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yoballoon ablation with sequential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1
作者 Hao Zhan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56-157,共2页
Background Cryoballoon abla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ation(AF).However,in the population with high risk of thromboembolism,long-term oral anticoagulants are st... Background Cryoballoon abla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ation(AF).However,in the population with high risk of thromboembolism,long-term oral anticoagulants are still in need,which lead to the odds of hemorrhage.As previous studies confirmed,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could decrease the risk of thromboembolism in AF patients,and may substitute for the long term anticoagulation.Therefore,we attempted to combine both these operations for 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atrial fibrilation long TERM ANTICOAG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tudy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ifferent antithrombotic therapy after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2
作者 Xia Yu Hao Zhang Pihua Fan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56-156,共1页
Background It’s essential to prevent from thrombosis on device without increasing the risk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fter successfully implanted left atrial appendage device.At present,no guidelines recommend about ... Background It’s essential to prevent from thrombosis on device without increasing the risk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fter successfully implanted left atrial appendage device.At present,no guidelines recommend about postoperative antithrombotic therapy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ifferent antithrombotic therapies after LA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 ANTITHROMBOTIC therapy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ris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左心房CT成像左心耳形态学评估对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发生残余漏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建英 高雪莲 +2 位作者 曾朝强 张福洲 王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6,164,共7页
目的 采用术前左心房CT成像对左心耳(LAA)进行形态学评估,评价其预测房颤患者LAA封堵术后发生残余漏(PDL)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4年2月成功行LAA封堵术的房颤患者71例,根据LAA封堵术后CT检查... 目的 采用术前左心房CT成像对左心耳(LAA)进行形态学评估,评价其预测房颤患者LAA封堵术后发生残余漏(PDL)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4年2月成功行LAA封堵术的房颤患者71例,根据LAA封堵术后CT检查结果分为PDL组26例和无PDL组45例,比较两组术前LAA口及着陆区长径、短径、长径/短径比值、面积、周长,LAA长度及LAA深度,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两组患者出现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 PDL组LAA口长径、长径/短径比值、面积、周长与着陆区长径、长径/短径比值、面积、周长均大于无PDL组(t/Z=4.952、-5.570、-2.912、3.191、6.757、-6.462、-3.318、3.733,P均<0.05);PDL组LAA口短径、LAA长度、LAA深度及着陆区短径均大于无PD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Z=-1.773、1.765、1.509、-1.415,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AA口和着陆区两者的长径、长径/短径比值、面积、周长均与术后PDL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A着陆区长径/短径比值是术后PD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左心房CT成像对LAA口及着陆区形态评估可提前预测房颤患者LAA封堵术后PDL的发生,当着陆区长径/短径较大时,需高度警惕PDL的发生,为房颤患者LAA封堵术前选择与定制封堵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房 左心耳封堵术 Watchman封堵器 残余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围手术期及术后抗栓方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惠敏 严思敏 +1 位作者 葛卫红 徐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49-185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C)患者口服抗栓药物的使用方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该类患者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接受PLAAC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统计患者基本...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C)患者口服抗栓药物的使用方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该类患者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接受PLAAC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统计患者基本信息、术前左心耳血栓筛查及抗栓方案、围术期和术后1年抗栓用药方案,对患者围术期及术后3、6、12个月出血事件和栓塞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实际纳入患者86例。