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压汇流式PRB污染物迁移阻控性能研究
1
作者 郑凯旋 李义豪 +11 位作者 李富丽 陈平 区杰泳 雷蕾 陈岩贽 王炜 丁洁 彭香琴 刘娜 温勇 刘晓文 王洪涛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840,共12页
减压汇流式渗透性反应墙(PC-PRB)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本研究基于地下水运动和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创新性地提出网格自适应细化算法,并开发了基于此算法的污染物对流-弥散数值模拟软件PRB-Trans;利用PRB-Trans解析了... 减压汇流式渗透性反应墙(PC-PRB)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本研究基于地下水运动和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创新性地提出网格自适应细化算法,并开发了基于此算法的污染物对流-弥散数值模拟软件PRB-Trans;利用PRB-Trans解析了减压汇流过程对PC-PRB污染物捕集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给定模拟污染源条件下,与连续式PRB(C-PRB)相比,PC-PRB所需的PRB长度L_(PRB)和PRB高度H_(PRB)分别减少40.0%和70.0%;PC-PRB平面和剖面污染物处理效率分别增加102.9%和348.3%.影响因素探究结果表明,随着导水管长度L_(p)的增加,PC-PRB所需的L_(PRB)和H_(PRB)减少,但减少幅度逐渐降低,同时,PRB厚度H_(PRB)显著增加,导致PRB填料体积增大.为避免此情况出现,建议L_(p)/L_(PRB)比值小于2.此外,由于减压汇流井的混合调配功能和缓冲层的均匀布水功能,PC-PRB可有效解决C-PRB填料利用率低和局部击穿等问题,显示出其在地下水修复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性反应墙 减压汇流 污染物迁移阻控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技术联合水力驱动去除地下水盐酸金霉素的模拟研究
2
作者 王泽南 苏久阳 +2 位作者 张晟 山勇 霍昕怡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1-246,共6页
以FeOOH/SBC作为渗透反应墙技术(PRB)填料,基于PRB模拟装置考察了填充材料对含水层盐酸金霉素(CTC)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随着CTC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运动,包气带土壤中CTC浓度从12.57mg/kg降至4.82mg/kg,水样的pH基本保持不变,而氧化... 以FeOOH/SBC作为渗透反应墙技术(PRB)填料,基于PRB模拟装置考察了填充材料对含水层盐酸金霉素(CTC)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随着CTC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运动,包气带土壤中CTC浓度从12.57mg/kg降至4.82mg/kg,水样的pH基本保持不变,而氧化还原电位(ORP)出现波动,溶解氧(DO)在经历初期上升后趋于稳定。在未添加过硫酸盐的条件下,CTC的去除效率可达79%。当添加2mmol/L过硫酸盐后,去除效率提升至84%。本研究结果可为CTC污染地下水的PRB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盐酸金霉素污染 渗透反应墙技术 FeOOH/S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PRB技术修复地下水氯代烃污染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卢伟 何跃 +3 位作者 闫一凡 关强 侯卫龙 章雷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2-1291,共10页
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是普遍存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氯代烃污染具有难降解性、低水溶性和生物毒性,探索氯代烃污染高效去除技术具有现实意义。可渗透反应墙(PRB)是一种新兴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可用于地下水污染的可持续原位被动修复。... 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是普遍存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氯代烃污染具有难降解性、低水溶性和生物毒性,探索氯代烃污染高效去除技术具有现实意义。可渗透反应墙(PRB)是一种新兴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可用于地下水污染的可持续原位被动修复。零价铁(ZVI)具有高还原性能和环境友好性,是PRB修复地下水氯代烃污染中应用最广泛的非生物材料之一。ZVIPRB修复地下水氯代烃污染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反应介质的选择和改进、运行性能影响因素、电子竞争和电子选择及相应机理等研究。总结了ZVI-PRB中ZVI还原性能降低及PRB水力性能减弱等局限性,并针对性地概括了多种解决方法和对策;讨论了ZVI-PRB修复地下水氯代烃污染时,地下水化学组分、微生物、温度、共存有机物等对长期运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ZVIPRB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思路与重点方向。以期为推动ZVI-PRB在地下水环境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ZVI) 可渗透反应墙(prb) 氯代烃 污染修复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颗粒填料对Cd^(2+)的吸附特征及其孔隙结构动态演变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江杰 王树飞 +4 位作者 罗豪豪 苏建 曹斐姝 廖长君 陈俊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04-2515,共12页
