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成善聪 曹新山 +1 位作者 王柱 韩新强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二维相位对比(2D phase contrast,2D PC)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序列在定量分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患者静脉管腔内血液平均流速(mean blood flow velocity,MV)的应用... 目的探讨二维相位对比(2D phase contrast,2D PC)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序列在定量分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患者静脉管腔内血液平均流速(mean blood flow velocity,MV)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023年12月到2024年7月在本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明确为IVCS且需要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30例(试验组)及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1.5 T飞利浦超导MRI检查,在自由稳态进动(balance fast field echo,B-FFE)序列图像基础上分别在下腔静脉、双侧髂外静脉的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图上垂直扫描2D PC MRI序列,使用定量流量(quantitative flow,Q_FLOW)后处理软件得到血管垂直横切面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内MV值。所有2D PC MRI检查进行两次,通过分析两次扫描结果的一致性(Bland-Altman图)来验证序列稳定性;分别比较IVCS试验组与对照组双侧髂外静脉MV值,评估IVCS患者髂总静脉受压对远端血流的影响;比较IVCS试验组(健侧髂外MV-患侧髂外MV)与对照组(右侧髂外MV-左侧髂外MV)髂外静脉MV差值,分析流速差诊断IVCS的效能;术中通过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测量IVCS患者组髂-下腔静脉压力梯度,并与患侧髂外静脉MV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次2D PC MRI扫描结果一致性良好(P均<0.001);试验组患侧髂外静脉血液流速低于健侧(P<0.001),对照组双侧髂外静脉MV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18);使用双侧髂外静脉MV差值诊断IVCS效能高,AUC为0.939(95%CI:0.887~0.991),敏感度为81.7%,特异度为100.0%;术中CVC测量压力梯度结果与狭窄静脉远心端MV呈负相关(r=-0.951,P<0.001)。结论2D PC MRI定量分析IVCS患者静脉血液流速结果稳定、可靠,双侧髂外静脉MV差值诊断IVCS特异性高,IVCS患者髂外静脉MV值与髂-下腔静脉压力梯度符合伯努利原理,2D PC MRI可作为一种无创诊断IVCS及间接评估静脉血流压力的工具,为IVCS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手术指征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二维相位对比 血液流速 压力梯度 血管内介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epLabV3+的污泥显微图像分块分割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立杰 王良娟 +3 位作者 路星奎 邹世达 王国刚 黄明忠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3,共8页
针对传统图像方法处理活性污泥相差显微图像存在过分割、欠分割,甚至分割失败问题,基于改进的DeepLabV3+网络进行分块分割以提高丝状菌分割效果。该方法以一定重叠率将高分辨相差显微图像切分成多块区域并进行分割,再将分割图像拼接恢... 针对传统图像方法处理活性污泥相差显微图像存在过分割、欠分割,甚至分割失败问题,基于改进的DeepLabV3+网络进行分块分割以提高丝状菌分割效果。该方法以一定重叠率将高分辨相差显微图像切分成多块区域并进行分割,再将分割图像拼接恢复到原始分辨率。所提方法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显微图像数据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轻量化分块分割方法相对于未分块的DeepLabV3+、U-Net、SegNet模型在精确率、召回率、像素准确率和IoU性能指标上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模型大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相差显微镜 图像分割 轻量级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A装置相衬成像系统的安全连锁与远程监控 被引量:1
3
作者 龚少博 余羿 +11 位作者 王志斌 王华杰 袁金榜 刘灏 吴婷 龙婷 陈逸航 柯锐 聂林 王占辉 孙爱萍 许敏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通过在相衬成像系统光路中引入电控安全快门控制激光输出,并使用延迟电路实现了安全快门与HL-2A放电运行的同步触发,保障了诊断系统的安全运行,安全快门时间响应为26ms,其抖动误差1ms;利用四象限传感器实现了激光束斑位置的实时监测,获... 通过在相衬成像系统光路中引入电控安全快门控制激光输出,并使用延迟电路实现了安全快门与HL-2A放电运行的同步触发,保障了诊断系统的安全运行,安全快门时间响应为26ms,其抖动误差1ms;利用四象限传感器实现了激光束斑位置的实时监测,获得了HL-2A装置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振动数据。所发展的电控快门技术和激光实时监测系统不仅能够大幅提高相衬成像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HL-2A/2M装置诊断系统的发展和完善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衬成像系统 电控快门 激光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T磁共振成像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沛钰 刘晨 +1 位作者 甄志铭 张睿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156,共6页
