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osite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for global optimization of multimodal functions 被引量:7
1
作者 谭冠政 鲍琨 Richard Maina Rimir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871-1880,共10页
During the last decade, many variants of the origin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have been proposed for global numerical optimization, hut they usually face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low solution qual... During the last decade, many variants of the origin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have been proposed for global numerical optimization, hut they usually face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low solution quality and slow convergence speed on multimodal function optimization. A composi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PSO) for solving these difficulties is presented, in which a novel learning strategy plus an assisted search mechanism framework is used. Instead of simple learning strategy of the original PSO, the proposed CPSO combines one particle's historical best information and the global best information into one learning exemplar to guide the particle movement. The proposed learning strategy can reserve the original search information and lead to faster convergence speed. The proposed assisted search mechanism is designed to look for the global optimum. Search direction of particles can be greatly changed by this mechanism so that the algorithm has a large chance to escape from local optima. In order to make the assisted search mechanism more efficient and the algorithm more reliable, the executive probability of the assisted search mechanism is adjusted by the feedback of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optimal value after each it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multimodal benchmark functions such as Schwefel, Rastrigin, Ackley and Griewank both with and without coordinate rotation, the proposed CPSO offers faster convergence speed, higher quality solution and stronger robustness than other variants of P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global numerical optimization novel learning strategy assisted search mechanism feedbackprobability reg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机直驱操动机构速度环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2
作者 黎卫国 马丽娟 +4 位作者 张长虹 杨旭 李明洋 肖曦 王潇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7,共8页
电机直驱操动机构作为一种融合电力电子器件与永磁同步电机的新型操动机构,具备传动结构简单、控制柔性高、数字化能力强等优势。针对在实际运行工况中,电机直驱操动机构负载的变化导致速度环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F... 电机直驱操动机构作为一种融合电力电子器件与永磁同步电机的新型操动机构,具备传动结构简单、控制柔性高、数字化能力强等优势。针对在实际运行工况中,电机直驱操动机构负载的变化导致速度环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Fuzzy neural network,FNN)-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电机直驱操动机构速度环控制参数优化方法,标准PSO算法用于优化电机直驱操动机构中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控制系统的速度环PI(Proportional integral,PI)参数,而FNN算法用于优化PSO算法中的惯性权重。首先,建立PMSM数学模型,并分析速度环PI控制器参数设计方法;其次,基于标准PSO算法对电机直驱操动机构中PMSM控制系统速度环PI控制器参数优化进行分析;随后,结合FNN算法对标准PSO算法中的惯性权重进行优化;最终,通过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电机直驱操动机构控制系统速度环性能,为电机直驱操动机构在面对系统惯量变化时的控制性能提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断路器 操动机构 模糊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BP神经网络的深基坑变形预测方法
3
作者 张明聚 秦胜旺 +3 位作者 李鹏飞 葛辰贺 杨萌 谢治天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4,共10页
