物质与上地幔的高速强硬物质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地壳和上地幔可能具有不同的构造运动和变形方式,这为该区域的壳幔动力学解耦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 层析成像 love 互相关函数 相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邻区Rayleigh面波相速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47
13
作者 易桂喜 姚华建 +1 位作者 朱介寿 Robert D.van der Hilst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2-411,共10页
本文根据102个数字化台站记录的长周期垂直向面波资料,利用双台互相关方法测量了538条独立路径的基阶Rayleigh面波相速度频散资料,反演获得了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0°E^140°E,18°N^55°N)20~120s(周期间隔为5s)共21... 本文根据102个数字化台站记录的长周期垂直向面波资料,利用双台互相关方法测量了538条独立路径的基阶Rayleigh面波相速度频散资料,反演获得了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0°E^140°E,18°N^55°N)20~120s(周期间隔为5s)共21个周期的Rayleigh波相速度空间分布图像.检测板测试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横向分辨率可达3°,而西部及边邻地区大约5°.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地区的Rayleigh波相速度分布横向差异显著,大致以104°E为界,可分成具有不同速度结构特征的东、西两部分.一般较短周期(20~35s)的相速度分布受地形和地壳厚度的影响较大,总体表现为东部速度高,西部速度低;塔里木盆地、青藏地块及其东缘的松潘-甘孜地块形成整个研究区内最为突出的低速异常体,蒙古西部低速特征也较清晰;东部的四川盆地、扬子地块、华南地块、松辽盆地、日本海及蒙古东部高速特征明显.随着周期的增大,青藏地块中部的低速异常体横向尺度逐渐缩小,而喜马拉雅冲断带、塔里木盆地相速度不断升高,意味着青藏低速区受到南、西北、东三个方向的高速区夹击,可能导致高原中部软弱的低速物质向东南方向迁移;同时,东部地区由高速逐渐转变为大面积的低速分布,反映东部地区岩石圈较薄而软流圈发育.随着青藏地块低速特征的减弱,印支地块北部及相邻海域、东海、东北吉林深震区、日本海、中-朝地块至蒙古东部成为120s周期上突出的低速异常体,而上扬子地块包括四川盆地高速特征依然明显,显示出稳定的古板块特征.南北地震带始终呈现出相对较低的速度特征,并成为划分中国大陆具有不同岩石圈相速度特征的东部与西部的天然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面波 相速度分布 双台法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Rayleigh波相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顾勤平 康清清 +7 位作者 张鹏 孟科 吴珊珊 李正楷 王俊菲 黄群 蒋新 李大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9-1152,共24页
与方位各向异性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结合带,是研究陆内碰撞、大陆聚合及生长、地球动力学和岩石圈形变等问题的天然实验场。为获取研究区内更为精细的壳幔S波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的分布,文中利用郯庐断... 与方位各向异性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结合带,是研究陆内碰撞、大陆聚合及生长、地球动力学和岩石圈形变等问题的天然实验场。为获取研究区内更为精细的壳幔S波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的分布,文中利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范围内共261个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站2a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利用时频分析法提取了5~50s周期的Rayleigh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之后,将研究区域划分为0.25°×0.25°等间隔的网格点,并采用Tarantola方法反演获得了研究目标区内的二维Rayleigh波相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的分布图像。此外,还分析研究了6个具有代表性周期的相速度及方位各向异性分布图像,这些图像揭示出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壳幔速度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及方位各向异性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速度的分布特征与地质构造单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地壳浅部(6~10s),拥有较厚松散沉积层覆盖的盆地和基岩出露的造山带分别呈现为低速异常和高速异常。随着周期递增(15~20s),地壳介质受浅部沉积层的影响有所减弱,河淮盆地、苏北盆地等平原地区局部出现了高速异常。下地壳至上地幔(25~30s)的相速度分布受地壳厚度的影响,总体上与莫霍面埋深呈负相关,如莫霍面厚40km的大别造山带由短周期高速转为低速分布。由于研究区内各个地质构造单元所处的构造环境存在差异,Rayleigh波相速度的方位各向异性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各向异性的强度随着周期(深度)的递增而有所增强,快波方向更具规律性。综合苏北盆地自地壳浅部至岩石圈地幔的连贯低速分布及方位各向异性的一致性,我们认为其下方可能存在着壳-幔强耦合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噪声成像 rayleigh面波 相速度 方位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多孔热弹性介质中Rayleigh波传播特性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凤玺 柳鸿博 蔡袁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5-324,共10页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和广义的热弹性模型,研究了饱和多孔热弹性介质中Rayleigh波(R波)的传播特性。以考虑流-固耦合的饱和多孔介质波动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及考虑热-弹耦合的广义热弹性基本方程出发,建立了饱和多孔介质的热-流-固耦合弹性波...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和广义的热弹性模型,研究了饱和多孔热弹性介质中Rayleigh波(R波)的传播特性。以考虑流-固耦合的饱和多孔介质波动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及考虑热-弹耦合的广义热弹性基本方程出发,建立了饱和多孔介质的热-流-固耦合弹性波动模型。通过引入势函数并结合自由透水及绝热的边界条件,经过理论推导最终给出了饱和多孔热弹性介质中R波的弥散特征方程。利用数值算例分析了孔隙率、渗透系数、热膨胀系数、初始温度和松弛时间等热物理参数对R波的波速和特征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率的增加将引起R波的波速下降,但使得R波的特征衰减反而增大;R波的波速随着渗透系数的增大先不变,再急剧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其特征衰减随着渗透系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热膨胀系数的增大将引起R波波速的增大,但对其特征衰减的影响较小;初始温度的增加导致R波波速的小幅上升,而对其特征衰减影响不大;松弛时间对R波波速和特征衰减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多孔介质 热弹性 rayleigh 波速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Love波偏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郑月军 黄忠贤 +1 位作者 刘建华 胥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8-1073,共6页
