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R—Henry改进模型的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及其相平衡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宇 王建猛 +3 位作者 张骞 刘建国 刘荣和 江良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3,共10页
准确表征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规律,对于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水溶气量和凝析水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常用的PR状态方程与Henry定律等理论对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研究还存在不适用的问题。为进一步考虑酸性气体... 准确表征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规律,对于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水溶气量和凝析水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常用的PR状态方程与Henry定律等理论对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研究还存在不适用的问题。为进一步考虑酸性气体和地层水矿化度对体系相平衡的影响,改进并提高对天然气溶解度和饱和含水量的计算精度,在PR状态方程与Henry定律相结合建立的PR—Henry模型基础上,考虑了溶解盐对体系相平衡的影响,采用定标粒子理论(SPT)修正了Henry常数,建立了改进的PR—Henry模型,最后分析了天然气组成、压力、温度和盐水含盐量对天然气溶解量和饱和含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5.3%和4.55%,表明该模型能够应用于不同温度、压力和组成的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计算;(2)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量受天然气组成、温度、压力和地层水含盐量的影响;(3)天然气饱和含水量受温度和压力影响十分明显。结论认为,改进的PR—Henry模型为天然气开采过程评价和CO_(2)埋存溶解量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评估天然气可采储量及开发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天然气 相平衡计算 pr—Henry模型 定标粒子理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行星传动机构旋转油道通流特性研究
2
作者 吴维 李铁 +2 位作者 韦春辉 李慎龙 李雪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43-950,共8页
为研究行星传动机构在高转速工况下的通流特性,建立了动-静耦合多排行星传动旋转油道油气两相流场仿真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转速下旋转油道内的两相流场变化规律;搭建了旋转油道流场可视化试验台,进行了流量分配试验,获取了旋转油道油气两... 为研究行星传动机构在高转速工况下的通流特性,建立了动-静耦合多排行星传动旋转油道油气两相流场仿真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转速下旋转油道内的两相流场变化规律;搭建了旋转油道流场可视化试验台,进行了流量分配试验,获取了旋转油道油气两相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入口流量随着转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低转速时,旋转油道内充满油液,旋转排和静止排的出口流量大小相近.随转速升高,旋转油道内出现气体,且转速越大,气体含量越大,旋转排出口流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静止排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当输入转速达到12000 r/min,相比于静止工况,旋转2排和静止排出口流量分别增大12.5%和60.1%,旋转1排减小61.6%.动-静各旋转油道出口流量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有相同变化规律,高速工况下旋转排油道出现大量气体,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 行星传动机构 旋转油道 通流特性 油气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隙中CO_(2)-页岩油的相行为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昱翰 雷征东 +6 位作者 刘一杉 潘秀秀 陈哲伟 张元庆 郑晓宇 刘鹏程 韩艺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3,共13页
综合考虑流体分子与孔壁间的相互作用、临界性质变化、毛细管力和吸附相的影响,利用修正后的PR(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和气相-液相-吸附相三相相平衡计算方法,分析CO_(2)-页岩油体系在纳米孔隙内的相行为。研究发现:受到纳米孔隙限域... 综合考虑流体分子与孔壁间的相互作用、临界性质变化、毛细管力和吸附相的影响,利用修正后的PR(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和气相-液相-吸附相三相相平衡计算方法,分析CO_(2)-页岩油体系在纳米孔隙内的相行为。研究发现:受到纳米孔隙限域效应影响,随着孔径的减小页岩孔隙内流体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降,CO_(2)对体系临界温度的降低起抑制作用、对体系临界压力的降低起促进作用;同时随着CO_(2)物质的量分数的增大,体系临界点左移,相包络线面积减小。大庆古龙A区块页岩储层具有明显的限域效应,当孔径为10 nm时,储层流体逐渐转变为具有凝析气藏流体特征的流体;10 nm孔隙中液相的CO_(2)含量比100 nm孔隙中液相的CO_(2)含量增加了20.0%,而气相中CO_(2)含量减少了10.8%,表明限域效应增强了纳米孔隙中CO_(2)的传质,有利于CO_(2)的埋存和微观驱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纳米孔隙 纳米限域效应 相行为 pr状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桥臂有源滤波器在静止坐标系下的改进PR控制 被引量:74
4
作者 周娟 张勇 +1 位作者 耿乙文 伍小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120,共8页
