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time prediction of projectile penetration to laminates by training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with finite element solver as the trainer 被引量:1
1
作者 Pushkar Wadagbalkar G.R.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Studies on ballistic penetration to laminates is complicated,but important for design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Experimental means of study is expensive and can often be dangerous.Numerical simulation has bee... Studies on ballistic penetration to laminates is complicated,but important for design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Experimental means of study is expensive and can often be dangerous.Numerical simulation has been an excellent supplement,but the computation is time-consuming.Main aim of this thesis was to develop and test an effective tool for real-time prediction of projectile penetrations to laminates by training a neural network and a decision tree regression model.A large number of finite element models were developed;the residual velocities of projectiles from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were used as the target data and processed to produce sufficient number of training samples.Study focused on steel 4340tpolyurea laminates with various configurations.Four different 3D shapes of the projectiles were modeled and used in the training.The trained neural network and decision tree model was tested using independently generated test samples using finite element models.The predicted projectile velocity values using the trained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are then compar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s.Additionally,both models were trained using a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of projectile impacts to predict residual velocity of projectiles for the unseen samples.Performance of both the models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Models trained with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data samples were found capable to give more accurate predication,compared to the models train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because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can generate much larger training set,and thus finite element solvers can serve as an excellent teacher.This study also showed that neural network model performs better with small experimental dataset compared to decision tree regress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Machine learning Neural networks Impact analysis Protective laminates PROJECTILE Decision t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钻头金属密封结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洋 黎文奇 佘扬周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3,116,共10页
目前关于钻头密封保护垫对密封结构影响的研究较少,缺乏密封垫的结构优化和试验研究成果。为此,结合测试试验和有限元法,研究压装力、端面比压等参数对金属密封系统力学行为和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现有密封垫结构密封性能的缺陷,并... 目前关于钻头密封保护垫对密封结构影响的研究较少,缺乏密封垫的结构优化和试验研究成果。为此,结合测试试验和有限元法,研究压装力、端面比压等参数对金属密封系统力学行为和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现有密封垫结构密封性能的缺陷,并设计新型密封垫以及对原结构进行改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密封垫结构相比,新型密封垫与供能圈、金属密封环端面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应力分布较均匀,应力集中较小,变形更平稳,在最大窜动量时接触压力满足密封功能要求,还能够有效减轻磨损;力学性能测试和单元密封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密封垫结构满足高速牙轮钻头密封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增强高速钻头的密封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钻头 单金属密封结构 供能圈 密封保持垫 材料试验 有限元分析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下肢生物力学计算模型和aPLI腿型生物仿真度比较
