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统筹·差别化——法理性与适应性导向下的规划体系与总体规划改革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占思思 盛鸣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6,82,共7页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新的要求,国家对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提升,原有城市规划体系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目前国家新的规划编制办法及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尚未出台,规划体系与总体规划编制尚处于重...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新的要求,国家对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提升,原有城市规划体系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目前国家新的规划编制办法及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尚未出台,规划体系与总体规划编制尚处于重构与探索阶段。浙江、广东等地根据其地域特征与城乡发展阶段,颁布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以期在城乡规划体系、城市总体规划及城乡总体规划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规划体系与宏观层面的总体规划侧重于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在保证各地差异性与审批管理的同时,如何促进新的城镇化规划理念的转变,并加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引导各地的差别化发展成为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统筹 差别化 区域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镁异种金属复合挤压成形及界面微观组织 被引量:9
2
作者 乔及森 向阳芷 +1 位作者 聂书才 张涵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8-83,共6页
基于Deform 2D有限元模拟优化挤压工艺参数,在挤压速率2mm/s,挤压温度470℃下对铝镁双金属进行复合挤压实验,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复合挤压件界面结合层进行微观组织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铝... 基于Deform 2D有限元模拟优化挤压工艺参数,在挤压速率2mm/s,挤压温度470℃下对铝镁双金属进行复合挤压实验,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复合挤压件界面结合层进行微观组织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铝镁合金接触区反应生成了界面层,层内新的物相为靠近AZ31镁基体一侧的Al_(12)Mg_(17)以及靠近铝基体一侧的Al_3Mg_2。Al_3Mg_2相显微硬度值最高,平均值约为210HV,Al_(12)Mg_(17)相平均硬度约为170HV,因而界面区硬度高于两侧基体母材,形成典型的脆硬结合层,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结果显示,Al_(12)Mg_(17)相的平均晶粒尺寸为30μm,Al_3Mg_2相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0μm,复合界面结合层区域晶粒取向各异,晶粒尺寸大小也不均匀,而复合外层纯铝基体取向区域均匀,新生成相在晶界上有部分再结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合金 复合挤压 脆性相 显微硬度 电子背散射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串绝缘子高海拔人工污秽试验泄漏电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琴 万小东 +1 位作者 徐涛 南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97-3802,共6页
为获得长串绝缘子泄漏电流随盐密及海拔的变化规律,开展了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盐密类型下的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获得了泄漏电流波形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将泄漏电流从时域变换到频域。对泄漏电流幅频和相位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泄漏电... 为获得长串绝缘子泄漏电流随盐密及海拔的变化规律,开展了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盐密类型下的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获得了泄漏电流波形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将泄漏电流从时域变换到频域。对泄漏电流幅频和相位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泄漏电流幅值的增大,3次谐波的含量逐渐减少,电流波形越接近正弦波,电流电压相位差也逐渐减小,在泄漏电流幅值为54.23、101.50、355.28 m A时,3次谐波含量分别为47%、38.6%、20.6%,电流电压相位差分别为–18.04°、–17.17°、–13.68°。对不同盐密的绝缘子串的泄漏电流峰值进行分析发现,可用泄漏电流峰值表征绝缘子污秽度。通过对不同海拔下泄漏电流峰值分析发现,泄漏电流峰值与海拔高度满足一定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地区的绝缘子的防污闪预警泄漏电流阈值应进行差异化设定,该研究规律对高海拔地区绝缘子安全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串绝缘子 高海拔 人工污秽试验 泄漏电流:电流电压相位差 盐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_0导波在粘接结构中传播时的相位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丁俊才 吴斌 何存富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对粘接结构进行超声导波无损检测与评估是一个有挑战性的前沿性课题.针对此问题,研究了SH_0导波在界面为理想连接的三层板状粘接结构中传播时的相位变化情况.首先基于波传播的控制方程,建立了粘接结构中反射和透射SH_0导波相对于入射SH_... 对粘接结构进行超声导波无损检测与评估是一个有挑战性的前沿性课题.