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4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itive role of regulator in desulfurization of chalcopyrite in seawater based on chelation and dispersion
1
作者 SONG Ning-bo YIN Wan-zhong +1 位作者 GONG Xiu-feng YAO J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5期1791-1801,共11页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affects the desulfurization of chalcopyrite in flotation.In this study,desulfurization experiments of chalcopyrite were conducted in both deionized(DI)water and seawater.The resul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affects the desulfurization of chalcopyrite in flotation.In this study,desulfurization experiments of chalcopyrite were conducted in both deionized(DI)water and seawa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copper grade of the concentrate obtained from seawater flotation decreased to 24.30%,compared to 24.60%in DI water.Concurrently,the recovery of chalcopyrite decreased from 51.39%to 38.67%,while the selectivity index(SI)also had a reduction from 2.006 to 1.798.The incorporation of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sodium silicate(SS),and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SHMP)yielded an enhancement in the SI value,elevating it from 1.798 to 1.897,2.250 and 2.153,separately.It is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that an excess of EDTA resulted in a SI value of merely 1.831.The mechanism of action was elucidated through analysis of surface charge measurement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extended Derjaguin-Landau Verwey-Overbeek(E-DLVO)theory,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LCOPYRITE DESULFURIZATION chelatION DISPERSION E-DLVO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ed Phytoextraction of Cd and Cu in Ricinus communis L.with Chelators Related to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Soil Pore Water
2
作者 Guo Jinghua Wang Shuife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Cadmium(Cd)or excess copper(Cu)has a great impact in terms of toxicity on living organisms as it severely affects crop growth,yield and food security;thus,warranting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the remediation of Cd or C... Cadmium(Cd)or excess copper(Cu)has a great impact in terms of toxicity on living organisms as it severely affects crop growth,yield and food security;thus,warranting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the remediation of Cd or Cu polluted soils.Phytoextraction of heavy metal(HM)using tolerant plants along with organic chelators has gained global attention,and this study provided further insights into this issue.Pot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elators[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ethylenediamine disuccinic acid(EDDS)and citric acid(CA)]to improve the phytoextraction capacity of Ricinus communis L.for the metals Cd and Cu.Contaminated soil from a copper smelter was used in this study.A rhizon soil sampler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soil pore wat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communis was an adequate candidate for chelator induced phytoextraction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that EDDS would be a good candidate chelator for the phytoextraction of Cu in soils.EDTA addition obviously improved the uptake of Cd and Cu in R.communis;however,it posed the greatest risk because the concentration of HMs in soil pore water was very high even after 40 days.Compared with EDTA and EDDS,CA had few effects on Cd or Cu uptake in R.communis.