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流体包裹体特征 被引量:22
1
作者 侯启军 蒙启安 张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1,共4页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砂岩中的自生矿物含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其中与有机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3个峰值,说明扶杨油层油气注入分为3期:第一期油气注入时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120℃,有机包裹体分布于晚期石英...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砂岩中的自生矿物含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其中与有机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3个峰值,说明扶杨油层油气注入分为3期:第一期油气注入时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120℃,有机包裹体分布于晚期石英次生加大边、石英颗粒愈合缝和方解石胶结物中,晚期石英次生加大边与晚期方解石胶结物之间存在油迹(或沥青),而石英颗粒愈合缝中的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00~110℃,说明在均一温度90~100℃至110~120℃之间发生过一次构造活动,导致石英颗粒破裂。第二期油气注入的均一温度为120~150℃,发生于方解石脉充填和石英颗粒裂缝的愈合过程中,在方解石脉中发现沥青质,说明该期油气注入规模较大,基本抑制了所有自生矿物的生长。第三期油气注入记录于石英次生加大边之中的有机包裹体中,其均一温度为160~170℃。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早期注入的油气热演化程度低,晚期注入的油气热演化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扬油层 流体包裹体 油气注入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特低渗微裂缝性油藏合理注水参数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斌虎 张洪军 罗静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0-435,共6页
以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微裂缝性油藏为例,围绕开发中后期储层特征、水驱油机理的分析,结合矿场试验效果,提出了特低渗微裂缝性油藏周期性注水的开发模式,以提高采收率。并针对周期性注水适用条件、注水时机选择、合理配注量及注水周期等... 以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微裂缝性油藏为例,围绕开发中后期储层特征、水驱油机理的分析,结合矿场试验效果,提出了特低渗微裂缝性油藏周期性注水的开发模式,以提高采收率。并针对周期性注水适用条件、注水时机选择、合理配注量及注水周期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对合理的计算方法,为特低渗微裂缝性油藏中后期合理注水参数调整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微裂缝性油藏 周期注水 间注周期 注水时机 注水量 长6油层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后期机采方式下分层采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0
3
作者 魏金辉 李淑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32-34,共3页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是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依靠细分注水、细分采油工艺技术对油水井不同水淹层位进行分压力系统注采,旨在提高弱水淹层位(部位)动用能力,控制强水淹层位(部位)的产液强度。通过初步实践证明,机采方式下的分层采油...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是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依靠细分注水、细分采油工艺技术对油水井不同水淹层位进行分压力系统注采,旨在提高弱水淹层位(部位)动用能力,控制强水淹层位(部位)的产液强度。通过初步实践证明,机采方式下的分层采油技术可以实现高含水后期,控含水、控递减,治理无效循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机械采油 分层采油 分层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利用指进现象调整油藏注采结构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涛 姜汉桥 +2 位作者 李波 吕照明 王玉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5,56,共4页
注水开发油藏时,储层各小层之间的物性差异会引起水驱前缘的不均匀推进,即形成指进现象。储层渗透率差异、油水黏度差异和储层倾角等都会影响指进的程度。储层渗透率差异和油水黏度差异的增加会加剧孔道内油水流动速度的差异,进而加剧... 注水开发油藏时,储层各小层之间的物性差异会引起水驱前缘的不均匀推进,即形成指进现象。储层渗透率差异、油水黏度差异和储层倾角等都会影响指进的程度。储层渗透率差异和油水黏度差异的增加会加剧孔道内油水流动速度的差异,进而加剧指进现象;而储层倾角的增大则使水驱前缘的含水饱和度增大,移动距离变小,有利于削弱指进现象。在油藏高含水阶段,指进现象十分明显,会严重影响油田水驱的开发效果。通过对指进现象的研究,分析形成指进现象的原因,进而利用指进现象调整油田开发的注采结构模式,为改善高含水期水驱油藏的开发效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实验,进行注采结构调整时,采收率提高2.97%,说明利用指进现象调整油田开发的注采结构模式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指进现象 注采结构 水驱前缘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注多采"技术在辽河油田超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旭东 冯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5-76,80,共3页
