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站台门系统关键技术综述
1
作者 占栋 倪少权 +5 位作者 景博 王远波 许惟国 陶世杰 林飞 夏文星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8,共15页
站台门是保障旅客候车安全的重要装备。高速铁路客流量大、车型多、运营环境复杂,导致高速铁路站台门面临多车型自适应性、复杂荷载结构可靠性、站-车-人动态耦合下高安全性的技术挑战。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高速铁路站台门关... 站台门是保障旅客候车安全的重要装备。高速铁路客流量大、车型多、运营环境复杂,导致高速铁路站台门面临多车型自适应性、复杂荷载结构可靠性、站-车-人动态耦合下高安全性的技术挑战。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高速铁路站台门关键技术创新,包括多车型复杂成网运行条件下站台门自适应技术;复杂机电耦合系统协同设计;多因素动态耦合作用下站台门风致荷载及抗风设计;动态系统可靠性设计及安全保障;站台门人机工程设计。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研究分析,对高速铁路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多车型智能联控、城市公交化高铁站台候车、站台门全寿命周期智能运维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台门 高速铁路 动车组 自适应控制 风压荷载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领域耦合特性的风电机组一次调频动态建模与仿真
2
作者 季湛洋 胡阳 +3 位作者 孔令行 宋子秋 邓丹 刘吉臻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7,共12页
风电机组快速调频过程中,暂态有功释放会诱发气动、传动和塔筒等部件载荷波动。为了合理表征其波动特性并服务于调频控制优化,提出了一种计及叶片、主轴、发电机、控制等多领域耦合特性的风电机组快速调频动态建模方法。首先,提出风电场... 风电机组快速调频过程中,暂态有功释放会诱发气动、传动和塔筒等部件载荷波动。为了合理表征其波动特性并服务于调频控制优化,提出了一种计及叶片、主轴、发电机、控制等多领域耦合特性的风电机组快速调频动态建模方法。首先,提出风电场-机协同的一次调频控制策略,基于标准的5 MW风电机组精细化模型,搭建了额定风速以下、以上机组级快速调频控制器;然后,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算法选定输入、输出变量,计及输入、输出延迟阶次,完成了支持额定风速以上、以下运行区域自适应识别、切换的运行域划分。然后,基于离散工况仿真运行数据的均衡抽样,通过物理先验信息指导,分别采用子空间辨识、深度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了全工况下机组一次调频动态的多输入-多输出建模与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获取的状态空间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但是模型结构决定了其仅具备有限的逼近精度;相比之下,时序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捕捉能力,可为后续机组一次调频优化控制奠定良好的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一次调频 载荷动态 LSTM神经网络 子空间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火电碳排放强度区间分异的火风光储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调度
3
作者 谢平平 吕思宇 +4 位作者 刘德旭 刘洋 陆秋瑜 杨银国 钟海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2-151,共10页
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背景下,针对现有电力系统调度优化着重约束碳排放总量,轻视约束碳排放强度,导致火电运行碳排放强度较大、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火电碳排放强度区间分异的异质能源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方... 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背景下,针对现有电力系统调度优化着重约束碳排放总量,轻视约束碳排放强度,导致火电运行碳排放强度较大、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火电碳排放强度区间分异的异质能源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方法。首先分析了火电机组碳排放强度与负荷率关系曲线的分异特征,用低碳强度区、高碳强度区及过渡区划分火电运行区间。其次以火电低碳强度区运行时长最大、系统碳排放量最小、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兼顾碳排放“双控”与运行经济性的火风光储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并相应设计了分层递阶求解策略。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有效约束火电碳排放强度,提高系统运行低碳性,且能够适应不同新能源渗透率、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系统运行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风光储发电系统 火电机组调峰 碳排放强度 特殊天气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荷侧惯量不确定性的机组组合 被引量:3
4
作者 叶婧 林宇琦 +2 位作者 张磊 蔡俊文 何杰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共11页