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etal uptake in R.communis shoots and the maximum HM concentrations in soil pore water under HM,2.5,5,and 10 mmol·kg^(-1) treatments were typically observed.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EDDS treatments played a promising role in increasing the uptake of Cd or Cu and reducing its phytotoxicity.EDDS application could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the phytoextraction of Cd or Cu from polluted soils by growing Ricinus communis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science soil contamination PHYTOREMEDIATION Ricinus communis L. chel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LEAVAGE MECHANISM OF CHELATES OF METAL IONS WITH EDTA LINKED TO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S
3
作者 Li Xiaoru(Department of Chemistr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sha 410083,China)Wen Zhibin(Department of Basic Medicine,Hunan Medic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8,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8年第1期47-50,共4页
The chelates of metal ions with EDTA covalently linked to the 5′end of oligodeoxyribonuclotides(ODN),i.e,ODN5′EDTA·M(Ⅱ),are prepared,in which M(Ⅱ) is Fe(Ⅱ),Co(Ⅱ) or Cu(Ⅱ).The optimum pH value for forming t... The chelates of metal ions with EDTA covalently linked to the 5′end of oligodeoxyribonuclotides(ODN),i.e,ODN5′EDTA·M(Ⅱ),are prepared,in which M(Ⅱ) is Fe(Ⅱ),Co(Ⅱ) or Cu(Ⅱ).The optimum pH value for forming these three chelates is calculated.For ODN5′EDTA Fe(Ⅱ) pH value is 5.8 to 8.6,pH 4.6~8.1 for ODN5′EDTA Co(Ⅱ),and pH 3.4~5.7 for ODN5′EDTA Cu(Ⅱ).Under such pH value conditions neither can Mg(Ⅱ) ion,necessary for cleavage reaction,be competitive with Fe(Ⅱ),Co(Ⅱ) or Cu(Ⅱ) to form EDTA chelate,nor can it be precipitated.The cleavage mechanism of ODN5′EDTA Fe(Ⅱ) for DNA duplex is discussed.Modified ODN binds with DNA duplex in the major groove via hydrogen bond to form triple helix.In the presense of oxygen and reducing agent dithiothreitol,hydroxyl radicals species are generated as intermediates by catalysis of metal ions,and then oxidize the ribo ring and cut the doublestranded DNA at the sites close to the EDTA· Fe(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 METAL IONS chelate cleav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蛙残体多肽螯合硒的制备及其抗炎活性
4
作者 徐萍 王君淑 +2 位作者 鞠凤霞 李深 张凤清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4-962,共9页
以林蛙(Rana dybowskii)残体为原材料,在酶解条件下获得林蛙残体多肽(RDRP),再与硒离子(Se4)螯合制备林蛙残体多肽螯合硒(RDRPCS),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表征,研究螯合反应的优化条件,并通过体外细胞模型对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以林蛙(Rana dybowskii)残体为原材料,在酶解条件下获得林蛙残体多肽(RDRP),再与硒离子(Se4)螯合制备林蛙残体多肽螯合硒(RDRPCS),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表征,研究螯合反应的优化条件,并通过体外细胞模型对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e4与RDRP作用生成螯合物;RDRPCS有足够的金属结合位点,螯合位点分别为氨基、羟基和C=O;螯合工艺优化结果为温度60℃,pH=6,时间65 min,质量比2.5:1,该条件下螯合反应的效率为70.7%;不同浓度的螯合物对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的NO,TNF-α,IL-6和IL-1β的释放量均具有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残体肽 螯合硒 抗炎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含联吡啶的螯合二噻吩乙烯新配体合成、结构和光致变色性质研究
