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供需服务流及外溢价值核算的太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健 曹巍 黄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5-965,共11页
通过生态补偿协调流域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缓解上下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是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而流域生态补偿核定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如何模拟并量化水供需服务流动的流向、流量、流速及路径以明确供需... 通过生态补偿协调流域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缓解上下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是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而流域生态补偿核定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如何模拟并量化水供需服务流动的流向、流量、流速及路径以明确供需双方及其空间关系;二是如何实现栅格尺度-地理单元-行政单元的尺度推演以实现不同行政单元之间生态系统服务的盈余、占用、外溢核算。整合卫星遥感、经济社会统计、水文气象观测等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水量平衡、水供需服务流动、生态价值核算等方法,构建了基于水供需流动及其外溢价值核算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核定框架,利用D8流向法解决了水供需服务流动的流向、流量、流速及路径模拟与量化,实现了“栅格尺度-地形单元-行政单元”空间尺度推演的外溢价值核算,形成了流域内横向水生态补偿资金收取与分配方案。以太湖流域为例,在全面分析水资源外溢、占用及其价值的基础上,解析了县域尺度的水供需时空关系、流动路径及属性特征,辅以水质指标进而明确界定了责任方与补偿对象,形成了补偿资金收取与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供需双方界线清晰、服务流近似于自然汇流过程,供给方以流域西部、西南部、中部县域为主,特别是西部至中部的县域,应受偿资金较多,平均各县应受偿资金比例超过2%/a,应受偿资金最多的嘉善区,比例超过19.66%/a;需求方聚集于流域中部、东部,特别是黄浦江自然汇流沿岸县域,应收取补偿资金较多,平均各县应收取资金比例超过5%/a,应收取最多的浦东新区,比例超过15.48%/a;净补偿资金基本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流域的大部分城市核心区的县域净补偿资金为负值。研究的核定框架、量化核算方法、资金统筹方案可应用到其他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实现流域内部与流域之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供需服务流 外溢价值核算 横向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核定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景晓栋 田贵良 +1 位作者 程飞 赵秋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229,共10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对于加速推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相关研究与日俱增,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尚且认识不足。论...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对于加速推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相关研究与日俱增,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尚且认识不足。论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软件Citespace和CNKI的核心及CSSCI数据库,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相关研究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萌芽起步—稳步发展—快速深化”三阶段特征。(2)国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补偿”“生态文明”“价值实现”“生态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关键词跃迁,根据关键词突现时间,可分为概念探索期(2000—2009年)、生态文明开拓期(2009—2019年)、生态文明加速期(2019—2022年)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合作机制下的可持续农户生计研究——以“稻改旱”项目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梁义成 刘纲 +2 位作者 马东春 王凤春 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3-701,共9页
世界各国在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制度和管理问题,区域合作机制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长效思路。京冀两地的"稻改旱"项目是区域合作机制下的一项有益尝试,农户生计的提升则是此项目成功的关键。基于可持... 世界各国在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制度和管理问题,区域合作机制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长效思路。京冀两地的"稻改旱"项目是区域合作机制下的一项有益尝试,农户生计的提升则是此项目成功的关键。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密云水库上游的农户生计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参加"稻改旱"项目的农户和未参加该项目的农户生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稻改旱"项目显著改变了当地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行为和生计后果。参加"稻改旱"项目的农户拥有较多的生产性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减少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种类,减少了碳酸氢铵使用量;增加了工资性劳动供给,"稻改旱"项目对农户的总体收入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调查显示,农户普遍支持"稻改旱"项目和区域合作的长期继续进行。研究也为提升区域合作和构建可持续生计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计 生态补偿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53
4
作者 靳乐山 李小云 左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6-158,163,共4页
生态环境服务付费在国际上引起关注的三个背景是:(1)生态问题的凸显;(2)新古典经济学意识形态的流行;(3)保护环境和减少贫困一石两鸟的期望。与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理念相似的概念,在我国一般被称为生态补偿。生态补偿在我国受到重视是国... 生态环境服务付费在国际上引起关注的三个背景是:(1)生态问题的凸显;(2)新古典经济学意识形态的流行;(3)保护环境和减少贫困一石两鸟的期望。与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理念相似的概念,在我国一般被称为生态补偿。生态补偿在我国受到重视是国情使然。这一国情与上述三个背景有共通之处,也有独特之处。这决定了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的国际经验对我国生态补偿有潜在的借鉴意义,同时生态补偿又有中国特色。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的国际经验对我国的主要启示是:(1)需要提高下游(环境服务需求方)的生态补偿意识;(2)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求考虑上游保护生态环境的机会成本;(3)权属明晰化是使生态补偿机制长久可持续的前提;(4)政府应鼓励地方创新形式多样的补偿形式;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服务付费 生态补偿 流域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补偿的分析框架研究综述 被引量:77