针对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的频率安全问题和频率安全评价指标中只考虑电源侧惯量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电源侧惯量和负荷侧惯量并计及预测误差随机性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优化模型。首先,推导包含系统整体惯量的频率变化率和频率最低点公式... 针对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的频率安全问题和频率安全评价指标中只考虑电源侧惯量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电源侧惯量和负荷侧惯量并计及预测误差随机性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优化模型。首先,推导包含系统整体惯量的频率变化率和频率最低点公式。然后,深入研究电网调度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利用蒙特卡洛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概率分布模型抽样生成典型场景,利用随机规划理论对负荷侧惯量预测误差建模,在机会约束规划的基础上将其纳入频率约束中,建立随机机会约束的频率安全机组组合优化模型。最后,通过改进的10机算例,验证所提模型的经济性和频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侧惯量 风电不确定性 机组组合模型 场景法 随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发用电机组组合方法 被引量:32
5
作者 孙欣 方陈 +1 位作者 沈风 马群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4-211,共8页
由于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消纳风电,从发电和用电两个角度出发,根据风电出力的Beta概率密度函数,提出基于风电概率模型的弃风成本和可中断负荷成本的发用电一体... 由于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消纳风电,从发电和用电两个角度出发,根据风电出力的Beta概率密度函数,提出基于风电概率模型的弃风成本和可中断负荷成本的发用电一体优化方法。为提高该方法的求解效率和实用性,在建模中仅引入机组组合变量,并采用Delta方法将非线性模型转换为线性模型求解。最后采用多个场景算例说明了模型与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机组组合 概率密度 可中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网调峰的热电联产热负荷动态调度模型 被引量:22
6
作者 许丹 丁强 +1 位作者 黄国栋 戴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9-64,共6页
我国北方地区有丰富的风光可再生资源,冬季热电联产机组为满足热负荷需求而限制了其调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风光与热电的结构性矛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多个机组共同满足热负荷为前提,通过构建考虑电网调峰的热电机组群热负荷动... 我国北方地区有丰富的风光可再生资源,冬季热电联产机组为满足热负荷需求而限制了其调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风光与热电的结构性矛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多个机组共同满足热负荷为前提,通过构建考虑电网调峰的热电机组群热负荷动态调度模型,实现对不同热电性能机组的调峰潜力挖掘。仿真算例表明,如果机组群内存在较为明显的热电关系个体差异,热负荷动态调度可以较为明显地提升机组群的整体调峰性能,有效增加风光清洁能源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电网调峰 热负荷分配 风光消纳 动态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容量风电接入考虑用户侧互动的系统日前调度和运行模拟研究 被引量:133
7
作者 王蓓蓓 刘小聪 李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5-44,8,共10页
风电的随机波动性增大了系统调度的难度,将需求响应融入传统发电日前调度计划,将风电备用成本纳入目标函数,同时增加了正负旋转备用约束。以基于消费者心理学的分时电价用户响应原理预测负荷曲线,将可中断负荷作为部分系统备用,建立面... 风电的随机波动性增大了系统调度的难度,将需求响应融入传统发电日前调度计划,将风电备用成本纳入目标函数,同时增加了正负旋转备用约束。以基于消费者心理学的分时电价用户响应原理预测负荷曲线,将可中断负荷作为部分系统备用,建立面向大容量风电接入考虑用户侧互动的系统日前调度模型和运行模拟模型。综合考虑发用电侧资源,将分时电价和可中断负荷这两种需求响应措施融入同一模型,用于应对风电的反调峰特性和间歇性。采用蒙特卡洛算法模拟多种风电出力的情况,评估考虑用户侧互动前后系统的弃风量和电力不足情况,并分析风电渗透率和弃风量、电力不足量的关系。IEEE24节点算例验证说明了本文用户侧互动调度模型的作用,可以起到有效降低发电成本,提高风能利用效率和风电容量利用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消纳 需求响应 分时电价 可中断负荷 机组组合 蒙特卡洛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风电?抽水蓄能联合运行优化调度模型 被引量:37
8
作者 张刘冬 殷明慧 +2 位作者 卜京 宋坤隆 邹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86-3392,共7页
由于难以全面和准确地考虑系统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如风电、负荷的预测误差和常规机组的强迫停运,现有基于确定性旋转备用的风电–抽水蓄能联合运行优化调度模型无法从兼顾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最优确定风蓄联合运行方式。为此,... 由于难以全面和准确地考虑系统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如风电、负荷的预测误差和常规机组的强迫停运,现有基于确定性旋转备用的风电–抽水蓄能联合运行优化调度模型无法从兼顾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最优确定风蓄联合运行方式。为此,提出了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考虑风蓄联合运行的机组组合新模型。该模型首先在计算系统的失负荷风险时对现有多场景概率风险分析方法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同时考虑服从不同概率分布的风电功率和负荷预测误差以及机组强迫停运,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实现常规机组发电成本、期望停电成本与抽水蓄能机组的运行成本三者之和最小的目标,再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求解模型,确定风蓄联合运行方式和系统的旋转备用容量。仿真分析表明,通过优化旋转备用的配置,该模型在确定风蓄联合运行方式时能更全面地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并能更准确地分析其对系统运行成本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抽水蓄能机组 机组组合 失负荷风险 成本效益分析 旋转备用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协调的风电并网系统旋转备用容量优化 被引量:41
