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Wang Shipeng's People-oriented Thought
1
作者 Xiong Maos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86-291,共6页
Wang Shipeng lived in a period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hen national conflicts,class contradictions and social problems were very serious.He insisted that the emperor should take the people as the foundation of h... Wang Shipeng lived in a period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hen national conflicts,class contradictions and social problems were very serious.He insisted that the emperor should take the people as the foundation of his country and local officials' administration be the critical factor in carrying out this people-oriented thought.Aiming at dealing with those phenomena which endanger the people's interests,Wang Shipeng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such as selecting virtuous competent officials,punishing merciless officials,being more cautious in passing sentences and relieving people's taxes burden and so on.Those measures were practiced in Wang's tenure of office.Wang's people-oriented thought had a high pertinence and reality in his period and was helpful in alleviating the conflicts and stabilizing the social situation.The economy was developed and so was the imperial court's cohesion.In spite of its limitation in protecting the rul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Wang's people-oriented thought made a great historical prog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南宋时期 社会问题 人民群众 经济发展 官员 凝聚力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对《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的概念转换与发展——以汉儒为中心的研究
2
作者 乐爱国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130,共10页
作为儒家民本思想的源头,《尚书》既主张以民为本,强调听从民意,又注重对民众的教化。早期儒家较多强调以德教民,因而并未在治国理政层面完全认同管仲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也没有在道德修养层面接受《老子》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 作为儒家民本思想的源头,《尚书》既主张以民为本,强调听从民意,又注重对民众的教化。早期儒家较多强调以德教民,因而并未在治国理政层面完全认同管仲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也没有在道德修养层面接受《老子》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与此不同,汉代儒家多讲“顺民心”,并与黄老之学相互影响。东汉郑玄注《周礼》所言“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将《尚书》“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与《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结合起来,以此表达“为政以顺民为本”的理念。这不仅继承了《尚书》的民本思想,而且进一步改造和发展了《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的思想,赋予其更为深刻的内涵,影响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以百姓心为心” 儒家 郑玄 民本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论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流变与转型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永攀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81,154,155,共25页
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发展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历朝历代均有不同的特征。当下探讨“国家安全”,应注意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的联系和区别,古代“国家安全观”可以体现在历代王朝对君王贤能、仁义、礼法、政治制度、民本思想的评议上。中... 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发展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历朝历代均有不同的特征。当下探讨“国家安全”,应注意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的联系和区别,古代“国家安全观”可以体现在历代王朝对君王贤能、仁义、礼法、政治制度、民本思想的评议上。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存在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安全的总基调,其特征是有备无患、具有防御性。“国家安全”与“天子”“臣民”的能动性存在依附关系,与礼法秩序、政治制度、军事战略统合存在构建关系,民本思想是“国家存亡”的关键,“国家安全”是“外”与“内”的统合体。由于时代局限,古代“国家安全观”存在重中原而轻“夷狄”、重文轻武、重谋轻力等种种局限。历代政权在具体实现“国家安全”方面,重视遣师戍守、设界立关,重视舆图绘制,通过以边拱安、屯田守边、设立“情报”机构等手段强化国家安全。近代以来,维护国家安全的国家“边界线”越来越清晰,中华民族的“总体安全观”越来越强烈,安全观从以皇权为核心转变为以“民族国家”为核心,从“内防”“陆防”为主转向以“外防”“海防”为主,进一步向现代概念上的“国家安全观”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安全观 边疆 民本思想 中国古代国家安全防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民本视域的中国自主环境法知识体系构建
4
作者 钭晓东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共16页
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深深影响中国法律。传统文化传承是体现“中国自主”的重要方面。发轫于清末成型于新中国的新民本思想,内蕴“整体-义务”和“个体-权利”双层思维模式。双层结构的张力呈现于整体与个体间,也体现在义务与... 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深深影响中国法律。传统文化传承是体现“中国自主”的重要方面。发轫于清末成型于新中国的新民本思想,内蕴“整体-义务”和“个体-权利”双层思维模式。双层结构的张力呈现于整体与个体间,也体现在义务与权利之间,是环境法知识体系化不足的根本原因。消解张力需要在理论上区分本体论和知识论,自然环境整体作为自在自为的现实仅在知识论的出发方式中具有意义,知识构建中的自然环境整体是科学建构的世界图像,环境法学中的整体只是作为建构秩序的社会整体。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环境权利和环境利益的概念,将之同时作为环境法知识体系的逻辑起点,环境权利在价值层面证成环境法的正当性,环境利益则在工具层面为环境法知识的体系化奠定基础。环境权利通过环境参与和环境利益建立工具性联系,但可能因之侵蚀它的价值内涵:一方面引发环境公平和环境正义的问题,另一方面造成个体参与和集体行动之间的冲突。对此,在实践层面的努力唯有促进国家环境义务的履行,从社会建构的环境问题出发,以国家环境义务研究为重心成为环境法知识体系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思想 双层思维模式 中国自主 环境法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传统文化观初探--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例
5
作者 张晓明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4-47,53,共5页
邓小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借鉴和运用黄帝精神、民本思想、精忠报国等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解决现实问题,客观理性对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他的传统文化观对于如何借鉴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弘扬民族精神、如何实现优秀传统... 邓小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借鉴和运用黄帝精神、民本思想、精忠报国等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解决现实问题,客观理性对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他的传统文化观对于如何借鉴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弘扬民族精神、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传统文化 黄帝精神 民本思想 精忠报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民生实践 被引量:8