"一注多采"技术在杜84断块的应用,改善了生产效果,提高了经济效益。"一注多采"方式的提出对于解决超稠油中、后期开发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一注多采 超稠油 油藏开发中、后期 杜84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庆油田持续发展有影响的四项工艺技术与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德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19,共10页
从延长检泵和热洗井 (清蜡 )周期、推广不加热输送工艺以及降低启动压力和注入压力等 4项工艺技术和方法入手 ,分析论述了每一项工艺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并对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或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初步... 从延长检泵和热洗井 (清蜡 )周期、推广不加热输送工艺以及降低启动压力和注入压力等 4项工艺技术和方法入手 ,分析论述了每一项工艺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并对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或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初步实践结果表明 ,继续深化这 4项工艺技术的研究 ,必将对大庆油田的持续发展 (增加产量、提高采收率、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泵周期 热洗井周期 启动压力 注入压力 封窜槽 三次采油 大庆油田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水平井挖潜——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5~3层为例 被引量:72
7
作者 束青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38,共5页
孤岛油田是一个高渗透、高粘度、高饱和的河流相正韵律沉积的疏松砂岩油藏,Ng3-4砂层为曲流河沉积,Ng5-6砂层为辫状河沉积。运用室内实验、矿场测井和动态监测、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根据Ng5-6砂层正韵律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特征及实际注采... 孤岛油田是一个高渗透、高粘度、高饱和的河流相正韵律沉积的疏松砂岩油藏,Ng3-4砂层为曲流河沉积,Ng5-6砂层为辫状河沉积。运用室内实验、矿场测井和动态监测、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根据Ng5-6砂层正韵律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特征及实际注采状况,建立了水井钻遇夹层、油井钻遇夹层、夹层在油水井之间三种类型12种注采模式,研究了不同注采模式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层内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层内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夹层厚度、延伸规模和垂向位置。针对孤岛中一区Ng53正韵律厚油层地质特征和特高含水期顶部剩余油富集规律,提出了实施水平井挖潜的原则,并优化了水平井位置、水平段长度、生产压差和提液时机等参数。矿场实施16口水平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井区综合含水率已达93.7%,采出程度高达45.3%的情况下,水平井初期产油量达18-33.5t/d,是周围直井的3-4倍,综合含水率只有38.8%,比周围直井低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正韵律 厚油层 注采 剩余油分布 孤岛油田 挖潜 富集规律 沉积 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林娟 李红霞 张分电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4期52-54,共3页
针对胜坨油田二区 9- 1 0单元的层间非均质和平面非均质性 ,运用水动力学方法 ,采用周期注水及增压注水改善单元的水驱油效果。经过 6a的实施 ,单元的开发形势趋好 ,单元采收率提高 9 6 2 % ,增加可采储量 3 4 1 5kt,对同类型非均质性... 针对胜坨油田二区 9- 1 0单元的层间非均质和平面非均质性 ,运用水动力学方法 ,采用周期注水及增压注水改善单元的水驱油效果。经过 6a的实施 ,单元的开发形势趋好 ,单元采收率提高 9 6 2 % ,增加可采储量 3 4 1 5kt,对同类型非均质性油藏改善水驱油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油藏 提高采收率 非均质油藏 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朝阳沟油田试验区综合调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范旭 刘建新 +1 位作者 苏永新 计秉玉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20,共4页