以PRB复合颗粒填料(CGF)开展动态吸附试验,探究其对Cd^(2+)的动态吸附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借助可视化手段与孔隙网络模型(PNM),探究吸附前后CGF的几何特征与孔隙结构演变规律,明确填料消蚀与孔隙堵塞的动态平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泵... 以PRB复合颗粒填料(CGF)开展动态吸附试验,探究其对Cd^(2+)的动态吸附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借助可视化手段与孔隙网络模型(PNM),探究吸附前后CGF的几何特征与孔隙结构演变规律,明确填料消蚀与孔隙堵塞的动态平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泵速为10 r/min、质量浓度为50 mg/L时CGF的平衡吸附量最大,达到了1.81 mg/g;泵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最大,且低流量更有利于CGF对Cd^(2+)的吸附。吸附后孔隙率提高了7.79%,分形维数最多下降了7.95%,孔隙堵塞对分形维数影响较大;CGF溶蚀降低了表面积与平均等效直径,但球度在1.4~1.6范围的颗粒占比提高到75.9%。吸附后平均配位数由10.43降低至8.65,降低了17.07%;同时参与配位的“棍体”与“球体”数量分别降低了43.28%与31.63%。CGF消蚀导致动态柱中部发生堵塞,降低了孔隙与喉道的连接,但并未出现“实质性”堵塞,PNM仍保持良好的连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渗透反应墙(prb) 动态吸附 填料消蚀 孔隙堵塞 最大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废基PRB复合颗粒填料对Cd^(2+)的吸附特性及净化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江杰 王树飞 +3 位作者 苏建 廖长君 罗豪豪 陈俊霖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2-2126,共15页
鉴于传统可渗透反应墙(PRB)填料价格昂贵,且易消蚀、钝化,本文以钢渣、脱硫石膏等固废材料制备了复合颗粒填料(CGF),探究CGF对Cd^(2+)的等温吸附与动力学特征,并结合浸水试验明确CGF的强度损失规律与散失特性。借助动态吸附试验探究不... 鉴于传统可渗透反应墙(PRB)填料价格昂贵,且易消蚀、钝化,本文以钢渣、脱硫石膏等固废材料制备了复合颗粒填料(CGF),探究CGF对Cd^(2+)的等温吸附与动力学特征,并结合浸水试验明确CGF的强度损失规律与散失特性。借助动态吸附试验探究不同条件下CGF的动态吸附规律,明确CGF对Cd^(2+)的净化机制。结果表明:CGF对Cd^(2+)的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与颗粒内扩散控制,符合PS-order模型与Langmuir模型。T3组CGF综合性能最好,吸附量达到8.12 mg/g,且28 d散失率最小,为4.98%,强度损失率为6.16%。Thomas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CGF的动态吸附行为,泵速对CGF的穿透曲线影响最大,且动态平衡吸附量qe随初始浓度、床层高度增加而提高。CGF通过水化反应、火山灰反应生成C-S-H凝胶、AFt等水化产物,在提供颗粒强度的同时又可通过共沉淀、离子置换等方式实现对Cd^(2+)的吸附。本文可为有色金属矿山污染场地的修复治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可渗透反应墙 吸附 污染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PRB修复填埋场复合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游雨晴 郝娜 +1 位作者 詹良通 宋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20-5629,共10页
以杭州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地下水中复合污染的COD,NH_(4)^(+),Mn^(2+)为对象,联用了非均相Fenton氧化和渗透性反应墙(PRB),设计了活性炭(AC),生物炭(BC),BC+Fe_(3)O_(4)3种不同的氧化反应催化剂组合并将其兼做PRB氧化层活性填料,下... 以杭州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地下水中复合污染的COD,NH_(4)^(+),Mn^(2+)为对象,联用了非均相Fenton氧化和渗透性反应墙(PRB),设计了活性炭(AC),生物炭(BC),BC+Fe_(3)O_(4)3种不同的氧化反应催化剂组合并将其兼做PRB氧化层活性填料,下游串联沸石吸附层.批试验和柱试验结果显示,H_(2)O_(2)可直接预氧化47%的COD.氧化层中COD在催化氧化和吸附共同作用下被削减;Mn^(2+)受多孔碳材料灰分释放影响先沉淀后溶解,然后被吸附;AC和BC表面的官能团-OH和-COOH参与了反应.吸附层中NH_(4)^(+)和Mn^(2+)与沸石离子交换引起了沸石骨架结构变化,且沸石表面的官能团-NH和-OH也参与了兜底吸附.BC+Fe_(3)O_(4)氧化层与沸石吸附层长度比为1:3的串联组合对三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较高,且PRB失效时间(即污染物出流浓度达到入流的10%且超过限值的时间)最迟,填料失效时的有效利用率最高,是最优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性反应墙(prb) 高级氧化 复合污染 填埋场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汇流式PRB渗流调控机制研究
7
作者 郑凯旋 陶诗阳 +8 位作者 丁洁 陈涤 谭旖琦 雷蕾 陈岩贽 王炜 温勇 彭香琴 王洪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10-6220,共11页
