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瘘道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陆光生 文辉清 刘衍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1期44-46,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瘘道形成情况及其与时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缩短PTCS治疗间期的可行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猪为实验动物,同法开腹逆行穿刺置管制成模型。按PTCD术后第3,5,7,14天随机均分为4大组。每实验动物任选一...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瘘道形成情况及其与时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缩短PTCS治疗间期的可行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猪为实验动物,同法开腹逆行穿刺置管制成模型。按PTCD术后第3,5,7,14天随机均分为4大组。每实验动物任选一瘘道进行规范扩张,扩张与未扩张瘘管内注入亚甲蓝,观察其染色,并纵形切开观察其完整性及镜下变化。结果3 d组扩张与未扩张6个标本中各有3、2个腹腔游离段未形成结实肉芽瘘管,稍分离开疏松的腹膜间粘连,即见肝与腹壁分离、管周组织染色;而其余各标本均见完整肉芽瘘道。3 d组扩张与未扩张完整肉芽瘘道形成率不存在差异性(P>0.05),而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镜下见各阶段肉芽组织,5 d组瘘道壁肉芽组织达高峰并渐成熟,较厚,大血管位于近其底部。5 d后扩张组管壁部分裂开,但未超过全层,血管受压未见破裂。结论引流5 d行规范瘘道扩张、经皮肝胆道镜操作是安全的、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胆道引流 经皮肝胆道镜 动物 瘘道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2
作者 汤万荣 李少明 +1 位作者 李薇 杨荣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3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肝胆道镜不同造瘘法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并行经皮肝胆道镜手术(PTCS)不同造瘘法治疗的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 目的 探讨经皮肝胆道镜不同造瘘法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并行经皮肝胆道镜手术(PTCS)不同造瘘法治疗的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行二步造瘘PTCS治疗(二步法组),16例行造瘘PTCS治疗(一步法组),比较两组结石取净率、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 二步法组结石取净率为82.1%(46/56),一步法组结石取净率为81.3%(13/16),两组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步法组术中出血量为(39.2±17.3)mL,住院时间为(22.6±5.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2%(13/56);一步法组术中出血量为(53.5±22.6)mL,住院时间为(19.3±6.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4/16);二步法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一步法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肝胆道镜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一步造瘘法和二步造瘘法疗效相当,但二步造瘘法出血量相对较少,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经皮肝胆道镜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胆道镜术两种不同路径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3
作者 韩志敏 盛银行 张风奎 《肝胆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肝胆道镜两种不同路径手术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5例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肝胆道镜手术,根据术中不同路径将其分为A组(一步造瘘取石)与B组(... 目的比较经皮肝胆道镜两种不同路径手术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5例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肝胆道镜手术,根据术中不同路径将其分为A组(一步造瘘取石)与B组(二步造瘘取石),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对两组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结果A组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2.00%、80.00%、28.00%,较B组的97.50%、82.50%、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3.48±20.34)mL、(19.29±5.48)d,较B组的(39.15±16.87)mL、(22.58±5.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肝胆道镜一步造瘘法、二步造瘘法在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结石取净、并发症方面上效果类似,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但一步造瘘法术中出血量相对明显多,而住院时间显著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 经皮肝胆道镜手术 一步造瘘 二步造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瘘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文辉清 陆光生 +2 位作者 刘衍民 杨少冰 王纯忠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扩张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瘘道的可能性,以缩短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的等待时间。方法:对18头家猪进行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术,按术后第3、5、7天随机分为3组,通过再次手术,进行瘘道扩张。观察出血量、引流管周围腹膜之间的粘连分级... 目的:探讨早期扩张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瘘道的可能性,以缩短经皮肝胆道镜手术的等待时间。方法:对18头家猪进行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术,按术后第3、5、7天随机分为3组,通过再次手术,进行瘘道扩张。观察出血量、引流管周围腹膜之间的粘连分级、光学显微镜变化。结果: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术后第3天壁层腹膜与脏层腹膜之间已经形成粘连,粘连以Ⅱ级为主,容易被分离。第5天的粘连已完整且比较紧密。粘连以Ⅲ级为主。术后3、5 d时扩张比较容易,术后第7天瘘道开始瘢痕化,扩张比较困难。穿刺时没有发生大出血、穿刺后没有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扩张过程中仅有少量淡红色液体。镜下见扩张后瘘道壁内表面少许裂开,未见血管壁破裂。结论: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术后第3天或第5天进行瘘道扩张都没有发生大出血,早期进行胆道镜手术操作具有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胆道引流 胆道镜 瘘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经皮经肝胆道镜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复发性胆道梗阻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可伟 华沪玮 +1 位作者 欧阳斌 张新洽 《中国医学工程》 2009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经肝胆道镜术的新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改良PTCS方法治疗24例胆肠吻合术后复发胆道梗阻。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诊2年,无吻合口再次狭窄和复发性结石。结论对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性胆道梗阻的...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经肝胆道镜术的新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改良PTCS方法治疗24例胆肠吻合术后复发胆道梗阻。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诊2年,无吻合口再次狭窄和复发性结石。结论对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性胆道梗阻的治疗,PTCS是最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道镜 胆道梗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造影在胆管黏液性囊腺瘤诊断中的作用