术前8例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耳血栓,延长抗栓1个月后血栓均消失;围术期不间断抗凝组有1例出血事件,间断抗凝组无出血事件,术后1年不间断抗凝治疗组有11例(18.0%)出血事件,间断抗凝组4例(16.0%)出血事件(P>0.05);术后3个月内患者均遵医嘱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6个月33.7%患者接受双抗血小板药物(DAPT)治疗,29.1%停药;6~12个月47.7%例患者接受单一抗血小板药物(SAPT)治疗,48.8%停药;随访1年结果显示器械相关血栓、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事件各发生1例,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结论真实世界中该院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围术期及术后给予患者个体化抗栓方案合理,与指南一致;但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建议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加强用药教育,提高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抗栓方案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球囊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昊 刘海涛 +5 位作者 李昭瑜 孙胜楠 朱宇 玄研华 栾波 杨桂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 总结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 CBA)联合左心耳封堵(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LAAC)一站式手术的单中心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CBA联合LAAC一站... 目的 总结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 CBA)联合左心耳封堵(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LAAC)一站式手术的单中心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CBA联合LAAC一站式手术的房颤患者27例,分析CBA联合LAAC一站式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置入LAmbre封堵器22例(81.5%),置入Watchman封堵器5例(18.5%),其中24 mm Watchman FLX封堵器1例。术中所有患者达到肺静脉完全电隔离,并转复为窦性心律。术后随访(30.0±9.2)个月,12个月时维持窦性心律24例(88.9%),24个月时维持窦性心律22例(81.5%)。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未见周围残余分流和表面附壁血栓;11例患者术后12~36个月完成心脏增强CT,其中检测出周围残余分流1例(9.1%),Watchman封堵器未完全内皮化1例(9.1%);26个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三维重建出现表面附壁血栓1例(3.7%)。结论 对于非瓣膜性房颤且有高脑卒中风险患者,CBA联合LAAC一站式手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形成 球囊消融 左心耳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介入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发生情况及其临床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葛纯猛 宁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介入治疗中行房间隔穿刺术后造成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右向左分流(RL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新发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为相关临床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阜阳...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介入治疗中行房间隔穿刺术后造成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右向左分流(RL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新发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为相关临床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房颤介入手术[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一站式”(RFCA+LAAC)手术]的患者54例,根据术后48 h内iASD是否存在RLS分为RLS组24例与非RLS组30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超声指标,分析RLS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术后3个月内新发偏头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iASD均出现左向右分流,24例(44.44%)患者出现RLS,iASD为(5.12±0.80)mm。随访3个月,2组新发偏头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LS组年龄、持续性房颤比例、iASD尺寸大于非R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SD尺寸是发生RLS的危险因素(OR=2.245,95%CI:1.040~4.846,P=0.040)。结论房颤介入治疗术后iASD出现RLS较为常见,与患者早期出现新发偏头痛无相关性,iASD尺寸是发生RLS的危险因素。同时,iASD在血流动力学及临床事件方面的影响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房间隔缺损 射频消融术 危险因素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医源性房间隔缺损 右向左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心包填塞的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斌斌 许祥 +8 位作者 王兴鹏 李华康 姚青 黄海韵 王文婷 万陈 刘锋 郭燕丽 宋治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774,共7页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心包填塞(pericardial tamponade,PT)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因素及转归。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心包填塞(pericardial tamponade,PT)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因素及转归。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LAAC治疗的1192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测资料、术前常规化验检查、术中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LAAC后是否发生PT分为无PT组(n=8)和PT组(n=1184)。统计分析PT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转归。结果1192例患者中,有男性639例(53.6%)、女性553例(46.4%),年龄(68.10±9.65)岁,CHA 2 DS 2-VASc评分(4.51±1.72)分,HAS-BLED评分(3.36±1.09)分。共发生PT 8例(0.67%),其中6例发生于LAAC后1~33 h,2例发生在LAAC后第19、27天。与无PT组比较,PT组中,TEE检测与左心耳造影测量左心耳最大口径较大(P=0.025,P=0.015),而左心耳最大深度则较小(P=0.028,P=0.031),PT组封堵器一次放置成功率较显著降低(P=0.031);PT组封堵器压缩率明显大于无PT组(P=0.0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耳最大口径较大、左心耳平均有效深度较小、封堵器压缩率较大是发生PT的主要危险因素。8例PT患者均经停用抗栓药物、心包穿刺/手术引流后治愈。随访(39±27)个月,PT组患者未发生器械相关血栓形成(device-related thrombosis,DRT)、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等并发症。结论LAAC术后PT发生率低,其发生与左心耳口径较大、深度相对不足、封堵器压缩率较大相关,PT可经停用抗栓药物、心包穿刺/手术引流后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心包填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8
