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4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of ship-radiated noise based on generalized Gaussian model 被引量:2
1
作者 Kong Wei Yang B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2期321-325,共5页
Whe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ources cannot be estimated accurately, the ICA algorithms failed to separate the mixtures blindly. The generalized Gaussian model (GGM) is presented in ICA algorithm since it can model ... Whe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ources cannot be estimated accurately, the ICA algorithms failed to separate the mixtures blindly. The generalized Gaussian model (GGM) is presented in ICA algorithm since it can model non- Ganssian statistical structure of different source signals easily. By inferring only one parameter, a wide class of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s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maximum likelihood (ML) approach and natural gradient descent, the learning rules of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SS) based on GGM are presented. The experiment of the ship-radiated noise demonstrates that the GGM can model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ship-radiated noise and sea noise efficiently, and the learning rules based on GGM gives more successful separation results after comparing it with several conventional methods such as high order cumnlants and Gaussian mixture density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SS)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 generalized Gaussian model(GGM) maximum likelihood (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euvering target state estimation based on separate model-ing of target trajectory shap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2
2
作者 ZHANG Zhuanhua ZHOU Gongji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5期1195-1209,共15页
The state estimation of a maneuvering target,of which the trajectory shape is independent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is studied.The conventional motion models in Cartesian coordinates imply that the trajectory of a ta... The state estimation of a maneuvering target,of which the trajectory shape is independent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is studied.The conventional motion models in Cartesian coordinates imply that the trajectory of a target is completely determined by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However,this is not true in the applications of road-target,sea-route-target or flight route-target tracking,where target trajectory shape is uncoupled with target velocity properties.In this paper,a new estim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eparate modeling of target trajectory shap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s proposed.The trajectory of a target over a sliding window is described by a linear function of the arc length.To determine the unknown target trajectory,an augmented system is derived by denoting the unknown coefficients of the function as states in mileage coordinates.At every estimation cycle except the first one,the interaction(mixing)stag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starts from the latest estimated base state and a recalculated parameter vector,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least squares(LS).