针对单一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预测基坑开挖变形时泛化性差及容易出现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分别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进行优化,并融合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针对单一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预测基坑开挖变形时泛化性差及容易出现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分别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进行优化,并融合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组合成GA-Attention-BP和PSO-Attention-BP神经网络模型.依托南京双子座基坑工程,采用PLAXIS 2D模拟了680组不同工况下围护结构及地表的变形特征,并结合20组南京地区基坑实测监测数据作为数据集,以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决定系数(RSquare,R2)作为评价指标,将不同神经网络的预测值和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GAAttention-BP和PSO-Attention-BP的MSE分别为3.47和3.22,MAE分别为1.59和1.47,R2分别为0.93和0.96,较BP和Attention-BP神经网络有较大的性能提升,预测效果较好;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权重分配结果表明,基坑深度和地下连续墙的宽度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权重系数分别高达1.33和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数值模拟 注意力机制 反向传播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注意力机制和IPSO的石油化工过程变量预测方法
4
作者 杨琛 周宁 孔立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79-2188,共10页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针对关键变量的在线监测与预警对预防事故发生至关重要。为准确预测石油化工过程中的关键变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PSO)算法优化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针对关键变量的在线监测与预警对预防事故发生至关重要。为准确预测石油化工过程中的关键变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PSO)算法优化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并特别引入注意力机制,以强化关键信息的表达。以北京市某化工企业初馏塔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最大信息系数筛选高相关性变量;同时,利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树构造关键衍生特征,增强输入变量的有效性。其次,采用BiLSTM建模,捕捉关键变量前后时序依赖性;同时结合IPSO优化隐藏层节点数、学习率、L2正则化系数和学习率调整因子,以获得最优超参数组合,实现对初馏塔换热终温的精确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较强泛化能力,在预测准确率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模型,不仅能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还能精准捕捉关键变量的变化趋势,可为实现石油化工过程关键变量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极端梯度提升树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Venlo型温室多环境因子优化策略研究
5
作者 聂鹏程 陈禹霏 +1 位作者 黄璐 李雪寒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目的/意义]该研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算法搭建联合优化框架,期望解决Venlo型连栋玻璃温室在夏季机械通风时因调控策略模... [目的/意义]该研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算法搭建联合优化框架,期望解决Venlo型连栋玻璃温室在夏季机械通风时因调控策略模糊造成的环境不均匀性及运行能耗偏大的问题。[方法]通过温室内部布设的环境监测传感器,采集温度、湿度、风速及CO_(2)浓度等环境数据进行温室环境场的仿真与验证。通过在CFD模型中调整特定范围内的风机-湿帘系统运行参数,自定义3种环境评价函数用以平衡环境偏差与能耗投入的多目标冲突问题,进而得到该场景下温室环控策略的最佳范围。[结果和讨论]CFD模型的环境场仿真精度较高,温度与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6%和6.8%。提出的优化策略可以对温室内部环境实现闭环迭代评价,输出结果中风机出口风速为2.8~5.4m/s,湿帘入口温度为295.3~299.7K。[结论]该环控策略下的各评价函数均为互不支配的理想情况,组合策略有助于优化作物生长环境,降低温室运行能耗。该研究可为温室机械通风的均匀性、经济性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环控策略 多目标优化 CFD 机械通风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高龄”光伏出力衰减的配电网储能经济优化配置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海鹏 赵平 +3 位作者 李妍 侯青杏 汪光辉 李振兴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2,共8页
