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8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M_(2.5)暴露经Nrf2/SLC7A11/GPX4轴调控铁死亡加重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特发性肺纤维化 被引量:1
1
作者 丁锦泵 孔德琪 +6 位作者 黄慧敏 谷雨 陈悦冰 赵瑞丽 刘素晓 刘学芳 李亚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39,共7页
目的探讨PM_(2.5)暴露经Nrf2/SLC7A11/GPX4轴调控铁死亡加重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小鼠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机制。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BLM组、PM_(2.5)组、BLM+PM_(2... 目的探讨PM_(2.5)暴露经Nrf2/SLC7A11/GPX4轴调控铁死亡加重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小鼠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机制。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BLM组、PM_(2.5)组、BLM+PM_(2.5)组、Sulforaphane(SFN,Nrf2激动剂)组,每组8只,以BLM诱导IPF模型,并PM_(2.5)暴露2周。测定小鼠肺功能,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肺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亚铁离子(Fe^(2+))、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水平;采用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COL-1、α-SMA、Nrf2、SLC7A11、GPX4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BLM组、PM_(2.5)组小鼠肺功能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出现肺泡壁断裂、增厚,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等肺纤维化特征性病理改变,肺组织HYP、Fe^(2+)、ROS、MDA明显升高(P<0.05,P<0.01),GSH水平明显降低(P<0.01),Nrf2、SLC7A11、GPX4基因和蛋白明显降低(P<0.01),COL-1、α-SMA基因和蛋白明显升高(P<0.01);BLM+PM_(2.5)组上述损伤均较BLM组(P<0.05)、PM_(2.5)组有不同程度的加剧(P<0.01);SFN组上述损伤均较BLM+PM_(2.5)组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结论PM_(2.5)暴露可加重BLM诱导的小鼠IPF,其机制可能与通过Nrf2/SLC7A11/GPX4轴调控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pm_(2.5) 铁死亡 Nrf2/SLC7A11/GPX4通路 脂质过氧化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沂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站点差异及PM_(2.5)空间代表性分析
2
作者 刘一伊 高文康 +5 位作者 王帅 孔凡华 白鹤鸣 马占云 田嘉菁 张井贝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43-1752,共10页
随着未来空气质量标准持续加严和污染物浓度进一步下降,研究不同站点类型、站点间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差异和站点代表性问题,对于精准制定环境治理政策和保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临沂市2015-2024年监测站点分布变化、不同站点... 随着未来空气质量标准持续加严和污染物浓度进一步下降,研究不同站点类型、站点间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差异和站点代表性问题,对于精准制定环境治理政策和保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临沂市2015-2024年监测站点分布变化、不同站点类型大气污染物浓度及其组分差异,并以PM_(2.5)为例,采用浓度相似频率方法评估了临沂市PM_(2.5)国控站点的空间代表性。结果表明:①2015-2024年,临沂市国控站点由4个增至7个。2024年,除O_(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均为182μg/m^(3)外,7个国控站点PM_(2.5)、PM10、SO_(2)、NO_(2)和CO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1.3μg/m^(3)、97.3μg/m^(3)、16.4μg/m^(3)、35.5μg/m^(3)和0.9 mg/m^(3),而同年原4个国控站点PM_(2.5)、PM10、SO_(2)、NO_(2)和CO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4μg/m^(3)、69.7μg/m^(3)、9.2μg/m^(3)、27.6μg/m^(3)和0.6 mg/m^(3)。②2022-2024年临沂市国控站点、城区站点、城区周边站点、农村站点、交通站点和背景站点的PM_(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3、42.6、38.6、39.3、42.0和23.5μg/m^(3),呈城区站点>交通站点>农村站点和国控站点>城区周边站点>背景站点的特征,其他污染物浓度分布与其基本一致;而背景站点O_(3)年平均浓度高于国控站点、城区站点、城区周边站点、农村站点、交通站点和背景站点,其余不同点位O_(3)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性并不显著。③国控站点大气污染物浓度平均值已不足以代表城市整体污染情况,2018年国控站点PM_(2.5)浓度的空间代表性区域面积仅占整个城市面积的1.95%,2022年增至2.27%。研究显示:2015-2024年临沂市逐步增设不同类型监测站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其中新增3个国控站点后,其覆盖区域污染情况较原4个国控站点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更明显;同时,不同类型监测站点VOCs和PM_(2.5)排放源贡献存在显著差异,2022年临沂市国控站点PM_(2.5)浓度空间代表性范围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环境空气质量 背景站点 细颗粒物(pm_(2.5)) 站点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ir pollution on hypertension incidenc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被引量:1