作者 魏玉磊 崔玉环 +4 位作者 韩波 王大伟 王贵刚 李倩 曾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8-1303,共6页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纤颤(房颤)患者在接受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术后心功能指标变化、血液中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12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纤颤(房颤)患者在接受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术后心功能指标变化、血液中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12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二尖瓣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治疗组(联合手术组)与二尖瓣瓣膜置换治疗组。检测2组患者的窦性转复率、心功能指标和并发症情况,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联合手术组患者窦性转复率均明显高于二尖瓣瓣膜置换治疗组(P<0.01)。二尖瓣瓣膜置换治疗组与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二尖瓣瓣膜置换治疗组比较,联合手术组患者左房内径(LAD)和左室舒末内径(LVEDD)均降低(P<0.05),射血分数(EF)升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血液中IL-1β、IL-6和TNF-α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P<0.01)。结论: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和左心耳闭合术治疗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取得良好效果,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脑梗死和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 射频消融 左心耳闭合 炎性因子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器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汤学超 白元 +1 位作者 张志钢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左心耳是非瓣膜性房颤(NVAF)形成血栓的主要部位。研究表明封堵左心耳可有效地减少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其疗效不亚于华法林预防治疗作用。理想的左心耳封堵器是完成... 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左心耳是非瓣膜性房颤(NVAF)形成血栓的主要部位。研究表明封堵左心耳可有效地减少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其疗效不亚于华法林预防治疗作用。理想的左心耳封堵器是完成左心耳封堵的关键因素。经过数十年研究,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左心耳封堵器有Watchman封堵器、ACP封堵器,还有部分封堵器处于临床前试验研究阶段。该文就目前左心耳封堵器研究和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器 心房纤维性颤动 脑卒中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岳庆雄 李世军 +1 位作者 周瑜 刘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大连地区房颤患者7例,女性4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71.5±3.6)岁。术前利用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直... 【目的】初步探讨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大连地区房颤患者7例,女性4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71.5±3.6)岁。术前利用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和最大深度,并观查左心耳开口形态和分叶数,选用美国波士顿WATCHMAN封堵器,判断封堵器大小是否合适。术中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监测封堵过程,并于术后3个月复查。【结果】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术前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耳开口5例呈椭圆形,2例呈近圆形,分叶数(1.6±0.8)个,测量左心耳口最大直径(23.1±1.7)mm,最小直径(19.2±2.1)mm,最大深度(27.6±3.3)mm,最大直径与封堵器大小相关性良好(r=0.944,P=0.001)。术中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穿刺、输送鞘管放置、封堵器输送释放,释放后压缩比为(20.4±2.7)%,6例无残余分流,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结论】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术前评估左心耳形态及大小并选择合适封堵器、术中引导房间隔穿刺及封堵器输送和释放、术后即刻评价封堵器位置及残余分流,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维 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MSCT三维成像测量可行性分析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子荣 杨栋 +2 位作者 徐曌 张邢炜 丁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采用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重建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并进行测量,探讨其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CLAA)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人选AF患者27例,年龄43~80岁,平均(67.3±11.5)岁;非瓣膜性A... 目的采用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重建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并进行测量,探讨其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CLAA)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人选AF患者27例,年龄43~80岁,平均(67.3±11.5)岁;非瓣膜性AF25例,瓣膜性AF2例。15例完成PCLAA术。术前行心电门控MSCT检查,通过AW4.4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左心耳三维结构.空间向量测量左心耳开口长短径及深度,与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作比较,选择合适尺寸左心耳封堵器及植入位置.植入左心耳颈部。术后3个月TEE复查左心耳和(或)MSCT三维重建。结果AW4.4后处理工作站重建下.外测法测量左心耳开口长径与封堵器最终选择有显著相关性(r=0.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法与封堵器最终选择有相关性(r=0.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手术患者随访3个月,TEE或CT三维重建复查均未见血流渗漏。结论心电门控MSCT三维成像技术能够重建AF患者左心耳三维结构,为PCLAA术前提供封堵器植入重要数据,也为术后随访提供可靠依据,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3
12
作者 佘飞 刘书旺 郭丽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6期409-411,共3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而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危害之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是预防栓塞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左心耳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装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长永 张志钢 +1 位作者 白元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0-834,共5页