随着分布式光伏“高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大规模未配置储能的“高龄”光伏并网存在电压波动、弃光等问题,可通过合理配置储能解决。为了提升储能配置的经济性,文中提出一种考虑“高龄”光伏出力衰减的配电网储能经济优化配置方法。分析... 随着分布式光伏“高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大规模未配置储能的“高龄”光伏并网存在电压波动、弃光等问题,可通过合理配置储能解决。为了提升储能配置的经济性,文中提出一种考虑“高龄”光伏出力衰减的配电网储能经济优化配置方法。分析“高龄”光伏发电衰减率和投运年限对实际光伏出力的影响,构建光伏出力与储能额定功率及容量的数学关系,基于此建立含储能建设运营成本、网损成本和峰谷套利收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以及配电网节点电压偏移最小的储能优化配置模型。最后,采用粒子群算法在IEEE 33节点系统上进行求解。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后,储能建设运营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别降低33.91%和6.01%,证明了文中方法的经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配置 光伏出力衰减 储能全生命周期成本 “高龄”光伏 储能经济优化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并联五连杆机构的改进PSO-SVR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户燕会 任燕 +1 位作者 户东亮 姜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为获得更高的SVM精度,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来实现SVM惩罚参数以及核函数的寻优过程,进一步改进了PSO权系数并对学习因子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更强的全局和局部搜索性能,有效避免算法产生早熟以及搜索精度不高的情况,显著增强了SVM... 为获得更高的SVM精度,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来实现SVM惩罚参数以及核函数的寻优过程,进一步改进了PSO权系数并对学习因子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更强的全局和局部搜索性能,有效避免算法产生早熟以及搜索精度不高的情况,显著增强了SVM回归预测能力。以五连杆机构为例,开展可靠性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PSO-SVR模型获得了更高的可靠性,这里算法可以达到更高预测精度。改进PSOSVR获得了更快收敛速度,同时RMSE也更小。采用改进PSO方法寻求参数可以使SVR获得更高预测精度。采用改进PSO-SVR模型只需少量样本便能够达到理想拟合精度,从而实现对参数可靠性灵敏度的准确分析。提高L1均值后,可以使五连杆机构达到更高可靠性,而L2、L3、L4均值和各参数方差提高后,则会引起系统可靠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杆机构 可靠性 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优化 蒙特卡洛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的机械臂模糊计算力矩控制
8
作者 李嘉辉 杨建中 +2 位作者 黄思 吴浩天 张青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4,159,共6页
针对多自由度机械臂控制器在控制参数不能适应系统变化时轨迹跟踪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模糊计算力矩控制(APSO-FCTC)。以二连杆机械臂轨迹跟踪为对象,基于拉格朗日法建立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用于自适应调整计算... 针对多自由度机械臂控制器在控制参数不能适应系统变化时轨迹跟踪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模糊计算力矩控制(APSO-FCTC)。以二连杆机械臂轨迹跟踪为对象,基于拉格朗日法建立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用于自适应调整计算力矩控制(CTC)中PID参数的模糊控制器。进一步提出APSO-FCTC方法,通过基于动态适应度数组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实时优化模糊集合的端点值。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APSO-FCTC方法在传统CTC方法的控制参数不能适应系统变化时轨迹跟踪的优越性和抗干扰性,且优于单独使用模糊或自适应粒子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计算力矩 模糊控制 自适应粒子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波浪频谱与电气损耗的直驱波浪发电装置最优谐振控制方法
9
作者 翟英岑 彭继慎 +1 位作者 林泽川 肖曦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3-668,共6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谐振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包含系统模型、完整波浪频谱和电气损耗模型的目标函数,随后使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最优谐振控制参数,从而最终实现最大化的电能输出。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波浪发电 平均机械功率 能量优化控制 电气损耗 平均电气功率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结织网机下钩电子凸轮机构设计与仿真
10
作者 魏华 孙志军 +1 位作者 孙以泽 郝志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68,174,共6页
针对有结织网机下钩机构存在运动链长,运动噪音大,精度低且缺乏柔性等问题,通过分析织网机下钩机构的运动特性,提出一种下钩电子凸轮复合机构,用以代替下钩机械凸轮机构。根据下钩机构的工艺要求和下钩运行时序,使用五次多项式设计了下... 针对有结织网机下钩机构存在运动链长,运动噪音大,精度低且缺乏柔性等问题,通过分析织网机下钩机构的运动特性,提出一种下钩电子凸轮复合机构,用以代替下钩机械凸轮机构。根据下钩机构的工艺要求和下钩运行时序,使用五次多项式设计了下钩运行轨迹和运动规律,建立了反求机构运动学参数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编写程序获得下钩电子凸轮机构运动循环曲线图;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运动参数进行优化,使用ADAMS工具进行了虚拟样机运动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下钩电子凸轮复合机构的设计符合机械运动学要求,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工作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钩机构 电子凸轮 运动学分析 粒子群优化算法 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多策略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区域互联经济调度
11
作者 任旭阳 卜旭辉 +1 位作者 尹艳玲 刘静滑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08,共10页