脑小血管病在老年人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可显著增加脑卒中和痴呆的发生风险。迄今为止,该疾病尚无有效的临床和体液生物标志物,诊断鉴别高度依赖于MRI。然而,由于临床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所限,脑小血管损害难以直接评价,因此研究者们主要... 脑小血管病在老年人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可显著增加脑卒中和痴呆的发生风险。迄今为止,该疾病尚无有效的临床和体液生物标志物,诊断鉴别高度依赖于MRI。然而,由于临床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所限,脑小血管损害难以直接评价,因此研究者们主要使用一些反映脑实质损害的影像标志物来评估小血管损伤。近年来,随着超高场(7T)MRI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脑小血管病领域的研究亦日趋广泛。7T-MRI能够直接评估脑小血管结构、功能,并显著提高微小脑实质病灶的检测敏感性,为脑小血管病机制研究和精准诊断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将回顾近年来基于7T-MRI的脑小血管病研究,并讨论潜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增强SW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立业 罗文明 +2 位作者 蒋锡丽 黄子龙 刘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CE-SWI)与常规对比增强T 1WI成像(CE-T 1W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差异,分析脑转移瘤内出现对比剂诱导相移(CIPS)与原发性肺癌病理类型间的关联性。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79例原发性肺癌...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CE-SWI)与常规对比增强T 1WI成像(CE-T 1W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差异,分析脑转移瘤内出现对比剂诱导相移(CIPS)与原发性肺癌病理类型间的关联性。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7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其中腺癌组40例,鳞癌组18例,小细胞癌组21例,均行颅脑MR常规平扫、SWI、CE-T 1WI及CE-SWI检查,比较CE-SWI与CE-T 1WI检出的脑转移瘤数目及转移瘤内是否存在CIPS,转移灶经3个月后随访证实。结果:CE-T 1WI与CE-SWI对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P=0.025),对鳞癌(χ^(2)=0.00,P=1.000)与小细胞癌(χ^(2)=0.27,P=0.603)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组、鳞癌组、小细胞癌组三组间CIP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P=0.004),其中鳞癌组与腺癌组(χ^(2)=11.08,P=0.001)、鳞癌组与小细胞癌组(χ^(2)=8.26,P=0.00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组与小细胞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1,P=0.717)。结论:CE-SWI对肺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较CE-T 1WI更有优势。肺腺癌、小细胞癌脑转移瘤的CIPS阳性率较鳞癌显著增高,CE-SWI可为肺癌脑转移瘤MRI检查常规序列的有利补充,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转移瘤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诱导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对比度的联合相位误差校正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超 张榆红 张益鑫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5,共6页
针对高分辨率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过程中,因目标转动所引入的转动相位误差无法被忽略,以及由于转动相位误差使得传统平动相位误差校正方法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对比度的联合相位误差校正的方法,可同时校正残余的... 针对高分辨率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过程中,因目标转动所引入的转动相位误差无法被忽略,以及由于转动相位误差使得传统平动相位误差校正方法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对比度的联合相位误差校正的方法,可同时校正残余的平动相位误差和转动相位误差,进一步提高成像的质量。首先利用传统的运动补偿方法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其次根据最大对比度准则,将相位误差校正问题转化为最大对比度优化问题,最后利用改进的拟牛顿算法进行求解。该方法能使高分辨率ISAR进行精准成像,且所得图像聚焦效果良好。通过对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处理,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 最大对比度 拟牛顿算法 相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相位梯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康洋 倪梓浩 +1 位作者 董博 白玉磊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2-851,共10页