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achieve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conventional coupled model-based algorithms in the presence of target maneu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euvering target tracking separate modeling natural parametric function 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IMM)filter data fitting state augm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nteraction volume model in separation of Sn-Zn alloy by vacuum distill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孔令鑫 杨斌 +4 位作者 李一夫 徐宝强 韩龙 刘大春 戴永年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372-3378,共7页
The activity of components of Sn-Zn binary alloy system was predicted based on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 volume model (MIVM). The calculated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of activitie... The activity of components of Sn-Zn binary alloy system was predicted based on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 volume model (MIVM). The calculated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of activiti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is model is of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because the MIVM has a good physical basis. The vapor-liquid phase equilibrium of Sn-Zn alloy system in vacuum distillation was calcula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activity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Sn in vapor phase is 4.2x 10-7 (mass fraction) while in liquid phase it is 90% (mass fraction) at 1 073 K, and the content of Sn in vapor phas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melt temperature and content of Sn in liquid phase. Vacuum distil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Sn-Zn alloy for the proper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MIVM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973-1 273 K under pressures of 15-200 P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Sn in vapor phase is 5x 10 6 (mass fraction) while in liquid phase it is 90% (mass fraction) under the operational condition of 1 073 K, 100 rain and 15 P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MIVM for Zn-Sn binary alloy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distillation molecular interaction volume model (MIVM) sepa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of Coalescence and Separation of Liquid Droplets During Solidification of Immiscible Alloys
4
作者 Lirong Tong Nagy El-Kaddah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01-,共1页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methods are being used f or in-situ production of metallic immiscible composites. A quantitative understa nding of the dynamic behavior and growth kinetics of the nucleated second phase duri...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methods are being used f or in-situ production of metallic immiscible composites. A quantitative understa nding of the dynamic behavior and growth kinetics of the nucleated second phase during solidification is necessary to produce homogeneous dispersion in solidifi ed composit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grow th of nucleated dispersed phase in the two-liquid phase region ahead of the sol idification front and the entrapment of these droplets by the moving solid-liqu id interface in vertical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systems. The model has t wo components. A macro-heat