5
作者 余中 陈怡璇 +1 位作者 杨键 韩晶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为提高二噻吩乙烯光致闭环反应的转化率,延长光致开环反应的激发波长从而实现信号的低能读取,首次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具有联吡啶基的新螯合配体1,2-双-[2′-甲基-5′-(5″-联吡啶)-3′-噻吩]全氟环戊烯(BM-5-BP-3-TP)及其闭环体closed-BM-... 为提高二噻吩乙烯光致闭环反应的转化率,延长光致开环反应的激发波长从而实现信号的低能读取,首次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具有联吡啶基的新螯合配体1,2-双-[2′-甲基-5′-(5″-联吡啶)-3′-噻吩]全氟环戊烯(BM-5-BP-3-TP)及其闭环体closed-BM-5-BP-3-TP,将其作为配体与金属离子组装成金属有机框架(MOFs)以实现调节配体光致变色的目的。借助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中间产物3-溴-2-甲基-5-(5′-联吡啶)噻吩(BM-5-BPT)和BM-5-BP-3-TP进行了结构表征,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BM-5-BP-3-TP在液相的光致变色性质及其对不同极性溶剂的依赖性,其闭环体在甲醇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2 nm;光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闭环反应为零级反应,而开环反应为一级反应。此外,BM-5-BP-3-TP在PMMA薄膜相和晶体相均具有可逆的光致变色性质,闭环体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08 nm和614 nm,且在PMMA薄膜中具有优异的耐疲劳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噻吩乙烯 螯合配体 光致变色 光反应动力学 晶体相 光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胁迫下硝态氮肥联合乙二胺二琥珀酸对三叶鬼针草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陈银萍 曹渤 +3 位作者 卢誉之 孙勇 李倩 袁巧玲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32-1641,共10页
为探究硝态氮肥与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联合作用下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响应镉(Cd)胁迫的生理生化和抗氧化机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在15 mg·kg^(−1)Cd胁迫下,研究了75 mg·kg^(−1)(以氮计)硝态氮肥联合1 mmol·L^(−1)E... 为探究硝态氮肥与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联合作用下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响应镉(Cd)胁迫的生理生化和抗氧化机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在15 mg·kg^(−1)Cd胁迫下,研究了75 mg·kg^(−1)(以氮计)硝态氮肥联合1 mmol·L^(−1)EDDS对三叶鬼针草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单独加入硝态氮肥使三叶鬼针草株高、根长、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总叶绿素(Chl)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在所有处理中均达到最大值;单独加入EDDS使可溶性糖(SS)含量达到最大。Cd胁迫下硝态氮肥与EDDS联合作用使三叶鬼针草株高、Chl a和Chl含量较单独Cd处理下分别提高24.29%、51.06%和21.09%;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单独Cd处理下显著增加了37.04%、22.92%、18.31%和197.81%,并在所有处理中均达到最大值;使SP和SS含量也达到峰值;同时使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较单独Cd处理下分别显著降低45.77%和21.25%。综上所述,75 mg·kg^(−1)硝态氮肥联合1 mmol·L^(−1)EDDS能提高三叶鬼针草对Cd的耐受性,该联合修复技术通过提高Chl a和Chl含量促进植物地上部的生长,维持生物量的正常积累;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解Cd造成的植物膜脂过氧化损伤,维持细胞膜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植物修复 螯合剂 抗氧化机制 三叶鬼针草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肽铁螯合物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栋 张咏清 +4 位作者 肖自芬 李雪 张丽赟 李莹 骆衡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1-227,235,共8页
为充分利用核桃粕资源,同时解决传统补铁剂生物可及性低的问题,该研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了核桃肽-铁螯合物;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扫描电镜、氨基酸分析及红外光谱对核桃肽-铁螯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体外胃肠模拟消化实验探究... 为充分利用核桃粕资源,同时解决传统补铁剂生物可及性低的问题,该研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了核桃肽-铁螯合物;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扫描电镜、氨基酸分析及红外光谱对核桃肽-铁螯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体外胃肠模拟消化实验探究核桃肽-铁螯合物Fe^(2+)释放率;运用噻唑蓝法探究螯合物对Caco-2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肽-铁螯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多肽质量浓度4%,pH 7,核桃肽/FeCl_(2)质量比3∶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螯合物中Fe^(2+)螯合率可达91.99%。