针对此问题,研究了SH_0导波在界面为理想连接的三层板状粘接结构中传播时的相位变化情况.首先基于波传播的控制方程,建立了粘接结构中反射和透射SH_0导波相对于入射SH_0导波的相位差解析模型.然后利用数值模拟计算了铝/环氧树脂/铝粘接结构中反射和透射SH_0导波的相位差曲线.最后分析了入射角度和频厚积的变化对反射和透射SH_0导波相位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具体的粘接结构,反射和透射SH_0导波在其中传播时的相位差变化主要依赖于入射角度、频率等参数.在特定的频厚积下,当声波水平入射时,反射和入射SH_0导波同相位.无论入射角度为多大,随着频厚积的增大,反射SH_0导波的相位差曲线均会产生周期性谐振.对于透射SH_0导波,当声波垂直入射时,其相位差曲线的改变无规律可循;但是随着入射角度逐渐增大,透射SH_0导波的相位差曲线逐渐变规则.所得结果可为实验时研究板状粘接结构中SH_0导波的传播特性以及提取SH_0导波回波中的有用信息和定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接结构 SH0导波 相位差 反射和透射 周期性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跟踪接收机对地校相技术 被引量:15
5
作者 苏勋 席文君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8-272,共5页
为了解决新建地面测控站的无塔标校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抛物面天线近场对地校相新方法,在径向距离大于0.3倍远场距离的条件下可实现对地校相功能,通过外场专题试验研究进行了验证,对靶场测控系统的工程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测控系统 双通道单脉冲 跟踪接收机 和差相位一致性 相位校准 对地校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通道星载SAR通道间一致性精确测量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谢冬冬 吴侠义 禹卫东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2年第5期379-384,共6页
多通道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需要对通道间一致性进行测量,用于后期成像与多通道融合处理。提出了一种多通道星载SAR系统通道一致性高精度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少量仪器设备,结合匹配滤波和插值处理,获取通道幅度差和相位差等指标数... 多通道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需要对通道间一致性进行测量,用于后期成像与多通道融合处理。提出了一种多通道星载SAR系统通道一致性高精度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少量仪器设备,结合匹配滤波和插值处理,获取通道幅度差和相位差等指标数据,实现SAR通道间一致性高精度测量。利用此方法对某型号星载SAR模样机系统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通道间相位差从48.15°提高到0.184°,提高了测试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多通道 通道一致性 幅相偏差 高精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煤层气藏中气-水两相不稳定渗流动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文超 刘曰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8-835,共8页
针对低渗透煤层渗流问题,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其引起的动边界和动边界内吸附气解吸作用的渗流模型研究目前仅限于单相流,而更符合实际的气-水两相渗流动边界模型未见报道.本文综合考虑了煤层吸附气的解吸作用、气-水两相渗流、非达西渗... 针对低渗透煤层渗流问题,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其引起的动边界和动边界内吸附气解吸作用的渗流模型研究目前仅限于单相流,而更符合实际的气-水两相渗流动边界模型未见报道.本文综合考虑了煤层吸附气的解吸作用、气-水两相渗流、非达西渗流、地层应力敏感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低渗透煤层的气-水两相渗流模型研究.采用了试井技术中的"分相处理"方法,修正了两相渗流的综合压缩系数和流度,并基于含气饱和度呈线性递减分布的假设,建立了煤层气藏的气-水两相渗流耦合模型.该数学模型不仅可以描述由于低渗透煤层中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而产生的可表征煤层有效动用范围随时间变化的移动边界,还可以描述煤层有效动用范围内吸附气的解吸现象以及吸附气解吸作用所引起的煤层含气饱和度的上升;为了提高模型精度,控制方程还保留了二次压力梯度项.采用了稳定的全隐式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模型的数值求解,并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获得了模型关于瞬时井底压力与压力导数响应的双对数特征曲线,由此分析了各渗流参数的敏感性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煤层气藏开发的气-水两相流试井技术提供渗流力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启动压力梯度 吸附气解吸 动边界 两相流 有限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个压电换能器的接口电路
8
作者 霍新新 褚金奎 +1 位作者 韩冰峰 姚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38-2045,共8页
为了探究多压电换能器并联时的能量输出特性,以标准电路和同步电感电路(SSHI)为基础提出4种多压电换能器并联电路,对4种电路下的输出功率进行理论推导,并探讨激振力之间相位差对并联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多压电换能器采用先并... 为了探究多压电换能器并联时的能量输出特性,以标准电路和同步电感电路(SSHI)为基础提出4种多压电换能器并联电路,对4种电路下的输出功率进行理论推导,并探讨激振力之间相位差对并联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多压电换能器采用先并联后整流的标准/SSHI电路,激振力之间相位差对输出功率有影响,并且最终的并联输出功率由相位差、激振频率及接口电路共同决定.如果多压电换能器采用先整流后并联的标准/SSHI电路,激振力之间相位差对并联输出功率没有影响,输出功率由激振频率和接口电路决定.对比4种接口电路,采用先整流后并联的SSHI接口电,输出功率峰值较高、带宽较宽,在4种电路中综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换能器 标准电路 SSHI电路 并联 相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