利用布设在云南西部的50个流动观测台站记录的三分量数字面波资料,采用频率域奇异值分解法,分析了中短周期Love波在青藏高原东部传播中的偏振状况.结果显示Love波的传播呈现明显的有规律的偏离大圆路径的异常,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显著... 利用布设在云南西部的50个流动观测台站记录的三分量数字面波资料,采用频率域奇异值分解法,分析了中短周期Love波在青藏高原东部传播中的偏振状况.结果显示Love波的传播呈现明显的有规律的偏离大圆路径的异常,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可能是造成这些偏振异常的主要原因.同时利用以前研究中得到的剪切波速度模型计算了Love波到达台站的理论偏离情况,大多数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结果的偏离方向基本一致,但理论偏离角通常小于观测值.这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所采用的青藏高原速度结构模型是基本正确的,同时也说明了模型对研究区域复杂的速度结构的反映还不够精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love波偏振 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半空间梯度覆层中的Love波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立刚 盖秉政 +1 位作者 朱虹 袁林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8-684,共7页
对功能梯度弹性半空间上覆盖一层功能梯度材料中的Love波的频散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Love波频散方程的一般形式.对功能梯度弹性半空间和功能梯度覆层的反平面剪切波的运动控制方程进行了求解,给出了半空间和覆盖层的位移、应力解析解,... 对功能梯度弹性半空间上覆盖一层功能梯度材料中的Love波的频散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Love波频散方程的一般形式.对功能梯度弹性半空间和功能梯度覆层的反平面剪切波的运动控制方程进行了求解,给出了半空间和覆盖层的位移、应力解析解,给出了Love波在该解析解下的频散方程.以覆盖层的剪切弹性模量和质量密度均呈指数函数变化,半空间的剪切弹性模量和质量密度均呈抛物线变化为例,利用迭代方法对频散方程进行了求解,给出了频散曲线.结果显示:在最低阶振型频散曲线中出现截止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love 波速 频散 变系数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yleigh波勘探中“之”字形频散曲线“起跳点”频率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雪峰 凡友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24-2135,共12页
当层状介质中存在低速层的时候,实际提取到的Rayleigh波频散曲线往往会发生"之"字形回折.已有研究表明,"之"字形回折与各模式的激发能量有关.特别的,"之"字形回折的"起跳点"(发生"之"... 当层状介质中存在低速层的时候,实际提取到的Rayleigh波频散曲线往往会发生"之"字形回折.已有研究表明,"之"字形回折与各模式的激发能量有关.特别的,"之"字形回折的"起跳点"(发生"之"字形回折的点)与介质参数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应用中它反映了介质的一些特征.但是,这一关系是怎样的还没有人进行详细研究.本文计算了三种不同震源下"之"字形频散曲线起跳点的位置随介质参数的变化情况,发现:"之"字形频散曲线的起跳点频率与震源类型有关,但是对于同一震源,都有相同的规律:对频散曲线的起跳点频率影响最大的是低速层和低速层以上层的横波速度,其次是层厚;而纵波速度、密度、与震源的距离以及低速层以下各层的参数对频散曲线的起跳点频率影响较小;起跳点频率随低速层横波速度的减小或低速层以上层横波速度的增大而降低,反之升高;起跳点频率随低速层厚度或埋深(低速层以上层的总厚度)的增大而降低,反之升高.本文的结论可以作为地下低速层存在情况的定性分析应用于路基压实度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 “之”字形频散曲线 低速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覆层梯度半空间中的Love面波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立刚 盖秉政 朱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2-376,共5页
对覆盖一层均匀各向同性材料的功能梯度半空间中的Love波频散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Love波频散方程的一般形式.对功能梯度半空间的反平面剪切波的运动控制方程进行了求解,给出了半空间的位移、应力解析解,导出了该解析解下的Love波频散... 对覆盖一层均匀各向同性材料的功能梯度半空间中的Love波频散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Love波频散方程的一般形式.对功能梯度半空间的反平面剪切波的运动控制方程进行了求解,给出了半空间的位移、应力解析解,导出了该解析解下的Love波频散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功能梯度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和质量密度沿深度方向均呈指数变化和抛物线变化两种情况为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给出了频散曲线.结果显示:在最低阶振型频散曲线中出现了截止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love 波速 频散 变系数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及其邻区Love波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冰 周铭 +3 位作者 谭静 郑丹 欧阳龙斌 孙三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3-899,共7页
应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及其邻区进行了研究.利用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台网和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台网共74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09年1月至9月的连续地震数据,通过对台站对间的数据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Love波的经验格林函... 应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及其邻区进行了研究.利用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台网和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台网共74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09年1月至9月的连续地震数据,通过对台站对间的数据进行互相关处理获得Love波的经验格林函数,然后通过多次滤波分析和相位匹配处理得到每个台站对的8S到30 S的Love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所得的Love波相速度图显示出明显的横向速度不均匀性,与研究区域主要地质结构和构造单元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由于较厚的沉积层,塔里木和准格尔盆地在周期8~30 S总体都表现为低速的特征,而山地区则表现为相对高速的特征.此外,塔里木盆地的东西和南北也显示出明显的横向速度不均匀性.东部的速度明显低于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成像 love 塔里木盆地 相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