Fe^(2+)引入后,核桃肽的表观形貌由光滑平面转变为疏松多孔的颗粒。红外光谱结果表明,Fe^(2+)主要通过羧基氧和氨基氮原子与核桃肽螯合。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和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硫酸亚铁,核桃肽-铁螯合物具有更高的Fe^(2+)释放率和安全性。该研究结果将为核桃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及新型膳食铁补充剂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补铁剂 螯合物 结构表征 生物可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后喷施氨基酸螯合锌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合成积累的影响
8
作者 张博文 靳海洋 +7 位作者 许海霞 郑飞 何宁 苏亚中 赵国建 程红建 程西永 李向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共12页
以清水为对照(CK),设置花后喷施0.2%、0.4%的硫酸锌、天冬氨酸锌和甘氨酸锌处理,研究花后喷施氨基酸螯合锌对不同时期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氨基酸含量、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最... 以清水为对照(CK),设置花后喷施0.2%、0.4%的硫酸锌、天冬氨酸锌和甘氨酸锌处理,研究花后喷施氨基酸螯合锌对不同时期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氨基酸含量、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优的锌肥,为小麦高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甘氨酸锌、天冬氨酸锌显著增加了龙亭和郸城两试验点喷施后10 d小麦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6.26%~27.45%和24.51%~39.13%;在郸城试验点,喷施硫酸锌、甘氨酸锌、天冬氨酸锌均显著增加喷施后10 d小麦籽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活性,增幅为9.93%~17.65%,而在龙亭试验点,仅喷施0.2%天冬氨酸锌使籽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活性显著提高12.15%;喷施甘氨酸锌、天冬氨酸锌显著增加龙亭和郸城两试验点喷施后10 d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增幅分别为14.49%~20.82%和13.26%~20.68%,喷施硫酸锌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所有喷锌处理对喷施后20 d和成熟期籽粒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CK相比,喷施甘氨酸锌显著增加两试验点喷施后10d小麦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6.67%和10.42%~14.58%,显著增加郸城试验点喷施后10、20d籽粒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2.18%~15.53%、11.84%~12.76%;喷施0.2%天冬氨酸锌显著增加龙亭试验点喷施后20 d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3.21%和10.83%;喷施0.2%天冬氨酸锌或0.2%甘氨酸锌处理均显著增加两试验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喷施0.4%甘氨酸锌处理仅显著增加郸城试验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两试验点均以0.2%天冬氨酸锌处理增幅最大,分别为7.90%和7.25%。综上,花后喷施0.2%天冬氨酸锌、甘氨酸锌可显著促进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积累,提高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其中以0.2%天冬氨酸锌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氨基酸螯合锌 淀粉 蛋白质 合成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403螯合树脂吸附碱液中锗的行为和机理
9
作者 吴远桂 李旻廷 +6 位作者 叶富 魏昶 李兴彬 邓志敢 罗兴国 彭晓华 杨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93-3205,共13页
本文用螯合树脂D403吸附碱液中的锗,考察不同吸附条件下的静态吸附效果,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并对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以探明吸附机理。结果表明:D403树脂对碱液中的Ge(Ⅳ)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为42.67 mg/g),锗吸... 本文用螯合树脂D403吸附碱液中的锗,考察不同吸附条件下的静态吸附效果,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并对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以探明吸附机理。结果表明:D403树脂对碱液中的Ge(Ⅳ)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为42.67 mg/g),锗吸附率在95%以上;锗与共存离子在吸附过程中分离系数大小依次为β_(Ge/Al)(4.67)<β_(Ge/Zn)(87.29)<β_(Ge/As)(110.37)<β_(Ge/Si)(124.87)。锗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为异质表面上的多分子层吸附,且吸附过程为不可逆的吸热反应。碱液中锗离子与钠型D403树脂中羟基上的氧原子结合遵循化学吸附机制,锗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403螯合树脂 离子交换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撑胺改性生物炭螯合金属材料的磷吸附性能及解吸特性
