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载荷下圆柱型储罐内晃荡响应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金鑫 邹寅劼 +5 位作者 王宇圣 代超 任律 刘名名 覃怡怡 杨斌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23,共15页
为了研究地震载荷下圆柱型储罐内液体的晃荡特性,选用15种典型的地震信号,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数值仿真,以探究地震的频率、频率成分、峰值速度以及峰值加速度对晃荡波高和水动压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①地震主频是影响自由... 为了研究地震载荷下圆柱型储罐内液体的晃荡特性,选用15种典型的地震信号,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数值仿真,以探究地震的频率、频率成分、峰值速度以及峰值加速度对晃荡波高和水动压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①地震主频是影响自由液面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其接近储液的一阶固有频率时,会激发强烈的非线性晃荡现象,工程中应添加减晃装置;②波高与地震峰值速度呈较强的正相关,并且低频成分的地震信号激发的波浪较其它频率成分的地震信号更为剧烈;③水动压在储罐上部呈对流模式分布,主要受地震主频和频率成分的影响,并与地震峰值速度和频率成分呈正相关;④水动压在储罐中、下部为脉冲模式分布,与地震峰值加速度呈线性正相关且下部的水动压增长速率明显大于中部。因此在抗震设计中,应加强罐壁下部的强度,尤其是峰值加速度较大的储罐放置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圆柱型储罐 液体晃荡 频率成分 峰值速度 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变化预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苏闻浩 刘启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9,共10页
利用日本KiK-net台网提供的407个台站的30952条地震动记录,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场地等效剪切波速比变化预测模型。模型采用了均方误差函数及Adam优化算法,由3个输入参数、5个隐藏神经元及1个输出参数组成。输入参数为地面峰值加... 利用日本KiK-net台网提供的407个台站的30952条地震动记录,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场地等效剪切波速比变化预测模型。模型采用了均方误差函数及Adam优化算法,由3个输入参数、5个隐藏神经元及1个输出参数组成。输入参数为地面峰值加速度PGA、Arias烈度I_(a)及场地剪切波速V_(S30),输出为场地等效剪切波速比(V_(S r))。研究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模型残差对于各输入变量整体呈现出无偏的特性,在大部分的软硬场地中均有较好的预测性能,该模型预测得到的PGA关于V_(S30)的相关系数曲线与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的函数曲线相比,其相关系数有更好的表现。该模型预测曲线显示,B类场地在PGA达到175 cm/s^(2)时,场地剪切波速下降5%,D、E类场地在PGA达到140 cm/s^(2)时,场地剪切波速下降5%,多数场地的非线性阈值为50~100 cm/s^(2)。PGA在该网络模型中占据着较高的权重,为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变化的最主要控制参数。该网络模型捕捉到场地等效剪切波速比随PGA的增大有下降的趋势,而较为松软的D、E类场地受PGA影响更大,下降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等效剪切波速 场地非线性 参数预测 地表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相关性研究进展及讨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丁宝荣 孙景江 +2 位作者 李小东 刘仲伟 杜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0,共14页
地震烈度直观反映震害轻重程度,而根据地震动记录推测烈度可大大加速烈度评定进程。另外我国目前抗震设计还处于烈度和地震动参数并用时期,需要两者关系,因此研究烈度与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介... 地震烈度直观反映震害轻重程度,而根据地震动记录推测烈度可大大加速烈度评定进程。另外我国目前抗震设计还处于烈度和地震动参数并用时期,需要两者关系,因此研究烈度与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中外各国两者相关性研究的历史沿革以及研究成果,并进一步对所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及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峰值加速度PGA 峰值速度pgv 烈度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速度、位移峰值衰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冯启民 邵广彪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9,24,共8页
在全球范围内选取6.0≤Mw≤7.6、震源深度H≤20km且断层距df≤40km的地震动速度和位移峰值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确定了PGV和PGD的近断层研究区域分别为20km和15km。认为两水平分量为2条独立数据,在各自研究区域分别得到由366条PGV和26... 在全球范围内选取6.0≤Mw≤7.6、震源深度H≤20km且断层距df≤40km的地震动速度和位移峰值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确定了PGV和PGD的近断层研究区域分别为20km和15km。认为两水平分量为2条独立数据,在各自研究区域分别得到由366条PGV和265条PGD数据组成的数据库;其中水平方向分为硬土和软土2类场地,竖向只考虑土层场地,利用作者前文已提出的近断层地震动衰减模型和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分析,得到PGV和PGD随断层距和震源深度变化的衰减曲面,分析了水平、竖向以及竖向与水平比值的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地震动速度峰值(pgv) 地震动位移峰值(PGD) 衰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报方法探讨 被引量:32
5
作者 言志信 言浬 +1 位作者 江平 王后裕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9-182,共4页