transfer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temperature prof iles and the rate of advance of the solidification front. The dynamic behavior and coalescence and growth of nucleated droplets in the two-liquid phase reg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ffective gravity and thermocapillary forces were repres ented through the solution the droplet momentum and mass conservation equations in particle space. These two components of the models were coupled through a sp ecial algorithm for tracking the particle location and size with respect to movi ng solidification front in the solidification time scale. Th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unidirectional solidified Zn-Bi hypermo notectic alloys at reduced gravity condition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arti c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solidified alloy depends on solidification rate and the ratio of effective gravity to thermocapillary forces. It was also foun d that uniform dispersion could only be obtained in a very narrow range of effec tive gravity values near zero gravity. The model predictions were compared agai nst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obtained at different effective gravity conditions in a novel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apparatus that uses electromagnetic fo rces to modulate gravitational forces. The model was found to reasonably predic t th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partic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ver the entire ran ge of effective gravity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gravity conditions for settling and flotation of the second phase during solidification. The practical signific ance of these findings will b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ing of Coalescence and separation of Liquid Droplets During Solidification of Immiscible Allo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冶式铁矿的矿床模型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谢桂青 朱乔乔 +5 位作者 高宝龙 吴昌雄 吴晓林 李伟 毛景文 梅燕雄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4,共18页
富铁矿是中国大宗紧缺的战略性矿产,鄂东南矿集区“大冶式”铁矿是中国富铁矿的主要类型之一,前人对其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技术做过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大冶式”铁矿为广义矽卡岩型矿床,但成岩成矿事件格架、矽卡岩铜矿与... 富铁矿是中国大宗紧缺的战略性矿产,鄂东南矿集区“大冶式”铁矿是中国富铁矿的主要类型之一,前人对其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技术做过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大冶式”铁矿为广义矽卡岩型矿床,但成岩成矿事件格架、矽卡岩铜矿与铁矿成矿差异、矿床组合模型和隐伏矿找矿有效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全面整理分析20余年的地质和物探等资料,确定大冶式铁矿存在两期成岩成矿事件:早期矽卡岩铜铁矿床和成铜岩体,晚期矽卡岩铁矿和成铁岩体。早期成铜岩体和晚期成铁岩体在岩石组合、源区性质、地幔贡献比例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矽卡岩铜铁矿床含矿岩浆的地幔物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矽卡岩铁矿床。大型矽卡岩铁矿所需的硫主要来源于膏盐层,膏盐矿物中的硫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参与成矿作用,膏盐层参与矽卡岩铁矿床成矿作用的比例大于矽卡岩铜铁矿床。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了“大冶式”铁矿的矿床组合模型,提出幔源组分和膏盐层参与成矿比例的不同,是造成矽卡岩铜铁矿与铁矿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创建两套隐伏“大冶式”铁矿的有效找矿技术组合,分别为1∶5万~1∶1万高精度航磁+1∶2000地面高磁+井中磁测+可控音频大地电磁、可控音频大地电磁+广域电磁法+微动探测+多元素原生晕,建立了找矿模型,拓宽了鄂东南地区“大冶式”铁矿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冶式”铁矿 铜铁共生分离机制 膏盐成矿 矿床模型 找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资源四元开发模式创新与实践
6