10
作者 杨佳芝 杨帆 +2 位作者 钟艳霞 贺婧 王世全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5-616,共12页
以芦苇秸秆制备的生物炭为载体,采用化学改性方法键合不同链长的乙撑胺,螯合不同金属制备了7种乙撑胺改性生物炭螯合金属材料.通过SEM、FTIR、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比较了7种螯合材料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7种材料在1 min内... 以芦苇秸秆制备的生物炭为载体,采用化学改性方法键合不同链长的乙撑胺,螯合不同金属制备了7种乙撑胺改性生物炭螯合金属材料.通过SEM、FTIR、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比较了7种螯合材料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7种材料在1 min内均可达到平衡吸附量的90%.Al/TEPA-BC的吸附效果最佳,pH为6时吸附量最高;7种吸附剂对磷酸盐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材料表面积为2.286 m^(2)·g^(-1)的情况下,吸附性能最佳的Al/TEPA-BC的理论最大吸附量达到了9.53 mg·g^(-1);吸附行为均符合准二级速率模型;当磷酸盐初始浓度为15 mg·L^(-1),pH=6,投加量为0.1 g,温度为25℃时,Al/TEPA-BC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可达到7.11 mg·L^(-1).Cl^(−)、SO_(4)^(2−)、NO_(3)^(−)共存时,Al/TEPA-BC对磷酸盐的选择性吸附为93.4%.推测其吸附机理以静电作用和配位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撑胺改性 生物炭螯合材料 磷酸盐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无机和螯合钙、锌肥对花生的降镉效果
11
作者 李丽荣 王玉荣 +2 位作者 周志高 丁昌峰 王兴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9-1450,共12页
为研究叶面喷施中微肥对花生籽粒镉(Cd)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分析叶面喷施无机钙肥(硝酸钙)、无机锌肥(硫酸锌)及不同螯合钙/锌肥(EDTA螯合钙/锌、糖醇螯合钙/锌)对4种花生品种(皖花4号、粤油43、花育22号和湘花2008)籽粒的... 为研究叶面喷施中微肥对花生籽粒镉(Cd)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分析叶面喷施无机钙肥(硝酸钙)、无机锌肥(硫酸锌)及不同螯合钙/锌肥(EDTA螯合钙/锌、糖醇螯合钙/锌)对4种花生品种(皖花4号、粤油43、花育22号和湘花2008)籽粒的降Cd效果,并探究降Cd效果最优的叶面肥种类及其降Cd机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EDTA螯合钙(EDTA-Ca)和EDTA螯合锌(EDTA-Zn)处理的降Cd效果最优,4个花生品种降Cd率可达到15.1%~30.7%。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EDTA-Ca和EDTA-Zn处理的降Cd效果,籽粒降Cd率可达24.0%~40.0%。选取品种粤油43的EDTA-Ca和EDTA-Zn两个处理进行降Cd机理探究,结果表明EDTA-Ca、EDTA-Zn处理显著增加了Cd在花生茎(6.4%、13.6%)和叶(37.6%、26.9%)中的积累,增加了Cd在茎叶细胞器和可溶性组分中的占比,显著降低了Cd从茎叶向籽粒的转运。研究表明,EDTA螯合钙、锌肥可显著降低花生籽粒Cd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螯合肥 叶面喷施 亚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注液工艺对煤体润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汉毅 江丙友 +2 位作者 王一凡 王浩宇 余昌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177,共9页
为解决煤体中的混杂重金属物质阻碍抑尘溶液渗入煤体孔裂隙导致煤体润湿效果减弱的问题,试验研究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对煤体润湿性能的影响。首先,基于注水试验平台和截割产尘模拟试验平台设计6种注液方式,试验确定表面活性剂... 为解决煤体中的混杂重金属物质阻碍抑尘溶液渗入煤体孔裂隙导致煤体润湿效果减弱的问题,试验研究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对煤体润湿性能的影响。首先,基于注水试验平台和截割产尘模拟试验平台设计6种注液方式,试验确定表面活性剂和螯合剂之间的拮抗作用;然后,通过截割试验和表面润湿性分析研究6种注液方式对煤样产尘特性及增润效果的影响;最后,利用喷雾降尘测试不同注液方式增润煤粉的被沉降效率。结果表明:先注入螯合剂后再注入表面活性剂处理的煤样,截割产尘质量浓度相对最低,仅为170.93 mg/m^(3),较之纯水组的截割产尘质量浓度(481.33 mg/m^(3))降低了64.49%;同时,先注入螯合剂后注入表面活性剂的注液方式对煤体润湿性能的提升效果相对最好,浸润沉降煤粉速度相对最快;此外,经该方式处理的煤样喷雾抑尘试验的降尘效率为91.2%。先注入螯合剂溶液分解煤裂隙中的重金属,可以提高溶液在煤体中的流动性,随后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会进一步提升煤的润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表面活性剂 注液工艺 润湿性能 煤层注水 降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铁湿式氧化硫化氢工艺及优化
13
作者 邹燕 林蔚 +1 位作者 杨威 张延荣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9-557,共9页