3
作者 崔世海 杨宇 +2 位作者 闫晓晓 李海岩 贺丽娟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9-1245,共7页
为了探究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与先进行人腿型冲击器(aPLI)在行人保护碰撞测试过程中响应的差异性,基于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行人保护评价指标,对国人第五十百分位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和aPLI腿型有限元模型在跑车(RDS)、家庭轿车... 为了探究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与先进行人腿型冲击器(aPLI)在行人保护碰撞测试过程中响应的差异性,基于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行人保护评价指标,对国人第五十百分位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和aPLI腿型有限元模型在跑车(RDS)、家庭轿车(FCR)、多用途车(MPV)和运动型多用途车(SUV)这4种不同简化车型中的运动学响应及下肢碰撞损伤进行比较,同时在SUV车型中进行刚性腿(TRL)碰撞仿真以评估发动机罩前缘对行人骨盆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车型碰撞仿真中,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与aPLI腿型在运动学响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损伤评估方面,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胫骨弯矩最大值均小于aPLI腿型,未设置长骨和韧带失效的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股骨弯矩最大值相比设置失效形式的下肢有限元模型与aPLI腿型更接近;在RDS车型碰撞仿真中,未设置失效的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股骨弯矩最大值与aPLI腿型差异较为明显;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在下肢损伤评估方面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保护 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 aPLI腿型 下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振动对馆藏大型石造像文物的影响评估与减振控制
4
作者 许卫晓 韩东霖 +2 位作者 于德湖 邱玉胜 邱玲玲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71,共12页
为了解决在实际施工活动中工程振动对馆藏石造像文物的潜在危胁,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建立了青岛市博物馆4尊大型石造像的有限元模型。对石造像有限元模型基底施加实测施工振动,通过有限元逐步增量动力时程分析,结合石造像抗拉强度本... 为了解决在实际施工活动中工程振动对馆藏石造像文物的潜在危胁,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建立了青岛市博物馆4尊大型石造像的有限元模型。对石造像有限元模型基底施加实测施工振动,通过有限元逐步增量动力时程分析,结合石造像抗拉强度本构关系、长期振动监测,得到合理的石造像文物振动安全阈值。提出大型石造像文物的数值建模方法,开展了修缮材料水硬性石灰抗拉强度试验。结果表明:4尊石造像的脖颈处、足部为振动敏感区域,可采用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右侧石佛造像因其体量及本构参数的不同,对工程振动最为敏感,建议工程振动安全阈值设为1.5 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造像文物 工程振动 振动响应 文物保护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防护材料缺陷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检测
5
作者 潘诚浩 高尚 +3 位作者 狄韬 王浩 马立军 江剑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9,共13页
针对热防护材料多孔结构和隔热特性导致非均匀加热下局部升温较快,横向热扩散效应显著的问题,文中基于光流法提出一种具有横向热流抑制(Transverse Heat Flow Suppression,THFS)的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法。首先,通过光流法推导得到沿X... 针对热防护材料多孔结构和隔热特性导致非均匀加热下局部升温较快,横向热扩散效应显著的问题,文中基于光流法提出一种具有横向热流抑制(Transverse Heat Flow Suppression,THFS)的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法。首先,通过光流法推导得到沿X方向和Y方向的热流矢量方程,并通过逆热扩散得到THFS图像序列方程。然后,通过COMSOL仿真建立不均匀线性脉冲热流激励三维热波模型,初步验证快速傅里叶变换结合THFS具有较好的归一化幅值/相位。在试验中,制备了16个不同直径与深度平底孔的热防护材料试件进行验证,并通过局部阈值分割方法量化缺陷位置及大小。试验结果表明,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能够对最小径深比为5,最小直径6 mm的缺陷开展检测,最大误差为5.17%,较传统方法误差降低7.5%,信噪比最大提升17.98%,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热防护材料非均匀加热下横向热扩散显著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热流抑制 红外脉冲热波光流成像 有限元分析 缺陷检测 热防护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藤壶仿生超材料的综合防护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磊 王共冬 +1 位作者 刘辰泽 吕文为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6-295,共10页
