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G胁迫下γ-氨基丁酸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1
作者 杨丽丽 南丽丽 +4 位作者 陈娜 马香香 田戈 王永 潘嗣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2,共10页
以5份抗旱紫花苜蓿新品系(P1、P2、P3、P4、P5)和5份干旱敏感型苜蓿(15354、7657、7470、7740、15578)为研究材料,设置对照、干旱胁迫(-1.6 MPa PEG-6000)及干旱胁迫下分别喷施5、10、15 mmol·L-1GABA,共5个处理,探究外源GABA对干... 以5份抗旱紫花苜蓿新品系(P1、P2、P3、P4、P5)和5份干旱敏感型苜蓿(15354、7657、7470、7740、15578)为研究材料,设置对照、干旱胁迫(-1.6 MPa PEG-6000)及干旱胁迫下分别喷施5、10、15 mmol·L-1GABA,共5个处理,探究外源GABA对干旱条件下苜蓿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苜蓿地上部(株高、叶面积)和地下部(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根尖数)形态指标随GABA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T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与T1相比增幅分别在7.09%~20.28%、17.35%~55.60%、10.77%~54.37%、8.48%~30.45%、14.11%~42.91%、15.36%~100.37%范围内变动。外施不同浓度GABA均能提高苜蓿的抗旱性,显著降低其地下部生物量、总根长、气孔限制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在T3处理下达到最小值,与T1相比降幅分别在24.07%~59.83%、26.16%~58.99%、33.76%~51.44%、19.17%~26.63%范围内变化。隶属函数分析表明,在T3处理下GABA对苜蓿遭受干旱的缓解效果最佳,且对敏感型材料的缓解效应较抗旱新品系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幼苗 Γ-氨基丁酸 peg胁迫 光合参数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和PEG处理下栀子幼苗光合及抗氧化特性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偶春 姚侠妹 +3 位作者 姚晓洁 纪敬 王魏根 郭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5-242,共8页
采用溶液培养方式,研究不同浓度(0、25、50、100 mg·L^(-1)和200mg·L^(-1))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PEG胁迫条件下栀子幼苗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生理及抗氧化系统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栀子幼苗PEG胁迫14 d,地上和地... 采用溶液培养方式,研究不同浓度(0、25、50、100 mg·L^(-1)和200mg·L^(-1))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PEG胁迫条件下栀子幼苗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生理及抗氧化系统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栀子幼苗PEG胁迫14 d,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苗高、根长、相对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率(WUE)下降;脯氨酸、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而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明显下降,一定浓度ALA处理降低了PEG引起栀子幼苗生理上的压力,50 mg·L^(-1)的外源ALA处理可以显著缓解PEG诱导生长抑制,与单独PEG胁迫处理相比,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净光合速率、SOD、POD、CAT活性、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的积累分别提高了25.35%、31.85%、228.68%、41.92%、27.26%、41.50%、170.26%、31.01%,MDA含量、H_2O_2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39.00%、31.18%、45.56%。相反,200 mg·L^(-1)ALA处理则可能加剧干旱胁迫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peg胁迫 5-氨基乙酰丙酸 光合 抗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胆固醇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脑靶向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晓 张兰 李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6-436,共1页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问题,本实验期望通过制备PEG-胆固醇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提高难透过BBB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早期诊断药物的治疗作用,并对其经过BBB进入脑组织的机制进行探讨。方...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问题,本实验期望通过制备PEG-胆固醇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提高难透过BBB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早期诊断药物的治疗作用,并对其经过BBB进入脑组织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评价。(1)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体内药动学及脑组织分布研究:实验前12小时大鼠进行颈静脉插管手术。实验时于插管处给予原药溶液,胆固醇单修饰及PEG-胆固醇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200μL,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血液中香豆素-6的含量。大鼠尾静脉分别给予原药溶液、胆固醇单修饰及PEG-胆固醇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香豆素-6的含量。