络合铁法去除H2S具有效率高、操作简单、可回收硫资源等优点,同时也存在脱硫液再生缓慢、配体降解以及硫黄产物不易分离等问题。本研究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有机配体络合Fe^(3+)用于H2S的吸收氧化,以氧气为氧化剂再生脱硫液,考察不同... 络合铁法去除H2S具有效率高、操作简单、可回收硫资源等优点,同时也存在脱硫液再生缓慢、配体降解以及硫黄产物不易分离等问题。本研究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有机配体络合Fe^(3+)用于H2S的吸收氧化,以氧气为氧化剂再生脱硫液,考察不同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体系。结果表明,在Fe(Ⅲ)浓度为0.09mol/L、EDTA与Fe(Ⅲ)摩尔比[Ln-]/[Fe^(3+)]为1.4、pH=9时,H_(2)S去除率高达99.99%。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能量色散光谱结果证明固体产物主要为硫单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粒度分析结果表明PEG600能促进产物硫的增大与团聚,产物颗粒粒径由10~100nm增加至100~1000nm。通过计算产率可得PEG600能增加硫的产率至90%以上。同时,PEG600抑制了EDTA的降解,6次循环实验后,EDTA的降解率不到10%。脱硫液中加入Ni(Ⅱ)可促进Fe(Ⅲ)的再生,当Ni(Ⅱ)的摩尔浓度为Fe(Ⅲ)的5%时,再生时间由60min缩短至20min,氧气利用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气体 络合铁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剂和矿物掺合料对砂浆抗冻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王瑞阳 余剑英 +1 位作者 况栋梁 刘全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3,共7页
基于络合剂能够促进裂缝修复和孔隙闭合的特点,本研究将络合剂和矿物掺合料(矿粉、粉煤灰)掺入水泥砂浆中,通过冻融过程中砂浆的质量损失、力学性能、抗渗能力、孔结构变化以及微观结构,研究了络合剂与矿物掺合料对砂浆抗冻性及冻害后... 基于络合剂能够促进裂缝修复和孔隙闭合的特点,本研究将络合剂和矿物掺合料(矿粉、粉煤灰)掺入水泥砂浆中,通过冻融过程中砂浆的质量损失、力学性能、抗渗能力、孔结构变化以及微观结构,研究了络合剂与矿物掺合料对砂浆抗冻性及冻害后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掺入络合剂和矿粉的砂浆在抗冻性和冻融损伤修复方面表现最佳。在冻融100次后,掺络合剂和矿粉的砂浆相比于普通砂浆,质量损失率减少了约43.6%,抗压强度损失率降低了约46.2%,氯离子迁移系数降低了约70.8%,有害孔(>0.1μm)比例降低了约34.5%。冻融后养护28 d,掺有络合剂和矿粉的砂浆抗压强度恢复率约为21.1%、氯离子迁移系数降低率约为12.8%,有害孔降低率约为25.1%。观察砂浆的微观结构发现,掺有络合剂和矿粉的砂浆内部有大量的硅酸钙凝胶填充了孔隙和微裂缝,从而改善了砂浆的抗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剂 自修复 冻融 水泥砂浆 矿物掺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基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15
作者 姜姗杉 李传恩 +3 位作者 陈策 何明月 李枢衡 李雪婷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报道了一种表面具有胍基的荧光碳点,该碳点具有优良的发光特性和生物安全性,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本文以缩二胍盐酸盐、二硫代二苯甲酸和乙酸为原材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在固态和液态下都具有荧光特性的缩二胍碳点(B... 报道了一种表面具有胍基的荧光碳点,该碳点具有优良的发光特性和生物安全性,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本文以缩二胍盐酸盐、二硫代二苯甲酸和乙酸为原材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在固态和液态下都具有荧光特性的缩二胍碳点(BHCDs)。高分辨透射电镜表明碳点的平均晶粒为2.24 nm,其最强发射波长为420 nm,且随着激发波长的增加而红移。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推测BHCDs表面有胍基存在。生物学成像实验显示,BHCDs进入斑马鱼体内呈现蓝色荧光,且96 h内可完全代谢出体外,结合其他毒理学实验表明了BHCDs良好的生物安全性。BHCDs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在对其抗菌机制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BHCDs具有螯合Fe^(3+)和Cu^(2+)的能力。进一步通过对比其他胍基碳点发现,几种具有Fe^(3+)螯合能力的碳点均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而具有Cu^(2+)螯合能力的聚六亚甲基双胍碳点、聚氨丙基双胍碳点和二甲基胍碳点还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而不具有Cu^(2+)螯合能力的甲基胍碳点则不具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推测BHCDs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力可能与Cu^(2+)螯合有关。本研究制备的BHCDs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抗菌特性,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为揭示其抗菌原理奠定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缩二胍 抗菌 金属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磷酸肽-硒螯合物结构表征、体外免疫和抗炎活性分析
16
作者 李康瑗 王嘉炜 +6 位作者 陈立平 钟如茵 刘嘉敏 王祺皓 周爱梅 曹庸 肖苏尧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5-35,共11页