9
作者 陈厚合 王杨 +3 位作者 张儒峰 郭放 贾蒙 孙东方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5-192,共8页
风电的接入给电力系统带来更大不确定性,要求电网公司购买更多的旋转备用以维持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和稳定,兼顾系统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旋转备用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考虑风电、需求侧互动资源,提出一种基于多场景的概率性旋转备用... 风电的接入给电力系统带来更大不确定性,要求电网公司购买更多的旋转备用以维持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和稳定,兼顾系统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旋转备用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考虑风电、需求侧互动资源,提出一种基于多场景的概率性旋转备用优化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风电预测误差、负荷波动及发电机非计划停运不确定性因素对旋转备用的需求,将弃风、可中断负荷分别作为部分负、正旋转备用融入发电日前调度计划,以购电总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日前机组组合优化模型,获得各时段旋转备用优化配置量。通过对IEEE 30节点、IEEE 118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弃风 可中断负荷 旋转备用 机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形势及技术应用 被引量:136
10
作者 侯玉婷 李晓博 +4 位作者 刘畅 薛建中 周明 纪江明 杨柏依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3,共6页
在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现状下,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是当前电源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出发,结合国内外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现状,对我国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通过某亚临... 在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现状下,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是当前电源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出发,结合国内外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现状,对我国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通过某亚临界330 MW供热机组灵活性改造示范项目的实际改造结果,分析了灵活性改造的目标和提高机组深度调峰能力的有效技术手段,论证了尽早实施灵活性改造是火电机组响应电网深度调峰政策,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生命周期的必要选择。灵活性改造应遵循"一厂一策"方针,既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合理确定改造目标和技术方案,同时也要兼顾未来市场变化,控制投资规模,注重解决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可再生能源 深度调峰 灵活性改造 弃风弃光 低负荷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机组比重及热负荷对风电消纳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冲 胡林献 胡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20-125,共6页
为了研究电网对风电的接纳能力,根据冬季典型日的热、电负荷以及风电出力特性,提出一种独立电网中含热电机组、纯凝机组和风电机组等电源结构的热、电负荷优化分配方案,并根据优化结果研究了热负荷对风电消纳率的影响。在对煤电机组中... 为了研究电网对风电的接纳能力,根据冬季典型日的热、电负荷以及风电出力特性,提出一种独立电网中含热电机组、纯凝机组和风电机组等电源结构的热、电负荷优化分配方案,并根据优化结果研究了热负荷对风电消纳率的影响。在对煤电机组中的纯凝机组和抽凝式机组分别建模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电负荷由全网机组平衡、热负荷由各热电厂就地平衡,以发电煤耗最小为目标函数,且对风电弃风进行惩罚的节能调度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热负荷变化将引起系统优化调度、风电消纳率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电网 热电机组比重 热负荷 风电消纳率 负荷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风电系统的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模型 被引量:96
12
作者 王卿然 谢国辉 张粒子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8,30,共5页