3
作者 Xiaoge Niu Xiaolong Xing +2 位作者 Xueli Yang Jianleng Huang Xiangfeng Lu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15-115,共1页
Objective Studies of the association of hypertension with long-term exposure to particulate matter less than 2.5μm in diameter(PM2.5)have shown contradictory results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association is still uncl... Objective Studies of the association of hypertension with long-term exposure to particulate matter less than 2.5μm in diameter(PM2.5)have shown contradictory results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association is still unclear.Hence,we conducted 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long-term exposure to PM2.5 on incident hyper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ENSIO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ir pollution COHORT STUD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3年江西省PM_(2.5)和O_(3)污染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姜磊 刘懿枢 杨元建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72,共13页
为深入探究江西省PM_(2.5)和O_(3)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分类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全省11个设区市2015−2023年的空气污染物与气象数据进行研究,旨在为江西省PM_(2.5)和O_(3)复合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 为深入探究江西省PM_(2.5)和O_(3)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分类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全省11个设区市2015−2023年的空气污染物与气象数据进行研究,旨在为江西省PM_(2.5)和O_(3)复合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①目前江西省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已转变为PM_(2.5)和O_(3)。2015−2023年期间,江西省PM_(2.5)年均浓度先升后降,月变化呈“U”型,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O_(3)浓度呈波动上升趋势,月变化呈“M”型,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PM_(2.5)-O_(3)复合污染日少,春季和秋季多发,主要集中在2015−2016年。PM_(2.5)和O_(3)单污染以及复合污染日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赣西北地区,PM_(2.5)和O_(3)年均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赣北和赣中西部地区。②截至2023年,各设区市PM_(2.5)年评价值已连续3年低于35μg/m^(3),O_(3)的年评价值维持在100~160μg/m^(3)之间。2022年受异常气候影响O_(3)浓度显著上升。除鹰潭市与抚州市之外的其他地区O_(3)各百分位浓度呈上升趋势。③PM_(2.5)浓度不高于35μg/m^(3)时,与O_(3)浓度呈正相关;处于35~75μg/m^(3)时,二者相关性减弱至负相关。④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长是影响江西省PM_(2.5)和O_(3)的主要气象因素。PM_(2.5)和O_(3)单污染以及复合污染分别多发于5~20、15~35、20~30℃区间内,也多发于相对湿度超过50%,或最大风速为2~3级时;降雨有助于降低PM_(2.5)和O_(3)浓度,长时间的日照有利于O_(3)的生成。研究显示,近年来江西省PM_(2.5)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但O_(3)污染形势严峻,且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大气颗粒物 臭氧 气象要素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上皮屏障损伤在PM_(2.5)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5
作者 岳挥宇 王晶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1015,共5页
大气颗粒物(PM_(2.5))暴露是诱发或加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机制复杂,其中气道上皮屏障损伤是PM_(2.5)致肺损伤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和起始环节。PM_(2.5)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气道上皮... 大气颗粒物(PM_(2.5))暴露是诱发或加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机制复杂,其中气道上皮屏障损伤是PM_(2.5)致肺损伤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和起始环节。PM_(2.5)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气道上皮屏障损伤,包括物理屏障、黏液-纤毛屏障、免疫屏障和呼吸道微生态屏障等。目前报道的靶向气道上皮屏障防治PM_(2.5)致CRD的药物较少,主要以抗氧化剂、维生素D和中医药作为辅助方案,但缺乏循证证据。深入了解PM_(2.5)诱导的气道上皮屏障损伤机制,可为进一步揭示CRD机制、寻求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哮喘 肺纤维化 气道上皮屏障 黏液-纤毛屏障 呼吸道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ort-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hospital admission for stroke:a meta-analysis