作者 张吉雄 张强 +2 位作者 周楠 李猛 巨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0-2036,共17页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经历了多次革新,煤炭生产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为实现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煤炭资源低碳化开发和清洁化利用势在必行。提出了契合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煤炭资源四元开发模式,即在井下构建井巷掘进(掘)、煤炭开采(...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经历了多次革新,煤炭生产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为实现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煤炭资源低碳化开发和清洁化利用势在必行。提出了契合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煤炭资源四元开发模式,即在井下构建井巷掘进(掘)、煤炭开采(采)、煤矸分选(选)及固废充填(充)四元一体的统筹开发体系,形成了井下掘-采-选-充协调生产系统布局。建立了四元开发理论与技术框架,在理论方面,包含矿井四元开发系统布局方法、充填开采岩层控制理论、四元开发受限空间分选方法和四元开发固废性能调控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在技术方面,包含开拓准备、高效采充、高效分选和充填材料制配等关键技术。给出了煤炭资源四元开发工程设计方法,从系统布局、围岩控制、井下分选、材料性能调控等方面阐述了四元开发模式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同时,系统梳理了井巷掘进、煤炭开采、煤矸分选及固废充填等四元紧密关联的核心技术。典型工程实践案例验证了四元开发模式在减排降耗、弱化开采扰动强度和提高资源采出率等方面成效显著。四元开发模式破解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煤炭资源绿色低碳开发的重要路径,未来将与矿山新能源开发等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其理论与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模式 煤矸分选 充填开采 绿色开采 低碳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白垩系含水层采动渗透性演化及高位离层积水模型
7
作者 乔伟 孟祥胜 +6 位作者 杨眷 李连刚 梁启敬 刘梦楠 陶志和 韩昌民 孔维滕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7-1061,共15页
离层水作为一种采动突涌水水源,其突水具有瞬时量大、周期性和突水征兆不明显等特点,危害极大,防控难度极高。以陕西省黄陇煤田永陇矿区招贤煤矿为研究区,针对白垩系含水层开展了长期群孔抽水试验,采用基于同步连续线性估计算法(SimSLE... 离层水作为一种采动突涌水水源,其突水具有瞬时量大、周期性和突水征兆不明显等特点,危害极大,防控难度极高。以陕西省黄陇煤田永陇矿区招贤煤矿为研究区,针对白垩系含水层开展了长期群孔抽水试验,采用基于同步连续线性估计算法(SimSLE)的水力层析反演技术,分析了工作面采动过程中含水层渗透性演化规律,最后通过地下水动力学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考虑真空负压作用的采动覆岩渗透性演化–离层积水模型。结果表明:①采动覆岩巨厚白垩系含水层的渗透性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空区范围内白垩系含水层渗透系数增长为天然状态下含水层渗透系数的23~392倍,采动影响范围内渗透系数增长为天然状态下含水层渗透系数的1~67倍,在平面上,随着工作面的持续推进,工作面前方的渗透性是依次序逐步演化增大的;②以半无限含水层空间汇点概化模型为基础,推导了真空负压状态下的离层积水理论模型,通过COMSOL数值软件建立了经典稳态问题中的“圆岛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模型偏差较小,说明通过COMSOL数值软件建立的离层积水模型是合理的;③区块渗透性逐一发生演化时,离层积水速率仅有小幅度的提升,直至所有区块渗透性均发生演化后,离层空间的积水速率从14.09 m^(3)/h提升到了98.95 m^(3)/h,提升幅度达84.86 m^(3)/h,同时绝对真空状态下相较于标准大气压进水速率高2.5 m^(3)/h。论文提出的含水层采动渗透性演化–离层积水模型可以为高位离层积水速率的预测和演化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水害 水力层析 渗透性演化 地下水动力学 离层积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污深度固液分离一体机设计与试验
8
作者 崔勇 缪磊 +3 位作者 张裕静 翟旭军 高伟杰 花成巍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2-280,共9页
针对目前畜禽粪污固液分离常规使用的螺旋挤压脱水机脱水效率低、带式压榨脱水机易堵塞等不足,设计一种新型畜禽粪污深度固液分离一体机,结合叠螺脱水和带式脱水技术,实现较低含水率和高效操作的目的。对畜禽粪污深度固液分离一体机关... 针对目前畜禽粪污固液分离常规使用的螺旋挤压脱水机脱水效率低、带式压榨脱水机易堵塞等不足,设计一种新型畜禽粪污深度固液分离一体机,结合叠螺脱水和带式脱水技术,实现较低含水率和高效操作的目的。对畜禽粪污深度固液分离一体机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基于SolidWorks和ANSYS软件对设备三维建模和主要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叠螺装置浓缩部的定环厚度设置为3 mm,脱水部的定环厚度为5 mm,满足受力和变形要求。设计配套的控制系统,实现对设备电机的实时监控和报警。通过样机试制和效果试验发现,设备运转平稳;对猪粪的脱水处理,水去除率达到44.07%,化学需氧量COD_(cr)去除率达到76.83%,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分离 畜禽粪污 三维建模 有限元 可编程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力作用下取向硅钢片的改进损耗分离模型
9
作者 李慧奇 廖峪茹 +2 位作者 马光 杨光 张枫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97-3106,共10页