在传统发电调度模式中融入用电调度,为风电等间歇性电源并网提供备用资源、保证电力平衡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考虑融入用电激励、可中断负荷、电价响应等用电调度方式,建立了含风电系统的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模型,采用启发式动态规划算... 在传统发电调度模式中融入用电调度,为风电等间歇性电源并网提供备用资源、保证电力平衡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考虑融入用电激励、可中断负荷、电价响应等用电调度方式,建立了含风电系统的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模型,采用启发式动态规划算法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通过科学决策发用电资源调度,融入用电激励方式能够减少低谷时段风电弃风,提高了风能利用效率;而采用可中断负荷方式则增加了高峰时段的备用资源,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用电一体化调度 可中断负荷 风电接入 经济调度 需求响应 机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大规模风电调峰要求的系统机组检修计划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宏宇 印永华 +2 位作者 申洪 何剑 赵珊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5-30,共6页
考虑风电运行特性进行发电机组检修安排对优化风电利用和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意义重大。综合考虑了风电出力运行要求、负荷变化特性与机组调节特性以及机组检修特性,以系统检修成本和风电弃风量为优化目标,以系统发电可靠性和系统调峰充裕... 考虑风电运行特性进行发电机组检修安排对优化风电利用和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意义重大。综合考虑了风电出力运行要求、负荷变化特性与机组调节特性以及机组检修特性,以系统检修成本和风电弃风量为优化目标,以系统发电可靠性和系统调峰充裕性等为约束条件,利用Benders分解法将原始模型分解为主问题(多目标整数规划)和子问题(弃风量计算、系统发电可靠性和调峰充裕性)进行分散协调,对含大规模风电的电力系统机组检修计划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IEEE-RTS测试系统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机组检修 发电可靠性 调峰充裕性 BENDERS分解法 半不变量 随机生产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偿风电扰动的供热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方法 被引量:31
14
作者 刘鑫屏 田亮 王琪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2,共7页
电网消纳扰动性风电的能力是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传统火电机组负荷响应速率较低难以完成这一要求。供热机组热网中大量管道、换热器、散热器具有很大的蓄热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其蓄热提高其负荷响应能力。在实验验证这一思路的基础... 电网消纳扰动性风电的能力是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传统火电机组负荷响应速率较低难以完成这一要求。供热机组热网中大量管道、换热器、散热器具有很大的蓄热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其蓄热提高其负荷响应能力。在实验验证这一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动发电控制(AGC)负荷指令进行非线性多尺度分解,构造了供热机组负荷指令,针对典型供热机组简化非线性动态模型,设计了一种机组优化控制系统方案,可以在不影响热用户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供热热网蓄热,大幅度提高机组负荷响应速率,补偿风电随机性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并网 供热机组 调峰 调频 蓄热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澳荷载规范关于脉动风特征的规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波 杨庆山 黄韬颖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2-25,72,共5页
结合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三国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对脉动风湍流强度、湍流积分长度以及脉动风速功率谱进行了比较。对比分析表明:由中国规范推导出的湍流强度远远小于美国、澳大利亚规范的相关规定;中国规范选取的湍流积分长度不随高度变... 结合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三国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对脉动风湍流强度、湍流积分长度以及脉动风速功率谱进行了比较。对比分析表明:由中国规范推导出的湍流强度远远小于美国、澳大利亚规范的相关规定;中国规范选取的湍流积分长度不随高度变化,而美国、澳大利亚规范选取的湍流积分长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高度处,中国规范所选取的湍流积分长度值介于美国、澳大利亚规范之间;在一般建筑物自振频率范围内,中国规范所采用的脉动风速功率谱谱值比美国、澳大利亚规范规定的谱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荷载 脉动风 湍流强度 湍流积分长度 脉动风速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决策方法的含风电场电力系统机组组合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群 张刘冬 +2 位作者 殷明慧 张小莲 邹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80-2485,共6页
结合基于置信区间的风电功率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模糊决策方法,提出了计及风电功率预测不确定性风险的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模糊机组组合模型。该模型采用模糊决策方法实现了机组发电成本和系统失负荷风险最小的目标,解决了已有模型中未给... 结合基于置信区间的风电功率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模糊决策方法,提出了计及风电功率预测不确定性风险的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模糊机组组合模型。该模型采用模糊决策方法实现了机组发电成本和系统失负荷风险最小的目标,解决了已有模型中未给出置信区间选取依据的不足。此外,该模型采用贴合实际的风电预测不确定模型,保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方法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对含风电场的IEEE RTS 26测试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组合 风电功率 预测不确定性 置信区间 电力不足期望 模糊决策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级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徐彤 周云 王新雷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5-41,共7页