(2)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体外细胞摄取及转运机制研究:采用b End.3细胞模型(永生化小鼠脑内皮细胞株)评价了载体及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毒性,同时选用了巨胞饮介导的内吞作用(细胞松弛素D),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氯丙嗪),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染料木素),胆固醇耗竭(MβCD和制霉菌素),高尔基体抑制剂(布雷菲德菌素A)和耗能(叠氮钠)等七种细胞摄取抑制剂来研究载药纳米粒的细胞摄取及转运机制。结果 (1)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为(191.1±1.22)nm、载药量约为1.97%,包封率大于98%。同时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在体外具有更明显的缓释效果。(2)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在体内具有更高的血药浓度及缓释效果,能持续释放12 h,而胆固醇单修饰纳米粒仅释放8 h,原药溶液仅4 h内能检测到药物。脑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静脉给药后脑组织中药物含量显著增高且成缓慢释放的过程,说明具有成为脑靶向制剂的研究潜力。(3)载体及载药纳米粒细胞安全性良好,纳米粒在实验范围内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选择不同类型的摄取和转运抑制剂研究了载药纳米粒的细胞摄取及转运机制。结果表明,参与细胞转运和摄取的机制可以是不同的,而胆固醇-PEG双修饰PBCA纳米粒在b End.3细胞中的转运机制,是一个包括巨胞饮介导、耗能、同时需要胆固醇参与等多种机制介导的复杂过程。结论本实验制备的PEG20000-胆固醇双重修饰PBCA纳米粒,可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诊断药物体内BBB通透率低、安全性差、缓释性差等瓶颈问题,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20000-胆固醇双重修饰 PBCA纳米粒 治疗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SiO_2-TiO_2杂化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海红 周浩 +3 位作者 贺力 于维 刘发国 陶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02-104,共3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钛酸四丁酯(TBT)为无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EG/SiO2-TiO2杂化溶胶,通过提拉法制得杂化纤维,并对其进行了简单表征。结果表明,随钛硅物质的量比的增加或有机相质量的增加,溶胶的可纺性变好;有机相与无机...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钛酸四丁酯(TBT)为无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EG/SiO2-TiO2杂化溶胶,通过提拉法制得杂化纤维,并对其进行了简单表征。结果表明,随钛硅物质的量比的增加或有机相质量的增加,溶胶的可纺性变好;有机相与无机相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纤维直径为40μm左右;TiO2的引入增强了其抗紫外性,杂化纤维的耐热性优于纯P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有机-无机杂化 peg SIO2-TIO2 杂化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功能化1,3-二唑盐的合成及在水相Heck反应中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楠 陈蒙 赵维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5-261,共7页
以商品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为起始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制备了4种PEG功能化的1,3-二唑季铵盐(L1~L4),产物的收率都在90%以上.随后将上述4种产物作为水溶性卡宾前体分别和Na_2PdCl_4反应在线生成卡宾钯络合物并用于催化均相的水相Heck反应.... 以商品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为起始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制备了4种PEG功能化的1,3-二唑季铵盐(L1~L4),产物的收率都在90%以上.随后将上述4种产物作为水溶性卡宾前体分别和Na_2PdCl_4反应在线生成卡宾钯络合物并用于催化均相的水相Heck反应.优化实验结果表明:L1的催化性能最优,在纯水相中模型反应的TON值大于8 900.建立的催化体系对底物的适用性较好,可用于制备许多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收率为51%~98%.该方法具有产物分离简便、收率高、催化剂用量少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功能化1 3-二唑盐 NA 2PdCl 4 HECK反应 水相均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400复配ε-己内酯在樟子松饱水木材脱水定型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李仁 张治国 +1 位作者 兰新媛 蒲俊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38,共11页
以人工速生材樟子松为原料,通过热水蒸煮法模拟饱水木材试件,选择50%PEG400水溶液和50%PEG400/50%ε-己内酯(ε-CL)复配溶液用于樟子松饱水木材试件的脱水定型研究。通过催化剂预浸渍、常温置换脱水和50℃热干燥聚合工艺,对比研究了PEG... 以人工速生材樟子松为原料,通过热水蒸煮法模拟饱水木材试件,选择50%PEG400水溶液和50%PEG400/50%ε-己内酯(ε-CL)复配溶液用于樟子松饱水木材试件的脱水定型研究。通过催化剂预浸渍、常温置换脱水和50℃热干燥聚合工艺,对比研究了PEG400和PEG400复配ε-CL对樟子松饱水试件的脱水定型效果,分析了各个阶段的质量和尺寸变化,探讨了脱水定型工艺对木材的尺寸稳定性、质量增加率、可逆性的影响;并对脱水定型后的木材试件进行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联用(TGA-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征。结果表明:PEG400及PEG400复配ε-CL溶液对樟子松饱水木材试件脱水定型效果良好,均表现出良好的可逆性,PEG400复配ε-CL脱水定型处理的木材试件质量增加明显,脱水定型试件干质量增加率为124.1%,干燥定型过程弦向、径向和体积收缩率分别为0.01%、0和0.01%,表现出良好的尺寸稳定性;FT-IR、TGA-DTA和SEM分析表明,ε-CL单体在木材内部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形成聚己内酯(PCL),PCL与PEG400包覆木材细胞壁,填充于木材内部结构中,加固木材细胞壁结构;PCL与PEG400的填充作用导致木材热稳定性降低,PCL于150℃最先发生降解,保护木材细胞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400 ε-己内酯(ε-CL) 开环聚合(ROP) 聚己内酯(PCL) 脱水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红外反射-吸收光谱研究PEG对PHBHx薄膜的热性能影响
