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昭通铅锌矿pH-logfo2和pH-loga相图对铅锌共生分异的制约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艳 韩润生 +1 位作者 魏平堂 邱文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7-620,共14页
云南昭通大型铅锌矿是滇东北矿集区乃至川滇黔铅锌成矿域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具有明显的矿物组合分带性的特点,区别于典型的MVT型铅锌矿床。根据矿物组合特征构建、计算、绘制了该矿床的p H-logfo2、p Hloga相图,剖析了铅锌矿共生... 云南昭通大型铅锌矿是滇东北矿集区乃至川滇黔铅锌成矿域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具有明显的矿物组合分带性的特点,区别于典型的MVT型铅锌矿床。根据矿物组合特征构建、计算、绘制了该矿床的p H-logfo2、p Hloga相图,剖析了铅锌矿共生分异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p H、氧逸度、组分浓度的协同作用造成了铅、锌的共生分异,对矿物组合分带起控制作用,且温度下降、氧逸度升高和p H升高有利于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成功解释了昭通铅锌矿床独具特色的矿物分带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pH-logfo2相图 矿物ph-loga相图 矿物共生分异 昭通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物及其共混物p-V-T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剑 徐婷 +2 位作者 安立佳 董丽松 滕凤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4,20,共6页
系统地综述了压力 -温度 -体积 ( p- V- T)性质在高聚物及其共混物中的应用 ,展示了 p- V-
关键词 p-V-T性质 Tait方程 相图 相分离行为 高聚物 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气混相驱完整p—X相图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汤勇 孙雷 +3 位作者 熊钰 郭平 王仲林 张兴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40-43,共4页
为了对状态方程的适应性进行评价 ,以获得油气体系在临界区和两相区的相态特性。通过对油气烃类体系相平衡热力学理论模型的分析 ,建立了以摩尔质量等比关系和以体积等比关系为基础的注气过程油气烃类体系完整p—X(压力—组成 )相图的... 为了对状态方程的适应性进行评价 ,以获得油气体系在临界区和两相区的相态特性。通过对油气烃类体系相平衡热力学理论模型的分析 ,建立了以摩尔质量等比关系和以体积等比关系为基础的注气过程油气烃类体系完整p—X(压力—组成 )相图的模拟计算方法 ,并结合实验数据可以模拟计算出不同注入溶剂 (富气、干气、N2 、CO2 )的注气过程烃类体系完整 p—X相图。计算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方法可靠 ,能很好地描述烃类体系的相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 混相驱 相平衡压力 p-X相图 原油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P体系热力学再优化(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曹战民 王昆鹏 +1 位作者 乔芝郁 杜广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3,共7页
基于最新的实验热力学数据和相图数据,采用CALPHAD技术对Fe-P体系进行热力学再优化.其中,溶液相(液相、α-Fe和γ-Fe)的Gibbs自由能用替换溶液模型描述,其余化合物(Fe3P、Fe2P、FeP、FeP2和FeP4)看作严格计量比化合物.整个优化过程在The... 基于最新的实验热力学数据和相图数据,采用CALPHAD技术对Fe-P体系进行热力学再优化.其中,溶液相(液相、α-Fe和γ-Fe)的Gibbs自由能用替换溶液模型描述,其余化合物(Fe3P、Fe2P、FeP、FeP2和FeP4)看作严格计量比化合物.整个优化过程在Thermo-Calc软件包中完成,优化所得热力学数据和相图信息与实验信息吻合较好,为Fe基合金和含P多元合金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一组自洽可靠的热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体系 CALpHAD技术 相图 热力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烃类体系完整P-T相图模拟计算 被引量:5
5
作者 汤勇 孙雷 +1 位作者 李士伦 郭平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5期54-57,共4页