减压汇流式PRB(Passive convergence-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C-PRB)是一种新型可持续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为评估PC-PRB水力捕集性能并揭示其渗流调控机制,本文开发了质点示踪算法精度高和数值解稳定性强的渗流模拟软件PRB-Flow... 减压汇流式PRB(Passive convergence-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C-PRB)是一种新型可持续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为评估PC-PRB水力捕集性能并揭示其渗流调控机制,本文开发了质点示踪算法精度高和数值解稳定性强的渗流模拟软件PRB-Flow.结果表明,在给定模拟条件下,与连续式PRB(Continuous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C-PRB)相比,PC-PRB平面和剖面捕集流量分别提升约为47%和90%.敏感性分析表明,导水管长度L_(p)、减压井横向范围TD_(w)和减压井深度H_(w)是影响PC-PRB水力性能的关键参数.L_(p)与PC-PRB水力捕集性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增加TD_(w)和H_(w)均可提升PC-PRB水力捕集能力,但影响程度不及L_(p).导流管的引流减压作用使得减压井内产生降深,促使井周围地下水在水头差的驱动下向井内汇聚,从而显著提升了PC-PRB的水力捕集性能.此外,PC-PRB可有效解决C-PRB因流速不均而产生的局部击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性反应墙 减压汇流 水力捕集 渗流调控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应墙联合电动修复铜污染黄土试验研究
8
作者 王琳 郑文杰 +1 位作者 薛中飞 吕鑫江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0,共9页
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动反应装置,联合电动技术和生物反应墙(PRB),此PRB内引入酶促碳酸盐沉淀(EICP)技术,考虑单次EICP处理、多次EICP处理、pH调控以及氨氮去除,从而缓解电动修复中阴极附近聚焦效应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去除效率,并解决二... 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动反应装置,联合电动技术和生物反应墙(PRB),此PRB内引入酶促碳酸盐沉淀(EICP)技术,考虑单次EICP处理、多次EICP处理、pH调控以及氨氮去除,从而缓解电动修复中阴极附近聚焦效应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去除效率,并解决二次污染。结果表明:PRB与阴极电解液槽两者对去除效率的提升均有显著贡献,使黄土中残余的铜离子减少20%以上。因多次的EICP处理还增加阳极附近碳酸根离子和铜离子结合的概率,反而降低PRB对去除效率的贡献,引入pH调控解决上述问题。多次的EICP处理也因为铜氨络合物的生成缓解阴极附近的聚焦效应,pH调控降低了阴极附近区域的pH值,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处的聚焦效应,提高阴极电解液槽对去除效率的贡献。氨氮去除不仅解决二次污染的问题,将土中的氨氮降低55%~100%,提高铜离子沉淀在PRB内的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诱导碳酸盐沉淀 电动修复 黄土 生物可渗透反应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PRB技术在地下水原位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9
作者 刘翔 唐翠梅 +2 位作者 陆兆华 卢欣 李淼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09-1315,共7页
PRB(可渗透反应墙)是地下水治理中新型的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对环境干扰小等优点,已逐渐应用到实际.原位修复技术中PRB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处理系统PRB和多单元处理系统PRB,单处理系统PRB适用于单一污染物、污染... PRB(可渗透反应墙)是地下水治理中新型的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对环境干扰小等优点,已逐渐应用到实际.原位修复技术中PRB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处理系统PRB和多单元处理系统PRB,单处理系统PRB适用于单一污染物、污染浓度较低、污染羽规模较小的场地,多单元系统用于污染场地较复杂、污染种类较多的场地.零价铁PRB去除地下水中无机污染物及有机组分的反应机理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和还原性脱卤反应.实际场地PRB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零价铁钝化及PRB堵塞,现阶段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超声、电化学等,但为了提高PRB技术的实用性,铁材料的解钝化技术、实际场地PRB的设计与安装、PRB体系的长期运行及服务期满后的处置均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可渗透反应墙(prb)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修复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过程中pH值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海炜 孙继朝 +4 位作者 王金翠 张英 陈玺 向小平 温吉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5-1192,共8页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生活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多,因管理不善,导致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污染地下水的修复研究迫在眉睫。