爆破借助爆炸能做功,它是一种在地上和地下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廉价、经济的岩土开挖方式。爆破造成的振动会对附近结构及周围场地产生不利影响;振动峰值速度通常被用来评价爆破地震风险。已有一些预报爆破振动峰值速度的公式和方法,但在... 爆破借助爆炸能做功,它是一种在地上和地下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廉价、经济的岩土开挖方式。爆破造成的振动会对附近结构及周围场地产生不利影响;振动峰值速度通常被用来评价爆破地震风险。已有一些预报爆破振动峰值速度的公式和方法,但在超出了推导这些公式的特定条件时,它们是不适用的。爆破地震波在岩土体中传播时,地面振动是复杂的,受许多因素影响。论文探讨了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报的公式法和Fourmap方法;特别地,作者还尝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报了爆破振动峰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地面振动 峰值振速 强度预报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震动参数与地震烈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马强 李水龙 +1 位作者 李山有 陶冬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92,共10页
文中利用我国大陆地区的8次破坏性地震中获取的115条强震记录及其对应的震后调查烈度资料数据,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了24种地震动参数与地震烈度的回归公式,对地震动参数与烈度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文中利用我国大陆地区的8次破坏性地震中获取的115条强震记录及其对应的震后调查烈度资料数据,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了24种地震动参数与地震烈度的回归公式,对地震动参数与烈度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烈度相关性最好的参数分别是5%阻尼比的水平向速度反应谱均值PSVs及峰值速度PGV。此外对本文结果与国内外类似的一些统计关系做了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仪器烈度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烈度 速度反应谱均值 峰值速度 相关性分析 加权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匹配的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韩建平 魏世龙 张鑫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9-157,共9页
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输入是进行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首先选取实际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记录各20条,并运用谱匹配方法对其进行目标设计谱匹配,得到谱匹配后的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记录各20条。选择地震动最大峰值速度(PGV)和... 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输入是进行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首先选取实际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记录各20条,并运用谱匹配方法对其进行目标设计谱匹配,得到谱匹配后的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记录各20条。选择地震动最大峰值速度(PGV)和结构基本周期对应加速度反应谱S_a(T_1)值为强度指标,输入4组地震动记录,对一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别进行单一地震动强度水平的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多重地震动强度水平的增量动力分析,提取工程需求参数如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进而分析反映谱匹配效果的偏差指标和工程需求参数的离散性及其与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相关性。最后,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了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易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工程需求参数分析结果与PGV的相关性明显优于与S_a(T_1)的相关性;输入谱匹配后的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记录,工程需求参数分析结果的离散性明显降低且最大层间位移角无明显偏差;以PGV为强度指标,相同PGV时远场地震动引起的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较大,而以S_a(T_1)为强度指标,相同S_a(T_1)时则是近场地震动引起的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较大;结构倒塌前,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各损伤状态对应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较大,达到倒塌状态时,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峰值速度 近场地震动 偏差 离散性 相关性 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中小地震地震动峰值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金星 康兰池 欧益萍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9-291,共13页
基于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7个基岩台站1999—2007年获得的94次地震(ML=2.8—4.9,Δ=13—462km)的1974条宽频带速度记录,利用实时仿真方法得到了相应的加速度记录,进而利用不同的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福建地区基岩场地中小地震峰... 基于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7个基岩台站1999—2007年获得的94次地震(ML=2.8—4.9,Δ=13—462km)的1974条宽频带速度记录,利用实时仿真方法得到了相应的加速度记录,进而利用不同的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福建地区基岩场地中小地震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的衰减关系,并用2007年8月29日永春M4.6地震对该规律进行验证.本文方法为速度资料研究地震动衰减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仿真 峰值加速度 峰值速度 回归分析 衰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动强度指标评价场地液化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燕国 谭晓明 +3 位作者 梁甜 黄博 凌道盛 陈云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69-1877,共9页