5
作者 柳荻 胡振通 靳乐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0-392,共13页
生态保护补偿作为一种让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愿意提供那些具有外部性或者公共物品属性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激励机制而备受世界关注。系统梳理生态保护补偿的国际研究进展,对于完善中国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和推进中国的生态保护补偿实... 生态保护补偿作为一种让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愿意提供那些具有外部性或者公共物品属性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激励机制而备受世界关注。系统梳理生态保护补偿的国际研究进展,对于完善中国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和推进中国的生态保护补偿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简要介绍了生态保护补偿的概念、基本思想和特性,然后详细阐述了生态保护补偿分析框架中的核心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生态保护补偿的主体、生态保护补偿的客体、生态保护补偿的标准、生态保护补偿的条件性、生态保护补偿的效率以及生态保护补偿和缓减贫困的关系等,最后总结了国际生态保护补偿研究对于完善中国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的启示。未来中国的生态保护补偿研究应该关注的关键问题有:促使私营部门增加在生态系统服务的投资,揭示生态系统服务形成和供给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标准的制定,确保生态保护补偿的条件性,做好生态保护补偿的基线和瞄准,研究生态保护补偿对缓减贫困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补偿 生态补偿 态系统服务付费 环境服务付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标准 被引量:49
6
作者 李屹峰 罗玉珠 +3 位作者 郑华 杨绍顺 欧阳志云 罗跃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4-770,共7页
生态补偿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是补偿标准的确定。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移民作为对象,结合确定补偿标准的方法的特点,针对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生态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了生态移民补... 生态补偿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是补偿标准的确定。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移民作为对象,结合确定补偿标准的方法的特点,针对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生态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了生态移民补偿标准的不同方案,所采用的方法分别是:牲畜机会成本法、草场机会成本法、以果洛新村和河源新村两个移民新村为例的地区发展差异法。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所确定的平均生态补偿标准也稍有不同,分别为1.39万元.户-1.a-1;1.03万元.户-1.a-1;1.1万元.户-1.a-1。研究为确定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生态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权衡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徐建英 刘新新 +1 位作者 冯琳 桓玉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901-6907,共7页
生态补偿是以市场机制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的方法,其典型特征是通过经济激励而实现生态系统保护和减贫的双赢,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实施。权衡关系是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之一。生态补偿存在4种权衡关系:生态系统... 生态补偿是以市场机制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的方法,其典型特征是通过经济激励而实现生态系统保护和减贫的双赢,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实施。权衡关系是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之一。生态补偿存在4种权衡关系: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监测成本与交易成本之间的权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与减贫之间的权衡。分析了权衡关系的产生源于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过程的不确定性、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性以及生态补偿实施背景的异质性,并提出应该在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和评估系统3个方面加强权衡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权衡 生态系统服务 公平与效率 减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和福利成本法的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宋晓谕 刘玉卿 +1 位作者 邓晓红 徐中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722-7729,共8页
空间选择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选择合理的区域进行生态补偿有利于提高生态补偿项目的效率。以黑河流域上游肃南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对研究区实施生态补偿后的水源涵养增加量... 空间选择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选择合理的区域进行生态补偿有利于提高生态补偿项目的效率。以黑河流域上游肃南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对研究区实施生态补偿后的水源涵养增加量进行模拟,同时考虑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成本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丧失风险,采用福利成本法对研究区生态补偿空间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河上游肃南段内不同子流域的生态补偿效率系数最高值为0.0394,最低值0.0131,相差明显;根据效率系数,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各子流域划分为优先补偿区、次级优先补偿区和潜在补偿区,分批进行补偿;采用空间选择后生态补偿效率较不采用时可提高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空间选择 SWAT 福利成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补偿的理论及内涵解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郑苗壮 刘岩 +1 位作者 彭本荣 饶欢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11-1915,共5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膨胀,我国海洋与海岸带生态资源破坏日益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补偿是我国实现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但是现有的海洋生态补偿政策远远...