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崔盘根 季江 +3 位作者 李遇梅 周武庆 陈敏 陈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04-806,共3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中性粒细胞(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对25例活动期SLE患者PBMC及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并与21名健康者...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中性粒细胞(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对25例活动期SLE患者PBMC及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并与21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SLE患者PBMC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76.0%(19/25),对照组为47.6%(10/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MNL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4.3%(12/25)和45.7%(1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BMCp16基因高甲基化的SLE患者中,IgG升高者占78.9%(15/19),与该细胞系p16基因甲基化阴性的SLE患者IgG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PBMCp16基因甲基化明显异常,IgG升高与之相关,p16基因高甲基化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基因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岩藻和油菜3种植物提取多糖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惠玲 苗得园 +1 位作者 龚玉梅 张培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5-208,共4页
180只1日龄北京白鸡,饲养至21日龄随机分组进行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每组分别添加黄芪、岩藻和油菜3种植物提取多糖成分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剂量为10mg/只,每种成分又分为滴鼻点眼和肌肉注射两种免疫途径。首免和二免后定期采血检测新... 180只1日龄北京白鸡,饲养至21日龄随机分组进行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每组分别添加黄芪、岩藻和油菜3种植物提取多糖成分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剂量为10mg/只,每种成分又分为滴鼻点眼和肌肉注射两种免疫途径。首免和二免后定期采血检测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率。结果表明:黄芪和岩藻多糖能显著提高新城疫的血凝抑制抗体水平,三种多糖都能显著提高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率,这三种植物多糖能增强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免疫增强剂 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效价 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占文 李玉 +2 位作者 拱玉华 马东初 孙慧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报道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比浊法检测血清中sIL2R、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百分数;与健康人... 目的:报道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比浊法检测血清中sIL2R、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百分数;与健康人做对照。结果:放疗前sIL2R显著增高(P<0.01),IgG及IgM亦增高(P<0.05),B细胞百分数低下(P<0.01),CD3+细胞降低(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5);放疗后sIL2R含量显著下降(P<0.01),IgG亦降低(P<0.05),B细胞百分数下降(P<0.05),CD3+细胞进一步下降(P<0.05),CD4+/CD8+比值亦降低(P<0.05);IgM和NK细胞放疗前后无变化。临床Ⅳ期者比Ⅱ、Ⅲ期者CD4+/CD8+比值更低(P<0.01)。结论:放射治疗会使宿主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肺肿瘤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态甲醛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兰 程文文 +3 位作者 高娜娜 常青 熊国梅 丁书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4-287,共4页
为研究气态甲醛对外周血白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选用SPF级昆明种纯系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用浓度为0.5 mg/m2、1.0 mg/m2、3.0 mg/m3气态甲醛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72 h,染毒结束后,观察外周血白细胞的DNA断裂和DNA-蛋白质交联的状况.... 为研究气态甲醛对外周血白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选用SPF级昆明种纯系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用浓度为0.5 mg/m2、1.0 mg/m2、3.0 mg/m3气态甲醛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72 h,染毒结束后,观察外周血白细胞的DNA断裂和DNA-蛋白质交联的状况.实验表明:气态甲醛能诱导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DNA断裂,在各染毒浓度组与对照组均有及显著差异,在0.5 mg/m3浓度组DNA断裂效应比1.0 mg/m2,3.0 mg/m3浓度组高;1.0 mg/m2,3.0 mg/m3浓度组出现明显的DNA-蛋白质交联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气态甲醛暴露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彗星试验 DNA断裂 DNA蛋白质交联 外周血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流行热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后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类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金红 李媛 +5 位作者 宋晓华 孟庆文 吴东来 于康震 刘保全 严隽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9-452,共4页