传统的损耗分离模型未考虑机械应力对损耗特性的影响,当取向硅钢片受到沿轧制方向的拉应力或压应力时,传统损耗分离模型存在较大误差。该文对机械应力下取向硅钢片的损耗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工频正弦激励及低频激励下不同拉、压... 传统的损耗分离模型未考虑机械应力对损耗特性的影响,当取向硅钢片受到沿轧制方向的拉应力或压应力时,传统损耗分离模型存在较大误差。该文对机械应力下取向硅钢片的损耗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工频正弦激励及低频激励下不同拉、压应力对取向硅钢片损耗构成的影响规律,并从磁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传统的损耗分离模型、应力下取向硅钢片的损耗特性,根据取向硅钢片的剩余损耗参数、磁滞能量损耗的应力相关性,给出一种考虑应力作用下剩余损耗和磁滞能量损耗的修正方法,得到计及机械应力作用下改进的取向硅钢片的损耗分离模型。应用该文改进后的损耗分离模型对不同激励、不同型号的取向硅钢片的损耗构成进行了计算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损耗分离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耗分离模型 机械应力 取向硅钢片 剩余损耗 磁滞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vent模型的城市物流无人机同高度交叉运行间隔研究
10
作者 张健 赵嶷飞 +2 位作者 卢飞 黎宗孝 罗鑫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05,共7页
为解决城市物流无人机飞行流量加大、隔离航线模式空域利用率低的矛盾,需要实施安全有效的交叉运行。通过研究交叉运行碰撞风险,确定侧向误差、垂直误差、纵向临近率等核心参数,构建同高度交叉运行间隔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机载... 为解决城市物流无人机飞行流量加大、隔离航线模式空域利用率低的矛盾,需要实施安全有效的交叉运行。通过研究交叉运行碰撞风险,确定侧向误差、垂直误差、纵向临近率等核心参数,构建同高度交叉运行间隔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机载冲突探测与解脱(CDR)系统失效问题,并运用事件树分析方法,提出并构建城市物流无人机交叉间隔综合模型。结果表明:在航线夹角为60°情况下,对标安全目标水平1.5×10^(-8),所需交叉间隔为158 m;对标安全目标水平1×10^(-6),所需交叉间隔155 m。随着交叉角度增大,运行间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当接近180°时,即对头运行时,所需间隔急剧上升,与实际认知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ent模型 城市物流无人机(UAV) 同高度 交叉运行 交叉间隔 冲突探测与解脱(C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制酸碱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
11
作者 曾娟 张玉凤 +1 位作者 刘孟 余侃萍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132,共7页
为明晰利用双极膜将盐转化为酸碱过程的传质规律并以此指导工业生产,以Na_(2)SO_(4)为原料,依据Nernst-Planck方程、泊松方程构建双极膜单元模型,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计算确定网格数、膜基团容量等关键参数,模拟计算了不同膜单... 为明晰利用双极膜将盐转化为酸碱过程的传质规律并以此指导工业生产,以Na_(2)SO_(4)为原料,依据Nernst-Planck方程、泊松方程构建双极膜单元模型,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计算确定网格数、膜基团容量等关键参数,模拟计算了不同膜单元电压、进料浓度条件下盐的转化率,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双极膜单元网格数为30000、阴/阳膜离子膜基团容量为300mol/m^(3)时,获得的传质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较高;在此基础上,计算获得了双极膜单元中电势分布、离子分布、离子迁移通量分布等传质过程数据,发现利用双极膜将Na_(2)SO_(4)转化为相应酸碱的传质效率及能效主要与跨膜压降、膜单元电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传质 模型 数值模拟 离子交换膜 电渗析 膜分离 酸碱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铷铯资源类型、分布、矿床成因、富集规律及分离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峥岩 侯殿保 +8 位作者 常宏 贺茂勇 程原原 饶辉辉 刘志康 罗家馨 郭钧桦 周江迪 张晓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83,共19页
随着科技革命的进行,各国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铷和铯作为关键战略金属资源,在新兴技术领域的优势也逐渐显露,被称为稀有金属中的“绝代双骄”。中国铷铯资源类型多、禀赋好,是推动新兴技术产业转型极为重要的后备资... 随着科技革命的进行,各国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铷和铯作为关键战略金属资源,在新兴技术领域的优势也逐渐显露,被称为稀有金属中的“绝代双骄”。中国铷铯资源类型多、禀赋好,是推动新兴技术产业转型极为重要的后备资源。本文聚焦于中国铷铯资源整体格局,通过对铷铯资源的赋存形态、地理位置、矿床成因、富集规律及分离提取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其资源类型、分布、物源、成矿模式,以及铷铯元素的分离提取、分析测试和铷同位素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铷铯矿床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各大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带周围,形成了沿地质构造呈条带状分布的铷铯矿床成矿区。同时,通过分析不同位置铷铯矿床的成矿过程,明确铷铯矿床成矿元素的来源均与岩浆的高度分异和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目前铷铯元素的分离提取与分析测试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不断创新,而铷同位素对岩浆热液及流体活动的高敏感性使其在未来的科技发展格局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铷铯资源 稀有金属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分离提取 地球化学 铷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CAD模型的嵌入域等几何单元几何属性快速界定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晴天 谢贤达 +2 位作者 罗年猛 杨奥迪 王书亭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共7页