7
作者 陈玉静 区菊花 +4 位作者 孔振兴 杨锐 戴子林 Isao Noda Young Mee Jung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9-40,共2页
聚合物薄膜在界面受限效应作用下的成核结晶与其体材料有显著差异,从而导致其形貌,取向和热性能呈现独特性质。最近我们课题组研究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PEG)对6.9 mol%3-羟基己酸与3-羟基丁酸共聚酯(PHBHx6.9)薄膜的影响,发现与10 wt%... 聚合物薄膜在界面受限效应作用下的成核结晶与其体材料有显著差异,从而导致其形貌,取向和热性能呈现独特性质。最近我们课题组研究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PEG)对6.9 mol%3-羟基己酸与3-羟基丁酸共聚酯(PHBHx6.9)薄膜的影响,发现与10 wt%的PEG共混后,PHBHx薄膜在Si基底上规整的侧立型结构被破坏。当PEG加入量达到30 wt%时,PHBHx的分子链折叠位于水平和垂直方向之间,这种独特的折叠方式在100℃以下稳定存在。鉴于3-羟基己酸(HHx)单体的摩尔量对PHBHx性质有显著影响,将在前面研究基础拓展PEG对不同HHx含量的PHBHx薄膜性能的影响。利用原位红外-反射吸收光谱(IRRAS)研究PEG对增加3-羟基己酸(HHx)摩尔量至13 mol%后PHBHx的热性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反射-吸收光谱(IRRAS) 界面受限 3-羟基己酸与3-羟基丁酸共聚酯(PHBHx) 聚乙二醇(peg)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远勤 刘全艳 +1 位作者 于毅 赵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并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 目的分析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并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后第12、24、48周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与HCV RNA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随访至48周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可有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降低患者HCV-RNA水平,安全性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慢性丙型肝炎 HCV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胁迫及复水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幼苗脯氨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姜淑欣 刘党校 +1 位作者 庞红喜 吕金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81-1587,共7页
以两种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探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小麦幼苗叶片与根系脯氨酸累积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PEG胁迫下抗旱品种‘普冰143’根长和根干重下降不大,而水敏感品种‘郑引1号’... 以两种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探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小麦幼苗叶片与根系脯氨酸累积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PEG胁迫下抗旱品种‘普冰143’根长和根干重下降不大,而水敏感品种‘郑引1号’根长和根干重下降显著;且于胁迫处理36h时‘普冰143’根系脯氨酸含量增加(75.0%)显著大于‘郑引1号’(37.7%),复水24h后均恢复至对照水平。(2)PEG胁迫下‘普冰143’叶片中谷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P5CS和鸟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δ-OAT活性均显著增加,且‘普冰143’叶片脯氨酸两条合成途径关键酶活性均得以加强;PEG胁迫处理36h时,‘郑引1号’叶片中P5CS活性增加显著,δ-OAT活性变化较小,且‘郑引1号’叶片脯氨酸合成可能以谷氨酸途径为主;但在PEG胁迫下两个不同抗旱性品种的根中P5CS、δ-OAT活性均变化较小。(3)PEG胁迫处理36h时‘普冰143’叶片脯氨酸降解酶PDH活性显著下降,而‘郑引1号’叶片PDH活性显著增加,复水后抗旱品种叶片该酶活性显著增加,水敏感品种恢复至对照水平;但PEG胁迫处理下两个不同抗旱性品种的根中PDH活性均显著下降。研究表明,PEG胁迫下小麦叶片是合成脯氨酸的主要部位,抗旱品种‘普冰143’根系脯氨酸持续积累与叶片中高的脯氨酸合成关键酶活性及脯氨酸转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胁迫 小麦 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 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 脯氨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5-氟尿嘧啶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尹静波 陈红丹 +3 位作者 罗坤 庄秀丽 陈学思 曹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74-1176,共3页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an antimetabolite drug 5-Fluorouracil were prepared from (poly(lactic) acide)(PLA) or poly(lact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PLA-PEG) as the carrier by using a water-in-oil-in-water emulsion sol...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an antimetabolite drug 5-Fluorouracil were prepared from (poly(lactic) acide)(PLA) or poly(lact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PLA-PEG) as the carrier by using a water-in-oil-in-water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technique. The conditions of the microspheres preparation such as polymer concentration in organic solvent,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PLA-PEG and PLA/PEG mass ratio were discussed.