通过对油气烃类体系相平衡热力学理论模型的分析 ,建立了以摩尔质量等比例关系和体积等比例关系表示的油气烃类体系完整P -T(压力 -温度 )相图的模拟计算方法。运用该原理并结合状态方程 ,模拟计算了典型的凝析油气体系、挥发油气体系... 通过对油气烃类体系相平衡热力学理论模型的分析 ,建立了以摩尔质量等比例关系和体积等比例关系表示的油气烃类体系完整P -T(压力 -温度 )相图的模拟计算方法。运用该原理并结合状态方程 ,模拟计算了典型的凝析油气体系、挥发油气体系和黑油体系的两种表现式的完整P -T相图。所得相图形态可直观地给出不同类型油气相态特征 ,不仅可为石油工业油气藏类型识别、开发阶段预测以及油气分离工艺设计等提供依据 ,而且在理论研究上还可用于评价状态方程对不同油气烃类体系的适应程度 ,检验烃类体系—状态方程模型—流体热力学参数场之间的热力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体系 烃类 p—T相图 模拟计算 相平衡 闪蒸 泡点 露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作用p-T-t轨迹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被引量:30
6
作者 魏春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共16页
变质作用p-T-t轨迹理论的提出完全改变了人们对变质作用过程的认识。地壳加厚区(造山带)内区域变质作用发生于地壳从热扰动到热松弛的动态演化过程中,岩石的p-T-t轨迹是地壳加厚的方式及机制、热松弛速率和岩石折返速率的综合函数。一... 变质作用p-T-t轨迹理论的提出完全改变了人们对变质作用过程的认识。地壳加厚区(造山带)内区域变质作用发生于地壳从热扰动到热松弛的动态演化过程中,岩石的p-T-t轨迹是地壳加厚的方式及机制、热松弛速率和岩石折返速率的综合函数。一维热模拟假设引起热扰动的构造作用在瞬间完成,岩石在折返过程中开始变质作用演化。二维热模拟结果表明在地壳加厚过程中(岩石埋藏阶段)伴随明显热效应,岩石在折返过程中有少量加热,达到温度峰值。反演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包括3种方法:传统地质温压计方法,吉布斯/微分热力学方法和变质相图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以详细岩相学研究为基础,在岩石中划分出两期以上矿物组合。传统地质温压计方法被广泛使用,但在确定不同期次矿物组合的平衡和p-T条件上有若干不确定性。吉布斯/微分热力学方法理论上非常完善,依据矿物(石榴石)的生长环带计算岩石的p-T-t轨迹,但是由于难以确定矿物生长阶段的矿物组合变化,以及缺少复杂固溶体的活度模型等,致使该方法实用性较差。目前反演岩石p-T-t轨迹的最好方法是变质相图方法,该方法依据p-T视剖面图上矿物等值线温压计,模拟由矿物的世代关系和生长环带所记录的p-T条件变化,并可以定量模拟变质过程中的矿物组合演化、变质反应和流体行为。对不同中压型变质带和超高压型地体中岩石p-T-t轨迹的反演模拟表明,岩石在构造埋藏阶段应伴随明显热效应,发生一系列递增变质作用,几乎同时达到压力与温度峰值,岩石折返过程以等温降压型(ITD)为主。这与一维热模拟结果很不相同,而与二维热模拟结果大体相似,但一般折返速率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变质作用p-T-t轨迹 传统地质温压计 微分热力学 变质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沉积Ni-Sn-P合金镀层的热力学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宋长生 《腐蚀与防护》 CAS 2003年第3期99-101,共3页
通过电位 pH图对Ni2 +、Sn4 +、H2 PO-2 反应体系及沉积的Ni Sn
关键词 液相沉积 Ni-Sn-p合金镀层 热力学 电位-pH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Fe-P三元系的热力学优化(英文)
8
作者 曹战民 谢伟 +3 位作者 王昆鹏 牛春菊 杜广巍 乔芝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48-2156,共9页
采用CALPHAD方法对Al-Fe-P三元系进行了热力学评估,并根据相关的实验数据对边际二元系Al-P进行了热力学再优化,Al-Fe和Fe-P边际二元系的热力学参数取自之前的研究并做了局部调整.根据相图数据和热力学数据优化了Al-Fe-P三元系的热力学... 采用CALPHAD方法对Al-Fe-P三元系进行了热力学评估,并根据相关的实验数据对边际二元系Al-P进行了热力学再优化,Al-Fe和Fe-P边际二元系的热力学参数取自之前的研究并做了局部调整.根据相图数据和热力学数据优化了Al-Fe-P三元系的热力学模型参数,获得了体系中所有相的Gibbs自由能表达式.所得参数之间自洽且能很好地重现Al-Fe-P体系的大部分实验相图信息.通过驱动力判据和本文优化所得的模型参数,从热力学上解释了该体系非晶形成能力与组成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p 相图 热力学 评估 非晶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成变化对原油体系相态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梅海燕 张茂林 +2 位作者 李闽 孙良田 吕晓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7-169,共3页
在油气加工、开采和输运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体系的组分、组成、压力和温度等热力学条件的改变 ,从而引起体系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根据气 -液相平衡理论 ,研究了黑油和挥发油体系在组成改变情形时的相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 在油气加工、开采和输运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体系的组分、组成、压力和温度等热力学条件的改变 ,从而引起体系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根据气 -液相平衡理论 ,研究了黑油和挥发油体系在组成改变情形时的相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是对黑油还是挥发油体系 ,在体系组分变轻的过程中 ,其相态的变化趋势均表现出相似之处 ,在温度 -压力图上主要使泡点线抬高 ,而露点线改变甚微。该研究结果可为油气多组分体系的相平衡理论研究和混相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油 挥发油 相态 温度-压力相图 热力学 气-液相平衡 油气多组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临界凝析气藏动态相态行为 被引量:9