场地地震液化灾变(液化触发与震后变形)评价对基础设施抗震设计和安全服役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目前常用地震动强度指标IM的液化灾变评价能力,开展水平饱和砂土场地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模型在50 g离心加速度下进行了20次不同幅值的振... 场地地震液化灾变(液化触发与震后变形)评价对基础设施抗震设计和安全服役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目前常用地震动强度指标IM的液化灾变评价能力,开展水平饱和砂土场地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模型在50 g离心加速度下进行了20次不同幅值的振动,得到了液化与非液化响应数据。基于振动台台面输入建立峰值加速度a_(max)、地震剪应力比CSR、阿里亚斯强度I_a和累积绝对速度CAV_5的算法,并利用模型试验数据检验了这几种IM与液化触发和震后变形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几类IM对液化触发的评价能力接近,且从超静孔压产生到初始液化触发都存在明显的IM阈值;几类IM对震后沉降评价能力有一定差异,其中I_a和CAV_5优于a_(max)和CSR,并对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文中研究为选择合理的地震动强度指标评价场地液化灾变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液化 离心模型试验 地震动强度指标 峰值加速度 地震剪应力比 阿里亚斯强度 累积绝对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日本熊本MW7.0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解全才 马强 张景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3,I0004,共10页
对2016年日本熊本MW7.0地震K-net和Kik-net强震动台网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进行校正处理,分析了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幅值特征,将观测结果与日本常用的3组衰减关系进行了对比,最后分析了强震动记录的持时特征和频谱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 对2016年日本熊本MW7.0地震K-net和Kik-net强震动台网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进行校正处理,分析了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幅值特征,将观测结果与日本常用的3组衰减关系进行了对比,最后分析了强震动记录的持时特征和频谱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EW,NS及UD向最大峰值加速度分别为1156.95 gal,-786.60 gal,874.40 gal,与日本地区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衰减公式预测值比较吻合;②5%-75%和5%-95%的2种能量持时整体上符合随距离增大而增大的规律;③KMMH16台站3个方向的加速度反应谱在0.5~1.2 s都超过1995年阪神地震中JR Takaroti台站的反应谱,本次地震对木结构房屋和低矮及中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破坏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本地震 仪器地震烈度 峰值加速度 持时 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地震动峰值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康兰池 金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3-410,共8页
基于四川省地震监测台网27个基岩台站,2008年5月12日—2008年6月10日105次地震(震级ML=4.0—6.4,震中距Δ=26—623km)的8505条宽频带速度记录,利用实时仿真方法得到了相应的加速度记录,进而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四川地区基岩场地... 基于四川省地震监测台网27个基岩台站,2008年5月12日—2008年6月10日105次地震(震级ML=4.0—6.4,震中距Δ=26—623km)的8505条宽频带速度记录,利用实时仿真方法得到了相应的加速度记录,进而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四川地区基岩场地中小地震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的衰减关系,并用最近发生的一次4.8级地震对该规律进行了验证.通过四川台网的记录,提出了符合四川地质条件的衰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仿真 峰值加速度 峰值速度 回归分析 衰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脊线与坡度和峰值速度放大系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蒋涵 周红 高孟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9-237,共9页
地形效应是地震工程和地震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数值方法是研究地形效应的重要工具.然而以往关于地形特征对地形效应的影响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二维简单模型.对三维真实地形特征和地震动放大的关系缺乏详细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描述三维地形特征... 地形效应是地震工程和地震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数值方法是研究地形效应的重要工具.然而以往关于地形特征对地形效应的影响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二维简单模型.对三维真实地形特征和地震动放大的关系缺乏详细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描述三维地形特征,本文将地形用不同的地形特征因子来描述,并用算法将它们从地形数据中提取出来.从而使地形和放大系数的相关性的研究转换为不同地形特征因子和放大系数的相关性的研究上.本文中,我们选择芦山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用算法提取出特征因子山脊线和坡度.它们分别表征了山脊形态和山体的陡峭程度.我们又用谱元法分别模拟三种不同主频Ricker子波的地震波在起伏地表和水平地表模型中的传播,并得到了它们各自的峰值速度(PGV)放大系数.通过分析三个主频的PGV放大系数在山脊线上分布,我们发现放大系数幅值在山脊线上分布不均匀.放大系数较高的地方位于山脊线弯曲或宽度发生变化的附近.我们又统计了三个放大系数在滑动平均坡度上分布,并得到了放大系数均值和坡度的正相关曲线.结果表明坡度和放大系数两者在幅值分布上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效应 峰值速度 山脊线 坡度 谱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设计速度反应谱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杜永峰 徐天妮 +1 位作者 王亚楠 包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97-1002,1013,共7页