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he size of the microspheres were observed by SEM. The drug content of microspheres was examined by TGA and the drug release in vitro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drug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nano-silica used. The highest drug content in this study was 39.9%. The drug-release kinetics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rolled drug-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聚乳酸(PLA) 乳酸-乙二醇(PLA—peg) 微球 纳米二氧化硅 控制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小军 李展润 +3 位作者 李德明 范韫明 廖桂贤 李太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1-723,共3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剂量个体化的PEG-IFNα-2b和利巴韦林,hepatiti...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剂量个体化的PEG-IFNα-2b和利巴韦林,hepatitisCvirus-1型感染者治疗48周,非HCV-1型感染者治疗2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24周后测定患者血浆HCVRNA水平。结果HCV-1型感染者24例(60.0%),非HCV-1型感染者16例(40.0%);HCV-1型和非HCV-1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分别为75.0%(18/24例)和87.5%(14/16例),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VR)率分别为80.0%(16/20例)和85.7%(12/14例),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56.2%(9/16例)和78.5%(11/14例)。结论基于患者体重的剂量个体化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可有效治疗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利巴韦林 病毒学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同疾病时期及Peg⁃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及其亚群CD107a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顾琳 黄泽旋 +2 位作者 李静 黄月华 顾玉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43-3147,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疾病时期及长效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CD107a分泌的细胞毒功能变化。方法将慢性HBV感染患者分为未抗病毒治疗组(n=300)和干扰素治疗组(n=36),再进一步将未抗病毒治疗组患者分成免...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疾病时期及长效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CD107a分泌的细胞毒功能变化。方法将慢性HBV感染患者分为未抗病毒治疗组(n=300)和干扰素治疗组(n=36),再进一步将未抗病毒治疗组患者分成免疫耐受期(IT)组(n=29)、免疫活动期(IA)组(n=174)、非活动期(IC)组(n=44)和灰色区(GZ)组(n=53)。纳入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HC)组。采集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CD107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免疫活跃期患者T细胞及其亚群(CD4及CD8 T细胞)CD107a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及非活动期患者。(2)患者T细胞及其亚群CD107a分泌水平与肝脏炎症指标及纤维化指标均呈正相关。(3)与HBeAg(⁃)患者相比,HBeAg(+)患者T细胞及其亚群CD107a分泌水平更高,HBV DNA>10^(6) IU/mL患者也显著高于HBV DNA<10^(6) IU/mL患者。(4)与Peg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相比,治疗48周后,患者的T细胞及其亚群CD107a分泌能力显著提高(均P<0.0001)。结论慢性HBV感染者T细胞CD107a分泌的细胞毒作用与疾病状态及分期有关,且长效干扰素治疗可进一步增强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CD107a 干扰素 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对二氧化钛薄膜的微观结构和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清华 赵高凌 韩高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196,199,共3页