实验模拟地下环境,以被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沸石、无烟煤、陶粒、活性炭、炉渣...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生活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多,因管理不善,导致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污染地下水的修复研究迫在眉睫。实验模拟地下环境,以被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沸石、无烟煤、陶粒、活性炭、炉渣、粉煤灰、零价铁作为反应介质,设计了6种地下可渗透反应墙(PRB),分别为反应器1、2、3、4、5和6。分3个阶段对PRB技术治理污染地下水中pH值影响和变化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反应器pH值降低的原因并探讨pH值变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反应器pH值较进口降低,第三阶段出口pH值平均值较进口平均降低0.40;因水解酸化反应存在,产生一定量NH4+和有机酸,造成反应器出水pH值降低和复合填充材料NH4+相对去除率降低,说明PRB技术治理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技术方法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渗透反应墙(prb) 垃圾渗滤液 地下水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技术处理污染地下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光泉 史红伟 何晓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1-905,共5页
试验采用粗砂、零价铁、富含微生物的土壤和锯末按不同比例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以此为介质做成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简称PRB)反应器;取大通垃圾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分别稀释5倍和40倍制成水样,作为模拟污染... 试验采用粗砂、零价铁、富含微生物的土壤和锯末按不同比例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以此为介质做成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简称PRB)反应器;取大通垃圾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分别稀释5倍和40倍制成水样,作为模拟污染的地下水;进行2组正交试验,对各反应器的综合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增高时,PRB出水pH值的增幅也会随之增大;进水污染物浓度变化时同一反应器CODcr去除率、BOD5去除率差异均很大,部分反应器CODcr和BOD5去除率在50%以上,但也有反应器出水CODcr和BOD5不降反升;2组正交试验的浊度去除率都处在较高的水平,许多反应器浊度去除率达到了80%~90%;进水浓度低时反应器的色度去除率超过70%。因此,用PRB处理受垃圾渗滤液污染的地下水是可行的。同时,从正交试验结果也得出了进水污染物浓度不同时PRB的最佳介质配比、反应时间以及各影响因素的丰次排序,为PRB讲一步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渗透反应墙(prb) 地下水污染 垃圾渗滤液 零价铁 锯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零价铁混合PRB处理铬污染地下水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雅 张增强 邵淼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98,共4页
分别用堆肥、零价铁、堆肥-零价铁作为反应介质,对PRB处理铬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堆肥-零价铁作为反应介质的反应柱去除Cr(Ⅵ)的效果比单独以堆肥或铁粉为介质的反应柱好;增加铁粉或堆肥的用量均有利于Cr(... 分别用堆肥、零价铁、堆肥-零价铁作为反应介质,对PRB处理铬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堆肥-零价铁作为反应介质的反应柱去除Cr(Ⅵ)的效果比单独以堆肥或铁粉为介质的反应柱好;增加铁粉或堆肥的用量均有利于Cr(Ⅵ)的去除;堆肥时间对Cr(Ⅵ)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出水总铁含量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零价铁 可渗透反应墙 铬污染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邱锦安 张澄博 +4 位作者 李洪艺 张永定 陈仲如 林涛 彭利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44-146,152,共4页