近断层地震动是一种特点明显且破坏力巨大的地面运动,其速度反应谱与远场地震动的速度反应谱有显著不同。本文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强震数据库选取具有特定震级、震源机制、土层剪切波速和断层距的30条近断层地震记录作... 近断层地震动是一种特点明显且破坏力巨大的地面运动,其速度反应谱与远场地震动的速度反应谱有显著不同。本文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强震数据库选取具有特定震级、震源机制、土层剪切波速和断层距的30条近断层地震记录作为输入;运用状态空间法,利用MATLAB进行地震动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计算得到体系的速度反应谱;通过标准化、求均值的方法研究速度反应谱的特征;按照速度反应谱峰值对应的周期对所选的30条地震记录进行分组,并用分段线性拟合方法建立了设计速度反应谱;通过不同组的设计速度反应谱与速度反应谱平均值的对比,验证本文提出的设计速度反应谱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下的速度反应谱谱形包括四个阶段;结构的阻尼比对速度反应谱的谱形没有影响,但是会影响速度反应谱的谱峰值,结构阻尼比不同时,两两比较后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6.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速度反应谱 峰值速度 线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集集地震看建筑物震害与地震动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郝敏 谢礼立 李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15,共4页
本文根据9.21台湾集集大地震中南投县、台中县、台北县和苗栗县的建筑物震害调查资料确定出这4个主要受害地区的平均震害指数,然后又计算出这4个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谱加速度、峰值谱速度、峰值谱位移的平均值。将... 本文根据9.21台湾集集大地震中南投县、台中县、台北县和苗栗县的建筑物震害调查资料确定出这4个主要受害地区的平均震害指数,然后又计算出这4个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谱加速度、峰值谱速度、峰值谱位移的平均值。将这些均值分别与平均震害指数进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发现峰值速度和震害指数有非常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接近1.0,而峰值加速度与震害指数相关性只有0.8,这说明地震动峰值速度能够体现地震动对脆性结构的破坏势,与以往将不同次地震的记录和资料混淆在一起研究而获得峰值加速度与震害有很好相关性形成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 平均震害指数 峰值速度 地震动破坏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合峰值速度与目标反应谱的人造地震动 被引量:25
15
作者 赵凤新 张郁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9-437,共9页
提出一种以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速度为目标的合成人造地震动时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传统的在频域内调整傅里叶幅值谱的方法,生成以给定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和强度包线为目标的初始加速度时程a(g0)(t);然后利用在时域内叠加窄带时... 提出一种以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速度为目标的合成人造地震动时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传统的在频域内调整傅里叶幅值谱的方法,生成以给定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和强度包线为目标的初始加速度时程a(g0)(t);然后利用在时域内叠加窄带时程的方法来进一步调整a(g0)(t),以使其峰值速度逼近目标峰值速度,并且提高对目标反应谱的拟合精度.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所得结果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地震动 反应谱 峰值速度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速度脉冲周期的确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常志旺 翟长海 +1 位作者 李爽 谢礼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30-134,共5页
近场地震动中速度脉冲周期的确定受高频成分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为消除高频成分的影响,假设脉冲幅值恒等于地震动峰值速度,采用简化的脉冲数学模型对地震动速度时程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能够反映原速度时程中主脉冲特性的简化... 近场地震动中速度脉冲周期的确定受高频成分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为消除高频成分的影响,假设脉冲幅值恒等于地震动峰值速度,采用简化的脉冲数学模型对地震动速度时程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能够反映原速度时程中主脉冲特性的简化脉冲时程,对该简化脉冲时程应用"峰点法"确定其脉冲周期。最后,对该方法与国际通用的谱速度峰值法和Baker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该法与谱速度峰值法所得结果较为接近,个别情况下,其较后者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型地震动 脉冲周期 速度时程 峰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反应分析中输入界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怡 吕悦军 +1 位作者 彭艳菊 陈国兴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4-1182,共9页