6
作者 Wenbo Zhan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18-119,共2页
Objective Air pollution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roughout the world.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air pollution alone is responsible for over three million deaths each year.Large and grow... Objective Air pollution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roughout the world.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air pollution alone is responsible for over three million deaths each year.Large and growing literature has explored whether short-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is associated with stroke,but results from prior studies have been inconsistent.To fill this gap,we assessed the evidence quantitatively from epidemiological time-series studies published worldwide and determined whether short-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2.5μm or<10μm)diameter[PM2.5 and PM10]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hospital admission for stroke(including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pollu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articulate matter(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模式搜索算法的微尺度管控区域大气污染物PM2.5溯源 被引量:1
7
作者 董红召 金灿 +2 位作者 唐伟 佘翊妮 林盈盈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6-1304,共9页
针对微尺度管控区域可能发生的大气污染提出有效的靶向诊断方法-结合高斯烟羽模型和遗传-模式搜索算法的大气污染物分布式溯源方法.将污染源反算模型得到的污染物理论质量浓度与传感器网络观测值的数据对应关系作为目标函数,使用模式搜... 针对微尺度管控区域可能发生的大气污染提出有效的靶向诊断方法-结合高斯烟羽模型和遗传-模式搜索算法的大气污染物分布式溯源方法.将污染源反算模型得到的污染物理论质量浓度与传感器网络观测值的数据对应关系作为目标函数,使用模式搜索算法嵌入遗传算法加快反算模型的搜索过程,反算得到污染源强度和位置.依托杭州市亚运板球场馆大气感知器网络进行实验验证,监测2021年10月PM2.5质量浓度、气象数据,对所提出的混合式大气污染溯源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遗传-模式搜索算法对于多维变量的搜索效果较好,能快速精准地反算污染源的位置和强度,可以为微尺度管控区域突发性气体污染防治提供应急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强反算 遗传-模式搜索算法 高斯烟羽模型 微尺度管控 颗粒物污染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地区PM_(2.5)和O_(3)污染相关性:2017~2022年时空演变特征与协同防控启示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恺乐 褚旸晰 +3 位作者 储王辉 张浩 迟茜元 李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04-3011,共8页
基于2017~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排放数据,计算PM_(2.5)日均浓度(DA PM_(2.5))和O_(3)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MDA8_O_(3))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_(p)),分区域分时段研究了二者相关性的时空变... 基于2017~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排放数据,计算PM_(2.5)日均浓度(DA PM_(2.5))和O_(3)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MDA8_O_(3))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_(p)),分区域分时段研究了二者相关性的时空变化特征,从污染排放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从时空变化上看,全国范围内DA PM_(2.5)和MDA8_O_(3)第一、四季度在统计上无显著相关性(R_(p)=-0.11~0.03),仅西南、华南地区为正相关(R_(p)=0.11~0.32).全国范围内DA PM_(2.5)和MDA8O_(3)在第二季度(R_(p)=0.26~0.36)、第三季度(R_(p)=0.46~0.55)呈正相关,汾渭平原及西北地区在部分年份不相关.污染排放是影响PM_(2.5)和O_(3)污染相关性的主要因素.从时间变化上看,全国和各区域一次PM_(2.5)、二氧化硫排放特征值(ECV_(PM_(2.5))、ECV_(SO_(2)))下降而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值(ECVNOx和ECVVOCs)上升,这与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R_(p)平均值上升的趋势一致.从空间分布上看,在ECVPM_(2.5)和ECVSO2低而ECV_(NOx)和ECV_(VOCs)高的地区,PM_(2.5)与O_(3)污染正相关性较强.