嵌入域等几何分析方法可以综合嵌入域法网格划分和等几何分析高阶单元求解效率的双重优势,是复杂CAD模型进行等几何分析的主要实现方式之一。嵌入域网格单元几何属性的界定是构建嵌入域等几何分析模型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基于射线法对... 嵌入域等几何分析方法可以综合嵌入域法网格划分和等几何分析高阶单元求解效率的双重优势,是复杂CAD模型进行等几何分析的主要实现方式之一。嵌入域网格单元几何属性的界定是构建嵌入域等几何分析模型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基于射线法对嵌入域网格单元进行几何属性界定过程中存在的界定效率与准确度相矛盾的问题,本文将分离轴理论与射线法结合,建立了一种混合型网格单元几何属性界定策略,将点与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问题转化为了面与体的相交判断问题,从而在保证单元几何属性界定效率的同时,提高单元界定准确度。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型网格单元几何属性界定策略可有效提升界定效率及鲁棒性,为复杂模型嵌入域等几何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 等几何分析 嵌入域法 单元几何属性 分离轴理论 射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无污染线性分离装置本构建模研究
14
作者 郭嘉瑞 范瑞祥 +2 位作者 高朝辉 雷悦 俄鲁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0,共5页
为了解决火箭整流罩平抛分离装置-气囊式无污染分离装置的分离运动精确预测问题,考虑气体在气囊中的过程近似为绝热过程,基于灰箱思维,提出了一套分离作用力理论本构模型。结合1 m长平板分离试验数据以及遗传算法,给出了本构模型中关键... 为了解决火箭整流罩平抛分离装置-气囊式无污染分离装置的分离运动精确预测问题,考虑气体在气囊中的过程近似为绝热过程,基于灰箱思维,提出了一套分离作用力理论本构模型。结合1 m长平板分离试验数据以及遗传算法,给出了本构模型中关键参数求解方法,确保了本构模型的可解性。基于所构建的本构模型,具备分离装置分离力的精确计算,并据此为输入实现了分离装置相对分离运动的精确预测。利用1 m长平板试验数据以及有限元仿真数据,从试验及仿真2个维度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式 分离装置 分离作用力 本构模型 平板分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负压钻井液振动筛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磊 侯勇俊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为了增强钻井液在传统振动筛的透筛能力并且尽可能多地回收钻井液,开展了脉冲负压钻井液振动筛的研究。通过对脉冲负压钻井液振动筛进行三维建模,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脉冲负压振动筛在三角波、梯形波和正弦波3种变... 为了增强钻井液在传统振动筛的透筛能力并且尽可能多地回收钻井液,开展了脉冲负压钻井液振动筛的研究。通过对脉冲负压钻井液振动筛进行三维建模,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脉冲负压振动筛在三角波、梯形波和正弦波3种变化形式及在2、4、5 Hz这3种频率变化工况下钻井液的流动和透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入口速度为1.8 m/s,负压值以频率为5 Hz的梯形波变化时,钻井液跑浆的风险最低,此时其覆盖率为87.5%,终止线的最大长度为1 787 mm;引入负压系统后,钻井液的透筛速度明显增大,负压段的最大平均透筛速度为0.52 m/s,是常压段最大透筛速度的6.2倍;分离效率在5及4 Hz梯形波条件下达到97.2%。研究结果可为钻井液振动筛的设计和应用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 负压钻井液振动筛 计算模型 数值模拟 筛面终止线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乙烯和高压聚乙烯混合物的减压分离过程建模方法
16
作者 尤潇楠 范小强 +2 位作者 杨遥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5-706,共12页
超临界乙烯和高压聚乙烯混合物的减压分离过程涉及超临界乙烯与多分散性聚乙烯的复杂两相流动和相变传质过程,现有模型不仅缺少有效的数据验证,而且并不具备准确预测多分散性聚乙烯蜡分子量分布的能力。因此,首先对高压聚乙烯及其聚乙... 超临界乙烯和高压聚乙烯混合物的减压分离过程涉及超临界乙烯与多分散性聚乙烯的复杂两相流动和相变传质过程,现有模型不仅缺少有效的数据验证,而且并不具备准确预测多分散性聚乙烯蜡分子量分布的能力。因此,首先对高压聚乙烯及其聚乙烯蜡的分子链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然后根据分离机理提出了一种预测高压分离器气相出口聚乙烯蜡流量及其分子量分布的建模策略,最后研究了操作条件对聚乙烯蜡产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和结果不仅可为高压聚乙烯分离过程的操作优化和产品含蜡量的定向调控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可以拓展到其他溶液法工艺的聚合物分离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聚乙烯 相平衡 减压分离 选择性夹带 模型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离性能的顺序式模拟移动床结构调控策略
17
作者 李艳 雷美丽 李鑫钢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19-2229,共11页
顺序式模拟移动床切换模式多变,能耗水耗低,可实现多组分、难分离体系的连续性高效分离纯化。前期研究表明,顺序式模拟移动床无法同时兼顾纯度和溶剂消耗等性能,为此计划通过结构调控与优化,提升分离性能,开发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新型操作... 顺序式模拟移动床切换模式多变,能耗水耗低,可实现多组分、难分离体系的连续性高效分离纯化。前期研究表明,顺序式模拟移动床无法同时兼顾纯度和溶剂消耗等性能,为此计划通过结构调控与优化,提升分离性能,开发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新型操作模式。首先选择低聚木糖糖浆作为目标体系,使用DOWEX MONOSPHERE^(TM)99/310 K^(+)树脂作为固定相,完成相应的分离实验及过程模拟,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过程模拟对顺序式模拟移动床子步骤进行切换顺序调控和切换模式改型,并比较其产品纯度、收率、水耗等指标。结果表明,新型“循环-进料-洗脱”模式表现优异,可在控制水耗的同时保证较高的纯度和收率,且与传统结构“进料-循环-洗脱”相比,相同操作条件下目标产物的纯度和收率分别提升了33%、37%,水耗下降了2.79 ml/min。此外,不同改型方式也可调控分离性能,提高产品多样性,并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为顺序式模拟移动床的工业化应用与改型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式模拟移动床 结构调控 数学模拟 分离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点云的单木骨架提取算法