地下水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严峻的环境问题。为保护地下水资源,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已迫在眉睫。PRB作为原位治理领域中的新型技术,具有处理时效长、可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运行费用低等优点。综述了PRB的结构类型、反应介质、... 地下水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严峻的环境问题。为保护地下水资源,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已迫在眉睫。PRB作为原位治理领域中的新型技术,具有处理时效长、可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运行费用低等优点。综述了PRB的结构类型、反应介质、反应机理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prb 原位治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连续反应单元模拟与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牛少凤 李春晖 +1 位作者 富强 楼章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8-722,共5页
根据PRB原理,考虑对流作用、弥散作用、吸附作用、化学反应等因素对溶质运移的影响,设计了连续反应单元.结果表明,对流作用对溶质运移速度影响较大,吸附作用与化学反应对污染物的去除影响较大.分析了地下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Kaquifer)... 根据PRB原理,考虑对流作用、弥散作用、吸附作用、化学反应等因素对溶质运移的影响,设计了连续反应单元.结果表明,对流作用对溶质运移速度影响较大,吸附作用与化学反应对污染物的去除影响较大.分析了地下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Kaquifer)及连续反应单元内的水力传导系数(Kcell)对溶质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含水层Kaquifer较小(Kaquifer为1和5 m/d)时,Kcell取值对溶质运移总量影响不大;当Kcell∶Kaquifer≥10时,增加Kcell值对促进溶质运移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b 连续反应单元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PRB修复硝酸盐和铬复合污染地下水 被引量:29
15
作者 孟凡生 王业耀 张星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9-1284,共6页
通过连续流动试验研究了Fe0(零价铁)-PRB(渗透反应格栅)修复受NO3--N、Cr(Ⅵ)以及NO3--N和Cr(Ⅵ)复合污染模拟地下水的反应特性,分析了Fe0对NO3--N和Cr(Ⅵ)的氧化还原产物,并且对NO3--N和Cr(Ⅵ)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粒径为0.15~0.... 通过连续流动试验研究了Fe0(零价铁)-PRB(渗透反应格栅)修复受NO3--N、Cr(Ⅵ)以及NO3--N和Cr(Ⅵ)复合污染模拟地下水的反应特性,分析了Fe0对NO3--N和Cr(Ⅵ)的氧化还原产物,并且对NO3--N和Cr(Ⅵ)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粒径为0.15~0.42 mm的Fe0和粒径为0.15 mm的活性炭作为PRB反应介质,二者的质量比为1∶1.结果表明,Fe0单独与NO3--N反应情况下,当进水中ρ(NO3--N)为20 mg/L时,去除率达95%,NO2-为还原过渡状态,NH4+是主要产物,出水pH从原水的7.1升至9.0左右,出水中ρ(TFe)<0.60 mg/L.Fe0处理Cr(Ⅵ)情况下,对Cr(Ⅵ)有较高的去除效果,进水中ρ〔Cr(Ⅵ)〕为10 mg/L时,去除率达96%,反应产物Fe3+和Cr(Ⅲ)可以形成沉淀附着在反应介质上,不会迁移到"下游"水体中,出水pH从原水的7.0升至8.0左右,出水中ρ(TFe)<0.30 mg/L.Fe0去除NO3--N和Cr(Ⅵ)复合污染时,共存的NO3--N对Cr(Ⅵ)的去除效果没有影响,Cr(Ⅵ)的存在降低了NO3--N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Fe0) 渗透反应格栅(prb) 地下水 NO3--N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去除模拟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反应特性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孟凡生 王业耀 李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92-97,共6页
采用粒径为0.15~0.42mm的零价铁(Fe0)和粒径为0.15mm的活性炭(AC)作为PRB反应介质,通过连续流动试验研究Fe0/AC-PRB修复模拟污染地下水时反应介质与六价铬〔Cr(Ⅵ)〕的反应特性,分析了AC对Cr(Ⅵ)的去除作用、Fe0对Cr(Ⅵ)的还原作用及... 采用粒径为0.15~0.42mm的零价铁(Fe0)和粒径为0.15mm的活性炭(AC)作为PRB反应介质,通过连续流动试验研究Fe0/AC-PRB修复模拟污染地下水时反应介质与六价铬〔Cr(Ⅵ)〕的反应特性,分析了AC对Cr(Ⅵ)的去除作用、Fe0对Cr(Ⅵ)的还原作用及其氧化还原产物、Fe0AC对Cr(Ⅵ)的协同去除效果,研究了土壤中残留铬的形态。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6.9~7.1条件下,AC对Cr(Ⅵ)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主要通过吸附对Cr(Ⅵ)加以去除。Fe0对Cr(Ⅵ)有较高的去除率,进水Cr(Ⅵ)浓度为10mg/L时,去除率达96%,氧化还原产物Fe3+和Cr3+与OH-形成沉淀附着在反应介质中,不会迁移到"下游"水体。Fe0/AC电池腐蚀反应可以提高Fe0的还原能力和还原效率,相对于Fe0单独作用时,铬铁比提高了1倍以上,出水pH从原水的7.0上升到8.0左右,铁浓度小于0.20mg/L。经过去离子水冲洗,容易迁移且易于被生物利用的弱酸可提取态铬解吸到水相中,有机物与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是含水层土壤中铬的主要存在形态,从生物可利用角度来说,铬的环境风险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Fe0) 活性炭 渗透反应格栅(prb) 地下水 六价铬〔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技术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玲 徐文彬 甘树福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80,共5页