应变重构是相衬光学相干层析力学性能表征中的关键步骤,其需要准确计算出差分包裹相位的梯度分布。为了能够解决强噪声干扰下的相位梯度重构信噪比低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相位梯度计算方法。首先,通过计算机模拟不同... 应变重构是相衬光学相干层析力学性能表征中的关键步骤,其需要准确计算出差分包裹相位的梯度分布。为了能够解决强噪声干扰下的相位梯度重构信噪比低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相位梯度计算方法。首先,通过计算机模拟不同散斑噪声等级下的包裹相位图,并生成相应的理想相位梯度,以构建网络的训练集。其次,基于网络训练集采用贝叶斯推断理论学习强噪声环境下的包裹相位与相位梯度的“端到端”映射关系。最后,将相衬光学相干层析测量的差分包裹相位结果送入贝叶斯神经网络进行处理,实现高信噪比相位梯度预测。此外,通过借助贝叶斯神经网络的统计特性,以模型不确定度来定量评估相位梯度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数值实验和三点弯曲力学加载实验对比分析了本文方法和主流矢量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噪声较小的条件下,本文方法重构的相位梯度信噪比可提升8%;在噪声较强条件下,本文方法能成功恢复因相位条纹难以分辨而无法计算的相位梯度。此外,模型不确定度能够定量分析网络的相位梯度预测误差。可以预见,在样品形变复杂且先验信息未知的条件下,本工作为相衬光学相干层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应变重构方法,从而能实现高质量和高可靠的内部力学性能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相衬技术 相位梯度计算 贝叶斯神经网络 形变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的结构形貌测量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娅雅 段俊萍 张斌珍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为了精确测量物体的形貌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的成像系统。首先,分析了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的成像原理,引入了倾斜平面校正方法;然后,搭建了成像系统平台,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成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 为了精确测量物体的形貌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的成像系统。首先,分析了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的成像原理,引入了倾斜平面校正方法;然后,搭建了成像系统平台,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成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实际分辨率为57.02 lp/mm。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3.95%,充分验证了该系统卓越的成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 形貌测量 相衬成像 反射式成像 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衬光学相干弹性成像的超分辨应变测量
9
作者 张展华 曹鑫 +3 位作者 詹伟浩 董博 谢胜利 白玉磊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2-1823,共12页
相衬光学相干弹性成像的相位分辨率受限于系统的光源带宽,导致层析应变成像质量低。这严重制约了相衬光学相干弹性成像的实际应用与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超分辨应变测量方法,以解决相位分辨率受限下的应变重构困难问... 相衬光学相干弹性成像的相位分辨率受限于系统的光源带宽,导致层析应变成像质量低。这严重制约了相衬光学相干弹性成像的实际应用与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超分辨应变测量方法,以解决相位分辨率受限下的应变重构困难问题。首先,根据相衬光学相干弹性成像原理,搭建了层析应变测量模型,用于获取网络训练所需的数据集,解决实际测量过程中超分辨应变标签难以获取的问题。其次,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带有层析分辨率受限特点的数据驱动方式,让网络学习低分辨相位与高分辨应变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相衬光学相干弹性成像的超分辨应变测量。最后,采用数值验证和压缩变形加载实验对本文方法的性能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窄带宽输出下能重构出宽带宽的应变测量效果,并且其信噪比相比于矢量方法和传统应变计算深度神经网络,分别提高了18.4 dB和1.45 dB。本文方法可以突破系统光源的带宽限制,在低分辨相位输入条件下实现超分辨应变测量,从而加快相衬光学相干弹性成像在力学性能表征、内部早期损伤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弹性成像 相衬技术 应变测量 深度神经网络 超分辨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相位衬度两种成像技术的比较及分析