18
作者 刘潇然 徐爱俊 +1 位作者 周素茵 叶俊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4-693,共10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点云的树木骨架提取方法,以实现高精度和高还原度的树木三维重建。【方法】针对分割后的单株树木点云,首先采用希尔伯特曲线进行下采样和降噪处理,以提高计算效率并去除噪声。在完成枝叶分离并获得完...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点云的树木骨架提取方法,以实现高精度和高还原度的树木三维重建。【方法】针对分割后的单株树木点云,首先采用希尔伯特曲线进行下采样和降噪处理,以提高计算效率并去除噪声。在完成枝叶分离并获得完整枝干点云后,应用语义拉普拉斯收缩算法提取树木的初始骨架。最后通过树枝平滑技术对骨架进行优化,从而获得高保真、拓扑正确的树木骨架结构。【结果】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提取的骨架节点数平均高12.3%,点云间隔精度平均提升42.0%,达0.011~0.021m。该方法在拓扑完整性和细节保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结合树枝平滑优化技术,进一步增强了骨架的连续性和自然形态。【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克服传统骨架提取算法的局限性,鲁棒性和准确性显著提升,可为植物表型分析、树木长势评估等应用提供高保真的树木骨架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激光雷达 枝叶分离 骨架提取 树木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吸收水分溯源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雨欣 毛舒月 +4 位作者 马国荣 马永成 庄淏然 许德浩 冯克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0,共12页
研究干旱区作物水分供应与利用效率问题对优化农田灌溉制度和提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夏青铜峡引黄灌区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定量化追踪大气降水、土壤水和玉米木质部水的同位素特征,综合运用直接... 研究干旱区作物水分供应与利用效率问题对优化农田灌溉制度和提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夏青铜峡引黄灌区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定量化追踪大气降水、土壤水和玉米木质部水的同位素特征,综合运用直接对比法、MixSIAR模型和蒸散分离技术,深入剖析了玉米在其生育期内的主要吸水深度、各阶段的相对贡献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主要吸收0~30 cm的浅层土壤水分,其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4.10%(出苗期)、35.44%(拔节期)、41.54%(抽穗期)、41.66%(灌浆期)和48.10%(成熟期);在整个生育期,WUE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受到饱和水汽压差、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等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结果揭示了该地区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浅层土壤水分的高度依赖性和随着生育期发展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蒸散分离 TG模型 总初级生产力 作物蒸腾 根系水分来源 吸水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注意力网络和门控网络的轻量级单通道语音分离方法
20
作者 余传旗 郭海燕 +2 位作者 王婷婷 王景润 杨震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6-717,共12页
语音分离旨在从包含多个说话人的混合语音中分离出各个源语音,是多说话人场景下语音处理类任务的重要前端。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分离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随着模型性能的不断提升的同时,模型的参数量和推理时间也显著增加。针对此问题... 语音分离旨在从包含多个说话人的混合语音中分离出各个源语音,是多说话人场景下语音处理类任务的重要前端。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分离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随着模型性能的不断提升的同时,模型的参数量和推理时间也显著增加。针对此问题,本文综合考虑模型效率与分离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图注意力网络(Graph Attention Network,GAT)和门控网络(Gated Network,GN)的轻量级语音分离模型(称为GGN-Papez)。该方法基于轻量级、高效的基线模型Papez,引入GAT处理听觉记忆块内存储的全局信息,并使用GN生成掩码,来提升基线模型Papez的性能。具体地,假定所有记忆令牌之间均存在连接,利用GAT计算令牌间的注意力得分,并采用阈值过滤策略裁剪掉得分较低的边,生成新的邻接矩阵。再利用此邻接矩阵聚合记忆令牌所存储的全局信息,以提取出更有效的上下文信息,提高模型对全局特征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考虑到Papez使用的掩码生成模块为表达能力有限的双层全连接前馈神经网络,本文提出使用具备更强特征选择能力的GN替代原有模块,以生成更符合源语音特征的掩码。所提模型GGN-Papez在基准数据集WSJ0-2Mix和Libri2Mix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增加很少参数量的情况下,显著提升了分离语音的尺度不变信噪比(Scale Invariant Signal-to-Noise Ratio,SI-SNR)。此外,本文还设计了消融实验验证GAT和GN对整体模型性能的影响,并从推理时间和语音质量感知评估(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Speech Quality,PESQ)得分等方面综合地对所提模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分离 轻量级模型 图神经网络 图注意力网络 门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