提出全国不同区域差异化的污染防控启示.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东北和西南地区(第二、三季度)以及华南地区(全年),需关注NO_(x)和VOCs排放控制.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东北和西南地区(第一、四季度)以及汾渭平原和西北地区(全年),需加强一次PM_(2.5)污染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O_(3) 关联性 重点区域 空气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预测方法及气象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容硕 谢沛远 +5 位作者 陈宏飞 杨清荣 关民普 马南 尉鹏 朱仁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78,共10页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细颗粒物(PM_(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以及臭氧(O_(3))污染日益凸显的双重压力.为进一步准确预测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并探明气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使用2018−2022年郑州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子逐时数据,结合...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细颗粒物(PM_(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以及臭氧(O_(3))污染日益凸显的双重压力.为进一步准确预测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并探明气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使用2018−2022年郑州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子逐时数据,结合统计学单因素分析和机器学习LightGBM模型多因素分析,建立了一种基于长时间序列数据的PM_(2.5)与O_(3)浓度预测及气象因子影响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表明:①训练后的LightGBM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PM_(2.5)污染,准确率达80.8%;对O_(3)污染预测的准确率为52.5%.②郑州市大气PM_(2.5)浓度与气压呈正相关,与比湿和环境温度均呈负相关;大气O_(3)8 h滑动平均浓度(O_(3)-8 h浓度)与比湿和太阳辐射均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③有利的气象条件可能是2021年PM_(2.5)年均浓度得到显著改善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利的气象条件也促使2021年和2022年6月O_(3)月评价值(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90百分位浓度)有所上升.研究显示,这种基于长时间序列的综合分析方法适用于大气PM_(2.5)与O_(3)浓度的气象因子影响分析,也能有效预测PM_(2.5)与O_(3)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控 细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气象因素 机器学习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field synergy and composite regeneration by coupling cerium-based additive and microwave for a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被引量:5
10
作者 左青松 鄂加强 +3 位作者 龚金科 D.M.Zhang 陈韬 贾国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599-4606,共8页
In order to reveal the mechanics of composite regeneration by coupling cerium-based additive and microwave for a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a composite regeneration model by coupling cerium-based additive and microwav... In order to reveal the mechanics of composite regeneration by coupling cerium-based additive and microwave for a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a composite regeneration model by coupling cerium-based additive and microwave for a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field synergy theor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field synergy and composite regeneration of the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vortex crushing combustion and field synergy mathematical mod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the particulate filter body reaches 1180-1190 K when the regeneration time is 175 s, and there are optimal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velocity vector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the filter body and the maximum ratio0.56-0.60 of the best burning regeneration region is obtained. Accordingly, the largest regeneration combustion rate inside the particulate filter body and the highest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at the moment are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ulate filter particulate matter combus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field sy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渭平原PM_(2.5)和O_(3)污染导致的健康效应及情景预测 被引量:9
