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消融术辅助PTCD治疗晚期胆囊癌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贝贝 孟德敏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6-101,共6页
目的分析纳米消融术辅助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晚期胆囊癌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晚期胆囊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每组53例。手术组采用PTCD治疗,联合组采用纳米消融术辅助PTCD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 目的分析纳米消融术辅助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晚期胆囊癌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晚期胆囊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每组53例。手术组采用PTCD治疗,联合组采用纳米消融术辅助PTCD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短期预后情况。结果术后1周、4周,联合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糖类抗原199(CA199)、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高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1年内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均高于手术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消融术辅助PTCD治疗,能增强晚期胆囊癌患者近期疗效,减轻肝损伤,增强免疫功能,对改善患者短期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胆囊癌 纳米消融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胆管炎行ENBD与PTCD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2
作者 郭志唐 陈章彬 +3 位作者 龙奎 戈佳云 和平 张威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182-185,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与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两种胆道引流方式对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中发... 目的评价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与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两种胆道引流方式对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中发表的关于急性重症胆管炎行ENBD与PTCD治疗效果比较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效率、病死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提取相关数据后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5篇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累计样本量为345例,其中ENBD组191例,PTCD组15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住院时间[WMD=-0.96,95%CI(-1.92,0.01),P=0.05]、病死率[OR=0.87,95%CI(0.43,1.73),P=0.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BD组有效率高于PTCD组[OR=2.43,95%CI(1.09,5.44),P=0.03],PTC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NBD组[OR=0.33,95%CI(0.14,0.74),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行ENBD临床治疗效果优于PTC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管引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胆管炎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137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7
3
作者 范恒伟 刘会春 +2 位作者 李宗狂 周磊 金浩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后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7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在DSA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道金属支架,经此...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后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7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在DSA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道金属支架,经此途径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 137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74.7±151.5)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150.1±100.6)μmol/L(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9.29±0.77)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安全、简便、创伤小、可重复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超声 ptcd 胆道支架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D+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600例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洪波 宫梅 +3 位作者 崔屹 张安忠 马铭泽 张俊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金属支架置入术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60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261例,胰头癌109例,肝癌107例,胆囊癌25例,胃癌术后43例,肝转移癌43例,Vater壶腹癌12例,均采...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金属支架置入术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60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261例,胰头癌109例,肝癌107例,胆囊癌25例,胃癌术后43例,肝转移癌43例,Vater壶腹癌12例,均采用PTCD+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技术成功率100%。2例术后2 h出现胆道出血,经积极治疗出血停止;5例术后出现胆道感染,经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中位生存期6.5个月。术后存活半年以上298例,其中129例于术后6、7、12个月再次出现阻塞性黄疸。结论 PTCD+金属支架置入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优点,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 金属支架 胆汁瘀积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ERCP途径与PTCD途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5
5
作者 薛鸿 岳鹏 +4 位作者 刘晶晶 魏宁 杨侃 马敏杰 韩彪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3期17-26,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和CBM,搜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经ERC... 目的系统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和CBM,搜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经ERCP途径或PTCD途径治疗MOJ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检索时限从建库起到2018年5月。由两名评价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其中2个RCT,7个CCT,共计9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手术成功率:ERCP组治疗低位MOJ手术成功率高于PTCD组(OR^=2.52,95%CI:1.26~5.04,P=0.009),而治疗高位MOJ手术成功率低于PTCD组(OR^=0.17,95%CI:0.07~0.41,P=0.000),两组总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8,95%CI:0.52~1.49,P=0.631);②临床疗效:ERCP组治疗低位MOJ临床疗效高于PTCD组(O^R=5.80,95%CI:3.06~11.00,P=0.000),而治疗高位MOJ临床疗效低于PTCD组(OR^=0.13,95%CI:0.07~0.24,P=0.000),两组临床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CI:0.75~1.62,P=0.609);③并发症发生率:ERCP组治疗低位MOJ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TCD组(OR^=0.14,95%CI:0.06~0.32,P=0.000),而两组在高位MOJ并发症发生率(O^R=1.35,95%CI:0.66~2.78,P=0.414)和总并发症发生率(OR^=0.78,95%CI:0.39~1.57,P=0.489)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ERCP途径和经PTCD途径治疗MOJ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低位梗阻患者ERCP途径更有优势,对于高位梗阻患者而言,PTCD途径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PTCD治疗后血清、胆汁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宏喜 秦斌 +3 位作者 杨振威 付楠 郝新闻 潘龙飞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后血清、胆汁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80例,均行PTCD治疗,术后发生脓毒症32例(观察组),未发生脓毒症48例(对照组)。应用ELIS...