酪蛋白磷酸肽(casein phosphopeptide,CPP)是从牛乳蛋白水解而来的生物活性磷酸化肽类,具有优越的螯合能力,本实验利用CPP作为载体,制备酪蛋白磷酸肽-硒螯合物(casein phosphopeptide selenium chelate,CPP-Se)作为一种新型硒补充剂。... 酪蛋白磷酸肽(casein phosphopeptide,CPP)是从牛乳蛋白水解而来的生物活性磷酸化肽类,具有优越的螯合能力,本实验利用CPP作为载体,制备酪蛋白磷酸肽-硒螯合物(casein phosphopeptide selenium chelate,CPP-Se)作为一种新型硒补充剂。首先采用光谱学和热力学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可能结合位点以及模型,并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其免疫和抗炎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肽硒质量比为2∶1、螯合温度35.48℃、螯合pH 7.0的工艺条件下,CPP-Se的硒含量达到5578.66μg/g;紫外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CPP主要通过羰基、羧基、磷酸基团螯合Se;圆二色光谱显示螯合物中CPP肽链的β-折叠比例提高;热重分析结果表明CPP-Se比CPP的稳定性更强;等温滴定量热法联合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表明肽硒之间的螯合位点主要是谷氨酸和丝氨酸中的氢键,距离为2.6Å,结合能为-7.53 kJ/mol,主要以疏水相互作用作为驱动力;RAW264.7巨噬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同等硒质量浓度下,CPP-Se的安全使用范围相较亚硒酸钠扩大了2倍,且CPP-Se使RAW264.7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了25%,显著抑制了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与释放。综上所述,酪蛋白磷酸肽-硒螯合物可作为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新型硒补充剂,本研究可为CPP的广泛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磷酸肽 螯合物 分子对接 免疫活性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A-DTC除铅性能评价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17
作者 唐嘉婧 马超 +2 位作者 倪帅 刘超 周旭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182,共6页
为防止Pb^(2+)过量流入环境对生态产生危害,利用三乙烯四胺和二硫化碳在碱性环境下制备出一种含有双二硫代氨基甲酸基团(DTC)的螯合剂TETA-DTC,对比了TETA-DTC与市售螯合剂处理Pb^(2+)的性能,筛选了TETA-DTC与Pb^(2+)螯合反应的最佳条件... 为防止Pb^(2+)过量流入环境对生态产生危害,利用三乙烯四胺和二硫化碳在碱性环境下制备出一种含有双二硫代氨基甲酸基团(DTC)的螯合剂TETA-DTC,对比了TETA-DTC与市售螯合剂处理Pb^(2+)的性能,筛选了TETA-DTC与Pb^(2+)螯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揭示了其螯合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b^(2+)质量浓度25 mg/L、pH=5的条件下,较市售螯合剂,TETA-DTC对Pb^(2+)具有优良的去除效果,且用量更少;当Pb^(2+)质量浓度为25 mg/L时,TETA-DTC的投加量越大,螯合体系的pH越大,Pb^(2+)去除率越高,综合考虑TETA-DTC投加量60 mg/L、pH=5为螯合去除Pb^(2+)的最佳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下Pb^(2+)去除率达95.21%;分子动力学对TETA-DTC中官能团、原子与Pb^(2+)之间的径向分布模拟表明,TETA-DTC结构中C—S—S基团与Pb^(2+)的作用半径最小,作用强度最大,N1原子次之,N2原子最小,C—S—S基团是关键的螯合基团;分子动力学对不同浓度的螯合剂与Pb^(2+)之间相互作用能的模拟表明,TETA-DTC分子和Pb^(2+)之间的螯合作用较稳定,稳定性随着TETA-DTC分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螯合剂 铅离子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甘氨酸二乙酸三钠对几种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应用性能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王娜娜 台秀梅 +3 位作者 耿涛 张梁 李赛 郭凌霄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0,共7页
以Cu^(2+)为探针,采用红外光谱法测试了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Na)、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2A1)、异构烷基糖苷(IC-0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CAB)、椰油酰胺丙基氧化胺(CAO)与甲基甘氨酸... 以Cu^(2+)为探针,采用红外光谱法测试了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Na)、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2A1)、异构烷基糖苷(IC-0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CAB)、椰油酰胺丙基氧化胺(CAO)与甲基甘氨酸二乙酸三钠(MGDA)对Cu^(2+)的螯合作用,通过透光率考察了6种表面活性剂对MGDA的表观耐盐性和体系稳定性,通过表面张力仪、接触角测量仪及泡沫分析仪研究了MGDA对6种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螯合剂MGDA对Cu^(2+)具有优异的螯合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促进了MGDA对Cu^(2+)的螯合作用;所选择的6种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良好的耐盐性能,其中2A1和CAB的耐盐能力最强,分别可以达到50%和30%,且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耐盐性越好;MGDA的加入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影响不大;MGDA的加入提升了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在保持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MGDA浓度的增加,接触角呈现降低的趋势;MGDA的加入提升了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起泡时间减小,6种表面活性剂在300 s内均呈现出良好的稳泡性能;采用透光率探究了表面活性剂对MGDA螯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A1和CAB对脱除Cu^(2+)的辅助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甲基甘氨酸二乙酸三钠 表面活性剂 螯合作用 润湿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螯合诱导AMF-紫花苜蓿提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19