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膨胀,我国海洋与海岸带生态资源破坏日益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补偿是我国实现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但是现有的海洋生态补偿政策远远不能满足指导我国海洋生态建设的需要。文章详细分析了海洋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价值论、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环境正义论。鉴于国内外对于海洋生态补偿的内涵与外延缺乏统一的认识,文章首先从生态学、法学与经济学的视角对海洋生态补偿的内涵进行探讨,提出海洋生态补偿应包括海洋生态损害补偿与海洋生态建设补偿;其次对海洋生态补偿补偿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与界定,认为海洋生态补偿应为对初级生态损害的补偿,并将损害海洋生态的方式分为海域使用中的损害、过错行为导致的海洋生态损害与历史累积污染造成的损害。为进一步指导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文章对海洋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对象、客体、本质、标准和方式等关键要素进行界定,初步构建了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技术框架。本研究将进一步拓展海洋生态补偿的研究领域,为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补偿 内涵 理论基础 技术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方式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宋红丽 薛惠锋 董会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7,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方式的系统研究,指出作为公共支付的重要补充,市场贸易支付在国外已经比较完善,但在中国,其所占份额少,尤其是开放式贸易支付方式尚未起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交易标准、法律和规章平台,充分发挥市场贸易支付... 通过对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方式的系统研究,指出作为公共支付的重要补充,市场贸易支付在国外已经比较完善,但在中国,其所占份额少,尤其是开放式贸易支付方式尚未起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交易标准、法律和规章平台,充分发挥市场贸易支付的作用,对于改善流域生态补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还对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生态补偿 生态环境服务 公共支付 市场贸易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为响应 被引量:27
11
作者 龙开胜 王雨蓉 +1 位作者 赵亚莉 陈利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3-49,共7页
生态补偿是调整利益相关者利益、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政策工具,政府付费项目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类型。基于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湖州生态补偿实践的调查,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辨识地方政府付费型生态补偿利益相关... 生态补偿是调整利益相关者利益、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政策工具,政府付费项目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类型。基于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湖州生态补偿实践的调查,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辨识地方政府付费型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属性、类型及其行为响应差异并揭示原因。按照影响力、参与度和经济利益性的不同,将生态补偿补偿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次核心I、次核心II和边缘型。结果表明,三地实践中,市、县(区)政府是核心利益相关者,与我国地方政府权威具有一致性;现行补偿制度没有赋予乡镇和村等次核心利益相关者I讨价还价的资格,成为其在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项目上有限响应的法律约束条件;次核心利益相关者II(媒体、环保NGO、科研机构)虽然有主动响应的积极性,但参与度还不高;农户的利益相关者属性和类型因地而异,且农户、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响应比较微弱。同时,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目标和属性亦存在冲突,不同地区利益相关者在监督与审计、制度调整以及环境治理和民生投入方面的响应也不完全一致。利益相关者属性、类型及其行为响应差异,与生态补偿制度安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政府偏好等深层次原因紧密相关,这也是今后我国地方政府付费型生态补偿项目设计需要重视的问题。随着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不断发展,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地方政府付费型生态补偿项目设计,应注重增加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公众参与度,注重生态补偿制度安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利益相关者 地方政府 响应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服务补偿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赵旭 杨志峰 徐琳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152-3159,共8页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确保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屏障,目前迫切需要引入生态服务补偿机制作为饮用水源保护区限制型政策的必要补充。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分别属于人类和自然两种价值系统,生态服务补偿的目的是在两种价值观发生冲突时,首先保障...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确保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屏障,目前迫切需要引入生态服务补偿机制作为饮用水源保护区限制型政策的必要补充。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分别属于人类和自然两种价值系统,生态服务补偿的目的是在两种价值观发生冲突时,首先保障自然价值系统发挥其服务,同时对损失的人类价值给予补偿,以促进生态系统服务更好的发挥其功能。通过辨识服务的提供者和受益者及其所对应的价值系统,可以帮助制定生态服务补偿策略。据此确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服务补偿主要是对生态公益林提供的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服务的补偿。以武夷山市饮用水源保护区为研究案例,将饮用水源保护者所付出的机会成本作为补偿标准,计算结果为897.7万元,补偿年限为2005~2020年。将补偿标准折合成水费,武夷山市需要在水费中加收0.07元/(t.a)的生态服务补偿费,但最终的水费增收额需要通过考虑补偿者的支付意愿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补偿 饮用水源保护区 生态系统服务 武夷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视角下基于InVEST模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以渭河甘肃段为例 被引量:47
13
作者 吴娜 宋晓谕 +4 位作者 康文慧 邓晓红 胡想全 石培基 刘玉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12-2522,共11页
