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4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叉树式冷却通道PV/T集热器性能研究
1
作者 梁涛 张龙 +3 位作者 石昀东 邓新星 常瑞 张程宾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6-857,共12页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二叉树冷却通道光伏光热(photovoltaic/thermal,PV/T)集热器性能的影响,基于PV/T集热器的能量转换过程,建立了系统传热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光伏组件表面及冷却流体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了环境因素对系统电效率的影响。...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二叉树冷却通道光伏光热(photovoltaic/thermal,PV/T)集热器性能的影响,基于PV/T集热器的能量转换过程,建立了系统传热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光伏组件表面及冷却流体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了环境因素对系统电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强度每升高100 W/m^(2),光伏组件表面温度升高约1.95 K,系统电效率下降约0.13百分点,流体温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倾斜角度由15°增至60°,光伏组件表面辐射强度表现为上凸曲线形式,由829.26 W/m^(2)先升至870.12 W/m^(2)后降至824.13 W/m^(2),于35°附近达到最大值,表面平均温度与表面接收辐射强度变化一致,而系统电效率表现为下凹曲线形式,于35°附近达到最小值;环境温度每升高5 K,外部辐射温度升高约7.2 K,光伏组件表面平均温度升高约0.5 K,系统电效率下降约0.04百分点;随着环境风速由0 m/s升至2 m/s,系统电效率的变化仅在0.1百分点以内,但环境风速及温度的变化对光伏组件散热效果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 冷却通道 二叉树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旋流效应强化太阳能PV/T系统性能研究
2
作者 韩中合 刘辰浩 +1 位作者 吴乐意 李恒凡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1-1268,共8页
为改善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的效率,在空冷型PV/T系统的冷却通道内加入折流板和旋流装置以强化换热,通过建立数值模型,综合考虑空气流动阻力的影响,分析了质量流量、折流板数量、旋流强度等对PV/T系统实际电效率及综合效率的影响。... 为改善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的效率,在空冷型PV/T系统的冷却通道内加入折流板和旋流装置以强化换热,通过建立数值模型,综合考虑空气流动阻力的影响,分析了质量流量、折流板数量、旋流强度等对PV/T系统实际电效率及综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空气质量流量的增加,电效率和热效率均逐渐增大,但增幅减少;当质量流量从0.01 kg/s增加到0.05 kg/s时,电效率上升约0.65百分点;PV/T系统的实际电效率和实际综合效率随空气质量流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空气质量流量分别为0.02 kg/s和0.04 kg/s时,实际电效率和实际综合效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在通道腔室加装旋流风扇,可有效提升系统的综合效率,当旋流强度等于3时,PV/T系统的综合效率可达79.09%;在相同旋流强度下,旋流作用对低入口质量流量系统的提升作用相较于高质量流量下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 旋流 折流板 优化设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太阳能PV/T系统的癸酸-二十二烷复合相变流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红兵 李青浩 +4 位作者 王聪聪 于凤娇 高雪宁 胡慧珍 张一冰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28-8236,共9页
针对太阳能PV/T系统中相变流体存在的相变区间窄、导热系数低等问题,使用癸酸(CA)和二十二烷(DE)制备了一系列二元复合相变流体,并对其热物性、稳定性、流动性及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以探究最佳制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CA与DE的最佳质量... 针对太阳能PV/T系统中相变流体存在的相变区间窄、导热系数低等问题,使用癸酸(CA)和二十二烷(DE)制备了一系列二元复合相变流体,并对其热物性、稳定性、流动性及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以探究最佳制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CA与DE的最佳质量比为5∶5,流体相变温度区间为21.2~42.7℃,潜热为34.75 J/g。此外,采用Tween 80与Span 80/乙二醇作为复合乳化剂及助乳化剂,其HLB值为12,添加质量分数为8%的复合乳化剂能够有效解决二元复合相变流体的不稳定性。当癸酸-二十二烷(CA-DE)的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相变流体的稳定性、流动性和热物性综合表现达到最优。研究为推动相变流体在太阳能PV/T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研发具有宽相变区间和高导热系数的复合相变流体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 复合相变流体 癸酸 二十二烷 制备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技术+抗旱保水袋”在园林绿化养护中的应用实践
4
作者 乐建刚 《南方园艺》 2025年第2期37-42,共6页