10
作者 侯大力 罗平亚 +3 位作者 孙雷 乐潇 陈亮 卢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1,共6页
以X油田S井近临界的地层流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可实时监测且可录像的DBR-PVT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为研究近临界复杂流体的相态特征及热力学模型提供基础数据。等组成膨胀实验测试了近临界流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压力,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偏... 以X油田S井近临界的地层流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可实时监测且可录像的DBR-PVT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为研究近临界复杂流体的相态特征及热力学模型提供基础数据。等组成膨胀实验测试了近临界流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压力,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偏差因子、反凝析液量和临界点区间,并结合CMG相态模拟软件中1978年改进的PR状态方程拟合实测的泡/露点,得到完整的p-T相图和临界点;光学现象观测实验发现,近临界区流体具有"临界乳光"现象,流体从透明的金黄色渐变为浅棕色、红棕色,最后扩展为完全不透光的灰黑色;定容衰竭实验测试了衰竭过程中地层流体采出程度、反凝析液量、采出流体的组分变化和衰竭前后井流物p-T相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临界 凝析气藏 动态 相态行为 p-T相图 无汞pVT仪 CMG相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二甲嘧啶-对羟基苯甲酸共晶在乙腈溶剂中的三元相图测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文举 姚甜甜 +2 位作者 申艳敏 孙晨 徐金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70-1876,共7页
建立一种HPLC同时分析测定溶液中磺胺二甲嘧啶和对羟基苯甲酸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以乙腈-磷酸水溶液(p H=3.15)为流动相,两者体积比为18∶82时,能使磺胺二甲嘧啶和对羟基苯甲酸在9min内迅速分离,该法精密度和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建立一种HPLC同时分析测定溶液中磺胺二甲嘧啶和对羟基苯甲酸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以乙腈-磷酸水溶液(p H=3.15)为流动相,两者体积比为18∶82时,能使磺胺二甲嘧啶和对羟基苯甲酸在9min内迅速分离,该法精密度和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磺胺二甲嘧啶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3%、98.90%。在该基础上,采用溶液法制备磺胺二甲嘧啶-对羟基苯甲酸共晶,分别在298.15、303.15 K时,建立共晶体在乙腈中的三元相图。采用XRD、DSC、SEM对磺胺二甲嘧啶、对羟基苯甲酸和在298.15K时部分干燥固相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磺胺二甲嘧啶-对羟基苯甲酸-乙腈体系相图是对称相图,随着温度的升高,磺胺二甲嘧啶-对羟基苯甲酸共晶区域增大,有利于共晶的形成,可根据相图的规律性制备磺胺二甲嘧啶-对羟基苯甲酸共晶,提高磺胺二甲嘧啶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对羟基苯甲酸 高效液相色谱 三元相图 共晶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物理化学行为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曦 胡张翼 邓力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641-3650,共10页