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项目研究的核心内容。为提高补偿标准的可操作性,以渭河干流甘肃段为研究区,基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范围界定,在考虑耕地向多种林地转化情况下采用In VEST模型和加权法核算流域新增生态服务量,并以新增生态服务价值为... 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项目研究的核心内容。为提高补偿标准的可操作性,以渭河干流甘肃段为研究区,基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范围界定,在考虑耕地向多种林地转化情况下采用In VEST模型和加权法核算流域新增生态服务量,并以新增生态服务价值为补偿上限,农户机会成本为补偿下限,先从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导向视角,探讨15°—25°和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的差异化补偿标准。再从利益公平分配视角,耦合机会成本投入与生态系统服务产出,探讨生态补偿净收益不同地区的差异化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甘肃段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范围为146.39—481.98万元km^(-2)a^(-1)。(2)重要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保留区迎水面15°—25°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需补偿金额13.95—33.55亿元。2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需要补偿金额12.96—28.35亿元。(3)各县/区比较,退耕还林净收益麦积区最大,陇西县最小。其生态补偿范围分别为202.23—727.92、96.99—136.53万元k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InVEST模型 机会成本 新增生态服务价值 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的确定——最小数据法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唐增 黄茄莉 徐中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54-2360,共7页
确定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与付费标准是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研究的关键问题。最小数据方法是一个推导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曲线的数学模型,该模型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收益的空间分布,计算出生态系统服务机会成本的空间分布,从而推导出生态系统... 确定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与付费标准是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研究的关键问题。最小数据方法是一个推导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曲线的数学模型,该模型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收益的空间分布,计算出生态系统服务机会成本的空间分布,从而推导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曲线。介绍了最小数据方法,然后以黑河流域张掖市甘州区为例,以植被蒸散发量的减少表征生态系统服务,通过调查获得机会成本的空间分布,利用最小数据方法推导了水资源服务供给曲线。结果表明:随着补偿价格的提高,农业部门提供的水资源服务逐渐增加。当补偿价格从0.067元m-3(农业用水价格)提高到3元m-3(建筑用水水价),农业部门提供的水资源服务由2.08×106m3a-1增加到2.7×108m3a-1。这表明,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政策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用水量,同时这也为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水资源服务 最小数据方法 供给曲线 甘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及争论——基于生态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44
15
作者 范明明 李文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0-137,共8页
生态补偿的概念自提出便受到学界和政府决策者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近20年来生态保护的主要政策手段。虽然基于生态补偿的政策手段被大范围使用,但是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却处于发展与争论的阶段,该理论的适用性及对现实问题的剖析在实... 生态补偿的概念自提出便受到学界和政府决策者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近20年来生态保护的主要政策手段。虽然基于生态补偿的政策手段被大范围使用,但是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却处于发展与争论的阶段,该理论的适用性及对现实问题的剖析在实践过程中备受质疑。本文梳理了生态补偿理论发展及构建的过程,将其总结为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建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市场机制的构建三个主要阶段。已有研究更多集中在生态补偿的具体实施层面,如补偿标准、补偿方式、效果评估等方面,但是对基础理论探讨不足。本文从生态补偿理论发展及构建的三个过程,综述了目前对生态补偿理论的讨论及争议,认为在处理"社会—生态"关系的核心问题上,尤其在一些长期依赖并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地区或者民族地区,目前学术界和政策决策者均对此问题缺乏深入的理解,这也是实践中生态补偿政策未达到理想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本文提出用"社会生态系统服务"一词代替目前所使用的"生态系统服务",这一概念有助于在理论上避免忽视社会系统及社会与生态系统二者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当外部政策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补偿 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研究框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3
16
作者 赵雪雁 徐中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118,共7页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作为一种将外在的、非市场环境价值转化为当地参与者提供生态服务(ES)的财政激励机制而备受世界关注,目前已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与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概括介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内涵,阐释其基本思想的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作为一种将外在的、非市场环境价值转化为当地参与者提供生态服务(ES)的财政激励机制而备受世界关注,目前已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与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概括介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内涵,阐释其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研究框架,指出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研究应关注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外溢影响范围、利益攸关方、支付系统、项目效率等维度,其中确定所提供的生态服务是实施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基础和前提,外部性的溢出范围是确定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成本的最重要变量,支付系统是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机制的关键。利用国内外案例,对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研究的主要维度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比分析了使用者付费与政府付费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的差异。最后,讨论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研究框架 主要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综述 被引量:51