目的为了满足未来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防护装备在复杂作业环境下的综合防护性能需求,设计一种能够抵挡爆炸、高速弹体侵彻的轻质、高强度综合防护材料。方法受藤壶稳定的排列方式与几何结构启发,以超材料、仿生材料为理念,设计全新的... 目的为了满足未来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防护装备在复杂作业环境下的综合防护性能需求,设计一种能够抵挡爆炸、高速弹体侵彻的轻质、高强度综合防护材料。方法受藤壶稳定的排列方式与几何结构启发,以超材料、仿生材料为理念,设计全新的仿藤壶梯度锥形管结构,并以芯层的形式嵌入现有材料,通过ABAQUS有限元仿真与实验结合验证其综合防护性能。结果藤壶仿生超材料相较于传统蜂窝材料,质量减小约24%;爆炸实验中背爆面爆炸极限应力降低约17%,胶泥凹陷深度降低约7%;冲击实验中后背板侵入位移减少约57%,胶泥凹陷深度降低约83%,具有更好的能量耗散效果。结论藤壶仿生超材料相较于传统蜂窝材料不仅具备更高的轻量化性能,其防爆炸、抗冲击的综合防护性能也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超材料 综合防护性能 爆炸实验 冲击实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弹衣间隙量与防护效果的有限元分析
7
作者 荆建伟 胡裕鹏 +3 位作者 马王菲 袁子舜 顾冰菲 徐望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6,共10页
为研究防弹衣间隙量对防护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尺码防弹衣的冲击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间隙量对防弹衣能量吸收和人体形变的作用机制;通过虚拟试衣和逆向工程软件建立防弹衣几何模型,调整胸围和腰围参数,构建4款不同尺码的防弹衣有限... 为研究防弹衣间隙量对防护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尺码防弹衣的冲击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间隙量对防弹衣能量吸收和人体形变的作用机制;通过虚拟试衣和逆向工程软件建立防弹衣几何模型,调整胸围和腰围参数,构建4款不同尺码的防弹衣有限元模型,在胸部和腰部进行冲击模拟。结果表明:胸部冲击处当间隙量从0 mm增加到2.3 mm时,人体形变宽度和深度减少了1.27倍和1.25倍,防弹衣吸收应变能最大值提高1.51倍,人体受冲击响应时间延长6μs;腰部冲击处间隙量从0 mm增加到7.1 mm时,人体形变宽度和深度减少了2.06倍和3.14倍,防弹衣应变能吸收最大值提高2.69倍,人体响应时间延长29μs;适当增加间隙量能够显著提升防弹衣的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量 防护性能 虚拟试衣 应变能 有限元分析 防弹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固-声耦合的弹性壁板振动响应分析
8
作者 王凯伦 王虎寅 +1 位作者 高鹏新 瞿叶高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33,共8页
高速飞行器热防护壁板在高温、强噪声工作环境会表现出热屈曲、非线性热弹性振动等复杂动力学响应。考虑热防护壁板连接间隙接触,建立了热防护壁板热弹性动力学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热响应与频域线性摄动分析叠加的耦合法对热防护壁板随... 高速飞行器热防护壁板在高温、强噪声工作环境会表现出热屈曲、非线性热弹性振动等复杂动力学响应。考虑热防护壁板连接间隙接触,建立了热防护壁板热弹性动力学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热响应与频域线性摄动分析叠加的耦合法对热防护壁板随机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连接方法对模态分析结果和热防护壁板的热振响应性能模拟精度的影响。通过数值模型的振动模态分析,与模态测试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随后开展约束连接、连接器连接以及面接触连接三种不同的连接方式下热防护壁板的热振响应性能研究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防护壁板的热振响应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一致,冯·米塞斯应力均方根值与试验测量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5%,随机响应与试验测量结果一致。该研究为热-固-声耦合的弹性壁板的热振响应性能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为弹性壁板的热振响应性能预测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壁板 热-声-固耦合 热振响应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油气田集输管网阴极保护布局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曾维国 李曙华 +3 位作者 余文正 徐东 刘博宇 范峥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3,共6页
在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模型的基础上,借助Sobol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显著影响某油气田集输管网阴极保护效果的关键参数,并通过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其系统布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由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模型的模拟电位与测试... 在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模型的基础上,借助Sobol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显著影响某油气田集输管网阴极保护效果的关键参数,并通过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其系统布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由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模型的模拟电位与测试桩的测定电位误差较小,故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油气田集输管网的电位分布现状;改变防护涂层电阻率等一阶敏感性系数较高的因素会对阴极保护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土壤电阻率、防护涂层电阻率以及管道埋深与其他参数之间可能存在明显交互作用;当利用PSO算法对油气田集输管网的阴极保护效果进行全局寻优时,该模型经过47700次粒子进化迭代后的最佳阴极保护系统有效覆盖率高达99.14%,优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集输管网 阴极保护 有限元法 Sobol灵敏度分析 PSO算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填充负泊松比蜂窝夹层结构的抗爆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孔祥清 李若男 +1 位作者 常雅慧 付莹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91-3104,共14页