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电流环控制要求补偿电流无误差地跟踪给定信号,传统的dq坐标系下P I控制很难消除稳态误差。采用并联的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t,PR)控制器,对不同频率的正弦分量进行跟踪控制,实现零稳... 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电流环控制要求补偿电流无误差地跟踪给定信号,传统的dq坐标系下P I控制很难消除稳态误差。采用并联的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t,PR)控制器,对不同频率的正弦分量进行跟踪控制,实现零稳态误差跟踪。针对电网频率波动和三相不平衡问题,在坐标系下采用改进PR控制器实现电流跟踪控制。在详细分析PR控制器各参数对性能指标影响的基础上,总结参数的调试方法,并给出控制器离散化方法。通过仿真与实验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验证,APF投入后,电网电流畸变率下降,中线电流有效值减小,负载和频率波动时仍有较好的补偿效果。该结果表明,所提的改进PR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抑制谐波,较好地解决三相不平衡问题,对负载突变和频率波动均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桥臂有源滤波器 比例谐振控制 三相四线制 频率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并网逆变器模糊准PR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姚鑫 罗晓曙 +1 位作者 廖志贤 李志红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86-91,共6页
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在固定参数PR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模糊准PR控制方法。首先介绍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结构,并分析准PR控制的实现算法、离散化和谐波滤除,然后把模糊控制和准PR控制结合应用于并网逆变器同步... 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在固定参数PR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模糊准PR控制方法。首先介绍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结构,并分析准PR控制的实现算法、离散化和谐波滤除,然后把模糊控制和准PR控制结合应用于并网逆变器同步控制。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准PR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使电网电流同步误差更小,适应性和抗干扰性更强,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并网逆变器 电流控制 pr控制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相功率控制的柔性台区不平衡补偿策略
6
作者 宁博慧 张锐锋 +3 位作者 袁旭峰 蔡永翔 张超 陆之洋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2,共9页
三相四桥臂换流器具备不平衡负载工作能力与三相解耦控制功能,已成为主动配电网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三相四桥臂电压源转换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模型,提出一种分相准比例谐振控制(proportion resonant,PR)直接电流控制策略... 三相四桥臂换流器具备不平衡负载工作能力与三相解耦控制功能,已成为主动配电网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三相四桥臂电压源转换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模型,提出一种分相准比例谐振控制(proportion resonant,PR)直接电流控制策略。针对台区首端电流不平衡问题,提出分相功率补偿思路。先设计补偿功率计算策略,再以功率为控制目标计算输入电流参考值,结合分相准比例谐振直接电流控制,对各相进行功率调节,以达到治理三相电流不平衡的目的。在某仿真软件搭建了基于嵌入式低压直流环节(embedded low voltage DC system,E-LVDC)的低压柔性台区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台区首端三相电流不平衡度降低,从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四桥臂 VSC pr 电流直接控制 分相功率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供电系统同相供电PR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马庆安 李群湛 +1 位作者 解绍锋 徐英雷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4-159,共6页
提出AT供电系统的基于PR控制器的同相供电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Scott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和背靠背H型变流器的容量,选择了自适应EPLL以提高锁相环的响应速度,基于PR控制器设计了H型变流器的控制系统。充分考虑了由开关频率引起的H型变流... 提出AT供电系统的基于PR控制器的同相供电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Scott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和背靠背H型变流器的容量,选择了自适应EPLL以提高锁相环的响应速度,基于PR控制器设计了H型变流器的控制系统。充分考虑了由开关频率引起的H型变流器的时间延迟,并基于Naslin多项式设计了PR控制器参数。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方案能达到无功和负序补偿要求,抗负荷扰动的能力较强,谐波补偿能力非常小,适合于运行交-直-交动车组的牵引供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供电系统 同相供电 pr控制器 补偿 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PR调节下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分岔现象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陶彩霞 陈庆花 +2 位作者 田莉 任亚博 祁小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107,共8页