11
作者 郝永佩 宋晓伟 +3 位作者 朱晓东 王京伟 程鹏 毕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6-707,共12页
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已成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本文选取大气污染防控重点区域汾渭平原作为研究区,分析2014-2021年PM_(2.5)和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健康效应,并估算2030年实现不同减排标准的潜在健康效益.... 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已成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本文选取大气污染防控重点区域汾渭平原作为研究区,分析2014-2021年PM_(2.5)和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健康效应,并估算2030年实现不同减排标准的潜在健康效益.结果表明:①2014-2021年汾渭平原PM_(2.5)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而O_(3)年均浓度却呈波动上升趋势,PM_(2.5)和O_(3)复合污染天数下降趋势显著.②归因于PM_(2.5)污染的早逝人数和经济损失均呈下降趋势;而归因于O_(3)污染的早逝人数及经济损失均呈上升趋势,2021年归因于O_(3)污染的全因、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早逝人数较2014分别增加了60.36%、11.94%和74.32%,经济损失增加了136.60%、65.18%和157.20%,其中西安市和洛阳市健康风险与经济损失问题相对突出.③若2030年PM_(2.5)和O_(3)年均浓度均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汾渭平原归因于PM_(2.5)和O_(3)的早逝人数较2021年将分别下降15.99%和2.71%,而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加,健康经济损失将分别增加6.39×10^(8)元(95%CI:5.20×10^(8)~7.56×10^(8)元)和30.05×10^(8)元(95%CI:16.17×10^(8)~43.26×10^(8)元);若进一步将PM_(2.5)和O_(3)浓度降至更低,可进一步避免早逝人数的增加,且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研究显示,汾渭平原PM_(2.5)治理有所成效,但是O_(3)污染问题凸显,其导致的健康死亡人数及经济损失均呈上升趋势,应保证达到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高目标标准,才能有效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汾渭平原 健康效益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 MS的染毒(PM2.5)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鲁婷婷 秦鹏 +3 位作者 薛慧铭 冯真 罗旭萍 郑梅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4-1300,共7页
为探明PM2.5对大鼠代谢组学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和PM2.5模型组(MG),每组15只。将生理盐水和PM2.5混悬液分别注入各组大鼠气管,每周2次,持续4周。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对各组大鼠尿液的... 为探明PM2.5对大鼠代谢组学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和PM2.5模型组(MG),每组15只。将生理盐水和PM2.5混悬液分别注入各组大鼠气管,每周2次,持续4周。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对各组大鼠尿液的代谢组学变化进行检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探究整体代谢组学的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库检索,从大鼠尿样中鉴定出17种潜在生物标记物,主要代谢途径涉及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对乙酰氨基酚代谢、视黄醇代谢和丙戊酸代谢途径,PM2.5对大鼠诱导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扰乱大鼠体内正常代谢活动有关。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PM2.5的毒理学机制,筛选PM2.5暴露大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探索PM2.5毒性作用及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pm2.5 代谢组学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结合PMF模型解析珠三角PM_(2.5)来源研究
13