对牛流行热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并攻毒后 ,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灭活苗免疫后 ,牛的CD4 + 显著升高 ,可能与参与辅助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有关 ,攻毒后 ,γδT细胞均显著上升 ,免疫组在攻毒后 3周仍保持在相当的... 对牛流行热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并攻毒后 ,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灭活苗免疫后 ,牛的CD4 + 显著升高 ,可能与参与辅助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有关 ,攻毒后 ,γδT细胞均显著上升 ,免疫组在攻毒后 3周仍保持在相当的高水平 ,IL_2Rα阳性细胞在攻毒后高热期也有显著升高 ,而CD8+ 细胞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流行热病毒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类 病毒灭活疫苗 分布 免疫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免疫植物多糖对法氏囊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孙惠玲 苗得园 +1 位作者 龚玉梅 张培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将60只1日龄北京白鸡,饲养至14日龄,随机分组进行传染性法氏囊中等毒力疫苗的免疫,各组分别添加黄芪、岩藻和油菜3种植物提取的多糖成分,添加剂量为10 mg/只。26日龄进行二免,首免及二免都采用滴鼻点眼方式进行。二免后定期采血检测法... 将60只1日龄北京白鸡,饲养至14日龄,随机分组进行传染性法氏囊中等毒力疫苗的免疫,各组分别添加黄芪、岩藻和油菜3种植物提取的多糖成分,添加剂量为10 mg/只。26日龄进行二免,首免及二免都采用滴鼻点眼方式进行。二免后定期采血检测法氏囊中和抗体效价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率。结果表明:二免后2周,除了油菜多糖以外,其他2种多糖添加组的中和抗体滴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各组的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3种植物多糖成分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增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糖 传染性法氏囊病 中和抗体 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邹黎黎 罗永煌 +2 位作者 郝娟 谢明权 李安兴 《中国兽药杂志》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用离心和细胞破碎沉淀法提取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的抗菌活性物质,测定其对10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对埃希氏大肠杆菌、海豚链球菌、多杀性巴斯德菌、温和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副... 用离心和细胞破碎沉淀法提取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的抗菌活性物质,测定其对10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对埃希氏大肠杆菌、海豚链球菌、多杀性巴斯德菌、温和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10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效力;其中,对海豚链球菌的抗菌效力最强,抑菌圈达22.1mm;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力次之,抑菌圈达21.7 mm;对霍乱弧菌的抗菌效力较弱,抑菌圈为7mm。实验还测定了理化因子对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抗菌活性的影响,发现其具有酸溶性、EDTA敏感性和热稳定性等特点。据此特点,初步确定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中所含的抗菌活性物质是抗菌肽。比较了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和密西西比红耳龟、花田鸡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的抗菌效力的强弱,发现前者对于实验所用10种细菌的抗菌效力明显强于后两者;其中,对链球菌的抗菌效力,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最强,抑菌圈达21.3 mm,密西西比红耳龟外周血白细胞提取物次之,抑菌圈为5.3 mm,花田鸡白细胞提取物最弱,抑菌圈为0.67 mm。说明暹罗鳄外周血白细胞中存在一种或数种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暹罗鳄 外周血白细胞 提取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的优化改良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芸 李春晓 +7 位作者 孙向婉 王鑫 赵正午 王月明 韦东来 刘晓晔 穆祥 董虹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111,I0009,共5页
本试验旨在寻找一种高效、简便、经济及可靠的方法从大鼠外周血中分离出嗜中性粒细胞(PMNs),为后续抗菌药物筛选及机理研究提供基础。在常规的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基础上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以去除淋巴细胞,并对离心温度、Percoll浓度... 本试验旨在寻找一种高效、简便、经济及可靠的方法从大鼠外周血中分离出嗜中性粒细胞(PMNs),为后续抗菌药物筛选及机理研究提供基础。在常规的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基础上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以去除淋巴细胞,并对离心温度、Percoll浓度等进行改良,考察优化后方法提取的PMNs数量、活力及纯度。试验结果显示:(1)优化后提取的PMNs数量与常规方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约为常规提取方法的1.2倍;(2)优化后方法和常规方法提取的PMNs活力均为97%以上,无差异(P>0.05);(3)优化后方法提取的PMNs纯度约为80%,常规方法提取纯度为20%,优化后方法与常规提取方法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优化改良后的方法分离出的PMNs纯度高,活性好,数量多,是一种简单、高效的PMNs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外周血 嗜中性粒细胞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血多肽对草鱼离体培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贾睿 杜金梁 +6 位作者 曹丽萍 徐跑 王佳豪 刘英娟 殷国俊 蒋火金 柏爱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评估猪血多肽对草鱼的免疫增强作用,为进一步推广猪血多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纯化草鱼头肾细胞、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分别体外暴露在不同质量浓度的猪血多肽(0、10、20、40... 