综述可渗透反应墙(PRB)的技术关键、零价铁修复的原理和PRB的最新进展和实例应用,介绍PRB技术处理地下水的技术优势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 可渗透反应墙 地下水污染 修复技术 零价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筛选及修复试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维 王立东 +1 位作者 徐丽 杨军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4-858,共5页
通过实验研究筛选出一种经济可行的用于修复Cr(Ⅵ)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实验以Cr(Ⅵ)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选用MB、Fe0、粉煤灰和活性炭4种材料进行PRB介质筛选的静态实验,选取处理效果好且经济的MB作为PRB反应介质进行动态修复... 通过实验研究筛选出一种经济可行的用于修复Cr(Ⅵ)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实验以Cr(Ⅵ)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选用MB、Fe0、粉煤灰和活性炭4种材料进行PRB介质筛选的静态实验,选取处理效果好且经济的MB作为PRB反应介质进行动态修复实验。结果表明:以MB作为PRB反应介质可以使Cr(Ⅵ)的质量浓度从0.50 mg/L降低到0.05 mg/L以下,达到地下水水质Ⅲ类标准;且MB具有吸附量大、固液分离容易、无解吸、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以MB作为PRB反应介质修复Cr(Ⅵ)污染的地下水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可渗透反应墙 改性膨润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修复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过程中NH_4^+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海炜 孙继朝 +4 位作者 黄冠星 荆继红 张媛静 王金翠 张英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5-821,共7页
实验模拟地下水修复,以被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沸石、无烟煤、陶粒、活性炭、炉渣、钢渣、粉煤灰、零价铁作为填充材料,设计6种可渗透反应墙(PRB),分别为反应器1、2、3、4、5和6。分3个试验阶段对PRB技术修复污染地下... 实验模拟地下水修复,以被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沸石、无烟煤、陶粒、活性炭、炉渣、钢渣、粉煤灰、零价铁作为填充材料,设计6种可渗透反应墙(PRB),分别为反应器1、2、3、4、5和6。分3个试验阶段对PRB技术修复污染地下水中NH4+变化规律进行实验模拟研究,分析了反应器NH4+变化原因并探讨了NH4+变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NH4+去除率普遍较低,含沸石反应器脱氮效果最好,也仅为49.8%,部分反应器甚至出现负值;水解酸化作用,产生一定量NH4+和有机酸,造成反应器出水pH值降低和填充材料NH4+相对去除率偏低。PRB技术治理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技术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渗透反应墙(prb) 垃圾渗滤液 地下水:N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阴极MFC的PRB中试系统处理AMD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昌凤 孙敬 +5 位作者 罗飞翔 徐建平 何双双 胡守恒 郭润强 沈宏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52-2358,共7页
为研究基于SRB生物阴极微生物电池(MFC)的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可渗透反应墙(PRB)对提高PRB处理酸性矿井废水(AMD)效果的影响,构建了中试系统,考察了进水不同p H值、重金属离子浓度及不同HRT对系统处理AMD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FC区... 为研究基于SRB生物阴极微生物电池(MFC)的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可渗透反应墙(PRB)对提高PRB处理酸性矿井废水(AMD)效果的影响,构建了中试系统,考察了进水不同p H值、重金属离子浓度及不同HRT对系统处理AMD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FC区有很好的调节p H功能,进水p H=3,仍能调节PRB生化反应区进水及系统出水稳定在6.5左右。(2)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以MFC区为主,系统最终出水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在95%左右;调节HRT=4~2 d,Fe^(2+),Cu^(2+),Zn^(2+),Ni^(2+)去除速率750~1 500 mg/(m^3·h),而Mn^(2+)去除速率略低为600~1 000 mg/(m^3·h)。(3)硫酸根的去除速率随碳源减少呈下降趋势;MFC外电压随碳源以及菌量的变化而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池 可渗透反应墙 酸性矿井废水 中试系统 SRB生物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