作者 苏涛 李婷婷 +4 位作者 陈多宏 田崇国 宗政 张干 李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二次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最多的组分,客观识别其来源是PM_(2.5)源解析的难点,也是精确控制PM_(2.5)污染来源的关键。本研究在广东省鹤山超级大气监测站采集了76个PM_(2.5)样品,分析了其碳质组分(元素碳和有机碳)、水溶性离... 二次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最多的组分,客观识别其来源是PM_(2.5)源解析的难点,也是精确控制PM_(2.5)污染来源的关键。本研究在广东省鹤山超级大气监测站采集了76个PM_(2.5)样品,分析了其碳质组分(元素碳和有机碳)、水溶性离子(SO_(4)^(2-)、NH4^(+)、K^(+)、Ca^(2+)、Cl^(-)、Na^(+)、Mg^(2+)、NO_(2)^(-)和NO_(3)^(-))和金属元素(Fe、Cr、Cu、Mn、Ni、Pb、V、Zn、Cd、As)共20种化学组分,测定了7个PM_(2.5)代表样品的总碳(TC)放射性碳(^(14)C)。基于PM_(2.5)化学组分的PMF模型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海盐、土壤扬尘、轮船排放、工业过程、燃煤源和二次气溶胶分别贡献PM_(2.5)的18.98%、4.32%、13.85%、7.61%、14.08%、12.72%和30.03%。基于已发表的δ^(15)N(NO_(3)^(-))、δ^(18)O(NO_(3)^(-))结果,利用贝叶斯模型定量解析了NO_(3)^(-)的来源,并应用线型回归将PMF模型解析的二次气溶胶源再分配给一次颗粒源,结果显示,燃煤源(36.50%)、生物燃料源(29.35%)、土壤扬尘+海盐源(21.00%)和移动源(13.15%)是珠三角PM_(2.5)的主要来源。二次分配后PMF模型结果中TC的非化石源贡献与基于^(14)C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9%,说明PMF模型能很好地捕获PM_(2.5)主要贡献源,并且较准确地源解析珠三角的PM_(2.5),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大气细颗粒物 pmF模型 ^(15)N ^(14)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2.5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肝淋巴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世彬 李洋 +1 位作者 陈玉萍 蒋金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5-991,共7页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暴露对C57BL/6J小鼠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肝淋巴生成的影响,为防治PM2.5暴露所致肝损伤提供新靶点。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M2.5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暴露对C57BL/6J小鼠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肝淋巴生成的影响,为防治PM2.5暴露所致肝损伤提供新靶点。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M2.5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组(MAFLD组)和PM2.5-MAFLD组。MAFLD组和PM2.5-MAFLD组小鼠连续12周给予高脂饲料,其余两组给予普通饲料。从13~16周,PM2.5组和PM2.5-MAFLD组小鼠通过气管滴注法进行PM2.5染毒(每周2次);其余两组小鼠同时通过气管滴注法滴注生理盐水。末次PM2.5染毒结束24 h后将实验动物处死。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酸(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肝淋巴LYVE1表达水平;测定肝氧化应激指标(4-HNE和T-GSH/GSSG)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肝淋巴生成标志蛋白(PROX1和LYVE1),淋巴生成调节蛋白VEGF-C和淋巴连接蛋白VE-cadherin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PM2.5染毒显著增加了MAFLD组小鼠血清AST和ALT水平,显著降低了肝组织PROX1、LYVE1和VEGF-C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肝4-HNE水平和降低了肝T-GSH/GSSG水平(P<0.05)。然而,PM2.5染毒并没有显著影响C57BL/6J小鼠血清AST和ALT水平、肝组织中PROX1、LYVE1、VEGF-C和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及肝的4-HNE和T-GSH/GSSG(P>0.05)。结论PM2.5染毒能显著加重MAFLD小鼠肝的氧化损伤,并且能通过降低肝VEGF-C减少肝淋巴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氧化应激 淋巴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平原城市秋冬季PM_(2.5)中碳质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旭 段小琳 +4 位作者 闫雨龙 牛月圆 柴建伟 邢怡然 彭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77-2489,共13页
碳质组分是PM_(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溶胶辐射强迫、全球温室效应、能见度和人体健康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其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汾河平原城市为研究对象,采集2020年11月—2021年1月PM_(2.5)样品,采用热... 碳质组分是PM_(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溶胶辐射强迫、全球温室效应、能见度和人体健康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其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汾河平原城市为研究对象,采集2020年11月—2021年1月PM_(2.5)样品,采用热/光分析仪分析PM_(2.5)中的碳质组分,并通过PMF模型对该地区碳质组分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_(2.5)浓度较高的为晋中(82.1μg·m^(-3)),运城(79.6μg·m^(-3))和临汾(74.4μg·m^(-3));有机碳(OC)浓度较高的为运城(11.2μg·m^(-3))和临汾(11.0μg·m^(-3)),元素碳(EC)浓度较高的为晋中(6.0μg·m^(-3))和运城(4.7μg·m^(-3)).各城市二次有机碳(SOC)浓度较高的为运城(3.0μg·m^(-3)),三门峡(2.5μg·m^(-3))和临汾(2.5μg·m^(-3)),但三门峡(40.3%)和吕梁(32.4%)的SOC占OC比例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采样期间汾河平原城市的OC、EC和SOC与污染物SO_(2)、NO_(2)和C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采样期间汾河平原城市受到燃煤、工业以及机动车排放的影响.