长石是地学上非常重要的矿物之一。它有可能随着板块俯冲而进入地球深部,因此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相行为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对地球深部地球动力学研究非常有意义。本文总结了长石端员组份(钾、钠、钙长石)以及其固溶体系列已知的高温、... 长石是地学上非常重要的矿物之一。它有可能随着板块俯冲而进入地球深部,因此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相行为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对地球深部地球动力学研究非常有意义。本文总结了长石端员组份(钾、钠、钙长石)以及其固溶体系列已知的高温、高压实验数据,并绘制成相图。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这三种端员组份在高压下的相行为有较大差异,并产生了许多只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稳定的相如K-Holl-I、K-Holl-II、CF、CAS及CaPv等。由这些高压相构成的具有长石成分的不同相组合的密度在约5~23GPa的压力范围内超过地幔岩的密度,因此这些相组合可以主动俯冲到上地幔的深处。另一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这些高压相对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在地幔中的赋存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过程 长石 高温高压 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碘苯胺与对碘苯胺固液相图测定及数据关联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奎 朱静 +1 位作者 刘博文 李天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5,共3页
用步冷曲线法测定了邻碘苯胺与对碘苯胺二元混合物体系不同组成的凝固点,得到了邻碘苯胺与对碘苯胺二元系固液平衡相图,用理想固液平衡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邻碘苯胺与对碘苯胺二元系固液平衡相图为简单低共熔固液相图,... 用步冷曲线法测定了邻碘苯胺与对碘苯胺二元混合物体系不同组成的凝固点,得到了邻碘苯胺与对碘苯胺二元系固液平衡相图,用理想固液平衡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邻碘苯胺与对碘苯胺二元系固液平衡相图为简单低共熔固液相图,其低共熔点温度为298.56 K,共熔点的邻碘苯胺的摩尔分数为0.497 6。理想溶液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是0.17%,最大相对偏差是0.58%,说明该物系符合理想溶液模型。用该模型计算的邻碘苯胺的熔化焓为1.976 1 k J/mol,对碘苯胺的熔化焓为1.579 5 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冷曲线 固液相图 邻碘苯胺 对碘苯胺 数据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油气体系相态特征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琦 孙雷 刘登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3,共2页
凝析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气藏,在世界气藏开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对凝析油气流体烃组成分布、地层流体相图形态及特征、地层流体弹性膨胀特征的研究,了解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地层烃类体系PVT相态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随压力而变化的规律,... 凝析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气藏,在世界气藏开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对凝析油气流体烃组成分布、地层流体相图形态及特征、地层流体弹性膨胀特征的研究,了解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地层烃类体系PVT相态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随压力而变化的规律,以便为凝析气藏产能评价、数值模拟研究、生产动态分析等提供相态模拟的基础。目前,常规凝析气藏的相态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形成了一批较为完善的应用技术。通过研究预测了凝析油气藏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为含H2S凝析气藏流体相态特征研究、高温高压含水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研究以及介质凝析油气相态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体系 相态特征 烃组成 相图 p-V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空间温度效应的齿轮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少波 靳宗向 康学忠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3-168,222,共7页