10
作者 刘安娜 彭屹峰 +2 位作者 肖体乔 杜国浩 何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分别采用衍射增强成像(DEI)和同轴成像(IOXI)技术进行小鼠肾脏组织的相位衬度成像研究,旨在评估两种成像方法的特性和效果。方法:分别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4W1A及上海光源(SSRF)BL13W1上进行实验(分别实施DEI和IOXI)。经福尔... 目的:分别采用衍射增强成像(DEI)和同轴成像(IOXI)技术进行小鼠肾脏组织的相位衬度成像研究,旨在评估两种成像方法的特性和效果。方法:分别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4W1A及上海光源(SSRF)BL13W1上进行实验(分别实施DEI和IOXI)。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不同月龄(10、18、24月龄)小鼠的肾脏标本置于成像台进行成像,以图像衬度及分辨率等指标评估电荷耦合器件(CCD)获得的图像,具体评估指标包括显示的图像形态结构、衬度、分辨率等参数。结果:DEI技术获得的图像主要是显示血管结构。而IOXI技术获得的图像包含更多的细节,除了血管结构外,还能清晰显示包括肾小球在内的小鼠肾脏的微细结构,尤其在高分辨成像下,通过比较不同月龄的小鼠肾脏,初步获得小鼠老化的过程:首先从皮质肾小球的分布、走行及数量发生变化,到后期乃至终末期累及髓质,直小管及血管结构紊乱、皱缩以及肾脏呈硬化萎缩改变。结论:DEI和IOXI技术均能较好显示小鼠的肾脏血管结构,但IOXI技术更能显示包括肾小球在内的细微结构,这对未来研究肾脏病变乃至其余实质脏器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相衬成像 衍射增强成像 同轴成像 肾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衬光学相干层析的薄膜全场力学测量方法
11
作者 吴睿 白玉磊 董博 《光学精密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266-3276,共11页
聚合物薄膜的力学特性对于其优化设计、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方法普遍难以对其厚度方向进行有效测量。为此,本文提出相衬光学相干层析的薄膜全场力学性能表征方法。利用相衬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对全场位移的高灵敏特性,结合薄膜... 聚合物薄膜的力学特性对于其优化设计、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方法普遍难以对其厚度方向进行有效测量。为此,本文提出相衬光学相干层析的薄膜全场力学性能表征方法。利用相衬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对全场位移的高灵敏特性,结合薄膜拉伸、压缩加载装置,实现了亚毫米级薄膜厚度方向的层析应变全场测量。并结合弹性力学原理,可以从全场应变结果中分别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通过搭建基于相衬光学相干层析的薄膜层析力学测量系统,首先对厚度为0.6 mm的单层硅橡胶薄膜进行了压缩、拉伸加载下的定量表征,测得其弹性模量为2.461 Mpa,泊松比为0.470;随后,分别对由硅橡胶及玻璃胶制作的三层薄膜进行了压缩、拉伸加载下的全场测量,观察到了深度方向各层薄膜的力学差异,测得玻璃胶薄膜的弹性模量为1.005 Mpa,泊松比为0.450。通过本文所述方法可以测量微变形的亚毫米级薄膜厚度方向的全场应变及局部应力,进而测得弹性模量、泊松比这两个力学参数,即可以实现薄膜厚度方向力学特性的高灵敏测试,是一种研究薄膜材料力学性能的新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衬光学相干层析 应变测量 弹性模量 泊松比 力学特性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相位衬度技术解析催化剂表/界面电场潜在假象探讨
12
作者 申嘉岳 李超 刘锐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2-940,共9页
针对差分相位衬度技术(DPC)在解析催化剂表面电场时可能出现的电场不准确等问题,提出电镜像模拟的方法,对异质界面、不规则颗粒边缘,进行DPC像模拟,通过DPC与电场的关系解析电场信息。随后使用FEl-Titan Themis CubedG260-300真实拍摄... 针对差分相位衬度技术(DPC)在解析催化剂表面电场时可能出现的电场不准确等问题,提出电镜像模拟的方法,对异质界面、不规则颗粒边缘,进行DPC像模拟,通过DPC与电场的关系解析电场信息。随后使用FEl-Titan Themis CubedG260-300真实拍摄参数模拟不同欠焦、像散下的颗粒边缘和异质界面的DPC结果。结果表明异质原子对电子束的散射差异导致界面处原子电场产生额外的偏移;对于具有不规则界面形状的样品,不规则表面形状会给电子束带来额外的偏转,上述结果均会导致表/界面电场解析结果不准确;随着样品厚度增加,电子束会产生相移,使得DPC所测的原子间电场不再准确;同时DPC拍摄中,欠焦量需要减小,从而避免欠焦带来的电场反转或偏移的假象;并且在拍摄过程中应关注三阶像差的数值并及时调整,使得DPC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相位衬度技术 Au颗粒 Au-Pt异质界面 厚度 欠焦 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对比度有机刺激响应发光材料研究进展(综述)
13
作者 刘丰茂 李洁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26,共13页