作者 裘浪 夏义璠 +3 位作者 杨晶 王志刚 俞龙生 张延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45-2157,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柠檬酸联合对紫花苜蓿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采用温室盆栽试验,以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柠檬酸浓度(0、5、10 mmol·kg^(-1))施加水平下,接种AMF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重金属(... 本研究旨在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柠檬酸联合对紫花苜蓿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采用温室盆栽试验,以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柠檬酸浓度(0、5、10 mmol·kg^(-1))施加水平下,接种AMF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重金属(V、Cd、Cr、Cu、Pb与As)含量和积累量以及根际土壤重金属酸溶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柠檬酸施加处理相比,施加5、10 mmol·kg^(-1)柠檬酸显著降低紫花苜蓿根系侵染率15.1%~19.2%(P<0.05),同时显著降低植株地上部干质量17.0%~27.4%和根系干质量26.2%~37.1%(P<0.01);但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和根系重金属V、Cd、Cr、Cu、Pb与As含量及其富集系数(P<0.001),二者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分别比无柠檬酸施加处理平均提高了71.0、3.60、12.4、2.87、14.7倍与5.09倍,根系重金属含量分别提高了1.87、4.94、2.68、2.87、9.66倍与4.12倍。接种AMF能够缓解施加柠檬酸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抑制作用,相比未接种处理显著增加植株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P<0.001),同时降低植株地上部和根系V、Cd、Cr、Pb与As含量,其与10 mmol·kg^(-1)柠檬酸联合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地上部和根系V、Cd、Cr、Cu、Pb与As积累量(P<0.001),该处理下紫花苜蓿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提取效果最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V、Cd、Cr、Cu、Pb与As酸溶态含量均受到柠檬酸显著影响(P<0.001)。通过构建植株地上部重金属积累量和根际土壤重金属酸溶态含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发现决定系数R^(2)均在0.60以上。研究表明,10 mmol·kg^(-1)柠檬酸和接种AMF组合明显增加紫花苜蓿根际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促进植株吸收并向地上部转运与积累重金属,同时接种AMF能够改善施加柠檬酸对植株生长的抑制状况,二者联合能够提高紫花苜蓿提取修复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螯合剂 植物提取 侵染率 酸溶态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施用模式对大棚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陈达渝 白炬 +8 位作者 李灵芝 李海平 马鑫如 王艳芳 吴预贵 李俊楠 王珂 张春娟 程校琦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8,共10页
[目的]解决塑料大棚番茄生长发育期间施用氮肥不当而引起土壤退化、番茄产量及品质下降的问题。[方法]本试验以番茄品种‘瑞粉882’为试验材料,以农户习惯施肥模式为对照(CK),以无氮、100%尿素、硝酸铵钙肥料替代尿素用量75%、螯合多肽... [目的]解决塑料大棚番茄生长发育期间施用氮肥不当而引起土壤退化、番茄产量及品质下降的问题。[方法]本试验以番茄品种‘瑞粉882’为试验材料,以农户习惯施肥模式为对照(CK),以无氮、100%尿素、硝酸铵钙肥料替代尿素用量75%、螯合多肽钙镁肥替代尿素用量30%为4种不同氮素施加模式,分别用T1、T2、T3、T4表示,其中T2、T3、T4处理氮元素总量为对照处理氮元素施用量的95%,测定土壤中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果实产量与品质等指标以比较不同氮素施加效果。[结果]在番茄定植90 d后,T4处理降低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提高0~60 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T4处理土壤养分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763,评价最高。T4处理产量最高,为11.52 kg/m^(2),与T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比CK增加31.64%。T4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CK提高32.63%、12.00%和10.33%,均与CK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螯合多肽钙镁肥替代尿素用量30%处理能有效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是增加设施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养分供给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番茄 螯合多肽钙镁肥 土壤养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