心房纤维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很大。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存在出血风险,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经皮左心耳封堵在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方面安全有效,目前还只适用于存在抗凝禁忌的患者。本文回顾了... 心房纤维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很大。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存在出血风险,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经皮左心耳封堵在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方面安全有效,目前还只适用于存在抗凝禁忌的患者。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应用的多种左心耳封堵装置,分析不同形状设计的装置与左心耳形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颤动 左心耳封堵 心房封闭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云云 徐伟 徐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3-556,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会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来源于左心耳的血栓是导致房颤患者栓塞的主要原因。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项新的预防血栓栓塞的技术,为存在高出血风险而无法服用抗凝药的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会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来源于左心耳的血栓是导致房颤患者栓塞的主要原因。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项新的预防血栓栓塞的技术,为存在高出血风险而无法服用抗凝药的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左心耳封堵术可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生率。文中通过回顾左心耳封堵术相关的研究,从而探讨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的安全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婧 耿雪 +3 位作者 尹磊 尤玲 张光明 谢瑞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4-1220,共7页
目的:对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患者,指南推荐进行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但许多患者由于有抗凝禁忌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本研究旨在比较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 目的:对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患者,指南推荐进行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但许多患者由于有抗凝禁忌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本研究旨在比较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口服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2年1月至2021年11月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接受短期口服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及以器械相关血栓、脑卒中、大出血为研究终点的研究。分别采用Jadad评分量表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项,观察性研究14项(包括10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4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5500例患者,其中3215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285例接受口服抗凝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血小板治疗和口服抗凝治疗在器械相关血栓(OR=1.34,95%CI:0.91~1.97,P=0.14)、脑卒中(OR=1.27,95%CI:0.75~2.16,P=0.36)、大出血(OR=1.26,95%CI:0.92~1.74,P=0.15)发生风险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接受单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口服抗凝治疗在上述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方面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接受短期口服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器械相关血栓、脑卒中、大出血发生风险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 口服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器械相关血栓 脑卒中 大出血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国内应用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晓春 侯士强 +6 位作者 李伟 陈莎莎 李明飞 张蕾 潘文志 周达新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3-438,446,共7页
目的探讨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首次在中国内地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手术经验。方法筛选2022年5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术前完善心超和CT评估,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指导下使用W... 目的探讨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首次在中国内地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手术经验。方法筛选2022年5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术前完善心超和CT评估,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指导下使用WATCHMAN FLX系统完成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transcatheter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LAAO),评估手术安全性和封堵即刻有效性,并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此封堵器首次应用于中国内地共完成4例手术,其中1例患者行单纯LAAO,其余3例患者行房颤射频消融联合LAAO的“一站式”手术。所有患者均无心包积液、封堵器移位、封堵器脱落、操作相关栓塞、出血、急性器械相关血栓和穿刺部位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手术即刻封堵成功率为100%,其中3例无任何残余分流,1例有1 mm残余分流。封堵器展开采用FLX BALL的两种新方式:2例采用退鞘法,2例采用推进法。压缩比在13%~28%,封堵器均未露肩。结论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术(LAAO) 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 心房颤动 操作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的早期二级预防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仙先 黄松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5-969,共5页
