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sted Newmark model to estimate permanent displacement of seismic slopes with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被引量:2
1
作者 ZHOU Zheng ZHANG Fei +1 位作者 GAO Yu-feng SHU Shu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830-1839,共10页
Nested Newmark model(NNM) i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assessing post-earthquake movements including dispersed shear movements. The original NNM omits that the tensile stresses would be encountered in slopes induced b... Nested Newmark model(NNM) i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assessing post-earthquake movements including dispersed shear movements. The original NNM omits that the tensile stresses would be encountered in slopes induced by earthquak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troduce the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and the relevant failure mechanism into NNM and conduct the limit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seismic displacement. Parametric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input ground motions on permanent displacement. Neglecting the tensile strength can underestimate the permanent displacements of slopes. As the peak acceleration increases, the underestimation becomes more significant. With the reduction of tensile strength, much larger deformation occurs next to the slope crest. Although the present results are limited to an example, the method is of value in practice to predict the post-earthquake profile of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S limit analysis EARTHQUAKES permanent displacement NEWMARK tensile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场地效应的多点地震动作用下边坡永久位移分析
2
作者 宋健 潘驭航 +3 位作者 陆朱汐 姬建 张飞 高玉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地震动引起的边坡土层非线性动力响应可能导致坡体不同位置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不一致,从而对整个滑动体的极限平衡状态及之后的地震累积永久位移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场地效应对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影响,基于极限平衡条分法,通过对不同土... 地震动引起的边坡土层非线性动力响应可能导致坡体不同位置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不一致,从而对整个滑动体的极限平衡状态及之后的地震累积永久位移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场地效应对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影响,基于极限平衡条分法,通过对不同土条赋予不同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动时程,推导出一种考虑场地效应的圆弧和任意形状滑面的多点地震作用下边坡永久位移分析方法。通过与有限差分软件FLAC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合理考虑地震动的场地效应。通过研究不同分布形式的多点地震动及竖向地震动对边坡永久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地效应引起的水平地震动放大以及多点地震动不同分布模式会导致整个滑体平均地震惯性力作用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地震作用下滑动体沿滑面的永久变形量,竖向地震动对边坡地震位移影响较小。将方法应用于Lexington土石坝震后变形案例分析,计算得到的坝坡地震永久位移与实际震后观测值相吻合,证明了考虑场地效应的重要性及本文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边坡稳定性 场地效应 永久位移 极限平衡条分法 多点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自适应PD型迭代学习控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希梅 马志军 朱国昕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2,共6页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易受摩擦力、端部效应和测量扰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PD型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根据误差的大小在线智能地调整学习增益,从而抑制扰动,并在控制器的微分系数上引入指数学习增益,...