地震反应分析中输入界面选取合理与否对设计地震动参数有重要影响。基于唐山地区钻孔剖面,分别选取剪切波速为500m/s的硬黏土和800m/s的岩石顶面作为基岩输入界面,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讨论中硬场地输入界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 地震反应分析中输入界面选取合理与否对设计地震动参数有重要影响。基于唐山地区钻孔剖面,分别选取剪切波速为500m/s的硬黏土和800m/s的岩石顶面作为基岩输入界面,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讨论中硬场地输入界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及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都随输入界面深度的增加而递增,且这种递增与输入地震动的强度及频谱特性都有密切联系;(2)随着输入界面深度的增加,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几乎全频段内增大,仅在短周期内出现减小的情况,但幅度十分有限;(3)中硬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基岩输入界面宜取剪切波速为800m/s的土层顶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界面 剪切波速 地表峰值加速度 地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近断层强地震动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潘波 许建东 刘启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83,共15页
文中通过收集整理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历史记录、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震等资料,建立了该地震的震源模型;以穿过研究区的12条测线和区域第四纪、新近纪、古近纪沉积等厚度图等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北京地区的传播介质模型;利用哈尔滨工程力... 文中通过收集整理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历史记录、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震等资料,建立了该地震的震源模型;以穿过研究区的12条测线和区域第四纪、新近纪、古近纪沉积等厚度图等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北京地区的传播介质模型;利用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的近断层强地震动有限元程序和40节点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机计算了北京地区震后60s内地表各点的地震动速度时程和峰值速度。为检验模拟结果的质量,我们取2排测点的速度时程和水平向峰值速度等值线图进行了分析,发现计算结果与历史地震记录及实际地震观测资料吻合良好,说明了我们的模拟结果的可信性和模拟方法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震动 右旋走滑正断层 传播介质模型 并行计算 峰值速度 方向性效应 盆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机器学习地震预警震级估计与现地阈值报警的回溯验证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晋东 朱景宝 +4 位作者 韦永祥 刘艳琼 何斌 李继龙 李山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03-2919,共17页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周边地区普遍有感,并导致多条高铁线路临时停运.本文利用这次地震获取的大量烈度计加速度记录,基于正在进行系统研发的机器学习地震预警方法模块,对地震预警震级估计与现地阈值报...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周边地区普遍有感,并导致多条高铁线路临时停运.本文利用这次地震获取的大量烈度计加速度记录,基于正在进行系统研发的机器学习地震预警方法模块,对地震预警震级估计与现地阈值报警进行了回溯验证.结果表明:在地震发生后3.1 s,震级估计为6.5级,且震级估计误差不受信噪比和震中距变化的影响,随着首台触发后时间的增加,震级估计逐渐接近实际震级.对于现地地震动速度峰值PGV(Peak Ground Velocity)预测,各个台站在P波到达后3 s时,预测PGV与观测PGV呈现1:1线性关系,随着P波到达后时间窗的增加,预测PGV逐步接近观测PGV,且PGV预测误差不受信噪比和震中距变化的影响.现地台站仪器烈度阈值设置为Ⅵ度时,报警成功、误报、漏报的百分比分别为99.53%、0%、0.47%,平均预警时间为19.62 s,且地震烈度Ⅵ度区内没有发生误报和漏报;现地台站仪器烈度阈值设置为Ⅶ度时,报警成功、误报、漏报的百分比分别为99.77%、0%、0.23%,平均预警时间为9.69 s,且地震烈度Ⅶ度区内没有发生误报和漏报.此次回溯验证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在这次地震中可以得到鲁棒的震级估计和现地阈值报警结果,并为该方法的在线测试以及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升级提供可行性依据;其次,在这次地震事件中,烈度计可为预警提供额外的作用,这也为烈度计在未来地震预警的研究和应用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机器学习 震级估计 现地地震动速度峰值预测 门源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峰值位移和峰值速度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修力 许紫刚 +2 位作者 袁雪纯 许成顺 张驰宇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303,共11页
针对3类不同的典型场地条件下的单层双跨地铁车站结构,采用土-地下结构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地震动水平输入时峰值位移和峰值速度差异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峰值速度差异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在硬土场... 针对3类不同的典型场地条件下的单层双跨地铁车站结构,采用土-地下结构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地震动水平输入时峰值位移和峰值速度差异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峰值速度差异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在硬土场地条件下较大,中硬场地条件下次之,软土场地条件下最小;地震动峰值位移差异对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震反应 地震动 峰值位移 峰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