【目的】评估猪血多肽对草鱼的免疫增强作用,为进一步推广猪血多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纯化草鱼头肾细胞、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分别体外暴露在不同质量浓度的猪血多肽(0、10、20、40、80μg/mL)中作用24 h,然后测定草鱼外周血白细胞增殖、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和头肾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探讨猪血多肽对草鱼体外培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猪血多肽体外作用24 h后,有效促进了草鱼体外培养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且以80μg/mL猪血多肽的增效作用最明显,能极显著促进外周血白细胞增殖和增强巨噬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P<0.01),显著提高巨噬细胞氮呼吸爆发活性和头肾细胞SOD活性(P<0.05)。【结论】猪血多肽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具有促进作用,且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实际生产中,可将猪血多肽开发成一种免疫添加剂,以增强水产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多肽 草鱼 外周血白细胞 巨噬细胞 头肾细胞 细胞增殖 呼吸爆发活性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pG-DNA序列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离体培养免疫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丽萍 丁炜东 +1 位作者 张柳 殷国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9-635,共7页
采用Percoll密度离心等技术,对异育银鲫的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进行离体培养,经人工合成的CpG-DNA序列作用后,测定其对头肾巨噬细胞的氧、氮呼吸爆发活性和对外周血白细胞增殖的影响,从CpG-DNA核心CG两端的侧翼序列(种属)、核心C... 采用Percoll密度离心等技术,对异育银鲫的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进行离体培养,经人工合成的CpG-DNA序列作用后,测定其对头肾巨噬细胞的氧、氮呼吸爆发活性和对外周血白细胞增殖的影响,从CpG-DNA核心CG两端的侧翼序列(种属)、核心CG的数量和位置等方面观察CpG-DNA基序对异育银鲫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670较1826和2006具有更显著的增强巨噬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性和白细胞的增殖作用(P<0.05);1670-N与同浓度1670比较具有更强的提高白细胞的增殖能力;1670-D比同浓度的1670更能显著地促进白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的氮呼吸爆发活性(P<0.05);1670-R对巨噬细胞氧、氮爆发活性及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无显著促进作用。结果证明了CpG-DNA可以通过促进巨噬细胞的氮氧爆发活性和增强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这种作用受到核心CG两端的侧翼序列、核心序列的位置数量及核心CG顺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DNA 巨噬细胞 氧爆发活性 氮爆发活性 外周血白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单有效的提取外周血白细胞总RNA的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随忠 姚学萍 赵兴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786-5787,共2页
[目的]介绍了一种提取动物外周血白细胞总RNA的方法。[方法]对从健康奶牛和患病奶牛中分离的外周血白细胞,采用RNAlater样品储存液进行保存。采用RNAultra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白细胞总RNA,检测其浓度和纯度,并通过RT-PCR进一步检测其质... [目的]介绍了一种提取动物外周血白细胞总RNA的方法。[方法]对从健康奶牛和患病奶牛中分离的外周血白细胞,采用RNAlater样品储存液进行保存。采用RNAultra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白细胞总RNA,检测其浓度和纯度,并通过RT-PCR进一步检测其质量。[结果]提取总RNA中28 S和18 SRNA条带清晰,比例适当,OD260/OD280为1.8~2.0。以提取的总RNA反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板,能扩增出预期长度的牛G3PDH基因序列,未见非特异性产物。采用该方法提取的总RNA质量好、纯度高,能满足cDNA文库构建、分子克隆和基因表达等研究的需要。[结论]该方法具有简单有效、实用性强和重复性好的特点,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白细胞 R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犬白细胞中相关基因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格宾 山本一郎 +1 位作者 新井敏郎 陈武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5-80,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肥胖时期的犬血浆中相关生化指标和外周血液白细胞(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PBL)中胰岛素和脂联素通路、能量和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为开发肥胖犬代谢紊乱的早期诊断法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到动物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 目的观察不同肥胖时期的犬血浆中相关生化指标和外周血液白细胞(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PBL)中胰岛素和脂联素通路、能量和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为开发肥胖犬代谢紊乱的早期诊断法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到动物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不同品种的犬59只,按照5分制的身体评分指数分为正常犬(26只)、超重犬(28只)和肥胖症犬(5只),分别检测血浆中生化代谢指标(葡萄糖、血尿素氮、肌氨酸酐、总胆固醇、总蛋白质、三酸甘油酯、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非酯化脂肪酸、脂联素和免疫反应胰岛素)和PBL中相关基因[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p85α),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DPH)、脂肪酸合酶(FAS)、脂联素受体(ADIPOR1,2)]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犬相比,超重犬和肥胖犬血浆中的胰岛素含量显著升高,肥胖犬非酯化脂肪酸、总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显著升高。