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合作线谱声源分布式定位方法
1
作者 邹男 于金正 +4 位作者 桑志远 李娜 苏薪元 杨嘉轩 惠云梦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4-660,共7页
非合作目标定位是水声定位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类可观测参数,提高非合作目标定位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目标频率变化信息的非合作目标定位方法。该方法针对匀速直线运动目标的定位问题,首先根据多普勒频移原理,建立观测频率... 非合作目标定位是水声定位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类可观测参数,提高非合作目标定位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目标频率变化信息的非合作目标定位方法。该方法针对匀速直线运动目标的定位问题,首先根据多普勒频移原理,建立观测频率与目标辐射频率、目标运动速度、位置之间的函数映射关系,利用最小均方准则建立目标函数,通过优化算法估计分布式定位系统中各个测量单元与目标运动轨迹的致近点距离,最后综合各观测节点的测距结果,构建几何定位模型,求得目标运动轨迹的解析解。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指出了该方法需要目标通过与各测量单元的致近点才能获得较好的距离估计能力。文中分析了不同频率估计精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定位方法对测频精度具有一定的容限,是一种高精度的非合作线谱声源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合作定位 被动定位 信赖域优化方法 被动测距 目标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手矫形器治疗脑瘫患儿拇指内收初探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晓捷 吕智海 +2 位作者 王立苹 时人杰 张士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43-244,共2页
目的观察腕手矫形器治疗脑瘫患儿拇指内收的效果。方法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分为实验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加腕手矫形器治疗拇指内收异常姿势。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 目的观察腕手矫形器治疗脑瘫患儿拇指内收的效果。方法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分为实验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加腕手矫形器治疗拇指内收异常姿势。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ROM、FMFM均提高(均P<0.05)。结论腕手矫形器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外展活动度,提高精细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拇指内收 腕手矫形器 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 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被动运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东 魏更生 +3 位作者 宋华伟 蒋毅 王艺伟 吴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评价持续被动运动(CPM)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对疼痛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的作用。方法 20例(40膝)女性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20膝。实验组术后每天2次行CPM和主动康复治... 目的评价持续被动运动(CPM)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对疼痛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的作用。方法 20例(40膝)女性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20膝。实验组术后每天2次行CPM和主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每天2次主动康复治疗。术前、术后2周和3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角度测量仪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结果术后2周和3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疼痛评分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进行主动康复治疗后,CPM的辅助应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疼痛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持续被动运动 主动康复治疗 疼痛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性治疗手套在手外伤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戴玲 尹宪明 +2 位作者 张勤 朱蕾 凌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4,142,共4页
目的:观察自制辅助性治疗手套对外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手部关节主、被动屈曲度的影响,并探讨手套的安全性及临床推广价值。方法:3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每日1次、每周5d的常规康复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组患者... 目的:观察自制辅助性治疗手套对外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手部关节主、被动屈曲度的影响,并探讨手套的安全性及临床推广价值。方法:3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每日1次、每周5d的常规康复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组患者每次另增加佩戴辅助性治疗手套15min。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的次日,重点对患者功能活动受限的手指进行包括掌指关节(MP)、近端指间关节(PIP)和远端指间关节(DIP)在内的主、被动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食、中、环、小指各关节的被动屈曲度的增加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食、中、环三指掌指关节的被动屈曲度的增加值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食、中、环、小指各关节的主动屈曲度的增加值虽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辅助性治疗手套对外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食、中、环、小指各关节的被动屈曲度有独立的改善作用,尤其是食、中、环三指的掌指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度 关节被动活动度 辅助性治疗手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被动运动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髋关节活动的恢复效果及康复指导
5
作者 徐红 朱美玉 林柏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6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器(continuouspassivemotionapparatus,CPM)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另一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CPM进行康复治疗(CPM组...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器(continuouspassivemotionapparatus,CPM)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另一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CPM进行康复治疗(CPM组)。进行6至12个月的随访,测量术后8、10、12周的患肢髋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术后8、10和12周的髋关节活动度逐步改善,但CPM组较对照组的术后8、10和12周的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应用常规康复疗法和常规康复疗法+CPM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患肢的髋关节活动度,但常规康复疗法+CPM的疗效更好,同时应加强康复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持续被动运动器 关节活动度 康复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阵被动测距方法仿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振文 宋志杰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4,43,共3页
利用有一定间距的两部声纳基阵提供的目标方位和时延差的信息,实现对目标的被动测距。建立了测距物理模型,给出了后置距离滤波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分析两阵间距及时延差均方误差对测距的影响,表明了由于声场环... 利用有一定间距的两部声纳基阵提供的目标方位和时延差的信息,实现对目标的被动测距。建立了测距物理模型,给出了后置距离滤波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分析两阵间距及时延差均方误差对测距的影响,表明了由于声场环境及特性的影响,选择适当的阵间距和时延差均方误差在实际测距试验中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A 被动测距 目标方位 时延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训练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洪举 丘云锋 +3 位作者 董玲 陈飞 覃婷 丁一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47-952,共6页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4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悬吊训练(SET)组(n=23)和持续被动运动训练(CPM)组(n=23)。CPM组给予持续被动运动训练,SET组给予悬吊训练。术前、术后15 d、术后3个月采...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4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悬吊训练(SET)组(n=23)和持续被动运动训练(CPM)组(n=23)。CPM组给予持续被动运动训练,SET组给予悬吊训练。术前、术后15 d、术后3个月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量表(HSS)和姿势控制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5 d,SET组患者的膝关节最大被动屈曲角度比CPM组增加6.0°(95%CI=0.9°~11.2°;P〈0.01),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角度比CPM组增加5.7°(95%CI=0.4°~9.1°;P〈0.01);但两组最大主动伸展角度、最大被动伸展角度、HSS评分(除活动度外)、姿势控制能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所有评估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ET在短期内增加膝关节ROM比CPM更有效,可以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悬吊训练 持续被动运动 术后康复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