源解析结果显示,汾河平原城市碳质组分主要污染源的贡献最大为燃煤源(25.5%),其次是柴油车排放源(22.5%)、汽油车排放源(22.3%)和扬尘源(18.3%),生物质燃烧源(11.4%)贡献最小.燃煤源是汾河平原城市碳质组分的主要贡献源,是该地区的重点管控源;此外机动车对汾河平原城市碳质组分的影响不容小觑,尤其是柴油车.本研究从浓度特征、城市变化及来源解析等方面揭示了汾河平原各城市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和污染来源情况,为在区域层面对PM_(2.5)的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管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碳质组分 二次有机碳 汾河平原城市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典型地区气态氨分布及其对PM_(2.5)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国锋 肖林海 +5 位作者 陈梓杰 张涛 钟庄敏 方晓丹 廖彤 陈多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96-4804,共9页
为探讨珠三角典型地区气态氮(NH_(3))对细颗粒物(PM_(2.5))的贡献,于2022年6月~2023年5月,在珠三角地区四个代表性城市选择了三个城市站点和一个郊区站点开展了NH_(3)的在线监测,并同步收集了水溶性离子、HNO_(3)、PM_(2.5)以及气象参... 为探讨珠三角典型地区气态氮(NH_(3))对细颗粒物(PM_(2.5))的贡献,于2022年6月~2023年5月,在珠三角地区四个代表性城市选择了三个城市站点和一个郊区站点开展了NH_(3)的在线监测,并同步收集了水溶性离子、HNO_(3)、PM_(2.5)以及气象参数等资料.此基础上分析了NH_(3)的浓度水平特征和日变化特征,进一步评估了NH_(3)对PM_(2.5)的潜在贡献.结果表明,公园前(GYQ)、梅华(MH)、东城(DC)和鹤山花果山(HGS)的NH_(3)年均值分别为(5.74±3.00),(4.70±2.41),(5.09±2.26)和(4.17±1.95)μg/m^(3),除GYQ外,其余三站点NH_(3)季节变化均表现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的趋势.NH_(3)浓度日变化规律与温度相近,与相对湿度相反.经由修正的气体比率(AdjGR)评估,四个站点均处于富氨的条件下.随着PM_(2.5)污染浓度的上升,AdjGR逐渐下降,同时氨转化率(NHR)逐渐升高.除此之外,四个站点NHR>0.5的情况均主要发生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的气象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氨 细颗粒物 气体比率 二次无机气溶胶 气粒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R模型的城市带状绿地冬季降减空气PM_(10)和PM_(2.5)效应研究
17
作者 孙伊湄 朱春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60,共11页
为探究城市带状绿地降减空气颗粒物的作用机制和效应,选取武汉市罗家港带状公园绿地及其周边建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冬季天气晴朗无风且气象条件相似的3天进行重复观测,采用土地利用回归(land use regression,LU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 为探究城市带状绿地降减空气颗粒物的作用机制和效应,选取武汉市罗家港带状公园绿地及其周边建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冬季天气晴朗无风且气象条件相似的3天进行重复观测,采用土地利用回归(land use regression,LU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冬季城市带状绿地对空气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的降减效应,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基于LUR模型得出城市带状绿地对空气PM_(10)和PM_(2.5)的降减作用存在宽度效应,宽度30~40 m的绿地在冬季对空气PM_(10)的降减效率最显著。同时,研究发现冬季城市带状绿地内部的空气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会出现高于邻近道路位置的现象,空气PM_(10)和PM_(2.5)在城市带状绿地内存在明显的积聚效应。结果表明,城市带状绿地对空气PM_(10)和PM_(2.5)的降减作用会受到周边交通污染排放的干扰,不同宽度带状绿地创造的微气象条件也会对空气PM_(10)和PM_(2.5)的质量浓度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带状绿地 宽度效应 空气颗粒物 LUR模型 城市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宁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组成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振江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为研究湖北省咸宁市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情况,于2022年选取咸宁市内2个环境受体点位作为采样点,对不同季节的PM_(2.5)进行采集,对细颗粒物PM_(2.5)的组成成分及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基于采样情况构建本地PM_(2.5)的特... 为研究湖北省咸宁市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情况,于2022年选取咸宁市内2个环境受体点位作为采样点,对不同季节的PM_(2.5)进行采集,对细颗粒物PM_(2.5)的组成成分及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基于采样情况构建本地PM_(2.5)的特征源谱,利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对PM_(2.5)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咸宁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季节浓度均值呈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变化趋势,PM_(2.5)的主要组成包括水溶性无机盐与含碳组分,一次来源解析结果显示PM_(2.5)的主要贡献源是二次气溶胶,贡献率在47.15%;二次来源解析结果显示贡献最大的是工业源和机动车,贡献率分别为34.86%和28.9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咸宁市在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治理方面,应采用综合治理措施,要关注对工业、机动车排放的控制,以及对能源结构的调整,以获取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化学组成 来源解析 咸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M5A调控Notch信号通路在孕期PM_(2.5)暴露致子代鼠大脑皮层损伤中的作用