 用PEG作为添加剂,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多孔二氧化钛薄膜,通过改变热处理温度和PEG的添加量获取不同微观结构的二氧化钛薄膜,进而研究制备条件对染料吸附的影响。样品的X射线衍射、折射率、扫描电镜(SEM)和吸收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PEG...  用PEG作为添加剂,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多孔二氧化钛薄膜,通过改变热处理温度和PEG的添加量获取不同微观结构的二氧化钛薄膜,进而研究制备条件对染料吸附的影响。样品的X射线衍射、折射率、扫描电镜(SEM)和吸收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PEG加入越多,气孔率越大,染料的吸附量越多。另外,热处理温度为500℃时染料的吸附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薄膜 微观结构 染料吸附性能 peg 溶胶-凝胶 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1000用量对多孔TiO_2薄膜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文杰 白佳威 +1 位作者 曲彦亮 刘文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4期256-259,共4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PEG1000为模板剂,乙酰丙酮为稳定剂,制备了TiO2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在载玻片上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透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N2吸附-脱附等对TiO2薄膜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PEG1000为模板剂,乙酰丙酮为稳定剂,制备了TiO2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在载玻片上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透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N2吸附-脱附等对TiO2薄膜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TiO2粉体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TiO2薄膜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实验结果表明,TiO2薄膜催化剂的晶型为锐钛矿型,Ti以Ti4+形式存在。随着PEG1000添加量的增加,薄膜表面形貌变得粗糙,孔数量先增加而后下降;多孔TiO2薄膜在紫外区域内的吸收边沿向短波方向移动,薄膜透射率也发生波动,但薄膜的厚度基本不变。当PEG1000添加量为2.0g时,薄膜中存在大量的介孔,薄膜的比表面积最大,光催化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TiO2薄膜 溶胶-凝胶 peg1000 甲基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性PEG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瑞雪 樊晓敏 +4 位作者 傅晓明 周腾 李义梦 张治红 张晓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9-436,共8页
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和3,6-二氧杂-1,8-辛二硫醇(EDT)为原料,利用巯基-迈克尔加成法,合成了温敏性聚合物poly(PEGDA-alt-EDT)。通过1HNMR、GPC、UV-vis和DLS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及... 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和3,6-二氧杂-1,8-辛二硫醇(EDT)为原料,利用巯基-迈克尔加成法,合成了温敏性聚合物poly(PEGDA-alt-EDT)。通过1HNMR、GPC、UV-vis和DLS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及其在水中的聚集状态。以PEGDA(600)(Mn=600)为原料合成的poly(PEGDA(600)-alt-EDT)在过硫酸铵的引发/催化下末端官能团进一步发生偶合-聚合反应,形成了温敏性的水凝胶。测试了水凝胶的温敏、吸水溶胀和流变性能;利用SEM观察了凝胶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当w[poly(PEGDA(600)-alt-EDT)]=0.1%和1.0%时,其水溶液的LCST分别为69和49℃;PEGDA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由600增加到1 000时,相应共聚物的LCST可由49℃调节到66℃;poly(PEGDA(600)-alt-EDT)水凝胶的相转变温度约34℃;水凝胶poly(PEGDA(600)-alt-EDT)中水的质量分数为77%时,凝胶的储能模量高达2.9×104Pa,相应的损耗因子低至0.04;在15-60℃内,随温度升高,凝胶的平衡溶胀比(SR)由324%降至69%;干燥的凝胶呈柔韧的橡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迈克尔加成 可控聚合 peg共聚物 温敏性 凝胶 医药与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双水相萃取分离α-淀粉酶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邱树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2-14,共3页
研究了PEG/磷酸盐双水相系统分离纯化α-淀粉酶的工艺,对PEG分子量、pH、相浓度、NaCl浓度、酶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液双水相 分离 萃取 Α-淀粉酶 peg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400对Eu(BA)_3/SiO_2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冬铭 李艳华 +2 位作者 付长城 刘又年 舒万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稀土有机配合物进行无机化能提高热稳定性,但无机化基质对稀土有机配合物的荧光性影响较大,采用PEG400对复合体进行改性,有利于改善荧光性。文章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Eu(BA)3/SiO2和Eu(BA)3/PEG400-SiO2复合发光材料。研究了PEG400掺入量... 稀土有机配合物进行无机化能提高热稳定性,但无机化基质对稀土有机配合物的荧光性影响较大,采用PEG400对复合体进行改性,有利于改善荧光性。文章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Eu(BA)3/SiO2和Eu(BA)3/PEG400-SiO2复合发光材料。研究了PEG400掺入量对SiO2中Eu(BA)3发光性能的影响,PEG400作为路易斯硬酸和稀土离子配体增强了Eu(BA)3的发光性能。用红外光谱说明PEG400的掺入有利于减少发光材料中的结晶水和羟基数目。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PEG400的掺入量对SiO2基质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peg400发光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的PEG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常远 唐微 +1 位作者 郑仲承 刘新垣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用自制的氨基PEG化试剂rIL-2进行化学修饰,研究了试剂浓度,溶液pH,反应时间等与PEca-rIL-2产率及IL-2活性保持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套获得稳定修饰度的PEG-rIL-2的方法。