在轨航天器齿轮传动机构频繁进出地球阴影区时,因温度交替变化会引起齿侧间隙改变,导致传动精度下降,甚至会造成卡死或传动中断。以单自由度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系统为对象,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综合传递误差及齿侧间隙等因素的基础上,... 在轨航天器齿轮传动机构频繁进出地球阴影区时,因温度交替变化会引起齿侧间隙改变,导致传动精度下降,甚至会造成卡死或传动中断。以单自由度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系统为对象,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综合传递误差及齿侧间隙等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空间特殊环境下的温度交变效应,建立了适用于空间环境的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4阶~5阶变步长Runge-Kutta算法,结合相图、Poincare映射图和分岔图,分别对考虑和不考虑温度交变效应的系统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求解和分析,并定量研究了温度交变幅值和频率对齿轮系统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交变温度对齿轮系统动力学影响较大,使得系统各工况都有不同程度向混沌演化的趋势,且交变的幅值和频率对系统解结构的影响呈现一定规律,相关结论对特殊环境齿轮系统的设计与匹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系统动力学 温度交变 相图 pOINCARE映射 分岔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东海青龙山变斑状榴辉岩的变质演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溶 杨建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1-1633,共13页
青龙山部分榴辉岩以含绿帘石、蓝晶石和滑石变斑晶为特征,但是其峰变质矿物组合由基质中细粒的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柯石英+金红石+绿帘石构成,它们定向分布形成片理构造。相图中石榴石组成等值线温压计确定的峰变质组合为:石榴石... 青龙山部分榴辉岩以含绿帘石、蓝晶石和滑石变斑晶为特征,但是其峰变质矿物组合由基质中细粒的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柯石英+金红石+绿帘石构成,它们定向分布形成片理构造。相图中石榴石组成等值线温压计确定的峰变质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蓝晶石+金红石+柯石英+硬柱石+滑石,与岩相学观察结果不符。这可能是超高压变质流体显著偏离计算相图假设的流体相为纯水所致。无定向的变斑晶切割片理,晚于峰变质组合结晶于弱剪切应力的环境。岩相学观察和相图模拟结果显示,变斑晶的形成顺序为蓝晶石-绿帘石-滑石。绿帘石在<2GPa大量生长形成变斑晶,它包含柯石英并不一定说明二者平衡共生,更可能是温压快速下降后峰变质组合被绿帘石变斑晶包含。由矿物组合限定的青龙山变斑状榴辉岩P-T路径为典型的"发卡式"。含水矿物出现于岩石的各个变质组合,并且沿退变质P-T路径陆续结晶数量增多,表明在退变质过程中不断有流体渗入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山 榴辉岩 相图模拟 变斑晶 p-T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CaO-SiO_2系截面图的计算与验证
17
作者 董凌燕 陈登福 +1 位作者 白晨光 汪传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100,共5页
以实测相图为依据选择溶液的基本相,采用FACT软件计算了复杂的Al2O3-CaO-SiO2三元氧化物体系的两个等温截面和两个多温截面,并根据实测相图绘制了同等条件下的截面图,对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Al2O3-CaO-SiO2三元系化合物数量多... 以实测相图为依据选择溶液的基本相,采用FACT软件计算了复杂的Al2O3-CaO-SiO2三元氧化物体系的两个等温截面和两个多温截面,并根据实测相图绘制了同等条件下的截面图,对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Al2O3-CaO-SiO2三元系化合物数量多,结构复杂,计算相图与实测相图相差较大。在用FACT软件计算组元间相互作用较强的氧化物体系相图时,尚需进一步改进计算模型,完善热力学数据库。存在强相互作用的三元氧化物体系的等温截面和多温截面应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同时参考计算相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计算 三元系 等温截面 多温截面 FACT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溴苯三元物系固液平衡测定与正规溶液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裴艳红 魏东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通过对一系列“拟二元”物系固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得到了邻二溴苯、间二溴苯和对二溴苯三元物系的固液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本物系为简单低共熔型,其低共熔摩尔分数组成和温度分别为:邻二溴苯(x1)+间二溴苯(x2)+对...