朝阳沟油田试验区扶余油层具有低渗、低产特征.采用砂岩油藏黑油模拟器,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综合调整方案动态预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北块剩余油分布较多,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地区.有效注水方式为线性注水.... 朝阳沟油田试验区扶余油层具有低渗、低产特征.采用砂岩油藏黑油模拟器,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综合调整方案动态预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北块剩余油分布较多,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地区.有效注水方式为线性注水.综合调整措施以周期注水为主,同时,可以考虑早期分层注水、堵水以及不均匀加密等措施.分层注水应该早进行.严重水淹油井转注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投产费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综合调整 数值模拟 低渗透油田 油田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砂侧积体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孤岛油田馆上段3~4砂组高弯度曲流河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束青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8,共4页
应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对孤岛油田馆上段3-4砂组高弯度曲流河河道砂侧积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根据 河流相厚油层多侧积体沉积的地质特点,设计了由三个侧积体组成,其间分布两个斜交泥质夹层(侧积层)的三种 夹层位置类型、四种射孔方式、... 应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对孤岛油田馆上段3-4砂组高弯度曲流河河道砂侧积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根据 河流相厚油层多侧积体沉积的地质特点,设计了由三个侧积体组成,其间分布两个斜交泥质夹层(侧积层)的三种 夹层位置类型、四种射孔方式、两种注水方式的24个注采模拟方案,研究了不同注采模式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 研究表明侧积体夹层对剩余油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与注采井网的不同配置关系,造成剩余油存在较 大差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两个夹层的上部,且逆着夹层注水模型的波及系数和采收率略大于顺夹层注水的波及 系数和采收率。应用侧积体理论指导特高含水期曲流河厚油层水平井挖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孤岛油田中一区馆 陶组第4砂组优化设计水平井7口,初期平均单井产油能力达到了28.5t/d,为同期投产直井产量的3~5倍,综合 含水率仅为56.6%,为油田注聚合物后在特高含水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侧积体 曲流河 馆上段 河道砂 剩余油分布规律 特高含水期 采收率 分布特征 地质特点 泥质夹层 射孔方式 模拟方案 注水方式 控制作用 注采井网 理论指导 优化设计 产油能力 注聚合物 厚油层 系数和 水平井 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定工况柴油机燃用小油桐油料的循环波动研究
11
作者 梁昱 王子玉 程秀围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9-223,共5页
在单缸水冷四冲程柴油机上针对不同的小油桐油料进行了标定工况试验,测录了多循环的瞬时气缸压力与高压油管燃油压力,对比分析了喷油与燃烧过程中各参数的循环波动。结果发现,小油桐油的喷油始点比柴油迟1°CA,喷油持续期相当,最高... 在单缸水冷四冲程柴油机上针对不同的小油桐油料进行了标定工况试验,测录了多循环的瞬时气缸压力与高压油管燃油压力,对比分析了喷油与燃烧过程中各参数的循环波动。结果发现,小油桐油的喷油始点比柴油迟1°CA,喷油持续期相当,最高喷油压力要高出近5 MPa;滞燃期比柴油缩短约3°CA,燃烧始点早于柴油约2°CA,燃烧压力升高率明显比燃用柴油时低,最高燃烧压力也低于柴油。在循环波动上,柴油的滞燃期、燃烧始点均较稳定。燃用加热后的小油桐油平均指示压力的波动率较低,其燃烧过程,特别是后燃期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小油桐油料 循环波动 喷油过程 燃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赴美储气库调研及其启示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起京 张余 +1 位作者 张利亚 温庆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0-133,共4页
为了了解北美地区地下储气库发展状况,吸收国外储气库在研究、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提高我国储气库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北京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有关单位,对美国储气库从研究、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考察... 为了了解北美地区地下储气库发展状况,吸收国外储气库在研究、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提高我国储气库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北京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有关单位,对美国储气库从研究、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调研。文章对美国储气库现状、储气库安全和运行管理、储气库特色技术都作了较详细地介绍,并总结出了一些启示,进而提出了我国储气库发展的建议:①在储气库的库址比选前,应对储气库的用户市场进行调查;②应优先选择废弃的气藏或凝析气藏作为建库的库址;③应强化储气库建设前的评价和研究工作的力度,以便选择技术上和经济上最优的方案;④老井封堵的思路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地下 储气库 枯竭 油气藏 调峰 库容 注采 美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家寺油田热采井高含水期防砂工艺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善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6-39,共4页