为提高带有风电、光伏发电和储能单元的多区域互联经济调度问题求解精度,加强各区域的隐私保护能力,提出一种分布式多策略粒子群优化算法。首先,为提高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利用竞争机制将种群分区,根据分区使用多策略方案,增... 为提高带有风电、光伏发电和储能单元的多区域互联经济调度问题求解精度,加强各区域的隐私保护能力,提出一种分布式多策略粒子群优化算法。首先,为提高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利用竞争机制将种群分区,根据分区使用多策略方案,增强算法多样性。其次,构建带有风电、光伏发电和储能单元的多区域互联经济调度模型,各区域之间通过边界联络线传输信息,然后提出一种分布式方法应用于多策略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各子算法分别求解与各区域相关的子问题。最后,将IEEE39节点系统分为两区域与三区域互联系统,并在修改后的IEEE39节点系统上验证算法性能,通过与其他3种优化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竞争分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和分布式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电力系统 调度 粒子群优化 分布式优化 竞争机制 联络线约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片机运动控制平台模型参数辨识应用
12
作者 张翔 花国祥 +3 位作者 朱友为 钱承山 陈怀荣 梁伟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6,31,共5页
装片机运动控制平台主要采用二自由度的PID控制策略,其控制性能依赖于平台模型精度,但平台模型存在参数不确定问题,导致PID控制参数需要结合实际进行人工调参,难以保证控制指标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理模型和实际平台测... 装片机运动控制平台主要采用二自由度的PID控制策略,其控制性能依赖于平台模型精度,但平台模型存在参数不确定问题,导致PID控制参数需要结合实际进行人工调参,难以保证控制指标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理模型和实际平台测试数据相结合的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并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辨识后的模型参数。与实际平台阶跃测试数据比较,在大位移(高于50 mm)下,未优化的辨识模型动态响应误差达到31.83%,稳态误差达到28.64%,而优化后的辨识模型动态响应误差不超过3.66%,稳态误差不高于1.2%。故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显著提高了模型的辨识精度,为后续的高性能二自由度PID控制器设计奠定了基础,对基于模型的其他类型运动控制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片机 运动控制平台 机理模型 参数辨识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CNN LSTM Attention模型在安全生产事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敏 田大平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9-1837,共9页
安全生产事故的预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许多模型在处理长时间序列数据时往往会丢失信息,影响了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将改进粒子群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安全生产事故的预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许多模型在处理长时间序列数据时往往会丢失信息,影响了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将改进粒子群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和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相结合的新方法,建立了IPSO-CNN-LSTMAttention模型以提高对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预测的准确性。首先,引入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建立动态非线性惯性权重来寻找模型中重要超参数的最优值,利用CNN从输入数据中提取退化特征,然后结合LSTM捕捉历史序列的时间相关性。最后,引入注意力机制,增强关键信息的影响,优化了整体预测模型。将该模型与CNN模型、CNN-LSTM-Attention模型和PSO-CNN-LSTM-Attention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捕捉数据的变化趋势,且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决定系数均优于其他模型,证实IPSO-CNN-LSTM-Attention模型达到了很好的拟合优度和预测精度。分析了各变量对预测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可为安全生产预警和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改进粒子群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 注意力机制 安全生产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快速紧锁机构多领域仿真和试验分析
14
作者 支亚捷 芮万智 +1 位作者 徐炎 孔武斌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针对大型快速紧锁机构这类多领域耦合系统整体分析困难问题,提出基于Modelica多领域建模仿真方案,对该机构的结构、控制和运行工况进行了设计和研究。首先,合理划分机构的子模块,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特性模型和滚珠丝杠、推杆的动力... 针对大型快速紧锁机构这类多领域耦合系统整体分析困难问题,提出基于Modelica多领域建模仿真方案,对该机构的结构、控制和运行工况进行了设计和研究。首先,合理划分机构的子模块,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特性模型和滚珠丝杠、推杆的动力学模型,并在仿真平台中搭建子系统和整体全链路模型;其次,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驱动系统控制参数优化;最后,测试普通位置控制、绕Z轴固定偏角和绕三轴动态偏角3种工况,探究在1 s的时间指标内,不同角度对机构扶正精度的影响。仿真和样机试验结果表明,机构在不同工况下具有较高的扶正精度,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和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为其他大型多领域伺服控制系统和建模仿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快速紧锁机构 多领域建模 永磁同步电机 伺服控制 扶正精度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LSTM-AM的公交客流量预测