园林绿化养护作为市政工程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美化城市景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PV技术能有效研究园林绿化树种的耐旱性,为干旱季节的绿化树木养护提供了重要的水分生理指标。抗旱保水袋能缓慢释放水分,并集中供应树木根系土... 园林绿化养护作为市政工程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美化城市景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PV技术能有效研究园林绿化树种的耐旱性,为干旱季节的绿化树木养护提供了重要的水分生理指标。抗旱保水袋能缓慢释放水分,并集中供应树木根系土层部位。“PV技术+抗旱保水袋”在园林养护中对于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PV技术+抗旱保水袋”对江西上饶常见绿化树种红枫、紫薇、榉树、桂花、香樟、法国梧桐等进行了养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6种绿化树种中,应用10 kg抗旱保水袋,ψⅠ^(100)表现在对干旱的忍耐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紫薇、法国梧桐、榉树、香樟、桂花、红枫。在ψⅠ^(0)上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法国梧桐、紫薇、榉树、香樟、桂花、红枫。各树木RWC(ψⅠ^(0))与ROWC(ψⅠ^(0))趋势一致,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红枫、桂花、香樟、榉树、法国梧桐、紫薇,树种间差异显著。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6种树木的耐旱性由强到弱依次分别为紫薇、法国梧桐、榉树、香樟、桂花、红枫。本文探讨了“PV技术+抗旱保水袋”作用机制和实际效果,为园林绿化养护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技术 抗旱保水袋 园林绿化 养护 应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过流断面MHP-PVT串联系统性能研究
5
作者 李金平 南岳 +1 位作者 黄娟娟 Vojislav Novakovic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0-726,共7页
为研究梯形过流断面微热管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MHP-PVT)串联时在冬季的运行性能,选用6组梯形过流断面MHP-PV/T组件串联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系统的光电性能、光热性能和综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平均太阳辐照度为692.4 W/m^(2),室外环境... 为研究梯形过流断面微热管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MHP-PVT)串联时在冬季的运行性能,选用6组梯形过流断面MHP-PV/T组件串联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系统的光电性能、光热性能和综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平均太阳辐照度为692.4 W/m^(2),室外环境温度为3.3℃的条件下,6组梯形过流断面MHP-PV/T组件串联的平均光电功率为719.5 W、光电效率为10.8%、发电量为5.76 kWh、光热功率为2088.3 W、光热效率为24.0%、有效累计热量为9.40 kWh、总能功率为2988.0 W、总能效率为35.8%。研究结果表明,梯形过流断面MHP-PV/T串联具有良好的光电以及光热性能,该研究为MHP-PV/T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光热 热管 串联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T与PEM电热耦合电解制氢系统波动特性分析
6
作者 王冉旭 黄吉光 +1 位作者 张衡 陈海平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430,共11页
针对双碳目标和氢能发展的规划与战略,结合太阳能光伏光热(PV/T)技术与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制氢技术,提出使用PV/T供电并预热电解给水的光伏光热电解制氢模型。在TRNSYS软件中建立PEM电解槽部件并搭建系统模型进行瞬态分析,同时与相同... 针对双碳目标和氢能发展的规划与战略,结合太阳能光伏光热(PV/T)技术与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制氢技术,提出使用PV/T供电并预热电解给水的光伏光热电解制氢模型。在TRNSYS软件中建立PEM电解槽部件并搭建系统模型进行瞬态分析,同时与相同条件下无预热的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预热影响了电解槽的升降温,使电解槽工作温度更高,进而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氢气产量;预热对温度、效率及产量的增益效果在低电功率或辐照波动大的天气条件下更明显;系统的太阳能制氢效率在12%左右,全年氢气产量为8003.08 m^(3),较无预热情况下增加24.11 m^(3),增长率达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 pv/T 太阳能 制氢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精神分裂症小鼠PV中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7
作者 张红丽 王昆 +3 位作者 段超慧 季明财 曾思涵 吕孝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8-1375,共8页