针对单家寺油田热采井高含水期防砂周期短,一次成功率低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注汽强度过大,射孔质量不完善,碱性蒸汽对地层的溶蚀作用等是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热采井后期防砂综合治理的意见,即适当避射井段,采... 针对单家寺油田热采井高含水期防砂周期短,一次成功率低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注汽强度过大,射孔质量不完善,碱性蒸汽对地层的溶蚀作用等是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热采井后期防砂综合治理的意见,即适当避射井段,采用射孔新工艺、新方法;优化注汽参数,降低注汽强度;机械防砂与化学防砂相结合;粉末冶金滤砂器、金属棉防砂器与砾石充填相结合;砾石防砂前要进行预充填。由此达到了提高防砂成功率及提高稠油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砂工艺 热采井 单家寺油田 高含水期 注汽 射孔 砾石充填 状况 意见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滞后效应的海上弱挥发油藏周期注水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建廷 潘广明 +2 位作者 吴金涛 张彩旗 屈继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针对海上弱挥发油藏的特点,以毛管滞后和相渗滞后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开展该类油藏长期衰竭开发后注水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相渗曲线滞后和毛管力滞后,后续注水开发预测采收率结果将分别偏大和偏小,与实际不... 针对海上弱挥发油藏的特点,以毛管滞后和相渗滞后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开展该类油藏长期衰竭开发后注水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相渗曲线滞后和毛管力滞后,后续注水开发预测采收率结果将分别偏大和偏小,与实际不符;与常规注水相比,周期注水能够提高采收率1.1个百分点,其增效油沿注采方向呈现"三区两带"特征,分别发育水富集区、滞水排油带、油富集区、滞油排气带以及次生气顶区;为减小次生气顶影响,长期衰竭开发后的注水策略包括强化注水和周期注水2个段塞,强化注水转周期注水的时机为地层压力恢复至泡点压力,周期注水阶段最优半周期为2个月;油田由衰竭开发转注水开发后,年产油综合递减率由20.8%改善为-12.7%,开发效果变好。考虑滞后效应制订的双段塞注水策略能够提高采收率18.3个百分点,可为弱挥发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力滞后 相渗滞后 弱挥发性油藏 周期注水 注水策略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岩稠油藏注水开发后期转注蒸汽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川生 王敬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1-24,共4页
结合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砾岩稠油藏注水开发差的实际,分析注水开发油田中、后期转注蒸汽的开采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对该试验区进行转注蒸汽开采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蒸汽驱 驱油机理 砾岩稠油藏 油田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高、特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周期注气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亮 张晓东 +4 位作者 汪娟 王娟 钟金银 李柱正 黄婷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64,共8页
为提高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以塔中I号气田Ⅱ区高、特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为例,建立了最大反凝析速度判别方法,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开展不同储层类型的高、特高含凝析油型凝析气藏单井周期注气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1根据反凝析液量与... 为提高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以塔中I号气田Ⅱ区高、特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为例,建立了最大反凝析速度判别方法,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开展不同储层类型的高、特高含凝析油型凝析气藏单井周期注气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1根据反凝析液量与压力变化关系得到的单位压降凝析液析出速度拟合特征曲线会出现多个极值点,第1个极大值点是单位压降凝析油析出速度最快压力点,第1个极小值点是保压开采最低压力点;2衰竭开采反凝析程度越大,则凝析气中组分含量比值(C2—C6)/C1越大,则周期注气提高凝析油采收率越高;3水侵体积系数越大,裂缝发育程度越小,基质(洞穴、孔洞储层)与裂缝耦合程度越高,则周期注气提高凝析油采收率越高;4相对衰竭开采,注入C1、C2均能一定程度提高凝析油产量,C2抽提、驱替凝析油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周期注气 注气数值模拟 凝析油采收率 塔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