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
王牧华
罗丽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中国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历史脉络、主要成就与当代反思 |
肖菊梅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 |
宋乃庆
王丽美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1
|
|
4
|
打开跨学科教育的“黑箱”——研究生跨学科课程的知识整合与传递 |
王嵩迪
|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5
|
“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中我国教育传统自主知识传承范式的转向 |
金志远
王怡涵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6
|
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状况调查研究 |
马云鹏
赵冬臣
韩继伟
宋祥
赵晓光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1
|
|
7
|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吴焕庆
丁杰
余胜泉
|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
2012 |
58
|
|
8
|
PCK及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
谢赛
胡惠闵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1
|
|
9
|
现代大学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知识观 |
刘璐
辛宝忠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10
|
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构想与实践 |
曾文婕
黄甫全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11
|
课程知识的生存论透视 |
李召存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12
|
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中课程知识观的重建 |
张良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28
|
|
13
|
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
孙振东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44
|
|
14
|
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学理论的想象力——基于知识生产与理论重建的视角 |
李栋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15
|
新版专业目录推动下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路径 |
哈满林
吴一鸣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23 |
6
|
|
16
|
社区教育课程科学化:认识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审视 |
邵晓枫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4
|
|
17
|
课程评价改革的当代知识论基础 |
辛继湘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0
|
|
18
|
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知识观比较研究 |
隋清江
张进宝
黄荣怀
|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19
|
“重建知识概念”辨 |
刘硕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20
|
面向TPACK发展的设计型教师教育课程——缘起、模式及启示 |
张静
|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
2013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