肥胖犬PBL中胰岛素下游相关基因IRS-2、脂类代谢基因FAS和能量代谢基因MDH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肥胖犬患有高胰岛素血症和严重的脂类代谢紊乱,胰岛素下游基因和其他代谢相关基因的显著下降可能提示肥胖犬患有胰岛素抵抗和能量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代谢紊乱 外周血白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完全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鹃 陈宝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61-463,467,共4页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该作者综述了能为临床所接受的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不完全相合的移植配型要求 ,以及从预处理、动员、干细胞体外处理、加强免疫重建。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铅、锰和铬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家骥 方春强 石朝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1年第4期259-262,共4页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和血清溶血素测定法研究了镉、铅、锰和铬对小鼠体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鼠连续自由饮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镉(0.02,0.09,0.45mmol/L),硝酸铅(0.15,0.77,3.86mmol/L),硫酸锰(0.06,0.28,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和血清溶血素测定法研究了镉、铅、锰和铬对小鼠体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鼠连续自由饮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镉(0.02,0.09,0.45mmol/L),硝酸铅(0.15,0.77,3.86mmol/L),硫酸锰(0.06,0.28,1.42mmol/L)和重铬酸钾(0.01,0.04,0.23mmol/L)溶液7d后,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血清溶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但连续饮用15d后,血清溶血素水平比对照组降低。表明镉、铅、锰和铬对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毒性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早于对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免疫 淋巴细胞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半滑舌鳎外周血白细胞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爽 罗璋 +3 位作者 张振国 刘肖莲 刘国山 冯守明 《河北渔业》 2018年第3期1-4,24,共5页
为研究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因素,探索Percoll分离半滑舌鳎外周血白细胞的最佳方法,试验设置了密度梯度为1.015/1.065g/mL、1.020/1.070g/mL、1.025/1.075g/mL、1.... 为研究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因素,探索Percoll分离半滑舌鳎外周血白细胞的最佳方法,试验设置了密度梯度为1.015/1.065g/mL、1.020/1.070g/mL、1.025/1.075g/mL、1.030/1.080g/mL、1.035/1.085g/mL的五种分离液,分别于600×g、800×g和1 000×g离心力下进行半滑舌鳎白细胞分离,以所得白细胞密度、白细胞纯度、活细胞率作为评判指标,并对分离的白细胞进行了显微观察、鉴定,比较不同密度梯度分离液、不同离心力的分离效果。结果显示:以1.020/1.070g/mL密度梯度分离液、800×g离心力条件下分离效果最佳,每毫升外周血可分离到白细胞数量平均为(2.485±0.182)×107个,白细胞纯度平均为(97.926±0.679)%,活细胞率平均为(97.037±0.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外周血白细胞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的筛选
16
作者 石忠松 李明昌 +4 位作者 孙毅明 朱永华 戴华浩 潘伟生 黄正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9,74,共5页
【目的】基因芯片技术建立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筛选与信号传导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1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提取总RNA,与含22215个人类基因的Affymetrix寡核苷... 【目的】基因芯片技术建立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筛选与信号传导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1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提取总RNA,与含22215个人类基因的Affymetrix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洗脱、染色和扫描,分析检测的数据。荧光定量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检测的22215个基因中,颅内动脉瘤共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25个,差异水平均达2倍以上的基因有3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信号传导相关基因有7个,其中上调基因5个,下调基因2个。【结论】血液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是研究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的新策略,多个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参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白细胞 单核 基因表达谱 信号传导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三色间接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外周血白细胞亚群
17
作者 戴志红 赵耘 +6 位作者 宁宜宝 秦玉明 谢磊 张广川 范学政 王在时 张仲秋 《中国兽药杂志》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用三色间接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外周血粒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亚群。来源于2头猪的12个猪外周血液样品裂解红细胞后,用3种SWC(swine workshop cluster)单抗和不同标记的二抗染色,对全体细胞设门,测定了SWC1、SWC3、SWC8在外周血白细胞上... 用三色间接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外周血粒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亚群。来源于2头猪的12个猪外周血液样品裂解红细胞后,用3种SWC(swine workshop cluster)单抗和不同标记的二抗染色,对全体细胞设门,测定了SWC1、SWC3、SWC8在外周血白细胞上的表达,分析了嗜中性粒细胞(SWC1+SWC3+SWC8+)、嗜酸性粒细胞(SWC1-SWC3+SWC8+)、B细胞(SWC1-SWC3-SWC8+)、单核细胞(SWC1+SWC3+SWC8-)在外周血白细胞中的比例。结果显示,细胞分群情况良好,两组测定结果的均值及方差无显著差异,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占(32.6±0.8)%,嗜酸性粒细胞占(4.7±0.3)%,B淋巴细胞占(3.7±0.2)%,单核细胞占(2.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白细胞 流式细胞术 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霉素A对大鼠心脏移植模型淋巴细胞分子表达与移植心脏病理学改变时相关系的影响