15
作者 连莲 穆雅伟 +2 位作者 宗学军 何戡 商家硕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为提高公交客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来优化具有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AM)的公交客流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注意力机制对LSTM的输入特征进行加权处理,突出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客流特征,... 为提高公交客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来优化具有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AM)的公交客流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注意力机制对LSTM的输入特征进行加权处理,突出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客流特征,提高了LSTM对特征变量重要程度的提取和记忆能力。提出利用带有随机因子的非线性动态递减惯性权重并结合自适应柯西变异等操作来改进PSO的寻优性能,利用改进后的NACMPSO算法自动调整LSTM-AM模型的参数达到最优值,解决了LSTM-AM模型参数选取困难的问题,提升了客流预测精度。以公交IC卡数据和天气数据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并设置多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NACMPSO-LSTM-AM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流量预测 粒子群优化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公交IC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筋对阶梯板振动和能量传递的影响
16
作者 郭慧 孙义 张凯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3-1542,共10页
为了研究加强筋对阶梯板振动和能量传递的影响,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采用有限积分变换法,建立了简支边界条件下加筋阶梯矩形板的自由与强迫振动分析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加筋阶梯矩形板的自由与强迫振动的解析解,并且结合多目标粒子群... 为了研究加强筋对阶梯板振动和能量传递的影响,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采用有限积分变换法,建立了简支边界条件下加筋阶梯矩形板的自由与强迫振动分析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加筋阶梯矩形板的自由与强迫振动的解析解,并且结合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提出了通过加强筋的设置来控制阶梯板振动能量传递的策略。首先,提出了加筋阶梯变厚度板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对动力学模型的振动响应进行了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计算与验证;然后,分析了加强筋的插入对激励板和接收板振动能量损失的影响,开展了加强筋的物理参数和插入位置对两板之间振动能量传递影响的研究;最后,提供了一种寻找最佳加强筋插入位置的优化算法,对加强筋的插入位置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激励板和接收板上各插入一根加强筋,将获得较好的插入损失效果;加强筋的弯曲刚度增加,在低频段传递到接收板上的振动能量明显下降,而加强筋的质量对高频段的能量传递影响较大;激励板上加强筋的位置对能量传递的影响较小,而通过改变接收板上加强筋的位置,会使得接收板振动能量分布产生差异,对振动能量传递具有一定的影响;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寻得加强筋最佳插入位置,可使阶梯板总振动能量损失最大。可见采用有限积分变换法对加筋阶梯板进行动力学建模与振动控制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阶梯板 机械振动 能量传递 插入损失 Kirchhoff薄板理论 有限积分变换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LSSVM-BP模型的高边坡力学参数反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卫亚 陈世壮 +5 位作者 张贵科 胡明涛 黄威 许晓逸 张海龙 王如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9,共8页
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算法构建非线性映射关系,结合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对非线性映射关系生成的数据库进行机器学习,构建了PSO-LSSVM-BP模型确定最优岩体力学参数。PSO-LSSVM-BP模型以高边坡监测位移数... 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算法构建非线性映射关系,结合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对非线性映射关系生成的数据库进行机器学习,构建了PSO-LSSVM-BP模型确定最优岩体力学参数。PSO-LSSVM-BP模型以高边坡监测位移数据作为输入信息,通过反分析获得高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将反分析参数用于FLAC3D位移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PSO-LSSVM-BP模型,对不同蓄水位下两河口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发现水位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水位上升,边坡位移逐渐增大,其表面和断层处损伤程度加深,边坡局部点安全系数有所下降,但整体点安全系数均大于1.30,有一定安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 力学参数反分析 粒子群优化 最小二乘向量机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两河口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PSO的3T1R并联机构性能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蒲志新 潘玉奇 +2 位作者 郭建伟 程轶 白杨溪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413,共10页