【目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安全问题也变得愈发突出。将信息深度隐藏是提高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发具有信息深度隐藏功能的材料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刺激响应发光材料能够对机械... 【目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安全问题也变得愈发突出。将信息深度隐藏是提高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发具有信息深度隐藏功能的材料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刺激响应发光材料能够对机械力、光、温度、pH值等外部刺激产生响应性荧光信号,而具备信号开关转换功能、高对比度以及高信噪比的发光启亮型材料在信息深度隐藏领域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和巨大的应用潜力。【方法】按照从分子结构改变到聚集态结构转变的顺序,总结了近五年不同类型的刺激响应发光启亮型材料,并对该材料体系进行了系统归纳。【结论】从发光机制、动力学调控、多相态转换等角度,总结了高性能刺激响应发光材料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旨在为新型高性能刺激响应发光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响应发光 荧光启亮 高对比度 多相态 信息深度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技术的竹木复合材料胶合界面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彭冠云 王玉荣 +6 位作者 任海青 杨淑敏 马红霞 谢红兰 邓彪 杜国浩 肖体乔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9-833,共5页
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相位衬度显微CT能获得样品内部结构的边缘增强图像,实现对低Z材料成像。利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相衬显微成像技术,实现了竹木复合材料中EPI和MUF胶合界面和胶黏剂渗透特征的无损探测,并基于这些特征分析了几... 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相位衬度显微CT能获得样品内部结构的边缘增强图像,实现对低Z材料成像。利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相衬显微成像技术,实现了竹木复合材料中EPI和MUF胶合界面和胶黏剂渗透特征的无损探测,并基于这些特征分析了几种不同加工工艺对胶黏剂在木材和竹材中渗透的影响。该技术为人造板工艺解剖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无损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相位衬度 竹木复合材料 胶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沉渣谱与肾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惊子 王素霞 +4 位作者 秦小琪 许远 庞维 鄂洁 郑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0-925,共6页
目的:探讨无创检查的尿沉渣谱在判断肾疾病病理类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肾活检日晨尿标本1 140对份:(1)位相差显微镜检查尿沉渣。(2)尿蛋白定量(g/24 h)。(3)尿沉渣谱分型:尿沉渣结合蛋白定量后... 目的:探讨无创检查的尿沉渣谱在判断肾疾病病理类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肾活检日晨尿标本1 140对份:(1)位相差显微镜检查尿沉渣。(2)尿蛋白定量(g/24 h)。(3)尿沉渣谱分型:尿沉渣结合蛋白定量后分4型,Ⅰ型:血尿为主,多细胞及管型;Ⅱ型:蛋白尿为主,少细胞,透明-细颗粒管型;Ⅲ型:有核细胞为主,少量蛋白和有核细胞管型;Ⅳ型:非特异尿沉渣和少量蛋白。(4)肾病理类型分类:根据肾活检的病理特点和病变部位,将肾疾病分为三大类:肾小球增殖性病变、肾小球非增殖性病变和肾小管间质病变。(5)比较各种肾疾病的尿沉渣谱类型及特点,将尿沉渣谱类型与肾组织病理诊断进行对应性分析。(6)统计学处理:采用秩和检验和χ2一致性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40例行肾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显示:肾小球增殖性病变419例,肾小球非增殖性病变375例,肾小管间质病46例。(2)肾病理类型与尿沉渣谱相关,肾小球增殖性病变84%呈Ⅰ型尿沉渣谱,肾小球非增殖性病变93.1%呈Ⅱ型尿沉渣谱,肾小管间质病变67.4%呈Ⅲ型尿沉渣谱。(3)将300对份尿沉渣谱与肾组织病理类型进行对应性分析显示:Ⅰ型尿沉渣谱与肾小球增殖性疾病符合率84.8%,Ⅱ型尿沉渣谱与肾小球非增殖性疾病符合率86.0%,Ⅲ型尿沉渣谱与肾小管间质病符合率73.7%。结论:尿沉渣谱对于判断肾疾病的病理类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尿分析 活组织检查 显微镜检查 相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分相衬干涉显微镜定量测量表面形貌 被引量:11
16
作者 许谊 徐毓娴 +1 位作者 惠梅 蔡昕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6-229,共4页
改进了用于定量测量样品表面形貌的微分相衬干涉显微镜系统 ,对系统中由Nomarski棱镜引起的相位差 β 的消零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实验证明是有效可靠的 ,并且对样品表面三维形貌重构、截面轮廓比对及系统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实验研究。
关键词 干涉显微镜 相衬显微镜 形貌测量术 Nomarski显微镜 定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病人脑脊液动力学MRI定量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裴新龙 韩鸿宾 +1 位作者 刘彬 王振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985-988,共4页