目的基于氧化应激介导的PV中间神经元损伤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4只SPF级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50 mg·kg^(-1)、100 mg·kg^(-1)、150 mg·kg^(-1)组和利培... 目的基于氧化应激介导的PV中间神经元损伤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4只SPF级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50 mg·kg^(-1)、100 mg·kg^(-1)、150 mg·kg^(-1)组和利培酮组,通过腹腔注射MK-8010.3 mg·kg^(-1)建立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进行行为学(旷场实验、Y-迷宫、强迫游泳)检测,末次给药后24 h采集血液样本和脑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内PV神经元的变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MAD、GSH-Px、SOD的含量;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内铁、脂质过氧化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内GPX4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银杏叶提取物150 mg·kg^(-1)组和利培酮组,使Y迷宫的自发交替率显著降低,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5);PV神经元染色,不同程度的荧光强度增强;小鼠血清内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和GSH-px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小鼠脑内铁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ROS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脑内GPX4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MK-801所致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阴性症状及认知障碍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改善精神分裂症小鼠前额叶皮层的PV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银杏叶提取物抑制铁死亡介导的氧化应激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精神分裂症 氧化应激 pv中间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进水温度下蛇形水冷式PV/T模块性能研究
8
作者 杭恩 杨方 傅允准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9-456,共8页
提出一种蛇形管道水冷式PV/T模块,并基于双热源四联供系统实验平台展开对比实验,研究不同进水温度对蛇形管道水冷式PV/T模块发电、集热以及等效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温度与光伏组件温度成正线性相关性,与得热量成负线性相关性;水... 提出一种蛇形管道水冷式PV/T模块,并基于双热源四联供系统实验平台展开对比实验,研究不同进水温度对蛇形管道水冷式PV/T模块发电、集热以及等效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温度与光伏组件温度成正线性相关性,与得热量成负线性相关性;水冷PV/T模块相较于对比模块光伏组件温度下降21.19~31.74℃、发电效率提升6.838%~11.805%;进水温度每下降5℃,发电效率提升2.5%~5%,集热效率提升9.28%~29.32%;在平均太阳辐照度600 W/m^(2)、蛇形管道内水流量0.30 m^(3)/h、环境平均温度36.3℃的测试条件下,20℃进水温度时蛇形水冷式PV/T模块的发电效率为17.90%,集热效率为65.70%,等效热效率可达112.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电 热能 pv/T 蛇形水冷 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胀式PV/T集热系统实验研究
9
作者 彭浩 寿春晖 +3 位作者 王静毅 纪培栋 周楠栩 黄超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2-1541,I0025,共11页
为解决光伏光热一体化(photovoltaic/thermal,PV/T)组件集热部分与发电部分使用寿命不同带来的维护问题,项目搭建户外测试装置,采用Trnsys软件构建仿真模型,研究有/无保温层吹胀式PV/T组件性能及其对各个城市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有保温... 为解决光伏光热一体化(photovoltaic/thermal,PV/T)组件集热部分与发电部分使用寿命不同带来的维护问题,项目搭建户外测试装置,采用Trnsys软件构建仿真模型,研究有/无保温层吹胀式PV/T组件性能及其对各个城市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有保温层PV/T集热循环平均热效率和太阳能利用率分别为43.20%和60.16%,瞬时热效率曲线截距和瞬时热效率曲线斜率分别为48.65%和11.68 W/(m^(2)·K);无保温层PV/T集热循环平均热效率和太阳能利用率分别为34.16%和51.99%,瞬时热效率曲线截距和瞬时热效率曲线斜率分别为50.49%和19.73 W/(m^(2)·K);在质量流量0.013~0.060 kg/s范围内,水箱温度分层使得集热系统热效率和太阳能利用率随质量流量增加变化不明显;含保温层PV/T组件发电性能受集热循环工作波动影响,年度平均工作温度比无保温层PV/T组件高0.21~1.12℃,年度平均发电效率相对低0.44%~0.82%;以供应45℃热水为目标,无保温层PV/T集热循环系统在三亚、北京、昆明、西安、广州、杭州和武汉运行时能达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组件 pv组件 吹胀板 水箱分层 质量流量 保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T驱动转轮除湿耦合真空膜除湿冷却系统的性能评价
10
作者 淳良 廖子成 +3 位作者 王国强 肖遥 霍金鹏 刘东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57-3467,共11页