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易受摩擦力、端部效应和测量扰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PD型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根据误差的大小在线智能地调整学习增益,从而抑制扰动,并在控制器的微分系数上引入指数学习增益,实现收敛速度与跟踪精度之间的折衷;从理论上证明了自适应PD型ILC的收敛性,分析了该控制算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与传统PD型ILC相比,自适应PD型ILC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强的鲁棒性,大大地减小了跟踪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扰动 自适应pd型ILC 学习增益 跟踪精度 收敛速度 鲁棒性 跟踪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下顺倾边坡非规则坡面对抗滑桩最优位置加固效果研究
4
作者 杨岩松 肖宇 +3 位作者 李得建 程肖 俞强山 余鹏程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6-1526,共11页
自然界中顺倾边坡坡面大都呈非规则形态,其坡面几何凹凸特性和节理特性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使得采用抗滑桩加固边坡存在最优加固位置问题,并且在具有短时高能的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下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基于此,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和New... 自然界中顺倾边坡坡面大都呈非规则形态,其坡面几何凹凸特性和节理特性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使得采用抗滑桩加固边坡存在最优加固位置问题,并且在具有短时高能的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下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基于此,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和Newmark永久位移法建立了基于非规则坡面的抗滑桩加固边坡能耗分析模型,通过开展不同坡面的顺倾边坡理论与数值计算的失稳区域对比,验证了所提改进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①坡面几何特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更依赖于边坡折线角度β_(i)的大小,其次是折线高度ai;②随黏聚力cr和内摩擦角φ_(r)的增大,β_(i)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逐渐变大;节理倾角在10°~25°范围内,其对凸面坡稳定性影响最敏感;③非规则坡面顺倾边坡在脉冲地震动下抗滑桩最优加固位置相对于非脉冲地震动下更敏感,上凸下凹面坡抗滑桩最优加固位置在边坡中部偏上(x_(p)/x_(l)=0.6~0.7)。凹面坡、凸面坡、上凹下凸面坡及直线面坡抗滑桩最优加固位置在中部左右(x_(p)/x_(l)=0.4~0.6)。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中近断层非规则坡面顺倾边坡抗滑桩最优加固位置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则坡面几何特性 近断层脉冲地震动 顺倾边坡 永久位移 抗滑桩最优加固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简易方法合成直接乙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海胆状Pd催化层(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良良 刘丽丽 +5 位作者 罗凌虹 吴也凡 石继军 程亮 徐序 郭友敏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7-612,共6页
在室温下,通过电位置换反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Ni-YSZ(钇掺杂氧化锆)阳极表面制备海胆状Pd催化层。该催化层的结构和性能通过SEM、XRD和电化学等表征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维纳米花状Pd催化剂是由在Ni-YSZ阳极表面形成的多条纳... 在室温下,通过电位置换反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Ni-YSZ(钇掺杂氧化锆)阳极表面制备海胆状Pd催化层。该催化层的结构和性能通过SEM、XRD和电化学等表征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维纳米花状Pd催化剂是由在Ni-YSZ阳极表面形成的多条纳米棒有序的组合而成。通过在Ni/YSZ阳极表面引入该催化层,相比与传统Ni-YSZ阳极,燃料电池的最高功率和稳定性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该研究表明,电位置换反应是一种很高效的在传统Ni-YSZ阳极表面制备纳米抗积炭的功能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位置换反应 阳极 积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走滑断层大跨度桁架悬索桥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邹作家 郑史雄 +3 位作者 丁自豪 贾宏宇 余琦 程维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100,共9页
