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哌利多对大鼠脑缺血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持续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焦志华 庄心良 +2 位作者 王士雷 张一 颜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研究氟哌利多对大鼠脑缺血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持续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 :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 (10~ 14d)海马CA1区锥体细胞 ,通过低氧和无糖法制备神经元缺血模型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氟哌利多对脑缺血时锥体细胞持续性... 目的 :研究氟哌利多对大鼠脑缺血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持续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 :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 (10~ 14d)海马CA1区锥体细胞 ,通过低氧和无糖法制备神经元缺血模型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氟哌利多对脑缺血时锥体细胞持续性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在钳制电压 (Vh) 10 5mV ,刺激电压 (Vt) 30mV条件下 ,神经元缺血 3min和 5min后持续钠电流显著增强。 3、10和 30μmol·L-1氟哌利多能明显抑制缺血引起的持续钠电流增强 (P <0 .0 1,n =7) ,不同浓度氟哌利多的作用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临床麻醉浓度的氟哌利多能够抑制体外脑缺血时海马神经元持续钠电流增强 ,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氟哌利多 持续钠电流 膜片钳 海马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慢性痛信号产生的细胞兴奋性分型及离子通道机制
2
作者 解柔刚 段建红 +3 位作者 王文挺 刘一辉 邢俊玲 胡三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研究Hodgkin提出的兴奋性分型是否存在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并对该分型及介导该分型的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在慢性痛信号产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hronic compression ... 目的:研究Hodgkin提出的兴奋性分型是否存在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并对该分型及介导该分型的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在慢性痛信号产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RG,CCD),在整节消化后的DRG大中细胞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依照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特征,79只大鼠的311例神经元可分为三种类型。在正常对照组(n=179),1、2、3型神经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3%、27%和60%;在CCD组(n=134)比例则分别为27%、33%和40%。统计分析显示慢性压迫损伤后,1型神经元分型比例明显增加,而3型神经元分型比例显著减少(P<0.05)。正常DRG神经元中,持续钠电流(INaP)的幅值在1、2型神经元中比3型神经元明显要高(P<0.05)。CCD术后INaP在1、2型神经元中均增加,但仅在1型神经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RG大中细胞在慢性压迫损伤后,神经元兴奋性分型中1、2型神经元的比例增多和1、2型神经元上INaP电流的增加,共同造成了由DRG向更高级中枢的信息传递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分型 背根神经节 阈下膜电位振荡 持续钠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肌细胞持续性钠电流的研究现状
3
作者 李俊 马季骅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301-303,共3页
心室肌细胞存在持续性钠电流的特征与心脏其他类型的钠通道电流不同。某些药物 ,如利多卡因、奎尼丁、藜芦定、R56865,Anthopleurin ,TTX等 )及病理、生理状态可影响此电流。此外 ,该电流可影响动作电位形态 ,加强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 ,... 心室肌细胞存在持续性钠电流的特征与心脏其他类型的钠通道电流不同。某些药物 ,如利多卡因、奎尼丁、藜芦定、R56865,Anthopleurin ,TTX等 )及病理、生理状态可影响此电流。此外 ,该电流可影响动作电位形态 ,加强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 ,并与早期后除极相关 ,参与心律失常的形成。对ⅠNa .p所引起的不同反应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 ,有助于了解机体内外环境紊乱时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肌细胞 持续性钠电流 早期后除极 室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