分析了准比例谐振(PR)调节下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的分岔现象。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建立了其在正弦脉宽调制时的离散数学模型,对其在快时间尺度上的非线性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分岔图法、Jacobian矩阵法等对其在不同参数下的稳定边界进行... 分析了准比例谐振(PR)调节下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的分岔现象。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建立了其在正弦脉宽调制时的离散数学模型,对其在快时间尺度上的非线性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分岔图法、Jacobian矩阵法等对其在不同参数下的稳定边界进行了预测,得出三相逆变电路的稳定运行域,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所得出的相关结论为准PR调节下的三相并网逆变电路的分析、设计和调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岔 准比例谐振 三相并网逆变器 离散数学模型 分岔图 Jacobian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阵列的圆柱阵幅相误差校正方法
9
作者 古树星 郭世旭 +2 位作者 焦君圣 赵鹏 王月兵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4,共7页
阵列幅相误差校正问题是水声探测系统阵列信号处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旋转的圆柱阵幅相误差有源校正方法,以提高实际应用中阵列幅相误差的校正精度,实现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能力的波达角估计。利用阵列旋转的... 阵列幅相误差校正问题是水声探测系统阵列信号处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旋转的圆柱阵幅相误差有源校正方法,以提高实际应用中阵列幅相误差的校正精度,实现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能力的波达角估计。利用阵列旋转的方法解除校正信源入射方位角与幅相误差间的耦合,完成校正源的方位校准。再结合改进的有源校正算法,通过特征分解和算术平均的方式计算得出阵列的幅相误差。所提出的方法不需要准确测量校正源的方位角,且校正过程简单,有效地解决了在实际应用中校正源方位角不准确和实验系统搭建复杂的问题。仿真和湖上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校正后的相位偏差小于1°,归一化电平减小约30 dB,显著提高了阵列幅相误差的校正精度,验证了文中所提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探测 圆柱阵 幅相误差 有源校正 旋转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捩模型Phase VI风力机气动特性数值计算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振宙 曾冠毓 +4 位作者 王同光 李涛 汪瑞欣 钱思悦 郑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739-4746,共8页
采用γ-Reθt转捩和SST湍流模型,从来流风速7、10、13、15、20和25m/s六个工况,分别模拟计算Phase VI风轮的转矩、叶片表面压力系数以及表面流线,并与S?rensen计算结果、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转矩对比结果表明,转捩模型计算结果与试... 采用γ-Reθt转捩和SST湍流模型,从来流风速7、10、13、15、20和25m/s六个工况,分别模拟计算Phase VI风轮的转矩、叶片表面压力系数以及表面流线,并与S?rensen计算结果、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转矩对比结果表明,转捩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7.8%;SST湍流模型最大误差为24.3%;S?rensen计算最大误差为33.4%,误差主要发生在叶片失速风速区域。在大部分叶片截面,转捩模型的表面压力系数结果与试验值更加吻合。从叶片表面流线看出,转捩模型可以反映出叶片表面转捩现象,而湍流模型无法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捩模型 phase VI风力机 旋转力矩 表面压力系数 壁面极限流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模PR控制的三相Vienna整流器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辉 鄢圣阳 +1 位作者 王书征 危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2-127,145,共7页
针对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中响应速度慢、稳态性能差等问题,本文提出滑模比例谐振PR控制方法,其中电压外环采用滑模控制,电流内环采用PR控制。滑模控制提高直流侧电压的响应速度,PR控制改善交流侧电流正弦化程度。最后搭建Matlab/Simulin... 针对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中响应速度慢、稳态性能差等问题,本文提出滑模比例谐振PR控制方法,其中电压外环采用滑模控制,电流内环采用PR控制。滑模控制提高直流侧电压的响应速度,PR控制改善交流侧电流正弦化程度。最后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及实验平台,验证文中所提滑模PR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滑模PR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Vienna整流器 滑模控制 比例谐振控制 直流侧电压 负载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截断加权Wirtinger Flow算法的旋转测速频移特性提升研究
12