根据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应用广泛的优点,提出了一种3T1R并联机构,该机构具有构型简单、结构对称、定位精度高等特点,可应用于小范围的精密操作,或者是大范围的搬运、分拣以及喷涂等领域。基于方位特征方程的拓扑分析理论,对该并联机构完... 根据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应用广泛的优点,提出了一种3T1R并联机构,该机构具有构型简单、结构对称、定位精度高等特点,可应用于小范围的精密操作,或者是大范围的搬运、分拣以及喷涂等领域。基于方位特征方程的拓扑分析理论,对该并联机构完成了自由度种类以及数目的分析与验证;基于闭环矢量法完成了运动学模型建立,并通过位置正逆解算例验证了运动学的合理性。基于位置逆解方程利用极限边界搜索法分析了3T1R并联机构可达工作空间;通过速度分析建立了速度雅可比矩阵,并根据该矩阵分析机构的定位精度与可操作度性能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PCA)与粒子群算法(PSO)对3个性能指标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最终优化后可达工作空间体积从0.2933m3提高到0.4231m3,定位精度误差放大因子从15.5044减小至4.4308,可操作度指数从9.7027减小至1.3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运动学 主成分分析 粒子群算法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学均一化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力学特性参数估计与荷电状态表征
19
作者 刘素贞 陈达 +3 位作者 袁路航 徐志成 金亮 张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42-354,共13页
锂离子电池力学特性参数可作为电池循环充放电导致的内部结构变化、损伤与性能衰退的评估依据,然而现有检测方法难以无损获取实际工况下的电池力学特性参数。超声波形特征能够反演电池内部结构的微小变化,与电池力学特性参数变化密切相... 锂离子电池力学特性参数可作为电池循环充放电导致的内部结构变化、损伤与性能衰退的评估依据,然而现有检测方法难以无损获取实际工况下的电池力学特性参数。超声波形特征能够反演电池内部结构的微小变化,与电池力学特性参数变化密切相关,可准确表征电池力学特性参数。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声学均一化模型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池力学特性参数估计方法。基于均匀化理论对电池多层结构进行简化,建立电池声学均一化模型。搭建电池超声检测平台,获取超声实验数据,为力学特性参数估计提供数据支撑。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联合声学均一化模型进行仿真优化,利用仿真波形逼近实验波形,不断迭代优化模型,反推出此时电池整体有效杨氏模量与整体有效密度等力学特性参数。最后,通过高斯过程回归算法建立融合力学特征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模型,对比融合不同特征对SOC估计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力学特征可以有效提高SOC估计精度。在动态工况下,SOC估计值的均方根误差为1.92%,平均绝对误差在1.68%,验证了利用力学特性参数进行SOC估计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力学特性参数 声学均一化模型 超声检测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QPSO-EKF的多传感器融合姿态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启国 王磊 +1 位作者 马鉴望 任渝荣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为解决自动化竖井掘进设备的定位调姿精度对竖井、孔桩挖掘效率与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量子粒子群(IQPSO)-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姿态测量算法,以提高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测量精度。首先,对MEMS传感器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除... 为解决自动化竖井掘进设备的定位调姿精度对竖井、孔桩挖掘效率与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量子粒子群(IQPSO)-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姿态测量算法,以提高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测量精度。首先,对MEMS传感器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除噪、滤波、校准等);然后,参考现有飞行器的坐标系,建立了姿态解算模型,通过姿态角数学模型及运动学分析,构建了EFK状态方程,针对EKF方法参数估计不准确的问题,以分段混沌映射优化初始种群,引入平均位置最优值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的IQPSO-EFK算法,优化EKF的系统、测量噪声的协方差参数;最后,对改进算法和三组姿态误差估计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三种典型目标函数,IQPSO-EFK相较于普通粒子群算法(QPSO-EFK)具有更强的寻优能力与收敛精度;对比三组旋转速度姿态测量误差,基于IQPSO-EKF算法的姿态测量方法在测量误差时比真实测量误差减少了约86.3%,比扩展卡尔曼滤波减少了约68.7%,比普通粒子群算法减少了约28.2%,证明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MEMS传感器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掘进 角度测量仪器 姿态测量 微机电系统传感器 多传感器融合 改进量子粒子群-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