研究发现,反应时间跟修饰... 用自制的氨基PEG化试剂rIL-2进行化学修饰,研究了试剂浓度,溶液pH,反应时间等与PEca-rIL-2产率及IL-2活性保持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套获得稳定修饰度的PEG-rIL-2的方法。研究发现,反应时间跟修饰度关系不大;溶液pH对修饰度有一定的影响,中性pH以上反应都可进行;而试剂浓度直接决定修饰度的高低,过量越多,修饰度越高,而生物活性保留也越低;但低度修饰,对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可保留活性在9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peg 化学修饰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MAT2B调节前列腺癌细胞DU145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君 江波涛 +1 位作者 孔东波 汪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33-840,共8页
目的 circ-MAT2B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可能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circ-MAT2B调控miR-491-5p/PEG10轴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咸宁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 目的 circ-MAT2B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可能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circ-MAT2B调控miR-491-5p/PEG10轴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咸宁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37份前列腺癌组织和正常邻近组织样本(癌旁组织)。根据待转染物不同将DU145细胞分为si-NC组、si-circ-MAT2B组、miR-NC组、miR-491-5p mimic组、si-circ-MAT2B+miR-491-5p inhibitor组,未转染DU145细胞记为对照组。RT-qPCR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circ-MAT2B和miR-491-5p相对水平;平板克隆实验、CCK-8实验检测DU145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DU145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记法分析PEG10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491-5p与circ-MAT2B或PEG10的相互作用。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circ-MAT2B相对水平(4.04±0.33)较癌旁组织(1.04±0.13)显著升高(P<0.05),miR-491-5p相对水平(0.25±0.05)较癌旁组织(1.00±0.10)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si-NC组比较,si-circ-MAT2B2组DU145细胞miR-491-5p表达、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PEG10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迁移距离、侵袭数显著降低(P<0.05)。与miR-NC组比较,miR-491-5p mimic组DU14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PEG10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迁移距离、侵袭数显著降低(P<0.05)。与si-circ-MAT2B2组比较,si-circ-MAT2B+miR-491-5p inhibitor组DU14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EG10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迁移距离、侵袭数显著升高(P<0.05)。miR-491-5p分别与circ-MAT2B、PEG10直接结合。结论 干扰circ-MAT2B可诱导前列腺癌细胞DU145凋亡,抑制其增殖和迁移,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上调miR-491-5p/PEG10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MAT2B 前列腺癌 细胞增殖 凋亡 迁移 miR-491-5p peg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乙二醇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龙永福 谢凯 +2 位作者 许静 张学骜 肖加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丁二酸酐、4-氨基苯乙酮、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为原料合成了以聚苯基喹啉(PPQ)为刚性链、聚乙二醇(PEG)为柔性链的“刚棒-线团”两嵌段共聚物 PPQ-b-PEC。通过 IR、~1HNMR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 PPQ_(3000)-b-...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丁二酸酐、4-氨基苯乙酮、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为原料合成了以聚苯基喹啉(PPQ)为刚性链、聚乙二醇(PEG)为柔性链的“刚棒-线团”两嵌段共聚物 PPQ-b-PEC。通过 IR、~1HNMR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 PPQ_(3000)-b-PEG_(2000)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稀溶液的荧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mg·ml^(-1)的PPQ_(3000)-b-PEG_(2000)(1:1氟乙酸/二氯甲烷,v/v)在459nm 作监控波长下测量的激发光谱,在430nm 处有最大发射波长,相对强度为509,PPQ_(3000)-b-PEG_(2000)可实现可见光的激发。它的最大发射波长随溶液浓度的增大发生红移,与混合溶剂的配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性质 聚苯基 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 喹啉 聚乙二醇(peg) 聚乙二醇单甲醚 4-氨基苯乙酮 两嵌段共聚物 二氯甲烷 发射波长 丁二酸酐 原料合成 三氟乙酸 激发光谱 相对强度 溶液浓度 混合溶剂 刚性链 稀溶液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