作者 王泓洋 张子静 +4 位作者 刘浩 吕鑫冉 宋家宇 崔成帅 赵远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在远距离目标旋转速度的探测中,涡旋光束容易受到随机变化的大气湍流的影响,造成光束的相位畸变和螺旋谱的弥散,引起目标旋转速度测量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截断加权Wirtinger Flow(Truncated Weighted Wirtinger Flow,TWWF)算法... 在远距离目标旋转速度的探测中,涡旋光束容易受到随机变化的大气湍流的影响,造成光束的相位畸变和螺旋谱的弥散,引起目标旋转速度测量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截断加权Wirtinger Flow(Truncated Weighted Wirtinger Flow,TWWF)算法,该算法在初始化阶段的截断规则中引入样本中值,采用加权梯度的权值调整策略,避免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升了算法对畸变涡旋光束的迭代补偿能力,光场和旋转多普勒频移特性指标得到显著提升。结果表明,当大气湍流强度C_(n)^(2)为1×10^(-14)m^(-2/3),纯度、RDS峰-最大杂峰比、测速精度等指标可达0.99,2.18,0.80 rad/s;当C_(n)^(2)为1×10^(-12)m^(-2/3),则可达0.74,2.09,0.83 rad/s,相位相对误差可达3×10^(-16)量级,展现了TWWF算法强大的补偿能力。此外,讨论了掩码数目、湍流强度、光场叠加态等因素对算法指标的影响。本研究拓宽了WF类型算法在湍流畸变补偿方向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改善涡旋光束的远距离转速测量性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光束 大气湍流 旋转多普勒效应 相位恢复算法 测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自适应准PR控制的三相并网逆变系统锁相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荣 郑立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0-203,共4页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广义积分器锁相技术中PI调节无法做到无静差跟踪,影响锁相效果的问题,提出使用准PR控制取代PI控制作为环路滤波器对锁相环进行调节;同时引入模糊自适应控制器解决广义积分器参数、环路滤波器参数不能适应控制过程参...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广义积分器锁相技术中PI调节无法做到无静差跟踪,影响锁相效果的问题,提出使用准PR控制取代PI控制作为环路滤波器对锁相环进行调节;同时引入模糊自适应控制器解决广义积分器参数、环路滤波器参数不能适应控制过程参数变化、扰动等不确定因素的问题。仿真结果和实验测试证明该改进方法有效提高锁相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积分器 pr控制 模糊自适应 并网逆变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Pr∶LiNbO_3晶体的生长及其光折变特性的研究
14
作者 韩爱珍 赵守志 徐怀方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20-324,共5页
本文报道了Ce∶Pr∶LiNbO_3晶体的生长。测试了晶体的指数增益系数、衍射效率、位相共轭反射率和响应时间。以Ce∶Pr∶LiNbO_3晶体作存储元件,实现全息关联存储,图象清晰完整。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晶体 晶体生长 铌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轴比带宽的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
15
作者 付振帅 刘玫承 +6 位作者 杨立琦 金佩琦 吴晋 张大为 张明涛 侯岳峰 马凯学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3,共5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宽轴比带宽的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该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是包括了顺序旋转天线阵列、相控阵列射频电路和相控阵列数控电路的一套完整的相控阵列系统。首先,文中将顺序旋转馈电网络引入到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中,并提出了90&... 文中提出了一种宽轴比带宽的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该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是包括了顺序旋转天线阵列、相控阵列射频电路和相控阵列数控电路的一套完整的相控阵列系统。首先,文中将顺序旋转馈电网络引入到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中,并提出了90°~180°电桥混合形式顺序旋转馈电网络,使相控阵列在宽带宽范围内实现了低轴比性能。接着设计了相控阵列数控电路,通过高集成度电容片选方案,实现了对移相器阵列的低复杂相位控制。最后,为了验证性能,对相控阵列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的-10 dB阻抗带宽为2.15 GHz~2.81 GHz,并实现了±50°的扫描范围,法向波束轴比带宽覆盖范围是2.00 GHz~3.00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旋转馈电网络 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 宽轴比带宽 移相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热边界下球形蓄热单元内PW/SEBS/EG复合相变材料的传热特性
16
作者 黄喆 于志明 +1 位作者 卿召进 张兆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3-1423,共11页
相变填充床储能系统可以高效储能,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为进一步提高相变填充床的蓄热效率,本工作提出了一种采用膨胀石墨(EG)增强石蜡(PW)导热性能的复合相变材料(CPCMs),并添加少量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以抑制碳... 相变填充床储能系统可以高效储能,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为进一步提高相变填充床的蓄热效率,本工作提出了一种采用膨胀石墨(EG)增强石蜡(PW)导热性能的复合相变材料(CPCMs),并添加少量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以抑制碳材料沉降分层,增强蓄热材料的稳定性。通过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详细研究了CPCMs应用于球形蓄热单元的传热性能,分析了流体介质不同转速对单个球形蓄热单元的蓄热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当EG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蓄热单元完全蓄热时间比纯石蜡蓄热单元缩短了67.8%。转动的传热流体极大地提升了球形蓄热单元的传热性能,且当转速为0.5 rad/s时,CPCMs球形蓄热单元的传热性能效果达到最优。研究结果可为相变填充床的效能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球形蓄热单元 数值模拟 旋转流体边界 传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轮转速及颗粒粒径对浮选机固-液两相流场特性影响研究