跨越断层的长大跨度桥梁难免会受到断层错动作用,为探究跨走滑断层地震动参数对大跨度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某主跨为538 m的钢桁架悬索桥为例,利用ABAQUS建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m”法)的全桥有限元模型。通过叠加人工低频地震成分... 跨越断层的长大跨度桥梁难免会受到断层错动作用,为探究跨走滑断层地震动参数对大跨度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某主跨为538 m的钢桁架悬索桥为例,利用ABAQUS建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m”法)的全桥有限元模型。通过叠加人工低频地震成分和实际高频地震成分,合成了跨走滑断层地震动,采用非一致激励位移时程法,重点分析永久位移、脉冲周期和跨断层角度对大跨度悬索桥的动力响应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永久位移增大,桥塔动力响应呈不同幅度的增长,特别是横桥向位移、剪力,以及顺桥向弯矩增幅比较明显,分别增大97%、88%和95%,且剪力的增大加剧了桥塔发生剪切破坏的风险;随着脉冲周期减小,桥塔沿顺桥向和横桥向的动力响应增幅差距较大,当脉冲周期小于4 s时,桥塔横桥向位移、剪力,以及顺桥向弯矩相较于另一方向增幅更为明显,其增幅分别为492.5%、170%和189.2%;跨断层角度对桥塔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且沿顺桥向和横桥向的响应变化趋势相反,跨断层角度为90°时,桥塔横桥向位移、剪力取得最大值,而弯矩取得最小值,且桥塔动力响应均在合理范围内,为最佳跨越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悬索桥 走滑断层 地震动合成 永久位移 脉冲周期 跨断层角度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永久位移的锚索框架减震锚头弹簧组件合理刚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桐 蒋良潍 +3 位作者 杨芸 葛学军 张翰文 易梦笔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0-420,共11页
强震作用下预应力框架锚索可能出现内锚段松脱、锚索拉断等震害,在锚头处设置弹簧是一种新型抗震措施,而弹簧刚度的合理选取对改善锚索受力至关重要。建立在锚头处设置弹簧预应力锚索框架的加固基岩-覆盖层边坡三维数值模型,研究边坡在... 强震作用下预应力框架锚索可能出现内锚段松脱、锚索拉断等震害,在锚头处设置弹簧是一种新型抗震措施,而弹簧刚度的合理选取对改善锚索受力至关重要。建立在锚头处设置弹簧预应力锚索框架的加固基岩-覆盖层边坡三维数值模型,研究边坡在不同峰值加速度、不同持时地震波作用下响应规律,调整锚索-弹簧串联体系等效刚度大小,分析坡体永久位移和锚索轴力减载比随弹簧刚度的非线性变化特征;以控制边坡位移及锚索减载效果为目标,提出弹簧组件的合理刚度确定方法。研究表明:随弹簧刚度降低,缓冲减震作用逐渐显著;坡顶水平加速度受刚度变化影响较小,但当弹簧刚度低于临界值后边坡位移及弹簧变形量急剧增加;以边坡永久位移实际调查经验限值为首要控制条件,结合位移、弹簧峰值行程随刚度变化拟合“直-曲分界点”曲线,以共同确定弹簧刚度下限;同理,依据减载比拟合曲线轴力削减明显区段得出刚度上限,以保证一定工程经济性。针对算例模型取永久位移10 cm、拟合曲线曲率k小于0.002 k max作为直曲分界判断依据,得0.4 g~0.6g强震下弹簧刚度区间为(2.5,3.8)kN/mm,研究方法可为边坡预应力锚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弹簧锚头 合理刚度 锚索减载比 永久位移控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霍尔故障下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径向位移容错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攀 王宇 张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794-4805,共12页
由于人工无轴承心脏泵要求微型化,所以心脏泵系统不能采用大体积的电涡流传感器来采集径向位移信息。基于霍尔测径向位移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采用霍尔同时辨识转角和径向位移,大幅降低系统体积。霍尔输出信号直接影响无轴承电机悬浮性... 由于人工无轴承心脏泵要求微型化,所以心脏泵系统不能采用大体积的电涡流传感器来采集径向位移信息。基于霍尔测径向位移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采用霍尔同时辨识转角和径向位移,大幅降低系统体积。霍尔输出信号直接影响无轴承电机悬浮性能,当单个霍尔传感器故障时,由于缺失一相磁链导致电机失浮。为了提高基于霍尔测径向位移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容错能力,该文针对单霍尔传感器故障时角度和径向位移信息会重新耦合,难以高精度分离的问题,提出基于谐波补偿的霍尔磁链重构算法。首先,采用磁链重构思想,利用剩余非故障霍尔重构解算径向位移的一相磁链;然后,对上述重构磁链中不偏心3次谐波进行补偿,并构建霍尔矫正表求解径向位移;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 径向位移 霍尔传感器 容错控制 谐波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位移误差的预设性能反步控制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滕子铖 陶友瑞 +1 位作者 李珊瑚 刘旭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80,共11页
单轴电机的伺服控制主要是对位移跟踪精度的控制,误差较大意味着跟随效果较差。目前对电机位移误差的控制策略大多难以做到定量的约束控制。本文提出一种将位移误差设置在预期范围内的预设性能反步控制策略,来定量调控输出位移误差的响... 单轴电机的伺服控制主要是对位移跟踪精度的控制,误差较大意味着跟随效果较差。目前对电机位移误差的控制策略大多难以做到定量的约束控制。本文提出一种将位移误差设置在预期范围内的预设性能反步控制策略,来定量调控输出位移误差的响应时间以及超调量等暂态性能,降低直线电机的位移误差。本文设计了预设性能函数作为控制边界,保证位移跟踪误差处于误差范围内并按设定时间快速收敛,利用Lyapunov理论设计反步控制器保证了系统的闭环稳定性和跟踪误差的收敛性。最后,利用直线电机伺服实验平台,通过不同工况高精度点位运动实验,证明了该控制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点位运动的位置跟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预设性能 反步法 误差转换 有限时间 位移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永久位移预测及断层悬索桥地震响应研究
10
作者 程维 唐清华 +3 位作者 贾宏宇 钟钰 许智 郑史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4,共11页