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通过对一系列“拟二元”物系固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得到了邻二溴苯、间二溴苯和对二溴苯三元物系的固液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本物系为简单低共熔型,其低共熔摩尔分数组成和温度分别为:邻二溴苯(x1)+间二溴苯(x2)+对二溴苯(x3),x1=0.4259,x2=0.5345,x3=0.0396,Teu=238.5K。文中绘制出了其相应的低共熔三元固液平衡相图,并采用正规溶液模型,利用二元溶液的三个相互作用参数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温度均方根偏差仅为1.32K,说明正规溶液模型适用于上述弱极性异构体三元物系固液平衡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平衡 相图 邻二溴苯 间二溴苯 对二溴苯 差示扫描量热法 正规溶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冲带流体不混溶及其演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颖员 张立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01-4130,共30页
流体在俯冲加工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岩石学研究通常针对矿物中的“固定流体”,而对俯冲带内自由活动的流体,特别是自由流体不混溶分离演化过程及其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流体的不混溶及其演化在自然界普遍存在,这一点在自然样品研究... 流体在俯冲加工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岩石学研究通常针对矿物中的“固定流体”,而对俯冲带内自由活动的流体,特别是自由流体不混溶分离演化过程及其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流体的不混溶及其演化在自然界普遍存在,这一点在自然样品研究、高温压实验和流体状态方程理论计算的结果中得到验证。俯冲带中实际的流体体系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复杂的系统。随着流体的运移和演化过程,流体及流体-岩石体系将更加多样化。因此流体不混溶及其演化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地球物理的证据表明俯冲带内的流体集中在俯冲板片靠近海沟处、俯冲板片与上覆地幔楔界面附近和上覆地幔楔内部。这些单相或多相的流体可以通过多种路径、机制和传输方式进行运移。在大范围尺度上,流体可以沿着俯冲板片与上覆地幔楔之间的密封界面自下而上倾斜流动。在一些密封破裂的排泄口处(如岩体形变或断裂/断层处)流体向上流入地幔楔。不排除由岩石裹挟或在俯冲板片弯折处向下运移的流体。在局部尺度上,流体运移受到不同岩性以及具有各向异性渗透率的构造界面的控制。通过结合俯冲带中流体运移可能的路径、流体高温压范围的P-T-X相图和俯冲带热结构模型,我们构建并探讨了简单二元体系流体在俯冲带弧前运移过程中不混溶演化的理想理论模型。一方面,不同热结构俯冲带中的流体具有不同的循环和演化特征,冷俯冲带相比热俯冲带具有更深更广阔的流体不混溶空间。另一方面,在相同俯冲带中,不同体系流体具有不同的可以发生不混溶的空间范围(对于二元体系流体表现为H_(2)O-CO_(2)<H_(2)OCH_(4)<H_(2)O-N_(2)<H_(2)O-H_(2))。流体在俯冲带中不同的位置和不同运移路径也控制着流体的演化过程。此外,俯冲热结构随长期演化逐渐变冷,以及更长时间尺度的地球冷却,这些过程扩大了地球内部流体不混溶的空间范围,可能长期促进这些流体随演化依次或同时释放,进而对地球内部和地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流体不混溶、分离、选择性运移和富集的演化过程直接影响岩石学的研究、矿藏的形成和环境气候的变化,并与多种地质现象、过程(如表现在构造边缘地表处的冷泉、热泉、泥火山以及自然界中较常见的石英和碳酸盐脉体形成)相关联。流体不混溶过程对地球内部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影响可能受到较大的低估。因此本文旨在希望能够在流体不混溶问题上引起更多地质学家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流体 不混溶 流体运移 p-T-X相图 俯冲带热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人造金刚石合成工艺曲线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武艳强 林玉 +3 位作者 李效政 朱艺波 蒋江元 史国宏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62-65,共4页
分析了人造金刚石合成工艺曲线图中分段升压的意义,讨论了各工艺参数,如暂停时间、加热启动压力、台阶功率、台阶压力(一次暂压)、二次暂压、生长时间等,对合成高品级金刚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诸如暂停时间、加热启动压力、台阶功率... 分析了人造金刚石合成工艺曲线图中分段升压的意义,讨论了各工艺参数,如暂停时间、加热启动压力、台阶功率、台阶压力(一次暂压)、二次暂压、生长时间等,对合成高品级金刚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诸如暂停时间、加热启动压力、台阶功率、台阶压力、二次暂压等工艺参数均对金刚石成核及晶型有明显影响,生长时间则影响金刚石的粒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金刚石 p-T相图 合成工艺 成核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