为研究爆炸荷载作用下泡沫填充负泊松比蜂窝夹层结构(Foam-filled Auxetic Honeycomb Sandwich Structure,FAHSS)的动态响应及其对混凝土板的防护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考虑应变率对材料动态本构特性的影响,建立FAHSS在爆炸荷载下的有限... 为研究爆炸荷载作用下泡沫填充负泊松比蜂窝夹层结构(Foam-filled Auxetic Honeycomb Sandwich Structure,FAHSS)的动态响应及其对混凝土板的防护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考虑应变率对材料动态本构特性的影响,建立FAHSS在爆炸荷载下的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已有负泊松比蜂窝夹层结构(Auxetic Honeycomb Sandwich Structure,AHSS)的爆炸试验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基于验证模型分析爆炸荷载作用下FAHSS的损伤破坏规律、能量吸收特性及其对混凝土板的应力分布影响,并与AHSS和FSS(Foam Sandwich Structure)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聚氨酯泡沫材料密度、爆炸比例距离及填充材料等因素对FAHSS抗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AHSS中的泡沫填充降低了负泊松比蜂窝夹层结构的破坏程度;随着聚氨酯泡沫材料密度的增加,FAHSS中的泡沫材料吸收能量增加;随着比例距离的增加,FAHSS的破坏程度逐渐降低,破坏形态也由局部破坏转变为整体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泊松比蜂窝夹层结构 聚氨酯泡沫 爆炸荷载 防护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上电子产品加固防护可靠性分析研究
11
作者 李博 郭志伟 +3 位作者 李壮 王冲 侯玥 王怡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6-282,共7页
提出一种弹上电子产品球栅阵列封装元器件的新型加固防护工艺方法,对使用不同加固防护方法的电子产品进行了随机振动试验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对球栅阵列封装(BGA)元器件焊点可靠性的影响;采用Steinberg疲劳寿命模型分析焊点的疲劳寿... 提出一种弹上电子产品球栅阵列封装元器件的新型加固防护工艺方法,对使用不同加固防护方法的电子产品进行了随机振动试验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对球栅阵列封装(BGA)元器件焊点可靠性的影响;采用Steinberg疲劳寿命模型分析焊点的疲劳寿命。研究表明,纳米疏水剂、四角点胶配合3D打印壳体封装的组合新型弹上电子产品加固防护方法能有效提升产品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 防护 随机振动 球栅阵列封装 有限元仿真分析(FEA) 振动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空间环境防护涂层热应力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梦芸 张锦麟 +6 位作者 马佳玉 唐登航 许文彬 王亮 谷红宇 章俞之 宋力昕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36,共22页
柔性聚合物材料作为航天器表面用关键材料,易受到空间环境的协同损伤,在其表面制备防护涂层是实现长期服役的重要技术。但由于常用防护涂层与基体间的性能差异,涂层易因应力出现开裂和剥落,因此应力分析对于材料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柔性聚合物材料作为航天器表面用关键材料,易受到空间环境的协同损伤,在其表面制备防护涂层是实现长期服役的重要技术。但由于常用防护涂层与基体间的性能差异,涂层易因应力出现开裂和剥落,因此应力分析对于材料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对于涂层应力的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基于试验测量以及基于数值仿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两类。梳理目前常见的试验测量方法,分析有损法和无损法试验测量的应用,整理归纳基于数值仿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相关应用,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其局限性以及应用前景。不同应力测试分析方法在材料的服役寿命和失效形式预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传统的机械有损测量方法难对应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损法也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有限元模拟具有实时、全面的应力测量优点,但是与实际涂层模型具有一定的差距。基于目前试验方法与有限元仿真各自的局限性,提出将有限元仿真与试验表征结合成为进一步指导涂层设计的有效方法,有望有效预测涂层失效机制,优化涂层材料制备工艺,开发具有低应力结构的涂层材料,为聚合物表面用关键涂层材料的轻量化发展和长期可靠服役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材料 空间环境防护涂层 热应力 应力分析方法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场检测的船表涂层破损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朴真 林君 +1 位作者 梁尚清 张栋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98,共9页
涂层的破损缺失是船体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船体检测通常耗时耗力,检查的频率较低,因此提出一种快速检测定位涂层破损的方法。利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系统与涂层破损引起的船体周围电解质电位的变化,通过测量船体周边两侧对称位置... 涂层的破损缺失是船体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船体检测通常耗时耗力,检查的频率较低,因此提出一种快速检测定位涂层破损的方法。利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系统与涂层破损引起的船体周围电解质电位的变化,通过测量船体周边两侧对称位置处的水下电势差异来检测船体涂层破损。通过水下电场传递实验证实了基于电场特征信号对破损位置测距和定位方法的可行性,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物理仿真软件模拟了阴极保护电流产生的腐蚀电场及船体表面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通过分析船体两侧测量线段上的电位变化,可以发现船体涂层破损点位两侧水下电势差异明显最大,根据水下电场传递规律分析测量线上电解质电势分布实现了对破损点位的纵向及横向定位,平均偏差分别为0.2 m和0.21 m。