6
作者 尹昌生 陈本文 +1 位作者 张志伟 陈志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在胆管黏液性囊腺瘤(hepatobiliary mucinous cystadenoma)诊断中的作用,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总结2004-01 ~2014-06收治的10例病理诊断为肝内...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在胆管黏液性囊腺瘤(hepatobiliary mucinous cystadenoma)诊断中的作用,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总结2004-01 ~2014-06收治的10例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PTC特点,回顾性分析PTC在胆管黏液性囊腺瘤诊断中的作用. 结果 10例肝脏囊腺瘤患者中MRI或CT见肝内部分胆管和胆总管扩张,无明显占位;6例行PTC显示胆总管不显影或显影不全,经抽吸出胶冻状物质后胆总管显影. 结论 肝胆管黏液性囊腺瘤PTC表现有特殊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黏液性囊腺瘤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镜探查取石术与经皮肝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胡丁文 范永刚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三镜(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与经皮肝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某院214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微创手术方法分为三镜组、经皮肝组,比较2组手术疗效。结果:一次性... 目的:探讨三镜(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与经皮肝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某院214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微创手术方法分为三镜组、经皮肝组,比较2组手术疗效。结果: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三镜组(91.0%)优于经皮肝组(80.3%)(P<0.05);经皮肝组住院总费用、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于三镜组(P<0.05);术后2组患者TBIL,AST,ALT指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术后第1天三镜组各指标均低于经皮肝组(P<0.05),术后第3天,2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CD4^+呈先降后升,CD8^+呈先升后降,且术后第1天,三镜组的CD4^+高于经皮肝组,CD8^+低于经皮肝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探查取石术与经皮肝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均可有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但前者对肝胆功能影响更小,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 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胆总管探查 经皮肝胆道镜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经皮肝空刺硬质腥选镜与胆总管切开治疗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谢嘉奋 李君 岑钧华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一期经皮肝空刺硬质腥选镜(PTCS)与传统胆总管切开治疗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4例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胆总管切开,36例)和观... 目的:分析一期经皮肝空刺硬质腥选镜(PTCS)与传统胆总管切开治疗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4例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胆总管切开,36例)和观察组(一期PTCS,38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残留例数分别为(210±36)min和(234±54)min、(5.2±1.8)d和(6.7±3.2)d、(24.2±6.8)m L和(28.9±8.6)m L、4例和1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胆总管切开手术相比较,一期PTCS治疗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更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 硬质胆道镜 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 T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镜硬镜碎石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范文川 黄立恒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53-57,70,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scopy,PTCS)硬镜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绵阳市盐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scopy,PTCS)硬镜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绵阳市盐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腹腔镜肝内胆管取石术治疗,观察组以PTCS硬镜碎石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持续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肝功能水平、生活质量、复发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一次碎石成功率、术后2周结石排净率高于P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0.05)。与术前比,术后2周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情感职能评分升高,其中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P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0.05)。结论PTCS硬镜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能有效减轻肝脏损伤,恢复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风险以及结石复发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经皮经肝胆道镜 硬镜碎石术 肝功能 生活质量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