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后血清、胆汁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80例,均行PTCD治疗,术后发生脓毒症32例(观察组),未发生脓毒症48例(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及胆汁中细胞因子IL-1、IL-2、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前,两组血清、胆汁中IL-1、IL-2、IL-4、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 d,两组血清及胆汁中IL-1、IL-2、TNF-α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 d,两组血清、胆汁IL-4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但术后3 d,观察组血清IL-4水平与术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中IL-4水平低于术后1 d(P<0.05),且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1、3 d,对照组血清、胆汁中IL-10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 d,观察组血清、胆汁中IL-10水平均低于术后1 d(P均<0.05),并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PTCD治疗后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血清、胆汁中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降低;检测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脓毒症发生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细胞因子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ERCP和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宁 杨村 +1 位作者 李洪运 孟庆顺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提供临床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济宁...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提供临床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术式不同,分为ERCP组与PTCD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情况、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费用成本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ERCP组与PTCD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4%、8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分别为(189.26±9.16)μmol/L、(151.65±11.5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1%vs 2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9,P=0.021);ERCP组与PTCD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9.43±2.05)d和(10.92±2.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费用分别为(35607.65±591.45)元和(46799.45±88.8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费用分别为(18360.41±88.47)元和(25160.73±98.2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经ERCP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手术风险小、微创手术治疗成功率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成本及住院时间相对较低、疗效好的优点,效果优于经PTCD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胆道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D术与ERCP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16
8
作者 迟长昆 张坤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应用P...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应用PTCD术治疗,B组应用ERCP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治疗效果,术前、术后7 d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成功率为97.44%,B组手术成功率为94.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与B组74.3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有改善,A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酸(AST)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与B组5.1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优于ERCP术,可更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但PTCD术后恢复较ERCP术慢,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应加强预防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肝功能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D及金属支架植入配合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许哲 徐明林 赵健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6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金属支架植入配合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9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行PTCD及金属支架植入配合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98例患者均介入手术成功,介入手术...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金属支架植入配合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9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行PTCD及金属支架植入配合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98例患者均介入手术成功,介入手术成功率为100.00%,平均手术时间为(85.67±6.41)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10/98),平均住院时间为(18.6±8.2)d。术后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结论PTCD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胆红素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配合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可抑制患者局部肿瘤的生长,改善黄疸症状,延长胆道通畅时间,促进肝功能改善,同时患者生存质量有所提高,既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又能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患者生存时间得到有效延长,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 金属支架 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 胆管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途径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金浩 刘会春 +3 位作者 李宗狂 王勇 满忠然 黄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9月,对21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的胆管肿瘤,应用超细胆道镜取活检。结果 10例获... 目的探讨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9月,对21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的胆管肿瘤,应用超细胆道镜取活检。结果 10例获得明确病理结果(腺癌),5例倾向于癌诊断,1例上皮内瘤变,3例乳头状增生伴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病理结果为炎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细胆道镜可以应用于胆管肿瘤经皮经肝途径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 超细胆道镜 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介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莉莉 曹贵文 +2 位作者 崔新江 宁厚法 张云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67例,分为两组:A组35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组)、B组32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1...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67例,分为两组:A组35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组)、B组32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通过观察术后减黄效果、肿瘤大小变化、生存率及再梗阻时间,分析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5天A、B两组总胆红素均下降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月A组总胆红素水平升高,B组未发现回升;术后6个月A、B两组总体有效率(CR+PR)分别为15%(3/20),72.4%(21/29),A、B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生存率,B组为90.6%(29/32),74.3%(26/32),40%(14/32),明显高于A组的57.1%(20/35),34.3%(12/35),8.6%(3/35)(P<0.05)。结论: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为姑息性治疗;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且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肝门部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晓鹏 马云涛 +4 位作者 车杨 洪丁 梁丹茹 田宏伟 苏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580-582,587,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2013年6月,恶性梗阻性黄疸120例,在PTCD术后常规护肝...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2013年6月,恶性梗阻性黄疸120例,在PTCD术后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按就诊顺序依次分入观察组(加用异甘草酸镁100 mg/d)和对照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 mg/d)各60例。治疗7天后,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白蛋白( ALB)、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 ALP)、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核因子κB( NF-κB)的变化;观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ALB、γ-GT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2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对恢复肝功能、消退黄疸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异甘草酸镁 恶性 梗阻性黄疸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浩 刘会春 +5 位作者 李宗狂 王勇 鲁贻民 周磊 潘洪涛 黄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6-989,共4页