同时,发现平均电位大小与破损面积呈线性关系。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且适用于纵向定位间隔3 m以上的多点情况,规避了环境因素对检测的干扰,可实现对船体涂层破损的早期快速检测,改善船舶的防腐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腐蚀 涂层破损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水下电势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tective performance of shear stiffening gel-modified foam against ballistic impact: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14
作者 Huan Tu Haowei Yang +9 位作者 Pengzhao Xu Zhe Yang Fan Tang Cheng Dong Yuchao Chen Lei Ren Wenjian Cao Chenguang Huang Yacong Guo Yanpeng We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10-520,共11页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body arm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human body from the high-velocity impact of bullets or projectiles.The body torso and critical org...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body arm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human body from the high-velocity impact of bullets or projectiles.The body torso and critical organs of the wear may suffer severe behind-armor blunt trauma(BABT)even though the impactor is stopped by the body armor.A type of novel composite material through incorporating shear stiffening gel(STG)into ethylene-vinyl acetate(EVA)foam is developed and used as buffer layers to reduce BABT.In this paper,the protective performance of body armors composed of fabric bulletproof layers and a buffer layer made of foam material is investigated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The effectiveness of STG-modified EVA in damage relief is verified by ballistic tests.In parallel with the experimental study,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by LS-DYNA®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each component and capture the key mechanical parameters,which are hardly obtained from field tests.To fully describe the material behavior under the transient impact,the selected constitutive models take the failure and strain rate effect into consideration.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nd numerical results is achieved to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ling method.The tests and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impact-induced deformation on the human body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using STG-modified EVA as the buffering material.The improvement of protective performance is attributed to better dynamic properties and more outstanding energy absorption cap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fo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istic behavior Composite foam Shear stiffening ge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rotectiv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平地机翻滚保护机构结构性能分析
15
作者 杨过 胡飞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2期67-69,共3页
为设计一种新型平地机翻滚保护机构(ROPS),根据国家安全标准的要求,通过HyperMesh及ABAQUS软件建立ROPS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ROPS在侧向、垂直、纵向加载及侧向吸能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该驾驶室ROP... 为设计一种新型平地机翻滚保护机构(ROPS),根据国家安全标准的要求,通过HyperMesh及ABAQUS软件建立ROPS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ROPS在侧向、垂直、纵向加载及侧向吸能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该驾驶室ROPS的设计满足国标要求,为平地机ROPS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地机 翻滚保护机构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着式升降防护平台避让装置设计与应用
16