18
作者 许秀芳 辛毅 +5 位作者 李娜 张颖 黄益民 顾云 周玉杰 张兆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9,共9页
【目的】通过环孢素A(CsA)干预的异体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的研究,对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分子表达、心肌组织淋巴细胞浸润能力和移植心脏病理改变时相进行比较,探讨环孢素A对其影响。【方法】SD大鼠为移植心脏供体,Wistar大鼠为移植心脏受... 【目的】通过环孢素A(CsA)干预的异体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的研究,对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分子表达、心肌组织淋巴细胞浸润能力和移植心脏病理改变时相进行比较,探讨环孢素A对其影响。【方法】SD大鼠为移植心脏供体,Wistar大鼠为移植心脏受体。实验分为心脏移植对照组和环孢素A干预+心脏移植组实验组两组。在移植前及移植后24 h、3 d、7d、10 d和12 d时间点免疫荧光测定淋巴细胞在心肌组织中浸润能力、实时定量PCR检测淋巴细胞编码基因CD4、CD8和酪氨酸激酶P59 mRNA表达水平、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判断排斥反应程度。【结果】①心脏移植后24 h内,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的转录与表达为一过性降低;②心肌组织CD4+、CD8+淋巴细胞浸润和Ⅱ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主要出现于心脏移植后的d3~d7;③环孢素A不能有效抑制移植后3 d内心肌组织CD4+、CD8+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的快速增加,但可明显降低移植后d3~d7的心肌组织CD4+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④环孢素A不能完全阻断淋巴细胞P59基因的表达;⑤环孢素A不能有效抑制淋巴细胞CD4基因正调表达,但可抑制CD8基因的转录。【结论】环孢素A的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在大鼠移植后d3~d7。淋巴细胞基因表达、心肌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与排斥反应病理改变有关。这将有助于同种移植病人环孢素A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心脏移植模型 心脏外科 心肌组织淋巴细胞浸润 病理学 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时相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鲡外周血白细胞体外吞噬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邰光富 鄢庆枇 +2 位作者 徐晓津 李芊 覃映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74,共7页
为建立鳗鲡外周血白细胞体外吞噬嗜水气单胞菌的数量模型,研究了感染时间一定、感染复数变化的情况下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吞噬的细菌数量和白细胞的存活率,同时还研究了感染复数一定、感染时间变化的情况下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吞噬的细菌数量... 为建立鳗鲡外周血白细胞体外吞噬嗜水气单胞菌的数量模型,研究了感染时间一定、感染复数变化的情况下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吞噬的细菌数量和白细胞的存活率,同时还研究了感染复数一定、感染时间变化的情况下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吞噬的细菌数量和白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发现,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吞噬作用,在感染复数为100∶1、感染时间为30min时细胞吞噬的细菌量达到饱和,而细胞本身仍可维持较高活性。表明100∶1的感染复数及30min的感染时间,是研究鳗鲡外周血白细体外吞噬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模型的最佳参数。本研究还通过检测吞噬速率和杀菌速率评估建立起来的数量模型发现,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吞噬嗜水气单胞菌的速率较吞噬大肠杆菌的速率快,但杀灭该菌的速率却均显著低于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速率,进一步证明建立的数量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白细胞 吞噬 嗜水气单胞菌 鳗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对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冬梅 陆德宾 +4 位作者 李玉琴 黄艳玲 胡志安 姚忠祥 张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575-158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对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从2018年1~12月在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136例,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分为意识...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对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从2018年1~12月在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136例,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分为意识障碍组(GCS≤14分,n=59)与无意识障碍组(GCS=15分,n=77),比较两组间外周血白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与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以及常见血管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的差异。在意识障碍组中分别比较上述外周血指标与GCS评分的关联性。结果意识障碍组外周血白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房颤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无意识障碍组,而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意识障碍组外周血白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越高,则GCS评分越低,二者呈负相关。运用协方差分析分别校正了房颤以及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后,以上负相关仍然存在。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升高与意识障碍GCS评分降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意识障碍 外周血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