断层错动诱导的地表破裂永久位移对跨断层桥梁结构会造成严重破坏,准确预测断层错位的永久位移对跨断层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提出具有较高精度的断层错位量预测模型,然后通过低频成分叠加... 断层错动诱导的地表破裂永久位移对跨断层桥梁结构会造成严重破坏,准确预测断层错位的永久位移对跨断层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提出具有较高精度的断层错位量预测模型,然后通过低频成分叠加高频成分方法人工合成断层面两侧地震动(简称跨断层地震动),最后以某主跨为538 m的跨断层大跨钢桁架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m法)的全桥计算模型,探究断层位置和跨越角度对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BPNN提出的方法能精确预测断层位错永久位移,对比已有的回归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为人工合成跨断层地震动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断层相对位置会显著影响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与近断层地震动作用相比,在跨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悬索桥的塔底剪力、弯矩、相对位移以及扭矩响应增加了22.79%、154.1%、139.36%和265.48%;断层跨越角度对悬索桥动力响应影响明显,其响应均以跨越角度θ=90°呈规律对称分布,塔顶纵向位移、塔底纵向弯矩、塔底纵向剪力以及塔底扭矩最大值均出现在θ=90°,分别为0.81 m、282.45 MN∙m、3.96 MN和6.14 MN∙m。研究成果可为跨断层悬索桥抗震分析提供一套简便、可靠的人工地震动合成方法,也揭示了跨越角度和断层位置对跨断层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位移 预测模型 大跨悬索桥 地震响应 跨越角度 倾滑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近断层地震动永久位移的基线校正方法
11
作者 陈科旭 俞瑞芳 徐建荣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2-2020,共9页
在对近断层原始地震加速度记录的处理中,如何保留真实的地面永久位移信息,是目前地震加速度记录基线校正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对现有近断层地震加速度基线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范围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引入平滑斜坡位移函数模... 在对近断层原始地震加速度记录的处理中,如何保留真实的地面永久位移信息,是目前地震加速度记录基线校正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对现有近断层地震加速度基线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范围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引入平滑斜坡位移函数模型,建立了能够合理表征近断层地震动永久位移的一种基线校正方法,并通过典型近断层加速度记录的基线处理对该方法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方法改善了位移函数模型与位移时程之间的拟合精度,能减少主观参数选择对基线校正结果的影响,且校正后的地面永久位移与GPS同震位移吻合度较高。本文建立的地震动基线校正方法不仅能够自动处理近断层地震动的基线漂移,且能合理表征由于滑冲效应而产生的地面永久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基线校正 地面永久位移 GPS同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永磁体外部磁场的均匀性分析
12
作者 康瑞 郭彦青 +2 位作者 段志强 张盼盼 高宏伟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7,共7页
在精密测量和航空航天领域,类磁栅位移传感器对永磁体产生磁场的均匀性有很高的要求,但常见的永磁体磁场均匀性较差,从而影响液压缸位移的高精确、高可靠测量。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弧形永磁体,首先基于分子电流假说和比奥... 在精密测量和航空航天领域,类磁栅位移传感器对永磁体产生磁场的均匀性有很高的要求,但常见的永磁体磁场均匀性较差,从而影响液压缸位移的高精确、高可靠测量。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弧形永磁体,首先基于分子电流假说和比奥-萨法尔定律,推导弧形永磁体在空间任一点产生磁感应强度的表达式;其次利用Maxwell电磁场分析软件对永磁体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确定弧形永磁体的基本尺寸;最后搭建实验平台测量永磁体对应位置处的磁感应强度,通过对比实测数据和Maxwell仿真数据,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弧形永磁体能够产生较为均匀的磁场,磁场均匀区域的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3%;在类磁栅位移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中,敏感元件在弧形永磁体均匀磁场内测试得到一致性较好的简谐信号,为传感器后续细分处理保证信号质量,从而提升传感器的测试精度,进一步证明了弧形永磁体产生均匀磁场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永磁体 均匀磁场 磁感应强度 Maxwell电磁仿真 类磁栅位移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表法的岩质斜坡永久位移快速计算方法
13
作者 李丞 张永进 +2 位作者 曾科 徐兴倩 屈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5,共6页