17
作者 蒋毓琪 陈珂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5-180,共6页
对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模式进行了详细综述,归纳了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和国际在流域生态补偿上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最后提出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所带... 对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模式进行了详细综述,归纳了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和国际在流域生态补偿上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最后提出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所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补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生态屏障区农户退耕受偿意愿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冯琳 徐建英 邸敬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8-944,共7页
运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对三峡生态屏障区内农户退耕还林的受偿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受到普遍认可,但其可持续性令人担忧.1355份有效问卷中,愿意接受补偿的占74%,对未来生计的预期与土地相关性低的农户更愿意退... 运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对三峡生态屏障区内农户退耕还林的受偿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受到普遍认可,但其可持续性令人担忧.1355份有效问卷中,愿意接受补偿的占74%,对未来生计的预期与土地相关性低的农户更愿意退耕.受偿意愿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社会异质性和区域差异性.受访者性别、耕地面积、家庭年收入、帮扶形式、是否移民对受偿意愿值具有显著影响.屏障区平均补偿意愿为1014元/(亩a).万州、秭归、渝北的受偿意愿值高于平均水平.建立基于区域的生态补偿标准和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方式,可以弥补目前均一型生态补偿标准和方式的不足,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退耕还林 意愿调查 三峡生态屏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区域选择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凤春 郑华 +1 位作者 王效科 彭文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6-182,共7页
生态补偿实施后的效果与效率评价已成为生态补偿研究的热点。目标区域的筛选和确定将直接影响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社会效益。文章从生态补偿效率影响因素入手,梳理了国内外生态补偿区域选择的研究方法,从已有研... 生态补偿实施后的效果与效率评价已成为生态补偿研究的热点。目标区域的筛选和确定将直接影响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社会效益。文章从生态补偿效率影响因素入手,梳理了国内外生态补偿区域选择的研究方法,从已有研究来看,选择准则已逐步从单一的只考虑项目总预算、参与者成本、环境效益等因素,发展到综合考虑生态退化高风险区域、空间区域要素异质性等多种要素;选择方法也从单一的数学方法,逐步与物理模型、空间模型和空间数量经济模型相结合,这些方法的研究和分析可为生态补偿项目实践提供重要理论支撑。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今后补偿区域选择研究的准则除了要考虑上述环境保护目标外,还要纳入减贫、社会公平、制度保障、技术实力以及项目持久性等社会要素,以实现生态补偿项目环境与社会效益的综合目标;相应的研究方法也要动态化,系统化和集成化;且要探索研究对区域选择方法的后评价,以验证生态补偿效率的实现程度及贡献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照国外与国内研究的差距,分析未来国内生态补偿项目的广泛应用以及目标(区域)选择的重要性,从提高补偿项目生态服务的效益和提高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角度,提出我国今后的生态补偿项目应在实施前做好目标(区域)选择;实施中做好动态监测;实施后做好后评估和适应性调整,以提高生态补偿政策持久性和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目标选择 额外性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研究——以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例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晋宏 孔德帅 靳乐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2,共10页
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研究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基础,目前国内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合理的生态补偿区域空间选择方法可以为生态补偿优先地区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定量化依据。综合考虑青海省各市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在... 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研究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基础,目前国内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合理的生态补偿区域空间选择方法可以为生态补偿优先地区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定量化依据。综合考虑青海省各市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使用Arc GIS工具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效益比瞄准"方法和"生态补偿优先级(Eco-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方法,分别对青海省各市县生态补偿优先等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效益比瞄准"方法适用于森林、草原等基于要素的生态补偿机制的空间选择,而"生态补偿优先级"方法更适合区域性的生态补偿的空间选择。根据"生态补偿优先级"方法可以得出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优先补偿区主要集中在青海省南部,次级补偿区主要位于青海省中部,潜在补偿区主要在青海省东北部。与青海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比较,海西州内的很多市县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原有的资金分配方式更多的考虑民生因素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在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中,要结合生态综合补偿,提出合理的生态补偿绩效考核体系,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改善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区域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系统价值 生态补偿优先等级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