19
作者 佘瑛洁 宋超 +4 位作者 周梨 聂文珂 江丽珊 邵明霞 于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45-2253,共9页
目的:研究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lysine demethylase 5A, KDM5A)调控Notch信号通路在细颗粒物(PM_(2.5))致子鼠大脑皮层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气管雾化的方式建立孕期PM_(2.5)暴露模型,将孕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和PM_(2.5)暴露组,... 目的:研究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lysine demethylase 5A, KDM5A)调控Notch信号通路在细颗粒物(PM_(2.5))致子鼠大脑皮层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气管雾化的方式建立孕期PM_(2.5)暴露模型,将孕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和PM_(2.5)暴露组,分离出生后14 d子鼠大脑皮层,采用高尔基染色、电镜等检测大脑皮层神经元和细胞染色质等损伤情况;采用Western blot、RT-qPCR、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大脑皮层KDM5A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KDM5A与神经细胞共定位的分布情况。建立PC12细胞PM_(2.5)处理损伤模型,检测细胞活力变化、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RT-qPCR、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进一步检测KDM5A的mRNA和蛋白表达、KDM5A与神经元共定位的分布情况及组蛋白H3K4me3的蛋白水平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验验证,预测KDM5A与Notch1分子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体内外PM_(2.5)暴露模型分别检测14 d子鼠大脑皮层和PC12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变化及Notch1与神经细胞共表达情况。结果:孕期PM_(2.5)暴露导致子鼠出生14 d后大脑皮层神经元数量减少,树突形态复杂性下降,神经元胞核内染色质异常凝聚,大脑皮层KDM5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H3K4me3蛋白增多(P<0.05),KDM5A/NeuN双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M_(2.5)暴露同样导致PC12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加,KDM5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H3K4me3蛋白增多(P<0.05),KDM5A/MAP-2双阳性细胞数量减少。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PC12细胞转染实验发现Notch1是KDM5A作用的下游靶基因。体内和体外实验进一步发现,PM_(2.5)暴露可导致Notch信号关键分子Notch1、Jagged1和H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Notch1/NeuN和Notch1/MAP-2双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PM_(2.5)暴露可导致子鼠大脑皮层KDM5A表达异常,通过下调下游靶点Notch信号通路从而导致神经元损伤,这可能是孕期PM_(2.5)暴露导致子代神经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 细颗粒物 神经元 组蛋白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改性活性炭活化PMS控制超滤膜有机污染
20
作者 王青云 李凯 +1 位作者 文刚 黄廷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32-6138,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CoFe_(2)O_(4)的改性活性炭(CoFe_(2)O_(4)/PAC),考察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用于超滤膜前预处理控制有机污染的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CoFe_(2)O_(4)/PAC+PMS预处理使腐殖酸(HA)造成的膜通量下降大幅减缓,与PA...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CoFe_(2)O_(4)的改性活性炭(CoFe_(2)O_(4)/PAC),考察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用于超滤膜前预处理控制有机污染的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CoFe_(2)O_(4)/PAC+PMS预处理使腐殖酸(HA)造成的膜通量下降大幅减缓,与PAC+PMS预处理后相比,比通量提高了55%,可逆和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别下降了62%和51%;CoFe_(2)O_(4)/PAC+PMS预处理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有机物(Ef OM)矿化效率高,对DOC的去除率达到76.4%,对主要荧光组分的去除率达到53.1%~67.7%,且优先去除分子量较高的有机物,因此使可逆和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别减少了69%和67%;此外,Co Fe_(2)O_(4)/PAC具有较好的磁分离性能和可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膜污染 过一硫酸盐(pmS) CoFe_(2)O_(4)改性活性炭 污水厂二级出水有机物(Ef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