作者 郑辉 徐洪广 +1 位作者 李占福 黄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0-273,279,共5页
为解决现有附着式升降防护平台在施工流水作业时存在干涉问题,提出一种带有避让装置的新型附着式升降防护平台,平台底部桁架采用“吊桥式”结构,并分析此结构的技术难点,提出技术创新点及施工要点。为验证空间桁架结构的安全性能,采用... 为解决现有附着式升降防护平台在施工流水作业时存在干涉问题,提出一种带有避让装置的新型附着式升降防护平台,平台底部桁架采用“吊桥式”结构,并分析此结构的技术难点,提出技术创新点及施工要点。为验证空间桁架结构的安全性能,采用理论计算、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检验互为校核验证底部桁架结构的强度与挠度。挠度计算值与挠度试验值误差均在15%以内,且在最大施工荷载下的最大挠度值小于10mm,误差值与挠度最大值均符合现行国家规范要求。计算结果表明该避让装置可有效解决防护平台在升降过程中与其他器械及局部凸出结构产生干涉的问题,保障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式施工安全防护平台 干涉 避让装置 三维设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罩铰链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葛如海 吴淼 +1 位作者 陈晓东 车彬彬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31,共4页
针对发动机罩铰链区域对满足行人头部保护要求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式压溃式铰链。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该铰链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应用有限元软件Nastran对原始铰链和新铰链进行静强度仿真比较可知,新式压溃式铰链... 针对发动机罩铰链区域对满足行人头部保护要求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式压溃式铰链。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该铰链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应用有限元软件Nastran对原始铰链和新铰链进行静强度仿真比较可知,新式压溃式铰链的横向强度更好。按照欧洲行人保护法规应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新铰链和原铰链进行行人保护性能仿真比较可知,使用压溃式铰链使行人的头部伤害值HIC由原来的1420下降到了940,表明压溃式铰链在横向强度提高的基础上具有更好的行人头部保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头部保护 发动机罩铰链 碰撞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体前端造型及材料对于行人腿部伤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正 陈超卓 吴沈荣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研究了车体前端造型、空间布置等参数以及前保险杠材料的选取对在行人—车辆碰撞时行人腿部伤害指标的影响。对于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工况下,行人保护小腿和大腿碰撞实验,采用有限元瞬态分析程序LS-DYNA,数值模拟分析了行人腿... 研究了车体前端造型、空间布置等参数以及前保险杠材料的选取对在行人—车辆碰撞时行人腿部伤害指标的影响。对于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工况下,行人保护小腿和大腿碰撞实验,采用有限元瞬态分析程序LS-DYNA,数值模拟分析了行人腿部的受力以及损伤机理。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准静态加载曲线,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正确性。考查不同泡沫材料对小腿胫骨加速度、弯曲角度和剪切位移的影响;考查不同的发动机罩前缘高度、保险杠前缘长度、发动机罩刚度和水箱上横梁x向位置等参数,对大腿轴向力和弯曲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PP、PU和STRAND三种泡沫材料中,EPP材料的刚度特性更有利于行人小腿保护,当泡沫x向厚度、密度和z向安装高度发生变化时,胫骨加速度的变化趋势较复杂,没有明确规律;弯曲角度和剪切位移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呈现单调的变化趋势;大腿伤害值受发动机罩刚度影响较小,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车辆碰撞 行人保护 腿部 有限元 前保险杠 泡沫材料 车体前端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头型撞击前风挡玻璃区域的损伤风险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伟 孙浩 万鑫铭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针对行人头部防护开展研究,建立了符合GTR要求的4.5kg成人头部模型。通过虚拟试验方法使用成人头部模型对轿车前风挡玻璃进行冲击分析,比较不同碰撞部位及相关结构对人体头部损伤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头部损伤风险表现出明显的区... 针对行人头部防护开展研究,建立了符合GTR要求的4.5kg成人头部模型。通过虚拟试验方法使用成人头部模型对轿车前风挡玻璃进行冲击分析,比较不同碰撞部位及相关结构对人体头部损伤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头部损伤风险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布趋势,针对特定结构进行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风挡玻璃导致头部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模型 行人保护 风挡玻璃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保护小腿冲击器有限元模型开发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远志 方锐 +2 位作者 谢书港 曾必强 朱玉刚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9,共4页
针对TRL公司开发的行人保护小腿冲击器,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通过EEVCWG17规定的静态、动态标定试验及台架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该模型在高速碰撞下的精度,可用于行人保护的开发设计。
关键词 行人保护 小腿冲击器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