提出了一种集光伏/热(PV/T)热水系统、转轮除湿、真空膜除湿、露点蒸发冷却系统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冷却系统(PDVD冷却系统)。PDVD冷却系统的重点是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立了PDVD冷却系统的热力学模型,进行了PDVD冷却系统... 提出了一种集光伏/热(PV/T)热水系统、转轮除湿、真空膜除湿、露点蒸发冷却系统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冷却系统(PDVD冷却系统)。PDVD冷却系统的重点是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立了PDVD冷却系统的热力学模型,进行了PDVD冷却系统性能运行参数的敏感性和调控特性分析,并对PDVD冷却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空气温度、再生空气质量流量和太阳辐照度是影响系统性能系数(COP)的主要参数。再生面积比、再生空气温度和工艺空气质量流量是影响系统总潜热制冷量的主要参数。环境湿度、工艺空气质量流量和环境温度是影响系统总显热制冷量的主要参数。COP随着再生空气温度和再生空气质量流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太阳辐照度的增加而增加。总潜热制冷量随着再生面积比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随着再生空气温度和工艺空气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太阳辐照度为800W/m^(2)、环境温度为30℃、环境湿度为70%、再生面积比为0.25时,存在最大潜热制冷量为4.09kW。总显热制冷量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工艺空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太阳辐照度为800W/m^(2)、环境温度为22℃、环境湿度为70%、再生面积比为0.5时,存在最大显热制冷量为1.89kW。当除湿膜成本为600USD/m^(2)时,投资回收期为0.927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光伏/热 转轮除湿 膜除湿 除湿空调 空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PV渗透下考虑物理特性的PEM电解槽参与微电网调频的自适应调频策略
11
作者 吴龙 任洲洋 李晨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60-2174,I0005,共16页
针对新能源并网造成的系统惯量不足和调频能力减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光伏(photovoltaic,PV)渗透下考虑物理特性的质子交换膜(protonexchangemembrane,PEM)电解槽参与微电网的自适应调频策略。首先,基于PEM电解槽制氢过程的运行特性,... 针对新能源并网造成的系统惯量不足和调频能力减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光伏(photovoltaic,PV)渗透下考虑物理特性的质子交换膜(protonexchangemembrane,PEM)电解槽参与微电网的自适应调频策略。首先,基于PEM电解槽制氢过程的运行特性,建立考虑具有双电层的PEM电解槽动态模型。其次,为解决PV主动调频时预留功率储备导致的弃光问题,基于PEM电解槽制氢的宽功率特征,提出PV-PEM电解槽储备功率的架构。然后,基于微电网频率偏差及频率偏差变化率的大小,设计自适应模糊惯量控制策略及一次调频控制策略解析模型,充分挖掘PEM电解槽的惯量响应及一次调频能力。最后,构建PEM电解槽温度控制系统和压力控制系统与调频控制策略的耦合模型,并分析PEM电解槽参与调频前的稳定运行点位置对其调频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PEM电解槽采用所提控制策略参与调频时的系统最大频率偏差比不参于调频时的最大频率偏差降低18.63%~25.60%,比传统下垂控制降低14.76%~16.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pv-PEM电解槽功率储备 自适应 模糊控制 频率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PV/T热电联供系统性能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斌 李岚卿 +3 位作者 程江勇超 周希正 张丽 梁晓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9-318,共10页
为研究太阳能PV/T热电联供系统的性能和针对太阳能PV/T系统复杂的能量平衡方程,搭建了太阳能PV/T系统试验台,同时建立了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的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model based on improved grey wolf algorithm,IG... 为研究太阳能PV/T热电联供系统的性能和针对太阳能PV/T系统复杂的能量平衡方程,搭建了太阳能PV/T系统试验台,同时建立了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的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model based on improved grey wolf algorithm,IGWO-BP)预测模型,在晴朗天气下进行试验,并采用该模型对系统电功率以及蓄热水箱内水温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晴朗日系统的电效率8.7%~12.2%、热效率51.7%;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基于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BP)预测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IGWO-BP预测模型电效率预测模型的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决定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效率因子(efficient factor,EF)和Pearson相关系数(pearson related coefficient,r)分别为4.5E-05、0.99、0.24、0.99和1.00,在储热罐温度预测中,上述指标分别为8.90E-04、0.98、0.07、0.98、0.99,均优于其他预测模型,IGW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可为太阳能PV/T热电联供系统性能预测与优化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 预测 BP神经网络 pv/T 改进的灰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V/T的双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宇玥 褚磊驰 +3 位作者 方元 黄世芳 刘剑 张小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178,共8页