6
作者 左玉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以民为本”包含三层含义:民为国本,体现了对民众地位的认识;立国为民,体现了对统治者与民众关系的认知;政在养民,体现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基于传统民本思想提出的一系列“以厚民生为本”的富民之策,...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以民为本”包含三层含义:民为国本,体现了对民众地位的认识;立国为民,体现了对统治者与民众关系的认知;政在养民,体现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基于传统民本思想提出的一系列“以厚民生为本”的富民之策,要求统治者采取相应政策,关心民众生计,使民众生活富足。历代统治者推行的改善民生举措主要有重农抑商、务本兴农,轻徭薄赋、体恤民力,不违农时、使民以时,以及约束官吏、勿使扰民等。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民生实践促进了近代以来民主思想的发展,对当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本思想 民生实践 德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伟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6,共13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大一统”思想等,蕴含着与唯物史观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和创新萌芽,在中国社会历史观发展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贡献了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智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益成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机结合,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思想 进步历史观 民本思想 大同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实观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哲学解读
8
作者 周海涛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主要体现在:在主体论上,在批判继承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认识论上,吸收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提出并实践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主要体现在:在主体论上,在批判继承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认识论上,吸收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提出并实践新时代的“共同体”意识;在方法论上,把中国古代的“变易”精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过程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深厚的中国特色、文明底色,也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华文化 中国精神 民本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立场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瑾菁 付妍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指导文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人民性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本理念和新时代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指导文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人民性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本理念和新时代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实践。文化建设、发展和繁荣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立场的核心要义。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立场,要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不断增进人民的文化福祉;推进文化领域制度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坚持“以文化人”,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人民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意蕴 被引量:3
10
作者 毛华兵 王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3,共9页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生活新期待的辩证统一,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继续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生活新期待的辩证统一,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继续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和科学行动指南,凸显出深厚的人民性意蕴。从生成向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通今达古,在“两个结合”的文化创造中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从内涵向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完整,在“明体达用”的文化实践中汇聚人民智慧的力量源泉;从实践向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知促行,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中展现人民主体的实践伟力。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意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把握和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应然之举,也将为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人民性 “两个结合” “明体达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民本民生理念辨析及理论构建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玉灵 霍有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共4页
民主、民本、民生是不同的政治理念。民主是人民主权的权力本位,源于西方的社会历史基础;民本是与"君本"相对应的"以民为本""为民作主"的政治思想,以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治文化为生存发展的土壤;民生是... 民主、民本、民生是不同的政治理念。民主是人民主权的权力本位,源于西方的社会历史基础;民本是与"君本"相对应的"以民为本""为民作主"的政治思想,以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治文化为生存发展的土壤;民生是超意识形态的政策措施,直接关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权的安危。吸取民本思想之精华,构建明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民生理论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民本 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民本主义的时代内涵及其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弘 张等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新民本主义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本观。无论是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哲学,还是作为中国改革发展的路向,新民本主义的内涵应是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要求的。在当今,党的新民本主义应是指以"关注... 新民本主义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本观。无论是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哲学,还是作为中国改革发展的路向,新民本主义的内涵应是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要求的。在当今,党的新民本主义应是指以"关注民生、保障民权、发展民主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民本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民本主义 传统民本思想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81
13
作者 刘洋 门梦菲 +1 位作者 田蜜 解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88-294,共7页