北方采暖地区风电和热电联产联合运行矛盾凸显,为指导充分挖掘现有热电联产机组的调峰能力,增强电网调峰能力,为促进风电消纳提供支撑,通过组合运用简捷热平衡法、等效焓降法及弗留格尔公式,建立了大型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计算模型。... 北方采暖地区风电和热电联产联合运行矛盾凸显,为指导充分挖掘现有热电联产机组的调峰能力,增强电网调峰能力,为促进风电消纳提供支撑,通过组合运用简捷热平衡法、等效焓降法及弗留格尔公式,建立了大型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计算模型。运用计算模型研究了300 MW和350 MW热电联产机组在不同供热抽汽量、不同供热抽汽压力下的最大、最小发电功率,考虑全厂汽水损失对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为指导进一步挖掘北方采暖地区现有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促进风电消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机组 调峰能力 风电消纳 供热抽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度自动化系统负荷切除和恢复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8
作者 葛文林 陆屾 +2 位作者 孟勇亮 任远 吴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102,共4页
针对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没有提供专门的负荷切除和恢复工具的问题,综合考虑调度员所关心的与切负荷相关的因素,提出了基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平台开发的调度负荷切除和恢复系统,介绍了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系统提供了低频减载装置以及变压... 针对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没有提供专门的负荷切除和恢复工具的问题,综合考虑调度员所关心的与切负荷相关的因素,提出了基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平台开发的调度负荷切除和恢复系统,介绍了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系统提供了低频减载装置以及变压器绕组过载监视功能、负荷投切方案制定功能,以及手动和自动投切负荷功能,方便了调度系统投切负荷的操作。系统已在苏丹国家电力公司(NEC)投入运行,在菲律宾投入试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减载装置 变压器绕组 过载监视 自动切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形平面低矮房屋屋面的风荷载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陶玲 黄鹏 +1 位作者 顾明 全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86-1591,共6页
通过L形平面低矮房屋在同济大学TJ-2风洞进行的刚性模型测压试验,首先对其屋面的风压时程概率分布进行了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屋面大部分区域的风压时程偏度较大,概率分布与三参数Gamma分布较为吻合,其极值的估算更适合用"Sadek-Simi... 通过L形平面低矮房屋在同济大学TJ-2风洞进行的刚性模型测压试验,首先对其屋面的风压时程概率分布进行了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屋面大部分区域的风压时程偏度较大,概率分布与三参数Gamma分布较为吻合,其极值的估算更适合用"Sadek-Simiu法",且相比而言,传统的高斯方法偏于不安全.继而对翼长、坡度及组合屋面形式对屋面风荷载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翼长的增加,坡度的减小均会加剧屋面的平均负压和最不利负压;而屋面由两双坡组合变为双坡、四坡组合后,屋面的平均负压和最不利负压都有大幅度的减小,从而得出双坡、四坡组合屋面的L形平面房屋比两双坡组合屋面更有利于抗风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平面 低矮房屋 风荷载 偏度 翼长 屋面组合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荷载分布特征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叶观宝 何志宇 +2 位作者 高彦斌 马冬梅 仲伟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61-3565,共5页
根据压力分散型锚索的设计理念,研究外部荷载作用下锚索锚固段各单元体中的荷载分布特征与有效受压锚固长度,为压力分散型锚索的锚固支护提供设计依据。试验锚索全长为32 m,锚固段长为18 m,各单元体长度均为4.5 m,通过在锚索锚固段安装... 根据压力分散型锚索的设计理念,研究外部荷载作用下锚索锚固段各单元体中的荷载分布特征与有效受压锚固长度,为压力分散型锚索的锚固支护提供设计依据。试验锚索全长为32 m,锚固段长为18 m,各单元体长度均为4.5 m,通过在锚索锚固段安装微型高灵敏度应变传感器的试验方法,得到锚索锚固段的荷载传递规律与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依据现有锚索规程中对压力分散型锚索的张拉方法,锚索各单元体并未起到均匀分担外部荷载的作用。随着外部荷载的逐渐增大,位于锚固段中间部位的第2单元体与第3单元体的受荷值要明显高于两端第1单元体与第4单元体的受荷值。锚索锚固段也并不是完全处于轴向受压状态,且各单元体的有效受压锚固长度也并不相等,第1~4单元体有效受压锚固长度分别为1.5、2.9、2.8、4.5 m,有效受压锚固长度整体分布特征表现为第1单元体<第2单元体<第4单元体,而第2单元体与第3单元体的有效受压锚固长度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分散型锚索 单元体 受荷值 有效受压锚固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