为提高热泵热水循环的效率,构建基于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的双源热泵热水系统,选取全年中4个典型日,测试系统的可靠性、热泵运行性能以及PV/T运行特性。结果表明:系统的电源和热源可稳定使用;4个典型工况中,环境温度为27.3℃、太阳辐... 为提高热泵热水循环的效率,构建基于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的双源热泵热水系统,选取全年中4个典型日,测试系统的可靠性、热泵运行性能以及PV/T运行特性。结果表明:系统的电源和热源可稳定使用;4个典型工况中,环境温度为27.3℃、太阳辐照度为975.6 W/m^(2)时热泵运行性能最优,制热系数(COPh)达到6.2,PV/T性能最优,平均光电转换效率相对于传统光伏组件高6.6%,总发电量比传统光伏组件高0.11 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光热一体化 空气源热泵 热电联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SO-RBF神经网络预测太阳能PV/T系统的热、电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迪 王聪聪 +4 位作者 陈红兵 孙俊辉 高雪宁 王传岭 马卓越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63,共9页
为准确预测太阳能光伏光热(Solar Photovoltaic/Thermal,PV/T)系统的热、电性能,文章利用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优化了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并基于此方法建立了太阳能PV/T系统性能的仿真预测模型,与基于... 为准确预测太阳能光伏光热(Solar Photovoltaic/Thermal,PV/T)系统的热、电性能,文章利用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优化了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并基于此方法建立了太阳能PV/T系统性能的仿真预测模型,与基于未优化RBF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搭建了太阳能PV/T实验平台,通过云平台采集实验数据用于上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PSO算法优化后的RBF神经网络模型相较于未优化模型预测精度提高了20%,预测稳定性提高了30%,拟合优度R值有所提升。基于PSO-RBF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可精确预测太阳能PV/T系统的热、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 RBF神经网络 PSO算法 模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ERIFICATION COUPLED PERVAPORATION MEMBRANE PROCESS MODELING (Ⅰ) INFLUENCE OF CATALYST SYSTEM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雪辉 徐建昌 王乐夫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70-672,共3页
关键词 酯化反应 偶联渗透汽化膜 过程模型 催化剂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CARBON MOLECULAR SIEVE-FILLED PDMS MEMBRANES IN SEPARATING AQUEOUS ACETIC ACID SOLUTION BY PERVAPORATION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磊 肖泽仪 +1 位作者 谭淑娟 张志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7-709,共3页
关键词 醋酸溶液 膜分离 蒸发 PDMS 物性驱动模型 碳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MOVAL OF VOCs FROM THE AQUEOUS SOLUTIONS BY PERVAPORATION USING A FILLING-TYPE MEMBRANE
17
作者 Jiang Zhongyi, Xu Haiquan, Ding Yuhui and Liu Jiaqi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335-337,共3页
The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highly hydrophobic silicalite and carbon molecular sieves (CMS) from different precursors into the PDMS casting solutions. The pervaporative removal of VOCs, such as... The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highly hydrophobic silicalite and carbon molecular sieves (CMS) from different precursors into the PDMS casting solutions. The pervaporative removal of VOCs, such as benzene, from aqueous solution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separation factor and permeation flux as the evaluating parameters. The effects of the CMS types and structures, feed concentrations on the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were preliminarily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VAL Benzene aqueous solution pervapo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碳太阳能PV/T溶液除湿空调新风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航 郭春梅 +2 位作者 白如雪 贺中禄 由玉文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5,共10页