岩质斜坡地震稳定性的快速评价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传统上,大多数研究采用图表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快速评价岩质斜坡的地震稳定性,目前缺乏快速计算岩质斜坡临界加速度的方法。如何构建临界加速度模型是计算斜坡永久位移的前提条件... 岩质斜坡地震稳定性的快速评价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传统上,大多数研究采用图表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快速评价岩质斜坡的地震稳定性,目前缺乏快速计算岩质斜坡临界加速度的方法。如何构建临界加速度模型是计算斜坡永久位移的前提条件。为此,采用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平均界解)和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岩质斜坡临界加速度的新方法。对概化岩质斜坡进行数值建模,基于1 960次的案例计算结果,绘制了岩质斜坡临界加速度图,通过2次拟合统计分析,构建了岩质斜坡临界加速度与斜坡几何条件和强度参数的函数表达式,并将本文方法与Newmark模型和数值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计算精度比Newmark模型更接近数值解。所开发的岩质斜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高效、便捷,不仅能够用于单体斜坡地震稳定性的快速计算,还可以为计算区域尺度内大量斜坡的永久位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斜坡 图表法 有限元极限分析 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 临界加速度 Newmark模型 永久位移 快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集集主震记录研究近断层强震记录的基线校正方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勇 陈鲲 俞言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共7页
从集集主震记录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46个台站的记录作为数据集。在总结国内外基线校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校正步骤:(1)初步判定记录中是否包含永久位移信息以便选用不同的校正方法。(2)以积分位移时程的末端平稳为标准,来确定积分速度... 从集集主震记录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46个台站的记录作为数据集。在总结国内外基线校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校正步骤:(1)初步判定记录中是否包含永久位移信息以便选用不同的校正方法。(2)以积分位移时程的末端平稳为标准,来确定积分速度时程末端拟合出的最优直线斜率作为校正量,去校正原始加速度时程,从而保留永久位移信息。永久位移等值线结果与GPS测量结果大体相符。根据校正结果推测认为:瞬变后保持或扩张或部分回弹,可能是决定永久位移形态的主要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集主震 基线校正方法 永久位移 直线拟合 末端平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氢体系中氢氘的排代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赣 陆光达 蒋国强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0-206,共7页
研究了一维排代条件下 ,Pd H体系中气 固相间氢 氘的互相排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较细的钯颗粒 (≈ 0 15mm) ,室温 (≈ 2 2℃ )下气体线流速在 2 0~ 8.5cm/s范围内具有较理想的排代效果 ,表观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气 固界面的化... 研究了一维排代条件下 ,Pd H体系中气 固相间氢 氘的互相排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较细的钯颗粒 (≈ 0 15mm) ,室温 (≈ 2 2℃ )下气体线流速在 2 0~ 8.5cm/s范围内具有较理想的排代效果 ,表观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气 固界面的化学反应速率 ;在 2 2~ 75℃范围内 ,温度对排代效果的影响较小 ,当温度降至 10℃时 ,氢氘在固相内的扩散速率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排代 钯-氢体系 同位素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数字强震仪记录误差分析与零线校正方法 被引量:53
16
作者 于海英 江汶乡 +3 位作者 解全才 杨永强 程翔 杨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共12页
本文对数字强震仪记录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对国家强震动台网入网的5种型号数字强震仪系统作了振动台对比试验,分析了该系统加速度记录积分后速度和位移时程零线漂移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加速度记录的零线漂移校正方法和校正准则。为了印证... 本文对数字强震仪记录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对国家强震动台网入网的5种型号数字强震仪系统作了振动台对比试验,分析了该系统加速度记录积分后速度和位移时程零线漂移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加速度记录的零线漂移校正方法和校正准则。为了印证零线校正方法的可靠性,对振动台试验中强震仪记录到的加速度两次积分得出位移时程与试验时记录到的绝对位移进行比较,计算位移和振动台绝对位移完全一致;对2008年5.12汶川8.0级大地震和1999年台湾9.21集集7.6级地震现场加速度记录两次积分后得出永久位移与两次大地震的GPS同震位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大地震近场仪器墩会发生倾斜或产生永久位移时加速度记录的零线校正有明显效果,可以给出加速度积分后的速度和位移并符合校正准则。本文方法解决了对大地震近场地面运动的研究停留在对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的研究阶段的困惑,满足了结构抗震对地面永久位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强震仪 近场加速度记录 零线校正 永久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边坡地震永久位移初探 被引量:13
17
作者 卢坤林 朱大勇 +1 位作者 朱亚林 许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5-1429,共5页