目的目前市场上文创产品内容形式大多千篇一律,普遍缺乏文化内涵,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因此结合实践对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基于跨界融合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挖掘需求,贴近生活”、“激发情感,塑造体验”... 目的目前市场上文创产品内容形式大多千篇一律,普遍缺乏文化内涵,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因此结合实践对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基于跨界融合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挖掘需求,贴近生活”、“激发情感,塑造体验”、“传承智慧,弘扬文化”、“结合时政,寻求发展”四个维度探讨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新思路,提出文化深度、古今融合、专属特色、艺术审美、实用功能、趣味体验、教育感化、绿色环保、品牌观念等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九大要点,并结合设计实践对其进行创造性解析。结论力求以系统性的设计理念指导并推动文创产品的创新性研究,更好地满足当下人们对文创产品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为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以期为本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形成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创设计 跨界融合 以人为本 思维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农业科研机构人事人才工作的主线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军 殷勤 +2 位作者 柯福源 秦斌凤 杨建军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105-107,共3页
在解读"以人为本"哲学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了"以人为本"是科研院(所)人事人才工作的主线和灵魂,并就如何坚持和体现"以人为本"提出了若干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事人才 主线与灵魂 思路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思想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独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69,共2页
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注重人本思想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就是要以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培养学生、服务学生为基本内容,实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目标。
关键词 教育管理 人本思想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立法原则 被引量:28
16
作者 宋方青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42,共1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这一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引领性。...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这一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引领性。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始终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显著特征,良法善治是贯穿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以民为本、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源于习近平总书记以民为本、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伟大情怀。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不断提高我国立法质量和效率的思想引领和制度建构的根本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其深邃的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立法理论,必将有力引领和推动新时代立法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立法原则 以民为本 公平正义 良法善治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8
17
作者 包心鉴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127,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民主公正"。以人为本,侧重于社会主义性质和本质的层面界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即回答社会主义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价值理念);民主公正,则侧重于从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变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民主公正"。以人为本,侧重于社会主义性质和本质的层面界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即回答社会主义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价值理念);民主公正,则侧重于从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变革的层面界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即回答如何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价值指向、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和主导,离开核心价值的最本质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则会流于空谈,甚至会走偏方向。在当前我国关键发展时期,坚持和弘扬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核心价值,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基点上引领社会思潮、统一思想认识、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更加特殊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民主公正 核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改革的思维取向和价值选择 被引量:6
18
作者 孟宪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4-28,共5页
以人为本既是指导改革的重要理念,又是改革的基本目标。就当前情况而言,在改革的思想保障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保改革的人本方向;在改革的方法选择上,完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在体制转... 以人为本既是指导改革的重要理念,又是改革的基本目标。就当前情况而言,在改革的思想保障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保改革的人本方向;在改革的方法选择上,完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在体制转型、机制转轨中实现以人为本;在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上,全方位多层面把握当前的社会矛盾,在改革中落实以人为本;在改革的价值取向上,从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要求出发,在改革中体现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改革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主体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在科学发展观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文东 瞿会宁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9期5-9,共5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主体思想则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主体思想则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对人民主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和践行人民主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体思想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英 王雅林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7-139,共3页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业态,它提示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及一体化,突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代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业态,它提示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及一体化,突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代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实现人的文化权利,也是为了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文化产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文化产业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