为了解决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溶液再生过程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低碳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新风系统,将PV/T太阳能光伏/光热与空气源热泵结合作为驱动能源,采用间接蒸发冷却内冷型溶液除湿器对空调新风冷却除湿,并给出了系统中主要设... 为了解决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溶液再生过程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低碳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新风系统,将PV/T太阳能光伏/光热与空气源热泵结合作为驱动能源,采用间接蒸发冷却内冷型溶液除湿器对空调新风冷却除湿,并给出了系统中主要设备的设计选型和计算方法,最后以寒冷地区的某一公共建筑为例,进行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和系统性能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空调新风风量为150 m^(3)/h时,系统除湿量为0.360 g/s,除湿效率为44.70%,再生量为0.360 g/s,再生效率为35.00%。设计工况下,PV/T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在运行一天共产生电量4.1 kW,产生热量21.8 kW,而系统所需电量为3.5 kW,所需热量为21.2 kW,系统产能量能够覆盖系统用能量,能够实现能源供应自给自足和零碳排放。研究结果可为太阳能PV/T溶液除湿空调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蒸发冷却内冷型溶液除湿 太阳能pv/T 选型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策略改进的白鲸优化算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柴岩 常晓萌 任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93,共18页
为进一步提升白鲸优化算法(BWO)的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提出一种融合多策略改进的白鲸优化算法(multi-strategy improved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MIBWO)。针对算法初期因随机生成个体的遍历性较差使得算法易陷入局部的劣势,利用PWLC... 为进一步提升白鲸优化算法(BWO)的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提出一种融合多策略改进的白鲸优化算法(multi-strategy improved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MIBWO)。针对算法初期因随机生成个体的遍历性较差使得算法易陷入局部的劣势,利用PWLCM混沌映射增加种群多样性以及准反向学习生成的反向解增强初始解的质量,为算法寻优性能奠定基础;构造一种动态限制局部扰动搜索机制,引入非线性收敛因子扰动个体增加求解精度与速度,为避免收敛因子在迭代后期过快收敛,利用动态平衡搜索策略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提出一种差异性种群进化策略对鲸鱼坠落阶段进行最优值位置扰动更新,有效提升收敛精度。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证明MIBWO算法具有较强的寻优性能,MIBWO算法在PV辨识问题体现了良好的寻优性能、收敛速度及鲁棒性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鲸优化算法 PWLCM混沌映射 准反向学习 非线性收敛因子 动态平衡搜索策略 差异性种群进化策略 pv辨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杂化膜中小分子吸附和扩散行为的分子模拟
20
作者 付敏 陈子健 +4 位作者 汤帅 钱锡亮 危增曦 邹昀 童张法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52-4161,共10页
无机粒子掺杂聚乙烯醇(PVA)改性膜材料在渗透汽化酯化体系脱水方面展现出良好工业应用前景,但还缺乏微观层面的机理探究和基础理论数据。采用分子模拟手段构建了ZSM-5和ZIF-67两种粒子分别与PVA混合后的杂化材料分子结构模型,得到了无... 无机粒子掺杂聚乙烯醇(PVA)改性膜材料在渗透汽化酯化体系脱水方面展现出良好工业应用前景,但还缺乏微观层面的机理探究和基础理论数据。采用分子模拟手段构建了ZSM-5和ZIF-67两种粒子分别与PVA混合后的杂化材料分子结构模型,得到了无机粒子在PVA链段间的分布情况;利用Monte Carlo(MC)方法模拟了乙酸乙酯、水在PVA杂化材料中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掺杂比例和温度对吸附量、吸附等温线的影响;利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乙酸乙酯、水在杂化材料中的扩散行为,计算了杂化材料内部的自由体积分数(FFV),考察了掺杂比例和温度对小分子在杂化材料中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杂化材料对水的吸附量显著高于酯,且ZSM-5/PVA材料对水的吸附量高于ZIF-67/PVA材料;水在两种杂化材料中的扩散系数大于乙酸乙酯,且由于ZSM-5/PVA材料具有更大的FFV,小分子在ZSM-5/PVA中的扩散系数远大于在ZIF-67/PVA中的扩散系数。本研究为PVA材料改性及传质分离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ZSM-5 ZIF-67 pvA杂化膜 吸附 扩散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