将著名的Newmark有限滑动位移法拓展到三维空间,提出了三维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分析方法。针对潜在滑体,运用三维极限平衡理论确定屈服加速度,借助数值方法获得平均地震加速度,进而依据Newmark的建议计算永久位移量。实例分析表明,该方... 将著名的Newmark有限滑动位移法拓展到三维空间,提出了三维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分析方法。针对潜在滑体,运用三维极限平衡理论确定屈服加速度,借助数值方法获得平均地震加速度,进而依据Newmark的建议计算永久位移量。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合理;与三维方法相比,二维分析得到的屈服加速度与平均加速度均偏低,永久位移量偏大;偏差量随着滑体长度的增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地震 永久位移 NEWMARK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汶川地震强震动记录的边坡永久位移预测模型 被引量:41
18
作者 徐光兴 姚令侃 +1 位作者 李朝红 王晓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1-1136,共6页
边坡的永久位移为边坡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坡体稳定性判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利用汶川地震时记录到的大量强震动记录,建立了基于临界加速度比、Arias强度和地震剩余强度的永久位移预测模型。通过能量法将实测边坡位移转换为无支护结构的边... 边坡的永久位移为边坡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坡体稳定性判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利用汶川地震时记录到的大量强震动记录,建立了基于临界加速度比、Arias强度和地震剩余强度的永久位移预测模型。通过能量法将实测边坡位移转换为无支护结构的边坡永久位移,并利用其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文中提出的3种位移模型与回归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基于地震剩余强度的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说明永久位移与地震剩余强度具有强相关性;以临界加速度比为参数的模型简单实用;以Arias强度为参数的模型判定系数和预测精度均较差。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记录台站的当地效应,基于强震动记录回归的永久位移模型具有区域相关性。文中提出的模型可为四川及其邻近省份的西部山区区域地震滑坡风险评价、震后滑坡灾势评估以及具体边坡工程地震稳定性的快速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永久位移 预测模型 汶川地震 Newmark方法 能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接触器位移分段PWM控制及吸合过程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汪先兵 林鹤云 +2 位作者 房淑华 任其文 金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在分析永磁接触器吸合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位移分段的控制策略,实时检测接触器动铁心位移,并据此调整控制电压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占空比,使接触器的动态吸力和反力特性达到良好的配合,实现最优运动特性下的吸合控制。... 在分析永磁接触器吸合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位移分段的控制策略,实时检测接触器动铁心位移,并据此调整控制电压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占空比,使接触器的动态吸力和反力特性达到良好的配合,实现最优运动特性下的吸合控制。建立在位移分段PWM智能化控制下吸合过程的动态特性方程,耦合电压平衡方程和机械运动方程,采用4阶龙格-库塔算法仿真永磁接触器整个吸合动态过程。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较吻合,验证了动态特性方程和仿真方法的正确性。最后,针对提出的控制策略,通过实验比较了4种不同分段的PWM控制方案,选出了最佳,可显著降低永磁接触器动触头及动铁心的闭合速度,并减少由其碰撞带来的触头一、二次弹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接触器 智能化控制 吸合过程 位移分段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垃圾填埋体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云敏 柯瀚 凌道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6-72,共7页
结合某垃圾填埋场工程 ,利用表面波频谱分析法 (SASW )测试垃圾填埋体的剪切波速 ,得到了用于静动力响应分析的填埋体参数。在假定地表降水入渗为填埋场垃圾土体唯一补给来源的前提下 ,提出了确定浸润线自由面的方法 ,通过静力和动力有... 结合某垃圾填埋场工程 ,利用表面波频谱分析法 (SASW )测试垃圾填埋体的剪切波速 ,得到了用于静动力响应分析的填埋体参数。在假定地表降水入渗为填埋场垃圾土体唯一补给来源的前提下 ,提出了确定浸润线自由面的方法 ,通过静力和动力有限元计算 ,对某填埋场边坡进行了稳定分析。对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分析后发现 ,在地震过程中 ,滑动面的位置比较集中。在此基础上 ,对Newmark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圆弧滑动面 ,得到了填埋场在地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实例分析表明 ,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的初始压实 ,对埋场的地震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固体废弃物 稳定分析 地震响应 永久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