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是危害最大的脑卒中类型,严重增加社会负担。心源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往往需要脑血管科医师和心内科医师的共同决策。发病后14 d内是早期阶段,此时既是脑卒中再发的高危时段,同时也是发生脑出血的高危时段。... 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是危害最大的脑卒中类型,严重增加社会负担。心源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往往需要脑血管科医师和心内科医师的共同决策。发病后14 d内是早期阶段,此时既是脑卒中再发的高危时段,同时也是发生脑出血的高危时段。在这个栓塞与出血均高危的矛盾时期,如何进行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并探讨早期二级预防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源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左心耳封堵术 抗凝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令治疗左房血栓后施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附9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傅向阳 吕俊豪 +5 位作者 严子才 唐晓明 杨福庆 丁明学 刘映峰 赵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56-457,共2页
目的 探讨有左房附壁血栓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用药物消融血栓后行球囊扩张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例预备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以华法令2.5 mg/d治疗3周至1年后复查TEE,其中9例施行了PBM... 目的 探讨有左房附壁血栓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用药物消融血栓后行球囊扩张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例预备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以华法令2.5 mg/d治疗3周至1年后复查TEE,其中9例施行了PBMV。结果 最后1次TEE检查时6例附壁血栓完全消失,左心房各壁及左心耳内壁表面光滑;1例尚残留小钙化血栓在左心耳底部;1例左心房周边仍存在纤维化的附壁血栓;1例左心耳外侧壁小机化血栓存在。行PBMV术中1例发生脑栓塞现象,8例无任何动脉栓塞症。结论 口服华法令可消除部分病人的左心房附壁血栓并成功施行PB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令 左房附壁血栓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影像学测量技术对左心耳封堵器尺寸选择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阁 陈韬 +6 位作者 穆洋 韩宝石 朱航 汪奇 郭豫涛 陈韵岱 郭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3种方法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对选择适宜尺寸左心耳封堵器的指导价... 目的初步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3种方法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对选择适宜尺寸左心耳封堵器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同时采用CTA、TEE、DSA 3种方法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记录植入封堵器尺寸,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测量值与植入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法比较3种方法测量值与所植入封堵器尺寸的一致性。结果共102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均成功植入WATCHMAN封堵器。平均年龄(70.1±9.8)岁,CHA2DS2-VASc评分(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成年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为(5.11±1.43)分,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3.61±1.18)分。CTA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22.51±3.55)mm]与DSA[(22.22±3.73)mm]接近,无统计学差异(q=0.81,P=0.12),两种方法的测量值均大于TEE[(20.82±0.36)mm,P均<0.01]。封堵器尺寸与CTA、DSA、TEE测量的左心耳开口直径呈正相关(r=0.93、0.87、0.83,P均<0.01)。封堵器尺寸与CTA测量值的一致性界限最窄(-7.83 mm,-2.56 mm),差值为(-5.19±1.35)mm,95%置信区间为(-5.46 mm,-4.93 mm);与TEE测量值的一致性界限最宽(-11.00 mm,-2.77 mm),差值为(-6.88±2.10)mm,95%置信区间为(-7.29 mm,-6.47 mm)。结论CTA、DSA、TEE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能为选择左心耳封堵器适宜尺寸提供较好依据,其中CTA测量值与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左心耳封堵术 CT血管造影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恢复期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武德崴 王宇彬 +2 位作者 李博宇 许骥 尹春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8-121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在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恢复期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我中心心房颤动合并IS或TIA恢复期行LAAC的患者61例。入选患者近30~90 d内...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在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恢复期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我中心心房颤动合并IS或TIA恢复期行LAAC的患者61例。入选患者近30~90 d内曾发生至少1次IS或TIA,并存在长期抗凝禁忌证或在规范抗凝治疗期间仍发生IS或TIA事件。评估终点为LA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的有效性终点为术后的死亡、心肌梗死、IS及体循环栓塞事件的复合终点;安全性终点为国际血栓形成和止血协会定义的大出血及与临床相关的非大出血。结果:共61例心房颤动合并IS或TIA恢复期的患者行LAAC,女性21例(34.4%),平均年龄(69.2±9.8)岁。CHA2DS2-VASc评分为(5.3±1.1)分,距末次IS发病时间为(57.2±17.1)d,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3(1,6)分。58例(95.1%)患者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械,围术期未发生器械血栓、死亡、新发IS或出血事件。平均随访(10.7±4.4)个月,2例(3.3%)患者死亡,1例(1.6%)患者再发IS,无大出血事件发生。结论:LAAC在心房颤动合并IS或TIA恢复期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对于长期抗凝禁忌或规范抗凝后仍发生IS或TIA事件的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早期行LA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 心原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