目的探讨再次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3月,3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再次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3月,3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成功再次置入支架,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下降。截至2016年5月,支架梗阻10例(生存3例,死亡7例),支架通畅时间1~9个月,中位数7个月;支架通畅21例(生存8例,死亡13例),随访1~20个月,中位数6个月。生存11例,随访1~20个月,中位数8个月;死亡20例,生存1~11个月,中位数7个月。结论对于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者,再次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可一定程度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道梗阻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胆道支架 二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谢军 时启良 +2 位作者 郭长东 王洪剑 吕维富 《安徽医学》 2015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引流组)或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引流组)或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低位梗阻14例中10例患者放置支架,高位胆道梗阻10例中3例放置胆道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黄疸指数和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中位随访时间为120 d,随访期间经皮穿刺胆管引流组11例死亡7例,联合组13例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联合支架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方法可行,低位胆道梗阻更适合胆道支架植入,与单纯PTCD相比,PTCD联合胆管支架植入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金属内支架植入术 胆道阻塞 胆管癌 胆肠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引流术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喻贤珍 曹佳 +1 位作者 刘楠 陈鸿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评价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由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行PTCD加TACE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过程。结果 34例患者均成功实行PTC... 目的评价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由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行PTCD加TACE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过程。结果 34例患者均成功实行PTCD联合TACE治疗,其中胆道外引流13例,胆道内外引流21例,术后患者肝功能均明显改善,胆道感染得到控制,于PTCD术后(12.4±5.7)d行TACE治疗,其中,8例患者PTCD术后(23.7±10.4)d行胆道支架治疗。7例患者PTCD术后出现少量出血,给予止血治疗后好转,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TCD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改善肝功能、控制胆道感染,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TACE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减轻肿瘤对胆道的压迫;PTCD联合TACE应用,可有效地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术前、术中、术后积极有目的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实施PTCD及TA-CE治疗及顺利康复提供了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 动脉化疗栓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志宏 李国杰 隋秀芳 《安徽医学》 2009年第7期776-777,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2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2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成功,然后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微创、靶向精确,并可有效缓解症状,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 阻塞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术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宇 罗孝勇 +1 位作者 吴杭 陆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0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术(PTCD)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因恶性肿瘤及胆道结石而致胆道梗阻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胆汁引流量,检测置管后1周总胆红素的变化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术(PTCD)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因恶性肿瘤及胆道结石而致胆道梗阻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胆汁引流量,检测置管后1周总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63例置管引流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312.43±31.90)μmol/L,术后1周总胆红素显著下降到(165.32±23.13)μmol/L(P<0.01)。结论:超声引导PTCD是一项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快捷、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术 梗阻性黄疸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瘘道硬质胆镜取石治疗复发性胆石症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观景 陈博艺 +1 位作者 李称才 李荣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3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瘘道硬质胆镜取石治疗复发性胆石症的可行性、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月该院经PTCD瘘道硬质胆镜取石治疗24例复发性胆石症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结石1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5例,...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瘘道硬质胆镜取石治疗复发性胆石症的可行性、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月该院经PTCD瘘道硬质胆镜取石治疗24例复发性胆石症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结石1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5例,取石时机为PTCD术后5~110 d,平均(15.0±21.1)d。结果 24例均成功经PTCD瘘道硬质胆镜取石,手术时间(71.7±29.4)min,出血量(28.1±61.5)ml,术后住院5~15 d,平均(9.5±3.2)d,术后左肝胆管少许残石1例,右侧胸腔少量积液1例,胆道出血2例,瘘道出血1例,胆总管陈旧性积血1例。结论经PTCD瘘道硬质胆镜取石治疗复发性胆石症具有安全、有效及可行性,避免反复开刀带来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胆道镜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胆管炎54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6
19
作者 尹佳欢 王利 吴磊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手术时机和手术原则。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4例ACST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ACST中,24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或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加鼻胆管引流(EN...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手术时机和手术原则。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4例ACST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ACST中,24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或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加鼻胆管引流(ENBD)、胆管内支架置入,急性症状均缓解,其中21例再择期行开腹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9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本组治愈或好转50例(92.6%),死亡4例(7.4%)。结论急性重症胆管炎早期首选PTCD或EST加ENBD解除胆管梗阻,失败或无效者则选择开腹胆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能显著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胆管炎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亚超 韩新巍 李臻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评价疗效。计量资料用t检验。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治疗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7例,给予相应治疗后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术治疗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可有效缓解黄疸症状,患者耐受性良好,为后续抗肿瘤治疗提供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肝门部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