17
作者 牛福生 窦念舟 张晋霞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3,共7页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技术,采用欧拉方法模拟XFD型浮选机内部颗粒流动行为,探究叶轮转速及颗粒粒径对浮选机固-液两相流场分布特征的影响,揭示浮选机内的流体运动规律;从速度场、湍流度等方面揭示浮选机的浮选动力学特点。模拟结果表明...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技术,采用欧拉方法模拟XFD型浮选机内部颗粒流动行为,探究叶轮转速及颗粒粒径对浮选机固-液两相流场分布特征的影响,揭示浮选机内的流体运动规律;从速度场、湍流度等方面揭示浮选机的浮选动力学特点。模拟结果表明:转速1800 r/min时,存在液相速度最大值5.32 m/s,转子区域与下循环区域流体运动速度和湍流动能较高且流场相对稳定,适合矿物浮选分离;微细粒矿物颗粒粒径对浮选机内部固-液两相流场特性影响较小,转子表面压力分布与颗粒粒径密切相关,且在定子与转子间的区域,湍流动能显著增强,促进了赤铁矿颗粒的有效分散。通过赤铁矿浮选试验研究不同叶轮转速下精矿品位以及回收率的变化,叶轮转速1800 r/min时精矿Fe品位为66.35%,回收率为85.34%,结合浮选流场模拟结果,叶轮转速1800 r/min比较适合于浮选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机 数值模拟 固-液两相流 浮选试验 湍流动能 叶轮转速 流场特征 颗粒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Fe-B合金的相转变及微观组织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佳彬 李莎 +2 位作者 程祥 戎茂华 王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1,共5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差热扫描量热仪、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等实验设备对电弧熔炼制备的Pr-Fe-B合金的相组成、相转变及微观组织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Pr5Fe75B20合金铸态组织中主要物相为Pr2Fe14B、Pr1.1Fe4B4、Fe2B、fcc-Fe;而Pr18Fe7... 采用X射线衍射仪、差热扫描量热仪、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等实验设备对电弧熔炼制备的Pr-Fe-B合金的相组成、相转变及微观组织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Pr5Fe75B20合金铸态组织中主要物相为Pr2Fe14B、Pr1.1Fe4B4、Fe2B、fcc-Fe;而Pr18Fe75B7主要物相则为Pr2Fe14B、Pr1.1Fe4B4、α-Fe、dhcp-Pr以及Pr2Fe17,并且随着Pr-Fe-B合金中硼含量的提高,dhcp-Pr相的含量明显减少。采用相图计算技术,利用Thermo-Calc软件中的Scheil模块计算模拟了Pr-Fe-B合金的非平衡凝固过程。计算结果与分析检测结果相一致,为Nd-Pr-Fe-B永磁合金成分及组织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Fe-B合金 相组成 相转变 微观组织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控制的多模块多电平电力电子变压器 被引量:8
19
作者 叶逢春 薛飞 +2 位作者 徐恒山 石季英 乔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119,共7页
针对动车牵引系统中传统工频牵引变压器具有体积大、重量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具有中频变压器MFT(medium-frequency transformer)结构的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PETT(power electronics traction transformer)。PETT的高频整流器采用半桥电路,... 针对动车牵引系统中传统工频牵引变压器具有体积大、重量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具有中频变压器MFT(medium-frequency transformer)结构的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PETT(power electronics traction transformer)。PETT的高频整流器采用半桥电路,调制模块中引入载波移相技术;电流内环采用比例谐振PR(proportional resonant)控制。将模块化技术、载波移相技术与比例谐振控制技术相结合,在较小的电感体积下提高了网侧电流波形,减轻了牵引系统的重量和体积。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PETT的仿真模型,并开发了1台3 kW的PETT样机。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在大扰动情况下,PETT能迅速地对负载的波动进行调节并使其稳定,具有良好的静态、动态特性和较高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 比例谐振 载波移相 中频变压器 模块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PRIT算法的双基地MIMO雷达幅相误差分析
20
作者 王伟 吕成财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6-961,共6页
对于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发射和接收阵列幅相误差耦合到一起,不易单独测量。针对阵列存在小扰动幅相误差的MIMO雷达,分别推导了借助旋转不变信号参数估计技术(estimating signal parameter vi... 对于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发射和接收阵列幅相误差耦合到一起,不易单独测量。针对阵列存在小扰动幅相误差的MIMO雷达,分别推导了借助旋转不变信号参数估计技术(estimating signal parameter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ESPRIT)算法的到达角(direction of ar-rival,DOA)和离开角(direction of departure,DOD)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与幅相误差关系表达式。与其他方法相比,ESPRIT算法可以将发射和接收阵列的幅相误差进行解耦,并且DOA和DOD的RMSE只与阵列相位误差相关,与阵列幅值误差无关。仿真结果表明,理论值和仿真实验值能够较好地吻合,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雷达 幅相误差 旋转不变信号参数估计技术 解耦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