目的 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 ,观察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病人脑脊液的流动情况 ,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对 14例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及 14例正常成人进行矢状位扫描 ,在正中矢状位上测量延前池及C2 3水平蛛网膜下腔腹背... 目的 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 ,观察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病人脑脊液的流动情况 ,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对 14例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及 14例正常成人进行矢状位扫描 ,在正中矢状位上测量延前池及C2 3水平蛛网膜下腔腹背侧宽径 ;并对其中 10例患者及 10例正常成人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序列 ,配合以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 ,分别测量中脑导水管、枕大孔区、C2 3间盘水平各层面脑脊液流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合并空洞的ChiariⅠ畸形患者延前池及颈椎蛛网膜下腔均变窄 (P <0 .0 5 ) ;中脑导水管足向CSF最大流速增大 (P <0 .0 5 ) ,头向CSF最大流速明显增大 (P <0 .0 1) ;枕大孔区足向及头向CSF最大流速较对照组明显增大 (P <0 .0 1) ;C2 3间盘水平足向CSF最大流速明显增大 (P <0 .0 1) ,头向CSF最大流速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患者的R R间期较对照组缩短 (P <0 .0 5 )。结论 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的脑脊液流动增强 ,推测对空洞的形成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 Ⅰ畸形 磁共振成像 相位对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相衬成像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陈建文 高鸿奕 +4 位作者 李儒新 干慧菁 朱化凤 谢红兰 徐至展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94,共20页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X射线位相衬度成像技术的发展状况,详细论述了X射线干涉相衬、衍射增强相衬,类同轴相衬和数字位相重构等几种典型的成像原理,讨论了影响成像衬度与分辨率的若干因素,并对位相成像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 位相衬度 衍射增强相衬 X射线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焦点源X射线相衬成像技术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元琼 高党忠 +2 位作者 刘丽想 罗青 叶成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97-2100,共4页
相衬成像方法利用硬X射线对低密度弱吸收物质成像,可获得高衬度图像。用菲涅尔衍射理论分析了X射线图像的形成机理。在频域中根据光学传递函数,对物像距离、样品空间频率等对图像相位衬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辨率和衬度是决定图像可见... 相衬成像方法利用硬X射线对低密度弱吸收物质成像,可获得高衬度图像。用菲涅尔衍射理论分析了X射线图像的形成机理。在频域中根据光学传递函数,对物像距离、样品空间频率等对图像相位衬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辨率和衬度是决定图像可见度的两个依据,分辨率主要依赖于光源的空间相干性,空间相干性又决定于源点尺寸,而时间相干性(单色性)是一个不重要的影响因子。利用多色微焦点源实现了X射线相衬成像技术,获得了有价值的相衬图像,如低原子序数低密度泡沫材料的硬X射线相衬图像,与吸收衬度成像相比,其图像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能观察到泡沫材料的细微结构,分辨率可达μm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衬成像 吸收成像 菲涅尔衍射 空间相干 光学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脑脊液流动的磁共振定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祎 杜长生 +3 位作者 刘勇 唐红 李钟铭 冯兴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探讨MRI相位对比电影序列(cinePC)定性分析脑脊液流动的可能性,并运用该技术对正常志愿者进行分析。方法采用MRIcinePC序列对15名正常志愿者的脑室、脑池和颈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流动进行定性观察,并对心脏周期不同时段脑脊液... 目的探讨MRI相位对比电影序列(cinePC)定性分析脑脊液流动的可能性,并运用该技术对正常志愿者进行分析。方法采用MRIcinePC序列对15名正常志愿者的脑室、脑池和颈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流动进行定性观察,并对心脏周期不同时段脑脊液流动方向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MRIcinePC序列可清楚地显示心脏周期各个时段各个脑室、脑池和脊髓蛛网膜下腔中脑脊液运动方向的变化。结论MRIcinePC法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对脑脊液的流动有很强的敏感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脊髓液 相位对比法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